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工業設計的高附加值是多少

工業設計的高附加值是多少

發布時間:2025-05-08 14:48:25

㈠ 工業設計:小到螺絲釘大到宇宙飛船

工業設計:小到螺絲釘大到宇宙飛船

北京考試報記者邱乾謀實習記者韓靜

從字面上看,工業設計包含「工業」和「設計」兩個字眼,涉及到工業兩個字,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會聯想到剛性的一面。工業設計作為一個應用型學科,就是將對材料、製造和以人為中心的設計的知識與創新和美學相結合,創造出美觀、實用的物品。

工業設計不僅是為不同領域、不同行業帶來不限於欣賞、裝飾的用途,更應用於科學、建築、醫療等等不同的行業。換言之,工業設計的領域與生活息息相關。那麼,工業設計專業有什麼樣的特點?什麼樣的學生適合報考?畢業後會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呢?

工業設計專業不是藝術類專業

全國開設工業設計的高校有300多所。這個專業從字面上容易被誤認為藝術類專業。而實際上在2012年版《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工業設計專業屬於工學學科門類機械類下屬專業,授工學學士學位。

工業設計在國外已經有了很長的發展歷史。工業設計產業在製造業等產業的振興和發展過程中佔有特殊的地位,很多國家把它視為國家創新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工業設計是一個新興的行業,也是國家大力提倡的一門學科,特別是隨著中國紅星獎的發展到現在,國家越來越重視工業人才的培養。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副院長武非表示,工業設計專業旨在培養學生具備人文、科技、美學多學科知識融合的系統理論和設計思想,能夠對人的需求進行恰如其分的研究,從人的本質需求出發進行產品創新設計研究,通過設計工程技術途徑,實現設計創造價值符合社會進步價值,實現自身知識、能力、智慧、素質全面發展,使其成為具有創造能力的不同潛質的綜合性應用型設計創新人才。工業設計專業專注於產品研發過程中的設計程序,以及用戶研究、用戶體驗、工程技術、市場調研觀測、服務設計等知識方法能力。

開設工業設計的高校各有特色,開設的課程也不盡相同,但大都不離其宗。北京工業大學工業設計專業開設的主要專業課程有造型學、色彩學、設計形態學、CAID基礎、多媒體設計、交互設計、用戶體驗、人機工程學應用、開源硬體與編程、網路程序設計基礎、MAYA動畫設計基礎、設計心理學、系統設計導論、設計管理以及與理論課程相對應所開設的實踐課程、實驗課程等。北京印刷學院工業設計專業開設的主要專業課程有工程制圖、工業設計工程基礎、設計材料與工藝等;設計方法及理論類課程,如設計概論、設計史、設計心理學等;綜合設計類課程,如產品設計程序、產品服務系統設計等;以及智能產品和文化創意產品類課程。北京工業大學耿丹學院工業設計專業開設的課程有造型基礎,設計表達,人機工程學,設計程序與方法,三維建模與渲染,設計心理學,機械基礎,C語言程序設計,交互設計,界面設計等。近年來,不少院校注重實踐教學,校企合作,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與人溝通的能力。

北京印刷學院設計藝術學院工業設計系主任楊莉表示,學生學習工業設計專業四年後,應具備以下核心能力:扎實的造型基礎及表現能力,能夠清晰地表達設計構想、計算機輔助造型能力,能夠藉助計算機輔助軟體,完整表現出產品結構、造型及使用條件;具備綜合設計方法及理論能力、工程基礎能力、人機環境協調構建能力;具備產品設計綜合能力、專業深化能力,掌握智能產品設計的基本方法、掌握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的基本方法、掌握機電產品設計的基本方法。

相比繪畫基礎更重要的是創造力

工業設計的目的是滿足人們生理與心理雙方面的需求。工業產品是滿足手工藝時代人們生產和生活的需要,無疑工業設計就是為現代的人服務的.它要滿足現代人們的要求。所以它首先要滿足人們的生理需要。一個杯子必須能用於喝水,一支鋼筆必須能用來寫字,一輛自行車必須能代步,一輛卡車必須能載物等等。工業設計的第一個目的,就是通過對產品的合理規劃,而使人們能更方便地使用它們,使其更好地發揮效力。在研究產品性能的基礎上,工業設計還通過合理的造型手段,使產品能夠具備富有時代精神,符合產品性能、與環境協調的產品形態,使人們得到美的享受。

