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從建國開始到現在柳州新增的行業有哪些
新中國成立初期,柳州市產業以傳統的農業為主導,三次產業結構為73.86:13.64:12.50,屬於「一、二、三」型產業結構。改革開放初期,隨著工業化建設的推進,第二產業比重不斷提高,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27.33:49.12:23.55,第三產業比重依然最小,屬於「二、一、三」型產業結構。2018年,全市農業基礎牢固,二三產業發展水平不斷提高,第三產業比重超過40%,經濟結構優化為6.39:52.68:40.93,屬於「二、三、一」型產業結構,三大產業結構更趨合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1.農業基礎鞏固加強,生產能力快速提升
建國初期,農業雖佔全市經濟主導地位,但農業生產基礎薄弱,農林牧漁業總產值低,糧食總產量少。70年以來,農業基礎鞏固加強,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由1950年的1.08億元提高到2018年的334.01億元。其中,隨著農業機械化程度的持續提高,全市農業生產能力快速提升,2018年全市糧食總產量74.14萬噸,是1950年的2.76倍;2018年全市甘蔗總產量618.33萬噸,是1950年的169倍;2018年全市肉類總產量22.2萬噸,是1950年的40倍。
2. 工業經濟發展迅速,主導地位突出
建國初期,柳州市工業產業單一,只有簡單的輕工業帶動工業經濟發展。1950年,全市全部工業總產值僅有900萬元,其中輕工業產值佔80%。而今,柳州市工業發展經過70年的騰飛期,已形成汽車、冶金、機械三大支柱產業與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先進裝備製造、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與制葯等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並存的現代工業體系。全市全部工業總產值在2006年首次突破1000億元,而後只用了三年時間突破2000億元,並在2017年超過5000億元, 2018年全部工業總產值達5146.88億元,1950-2018年年均增長17.0%,柳州市工業經濟發展迅速,主導地位突出,是廣西首個全國質量強市示範城市。
2018年,柳州市三大支柱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3673.12億元,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73.46%,其中汽車產業佔45.49%,冶金產業佔19.13%,機械產業佔8.84%。2018年,全市汽車產量214.35萬輛,水泥產量909.72萬噸,鋼材產量1306.97萬噸,工業產品生產能力顯著提高。2018年,工業總產值超億元企業485家,超百億元企業4家。
3. 第三產業蓬勃發展,是經濟穩定的重要力量
建國初期直至改革開放前期,柳州市第三產業發展相對緩慢。1950年全市第三產業增加值僅為1100萬元,到1978年也只有2.33億元。改革開放以後,第三產業隨市場繁榮而日益興旺,進入蓬勃發展階段,第三產業增加值由1978年的2.33億元增長到2000年的106.93億元,突破100億元,到2017年超過1000億元。2018年,柳州市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1249.99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由1950年的12.50%提升到2018年的40.93%,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2.7%,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
2. 2018貴州工業總產值排名全國多少位
2018年貴州工業總產值居全國第二侍枝十位,是比較好的,貴州的工業產值依託當地優空談握秀的自然條件,大地斗慶發展工業,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
3. 高效的、高附加值的、低污染的製造業,是我國未來製造業的趨勢嗎
