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舟山工業垃圾哪裡有

舟山工業垃圾哪裡有

發布時間:2025-05-23 01:20:36

㈠ 舟山市普陀區東港具體情況

舟山市普陀區東港是新區城市。

一、城市空間擴展的需求與約束
1、區域整合發展的需求
當前,城市與區域的關系日益密切,城市空間的擴展不僅與城市自身的發展狀況關系密切,而且與城市所依託的區域具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從市級層面來看,舟山市作為長三角地區的港口城市,在長三角快速發展推動下,舟山市的社會經濟快速發展。舟山大陸連島工程、杭州灣大橋、東海大橋等大型工程的建設,不僅溝通了舟山陸路交通聯系,實現了舟山的「半島夢」,也拉近了舟山與長江三角洲地區,尤其是與寧波、上海之間的聯系,對外交通條件大大改善,為普陀區發揮自我優勢,發展旅遊,融入長三角,帶來了新的機遇。舟山市城市空間「北生產、南生活、東旅遊、中綠心」發展戰略對未來城市空間布局將產生較大影響,舟山市「以港興市、以景優城,打造海上花園城市」的總體發展戰略,將成為東港發展的指南。
從區級層面來看,普陀區的城市空間新格局的形成,魯家峙島和城北居住片區開發,使城市打破原規劃確定的「沿海帶狀」發展城市格局;以浦西工業園區為核心的工業園區開發和沈家門「退二進三」及魯家峙島的旅遊服務開發,使城市工業產業布局向西轉移,同時,旅遊服務基地布置由集中走向相對分散。東港片區作為普陀城區建設用地拓展的重要地段,其用地的完整性和可塑性強,具有打造普陀新的濱海城市中心的潛力。
從東港片區層面來看,隨著普陀區東港圍墾一期城市建設區的完善和圍墾二期行政中心、商務中心的建成,為東港今後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2、 城市空間擴展的要求
空間是城市發展的載體,大多數城市的經濟活動最終都將反映到城市的用地空間上。就目前處於開發中期階段的東港新區而言,城市空間經歷著穩步擴展的時期,並有向外延伸的需求和趨勢。
⑴空間發展的總體需求
根據《東港片分區規劃》,規劃范圍總用地11.7平方公里,其中東港城區用地6.8平方公里。
東港片區現狀建設包括山坡和沿山地帶七個村莊和東港城區圍墾一期建成區,建設用地面積約2.0平方公里。東港新區建設一期建設用地范圍為緯五路至緯九路之間區段,以及山坡地和塘頭的部分區塊,規劃總面積為1.83平方公里 。二期工程已基本形成部分建成區,包括道路網路、生活居住、行政辦公、商業、文化娛樂、體育、醫療、教育等設施;遠期規劃建設主要包括規劃二期建設用地及三期建設用地,二期建設用地范圍為緯九路至緯十二路之間區段,以及山坡地和塘頭的其他區塊,總面積為2.07平方公里;三期建設用地范圍為緯十二路至緯十五路之間區段,總面積為1.25平方公里。
⑵ 居住用地的空間需求
依據《舟山市普陀區東港片分區規劃》(2005-2020年),本規劃片區規劃總人口約12萬人,其中,東港城區約10萬人,山坡地帶約0.8萬人,塘頭地區約為1.2萬人。至2010年,現狀總人口5.5萬人,跟規劃近期人口相一致。
居住用地成為東港城區居住功能的重要載體。遠期,東港居住用地總面積為323.43萬平方米,居住用地佔東港城區城市建設用地的52.02%,其中,有商住綜合用地25.39萬平方米。
⑶ 公共服務設施用地的空間需求
規劃公共設施按照城市和組團兩級進行布置,概括為「一個城市中心、五個組團中心」的結構。一個中心指位於二期南部集行政辦公、文化娛樂、商業金融、旅遊服務為一體的中心區。五個組團中心指位於五個居住組團內配套公共設施。公共設施主要布置在商務中心周邊區塊內,主要布置商業、游樂、旅遊、賓館服務等設施,圍繞中心綠地形成綜合性商務區。在北部蓮花山附近形成次級的商業中心,布置商業、游樂等設施,服務東港北部城區。組團中心內布置一定面積的菜市場、幼兒園、社區服務中心、社區醫院等居住小區級公共設施,滿足居民的生活需要。
東港新區商務中心位於中心區東部,濱海地帶,是普陀區的行政中心和商業中心,其公共服務設施用地包括行政辦公、行政商業混合、商業金融、文化娛樂、醫療衛生用地,用地面積48.76公頃;二期中片的公共服務設施承擔完善東港新區城市功能的作用,包括有中學、小學、醫院、體育場、長途汽車站、垃圾中轉站、公交車場、停車場和農貿市場等,用地面積為12.52公頃。
