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是軍工
軍工:軍事工業的簡稱。
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政府幾個部門—核工業部、航天工業部、兵器工業部等,就是中國十大軍工集團公司的前身。後來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為了轉變政府職能,把這些部門改為公司。
1999年7月1日,為了引入內部競爭機制,國家原五大行政性軍工總公司基礎上組建的十個軍工集團公司正式成立。十大軍工集團分別為中核集團,中國核建,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航工業第一集團,中航工業第二集團,中船集團,中船重工,兵器工業集團,兵器裝備集團。
各軍工總公司改組為若干集團公司是改革國防科技工業管理體制,增強企業活力和競爭力,加速國防現代化建設的重大舉措。
(1)哪些是軍事工業擴展閱讀
軍民結合高技術產業發展步伐加快,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各軍工集團公司認真貫徹軍民結合、寓軍於民方針,大力推進民用產業發展,取得豐碩成果。2003年十個軍工集團公司完成工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工業產品銷售收入分別比1999年增長88.2%、95.8%和95.6%。
積極轉變觀念,在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體制機制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軍工集團公司組建以後,市場意識、競爭意識和自主發展意識普遍增強。
各軍工集團公司深化體制改革,推進事業部制和母子公司體制建設方面也進行了有益探索。一些集團公司通過推行流程再造,成本管理和信息化等先進的管理手段,管理水平明顯提高。一些集團公司還開展了有聲有色的企業文化建設。
㈡ 洋務運動所創辦的軍事、民用工業有哪些
洋務運動,又稱自救運動、自強運動。該運動是19世紀60~90年代洋務派所進行的一場引進西方軍事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以維護封建統治的「自強」、「求富」運動。
一、軍事工業:在洋務運動初期,洋務派以「自強」為口號,通過引進大機器生產技術,在各省成立了新的軍事工業,以加強軍事力量。
1.安慶內軍械所:1861年在安慶大觀亭由曾國藩設立,為中國最早的現代軍工企業。
2.江南機器製造總局:1865年9月20日在上海由曾國藩規劃,後由李鴻章經始督辦,並由丁日昌總辦,為晚清中國最重要的軍工廠,也是近代最早的新式工廠之一。主要製造槍炮和修造輪船。
3.福州船政局:1866年8月19日由左宗棠在福州馬尾設立,開辦了我國第一個正規的飛機製造廠----海軍飛機工程處,從事水上飛機製造。
4.北洋機器局:1867年在天津由三口通商大臣崇厚設立,是中國早期的現代化兵工廠。以製造火葯、槍炮、子彈、水雷,布置水雷用的輪船和挖河船為主。
5.蘭州製造局:1869年於西安由左宗棠建立,生產彈葯。
6.漢陽兵工廠:1890年在漢陽由張之洞設立,除了步槍製造設備以外還引進了煉鋼與火炮製造設備,成為當時中國少有可以生產各式陸軍用輕重兵器之兵工廠。
二、民用工業:由於前期的軍事工業耗費了大量銀餉卻沒有明顯成效,並且軍事工業所需的原料也出現短缺,洋務派決定以「求富」為口號,再發展一批民用工業以籌集資金,這批民用工業的產品很多是以市場為導向,具有近代資本主義工業的特點。
1.輪船招商局:1873年01月14日於上海由李鴻章等設立。從事江浙漕糧運輸及各種客貨運輸業務。
2.開平煤礦:1878年在開平由李鴻章設立。主要是為了解決中國南方地區工業化的快速發展而帶來的煤炭緊缺問題。
3.湖北織布局:1888年在廣州由兩廣總督張之洞籌設,能織原色布,斜紋布,花布等,暢銷湖北、湖南、四川等省,還遠銷海外。
影響:
第一,引進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一些近代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
第二,為中國近代企業積累了生產經驗,培養了技術力量;
第三,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
㈢ 洋務運動中創辦的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有哪些
