⑴ 重工業包括哪些行業
重工業包括採掘採伐業、原材料工業和加工製造業等三個行業。
1.採掘(伐)工業是指對自然資源的開采,包括石油、天然氣開采、煤炭開采、金屬礦開采、非金屬礦開采和木材採伐等工業。
2.原材料工業指向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基本材料、動力和燃料的工業。包括黑色和有色金屬冶煉及加工、煉焦及焦炭、化學、化工原料、水泥、人造板以及電力、石油和煤炭加工、玻璃纖維原料、鋸材及人造板工業等工業。
3.加工工業也稱製造工業,是指對工業原材料進行再加工製造的工業。包括裝備國民經濟各部門的機械設備製造工業、電子工業、化肥、金屬結構、水泥製品、其他建築材料製造等工業,以及為農業提供的生產資料如化肥、農葯等工業。
(1)東陽有哪些重工業擴展閱讀
重工業的行業背景
重工業包括鋼鐵工業、冶金工業、機械、能源(電力、石油、煤炭、天然氣等)、化學、材料等工業,可以為國民經濟各部門(包括工業本身)提供原材料、動力、技術裝備等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
1.從社會消費的角度來看,國內生產的輕工業消費品等明顯過剩,而以重工業為基礎的消費需求,比如家用轎車等則還剛處於起步的階段上。
2.從投資需求的角度來看,眾多的輕工業部門顯然已經處於飽和狀態,只有啟動大型的重工業項目投資,才能對投資總需求起到有效的刺激作用。
3.迅速增長的機電產品出口仍是偏向於勞動密集度高產品,也可能會較快地出現市場飽和的局面。中國的經濟發展要突破有效需求不足的瓶頸,加快重工業化的步伐勢在必行。
⑵ 東陽的產業和義烏的產業分別有哪些
東陽木雕、影視、建築,義烏小商品比如襪業、飾品,玩具、工藝品禮品。
⑶ 東陽有哪些工業區 該怎麼走
多了,主要集中在東陽市區城西的市經濟開發區、東陽重鎮——橫店化工電子工業區、南馬機械工業區,此外北江鎮、巍山鎮也有連片的工業區。
東陽地圖,參考:http://qianjianglanghua.blog.163.com/prevPhDownload.do?host=qianjianglanghua&photoId=fks_&frompvphdown
⑷ 東陽有哪些行業
東陽享有「百工之鄉」、「建築之鄉」、「教育之鄉」之美譽。東陽建築業發達,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建立了年產值超5億元的施工基地,又開辟了30多個年產值超億元的新基地。近幾年,該市建築企業創造了百餘項優質樣板工程,獲得了13項魯班獎。全市現有三級及以上資質建築企業134家,其中特級資質4家、一級資質15家,二級資質31家,2006年,103個建築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產值420.90億元。
⑸ 重工業有哪些行業
重工業包括鋼鐵工業、冶金工業、機械、能源(電力、石油、煤炭、天然氣等)、化學、材料等工業。工業是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物質技術基礎的主要生產資料的工業。重工業按生產性質和產品用途可以分為三類:採掘工業、原材料工業、加工工業;它提供原材料、動力、技術裝備等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是實現社會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的物質基礎。一個國家重工業的發展規模和技術水平,是體現其國力的重要標志。
⑹ 東陽有哪些大的機械廠
浙江人和機械有限公司
浙江省東陽針織機械有限公司
東陽東盛機械有限公司
東陽市佳能機械設備有限公司
東陽市佳輪電子機械有限公司
東陽市創億針織機械有限公司
東陽化工機械有限公司
浙江省東陽針織機械有限公司
東陽市橡塑機械廠
等
⑺ 東陽的經濟概況
1995年,東陽成為浙江省首批小康縣(市)之一。
據金華市統計局核算,2011年全市生產總值337.06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25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403元,全年財政總收入40.98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3.95億元。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0.92億元。全年建築業總產值1282.46億元,繼續蟬聯中國縣級市第一的位置。
2012年全市生產總值373.02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0.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7.89億元,增長2.6%;第二產業增加值186.71億元,增長10.2%;第三產業增加值168.42億元,增長11.9%。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4.9:51.1:44.0調整為4.8:50.1:45.1。按戶籍人口計算,全市人均生產總值達45177元(按年平均匯率摺合7157美元),比上年增長10.0%。
2013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03.9億元,同比增長9%;完成財政總收入59.4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5.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8%和17.3%;固定資產投資187.1億元,同比增長20.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2.5億元,同比增長15.6%;外貿進出口總額23.8億美元,同比增長10.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35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6634元,同比分別增長9.7%和10.8%。
