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垃圾分類調查報告
有關垃圾分類調查報告
當某一情況或事件需要弄明白時,我們需要開展調查工作,並將獲得的成果展現於調查報告中。寫調查報告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有關垃圾分類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城市的現代化進程加快,我們的生活也變得豐富多彩,五彩繽紛。但是跟著這些進步到來的不僅僅是人們生活的便利,與之俱來的還有城市的生活環境的不斷惡化。環境問題已經是現在的重大社會問題之一,垃圾的分類處理顯得尤為重要,這直接關繫到生活垃圾對環境的破壞程度。因此,把好垃圾分類處理這一關,將是緩解環境問題的重要舉措。為更好地處理好生活垃圾,創建一個美好舒適的生活環境,我跟我的幾位好友對我所在的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情況進行了一些調研,並結合實際談談我的認識和建議。
一、垃圾的分類
垃圾主要分為:建築垃圾、醫療垃圾、工業垃圾、污水污泥以及生活垃圾等。建築垃圾可以由施工單位進行相應的回收處理;醫療垃圾由醫院等衛生單位負責相關處理;工業垃圾的處理主要是企業單位的分內之事;而廢水污泥也是有廢水處理廠進行相應的處理。這些垃圾的產生比較集中,分類處理起來也比較方便。
二、垃圾分類的好處
垃圾分類收集可以減少垃圾處理量和處理設備,降低處理成本,減少土地資源的消耗,具有社會、經濟、生態3方面的效益。
垃圾分類處理的優點如下:
減少佔地。生活垃圾中有些物質不易降解,使土地受到嚴重侵蝕。垃圾分類,去掉能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質,能減少垃圾數量達60%以上。
土壤中的廢塑料會導致農作物減產;拋棄的廢塑料被動物誤食,會導致動物死亡。《中國生活垃圾處理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中國每年使用塑料快餐盒達40億個,方便麵碗5~7億個,
一次性筷子數十億支,這些占生活垃圾的8%~15%。1噸廢塑料可回煉600公斤柴油。回收1500噸廢紙,可免於砍伐用於生產1200噸紙的林木。1噸易拉罐熔化後能結成1噸很好的鋁塊,可少採20噸鋁礦。生產垃圾中有30%~40%可以回收利用,應珍惜這個小本大利的資源。大家也可以利用易拉罐製作筆盒,既環保又節約資源。
三、生活垃圾的特點
與其他的垃圾相比較,生活垃圾的情況復雜得多,主要有以下幾個個表現:
1.來源廣泛而分散,多樣復雜。所謂生活垃圾,顧名思義,只要是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會產生生活垃圾。我們生活在不同的地方,即使是同一座城市,也是住在城市的同角落。需要花費人力物力去聚集。況且現代人生活復雜而多樣,因此,各種各樣的生活垃圾都有,比如說,塑料袋、紙巾、口香糖、廢舊電子產品等等。其中涉及到了無機的、有機的、易降解的,難降解的、有毒有害的。如此說來,生活垃圾來源廣泛,分散,復雜,一點也不為過。
2.人們普遍缺乏垃圾分類的相關常識和垃圾分類的習慣。相關垃圾分類的知識較模糊,使人們對垃圾分類的概念理解不夠到位。比如說現下對垃圾的分類主要分為:可回收、不可回收。這個分類就不夠明確,人們只對某些比較常見的可回收垃圾有認識,而對於不常見的可回收垃圾就不太明確了。在我看來,對於不可回收的垃圾的分類未免過於籠統了,像塑料袋子和瓜子殼這樣的生活垃圾,都可以說是不可回收的,但是塑料袋子是不可降解的,而瓜子殼卻是可以降解的,兩者的處理方法是不一樣的。
3.部分生活垃圾處理有失妥當,缺乏專業的垃圾處理技術。這種情況由起初現在中小城市,由於城市規模較小,沒有相應的垃圾處理站。大量生活垃圾在城郊堆積,就地焚燒的情況屢見不鮮。由此造成了生活垃圾的再次污染,焚燒的粉塵和有毒有害氣體污染大氣,直接影響居民的生活質量。
4.居民小區的硬體設施參差不齊,給垃圾分類處理的前端帶來了很大的阻礙。有的居民小區設的垃圾箱是分類垃圾箱,而有的小區則是沒有分類的垃圾箱。由此而來的後果就是,在垃圾產生的前端就沒有處理好,垃圾根本就沒有分類,後期的處理將也就無從談起了。
5.生活垃圾分類的中端處理不合理。垃圾分類處理的中端就是指環衛垃圾中轉站對垃圾的進一步分類的工作,這將是決定後端處理的關鍵一步。垃圾中轉站對垃圾的進一步分類,然後在對分類後的垃圾進行不同的處理。如果環衛工人對垃圾分類不夠重視,將居民本來分好了的垃圾又混合到一起的話,這將是大大的不應該的。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真的有很多環衛工人這樣干。
6.生活垃圾的終端處理不夠科學。現在有很多的生活垃圾處理方法,有些是合理的,有些就不是很合理。比如說垃圾場露天焚燒就很不科學,這樣既浪費了垃圾潛在的利用價值,同時有污染了環境,實在是不應該。同樣,填埋法也不是很合理,浪費勞動力去填埋垃圾,是費力不討好的。與之相反的是,如果將生活垃圾用於發電,或者是將生活垃圾分成不同類別,再加以利用,才是最優的選擇。
四、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的方法
如今我國的生活垃圾一般可分為四大類: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目前常用的垃圾處理方法主要有:綜合利用、衛生填埋、焚燒發電、堆肥、資源返還。
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廢紙、塑料、玻璃、金屬和布料五大類。廢紙主要包括報紙、期刊、圖書、各種包裝紙、辦公用紙、廣告紙、紙盒等等,但是要注意紙巾和廁所紙由於水溶性太強不可回收。
