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過幾天去諸城談生意,不知道現在諸城有什麼好的賓館、酒店最好是干凈的,安全的因為偶是女海海。
呵呵,沙發!
我知道!
錦江之星(全國連鎖的) 地址:在中百大廈對面 從車站和火車站打車過來要20元左右(因為車站在老遠的開發區) 電話:0536-6175999轉0 你可以上它們的官網去查查,似乎是中國最好的一家經濟型酒店紀元。 我上次和男朋友在那住的。房間不是很大,但是一等一的干凈,我覺得應該是諸城目前最干凈的一家。尤其是床——非常的舒服啊。我家的被子都沒有那麼柔軟,還問服務員要買它們的,它們說那是什麼杜邦專門給他們集團定做的。至於安全,反正酒店24小時有前台,晚上也能看到保安巡更。 去看房間的時候它們介紹說房間有消防感應、消防噴淋,傢具和窗簾、地板都是阻燃的。門是帶報警的,窗戶也不能完全打開。防止外人進入。 錦江之星的位置還不錯,對面是中百大廈(高端購物) 中百對面是家樂佳(超市)很方便,對了,晚上有活動的話,對面有個歡樂時光KTV可以去唱唱歌。 夏天了,它們店往東第一個南北街就是一條燒烤街,那裡的獨家燒烤不錯。 服務好,我們很晚了要換毛巾和浴巾,它們都給送過來干凈的。希望能幫到你。
Ⅱ 諸城的概況,我想知道,請大家告訴我>
諸城市地處山東半島東南部,北距濟青高速公路和膠濟鐵路50多公里,南至亞歐大陸橋橋頭堡日照港80公里,東離青島港100公里。全市總面積2183平方公里,23處鄉鎮(街道),106萬人,是國務院確定的全國沿海對外開放城市、綜合改革試點市和鄉村城市化試點市。列「全國綜合發展百強縣(市)」第76位,是山東省首批省級文明城市。
諸城歷史悠久,人傑地靈。西漢初年設東武縣,隋代改稱諸城。據考證,諸城因上古名君舜帝出生於城北的諸馮村而得名。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曾任密州太守兩年,在這里寫下了《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江城子.密州出獵》等千古名篇。諸城名人輩出,孔子的學生、女婿公冶長,宋代《清明上河圖》的作者張擇端,北宋金石學家趙明誠,清代東閣大學士、書法家、宰相劉墉(劉羅鍋),《續金瓶梅》作者丁耀亢,《四庫全書》總裁竇光鼐等都是諸城人。在現代文學史上,涌現出了王統照、臧克家、陶鈍、王願堅等一批文化名人和崔嵬、李仁堂等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黨的「一大」代表、山東黨組織最早的組織者和領導者王盡美,也誕生在諸城。諸城龍文化特色鮮明,是全國甚至是世界上罕見的恐龍化石寶庫,市境內埋藏有非常豐富的恐龍骨骼和恐龍蛋化石,種屬繁多,門類復雜,其中有小巧的鸚鵡嘴龍、兇猛的霸王龍、高大的鴨嘴龍、笨重的蜥腳龍、原角龍和獸腳類恐龍蛋等。目前,全市已在十幾個鄉鎮發現了近二十處恐龍化石點,以市境內西南部的「龍骨澗」最為有名。1964年至1968年,先後在此進行了10次挖掘,共采化石50餘噸,至少包括10個鴨嘴龍個體。現已在北京、天津、濟南和諸城等地裝架起四具恐龍化石骨架,其中位於諸城市恐龍博物館內的「巨大諸城龍」,是世界上已發現的個體最大的鴨嘴龍化石骨架。因此,諸城又稱龍城,被譽為中國北方的「恐龍之鄉」。
諸城自然資源豐富,全市耕地面積160萬畝;水資源總量6.23億立方米,淡水面積7.35萬畝;境內已探明的礦產資源20餘種,總儲量3000萬噸以上,其中沸石岩、明礬石、金紅石儲量豐富,且為山東所獨有。諸城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平均無霜期184天,年平均降雨量750毫米,年平均氣溫12℃,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氣候宜人。全市勞動力資源充裕,整體素質較高,現有勞動力67萬人。
諸城是在改革開放中迅速崛起的新興城市。改革開放以來,先後創造了「商品經濟大合唱」、貿工農一體化、中小企業改制、為民服務聯動等聞名全國的「諸城經驗」,有力地促進了全市經濟和社會的快速健康發展。從1980年到1990年,國內生產總值實現了翻兩番,到1996年實現了第三個翻番,首批通過了省政府組織的小康市達標驗收。近年來,諸城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緊緊圍繞「提前十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大力實施工業化、民營化、國際化、城鎮化「四化」戰略,實現了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去年, 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08億元,比2000年增加121億元,年均增長16%;實現財政總收入16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9.5億元,分別比2000年增加9.6億元和5.7億元,年均增長幅度都達到2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0386元和5413元,年均增長14%和8.7%。