⑷ 山坡地帶建設用地的空間需求
山坡地帶雖然在城市總體規劃建設用地范圍以外,是城市的邊緣地帶。應統一分析,整體發展;充分尊重它的自然地形和環境特質,盡量創造與自然溝通的「顯山露水」的城市環境景觀;同時,規劃設計旨在創造適合於居民生活、工作的宜人環境。現東港山坡地帶內可以較好利用土地約為138.85萬平方米,現狀已利用土地約為44.1萬平方米。
規劃應充分考慮目前規劃范圍內發展的條件和制約,同時,最大可能地保留未來發展的多種可能,並運用規劃手段,從路網結構、用地布局、資源、生態保護等方面保證未來發展的多種需要,規劃確定山坡地帶用地規模為217.34萬平方米,其中規劃居住用地共為76.42萬平方米,佔山坡地帶建設總用地的55.81%。 規劃一類居住用地為54.86萬平方米,規劃二類居住用地為21萬平方米;規劃城市公共設施用地為12.1萬平方米。佔山坡地帶建設總用地的8.84%;規劃綠地面積為20.11萬平方米,佔山坡地帶城市建設總用地的14.69%。
3、自然地理環境的約束和突破口
舟山海島的自然地形極大制約了城市建設用地的擴展,地塊由西北向東南受自然條件限制,呈帶狀形態,存在基礎設施使用效率較低的缺陷。用地的供給不僅受到地形條件的限制,還受到氣象條件的限制,常年大風和風暴潮,對本地區利用岸線布置天然船舶停靠港口和碼頭將產生不利影響;岸線方向約為南偏西20度,最佳建築朝向為南北向,因此,區內建築最佳朝向臨海不面海;增加濱海建築景觀組織和發展海景住區的技術難度;水色混濁、泥沙濃度大,與其它島嶼岸線相比,對開展海上游樂不具有優勢,具有圍墾發展南北朝向為主的居住組團的條件。
普陀區土地資源緊缺,在國家宏觀調控政策下,東港城區圍墾造地對於受自然條件制約很大的普陀城區而言,開發灘塗資源建設城市,將突破土地政策制約,緩解空間不足和建設用地供需矛盾,為城市發展提供發展空間。東港城區圍墾後,沿海可形成沿堤深水岸線,具有依山親水優勢條件,為多元化發展濱海特色城市創造了條件。
因此,如何整合和優化城區資源,合理、有效地使用東港新區有限的空間資源,滿足新區建設要求的同時積極利用和創造周邊的宜建設用地,構成了確定空間布局戰略的基本出發點。
二、城市空間發展模式
1、發展思路
⑴滿足新功能
充分考慮東港片區發展的環境條件,挖掘和充分利用山體、濱海等核心空間資源及濱臨海天佛國——普陀山的旅遊資源,以發展旅遊業和建設普陀區行政、商業、文體,醫療、教育、居住等綜合服務中心為主導,把東港片區開發建設與普陀城區功能拓展相結合,構建具有國際水準、富有活力的濱海新城區。
⑵延承彈性化布局
遵循「有利於城市長遠發展」的原則,採用「組團式」的空間模式,形成彈性的土地利用布局與有機的成長模式,適應東港分期圍墾開發的建設特點,滿足需求,順應市場。注重東港區各期開發的連續性,使城市有機生長。
⑶遵循生態原則
規劃因循自然、生態優先。東港片區西邊臨山,沖溝發育;東邊濱海,與普陀山風景區隔山相望,景觀視線良好。規劃在整理水系、綠地布局和土地開發上貫徹以生態為本的指導思想和布局原則。
⑷塑造個性化城市景觀
規劃充分利用濱海資源,運用城市設計布局手法,創建多層次豐富的城市景觀。通過中心區廣場、中央公園布局、創造更多的臨海面,增加城市土地空間較高景觀價值的展開面,提升土地價值;通過規劃布局「楔」形綠地,加強「海、城、山」的景觀聯系,形成景觀廊道;規劃將藝術品位較高的公共建築沿濱海布局,以有利於展示城市建築藝術,豐富海岸景觀;在山城之間保留圍墾前的山海自然界面,構築公共綠色空間,保護生態,提供綠色開場空間,滿足功能要求。
2、空間結構
「一心、兩軸、三區、多組團」。「一心」指位於東港城區的公共設施中心;「兩軸」指位於經一路和經二路兩條城市發展軸;「三區」指規劃區內三個規劃建設區,包括東港城區、山坡地帶規劃建設區和塘頭規劃建設區;「多組團」指「三區」內多個功能組團,其中東港城區5個、山坡地帶3個、塘頭1個。
功能定位及空間發展模式