洋務運動時期舉辦的軍事工業主要有:江南製造總局(李鴻章)、上海輪船招商局(李鴻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安慶內軍械所(曾國藩)。
洋務運動時期舉辦的民用工業主要有:天津機器製造局 (崇厚)、湖北織布局(張之洞)、天津開平煤礦 (李鴻章)、湖北漢陽鐵廠(張之洞)。
㈣ 軍事工業有哪些
軍事工業有很多,比如多 造船,飛機軍艦汽車的。也有造導彈。現在國內有很多都是在和平時期用於商業 戰爭時期轉如生產軍工產品。比如說長虹就是
㈤ 什麼是軍事工業
多指軍事工業復合體。是指一國之軍隊、私有產業、以相關的政經利益而緊密結合而成的共生關系。於此關系中,由於軍隊過份仰賴私有產業提供武器及軍需,而私有的國防產業又企圖以政治游說(如為地方創造就業機會)等政經手段來確保其相關預算。
㈥ 洋務派創辦的民用工業和軍事工業分別有哪些
洋務運動創辦的民用企業有:機器織布局(李鴻章)、開平礦務局(李鴻章) 、蘭州織呢局(左宗棠)、湖北織布官局(張之洞)。
洋務運動創辦的軍事工業有:安慶內軍械所(曾國潘) 、江南製造總局(李鴻章)、輪船招商局(李鴻章)、輪船招商局 (李鴻章)、電報總局(李鴻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漢陽鐵廠(張之洞)。
(6)哪些是軍事工業擴展閱讀:
19世紀60年代初期到90年代,出現了暫時的「中外修好」的和局,清政府統治集團內的一些開明人士為了維護清政府的封建統治,而採取了一系列「自強」「求富」的措施,雖然其目的是為了擺脫「內憂外患」維護封建統治,但這一運動是符合歷史潮流的。
並且在客觀上推動了中國生產力的發展,促使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與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資本主義的經濟輸入,促進了中國教育的近代化和國防的近代化。
其意義表現在:
1、洋務運動推動了近代中國生產力的發展,促使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2、洋務派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資本主義的經濟輸入;
3、洋務運動打開了封建教育制度的缺口;
4、洋務運動促使了國防的近代化。
㈦ 國防工業是指什麼
防工業又稱軍事工業。相對於民用工業而言。指直接為國防建設服務,生產各類軍事武器裝備的工業部門。研製、生產軍事裝備的部門的總稱。它包括槍炮、彈葯、坦克、裝甲車輛、軍事工程機具、軍用飛機、軍用艦艇、軍用電子設備、火箭和導彈、核武器、軍用航天器以及其他軍事裝備等工業企業部門。國防工業是國防經濟的核心,是國防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防工業的發展有賴於整個國民經濟,特別是基礎工業的發展。它是根據戰爭的需要、隨著生產力的提高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中國發展國防工業是為了反對擴張與侵略,保衛領土完整和獨立安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國防工業從小到大、從低級到高級、從仿製到自行研製,逐步建立了一個門類比較齊全,具有一定的教學、科研、試制和生產能力的國防工業體系。
包括武器裝備、國防交通工具、偵察手段設備、軍事通訊聯絡和指揮系統設備、軍用紡織品等生產部門。一般特點是:耗資巨大,系統復雜,保密性強,技術上處於「高、精、尖」領先地位,對於國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國家工業體系中佔有特殊地位。它的發展取決於國家的安全需要,並依賴於國民經濟基礎,故國家經濟實力和基礎工業的現代化是國防工業現代化的前提。而國防工業的發展又在技術、基礎材料上帶動國家民用工業的發展。在非戰爭時期,國防工業轉向民用產品生產,會迅速提高工業生產能力、滿足工業產品消費市場的需求。
㈧ 什麼是軍工什麼是兵工軍工和兵工有什麼區別
1、軍工是軍事工業的統稱,兵工是兵器工業的簡稱,泛指陸軍兵器工業。要說區別,前者是所有軍事工業的概稱,也包括兵器工業在內。
2、軍工(廠)是政府或社會投資辦的生產軍用物資為主的工廠;兵工(廠)是部隊投資辦的生產以武器為主的軍用產品的工廠。軍工(廠)是現在的概念;兵工(廠)是過去戰爭年代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