工業設計是一門藝術創新與工程學科相結合的交叉學科,高校對報考工業設計專業的考生有一定的.要求,個別學校會要求考生具有美術基礎。但是北京工業大學耿丹學院工業設計系朱玉坤老師稱:「相較於繪畫能力,更看重學生的創造力。喜歡思考、創新,對人、對物感興趣的同學會在工業設計中找到更多的共鳴。對繪畫、造型,同時對結構、功能感興趣的同學,會比較容易理解工業設計。繪畫作為設計師的基礎能力之一,在大學培養過程中會有大量的美術課程,如素描、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等,報考考生最好對此有一定的興趣愛好。」

工業設計專業也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實踐性學科,同時也非常重視經驗和積累。工業設計專業開設有大量實踐教學環節,學生通過各類實踐,增強動手能力,提高應用創新能力,為從事設計工作打下扎實基礎。如美術實習、人機工程實習、工程材料實習、視覺傳達設計實習、產品與環境認識實習、木工實習、產品設計實習、產品結構實習、裝修構造實習、工業設計工程基礎實習等。楊莉老師表示,學生的實踐課是針對專業課程將理論與實際課題相結合,以實踐的方式進一步磨練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朱玉坤老師稱,會在暑期集中安排學生進行小學期實踐課程,要求學生進相關企業學習,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綜合能力。

考生可結合個人興趣愛好、高考成績及職業發展規劃、就業前景等,決定是否報考工業設計專業。從一些學校公布的招生簡章來看,部分學校對學生的身體條件有限制,色盲色弱的學生勿報。

實用性強就業面廣

小到螺絲釘,大到整個宇宙飛船等,不管是外觀還是內部結構都是工業設計師和技術工程師共同完成的結果。就拿華為手機來說,從邊角弧度到操作系統的設計,都追求做到極致,以方便人機交互,成為消費者喜愛的產品。

從我國目前實際情況看,在廣東、上海、北京、深圳及浙江地區,工業設計行業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其面貌也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並且有向全國各地發展的趨勢。從從業人員方面來看,工業設計行業從業人員大多數為近年各大高校畢業生,數量每年都在增加,並且呈現出年輕化趨勢。工業設計的好壞直接關系企業的未來發展。凡是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品牌產品,無一例外都是設計精品,具有較高的產品附加值。我國製造企業大多處於低端加工生產,發展工業設計是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由此可以看到,發展工業設計,是我國走上工業設計強國的必要措施,且符合工業設計未來的發展方向。

楊莉表示,工業設計專業學生的就業情況非常樂觀,近年來就業率接近百分之百。由於學生四年來的專業課程不僅針對設計類,同時對網路程序、編程、產品服務等領域均有所涉及。學生畢業後部分選擇在國內外高校繼續深造,就職領域主要集中在高新技術產業公司和設計類公司,從事產品設計、交互設計、用戶研究、文創設計等工作。

北京工業大學耿丹學院朱玉坤老師表示,學生畢業後的工作崗位覆蓋面很廣,並不局限於單一領域。如進入優秀公司從事工業產品設計,如聯想、小米、洛可可、杭州飛魚、深圳浪尖等國際知名設計公司,或從事產品經理職務進入網路科技、網易、新浪、滴滴等各大中型互聯網公司工作。也有些學生成為獨立設計師,創造自有品牌,設計並製造自有品牌。少部分學生成為創業合夥人,為互聯網+創造更多智能硬體產品。

相關鏈接:往年部分在京招收工業設計專業院校名單

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北方工業大學、北京服裝學院、北京印刷學院、北京建築大學、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北京聯合大學、北京工業大學耿丹學院

㈡ 工業設計的起源及發展歷史

設計源於生活,工業設計也是源於生活的需求,那麼你對工業設計的起源由來和發展軌跡感興趣嗎?以下是我為你整理推薦工業設計的起源及發展歷史,希望你喜歡。

工業設計的起源
設計源於生活需要,人類在解決生活需要的那刻起,設計就隨之產生了。當人類祖先開始利用最原始的自然材料來製作簡單的工具時,設計的思想在他們的大腦中已萌發。雖然開始是無意識的製造必需的工具,如用石頭、樹桿、骨頭、動物皮革、莖蔓等,這些工具的製造和使用,提高了他們的生存能力,獲得更多的食物,搭建了自已的住所,以及用這些最原始的工具跟兇猛的野獸進行對抗,使人類得以很好的生存。隨著人類智慧不斷的提高,技術的進步,冶煉技術的發明,從最早的石器時代,進入了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每進入一個階段都標志著人類進入了一個新的發明設計時代,設計的思想也逐步融入到各個生產使用中,設計並非是憑空想像的。

現代意義上的工業設計伴隨著18世紀晚期英國工業革命的出現而興起,蒸汽機的發明,標志著工業革命的到來,帶來了生產方式的巨大變革,提高了生產效率和速度。機械化生產逐步代替了手工勞動,改變了人們過去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社會開始進入工業時代。設計與製造開始分離,隨著社會工業化的發展,工業設計隨之誕生。現在工業設計起源於歐洲,發展於美國。