以「三個一批」為支撐的工業發展格局初步形成。汽車、食品、紡織服裝三大主導產業特色鮮明,優勢突出,實現的產值、利稅分別佔全市工業總量的85%以上;造紙包裝、橡膠輪胎、木器傢具、建築建材、醫葯化工等新興產業發展迅猛,後勁充足。骨幹企業集群發展,實力強勁,全市 限額以上企業420家,利稅過千萬元的達到56家,銷售收入過億元的63家。知名品牌享譽全國,品牌經濟效應明顯,培育起「新郎」、「得利斯」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等國家級品牌6個、「瀘河」、「三工」、「蘭鳳」、「桑莎」等省級品牌39個,名牌擁有量居全省縣級之首。
農業農村經濟全面發展。現已發展起各類農產品加工企業900多家,其中外貿、得利斯被列為全國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年加工能力400萬噸,建成了全國最大的肉雞、黃煙、玉米澱粉、天然色素生產基地。
對外開放不斷擴大。目前已與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關系,出口企業發展到309家,出口產品達到20大類200多個品種,日本住友、伊藤忠、仁木,韓國尚真、興亞,美國泰森、沃爾瑪,馬來西亞金獅,以及北汽福田、中國紡織品進出口總公司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在諸城建立了獨資或合資合作企業。去年,全市實際 利用市外資金250億元,其中境外資金3.3億美元。出口產品達到20大類200多個品種,2005年外貿出口總額達到4.2億美元,年均增長18.9%。
服務業發展領域不斷拓寬。先後建起了龍城市場、密州商城、九龍商貿城、龍海水產城等一大批骨幹市場和商業網點,其中龍海水產城規模居全國同行業第一。2005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3.5億元,增長15.8%。加快發展現代旅遊業,拉起了以恐龍文化為主調、以「三山兩河」(障日山、馬耳山、常山和扶淇河、濰河)為主體的現代旅遊城市框架。引進發展金融服務業,濰坊市商業銀行在我市設立了分支機構,成立了諸城市中小企業投資擔保有限公司。2005年底,全市金融機構貸款余額89億元,比年初增長21.1%。
城市建設日新月異。以爭創「兩城一市」為切入點,不斷提高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城市功能日趨完善,城市品位明顯提升。市裡投資10億多元,建設完成了十多項大的路橋工程,特別是和平街濰河大橋建成後,使城區內橫跨濰河的大橋達到了4座,實現了老城新區的對接融合;中國陸海鐵路大通道膠新鐵路諸城段建成通車,青萊高速公路開工建設;投資近億元,對濰河城區段進行了園林式開發建設,為城區增添了新的景觀帶;高水平實施了城市美化、綠化、亮化工程,城市面貌煥然一新。成立了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推進了市區「村改居」工作,開展了城市環境綜合整治,進一步理順了城市管理體制,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改善了群眾生活環境,提升了城市品位。
發展環境日益優化。為進一步提高政府服務水平,市裡成立了行政審批服務中心、為民聯動服務中心、機關行政效能監察中心和經濟軟環境投訴中心,努力提高服務質量,強力懲治「三亂」現象,全力優化發展環境。設立了諸城海關辦事處,提高了企業通關效率。制定出台了《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對外商實行「三零一低」服務,即:零收費、零投訴、零距離服務、低地價,進一步增強了對外商外資的吸引力,調動了投資者到諸城創業的積極性,加快了諸城經濟和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