塑料主要包括各種塑料袋、塑料包裝物、一次性塑料餐盒和餐具、牙刷、杯子、礦泉水瓶、牙膏皮等。
玻璃主要包括各種玻璃瓶、碎玻璃片、鏡子、燈泡、暖瓶等。金屬物主要包括易拉罐、罐頭盒等。布料主要包括廢棄衣服、桌布、洗臉巾、書包、鞋等。
廚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飯、骨頭、菜根菜葉、果皮等食品類廢物,經生物技術就地處理堆肥,每噸可生產約0.3噸有機肥料。
有害垃圾包括廢電池、廢日光燈管、廢水銀溫度計、過期葯品等,這些垃圾需要進行特殊處理。
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幾類垃圾之外的磚瓦陶瓷、渣土、衛生間廢紙、紙巾等難以回收的廢棄物,採取衛生填埋可有效減少對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氣的污染。
五、部分城市的重要舉措
要讓垃圾真正減量化、資源化,關鍵在前端分類。如果政府預算能夠考慮到「前端」需要,提供專項資金激勵市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熱情,對分類指導志願者、從事「二次分揀」的保潔工等給予補貼,加大環衛分裝、分運設備的投入,那麼垃圾分類的推行效果就會更明顯。
垃圾問題是一個由來已久的問題,只要人存在,垃圾就伴隨左右,那麼,我們如何做到與垃圾和平共處呢?面對垃圾的包圍,我們是否該採取有效的手段來控制它,從而利用它來造福我們人類?目前,垃圾分類是比較理想的方法,垃圾分類可以有效減少垃圾量,增加垃圾的利用價值。通過調查,我們獲得垃圾分類的國內外現狀,並且了解了阻礙垃圾分類的原因,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議,也從中獲得一些感悟。垃圾分類的重要性
(一)城市生活垃圾相關知識
城市生活垃圾已經成為世界性的城市問題之一,在我國隨著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長,這個問題尤顯嚴重與緊迫。事實上,城市生活垃圾是一種資源,而不應成為一個問題。日本的垃圾分類極其嚴格,令世界矚目,垃圾得到有效的利用,我們中國在這方面剛起步,已有關於城市垃圾分類的研究,在一些大城市,已有許多地區開展試點工作,我們需要更多的人關注這一問題,讓大部分的民眾了解垃圾分類,並實施行動,在這種情況下,我開展了調查。
中國生活垃圾一般可分為四大類: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目前常用的垃圾處理方法主要有綜合利用、衛生填埋、焚燒和堆肥。
1、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廢紙、塑料、玻璃、金屬和布料五大類。廢紙:主要包括報紙、期刊、圖書、各種包裝紙、辦公用紙、廣告紙、紙盒等等,但是要注意紙巾和廁所紙由於水溶性太強不可回收。塑料:主要包括各種塑料袋、塑料包裝物、一次性塑料餐盒和餐具、牙刷、杯子、礦泉水瓶等。玻璃:主要包括各種玻璃瓶、碎玻璃片、鏡子、燈泡、暖瓶等。金屬物:主要包括易拉罐、罐頭盒、牙膏皮等。布料:主要包括廢棄衣服、桌布、洗臉巾、書包、鞋等。通過綜合處理回收利用,可以減少污染,節省資源。如每回收1噸廢紙可造好紙850公斤,節省木材300公斤,比等量生產減少污染74%;每回收1噸塑料飲料瓶可獲得0.7噸二級原料;每回收1噸廢鋼鐵可煉好鋼0.9噸,比用礦石冶煉節約成本47%,減少空氣污染75%,減少97%的水污染和固體廢物。
2、廚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飯、骨頭、菜根菜葉、果皮等食品類廢物,經生物技術就地處理堆肥,每噸可生產0.3噸有機肥料。
3、有害垃圾包括廢電池、廢日光燈管、廢水銀溫度計、過期葯品等,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處理。
4、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幾類垃圾之外的磚瓦陶瓷、渣土、衛生間廢紙、紙巾等難以回收的廢棄物,採取衛生填埋可有效減少對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氣的污染。
(二)垃圾分類處理的優點如下:
1、減少佔地:生活垃圾中有些物質不易降解,使土地受到嚴重侵蝕。垃圾分類,去掉能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質,減少垃圾數量達50%以上。
2、減少環境污染:廢棄的電池含有金屬汞、鎘等有毒的'物質,會對人類產生嚴重的危害,土壤中的廢塑料會導致農作物減產,拋棄的廢塑料被動物誤食,導致動物死亡的事故時有發生。因此回收利用可以減少危害。
3、變廢為寶:中國每年使用塑料快餐盒達40億個,方便麵碗57億個,廢塑料占生活垃圾的47%。1噸廢塑料可回煉600公斤的柴油。回收1500噸廢紙,可免於砍伐用於生產1200噸紙的林木。一噸易拉罐熔化後能結成一噸很好的鋁塊,可少採20噸鋁礦。生產垃圾中有30%40%可以回收利用,應珍惜這個小本大利的資源。大家也可以利用易拉罐製作筆盒,既環保,又節約資源。
據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委員會資料顯示,目前中國城市垃圾處理中填埋法處理的垃圾佔70%,堆肥佔20%,焚燒佔5%,其他(包括露天堆放、回收利用)佔5%。
但目前鹽城地區垃圾分類的現狀如何?大部分人扔垃圾都是不經過分類就隨意丟棄,將可回收的、不可回收的、有毒害的混合在一起。那麼,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是什麼?根據調查情況,原因有以下幾點:
1、我們國家關於這一方面的監督力度不夠,缺乏法律保障,相關環保部門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雖然大街上有很多分類垃圾桶,但只是形同虛設,大家沒有自覺分類投放垃圾的意識。政府也沒有站出來強調垃圾要分類處理,對垃圾分類的資金投入不夠,相關垃圾後續處理設施也未跟上。
2、群眾的垃圾分類意識淡薄,垃圾分類知識匱乏。有的人認為,垃圾分不分類都一樣,只要不亂丟就行了,分類不僅浪費時間,而且浪費精力。這些都是錯誤的認識。據了解,我們每天扔出的垃圾,通常先被送到堆放場,然後再送去填埋。垃圾填埋的費用是高昂的,處理一噸垃圾的費用約為200元到300元。現在,人們大量地消耗資源,大規模生產,大量地消費,又大量的產生廢棄物,這些大量的垃圾要把多少土地變為填埋地?而我們的子孫後代將在那裡生活?因此,填埋是對資源的一種浪費。而垃圾分類就是在源頭將垃圾分類,將可以利用的垃圾重新分類,從而增加資源的利用率,這樣,既省下了土地,又避免了填埋火焚燒所產生的污染。
(三)如何改變現狀
在此次調查中,調查對象從小學生到60多歲的老年人,有公務員、家庭主婦和離退休人員等。在調查過程中,絕大多數市民對生活垃圾問題表示了較高的關注和重視,但是對垃圾回收益處缺乏了解,覺得生活垃圾分類比較麻煩。
調查還表明,廣大市民已意識到生活中的塑料袋、一次性快餐盒成為垃圾處理的一大難題,但是經常使用的市民仍占很大比例。對於知曉垃圾最終收集到哪裡,大部分市民能說出幾種垃圾的處理方式,公眾的垃圾處理意識有待增強。症結:居民尚未養成分類習慣。
據市城管局生活垃圾填埋場管理中心有關人員介紹說,社區居民還未養成垃圾分類的良好習慣。雖然在一些小區和道路上擺放了不同顏色的分類收集箱,但很多人不知道到底什麼垃圾可以回收,還有一些居民錯誤地認為,他們已經交納衛生費,垃圾分類處理應該是環衛部門的事情,此外,亂扔垃圾者也大有人在。
據了解,目前,鹽城市大洋街道沿海社區已經分別設置了不同顏色的分類垃圾桶,並張貼了標識。但垃圾分類並沒有成為居民的自覺行動,垃圾箱投放幾年來,基本沒有被區分使用。日常垃圾分類大多由部分環衛工人和城市拾荒者來完成,他們收集了垃圾中少量可回收利用的部分。
期盼:早日實現生活垃圾分類
據專家介紹,垃圾分類並不是一個簡單分開的問題,應該是一個分類體系,由垃圾分類收集、分類壓縮、分類運輸、分類利用等一系列環節共同構成,甚至一些環節還具有交錯重疊的關系。
面對民眾的垃圾分類的意識不強,我們的首要任務就是從提高大家的意識這一方面入手。因此,我們必須加大宣傳力度,引導大家實施垃圾分類。我們可以通過舉辦演講,展覽,交流會等形式的活動來擴大影響,通過電視,網路,報紙,雜志書籍等讓人們獲取相關信息,如編寫實用的《垃圾分類手冊》,通俗易懂地向居民講述各種生活垃圾的處理方法,分類原則,使垃圾分類深入每個居民生活當中。
在目前垃圾分類並不普及的情況下,我們應該在具備條件的小區設置分類垃圾箱,開展試點工作,安排有關人員進行適當的提示指導,幫助居民逐步養成自覺分類垃圾的習慣。在試點工作取得一定效果的基礎上,按照「循序漸進,突出實效」的原則,在全區范圍內進行推廣,不斷壯大分類垃圾箱使用范圍。為了激發居民進行垃圾分類的積極性,政府環保部門要給居民提供盡可能的方便。如配置標識明確的專用器具,定期上門回收有毒有害垃圾,向居民贈送分類垃圾袋等。
(四)總結
妥善處理生活垃圾,無論是從資源的利用,還是從環境保護角度來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廣大社區居民要養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的好習慣,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經過這次的調查,我學會了很多關於垃圾分類的知識,與此同時,我也經歷了在學校所無法感受到的一天。也許不是每個人都有很強的環保意識,也許每次提問時會被急著趕路的人拒絕,但炎炎夏日下,依舊燃燒著的是我的熱情,我想,這就夠了,因為我們努力過了,在個過程中把環保意識傳遞出去了。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城市垃圾隨處可見。據有關資料顯示:近10年來,我國城市垃圾平均每年以的速度增長。在全國400個大中城市中,已有2/3的城市處在垃圾的包圍之中。我國歷年堆存的垃圾已達60億噸,侵佔了約5億多平方米的土地。目前我國還在以年產上億噸的速度生產著新垃圾。這些垃圾是如何產生,又是如何處理的呢?這些問題引起了我們極大的研究興趣。
一,現狀調查:
清早的時候,街道兩旁到處可見的是垃圾,有的用塑料袋包著的,有的就隨意棄置在地上,有的放在垃圾桶里。
路過醫院,我看到一些過期的葯品、廢棄的水銀溫度計與一些葯瓶、輸液器被丟棄在醫院的角落裡,這些垃圾發出一股刺鼻的味道,讓我不敢靠近。
工廠的一角,廢棄的電池、舊機器、電路板以及碎玻璃、碎木板一類堆積成山。電池已經破損,漏出裡面的液體。廢電池素有「微型殺手」之稱,我們可以想像,這些廢電池滲進泥土以後,將對土地造成多大的危害。
菜市場,廢棄的魚肉和蔬菜任意堆積在路中,蒼蠅嗡嗡地鳴叫,這樣的景象使我感到吃驚,難道買不出去的食品都是這樣隨意丟棄的嗎?
一位環衛工人告訴我,這些堆積成山的垃圾都是要送到一定的地方進填埋或者焚燒處理的。
二,垃圾的危害:
隨意地處理垃圾潛在巨大的危害,這么大量的垃圾需要把多少土地變成填埋場?在焚燒的過程中,又會產生多少有毒氣體,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我們不斷地把有限的地球資源變成垃圾,又把他們埋掉或燒掉,長期如此,我們的後代將到哪裡去尋找需要的能源?