中國是世界第一工業大國,被稱為「製造業」,有著完善的全產業鏈,早就在2011年我國工業總產值早已超出國外穩居世界第一。2018年我國工業總產值超出30萬億元(摺合4.5億美元),這一經營規模基本上相當於國外、日本和國外的工業總產值總數,「Made in China」聞名全世界。那樣我國製造業最比較發達的省區是哪個?如果從經營規模看來是廣東省,2018年廣東省的工業總產值做到37374億人民幣,持續很多年穩居全國第一;綜合排名第二的則是江蘇省,兩省差別不上2000億人民幣;而廣東的工業總產值也提升3萬億元。
肯定是上海市!加工製造業比較發達並不是簡單手工做坊的公司,或者大比拼總數!上海市盡管總面積並不大,僅有6400平方千米,可是工業門類齊備,加工製造業比較發達。天上飛的(商飛)、海中游的(江南地區和外高橋及滬東中華造船業)、地上跑的(上海汽車集團)等,全是我國仰仗的工業!上海市在互聯網產業上也走在了前面,拼多多平台、攜程網、B站等!智能化AI行業,上海市也是一騎絕塵,現階段集聚全國各地1/3的優秀人才,超出1100家核心企業,產業規模1300億人民幣之上。這種毫無疑問全是高效益的製造產業。近些年上海市處在轉型發展環節,也是淘汰了一些勞動密集公司和中低端輕工行業,提升資源分配高效率效率等。其他層面請網民填補
4. 桂平2022年三季度總產值多少億
146.29億。坦神桂平2022年前三季度,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6.29億元,可比增長6.3%。桂平市別稱潯州圓行,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南部,桂平是中國優秀旅遊橘信嘩城市、廣西特色旅遊名縣。
5. 廣西桂平金田鎮gdp
2021年廣西桂平金田鎮gdp為25.7億元。根據相關資料顯示,農業種植業生產以淮山、水稻為主,養殖業生產以黃沙鱉、生豬為主。全鎮耕地面積近5萬畝。據悉,金田鎮創建農業產業強鎮項目將以淮山為主導產業。金田隱搏桐鎮目前淮山種植面積為3.74萬畝,佔全鎮耕地面積的灶坦74.8%。現有6家淮山加工企業,70家農民合作社,105個家庭農場,畝產達2噸以上,畝產值8000元以上。鮮淮年產量銀殲達8萬噸,2021年金田淮山全產業鏈產值達到15.5億元,其中加工業產值9.5億元,加工業與農業產值比約為2:1。
6. 桂平市木樂鎮2020年的GDP產值,大約是多少
廣西省桂平市連續蟬聯了廣西GDP最多的縣,2020年桂平市。GDP達到了362億。有網友想知道桂平市木樂鎮2020年的GDP產值不過遺憾的是,按照如今的統計制度,GDP只能核算到縣級,並不能核算到鄉鎮。
桂平市木樂鎮在首批廣西民營經濟示範市示範縣的名單裡面。木樂鎮是,廣西省桂平市的一個小鎮是桂平市的東大門,整一個木樂鎮人口只有5.74萬人,不過在廣西這樣經商環境算不上太好的,省裡面木樂鎮卻是民營經濟示範市的佼佼者,木樂鎮的手工業,非常的發達,皮革生產是文明。全區的這一個鎮的服裝業非常的發達。在這個產業裡面催生了很多優秀的,有競爭力的,有市場的民營企業。
7. 桂平經濟增長這么慢
【北流市將重回廣西縣域經濟第一寶座?桂平的阻擊戰!】
距離北流市坐在廣西縣域經濟第一寶座,已經是十幾年前的事了。而這十幾年穩坐廣西縣域經濟第一寶座的正是桂平市。近幾年由於桂平市經濟增長的乏力,這一寶座地位幾度瀕臨易手。
2022年,北流市會終結桂平市的霸主,重回廣西縣域經濟第一的寶座嗎?從上半年的數據顯示,這似乎已是板上釘釘的事。
2022年一季度,桂平市GDP87.14億元,增長1.3%;北流市GDP91.34億元,增長7.8%。北流市已經實現了對桂平市的反超。二季度,桂平市GDP為174.22億元,名義增速負10%。二季度北流市經濟數據雖未公布,但根據玉林市的數據可以推算出,不會低於188億元。因此,上半年北流市已經與桂平市拉開超14億的距離。從桂平市的增長速度看,要在下半年追平北流市難度極大。
桂平市經濟增長的阻力點在哪裡呢?其實,桂平市和北流市都是人口大縣,一產宴扮和三產兩者都差不多,桂平市與北流市的差距就在於第二產業,特別是工業。以2021年為例,桂平市二產業增加值比北流市低了約20億元,這個差距對於廣西的縣域經濟來說已是不小的坎。
因此,桂平市對北流市首富阻擊戰也在工業。北流市可以說是廣西縣域民營經濟最為活躍的一個縣,擁有三環陶瓷、城建集團等眾多知名企業。桂平市的民營企業也不少,缺點在於沒有形成規模化、集聚度低,更缺乏有競爭力的龍頭企業。
從地理位置及交通建設,桂平市顯然要比北流市更具優勢。只要桂平市持續在工業方面持續發力,真正落實「大招商、招大商」戰略,桂平市的經濟必然可以得到更大的提升!即使2022年暫時落後於北流市,未來仍有很大的機率再度領先!
