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商朝的手工業有什麼
商代農業和手工業的進步促進了商品交換的發展,出現了許多牽著牛車和乘船從事長途販運的商賈。到商代後期,都邑里出現了專門從事各種交易的商販,呂尚就曾在朝歌以宰牛為業,又曾在孟津賣飯。
2. 古代中國三大手工業是什麼
冶鑄業、
(1)商周時期:青銅鑄造是商朝和西周手工業的主要部門;商朝青銅鑄造規模大;西周青銅產品趨向生活化。 (2)春秋戰國時期:我國人民創造了鑄鐵柔化處理技術,是世界冶鐵史上的一大成就;青銅鑄造工藝有新的創造,出現了金銀錯新技術。 (3)魏晉時期:北魏相州以製造軍刀著稱;百煉鋼技術相當成熟;發明了灌鋼法。 (4)唐朝時期:冶鑄業已普遍採用了切削、拋光、焊接等工藝。 (5)明朝中後期:廣東佛山冶鐵生產規模擴大。
制瓷業、
商代出現原始的瓷器東漢出現成熟的青瓷北朝出現成熟的白瓷唐朝南青北白兩大系統形成宋朝出現五大名窯明清時期,瓷器種類豐富制瓷中心:江西景德鎮
絲織業
上古時代已經會養蠶繅絲,西周後品種日益豐富,花色精美,漢代絲綢遠銷歐洲,唐代出現通經斷緯手法,可自由變換色彩
3. 商代最突出的手工業是
商代的手工業在農業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得到很快發展。
一、繁榮的制陶業
商代的制陶業很發達,除大量生產一般的灰陶器外,也生產一些紅陶、黑陶和少量精美的白陶。在商代遺址中多次發現質地堅硬細膩,刻紋美觀規整的白陶,這些質量很高的白陶和青銅器同樣貴重。在江南地區,普遍生產一種壓印各種花紋圖案的硬陶和塗上一層石灰釉的釉陶,這種釉陶是青瓷的前身,亦稱原始瓷器。殷墟出土的白陶,有壺、簋、豆、瓿、斝、尊、觶、帶蓋罐和罍等,普遍裝飾著乳丁紋、蕉葉紋、饕餮紋、雲雷紋,十分精美。
目前,原始瓷器年代最早的屬商代中期,鄭州和湖北黃陂盤龍城等遺址都有發現。商代晚期的原始瓷器在河南安陽、輝縣,河北藁城,山東益都,江西清江等地的居址和墓葬中均有發現,而以江西清江吳城遺址為最多。
陶的種類:
從各地發現的陶器看,當時陶器的種類可大致分為生活用陶和建築用陶,此外有少數生產活動中使用的紡輪、網墜、彈丸之類小件器物。生活用陶除日常用的器皿外,也包括墓葬中的隨葬陶器。後者既有實用器,也有專門為隨葬製作的明器。常見的生活用品有炊器鬲、甑、鼎、釜;食器有簋、豆、盂、缽;飲酒器有盉、觚、爵、斝、尊、壺;盛儲器有罐、盆、瓮、缸、大口尊及器蓋等。一些陶器在各個不同的發展階段有一定形制變化,如商代早期的鬲多卷沿、深腹,高尖錐袋狀足;中期以後多折沿,腹部變淺,鬲襠變矮,足尖漸短。豆的變化也有一定規律。這些陶器的形制變化,成為考古學家判斷出土物品年代的重要參考依據。商代的建築用陶主要是水管,早期的排水管一端大,一端小,有的長達42厘米;晚期的水管兩端較一致,且出現了三通管。
二、商代青銅器
商代的青銅器製造業,雖然主要從事兵器和禮器的生產,同時也製作一些如銅鏡、酒器、裝飾品等供貴族和平民使用的生活用品。此外,還以部分青銅製造砍伐、刮削、雕刻等生產勞動中使用的小型工具和斧、錛、鑿、刀、鋸、錐、鑽等手工工具。這些青銅工具的應用,對土地森林的開發,對木器、石器、骨角器等產品的製作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是先進生產力的體現,也是促進社會生產發展的重要因素。不過,由於當時青銅器的原料來之不易,冶煉和鑄造也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所以青銅工具的生產還不多,青銅農具則更少。奴隸主寧肯讓奴隸們使用木、石、骨、角、蚌來製作工具和農具,也不願發展青銅工具。