1919年,德國著名建築家,設計理論家沃爾特-格羅佩斯在德國魏瑪創建世界上第一所完全為發展設計教育而建立的學院--包豪斯(Bauhuas)學院.於1933年4月被德國納粹政府強行封閉。包豪斯的存在時間雖然短,但對現代設計產生的影響相當深遠。從具體 的影響來說,它奠定了現代設計教育的結構基礎,目前世界上的設計教育機構,乃至藝術教育院校通行的基礎課,就是包豪斯首創的。這個基礎課結構,把對平面和立體結構的研究,材料的研究,色彩的研究三方面獨立起來,使視覺教育第一次比較牢固地奠立在科學的基礎上。包豪斯同時還開始了採用現代材料的、以批量生產為目的的、具有現代主義物征的工業產品設計教育,奠定了現代主義的工業產品設計的基本面貌,對工業產品設計有深刻的影響。
工業設計的發展歷史介紹
工業設計起源於包豪斯(Bauhaus,1919/4/1—1933/7),德國魏瑪市 「公立包豪斯學校」(Staatliches Bauhaus)的簡稱,後改稱「設計學院」(Hochschule für Gestaltung),習慣上仍沿稱「包豪斯」。在兩德統一後位於魏瑪的設計學院更名為魏瑪包豪斯大學

(Bauhaus-Universität Weimar)。她的成立標志著現代設計的誕生,對世界現代設計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包豪斯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為發展現代設計教育而建立的學院。「包豪斯」一詞是格羅披烏斯生造出來的,是德語Bauhaus的譯音,由德語Hausbau(房屋建築)一詞倒置而成。

第一階段(1919—1925年),魏瑪時期。格羅皮烏斯(WALTER GROPIUS)任校長,提出「藝術與技術新統一」的崇高理想,肩負起訓練20世紀設計家和建築師的神聖使命。他廣招賢能,聘任藝術家與手工匠師授課,形成藝術教育與手工製作相結合的新型教育制度; 第二階段(1925—1932年),德紹時期。包豪斯在德國德紹重建,並進行課程改革,實行了設計與製作教學一體化的教學方法,取得了優異成果。1928年格羅皮烏斯辭去包豪斯校長職務,由建築系主任漢內斯·梅耶(HANNS MEYER)繼任。這位共產黨人出身的建築師,將包豪斯的藝術激進擴大到政治激進,從而使包豪斯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政治壓力。最後梅耶本人也不得不於1930年辭職離任,由(L MIES VAN DE ROHE)繼任。接任的密斯面對來自納粹勢力的壓力,竭盡全力維持著學校的運轉,終於在1932年10月納粹黨占據德紹後,被迫關閉包豪斯;

第三階段(1932—1933年),柏林時期。L·密斯·凡·德·羅將學校遷至柏林的一座廢棄的辦公樓中,試圖重整旗鼓,由於包豪斯精神為德國納粹所不容,面對剛剛上台的納粹政府,密斯終於回天無力,於該年8月宣布包豪斯永久關閉。1933年11月包豪斯被封閉,不得不結束其14年的發展歷程。

包豪斯由魏瑪藝術學校和工藝學校合並而成,其目的是培養新型設計人才。雖然包豪斯名為建築學校,但直到1927年之前並無建築專業,只有紡織、陶瓷、金工、玻璃、雕塑、印刷等科目,因此,包豪斯主要是一所設計學校。在設計理論上,包豪斯提出了三個基本觀點:①藝術與技術的新統一:②設計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產品:③設計必須遵循自然與客觀的法則來進行。這些觀點對於工業設計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使現代設計逐步由理想主義走向現實主義,即用理性的、科學的思想來代替藝術上的自我表現和浪漫主義。
國內工業設計的發展現狀
由於歷史的原因,在我國比較系統地引進工業設計的理念、方法30多年中,前20多年發展緩慢。隨著科學發展觀的貫徹落實,轉變發展方式的需求,十年工業設計發展的步伐大大加快。胡錦濤同志、吳邦國委員長、溫家寶總理等國家領導人次有相關重要指示和批示;國家「十一五」、「十二五」規劃及政府工作報告都列入了要發展工業設計;2010年,工信部等11個部委聯合發布了專門文件《關於促進工業設計發展的若干指導意見》;2011年底,國務院發出的《工業轉型升級》五年規劃,以及2012年初國務院辦公廳發出的《關於加快發展高技術服務業的指導意見》這兩份重要文件,都具體強調了要發展工業設計。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江蘇、深圳等20多個省、市和地級市都制定了促進工業設計發展的政策措施。在「大環境」大大改善的情況下,一些原來領先的企業繼續領跑,一批新興後上企業急步向前,涌現了一批領軍人物和優秀產品,許多產品不但獲得國內「紅星獎」,還獲得國際上知名的獎項。