東港新區作為集行政、文化、體育中心、商業次中心和旅遊服務基地為一體的,具有現代化、生態化及海島特色的多功能的濱海新城區,採用「組團式」的空間結構模式,繼續發揮中心城區和海濱新區的輻射作用,緩解老城區居住和交通矛盾,有效吸引外來居民;加快推進和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有序開展土地出讓和區域建設;突出現代海濱城市景觀元素,打造城市新區核心區域精品形象,創造宜居城市環境;重點規劃和建設景觀內湖核心商務區,做好山坡地帶詳細規劃和原住民異地安置等前期工作,基本形成舟山市重要的旅遊服務基地和商業核心區之一的城市功能。
3、道路系統
329國道從城區中部穿過,東至朱家尖島,西至環島公路;城區南部有二條道路與沈家門相接;北部有塘螺公路與本島北部工業區相連。
隨著東港城區的北拓,東港城區的中北部需要增加二個出口,一個為自塘頭至北部圍墾工業區的道路,並在塘頭村北側預留穿山隧道與環島公路相連;另一個為海蓮路與環島公路的連接線。
建設朱家尖大橋復線,加強通過環島公路與東港城區北部與舟山本島北部圍墾區及其他城市組團的交通聯系。
在塘頭,塘螺公路在規劃片區內南部路段道路紅線為18米,在中部、北部路段道路紅線為12米、10米。
東港城區與「海天佛國」的普陀山及其它旅遊景區之間的海上遊船航線:在中心區邊緣布置遊船碼頭、在麒麟山南側,布置漁港碼頭。
規劃范圍的西邊界海蓮路是重要的交通性幹道,其他兩條南北向主幹道經二路與經三路分別具有生活性和景觀性的功能;與緯十一路相接的環島公路連接線是東港片區重要的對外交通道路;東西向的緯十路、緯十一路、緯十二路和緯十三路分別是重要的東西聯系道路。
三、空間戰略支撐
1、加快城市支柱產業發展
隨著東港建設規模的擴大,區商務中心、文化中心、商業設施建設,與周邊地區的統籌發展將成為普陀區具有活力的城區。本規劃將利用海岸線優勢及普陀山、朱家尖風景區相距最近的區位特點,通過發展多種形式交通聯系,東港作為旅遊服務地區,應加快發展第三產業,以房產、旅遊、商業服務業為支柱產業。
旅遊業為普陀區最有競爭力的優勢產業。按照「確立大旅遊觀念,整合資源優勢,完善旅遊格局,優化旅遊線路,提升普陀旅遊品味」的思路。未來旅遊人數、旅遊品位將有較大提升。要求地區旅遊交通設施、服務設施等相應設施數量、質量提高。
大量的人口聚集和遷入,老城區居住壓力大,居住人口急劇向東港城區蔓延。高品質的居住小區建設是當前最熱門的追求,房地產開發將成為新區最重要的經濟增長點,同時,為將來形成一定氛圍的商業服務業奠定了基礎。
2、開發城市公共空間
城市公共空間是市民社會生活的場所,是城市實質環境的精華、多元文化的載體和獨特魅力的源泉。公共空間建設的整體質量直接影響到城市的綜合競爭力和大眾的滿意度,因此,城市決策者、建設者和使用者無不對其給予特別關注。
各類公共空間承載著諸如交通、交往、休憩、散步、觀賞、健身、娛樂、餐飲、展示、教化、節慶等多種功能。東港新區建設大劇院、體育館、公園、市民廣場、青少年活動中心、內湖商業圈等城市公共空間,以及建設步行商業街、步行文化街、步行休閑街,並在步行街區中設置完善的服務設施;配置足量的社會公共停車場,將整個新區的公共空間緊密串聯在一起,充分體現和發揮其開放性、融合性和交流性,提升東港新區的生活品質;並考慮街區、社區活動,適當開發或保留一片布局緊湊的小尺度、多功能的商住混合的步行社區,使人群和活動相對集中,並保持較大的密度,必定會積攢人氣,充滿活力。
3、塑造特色濱海魅力城市
東港城區依山面海,圍墾後沿海可形成沿堤深水岸線,具有依山親水優勢條件,為多元化發展濱海特色城市創造了條件,在城市建設當中應注重形象與空間塑造,創造獨具特色魅力的濱海城市,使其成為獨具海島風情及濱海魅力的城市名片。
東港片區的城市環境是城市中較為特殊的部分,是體現具有海洋氣質的城市特色和展示城市風貌的場所。其環境開發建設應加強對於空間和景觀的研究,以形成富有特色的環境和優美的城市形象。
東港新區在引入商業、文化、科技、體育健身活動等內容的同時,統籌整體城市風貌,創造特色鮮明、富有生機的城市景觀;注重景觀節點、濱海岸線、山體景觀和標志性建築的處理,形成獨具特色的城市「標志性」景觀;通過空間組織,形成引人入勝的公共活動場地,通過規劃的綠化走廊、步行系統、公共活動走廊等多種路徑向外輻射,與外圍各景點、功能區形成整體,從整體上提高城市品質和內部的聯系。