2014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41.3億元,增長9.1%;完成財政總收入70.01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1.5億元,分別增長17.8%和17.5%;固定資產投資219.4億元,增長17.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8.8億元,增長14.4%;外貿進出口總額26.7億美元,增長12.1%;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105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66元,分別增長9.1%和10.9%。 全市逐步形成了以磁性電子、醫葯化工、針織服裝、工藝美術、建築建材等為五大支柱的產業結構,並涌現出橫店集團、東磁股份、中天建設集團、廣廈集團、花園集團、得邦照明、聯誼電機等一批規模企業。工業產品中,磁性材料、生物醫葯、木雕紅木傢具、箱包皮具、揚聲器等是國家重要生產基地之一,尤其是磁性材料占國內市場的70%以上。東陽橫店被譽為「中國磁都」和「中國箔王」;東陽的氟化工是全省三大生產基地之一,東陽也是浙江醫葯工業大市,位居全省第三。
2014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07.53億元,比上年增長9.1%。輕、重工業增加值分別為48.68億元和58.86億元,分別增長10.9%和7.7%。全年完成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458.75億元,增長9.1%,其中出口交貨值113.55億元,增長2.2%,出口交貨值占銷售產值的比重為24.8%。全年規模以上工業新產品產值117.72億元,增長19.6%,高出工業總產值增速9.7個百分點;新產品產值率24.0%,同比提高1.9個百分點。全年服裝產量9841萬件,增長9.6%,木質傢具產量8.03萬件,增長32.1%。 東陽是浙江省農業高產區之一。全市擁有耕地面積24.08千公頃,以種植稻、麥、玉米、大豆為主。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全市基本形成了席草、茶葉、木線、中葯材、香榧、火腿等六大特色農業支柱產業。
2014年,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40051公頃。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9535公頃,增長1.4%,其中:穀物16220公頃,增長4.9%;豆類2023公頃,減少16.7%;薯類1292公頃,減少6.0%。全年糧食產量(按糧食生產統計監測口徑)12.23 萬噸,比上年增長3.5 %;肉類產量12650噸,下降11.9%;禽蛋產量2984噸,下降23.0%;水產品產量7337噸,下降4.3%。
2014年農業產業化加快提升。農業「兩區」建設加快推進,建成省級糧食生產功能區1個、現代農業園區2個,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市),全國首個「國家級香榧生物產業基地」落戶東陽,被農業部命名為2014年度全國農業綜合執法示範窗口。 2014年全市200家資質以上建築企業完成總產值2102.54億元,比上年增長14.0%,創歷史新高,連續6年蟬聯全國縣(市)級第一。其中外省產值1626.43億元,增長16.2%。全年建築企業房屋建築施工面積29921.95萬平方米,增長21.6%;房屋竣工面積7337.45萬平方米,增長11.3%。新增一級資質企業5家。新創「魯班獎」2隻、國優銀獎2項、省級優質工程56項。
⑻ 浙江重工業城市有哪些
浙江重工業城市有寧波。
寧波是長江三角洲南翼經濟中心和化工基地,是中國華東地區的重工商業城市,也是浙江省經濟中心之一。寧波開埠以來,工商業一直是寧波的一大名片。 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寧波經濟持續快速發展,顯示出巨大的活力和潛力,成為國內經濟最活躍的區域之一。
經濟:
2020年全年寧波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985.1億元,同比增長6.8%,增速高於全國0.7個百分點。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322.3億元,增長2.3%;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5782.9億元,增長6.2%;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5879.9億元,增長7.6%。
三次產業之比為2.7∶48.2∶49.1,一、二、三產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0%、44.8%和54.2%(根據我國GDP核算制度和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修訂結果,2018年寧波GDP為11193.1億元,三次產業增加值結構為2.7∶49.2∶48.1)。人均GDP為14.3萬元,合2.1萬美元。
⑼ 東陽有幾個工業區、有哪些
偶是東陽的 現在鄉鎮的工業區多的很啊,您需要什麼產品的廠家?