以深圳為例。《中國工業設計行業發展模式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1]數據顯示,2011年深圳各類工業設計機構近5000家,在職專業工業設計師及從業人員超過6萬人。2010年度工業設計產值近20億,2011年工業設計產值增長也在25%以上,而通過工業設計帶來的產業附加值超過千億。同時,深圳已經形成具有集聚效應的創意設計產業園區45個,廣東省工業設計示範基地和企業共6家。2011年,上善工業設計有限公司設計的一款專門適於老人、小孩等人群開啟的小瓶蓋,一舉摘得2011年德國紅點獎。

我國設計產業在取得長足發展,北京、長三角、珠三角地區設計產業呈現欣欣向榮局面的同時,總體水平上還與成熟的發達地區有較大的差距。但我國工業設計產業仍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問題就在於如何正確合理地引導,這就需要借鑒國外先進國家發展的經驗,找出適合我國發展的模式,實現我國工業設計產業的騰飛。

猜你還感興趣的:

1. 工業設計專業職業生涯規劃書範文

2. 工業設計論文參考文獻

3. 工業設計學習計劃

4. 工業設計產品特點

㈢ 工業設計大神憑什麼年薪百萬(壹:工業設計是Hard模式)

年薪百萬有什麼了不起嗎?對設計師來說,是。

年薪百萬的工作在在當今社會並不算少,在金融,房地產,互聯網等行業里這個收入可能只陵鍵猛是事業剛上正尺橋軌表現。但在設計圈裡,這個數字卻是鳳毛麟角,因為設計圈窮啊(尤其是工業設計)。

「想掙錢別學設計」,第一次看到這個說法還是在以前火爆一時的工業設計論壇Billwang(十幾年前了),當時有一位從設計轉行做其他行業小有所成(那時候就到達了傳說中的月薪過萬)的朋友在論壇上發帖譏諷還奮斗在設計一線吃糠喝稀的設計師,後來就是火葯味十足的對罵,有人說轉行的是逃兵沒能力,有人說夢想不能當飯吃窮著做設計是屌絲。但爭吵兩方在一點是有共識的,就是「想掙錢別學設計」。那時的我還是學生,覺得自己不會是那個窮的,自己會是那個特別的...

現在我還依稀還記得自己拿到自己第一個月工資的時候激動的心情,經歷了二十多年學業折磨後終於有回報了,盡管到手的工資減去各種保險和稅金幾乎才剛剛夠維持貧窮的生活而已,但憑著對工業設計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憧憬,這些似乎都不叫事兒。那時候上班最愛乾的事情就是聽著朋友們講述各種傳說中大神做到年薪百萬的故事,邊聽邊把自己腦補到情節里,產生一種這一切都註定會發生在我身上的幸福錯覺。然而隨著經驗的增長,慢慢發覺自己的勞動所得和薪水成長的速度不成正比,自己為公司帶來的效益越來越多,收入明沒有顯著的提升,家裡人開始對我的工作指指點點,「別人家的孩子」找到安既穩收入也不錯還不用加班的工作雲雲。熱情就這樣一點點被消耗著,脫貧不知不覺中也成了同事之間永恆不變的話題。隨著理想一點點被現實沖擊剝落下來,我不停問自己吃糠喝稀工作強度堪比扛大包真的值得嗎?不但生活還要靠父母補貼,就亮銷連給心愛的女神買個禮物還得摸摸錢包,這是我要的生活嗎?回想起前輩一句「想賺錢別學設計」,這是多麼痛的領悟。

不過,我這篇文章的目的並不是要論證「設計師窮」這句人盡皆知的廢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都說設計師窮,但矬子里也能拔將軍,我們要討論的是怎麼讓自己的事業進步,進而脫貧像大牛靠攏。而要讓事業進步, 我們先要了解行業的地板和天花板分別在哪。以此為參照系,我們才能了解自己在什麼位置,又想走向什麼位置。

既然要建立參照系,並定位自己,我們就不能僅僅關注工業設計。眾所周知,每個專業都有其依附的行業,比如我所熟悉的工業設計是依附於製造業。跟製造業平齊的還有房地產,金融,互聯網,服務業等等,這些行業之間在貧富上也存在差異。所以想全面搞清楚工業設計這個專業的位置,我們需要從以下三個角度建立一個更為立體的參照系:

1. 宏觀上 ,了解製造業收入在整個就業市場中是什麼位置。

2. 中觀上 ,製造業內部也有不同專業分工,工業設計在製造業內在什麼樣的位置上。

3. 微觀上 ,在工業設計圈子內部也貧富之差,我們要明白這個差別是什麼,又是什麼導致了這些差別。

宏觀:行業富,專業富,行業窮,專業窮

其實(工業)設計師們口口聲聲喊窮,喊的是一種體感。大家普遍感覺自己的收入低,勞動和收入不成正比。但實際上社會上比設計行業窮苦的多了去了,且不說在農村務工的廣大勞動人民,就算是在城市裡也有大量基層服務業,平均收入是無法跟設計師比較的。設計師「窮」的體感實際上是因為大家把自己歸為「腦力勞動者」這個群體,以「白領」的生活方式為自己的目標,而在腦力勞動的白領行列里,我們就有點相形見絀。但在大量更底層收入的行業來看,他們對設計行業可能還充滿了憧憬和羨慕。如果在餐飲業拿到設計師平均水平的收入,在那個行業里應該已經算是相當資深的從業者了。所以, 實際上一個人的收入,很大程度是受自己所在行業局限的。

回到設計,設計作為一門技術,在社會分工中跨度很大,已經嵌入到各個行業領域中,從飯店的logo菜單,到產品外觀,包裝,再到網頁或者建築,凡是人的五感能接觸到的領域都需要設計,也都會有設計師的飯碗。工業設計是依附於製造業的設計門類,那麼製造業的收入怎麼樣呢?

上圖是我網路找到的2018年行業平均收入的數據。通常來說,我們說一個行業富,指的是這個行業的平均工資高,而高薪職位有更大概率的分布在平局工資高的行業。從這個數據大家可以看出來, 製造業的平均收入在2018這一年是低於社會平均的,而最高的信息軟體服務業平均收入接近製造業的兩倍。

這也是為什麼這些年隨著互聯網科技的的發展,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的UI,UE這些工業設計的近親職位這么高薪的原因。畢竟隔壁的程序員們收入都很高,無論做什麼設計,設計都是研發團隊的一部分,工資太低說不過去,收入自然跟著水漲船高。說的誇張一點,就算是打掃衛生,可能去互聯網企業也會比來製造業企業更高薪吧...所以工業設計依附於平均收入較低的製造業,在大概率上薪水堪憂。

不過好消息是,隨著互聯網科技高速發展,產品軟硬體已經很難分家,工業設計除了製造業漸漸的多了互聯網公司的屬性。一方面,很多製造業公司開始做軟體生態,另一方面,也有很多互聯網公司開始做硬體,還有很多新興公司已開始就是軟硬結合。這個現象為工業設計專業提供了很多高薪職位,我認為這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工業設計的平均收入會逐漸接近互聯網企業。但話說回來,這個轉變需要時間,而現在大部分工業設計還是集中在製造業周圍,薪水更接近製造業標准。

所以一個人要是以掙錢為目的,最快速理性的選擇就是去平均薪水高的行業比如互聯網,金融了。就算是做個吊車尾的也大概率強過其他行業吧。現在想想當年父母一心想讓我去銀行感覺是多麼明智的建議啊。

不過,如果說製造業平均工資低推斷工業設計專業收入低也有個明顯的漏洞,就是製造業在工廠提供了大量低收入的工人職位,拉低了製造業收入的平均值。而 工業設計師和工程師等研發職位通常在製造業內重要性比較高,收入自然也在應該在製造業內屬於高位啊 。我覺得這個判斷對了一半,的確 工業設計師平均來說比工人工資應該是高出不少,但是在研發職位中卻排名靠後。 之後我就具體說一下為什麼在製造業的研發團隊內工業設計還是吊車尾...

中觀:為什麼工業設計是白領中的藍領?

回到製造業內,有過產品經驗的工業設計師的都知道,隔壁的結構,硬體,軟體等等工程師的收入是不錯的,同樣資歷的情況下大概率超過工業設計師。在製造業混久了以後,逐漸形成一種工程師收入比設計師高的體感。我認為這不是一種錯覺,而是工業設計業特性的體現,就像是組裝廠工人因為其附加值低的特性,收入註定在製造業下游一樣,工業設計也有自己的位置,而這個位置不上不下,原因有以下幾點:

1,一個產品只需要一個ID,卻需要很多工程師。

理論上,一個產品從頭到尾一個工業設計師就可以把控,而相對應的結構,硬體,軟體工程師卻需要很多。尤其是高薪的ID職位,通常是在大公司,比如以前Nokia的一個手機研發團隊各種功能部門加起來上百人,一個設計師要對應一個5人左右結構工程師團隊和更大規模的硬體工程師團隊才能保證產品質量和進度。所以一般來說,一個硬體產品提供了一個高薪的高級設計師的職位的同時,卻需要多得多同等資歷和薪水的高級工程師的協助,從比例上看,自然做工程師的話高薪的概率大得多。設計師就像是炒菜里的鹽,炒菜要好吃離不開鹽,但鹽只需要一點點就夠了...