三,垃圾處理分類:
難道我們對垃圾的污染就束手無策了嗎?不,根據我們的調查研究,垃圾一般可以分為四大類: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可回收垃圾直接送到有關廠里重新加工,廢物利用。比如:1噸廢紙可再造800公斤的好紙;回收電池可提取稀有金屬鋅、銅和二氧化錳;回收廢塑料可以回煉為燃油。
廚余垃圾,如剩飯生菜,蛋殼果皮,菜幫菜葉等,可以堆積起來,使廢棄物的纖維質和有機質腐化,變成肥料來改善土壤。
有害垃圾,如廢日光燈管、過期葯品等可以集中起來焚燒,使垃圾的危害性降低到最低點。
其他垃圾,如陶瓷、渣土等難以回收,又不危害環境,可以有效填埋,減少對地下水、土壤和空氣的污染。
四,我們的思考:
有關統計數字表明:我國每年可利用而未得到利用的廢棄物的價值達250億元,約有300萬噸廢鋼鐵、600萬噸廢紙未得到回收利用。廢塑料的回收率不到3%,橡膠的回收率為31%。僅每年扔掉的60多億只廢干電池就含7萬多噸鋅、10萬噸二氧化錳。分類回收利用垃圾是大有價值的:
廢紙:
回收利用1噸廢紙可再造出800公斤好紙,可以挽救17棵大樹,節省3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廠空間,少用純鹼240公斤,降低造紙的污染排放75%,節約造紙能源消耗而每張紙至少可以回收兩次。
廢塑料:
塑料來自地球上不可再生的資源——石油,回收廢塑料就是節約石油。所有的廢塑料、廢餐盒、食品袋、編織袋、軟包裝盒等,利用將廢塑料還原成汽油、柴油的技術都可以回煉為燃油;從1噸廢塑料中能生產出公升無鉛汽油或柴油。
廢玻璃:
廢玻璃回收再造,不僅可節約自然資源,還可減少大約32%的能量消耗,減少20%的空氣污染和50%的水污染。1噸廢玻璃回爐再制比利用新原料生產節約成本20%。回收一噸廢玻璃對環境和資源的好處是:可以節約石英砂720公斤、純鹼250公斤、長石粉60公斤、煤炭10噸、電400度。
廢易拉鋁罐:
廢罐溶解後可100%地無數次循環再造成新罐,而且,還可製成汽車和飛機等的零件,甚至傢具。循環再造鋁罐可節省95%新造鋁罐所需的能源,減少95%的空氣污染。丟棄一個鋁罐就等於浪費半個鋁罐的石油。
有機物:
我們每天從家裡仍出來的垃圾中有40%以上是果皮、蛋殼、菜葉、剩飯等廚房垃圾,這些垃圾是可以用堆肥發酵的方法處理為有機肥料或飼料的。
廢電池:
廢電池中所含的汞、鎘是污染性極強的有毒重金屬,但回收電池可提取稀有金屬鋅、銅和二氧化錳。
五,我們的建議:
1,通過宣傳,使民眾了解到垃圾分類的重要性;
2,在居民區、菜市場、醫院、工廠等地方設置分類垃圾箱,便於環衛工人對各種垃圾分類處理。
垃圾是公害,但是只要我們用垃圾分類的方法來處理,是完全可以把垃圾從敵人變成朋友的
2、關於陶瓷的調查報告
今天,我們去浙江博物館作了關於陶瓷的調查。我們分成a、b兩個小組,a組在一樓展廳調查陶器,b組在二樓調查瓷器。我參加了a組。
通過看介紹和聽講解,我知道了陶和瓷不是同一樣東西。陶出現的年代早於瓷,陶器是由顆粒較小的土燒制而成的器皿。在遠古時代,陶器主要用於祭祀、陪葬。
瓷器在東漢出現,是在陶器表面上塗一層光滑的釉。根據釉顏色的不同,瓷分為很多種類,有青瓷、白瓷……著名的青瓷,由於釉中含有鐵元素,呈現出碧玉般的青色。
在古代,陶器和瓷器用於祭祀,傳位等活動。而在現代,陶瓷器變成了生活用品,它可以幫助人們淘米,盛飯,成了家庭生活不可少的物品。
陶器和瓷器無論古代還是現代,它們都是不可或缺的,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隨著我們生活的改善與社會的進步,我們產生的大量垃圾有了新的處理方式,廚房裡的菜葉、果核、剩菜剩飯等垃圾可以經過處理後成為肥料,或者是形成沼氣可以用來燃燒;我們用壞了的電視、冰箱、車子等含金屬的垃圾,它們可以經過特殊處理而被重復利用,節約資源,綠色環保;我們產生的塑料垃圾也可經過處理形成新的塑料製品。這就是垃圾分類,這個名詞在國外已經是十分常見,然而在中國,實行起來卻不是很容易。在國外,垃圾分類分得很細致廚余垃圾、有害垃圾等,在國內,我所見過的也就是有可回收與不可回收兩種而已,同樣都是垃圾分類,為什麼不同國家之間的差距這么大呢?問題出在哪裡呢?
我們在不同的小區附近進行查看,發現有很多小區並沒有進行垃圾分類,因此,我們開始對小區里的居民進行抽查采訪。經過簡單的詢問幾個問題,如:您有進行垃圾分類處理嗎?您對垃圾分類有什麼看法?您知道垃圾分類有什麼作用嗎?經過一番詢問與調查,我們發現幾乎所有人都沒有進行垃圾分類,理由是麻煩並且即使想要分類,小區內也沒有可以分類的地方。大部分居民認為垃圾分類並不能產生很大的作用,能回收利用的垃圾也不過是少數,認為垃圾分類不僅麻煩,而且作用意義也不是特別大,並不是很支持。經過對調查結果的分析與研究,我們發現了垃圾分類的實行並不是那麼簡單。
為了更好地進行垃圾分類,我有以下建議:第一,進行有關的指導,讓人們樹立垃圾分類的觀念,讓人們懂得每種垃圾的分類情況,讓人們清楚的認識到垃圾分類的作用與意義。第二,有關環境部門應該設立比較齊全的垃圾分類設施,讓居民有地方去進行垃圾分類。第三,要改善垃圾的處理方式,垃圾分類後,不同的垃圾有不同的處理方式,不能圖簡單快捷而去焚燒或者掩埋,要去發現垃圾的經濟利益。第四,進行家庭的短期收集,將收集後的垃圾進行分類,定期回收。第五,擴大垃圾分類的范圍,不能只局限於某地。第六,設定垃圾分類的有關規定,嚴厲打擊隨意處理垃圾造成嚴重環境破壞的現象。
進行垃圾分類可以減少環境的污染,變廢為寶,節約能源,減輕環衛工作人員的工作等,對我們未來的健康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② 關於江蘇鹽城的問題
鹽城,江蘇省中部沿海的一座新興城市,與日本隔海相望,地域得天獨厚,珍禽異獸與人和諧共生,是國家沿海大開發戰略的重要一環。鹽城設市較晚,民營與縣域經濟實力不俗,產業結構豐富,生態優美。鹽城大多數人口是歷朝江南移民後裔,因而傳統文化和民眾的心理狀態都屬於傳統的江南文化范疇。鹽阜大地人傑地靈,名人數不勝數,有過南宋丞相陸秀夫,也是《西遊記》和《水滸傳》作者的家鄉。
[編輯本段]地理位置
鹽城的標志-仙鶴城市位於江蘇省中部偏東地域,東臨黃海,南與南通市接壤,西、西南與揚州市為鄰,北、西北與淮陰市相連,東北隔大淮河與灌河和連雲港市相望。總面積14983平方公里(老海堤內),其中城區面積210平方公里;總人口779.9萬人,其中城區126萬人。全市地勢平坦,河渠縱橫,交通發達,物產富饒,素有"漁米之鄉"的美稱。