㈡ 舟山環境污染狀況

監測結果表明:

☆2005年我市海洋環境監測結果表明:近岸海域中嚴重污染海域面積為4131平方公里,中度污染海域面積為2396平方公里,舟山海域海洋環境質量總體與去年相近,但嚴重污染海域面積有所下降。海水中主要超標因子是營養鹽類,部分測站石油類略有超標。

☆2005年舟山近岸海域表層沉積物質量良好,除重金屬銅在部分測站略有超標外,其餘指標均符合一類海洋沉積物質量標准。

☆2005年舟山市部分沿海地區經濟貝類的衛生質量狀況尚可;抽樣檢測的經濟貝類(貽貝、縊蟶、泥蚶、牡蠣等)中,除重金屬鉛、鎘和滴滴涕(DDTs)略有殘留外,其餘指標均符合一類海洋生物質量標准。

☆赤潮災害頻繁發生。2005年共發生赤潮11起,累計面積超過10000平方公里。

隨著舟山市經濟的發展,近岸和近海海域環境質量狀況不容樂觀,各類污染物的排海量在近期內亦不會出現明顯的減少。因此,需加強對舟山市所轄海域海洋環境監測和整治力度,為各級政府部門制定海洋環境管理政策、確定海洋環境管理目標、減輕海洋災害和調整經濟結構服務。同時,也希望我市各級政府部門和社會公眾繼續密切關注舟山市的海洋環境狀況,在開發利用海洋資源的同時保護海洋環境,確保海洋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多樣性和完整性,保證海洋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 舟山市海洋環境質量狀況及趨勢

2.1 入海污染

大江大河污染

2005年,舟山海域附近的長江、錢塘江和甬江等主要河流攜帶入海的污染物總量依然保持較高水平,主要污染物入海量約為617萬噸,其中COD 591萬噸,約占總量的95.8%;營養鹽19萬噸,約占總量的3.1%;石油類3.9萬噸。
陸源入海污染

據統計年鑒,2004年我市廢水排放總量為2018萬噸,其中工業廢水排放量為1038萬噸,工業固體廢物排放量為0.47萬噸。

海源入海污染

2005年我市海水養殖面積為9397公頃,比上年減少10.5%,海水養殖產量11.54萬噸,同比減少8.6%。隨著我市近岸海域海水養殖面積減少及推進無公害生產,養殖自身所產生的污染物呈減少趨勢。

海上流動污染源包括商、貨、漁船排污等,主要污染物類型是廢油、廢氣、壓艙水、生活垃圾和污水等。據初步統計,至2005年底,我市海洋機動漁船已達到 9103艘,總功率136.99萬千瓦,漁業勞動力達99956人。

2.2 海水環境質量

2005年我市海洋環境監測結果表明:舟山海域海洋環境質量總體與去年相近,但嚴重污染海域面積有所下降;海水中營養鹽超標嚴重、石油類有不同程度的超標,其餘各項監測指標均符合二類海水水質標准。舟山海域嚴重污染海域面積為4131平方公里,中度污染海域面積為2396平方公里,輕度污染海域面積為2167平方公里,較清潔海域面積為2713平方公里,清潔海域面積為9423平方公里。

無機氮

舟山海域中,無機氮平均含量超四類海水水質標准,超標倍數為1.77。嵊泗列島附近海域、岱山、衢山島附近海域及舟山本島附近海域均為嚴重污染海域,其平均含量分別超四類海水水質標准2.27倍、0.47倍和0.33倍。與上年相比,嵊泗列島附近海域無機氮含量有所增大,岱山、衢山島附近海域及舟山本島附近海域無機氮含量有所減少,數據顯示,長江排污呈增加趨勢。

活性磷酸鹽

舟山海域活性磷酸鹽平均含量,除舟山本島附近海域為輕度、中度污染海域外,其它海域均為較清潔海域。嵊泗列島附近海域、岱山、衢山島附近海域及舟山本島附近海域活性磷酸鹽的平均標准指數分別為1.40、1.70和2.13,與上年相比,磷酸鹽污染程度有所減小)。

石油類

舟山海域石油類平均含量與去年相比有所升高,屬輕度污染海域。其平均含量基本符合一類海水水質標准,但舟山本島附近海域石油類略有超標,超標倍數為1.94。數據顯示,舟山海域油類污染隨著舟山本島及附近島嶼新建、擴建油庫、油碼頭,油品進出、儲運量增加而加重。

2.3 海洋沉積物質量

2005年舟山近岸海域表層沉積物質量良好,石油類、硫化物、有機碳、汞、鎘、鉛、砷、666、滴滴涕(DDTs)等指標均符合一類海洋沉積物質量標准,重金屬銅在部分測站略有超標。

重金屬銅在部分測站出現超標,最大標准指數1.28,超標率75%。

2.4 海洋生物質量

2005年對舟山市沿岸經濟貝類(貽貝、縊蟶、泥蚶、牡蠣等)進行抽樣檢測的結果表明:舟山市經濟貝類體內重金屬鉛超一類海洋生物質量標准,鎘和DDTs略有殘留,其它指標均符合一類海洋生物質量標准。與04年相比,生物質量有所好轉(表3)。

表3 不同年份舟山市經濟貝類體內主要超標因子

調查年份 主要超標因子
2002年 無
2003年 DDT
2004年 石油烴、重金屬鉛、砷、DDT
2005年 重金屬鉛、鎘、DDTs

鉛 嵊泗的泗礁和嵊山、岱山高亭和東沙以及普陀的六橫等地區經濟貝類體內重金屬鉛含量均超一類海洋生物質量標准,標准指數均在2.6~6.9之間。

鎘 重金屬鎘的含量在泗礁、嵊山、高亭、六橫等地區經濟貝類體內略有超標,標准指數在1.91~6.85之間;在其它地區均符合一類海洋生物質量標准。

滴滴涕(DDTs) DDTs在泗礁、嵊山、東沙、六橫等海域出現超標,標准指數均在1.17~2.40之間。

3. 海洋災害與海洋污損事件

3.1 赤潮災害

2005年,東海赤潮災害嚴重,舟山也是重災區之一。舟山海域全年共發生赤潮11次,累計面積超過10000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近一倍,為近5年之最;同時出現了新的優勢種(如米氏凱倫藻、圓海鏈藻等);5~6月份是舟山海域赤潮多發期(見表4)。