2,設計的有價值,但不確定值幾個錢。

相信做工業設計的設計師都被懟過這個問題:「你這個設計能讓產品多賣多少台?能貴多少錢?」。設計重要在這個時代已經是一個共識,大家都認可一個好設計可以影響產品整體利潤,而一個好設計到底能讓產品多賣多少錢是沒有辦法衡量的。

設計是主觀的,你說是蜜糖,他以為是毒葯。 設計的很大一部分是一種藉助用自身感受通過產品傳導並感染其他人的工作。但感受這東西很主觀,人人都覺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在工作這些年,遇到很多自信的客戶,覺得自己要是會做圖能做的比設計師強。你認為值10萬塊錢的設計人家覺得值10塊錢,只要你不生產出來做雙盲測試,你就沒有辦法證明你的設計更有價值。相比於隔壁的工程師們就不一樣了,每一個細節設計都能算出報價,少一個螺絲都能算出省多少錢,一個資深的結構從一個產品節省下來的成本都是實實在在的財務數據,這多多少少能兌換為工程師的工資。

而設計師卻花錢把一顆平時看不到螺絲從原色變成黑色,成本提高了數字擺在那裡,而設計改善後收益的卻無法衡量的。就像你搞不清楚薛定諤弄死的那隻貓活了多久一樣,設計師有多少功勞,你也不確定...

在這個確定性值錢的世界,確定性卻唯獨是設計的軟肋。談錢自然沒有底氣...

3,設計師必須是雷鋒

設計師越厲害,就越不像美工,就越像產品經理甚至CEO 。工業設計是把科技創新打包成良好體驗傳達給用戶的一種工作,一個好的產品就是一系列良好的體驗,而用戶的體驗是貫穿整個產品從無到有再到無的全過程的,每個階段的體驗總是有改善的空間。所以每個優秀的設計師出於對專業的自覺實際上都變成了產品經理,要對產品全部體驗負責,而這個負責的過程中需要擴展大量綜合性跨學科能力,甚至介入其他領域的工作,導致很多時候設計師是跨部門幫人做義工,最終雖然產品的成功得益於設計,但設計並沒有得到相應的認可,畢竟分享功勞成果不是人的本性。正所謂雷鋒做好事留不下名,更別提收錢了啊!(這也是為什麼設計逐漸也演變出了各種設計流程來規范和界定設計的影響,這都是後話,篇幅不夠,在此不提)

所以,設計的專業特性就決定了設計在製造業研發團隊中的 議價能力不高 ,尤其是到高端職位後 工作職責模糊 , 拿著工程師的工資,操著老闆的心。 這些因素結合在一起, 成就了工業設計在製造業中白領中的藍領的低位。

微觀:工資是同行定的。

宏觀上行業富裕,專業才具備富裕的可能性。中觀上專業獨特,專業的市場的蛋糕才大。而在工業設計圈的微觀層面上, 分蛋糕的人越少,每個人分到的蛋糕才越多 。

如果說一個專業的蛋糕大小(就業市場的總經濟價值體量)是宏觀額行業的行情和中觀的專業特點決定的,那麼行業內每個人的工資實際上是同行數量和質量決定的。我們試想,如果全世界就只有一個工業設計師,那麼製造業所有的公司為了自身利潤,必然會頭破血流的搶奪這個唯一的設計師,誰搶到了可能就會碾壓其他公司成為龍頭老大。在這種情況下就算工業設計本身職業特性堪憂,這一位設計師的收入也絕對低不了。這就是自由市場裡面「稀缺」二字的力量。然並卵,設計師行業與稀缺緣分淺。

稀缺的意思可以簡單的理解為供不應求,這裡面有兩個關鍵因素,一個是需求,一個是供應。如果10家公司需要設計師,但實際只有1個設計師應聘,那這個人就稀缺,工資就上去了;反之,市場上只有1一家公司需要設計師,但10個設計師應聘,那設計師工資就不好談。這是基本的經濟常識,相信大家都懂。那麼為什麼我說工業設計跟稀缺不親呢?