經過建市20多年的發展,鹽城的經濟發展迅速,並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江蘇正在將經濟重心從沿江轉移到沿海上,而鹽城正處於江蘇沿海的中心位置,擁有優良的深水港。並且,作為距離上海很近的城市,在蘇通大橋開通後,鹽城進入了上海2小時經濟圈,再加上杭州灣大橋的建立,鹽城與上海以及浙江的關系更加緊密,市政府提出了「做上海的後花園」正是著眼與鹽城的巨大發展潛力和優良的生態環境。並且,未來青島到上海的高速鐵路的開通,更將進一步促成鹽城的飛躍。鹽城的交通頗為發達,擁有國內一流的南洋機場,與國內各地聯網的高速公路通向沿海及內陸各省。
[編輯本段]地名探究
因鹽得名,歷史悠久
鹽城從西漢武帝元狩4年(公元前119年)建立鹽瀆縣,當時這里遍地皆為煮鹽亭場,到處是鹽河,「瀆」就是運鹽之河的意思。東晉安帝義熙7年(公元411年)時更名為鹽城縣,以「環城皆鹽場」而得名。鹽城歷經了兩千多年的歷史沉澱,處處散發著濃郁的海鹽文化。古代以盛產「淮鹽」而享譽華夏,古稱「淮夷地」。早在戰國時期即「煮海為鹽」,《史記》載「東海有海鹽之饒」。秦漢時則「煮海興利、穿渠通運」,已成為漁鹽興旺之地。唐時,「甲東南之富、邊餉半出於茲」的淮南鹽場,僅鹽城就有「鹽亭一百二十三所」。唐寶應年間,境內設有海陵監、鹽城監,每歲煮鹽百餘萬石,其時鹽城已成為東南沿海重要的鹽業生產中心。
鹽城是名副其實的「鹽」城。在各地地名當中,至今仍保留著「團」、「灶」、「總」、「丿」「倉」等與鹽業生產管理相關的名稱。「團」,是鹽區生產組織,灶戶「聚團共煎」的生產形式。每個鹽場設幾個團,每團設若干灶戶,舊時以「團」為地名的,多分布在古淮南鹽區的東台、大豐,如南團、西團、卞團等。目前,仍保留大豐的西團鎮,全市還有18個村、48個自然村組的地名與「團」有關。「灶」,是灶民煎鹽的重要設施,境內因「灶」稱名的有頭灶、三灶、四灶等6個鄉鎮,另有85個村及368個自然村組也是因「灶」而得名。「總」,是鹽場灶民聚居的單位。明初大規模的「洪武趕散」,移民來到荒漠的海濱燒鹽,為了對散居在沿海的灶民實施管理,各場設總若干,以次為序。清嘉慶時,東台富安鹽場就設有30個總。今天沿海鄉鎮地名中仍保留有一總、二總、三總等地名,境內還有7個村和37個自然村組以「總」命名。「倉」,即鹽倉,以枯枝牡丹名揚天下的亭湖區便倉鎮當年就是伍佑鹽場的便倉所在地。境內還有東台三倉鎮以及11個村和18個自然村組因「倉」設名。「丿」是明後期及清代灶民煮鹽的主要生產工具之一,其形同鐵鍋,略比鍋淺,徑園三尺,深3-4寸。境內以「丿」命名的鄉鎮,有東台的曹丿鎮、大豐的潘丿鎮,市內還有6個村和13個自然村組亦是以「丿」為地名的。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鹽城,周以前為淮夷地;周時屬青州,春秋時屬吳,後屬越。戰國時屬楚。秦代屬東海郡;西漢初為射陽侯劉纏封地,漢武帝元狩四年建鹽瀆縣,這是鹽城置縣的開端;三國時屬魏,廢縣制;西晉又復縣制;東晉義熙七年改名鹽城,此為現名之始;南北朝稱鹽城郡;隋初仍為縣,屬江都郡;隋末,韋徹據鹽稱王,分為新安、安樂兩縣,唐初復置鹽城縣;宋代屬楚州;元朝屬淮安路;明代屬淮安府;清初為江南省的一部分,康熙六年劃歸江蘇省;民國初屬江蘇省第十行政督察區。1946年鹽城一度改名為葉挺市,後仍恢復原名。其它縣的設置:清朝雍正九年建阜寧縣;乾隆三十三年建東台縣;抗日戰爭中期,建台北、鹽東、阜東、建陽4縣;1966年新建響水縣。1983年撤銷實行市管縣新體制,下轄城區、郊區和響水、濱海、阜寧、射陽、建湖、大豐、東台等7縣。1987年後,東台、大豐先後建市,1996年,郊區撤銷,建鹽都縣。2003年,城區更名為亭湖區;撤銷鹽都縣,設立鹽城市鹽都區。以原鹽都縣潘黃、大縱湖、北龍港、樓王、學富、義豐、尚庄、葛武、北蔣、秦南、龍岡、郭猛、大岡13個鎮的行政區域為鹽都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潘黃鎮。亭湖區轄原鹽城市城區以及原鹽都縣的步鳳、伍佑、便倉3個鎮,區人民政府駐人民中路。
2007年,江蘇省政府批復,同意將鹽城市亭湖區張庄街道辦事處劃歸鹽都區管轄. 這就是鹽城歷史變遷的輪廓。
鹽城在遠古代是陸地,後陸沉變為濱海平原。建國後,大豐西團一帶出土的古陸生物化石可以考定,鹽城至少在二、三萬年前即已成陸。阜寧縣羊寨一帶的石器、骨器的發現,表明至遲在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鹽城境內就有靠漁獵為生的原始部落群活動的蹤跡。遠在西周初年,魯侯伯禽令奄民南遷,途中有部分奄民留在鹽城一帶定居,他們可以說是鹽城早期的開拓者。
鹽城歷史上鹽、漁、農業較為發達,尤以產淮鹽著名。先秦時期開始零星煮鹽,從西漢至清代中葉,淮鹽一直是封建王朝的主要財源之一。在唐代,鹽城還是我國主要出活海口之一,據新、舊《唐書》記載,高麗僧人封大聖、新羅國王了金士信、日本國使者粟田真人、小野石根以及阿倍仲麻呂,都是經鹽城登陸轉赴長安或出海的。明朝洪、武年間,朱元璋為了恢復沿海經濟,從蘇州、松江等地大規模移民來鹽屯墾,鹽城人口大增。鹽城的手工業也頗為發達,明清時期的建湖周氏冶鐵、李氏花炮,東台曹氏木雕、唐氏羽扇以及濱海的泥彩塑,大豐的西團發綉和東台安豐的木芙蓉織品等,在江淮之間是負有盛名的。
文化的發達是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鹽城也是「人文薈萃」之地。在鹽阜大地上,哺育過文雄海內的「建安七子」之一陳琳;南北朝產生過名醫徐道度,清代有治水專家馮道立;明清出現過詩人吳嘉紀 陳玉澍、書法家宋曹、畫家萬嵐以及評書的開創者柳敬亭等。建湖的「百戲」在唐代即享有盛譽,慶豐十八團是我國雜技三個半發源地之一。明代中葉還出現過東台安豐人王艮為代表的具有全國影響的泰州學派。近、現代鹽城出現的學者名流甚多。
鹽城歷史上出現過不少仁人志士、民族英雄。元末,草堰場鹽民張士誠起兵於白駒場。南宋末年的陸秀夫是鹽城長建鄉人,與文天祥同榜進士,官至左丞相,抗元於崖山,背負幼帝投海殉國。明末清初的王之楨,是抗清名將史可法的得力幕僚。近代的馬玉瑗在三河、寶坻等縣任上,反抗洋人入侵,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利益和尊嚴。
