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的經濟支柱是什麼
在過去,人們將投資、消費、出口叫做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這其中所對應的就是金融業、房地產、製造業,這些就是中國經濟的三大支柱產業。在實際情況中,支柱產業一般會在政策扶持,資金導向之下而進行改變。一個完整的產業都有成熟到衰落的過程,未來的支柱產業目前來說,主要有三個:一是戰略性新興產業,二是服務業,三是現代製造業。
1、戰略性新興產業,這里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科技、信息技術、節能環保、機器人和高端製造業,這是目前的主要科技發展方向。
2、服務業,這一行業往往是被稱為第三產業,這里可以盡可能地吸納就業人群,例如餐飲、工廠、農業,這些勞動性密集產業往往能增加當地不少的就業機會。
3、現代製造業,在這里比較基本的表現就是航空航天、飛機高鐵、船舶和核電裝備,另外特高壓等輸電設備也是在此之內的,這些往往是一個國家國力的象徵。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3-22,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㈡ 08年國家的出台了那些政策
2008年國家出台的房地產政策匯總
2008年1月3日,國務院頒布《國務院關於促進節約集約用地的通知》。
2008年1月27日,財政部、商務部聯合下發了《關於做好2007年度進口貼息資金申報工作的通知
2008.12.01開始徵收燃油稅對收割機的採油(民生)
應對金融危機 2008國家出台政策集合:
近期在一次多家照明企業參與的公開會議上,廣東省經貿局相關領導介紹了為應對金融海嘯,國家從去年開始連續出台的多項政策與措施。阿拉丁照明網全文直錄,力求為照明企業帶來照明宏觀環境的希望。
一、國務院出台581號文,允許一般的納稅人新購進的設備所含稅在進項稅額扣除,一次沒有扣完,可以在下一期扣。專家預測,廣東省企業可以減少稅付大約131元,對製造業是一個重大的利好。
二、國務院批准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分別於財稅138號、144號、177號文提高了部分商品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退稅率,其中半導品的出口退稅率由11%提高到13%。
三、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2008年財信8號文,決定在2009年1月1日起,全國統一取消和停止徵收100項行政事業收費。
四、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提出了五條措施,其中包含允許困難企業在一定期限內完善社會保險費用;降低社會保險稅率,妥善解決困難企業經濟補償金問題等。惠州等地的勞動部門正在就此措施展開對接工作。
五、國家發改委牽頭出台了振興輕工業發展規劃的綱要。規劃的出台肯定了輕工業在國民經濟傳統產業和民生產業的地位。
相關國家政策,以時間為序--
2007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建立政府強制采購節能產品制度的通知》,將節能減排的大旗高高舉起並且堅持到現在。
2008年4月,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了全國高效照明產品推廣工作會議,國家財政補貼節能燈工作正式開展。幾近一年,中國幾大城市的辦公照明場所節能燈推廣計劃進展平穩,城市及鄉村家用照明正在穩步進展中。
2008年11月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當前進一步促進經濟增長的十項措施,並以4萬億元資金力撬國內需求。龐大的基礎設施建設工程,令照明企業紛紛瞄準了這場難得的發展契機。
2008年12月,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為加快推進節能減排,逐步淘汰白熾燈,加快推廣節能燈,發展改革委已啟動《中國逐步淘汰白熾燈、加快推廣節能燈行動計劃》編制工作,節能工作進一步落實。
2009年1月輕工業三年振興規劃草案提交提出,未來三年,輕工業振興將以食品、家電、造紙、塑料、皮革、五金、電池、照明電器、洗滌、輕工裝備等行業為振興重點,兼顧其他行業的重點品牌企業。照明電器作為振興重點,再次吸引到業內人士的關注、點燃照明行業復甦的希望。
08年貨幣政策:匯率利率和數量調控「三管齊下」
外交部:堅決反對美國指責中國宗教民族政策
㈢ 中國十大支柱產業是什麼
以下是中國十大支柱產業:1.有色金屬產業、2.汽車產業、3.鋼鐵產業、4.裝備製造業、5.公司電子信息產業、6.紡織業、7.船舶製造業、8.石油化工業、9.房地產業、10.輕工業。
為貫徹落實國家經濟增長「保八」目標,十大產業振興規劃臨危受命,相繼出爐。短期來看,這些規劃將有利於解決上述產業目前遇到的實際問題,緩沖世界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長遠來看,將對中國產業技術升級改造以及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產生深遠影響。
拓展:目前我國著重發展這十大產業,從短期來看,這將有助於解決上述行業面臨的實際問題,緩解世界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從長遠來看,這將對中國工業技術的升級和產業結構的調整產生深遠的影響。看一看十大產業振興計劃,有許多要點:促進投資、退稅、金融支持等產業支持方案頻頻出現,而這些振興方式的選擇更有可能幫助工業企業改善自己的「造血」功能。減輕企業負擔、增加企業收入的效果也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