三、商代紡織業
紡織業是商代手工業生產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與農業經濟有直接的密切關系。農業生產的發展促進了養蠶業和紡織業。甲骨文中已多次發現桑、絲、帛、屯(一段捲起的紡織品)等字。商代的墓葬中還發現了玉蠶、青銅器上也有蠶的紋飾。由於紡織品不易保存,所以商代的絲麻織物很難發現實物遺存,但上述情況已清楚表明當時紡織業發展的程度。在安陽殷墟發掘的一些中小型墓葬中,有一些規模較大,有棺有槨的墓,在棺槨上面常發現有席子或以彩繪的畫幔一類織物覆蓋的痕跡。
由於養蠶業在商代比較盛行,宮廷中設有女官來專門管理養蠶業。河北藁城台西村的商代中晚期遺址中,一些墓葬的隨葬青銅器上粘有紡織品的痕跡,其中有紈、紗、綾羅、縠等,這些紡織品中最重要的發現是縠,它是目前中國出土最早的縠的實物,年代在公元前1300年左右。另外,在居住址中還發現一些已經斷裂的麻布殘片,經鑒定可以確認為大麻纖維。這些麻布是平紋組織,其中一塊經紗密度為每厘米內14—16根,緯紗密度為每厘米內9—10根,同以後西漢時期湖南長沙馬王堆墓葬出土的麻布非常接近,可見商代絲麻紡織技術是相當高的,紡織品在社會經濟生活中佔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4. 商朝時期哪三個行業得到了進一步發展。
農業、手工業、商業。
農業:商周時期出現了青銅農具,但是由於青銅較珍貴,在農業生產中很少使用,木製農具的使用依然很普遍。春秋戰國時期,鐵農具和牛耕開始被廣泛應用於生產之中。
手工業:夏商周時期以青銅鑄造為代表的手工業由官府壟斷,被稱為「官營手工業」。早在原始社會時期,中國人已經掌握了冶銅技術。商朝時,人們已經能夠燒制出原始瓷器,也有了織機,能夠織出多種絲織品。西周時,鐵器出現。春秋時期,民營手工業出現。
商業:商朝時商業就已經取得了長足發展,貝成為了一種實物貨幣。西周時,在較大的城邑都出現了市集。春秋戰國時期開始使用金屬鑄幣的技術,此時官府控制商業的局面被打破,商業發展繁榮。
5. 各朝代農業(技術,工具,水利及工具)手工業(三大行業,各朝代的成就)商業(市,都會)
農業一,農業生產工具:
1,木石器:夏商西周使用木製的耒耜,石刀,蚌鐮等.
2,鐵農具:春秋出現,戰國推廣,西漢普遍使用,秦漢傳到嶺南,西域.
3,犁耕法:春秋出現牛耕,戰國推廣,西漢普遍使用耦犁,出現二牛一人犁耕法,唐發明曲轅犁.
4,灌溉排水工具:三國馬鈞發明翻車;唐朝出現筒車.
▲(東漢杜詩發明水排是手工業工具)
5,播種工具:西漢使用耬車
二,水利:
1,先秦:夏朝已經有原始水利;春秋時已經有邗溝;戰國有都江堰,鄭國渠.2,漢:西漢六輔渠,白渠,文帝,武帝治理黃河;東漢明帝時王景治理黃河.3,三國:魏在淮河流域興修許多水利工程,蜀維護都江堰;
4,五代十國:吳越修築錢塘江海塘;
5,唐朝:在黃河,長江流域開灌渠.
▲(秦的靈渠;隋,元的大運河以航運為主)
三,農作物:
母系氏族:半坡種植粟,菜,麻;河姆渡種植水稻.