[編輯本段]生態資源
鹽城是江蘇省面積最大的市。全市總面積1.5萬平方公里,其中可耕地面積7737平方公里,河湖水面2700多平方公里。
海洋和灘塗資源十分豐富。沿海灘塗總面積4550平方公里(含輻射沙洲),其中潮上帶1677平方公里,潮間帶1610平方公里,分別佔全省的75%、64.6%、60.8%。隸屬於東台、大豐、射陽、濱海、響水等縣(市)的沿海灘塗,近期可供開發利用的面積達1300平方公里。目前,射陽河口以南沿海地段還以每年10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向大海延伸,被稱之為「黃金海岸」,是江蘇最大、最具潛力的土地後備資源。
岸線港口資源得天獨厚。鹽城市海域位於江蘇沿海中部,海岸線總長582公里,占江蘇省的56%。海域面積18897平方公里,其中內水面積12144平方公里,領海面積6753平方公里,沿海海域是中國唯一無赤潮的內海水域。沿海陳家港距連雲港27海里、日照港59海里,集、疏、運條件比較優越,為二級航道,國家二類開放口岸。大豐港北距青島港210海里、連雲港120海里,東距日本長崎港460海里、韓國釜山港465海里,南距台灣基隆港620海里、上海港280海里,已被國家規劃為對外開放一類口岸。濱海港地處江蘇沿海中部、連雲港與長江口之內,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10米等深線離岸最近處為1.215海里,深水直通大海,可建5-10萬噸級碼頭泊位,是江蘇沿海水深條件最好的岸段之一。射陽港現擁有千噸級碼頭5座,並開通了集裝箱內河支線,港口年吞吐能力可達530萬噸,目前,射陽港已同沿海24個港口通航。
石油天然氣資源蘊藏較多。已探明石油天然氣蘊藏量達800億立方米,預計總儲量達2000億立方米,為中國東部沿海地區陸上最大的油氣田。沿海和近海有約10萬平方公里的黃海儲油沉積盆地,居全國海洋油氣沉積盆地第2位,有著廣闊的勘探開發前景。
農產品資源優勢突出。鹽城是江蘇最大的農副產品生產基地,已建成8個全國商品糧基地縣、1個優質油料基地縣和6個優質棉基地縣,海洋及動植物資源豐富。糧棉油、桑果菜和禽蛋魚等主要農產品的種養規模和總量均位居全省首位。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居全省之首,全市有4個縣列入省級農產品產地認證;通過省級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的種植業產地有212個、面積223萬畝,畜牧業產地87個、畜禽規模1799萬頭(只)。新建國家和省級農業標准化示範區5個,省級外向型農業生產基地6個。通過認定的有機食品基地2個10.2萬畝、綠色食品基地6個2.2萬畝。全市獲得有機食品、綠色食品和無公害食品稱號的產品共有179個。
生態旅遊資源獨具特色。全市現有對外開放景點40多個,其中省級文保單位15個,3A級景區2個,2A級景區1個,省級風景名勝區1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個。市域東部擁有太平洋西海岸、亞洲大陸邊緣最大的海岸型濕地,被列入世界重點濕地保護區,正在規劃建設鹽城濕地生態國家公園,打造「東方濕地之都」。濕地保護區內建有世界上第一個野生麋鹿保護區和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為聯合國人與自然生物圈成員。大豐野生麋鹿保護區目前麋鹿種群600多頭,其野生種群總量、繁殖率和存活率均居世界首位。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有國家重點保護的一類野生動物12種,國家二類重點保護野生動物67種,每年來此越冬的丹頂鶴達到1200多隻,佔世界野生種群的60%以上。市域西部地處里下河地區腹地,大縱湖、九龍口、馬家盪等湖泊水域面積近百平方公里,為典型的瀉湖型湖盪濕地。面積10多萬畝的海濱林場和遼闊的海濱草原,集藍天、大海、海塗、森林、草原、珍稀動植物等於一體,具有與基岩海岸和砂質海岸迥然不同的海濱風光。鹽城不僅資源豐富、生態獨特,民俗文化特色也很鮮明。鹽城是淮劇的發源地,素有「淮劇之鄉」、「小戲之鄉」、「現代戲之鄉」的美稱。歷史上名人和名勝古跡較多。市區有南宋丞相陸秀夫祠堂、明末書法家宋曹故居等人文景觀,大豐市白駒鎮是《水滸》作者施耐庵的故里,東台西溪有北宋宰相范仲淹的「讀書堂」,亭湖便倉有北宋宰相卞濟手植的「枯枝牡丹」。現代著名外交家喬冠華、馬克思主義理論家胡喬木的故鄉也在鹽城市境內。
電力、煤炭是鹽城的兩大主要能源。鹽城現有鹽城、濱海、射陽港等電廠,總裝機容量已達140萬千瓦;另有陳家港、王港大型電廠已列入國家規劃,至2010年,總裝機容量可達300萬千瓦。目前,全市城鄉通電率達100%。鹽城現有淮北劉東、微山昭陽、徐州利國等煤礦,礦井設計能力近100萬噸。
鹽城天然氣田為東部沿海地區陸上最大的油氣田,其圈密儲量為2100億立方米,含氣面積200平方公里左右;其品質名列全國天然氣前列,平均熱值9250大卡,甲烷含量為96.7%,不含硫。鹽城天然氣田的建設開發已進入實質性階段。
[編輯本段]經濟概況
2008年鹽城全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600億元,比上年增長13.6%,人均首次超過3000美元;財政總收入達到216.1億元,增長45.7%,實現了兩年翻一番,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90.3億元,增長38%;出口總額21.7億美元,增長53%,增幅列全省第二;注冊外資實際到賬突破10億美元,增長23.3%;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20億元,增長35.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投資610億元,增長40.3%;新發展私營企業1.4萬戶,新增私營個體經濟注冊資本300億元,增長63.9%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62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790元,分別增長14.5%、11.5%。