文章圖片1
文章圖片2
文章圖片3
文章圖片4
文章漏祥運圖片5
文章圖片6
文章圖片返梁7
8. 廣西貴港桂平怎麼樣啊
桂平市
位於廣西東南部,黔江、鬱江、潯江在城區交匯,該市旅遊資源豐富,被授予「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國家地質公園」稱號,是中國首批AAAA級旅遊城市之一,華南地區首個以「佛教文化」為主導的旅遊城市。
中文名稱: 桂平市
外文名稱: Guiping
別名: 潯州
行政區類別: 縣級市
所屬地區: 中國華南
下轄地區: 西山鎮、金田鎮等26個鄉鎮
*** 駐地: 西山鎮
電話區號: 0775
郵政區碼: 537200
地理位置: 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南部
面積: 4074平方公里
人口: 183.7萬(2010年)
方言: 桂平話(粵語次方言)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西山風景名勝區、大藤峽、太平天國起義遺址、龍潭國家森林公園
機場: 桂平市蒙圩機場
火車站: 桂平火車站(在建中)
車牌代碼: 桂R
市區人口: 25萬(2010年)
地區生產總值: 201.78億元
著名學校: 桂平市潯州高中
名稱來源
梁天監元年(502年),南朝從原鬱林郡的布山縣分置一部分出去,設立桂平縣和鬱林縣,布山縣、阿林縣仍隸屬鬱林郡,桂平縣隸屬桂平郡,鬱林郡郡治設在鬱林縣,桂平郡治設在桂平縣,即現在的西山大窩坪,即功德山莊附近;「桂平」[1]之稱,便始於此時,並一直沿用至今。
編輯本段區域概況
桂平市位於廣西東南部,是廣西歷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從秦代桂平屬桂林郡地至今已有2200多年歷史。
南朝梁天監元年(公元502年)始建桂平縣。
自南梁至清末1400多年間,桂平縣城一直是潯州郡治、州治、路治、府治所在地。
1994年5月撤縣設市。
1851年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策源地就在桂平金田鎮。
廣西的簡稱「桂」就源自桂平(註:古桂林郡所在地並不是如今的桂林,而是今桂平市一帶)。
2005年桂平市被世界華人組織評為中國200個最具魅力城市之一。
全市轄26個鄉鎮431個村(社區),總面積4074平方公里。
截至2010年末全市總人口183.7萬,其中市區人口25萬。
有漢、壯、瑤等12個民族,耕地面積101.7萬畝,其中水田面積77萬畝,是廣西第一人口大縣,是中國西部百強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雙擁模範城、廣西科學發展十佳縣、廣西招商引資工作先進縣和示範縣。
榮獲全國法制宣傳教育先進縣「三連冠」。
桂平市擁有豐富的農林、水電和礦產資源,以及西山、大藤峽、白石洞天、龍潭國家森林公園、太平天國金田起義遺址等豐富獨特的生態自然景觀、地貌景觀和歷史人文景觀,是廣西最大的糧食生產基地、內河船舶生產基地、休閑服裝生產基地、黃沙鯊養殖基地和腐竹出口基地,是中國首批AAAA級旅遊城市之一,華南地區首個以「佛教文化」為主導的旅遊城市。
榮獲廣西首個縣級「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國家地質公園」稱號。
桂平市介於北緯22°52′—23°48′與東經109°41′—110°22′之間,地理位置優越,北回稿弊歸線橫貫中部,屬南亞熱帶,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21.4度,相對濕度80%),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726.7mm)、陽光充足(年平均日照1700小時,全年無霜期長達339天以上),市境中部是黔、郁、潯三江兩岸肥沃的沖積平地,西北部和東南部橫亘叢困著大瑤山山脈的紫荊山和雲開大山山脈的大容山,平地與山地之間是丘陵,蘊藏著極其豐富的土地資源、水資源、動植物資源和礦產資源。
「太平山動物植物保護區」和「龍潭國家森林公園」素有「孑遣植物寶庫」和「小西雙版納」之美譽;僅次於滲敬念葛洲壩的全國第二大內河航運樞紐工程——西江航運獁騮灘樞紐(桂平航運樞紐)和世界最大的單級船閘發揮了強勁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位於市區西北12公里處的紅水河最末的個梯級電站——大藤峽水電站投資280億元人民幣,裝機容量160萬千瓦,已經勘探並獲國家發改委以發改農經〔2011〕383號文批復工程項目建設書,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專用公路已於2011年12月1日開工建設;勘查發現的礦產有38種,其中錳的儲量和品位居全國前列。