本年度赤潮優勢種為中肋骨條藻(Skeletonema costatum)、具齒原甲藻(Prorocentrum dantatum)、米氏凱倫藻(Karenia mikimotoi)等,赤潮發生區域未出現養殖生物異常現象,對中街山、嵊山、朱家尖、桃花島等赤潮發生區域及附近海域的魚類、貝類生物進行貝毒檢測,全部生物樣品均未檢出赤潮毒素。

表4 2005年舟山海域較大面積赤潮一覽表

序號 發生時間 地點 經緯度 面積(km2) 赤潮生物
1 6.1 在嵊山島西南至
大長塗山以東附近海域 122°40.1′E,
30°28.0′N~
122°34.4′E,
30°07.3′N 約4000km2 長崎裸甲藻
具齒原甲藻
2 6.2-6.3 中街山列島至
長江口外附近海域 122°37.6′E,
30°05.5′N~
122°44.9′E,
31°29.9′N 約6000km2
(跨省) 長崎裸甲藻
具齒原甲藻
中肋骨條藻
聚生角毛藻
3 6.4 長江口外附近海域 122°15.0′E,
31°00.9′N 約1000km2
(跨省) 中肋骨條藻
聚生角刺藻
4 6.5 花鳥山北部至
長江口外附近海域 122°44.9′E,
31°00.5′N~
122°45.0′E,
31°30.0′N 約2700km2
(跨省) 中肋骨條藻
聚生角刺藻
長崎裸甲藻
具齒原甲藻
5 6.16 大戢山、嵊泗馬跡山、嵊山、花鳥山、浪崗列島、蝦峙門和桃花島及121°12′E,30°29′N、122°14′E,30°37′N、122°31′E,29°59′N等海域 10km2~330km2 圓海鏈藻
中肋骨條藻
具齒原甲藻

3.2 風暴潮

本年度舟山沿海主要有3次風暴潮過程,分別受台風「麥莎」(0509號)、「彩蝶」(0514號)和「卡努」(0515號)影響所致。其中,台風「麥莎」於8月5日在浙江台州玉環登陸,台風「卡努」於9月11日在浙江台州椒江登陸,台風「彩蝶」在外海轉向。3個台風均給舟山沿海帶來了較大的潮位增水,由於台風「麥莎」和「彩蝶」影響時適逢天文大潮,舟山海洋站(沈家門)、岱山海洋站均出現了超過當地警戒水位的高潮位,而台風「卡努」適逢天文小潮,雖然影響很大,但未出現超過警戒水位的高潮位。

全年極值高潮位出現情況:舟山海洋站極值高潮位為276cm(85黃海基面,下同),出現在9月5日;岱山海洋站極值高潮位為242cm,出現在9月5日;二站極值高潮位均出現在台風「彩蝶」影響期間。

3.3 災害性海浪

2005年,舟山沿海及鄰近海域出現4米以上巨浪日數為21天,與常年相比明顯偏多,其中受台風影響為10天,受冷空氣影響為8天,受兩者共同作用影響的為3天。

3.4 海洋污損事件

2月25日,「寧大1號」船在浙江省舟山五奎山錨地與錨泊的「運鴻7號」船碰撞,貨艙破損,溢油約0.5噸。

9月23日,「華傑6號」輪船在浙江省舟山馬峙錨地海域,從透氣管中溢出125公斤燃油。

4. 海洋功能區環境狀況

4.1 海水養殖區環境狀況

嵊泗海水增養殖區

2005年4~9月,對嵊泗海水增養殖區(嵊泗綠華島)共布設7個監測站位,開展了6個航次的監測。
監測結果表明:養殖區水體呈富營養化狀態,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是主要超標因子,最大標准指數為3.20(按二類海水水質標准計算),pH、DO、COD、糞大腸菌群單因子均未對養殖區水體產生沾污;沉積物中,監測海域的硫化物、有機質、糞大腸菌群、總汞、鉛、砷、鎘的含量均符合海洋沉積物質量一類標准;生物體總汞、鎘、鉛、砷、銅、石油烴指標均符合海洋生物質量一類標准;糞大腸菌群的含量超標(≤3個/克)較多(為15~18個/克);滴滴涕、多氯聯苯、麻痹性貝毒及腹瀉性貝毒的含量均未檢出。