06以來,鹽城市上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堅持「兩手抓、兩手硬」,一手加快全市八類十大重點工程建設進度,一手加大10個重大前期項目推進力度,取得了顯著成效。現將上半年八類十大重點工程及重大前期項目推進情況通報如下:
一、八類十大重點工程進展情況
鹽城市八類十大重點工程共80個大項、154個子項,年度計劃投資174億元,上半年累計完成投資92億元,占年計劃投資的53%,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30%。154項重點工程中,續建項目63項,新開工項目91項。截止目前,新開工項目開工70項,新開工率達77%,在建項目133項,在建率達86%。
從面上看:上半年八類十大重點工程累計完成投資進度超序時3個百分點,實現了「時間過半,任務超半」的工作目標;投量再創新高,投量比上年同期多28億元,增長43%;二季度投速明顯加快,累計完成投資57億元,占年計劃投資的33%,投量比一季度多27億元,投速比一季度快13個百分點。
從類別看:農業、工業、服務業、基礎設施、市區城建、房地產、社會事業、利用外資重點工程分別完成投資9.1億元、27.5億元、5.3億元、27.7億元、4億元、8.1億元、5億元和5.4億元(6658萬美元),分別占年度計劃的72.3%、61.3%、41%、56.4%、33.3%、42.6%、54.1%和37.8%,其中利用外資實際到帳注冊外資1659萬美元,占年度計劃的30.6%。農業重點工程投速最快,完成投資分別超序時和全市平均進度22.3個百分點和19.3個百分點。基礎設施、工業重點工程投量最大,分別佔八類十大重點工程完成投資的29.9%和30.1%,兩類重點工程完成投資比重合計達60%以上,是八類十大重點工程快速推進的主要力量。
從單個項目看:沿海生態林建設、國家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縣鄉河道疏浚工程、悅達垃圾專用車、鹽都重慶啤酒、建湖森達集團鹽磺黴素及生物基因工程、東台磊達集團礦渣綜合利用生產水泥、220KV大豐富強輸變電工程、建湖恆鑫花園、東台激光切割機等10個項目提前竣工投產;東風悅達起亞第二工廠、東台風力發電、聯孚石化環氧氯丙烷、江蘇裕廊化工三期工程、摩比斯汽車零部件公司第二工廠、高速公路及連接線、職教園區建設、鹽城師范學院及鹽城工學院新校區建設、黃海公園、火車站地段改造等123個項目正在加快建設;城市防洪工程、中大集團客車底盤、蘇龍化工離子膜燒鹼、新四軍紀念館、G204鹽城段改造工程、大豐風力發電等21個尚未開工項目正在積極落實建設條件,爭取盡快開工。
06年以來八類十大重點工程推進的勢頭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需要引起重視的問題:一是進展不平衡性較大。除農業、工業、基礎設施、社會事業重點工程達到序時進度要求外,其餘四類重點工程進展相對較慢,均未達到序時進度要求。二是尚有部份項目未開工。截止目前,仍有21個項目未開工建設,其中縣(市、區)項目7個,市直項目有14個。從項目未開工原因看,用地未落實的項目4個,規劃方案調整的項目3個,投資業主資金不到位的項目2個,項目審批、設計等進度不快的12個。三是工程建設外部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近年來,市發改委聯合市優化辦持續開展了重點工程建設外部環境專項整治活動,取得了明顯成效,重點工程建設外部環境總體趨於好轉,但因征地拆遷矛盾而產生的阻撓施工、強裝強卸等情況還時有發生,對工程進度帶來了直接影響。四是資金、土地等建設要素制約顯化。部分項目因資金緊張、土地供應不及時,致使建設進度放慢。如公共停車場建設、第二人民醫院傳染病房樓、3個220KV輸變電工程等項目推進過程中均遇到資金、土地難題。
二、重大前期項目進展情況
1、大豐港二期工程。大豐港一期工程已於去年10月份建成投運。最近,國務院已批准大豐港為一類開放口岸,對外籍船舶開放,港口商檢、海關等配套設施工程正在建設。二期工程一個5萬噸和一個2 萬噸級通用泊位,工程可研報告、岸線使用報告分別上報省發改委和港口管理局待批,工程的數模試驗已經完成,物模試驗正在進行之中,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正在編制。
2、射陽港開發建設。與義大利客商進行了初步洽談,於去年10月份簽定了投資意向書。今年2月份義大利投資商委託上海航道設計院編制了《江蘇射陽港新港區進港道路及碼頭工程方案》,5月份義大利客商、省港口局、上海航道設計院等科研單位專家專程前來射陽,對深水港設計方案進行了進一步論證,中意雙方簽訂了建設方案協議,目前射陽縣正抓緊做好人工島式深水港區項目簽約前的各項准備工作,預計10月份簽訂正式合同。
3、濱海港開發建設。濱海港LNG項目初步可行性研究報告已通過專家審查,並上報國家發改委申請「路條」。該項目已進入省「十一五」規劃重大項目儲備序列。煉化、電力等項目與中石油、華電集團等大型企業的接觸、合作也在進一步推進。
4、陳家港電廠一期工程。該項目已列入省「十一五」規劃新開工項目。目前已完成電力接入系統及環評大綱審查,今年2月份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已通過國家電力規劃總院組織的專家評審,防洪影響評價報告和環評報告基本完成,近期有關方面將組織審查。
5、射陽港電廠三期工程。今年2月份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已通過國家電力規劃總院組織的專家審查,5月份國家電網公司批復同意該工程接入電網,目前該項目已基本完成項目核准所需的各類支持性文件,下一步工作重點是爭取國家的「項目路條」。
6、沿海風力發電基地建設。沿海5縣(市)均已獲得國家風電項目布點。東台風電項目已於6月28日開工建設;大豐風電項目已完成了項目核准報告及各項支持性文件,並上報國家發改委申請核准,核准文件下達後,即可開工建設;射陽、濱海、響水風電項目業主已進駐現場,抓緊開展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用地預審、環評報告等前期工作,預計年底前開工建設。
③ 泰州好還是鹽城好
當然是泰州好拉!