桂平市距自治區首府南寧陸路255公里,水路438公里,距北部灣188公里。
貫穿桂平境內的南寧至廣州高速鐵路(南廣高速鐵路)和梧州至貴港(貴梧高速公路)、桂平至來賓高速公路(桂來高速公路)正在抓緊建設中。
桂平是國務院批準的全國最早對外開放縣之一,既是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數據為准。
西江工業走廊和紅水河能源工業帶的結合部,又是連結華南經濟區和西南經濟區的西江航運大通道上的重要城市,區位優勢明顯。
桂平市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物產豐富,盛產亞熱帶土特產品,其中麻垌荔枝、西山茶、乳泉井酒、龍眼、淮山、玉桂、八角、社坡腐竹和中國一絕羅秀米粉等聞名廣西區內外。
十二五主要目標
從2011年起,用三年時間,基本實現鄉鎮和村委會所在地村屯、中心村,以及交通干線沿線50戶以上自然村的規劃全覆蓋。
堅持經營城市的理念,採取市場運作的辦法,投入20億元,重點實施「123456工程」項目。
「1」是建設一個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的火車站;「2」是建設寬30.5米、長1.38公里(含引橋)的鬱江二橋和寬24米、長1.5公里(含引橋)的黔江二橋2座大橋;「3」是建設市政務中心、體育中心、休閑購物中心3個中心;「4」是建設江北新區堤路園、黔江南岸堤路園、鬱江東堤路園(鬱江大橋至三角嘴)、鬱江西堤路園(鬱江大橋至鬱江二橋)4個堤路園;「5」是建設江北新區、新崗新區、長安新區、鬱江新區、黔江新區5個新區;「6」是建設寬80米、長7.8公里的迎賓大道,寬60—80米、長7.5公里的玉桂大道,寬60米、長6公里的蒙圩大道,寬84米、長2.12公里的金田大道,寬62米、長1公里的龍潭大道,寬50米、長1.84公里的長安大道等6條大道。
大力實施高樓建設工程,著力打造桂平地標建築。
今年規劃建設13層以上高層建築57幢,其中18層以上40幢、28層以上11幢。
繼續抓好「六路一門」建設,打通城區斷頭路,完成沿街沿路的建築立面改造,真正體現濱江山水旅遊城市的風貌特色。
全面加強城市管理隊伍建設和制度建設,高標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著力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
深入實施城鄉清潔工程和城鄉風貌改造工程。
突出「一鎮一品」的城鎮特色規劃和發展模式,加快江口、木樂、蒙圩等中心鎮建設。
(1)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綜合實力明顯增強:2011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01.78億元 地區生產總值由2005年的59.3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161.7億元,年均增長13.6%,經濟總量在全區109個縣市區中躍升到第3位,榮獲了2009年度「廣西科學發展十佳縣」榮譽稱號;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由3548元增加到10600元,年均增長13.7%;財政收入由4.18億元增加到8.56億元,年均增長15.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由25.9億元增加到115.6億元,年均增長34.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26.1億元增加到62.8億元,年均增長19.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7056元增加到14857元,年均增長16.1%;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560元增加到4936元,年均增長14%;金融機構存款余額由56.4億元增加到143.2億元,年均增長20.5%;金融機構貸款余額由22.1億元增加到64.1億元,年均增長23.7%。
各項經濟指標均比「十五」期末翻了一番以上,其中有4項翻了兩番多,特別是固定資產投資翻了2.6番。
鄉鎮綜合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年財政收入超千萬元的鄉鎮達到9個,其中西山鎮、尋旺鄉超5000萬元。
西山、尋旺、木圭、厚祿、石龍和馬皮等6個鄉鎮榮獲了貴港市「科學發展十佳鄉鎮」榮譽稱號。