丁嘴門增養殖區

2005年5~9月對岱山丁嘴門重點海水增養殖區的水質、沉積物進行了采樣和監測。
監測結果表明:5~9月期間海水養殖區無機氮平均含量超過國家四類海水水質標准,局部水域活性磷酸鹽超標,其他監測指標均符合海水養殖水質標准;養殖區的沉積環境較好,個別區域沉積物中多氯聯苯殘留偏高,其含量超過國家第一類海洋沉積物質量標准;養殖縊蟶體內重金屬鎘含量超標。

4.2 重點排污口及鄰近海域環境狀況

定海污水處理廠入海排污口及鄰近海域

2005年4~11月對排污口及鄰近海域進行了6個航次的監測,結果表明:排污口水域的氨氮、糞大腸、生化需氧量(BOD5)等指標超《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1996)中第二類污染物最高允許排放濃度(一級標准);化學耗氧量(COD)、油類和懸浮物部分超標;揮發酚、重金屬總汞、鎘、鉛、砷符合標准,該排污口有一定的海域環境危害或潛在危害。

排污口鄰近海域水體中主要污染因子是無機氮、磷酸鹽等營養鹽類,油類也略有超標。水體中超四類海水水域面積為28.8km2。

浙江海生力集團有限公司排污口及鄰近海域

排污口附近海域氨氮、糞大腸等指標超《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1996)中第二類污染物最高允許排放濃度(一級標准);生化需氧量(BOD5)部分超標;化學耗氧量(COD)、油類、懸浮物、揮發酚、重金屬總汞、鎘、鉛、砷符合標准;排污口鄰近海域水體中主要污染因子是無機氮、磷酸鹽等營養鹽類,油類也略有超標;沉積物中,有機碳、硫化物、石油類、重金屬砷、汞、鉛、鎘等指標均符合一類沉積物質量標准;生物質量中,龍頭魚體內的石油烴、糞大腸菌群、重金屬鉛和鎘均符合一類生物質量標准。
監測結果表明:該排污口對附近海域的生態環境有一定危害或潛在危害。

舟山海洋生物工業園區排污口及鄰近海域

排污口附近海域糞大腸等指標超《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1996)中第二類污染物最高允許排放濃度(一級標准);氨氮、化學耗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5)、懸浮物部分超標;油類、揮發酚、重金屬總汞、鎘、鉛、砷符合標准;排污口鄰近海域水體中主要污染因子是無機氮、磷酸鹽等營養鹽類,油類也略有超標;沉積物中,有機碳、硫化物、石油類、重金屬砷、汞、鉛、鎘等指標均符合一類沉積物質量標准;生物質量中,龍頭魚體內的石油烴、糞大腸菌群、重金屬鉛和鎘均符合一類生物質量標准。該排污口有一定的海域環境危害或潛在危害。

表5 2005年舟山市重點入海排污口鄰近海域生態環境綜合評價結果

入海排污口
名 稱 排污類型 鄰近海域海洋功能區
及環境保護要求 鄰近海域生態
環境質量等級 海域主要
環境問題
舟山市定海
污水處理廠排污口 市政 港口區
傾廢區 水質不劣於第四類,沉積物不劣於第三類,生物不劣於第三類。 較差 水質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超標。
舟山海洋生物
工業園區排污口 工業 港口區 水質不劣於第四類,沉積物不劣於第三類,生物不劣於第三類。 較差 水質無機氮、活性磷酸鹽和BOD5超標。
浙江海力生集團
有限公司排污口 工業 港口區 水質不劣於第四類,沉積物不劣於第三類,生物不劣於第三類。 較差 水質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超標。

4.3 海水浴場環境狀況

2005年在游泳高峰期(6至10月)對朱家尖南沙海水浴場環境質量進行了監測。監測結果表明:海水浴場在開放期間水質優良率達100%、健康指數超85的概率達100%、無糞大腸菌群超標現象。海水浴場環境質量狀況良好,適宜游泳及其它水上運動。

4.4 海砂開采區域環境狀況

為依法管理海砂開採行為,科學評估采砂對岸灘剖面的坡度、底質、沉積地貌相帶的影響程度,全面掌握岸灘高程變化過程,2005年初,市海洋與漁業局委託寧波海工勘察研究院進行了崎頭洋海砂開采對朱家尖沿岸沙灘影響的勘測調查,並邀請河海大學等專家、教授對歷時半年完成的勘測調查報告書進行評審。評審通過的報告書表明:崎頭洋海域采砂工程前後引起的潮流流場變化僅限於工程區附近水域,對大范圍海域的潮位、潮流流場、流態沒有影響,對朱家尖沿岸沙灘沙量也沒有產生影響。但同時指出,持續、大規模開采對附近周邊海洋環境將產生很大負面影響,應加強管理,嚴格控制。自2004年8月份起,市海洋與漁業局組織對朱家尖里沙和東沙的沙灘進行實時動態監測工作。二年監測結果表明:兩個沙灘砂面高程的變化總體上不顯著,但受季節、天氣系統、潮流、海浪等因子的影響較明顯,需要作長時期的跟蹤監測。