商朝:黍,稷,麥,稻,桑,麻;西周包括了後世大部分作物.
秦漢:西域傳入葡萄,苜蓿,核桃,胡蘿卜等.
南朝:小麥種植開始推廣,水稻栽培技術提高.
唐朝:吐蕃種植青稞,小麥,蕎麥,豌豆,蔬菜種子傳入西藏.
北宋:粟,麥,黍,豆從淮北傳到江南,兩廣;越南傳入占城稻從福建推廣到江浙和淮河流域;茶樹在福建和長江中下游廣植
南宋:太湖流域盛產稻米;棉花種植從閩粵擴展到江淮.
明朝:江南雙季稻,嶺南三季稻;玉米,甘薯,馬鈴薯,煙草傳入我國;桑 ,麻,棉廣泛種植,棉布成為人民主要衣料.
四,畜牧業:
母系氏族:半坡:豬,狗,牛,羊,雞;河姆渡:豬,狗,水牛.
商朝:豬,狗,牛,羊,馬
北魏:《齊民要術》介紹禽,畜和魚類飼養.
唐朝:吐蕃飼養氂牛,馬,豬,獨峰駝;靺鞨放牧豬群
五,耕地,糧食,人口
隋唐:大量墾荒,糧食布帛增多,人口增長,唐玄宗時是太宗時的近3倍.
清初100多年裡,耕地增40%以上,人口高速增手工業:①南方的絲織業勝過北方,江浙一帶和四川絲織業生產發達;②棉紡織業於南宋後期迅速興起,浙江出土一條南宋時棉毯,細密厚軟,工藝水平相當高。③制瓷業:定窯、鈞窯、歌窯等久負盛名。北宋興起的景德鎮,出產的瓷器質地細膩,色澤瑩潤,後來發展為著名的瓷都,直到現在我們還喜歡用景德鎮的瓷器。④宋朝時我國是世界上造船水平最先進的國家。這一時期,我國的造船業多集中在東南沿海,規模宏大,廣州、泉州、明州等地都有發達的造船業。
6. 中國古代手工業主要有哪三大行業
中國古代手工業主要有三大行業:
1.官營手工業 2.民營手工業 3.家庭手工業
7. 三大手工業指的是什麼
三大手工業指的是:中國結,刺綉,布藝。
中國結:
繩像蟠曲的蛇龍,中國人是龍的傳人,龍神的形象,在史前時代,是用繩結的變化來體現的。「結」字也是一個表示力量、和諧,充滿感情的字眼,給人都是一種團圓、親密、溫馨的美感。
繩像蟠曲的蛇龍,中國人是龍的傳人,龍神的形象,在史前時代,是用繩結的變化來體現的。「結」字也是一個表示力量、和諧,充滿感情的字眼,給人都是一種團圓、親密、溫馨的美感。
「結」與「吉」諧音,「吉」是人類永恆的追求主題,「繩結」這種具有生命力的民間技藝也就自然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興盛長遠,流傳至今。
中國結起源
中國結的意義在於它所顯示的情致與智慧正是漢族古老文明中的一個側面;是人類世代繁衍的隱喻;也是數學奧秘的游戲呈現。
它有著復雜曼妙的曲線,卻可以還原成最單純的二維線條。它有著飄逸雅緻的韻味,出自於太初年代人類生活的基本工具,中國結始於先民的結繩記事。
8. 商朝有哪些手工業
鑄造作坊商代手工業生產的發展,其中,青銅冶煉技術和青銅器製造工藝的高度發展,更集中反映了當時手工業技術水平和時代的特點。
在殷墟和鄭州商城遺址,都發現有為王室所專用的青銅器鑄造作坊。當時,在這些作坊中都有比較細致的分工,有世代從事生產擅長專精技藝的工匠。生產規模之大和技藝水平之高,是當時世界所罕見的。
9. 2、商朝的代表性手工業是什麼請舉例幾個代表性器物
商代最主要的·也是最有代表性的手工業是青銅冶鑄業。最有代表性的青銅器是司母戊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