1,工業設計市場是塊越來越小的蛋糕,需求已過高峰。

整個硬體製造業企業本身已經處在洗牌後期,以前零零碎碎的製造業品牌已經整合為幾個巨型品牌,硬體設計的多樣性已經被APP多樣性取代,而工業設計師需求也隨著變少了。以中國手機市場為例,我國13億人的人口,如果每一個人有一個手機需求,那麼手機市場總需求就是13億台。2008年之前,手機市場除了幾個大廠以外,還有無數個山寨手機品牌,一年之內就有成千上萬款不同樣式手機上市,這每一個不同的設計背後都是一個設計師職位。隨著2008年第一部安卓手機落地,新一代智能手機開始普及,山寨手機市場被逐漸被幾家安卓手機大廠瓜分,山寨手機公司大量倒閉,幾十個手機品牌就可以服務13億人的需求了,工業設計職位隨著被洗了一次牌。再後來在2012年前後,小米進入智能手機市場打破了平衡,僅剩的幾十家智能手機品牌又開始新的一輪洗牌。比如索愛,摩托羅拉,諾基亞等等巨頭都紛紛倒下,這期間又大量設計職位消失。時至今日,幾家公司的設計就已經可以服務13億人的市場了,市場上主流的手機款式也就每年幾十款,這背後的設計師職位可想而知。盡管後來涌現出大量新興智能硬體,但行業職位消失的速度還是快於職位增加速度。尤其是相比於早前的職位需求爆炸性增長來說, 目前總體設計師職位供給已經趨於穩定 。

2,工業設計不缺同行,工業設計師=「理工」+「藝術」

每年釋放出的工業設計職位缺口就那麼點,但全國畢業的工業設計應屆生少說也有幾千人。典型的買方市場,工資低你不來做,自然有人來做。雖然這個現象是應屆畢業生的普遍現象,但在工業設計更為突出,因為工業設計學生多。至少在我那個時代,工業設計是雙軌招生,理工類和藝術類。理工類招生是跟其他工程師類專業一樣高考分數,進學校以後再進修藝術科目;藝術類參加藝考,藝考成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其他科目的不足。這樣一來,就會有一部分學生以上大學為目的選擇藝考途徑參加高考,上大學以後糊里糊塗就被分流到包括工業設計的各種設計專業。相比於隔壁理工類的各種工程師專業,同屆的工業設計師估算可能有他們兩倍之多。面對如此多的同行競爭,工業設計的買方市場更為徹底,工資更無底線。對於藝術類的朋友們來說,我的言論可能有點不順耳,如果你感覺到冒犯,我表示歉意,其實我並沒有說藝術類的設計師能力不行的意思,實際上我很多大牛朋友包括仰慕的前輩也是藝術類的學生。而且理工類招生也尤其缺點,比如招到很多不明真相的同學,大學期被迫學著沒興趣的科目,最終也不做設計。畢竟設計是一門跨度大的學科,最終 做得好的一定是各方面能力平衡的人,要麼是理工類裡面藝術強的,要麼是藝術類裡面思維能力強的。但就是這種特性,造成了設計招生的雙通道,也造成了工業設計師供給過剩 。

3,貧富差距大,待遇分層明顯

如之前所說,工業設計就業市場整體來說供大於求,平均待遇不樂觀。但這個地平均背後卻是工業設計獨特的行業生態,業內不乏收入堪比BAT程序員的大牛設計師在拉高平均收入,但卻有更多廣大在為溫飽奮斗的設計師拉低了平均收入。

其實在工業設計就業市場,是有多個職位分層的,為了方便理解,我以兩個極端為例:一方面如前面所說,製造業有個整合的趨勢, 幾家巨型公司的產品和產能就能服務全人類了 ,在這類公司,產品銷量都是用百萬為單位計數,設計的作用被規模放大, 設計的質量直接關系公司之間的興衰博弈,自然捨得給設計投資,也有能力給公司投資,所以在這一類公司里,設計師受到了極大的重視和尊重,待遇不遜於其他職業 ;另一方面, 很多小公司受惠於工業設計師整體供給過剩,得以找到生存空間,以設計公司為代表,提供了大量的初級工業設計職位 。

很多被小公司壓榨過的設計師都對設計公司抱有不好的印象,我也一樣,但隨著閱歷的增加,我心中只剩下嘆息和感謝,畢竟設計公司給我們這些找不到工作的應屆生一個被剝削的機會,吸納和培養了大量應屆設計師。而我,也曾經是其中的一員。

工業設計是Hard模式

說了這么多,相信大家已經大概了解了工業設計在職場中的是一個什麼樣的分布 ,可以說對工業設計發展的地板和天花板大概有個概念了。宏觀上本身依附在窮製造業,中觀上比其他製造業職位就業也有些劣勢,微觀層面工業設計圈子內的也是窮的佔多數。

所以,要真以掙大錢為目標,那 學工業設計是絕對是Hard模式,畢竟從產業宏觀到專業微觀的性質並沒有變,至少短期不會有太大改變 。各位還沒有入行的朋友們要做好心理准備。