目前長安工業區被確認為自治區A類園區;龍門陶瓷工業區入園企業12家,總投資78億元,被評為第七屆中國陶瓷行業新銳榜「年度產區」;木樂服裝工業區被評為廣西休閑運動服裝生產基地;內河造船載重噸居全區第一。
(2)工業化水平快速提升,產業結構明顯優化:2011年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06.19億元 全部工業總產值由2005年的49.8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201.6億元,年均增長36.9%;工業增加值由15.5億元增加到74.4億元,年均增長22.6%。
工業化率達到1.9,比「十五」期末提高了1.15。
三次產業結構由2005年的35.1:28.0:36.9調整為2010年的21.8:49.8:28.4,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由19.2%增加到49.3%,成為了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
園區經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
規劃建設了總面積32平方公里的以生物化工、機械和電子信息為主導產業的長安產業園,以建材陶瓷及相關配套產業為主導的龍門陶瓷工業區,以紡織服裝及其配套產業為主導的木樂服裝工業區,規劃啟動了3平方公里的造船工業區建設。
2010年實現工業總產值36億元、工業增加值11億元、稅收1.1億元,其中長安產業園被評為自治區A類園區、示範園區。
全市年產值超億元的工業企業從4家增加到56家,納稅超千萬元的工業企業從3家增加到14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從49家增加到110家。
9. 曲靖工業總產值多少億
1. 簡答
曲靖市工業總產值2019年達到3053億元。
2. 深入分析
2.1 曲靖市的工業發展概況
曲靖市位於中國雲南省中部,是中國西南地區的重要城市之一。曲靖市工業歷史悠久,是雲南省的重要工業城市之一。
曲靖市工業以有色金屬冶煉和加工為主,其他領域包括電子、化工、紡織、建材等。曲靖市是中國稀土產量較大的地區之伍櫻一,著名的稀土企業有中南稀土和雲南稀土等。此外,在電子領域,曲靖市擁有雲南沃凱電子、華為曲靖製造基地等企業。由於曲靖市轄區內有鐵路和高速公路等交通設施,工業發展得到進一步提升。
2.2 曲靖市工業總產值的影響因素
曲靖市工業總產值受多種因素影響,主要包括國內外市場需求、原材料價格、市場昌缺競爭等。近年來,隨著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和政策的調整,曲靖市的工業總產值也隨之波動。
2.3 曲靖市工業總產值的發展前景
曲靖市作為雲南省的重要工業城市,擁有良好的工業基礎和地理位置優勢。近年來,曲靖市加快了工業結構調整,拓展了新產業領域,不斷提升工業技術水平,以及深度挖掘稀土資源潛力等。這些措施為曲靖市工業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機遇。
3. 建議
3.1 加強市場營銷和品牌建設
曲靖市的工業產品品質逐漸得到認可,但知名度較低,市場份額還有待提升。因此,在未來的工業發展過程中,建議曲靖市的企業加強市場營銷和品牌建設,擴大品牌影響力和市場份額。
3.2 推動工業轉型升級
曲靖市的工業總產值大部分來自傳統腔迅叢製造業,而隨著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新技術的興起,傳統製造業已經面臨著轉型升級的壓力。曲靖市的企業應該積極推動工業轉型升級,拓展高端技術產業和服務業等領域。
3.3 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
曲靖市目前人才儲備相對不足,缺乏高端科技人才、管理人才等。因此,為了推進曲靖市工業的發展,建議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工業領域的研究和創新工作。
總之,曲靖市的工業總產值已經達到3053億元,顯示出曲靖市工業蓬勃發展的態勢,未來曲靖市工業可以從市場營銷、工業轉型升級、人才培養引進等方面加以發展,繼續推動曲靖市工業的發展。
10. 2021桂平GDP能否突破400億
能,國家統計局公布,我國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249310億元,近25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2020年第一季度增長18.3%,創造了近30年來中國單季GDP同比增長的最高水平,也是全球近30年的世界紀錄。