4.5 濱海風景名勝區環境狀況

2005年,我市組織開展了普陀風景名勝區、嵊泗列島風景名勝區等2個重點濱海風景名勝區的海洋環境預報。根據海洋水文氣象觀測資料對2個重點濱海風景名勝區進行了旅遊適宜性評價,普陀風景名勝區全年適宜和較適宜旅遊的天數佔69.6%,嵊泗列島風景名勝區全年適宜和較適宜旅遊的天數佔64.4%,各風景名勝區不適宜旅遊的情況主要由於風浪影響所致。

表6 舟山市重點風景名勝區環境狀況

風景名勝區 適宜旅遊天數 較適宜旅遊天數 不適宜旅遊天數
普陀風景名勝區 158 96 111
嵊泗列島風景名勝區 126 109 130

5. 海洋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修復

5.1 保護區建設

浙江嵊泗馬鞍列島海洋特別保護區
浙江嵊泗馬鞍列島海洋特別保護區已獲得浙江省人民政府和國家海洋局的批准,該保護區總面積549平方公里,其中島陸面積19平方公里,主要保護對象為生態環境、珍稀瀕危生物、魚類、貝藻類、無人島和自然景觀和歷史遺跡。目前,保護區的各項建區工作正按計劃開展。保護區的建立將使海洋自然環境和珍稀瀕危物種得到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得到的保護、海洋資源的恢復,促進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環境的穩定,經濟的發展。

浙江普陀中街山列島海洋特別保護區
中街山列島位於舟山海域東北部,處於舟山漁場中心位置,是一個高生產力海域,有豐富的海洋生物資源和島礁生態系統。2005年7月保護區的論證材料通過了專家評審,已上報浙江省人民政府審批。該保護區的面積202.9km2,保護對象為生態環境、魚類、貝藻類、鳥類、無人島和自然景觀。保護區的建立豐富了我市海洋保護區的類型,為海洋特別保護區的建設奠定了科學基礎,有利於保護中街山列島附近海域海洋生態系統,合理開發資源,提高海島居民生活水平,促進海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五峙山列島鳥類自然保護區
作為省級海洋鳥類自然保護區,在2005年度,各項工作又扎實推進,保護區的基礎設施條件和管理手段繼續改善,海洋鳥類資源得到了有效保護。為使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更上一個台階,海洋與漁業部門在項目資金上給予了一定的資助。

5.2 人工魚礁

人工魚礁建設是通過修復和改善海洋生態環境,營造海洋生物適宜的環境條件,培育海區生物多樣化,恢復海洋資源和增加漁獲量,促進漁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舟山市的人工魚礁建設在浙江的起步較早,2003年舟山市在普陀區建設了我省第一個休閑型人工魚礁。2005年,我市在朱家尖休閑型人工魚礁區又投放43艘經改裝的報廢漁船,新形成1.6萬空方礁體,累計礁體已達22萬空立方米,成為全國最大的人工魚礁之一。嵊泗馬鞍列島投放3×3×3立方米水泥塊426塊,形成礁體3萬空立方米,岱山秀山投放報廢漁船18艘,形成礁體1.3萬空立方米。

5.3 增殖放流

2005年,東海區、浙江省海洋與漁業局、舟山市投入了數百萬元資金,在舟山海域開展增殖放流工作,共放流大黃魚、日本對蝦、海蜇、梭子蟹、鯛類等各類品種1.3億尾。此外,為了放流苗種能順利成活,在我市海域設立了3600km2的臨時增殖放流保護區,規定從5月15日到9月15日禁止對資源產生影響的作業方式作業。通過增殖放流工作的開展和臨時增殖放流保護區的設定,使舟山海域的漁業資源狀況局部得以恢復。

5.4 廢舊電池回收

2005年,舟山市和嵊泗縣海洋與漁業部門進一步啟動廢舊電池回收工作。會同舟山市海洋環境監測中心,在嵊泗縣漁業重點鄉鎮的碼頭及學校、社區附近設立了廢舊電池回收箱,並採取了加大宣傳力度,給予一定的獎勵等措施,調動了漁民對廢舊電池回收的積極性,使得廢舊電池回收工作得到了有效開展。目前在嵊泗五龍、菜園等地已設立了九隻固定的廢舊電池回收箱,已回收電池3萬余節。

5.5 伏季休漁

2005年伏季休漁期間,舟山市各級海洋與漁業部門加強海陸聯動執法,嚴防嚴查,嚴管重罰,實現了全市伏休零違規。同時根據《2005年伏休開捕前執法管理方案》,落實到具體行動上,圓滿地完成了預定計劃。

5.6 漁民轉產轉業

2005年是漁民轉產轉業的第四年,舟山市海洋與漁業部門大力實施漁民的轉產轉業工程,全年轉產漁民2008人,報廢拆解漁船323艘,到2005年底舟山市共轉產漁民累計達7674人,報廢漁船1703艘,上繳馬力指標18.2萬千瓦,在全國地級市中居於首位。漁民轉產轉業的推進,有效地壓減了海洋捕撈強度。

5.7 生態養殖

舟山市海洋與漁業主管部門加大生態養殖工作力度,推廣標准化養殖和科學養殖模式,積極實施「三帶一區」生態養殖示範區建設,全市優勢產業帶基地全部通過無公害基地認證,新增無公害基地面積8085畝。