泰州市地處江蘇省中部,長江下游北岸。歷史上就是蘇中的政治、經濟、交通和文化中心。解放後泰州一直是市的建制,50年代初期曾為蘇北行署、泰州專署駐地。現在泰州市總面積5793平方公里,人口495萬。
泰州市是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春秋戰國時期,泰州稱「海陽」,西漢改稱「海陵」,漢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設置海陵縣,東晉時設海陵郡,當時與金陵(南京)、廣陵(揚州)、蘭陵(常州)齊名華夏。南唐時建州,為祈盼「國泰民安」,因此名「泰州」,沿襲至今。泰州已歷盡滄桑2100餘年,素有「漢唐古郡,淮海名區」的美譽。泰州自古以來人傑地靈,名賢輩出,唐代書法評論家張懷瓘、宋代教育家胡瑗、元末明初文學家施耐庵、明代哲學家王艮、清代藝術家鄭板橋、文論家劉熙載、評話宗師柳敬亭以及現代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等都是泰州歷史文化名人中的傑出代表。泰州境內名勝古跡眾多,千年古剎光孝寺、崇儒祠、日涉園、觀音閣、岳王廟、安定書院、施耐庵陵園、鄭橋板故居、梅蘭芳公園、李家花園船廳等都是泰州歷史文化的瑰寶。泰州又是一富有光榮傳統的革命老區。土地革命時期,這里發生了共產黨領導的威震大江南北的「五一起義」;抗日戰爭時期,陳毅同志三進泰州城,進行我黨統戰史上著名的「泰州談判」;解放戰爭時期,粟裕同志在這里指揮了蘇中「七戰七捷」戰役;全國解放前夕,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在這里光榮誕生;抗美援朝期間,泰州人民的好兒子、特級戰斗英雄楊根思在朝鮮戰場上為國捐軀。
泰州是物產富饒的魚米之鄉,市境內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四季分明,盛產水稻、小麥、油料作物、棉花、淡水魚類等,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和優質棉生產基地。以螃蟹、蘑菇、甲魚、青蝦、淡水白鯧等為主的特種農副產品生產已經形成規模。泰興大白果、中庄醉蟹、小磨香油、五福醬菜、脫水蔬菜、速凍蝦仁、芋籽、松花蛋等名特產品馳名中外,其中銀杏(白果)產量是全國之冠。姜堰市河橫村的以無公害大米為主的綠色食品基地,獲聯合國環境署頒發的「全球500佳」稱號,得到世界糧農組織好評。
泰州市是一個發展迅速的新興工業城市,它地處長江經濟帶的黃金地段,工業基礎較好,形成了機械、化工、輕工、醫葯、電子、儀表、紡織、建材、服裝、食品等支柱行業。全市所轄市(區)有四個先後進入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三個市(區)初步實現了小康。泰州市是蘇中地區通江入海的「咽喉」之地,交通發達,泰州港是國家一類開放口岸。328國道、寧鹽、寧通一級公路縱橫全市,基本上形成了干線和支線相接的現代交通網。
④ 江蘇第一大廢塑料市場在哪裡
江蘇廢塑料市場如下:
興化市:高垛村 。
蘇州市:北橋鎮(上千家) 滸墅關運河村望亭鎮 。
宿遷:耿車鎮(三四千家,以PP、PE、PVC為主)。
啟東:呂四鎮。
蘇州:蘇州市工業園區車坊金園開發區、相城區北橋鎮(1000家左右)、滸關鎮運河村 。
常州:常州小河塑料市場 。
鹽城:工程塑料、ABS。
廢塑料行業
2018年,廢塑料市場簡直是水深火熱,上游原料因洋垃圾禁令影響,市場資源減少,下游因環保監督影響,廢舊塑料顆粒加工廠被取締關停。即將進入年底,國內環保政策不但沒有絲毫鬆懈,卻日漸趨嚴。
2019年廢塑料市場上游源頭被削減,下游源頭亟需整治,而在這一段產能削減階段,塑料再生顆粒的市場將會受供需影響持續拉漲。今年年底,小型廢塑料製造業將面臨新一輪洗牌,塑料再生行業將經歷寒冬,那麼2019年廢塑料行業該如何發展呢?
行業人士認為,近期中美貿易戰趨於緩和或將給塑料行業帶來新的機遇,也有人認為,目前廢塑料再生行業缺乏完整的回收體系,回收體系是關鍵。總之一句話,廢塑料再生行業能否崛起仍需關注國家的宏觀政策以及塑料回收體系的發展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