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濮陽工業園的基本概況
園區發展定位明晰,開發潛力巨大。園區將強力實施「新型工業化戰略、一區多園戰略、生態經濟戰略」,高標准、高規格建設集「工業發展、循環經濟、生態旅遊」為一體的特色工業園區。園區採取「組團式和「一區多園」模式進行總體規劃。按照「功能分區、產業集聚」的原則,根據園區產業定位和現有產業優勢,劃分「鹽化工產業園」、「特種玻璃產業園」、「食品產業園」等功能區,突出產業特色,建設一區多園。同時,在園區與市區之間加快建設快速通道,開通城際「直通車」,在園區內部以「園區快車道」相通,形成以園區中心組團為核心,功能區分區組團為補充的環型發展產業帶和產業集聚區。
園區優勢產業明顯,工業基礎較好。區域內現有各類企業300餘家,已經初步形成了特種玻璃及電光源產業、食品加工、化工、建材等優勢產業。目前,區內高硼硅玻璃拉管年產量8萬噸,佔全國市場份額的47%,電光源玻璃企業19家,年產量10萬噸,聖誕燈市場份額已佔到全國市場的85%以上,成為全國最大、最集中的特種玻璃生產加工基地,是濮陽市及河南省新興的特色工業集聚區。
園區交通條件優越,資源優勢得天獨厚。園區地處國家特大型企業一一中原油田生產開發腹地,石油、天然氣、鹵水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巨大。園區交通便利,路網暢通。京九、京廣兩大鐵路干線形成兩翼,長泰鐵路橫貫東西,京珠、大廣、德商、濮鶴、濮范、東日六條高速公路形成園區外圍的環狀路網,擬建的濮陽市區到園區的「城市快車道」,將把園區與市區連接成一體。
B. 河南省濮陽市有幾個縣,幾個區面積多大有多少人口
濮陽市位於中國河南省的東北部,黃河下游北岸,冀、魯、豫三省交界處。地理坐標為東經114°52′0〞-116°5′4〞,北緯35°20′0〞-36°12′23〞。東北部與山東省的聊城毗鄰,東、南部與山東省濟寧、菏澤隔河相望,西南部與河南省的新鄉市相倚,西部與河南省的安陽市,北部與河北省的邯鄲市相連。東西長125千米,南北寬100千米;城市建成區面積49.5平方千米,總面積4266平方千米(約佔全省面積的2.5%)。總人口387萬人(2008年末),城鎮化率達到了32.2%;其中城鎮人口96.93萬人。
1983年9月1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安陽地區,建立濮陽市,並將原安陽地區所轄滑縣、長垣、濮陽、內黃、清豐、南樂、范縣、台前8個縣劃歸濮陽市。1984年2月,撤銷濮陽縣成立濮陽市郊區。1986年3月22日,濮陽市所轄滑縣、內黃縣劃歸安陽市,長垣縣劃歸新鄉市。5月28日,劃濮陽市郊區胡村鄉、孟軻鄉、王助鄉、城關鎮、岳村鄉及清河頭鄉一部分置濮陽市市區。1987年6月12日,撤銷市郊區恢復濮陽縣建置,並將市區城關鎮劃歸濮陽縣,同時把城關鎮的馬呼屯、辛庄、辛廟、 賈庄、申庄5個村劃歸市區孟軻鄉。2003年2月14日,經國務院批准,市區更名為華龍區。至2008年底,濮陽市轄五縣一區,即濮陽縣、清豐縣、南樂縣、范縣、台前和華龍區,下轄61個鄉,17個鎮,7個辦事處,共有2946個村民委員會,84個居民委員會。中共濮陽市委、市人民政府駐華龍區人民路51號。
濮陽市轄1個市區、5個縣,即華龍區、濮陽縣、清豐縣、南樂縣、范縣、台前縣。市人民政府駐華龍區人民路51號。
濮陽市面積4266平方千米,人口387萬(2008年)。
華龍區面積 255平方千米,人口 64萬人。郵政編碼457001。
清豐縣面積 869平方千米,人口 69萬人。郵政編碼4573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南樂縣面積 623平方千米,人口 52萬人。郵政編碼4574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范縣面積 610平方千米,人口 53萬人。郵政編碼457500。縣人民政府駐櫻桃園鎮。 台前縣面積 454平方千米,人口 38萬人。郵政編碼4576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濮陽縣面積1455平方千米,人口111萬人。郵政編碼4571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 此處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8)》,人口截止2008年底。 *
C. 濮陽人口2021總人數口是多少
2021年的人口數據沒有公布,只有2020年的數據,2020年濮陽市常住人口為3772088人。與2010年相比增長4.82%,年平均增長率0.47%。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1241426戶,集體戶31536戶,家庭戶人口為3621957人,集體戶人口為150131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92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70人減少0.78人。
濮陽的人口構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至14歲人口為969473人,佔25.70%;15—59歲人口為2135967人,佔56.63%,60歲及以上人口數是666648人,佔17.67%,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495856人,佔13.15%。
同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至14歲人口的比重上升3.48個百分點,15至59歲人口的比重下降8.97個百分點,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7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9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