6. 海洋生態環境監督管理

6.1 相關地方性法規以及配套制度建設

2005年舟山市海洋與漁業局完成了《舟山市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規劃》和《舟山建設我國一流的現代化漁業基地規劃綱要》的編制,目前兩個規劃已通過論證,並報市政府審批。

6.2 涉海工程建設項目海洋環境的監督管理

為貫徹落實《浙江省海洋環境保護條例》,推動市、縣涉海工程建設項目環境監督管理工作,規范涉海工程的環評管理,嚴格涉海工程項目的審核(核准)工作,健全和完善審核審批制度,對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進行嚴格把關,並對重大涉海工程建設項目進行跟蹤監視監測。2005對非法海砂開采及違法的涉海工程項目進行了處理,如對岱山魚山島附近的非法采砂行為、冊子島違法填海事件進行查處。對永躍船廠違法炸圍堰和傾廢事件責令補辦手續等。此外,還對明顯違反海洋功能區劃的項目進行了處理。

6.3 漁業執法

在漁業水域的環境管理方面,抓住漁港、漁船兩個重要環節,結合漁業安全檢查,對漁業海域、漁業船舶進行有效管理。加強宣傳教育,提供漁民的環保意識;加強遠洋漁業船舶的防污管理,按規定配置了油污水分離裝置,保護海洋環境;加大海洋港口監督檢查力度,查處違規排污。

7. 對策與建議

鑒於2005年舟山市海洋環境質量狀況,建議如下:

繼續加強陸源入海排污口的監督監測。2005年對選取的重點陸源排污口的監督監測表明排污口及其鄰近海域的環境質量狀況不容忽視,超標和違規排放現象較為嚴重。因此要繼續加強對我市陸源入海排污口的監督監測和對排污單位的監督管理,新、擴建項目必須嚴格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切實做到「三同時」;同時各有關部門要加強配合,加大對陸源入海污染物的控制和治理力度,特別是海洋油污染日趨嚴重的狀況,要加強油污染源的控制。

加強污染物總量控制及企業污水達標排放。加強與實行污染物總量控制及企業污水達標排放,應將各工業企業的達標排放與納污海域的環境容量緊密聯系在一起,各排污口應嚴格實施納污口污染物總量控制及環境容量意識下的達標排放,為舟山「海洋經濟強市」和「生態市」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加強海洋環境保護和監視監測。為了更好的做好我市的海洋環境保護工作,2006年應繼續加強我市海洋環境保護和監視監測工作,特別是在進行近岸海域趨勢性監測的基礎上,重點加強對海洋生態環境敏感區、重點港灣、重點污染區如排污口等的監視監測。

加大重點海洋保護區的保護力度。推進浙江嵊泗馬鞍列島海洋特別保護區、浙江普陀中街山列島海洋特別保護區的建設進程,將該保護區的保護工作盡快納入法制化和程序化。

繼續加強海洋污損事件及赤潮、風暴潮等海洋災害的監視監測。開展完善海洋污損事件的監測與評估工作,進一步完善赤潮、風暴潮、災害性海浪等海洋自然災害預警、預報工作。完善海洋災害應急響應系統和措施,積極開展相關的海洋災害技術研究,有效降低海洋災害損害。

加強海岸工程、海洋傾廢區等涉海項目的監管力度。對涉海工程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科學論證、嚴格審批,並積極開展涉海項目的環境影響跟蹤監視監測。

加強海洋監測預報體系建設。針對海洋災害、海洋事故及突發事件增加,海洋污染加重的趨勢,海洋監測、預報更顯重要。目前,海洋監測預報的能力和手段遠遠適應不了現實的需要。因此,要加大投入,盡快形成以市級海洋環境監測預報中心為樞紐,以縣區級站為骨幹,包括三大島在內的,布局合理、較為完整的全市海洋環境監測預報體系。

閱讀全文

與舟山工業垃圾哪裡有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最便宜獵豹汽車多少錢 瀏覽:703
福建重工業園區是什麼 瀏覽:819
賓士e208多少錢 瀏覽:459
汽車坐墊網上和實體店哪個好 瀏覽:229
汽車固定行李在哪裡 瀏覽:302
賓士的名字最早叫什麼 瀏覽:841
汽車怎麼掛空擋 瀏覽:277
工業大學教育學院登錄賬號是什麼 瀏覽:105
汽車蒸籠怎麼做 瀏覽:643
汽車空調冷媒多久加一次圖 瀏覽:28
怎麼去夏茅八社工業區 瀏覽:890
賓利飛馳與寶馬i8哪個好 瀏覽:891
奧迪a7風扇葉怎麼拆下來 瀏覽:721
賓士max儀表盤顯示什麼 瀏覽:106
寶馬740的車身長度是多少 瀏覽:811
汽車底護板選哪個材質好 瀏覽:852
青島西海岸汽車專賣店都在哪裡 瀏覽:957
奧迪a6c級哪個好 瀏覽:814
汽車曬後如何降溫 瀏覽:162
奧迪tt怎麼樣2015款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