2020年,伏簡皮桂平市努力克服疫情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全面統籌推進「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全年經濟平穩復甦向好,民生福祉持續改善,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產總值(GDP) 362.47億元, 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4.8%。 其中,咐培第一-產業增 加值78.96億元,增長4.8%; 第二產業增加值105.32億元,增長1.3%; 第三產業增加值178.19億元,增長7.1%。 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21.7%、29.1%和49.2%, 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 21.3%、8.3%和70.4%。 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3325元,比上年增加1811元,增長7.5%。
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205.12萬人,常住人口151.1萬人。 全年出生人口1.93萬人,出生率9.73 %,死亡率 .89%, 人口自然增長率5.83%。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3740人,比上年少1866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0.9%。
三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成就。全市17.54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151個貧困村全部出列,歷史性消除 了絕對貧困。全年全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99.7%,細顆粒物(PM2.5) 年平均濃度比.上年下降17.2%,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達標率100%。全市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整體可控。
二、農業
全年全市糧食種植面積10.48萬公頃,比上年缺差增長3.1%,其中稻穀種植面積8.27萬公頃,增長2.3%; 油料種 植面積16.05萬畝,比上年增長4.2%;淮山種植面積3.64萬畝,增長1.6%; 鐵皮石斛種植面積780畝,與上年持 平;蔬菜種植面積54.09萬畝,增長2.6%; 年末果園面積51.1萬畝,增長5.2%, 其中荔枝園面積19.26萬畝,增長4.3%。
全年全市糧食總產量55.37萬噸,比上年增長1.8%,其中水稻產量48.36萬噸,比上年增長2.4%;油料產量 4.26萬噸,增產5.7%; 淮山產量2.64萬噸,增產3.9%; 鐵皮石斛產量274噸,增產1.5%; 蔬菜產量(含食用 菌) 86.61萬噸,增產5%;園林水果產量19.63萬噸,增產15%,其中荔枝產量4.7萬噸,增產6.3%。
全年全市肉類總產量10.52萬噸,比上年減產1.5%,其中,豬肉產量5.64萬噸,減產7.7%; 雞肉產量2.15萬 噸,減產13.5%;禽蛋產量0.81萬噸, 減產27.1%。全年生豬出欄73.2萬頭, 下降9.2%;年末生豬存欄55.11萬頭,增長74.8%;水產品產量7.18萬噸,增產2.1%。
三、工業和建築業
全年全市全部工業增加值79.93億元,比上年增長6.3%,工業拉動經濟增長1.48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貢獻 率為30.8%,工業經濟占經濟總量的22.1%。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2%。
全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中,船舶製造業增長23.6%,農副食品加工業增長31.2%,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增長72.1%,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13.5%,醫葯製造業增長19.7%,
紡織服裝服飾業下降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