但俗話說, 有錢難買我樂意,生活和工作絕不僅僅是為了一份收入,尤其是做設計,還有很多金錢收入之外的東西。 而且退一步說,我去做互聯網,金融和房地產我也未必有那個天賦,去土豪行業做個墊底的沒准還不如開心做設計。所以,對於對設計依然有激情和熱血的朋友們來說,轉行未必是最優解,放手一搏,努力爬到行業頂端把自己變成設計師掙到錢的小概率事件,可能是更有效和快速的方法。

對於選擇堅持的朋友們來說,好消息是,我認為 未來的工業設計職業的待遇和社會地位在向上發展 。因為隨著這些年科技進步,各大巨頭給用戶提供的產品已經從硬體或者軟體逐漸轉化為打包的體驗,尤其是科技產品,物聯網的到來已經很難將軟硬體分家了,就像是買iOS必選iphone或者買iphone必用iOS。另外科技巨頭也逐漸向其他領域硬體蔓延,以前一些沒有任何聯網的硬體產品比如手錶和燈泡也逐漸被納入物聯網的大潮。在這兩種趨勢的帶動下,巨頭企業整合的趨勢會繼續下去,提供的中高端工業設計職位也會隨之緩慢增加。而初級工業設計的市場經歷了多輪洗牌,我認為已經進入相對穩定的階段,其市場還會存在,但會保持其社會位置。所以,總體來說未來(大概十年內)的工業設計師的生存狀態還是向好發展的, 畢竟好工作會越來越多,在整體職位需求缺口穩定的情況下,中高端職位的比例上升會使行業平均待遇會逐漸向上轉移。

那麼,選擇了Hard模式還有勇氣留在賭桌的你,如何把握住這波浪潮讓自己脫穎而出,成為工業設計大部隊里的小概率成功事件呢?答案簡單也復雜: 你需要搞清楚自己作為設計師憑什麼值錢。

——(待續)

不收錢,收感謝,請瘋狂點贊,收藏,轉發,評論。謝謝

㈣ 工業設計吃香嗎

工業設計是比較好就業的一個專業,工業設計師在整個製造業中有著非常重要的職責。工業設計專業就業方向還是比較廣泛的,製造業、IT產業、科研單位等從事產品設計、人機交互設計、品牌設計等方面的工作,也有很多設計師依據設計基礎成功轉型為產品經理及設計咨詢等方面的工作。主要的就行方向大致如下:

1-製造業企業的產品設計:

一般企業里都會有工業設計部門,工業設計專業畢業生會有一些進去到企業設計部做設計,小規模企業比較多,特別是在江浙滬,北上廣等發達城市設計行業比較成熟,是比較容易找到設計工作的。

2-各個工業設計公司:

設計公司的發展一直都很迅猛,特別是在深圳、上海、北京、杭州等城市,設計公司業務范圍非常廣泛,就業崗位比較多。

3-大型外企:

這類企業對設計專業畢業生有著很強的吸引力,發現潛力很大,機會多。能夠接觸到先進的設計理念,但是競爭也比較激烈,所以只要設計學生努力打好專業基礎還是比較有機會的。

總結:

在中國,工業設計專業在沿海發達城市是比較好就業的,而且如果真的對設計行業感興趣,深入做起來也非常有成就感。工業設計會成為越來越重要的一個職業。

不管哪個就業渠道,都需要設計師掌握好核心的設計技能,如創新思維、設計手繪、造型能力、製造知識、商業知識等等都需要扎實。

閱讀全文

與工業設計的高附加值是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奧迪a8最早上市是多久 瀏覽:930
如何汽車款式 瀏覽:545
寶馬tg是什麼 瀏覽:858
寶馬七系保險一般多少 瀏覽:448
國六奧迪a4l加什麼型號機油 瀏覽:156
南康蓉江區工業園快遞網點有哪些 瀏覽:488
華晨汽車帶斗的車多少錢 瀏覽:696
進口寶馬x3手剎如何使用 瀏覽:161
賓士最好開的是什麼車 瀏覽:280
寶馬x4m防盜螺絲在哪裡 瀏覽:454
汽車貼膜多久可以學會 瀏覽:362
發動機在汽車的安裝位置有哪些 瀏覽:923
汽車脫審一年罰多少錢 瀏覽:645
奧迪q3轎跑如何自動收鏡子 瀏覽:757
工業上如何制次氯酸鈉 瀏覽:88
賓士顯示沒油了還能開多久 瀏覽:311
寶馬3系男買什麼顏色 瀏覽:592
汽車風阻太大怎麼安裝 瀏覽:450
賓士ecoupe什麼樣 瀏覽:140
太原賓士s優惠多少 瀏覽: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