⑽ 重工業有哪些
重工業包括鋼鐵工業、冶金工業、機械、能源(電力、石油、煤炭、天然氣等)、化學、材料等工業行業。
重工業與「輕工業」相對,它以能源原材料工業為基礎、以高檔耐用消費品、裝備工業和機械工業等的生產為核心。
擴展內容:
中國重工
行業
中國的重工業包括能源、鋼鐵、機械、化工等行業。1999年全部國有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重工業增加值11617億元。能源工業有煤、石油和電力,其中煤是主要能源。大型煤炭基地有:山西大同、河北開灤、河南平頂山、安徽淮北、山東兗州、江蘇徐州、黑龍江雞西、遼寧鐵法等16個。隨著工業體制的改革,煤炭企業的經濟增長方式向集約型轉變,同時煤炭工業多種經營迅速發展,產業結構不斷變化。中國重點煤礦已發展多種經營企業1.7萬家,產值相當於煤炭產值的一半以上。
我國重工業升級主要的政策措施
(一)完善依託重大工程發展高端裝備的體制機制。以用戶為龍頭,以裝備製造單位為主體,發揮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優勢,共同開發先進裝備;鼓勵由裝備使用單位和製造企業組成的產業聯盟參與工程招投標;完善招投標制度,消除對國產裝備歧視性條款,發揮投資、工業主管部門的作用,加強對招投標工作的指導和監管。
(二)加大財稅支持力度。充分利用民用飛機、民用航天、高技術船舶等科研計劃的作用,加大創新支持力度。發揮節能減排專項資金的作用,組織實施節能和新能源汽車創新工程。設立高端裝備發展專項,支持高端裝備及其關鍵零部件、配套系統的研發和產業化。鼓勵開展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對研製生產國家鼓勵發展的高端裝備,確有必要進口的核心裝置、關鍵部件、原材料和關鍵技術,免徵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
(三)完善金融支持政策。建立支持重大技術裝備發展的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資機制。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品種,支持裝備製造企業融資、規模化發展;發揮現有裝備製造業基金的作用,支持裝備製造企業轉型升級;鼓勵支持符合條件的裝備製造企業上市,加大創新投資和股權投資向裝備製造領域傾斜;支持金融租賃公司開展裝備的融資租賃業務。
(四)突出抓好重大專項。繼續抓緊抓好高端數控機床與基礎製造裝備、大飛機、大型先進壓水堆和高溫氣冷堆核電站、極大規模集成電路製造裝備及成套工藝等科技重大專項的實施工作,開發關鍵製造裝備,突破核心共性技術,為實現我國高端裝備產業化提供基礎支撐。
(五)加大市場培育力度。建立裝備首台套保險機制和示範應用制度。探索設立裝備風險基金,為裝備使用單位採用首台套高端裝備及配套系統提供擔保,鼓勵裝備使用單位為研製企業提供工業試驗條件和應用機會,建立裝備示範應用制度。加速推進低空空域開放,為通用飛機的發展奠定市場基礎。
(六)加強國際合作交流。充分利用各種渠道和平台,積極探索合作新模式,融入全球產業鏈。鼓勵境外企業和科研機構在我國設立研發機構,支持國外企業和國內企業開展先進裝備聯合研發和創新。支持國內企業到境外設立公司,並購或參股國外先進裝備製造企業和研發機構,支持國內企業培育國際化品牌,開展國際化經營,高層次參與國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