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歐洲第一工業強國的德國,為什麼經濟能夠如此強勁
德國作為歐洲第一工業強國,我們所熟悉很多的手錶、汽車都是 源自德國的,德國的經濟的強勁很大程度上還是依據當時工業革命的福利還有在二戰中的受益。而且德國就注重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大規模推行義務教育也讓經濟發展得到一個很好的保障。
最後在對於美國和蘇聯的冷戰時期,美國在對於德國也是支持了很多。美國在馬歇爾計劃中對聯邦德國進行了大量援助,在技術、金融、設備等方面對德國進行大力扶持,德國經濟迅速復甦。聯邦德國被納入北約,從此搭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快車,戰後僅10多年,聯邦德國經濟就重新成為世界第一。
『貳』 目前世界上那些是工業化國家
工業化國家:俄羅斯、英國、美國、法國、德國、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基本上資本主義國家都是工業化國家)
發展中國家:中國、印度、巴西、非洲各國(除南非以外)、亞洲(除日本與新加坡以外)、東歐、拉丁美洲各國
最後一個不清楚
『叄』 當今世界有多少個真正的工業化國家各國完成工業化所用的大致時間是多少
與國家的人口,管理方法都有關系,比如英國,第一次工業革命5年就實現了工業化,基本各國都是都是10年左右。
真正的工業化國家是中日韓德國,英美雖然產業空心化了,但能力尚在。如果英美動員出舉國體制,到今天肯定還有救,所以英美還是算工業化國家,這些都是。
真正的工業化國家,評判的標准還是自主工業能力,注意,是自主!像越南孟加拉這樣只能代工,雖然能紡織,但縫紉機都沒法自主研發的國家,顯然不是工業化國家。
但紐西蘭這種放羊的,以及那些中東產油國,和一些賣資源的,礦山機械都要從外面進口,沒有一整套自主工業技術的,靠著資源,旅遊業或農業躺著吃飯的,人均gdp再高,也不是工業化國家。
工業化本質上並不難,唯一的問題是,你怎麼找到實現工業化的錢。
前幾年,我曾經參加過一個國內最先進某類型電機企業的收購談判,當時我跟著老闆去了他的廠房,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乃是一台台進口的極為昂貴生產設備。
我當時問老闆,這些設備國內可以不可以做?他說先進工業設備技術門檻很高,目前做不了,這類設備只能從少數幾個國家進口,不僅僅要掏培訓費,而且維護機器的費用也非常高。
更重要的是,西方出口的這些工業設備,乃是高利潤的商品,相比之下,中國做出的電機,則利潤相對有限——更壞的是,諸多中國廠商都購買了西方高價設備,相互惡性競爭,追逐稀薄的收益,以至於西方大賺特賺的同時,開工廠的中國老闆和工人們卻都活得非常非常辛苦。
這些親身經歷,讓我理解了很多東西。那就是工業化是非常非常昂貴的,而且先進工業化的發展離不開對英美西方的依賴,以及為什麼西方和中國企業roe差距這么大。
即:
後發國家的工業化,本質上都是大量購買西方工業設備,建立先進生產線,當然有的可能實現仿製,但產品無法與對手競爭——如蘇俄。
從滿清的洋務運動,到埃及阿里,再到明治維新,再到斯大林,以及當代中國,都是這樣實現工業化的。
而實現這種工業化最重要的基礎,就是離不開大量外匯的積累,只有能夠通過比較優勢賺取外匯,才能買入工業化時代更為剛需的西方工業設備和技術——而這就是西方貨幣為什麼更加硬通貨的另一個原因。
成功的後發國家工業化,最重要的基礎就是外匯賺取能力。
『肆』 德國工業
{德國}是高度發達的工業國家!2008年GDP是38180億美元,經濟總量位居歐洲首位,世界第四,僅次於美國、日本和中國,且與英法的差距很大。德國作為西方七大工業國成員,對世界經濟和金融形勢起著重要作用。2007年德國貿易出口突破9000億歐元大關,貿易盈餘達1988億歐元,創歷史新高。德國是商品出口大國,工業產品的一半銷往國外。是世界第二大出口國。德國近1/3的就業人員為出口行業工作。主要出口產品有汽車、機械產品、電氣、運輸設備、化學品和鋼鐵。進口產品主要有機械、電器、運輸設備、汽車、石油和服裝。主要貿易對象是西方工業國。政府奉行整頓國家財政、減少預算赤字、進行稅制改革、刺激個人投資、進一步實行非國有化、減少國家干預、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的政策,使德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同時積極採取措施,推動信息技術的發展並調整經濟結構。自然資源貧乏,除硬煤、褐煤和鹽的儲量豐富之外,在原料供應和能源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賴進口,礦物原料(鋼、鋁土礦、錳、磷酸、鎢和錫)對外國的依賴特別大。德國擁有少量鐵礦和石油, 天然氣需求量的三分之一可以由國內滿足,2/3的初級能源需要進口。德國的工業以重工業為主,汽車、機械製造、化工、電氣等佔全部工業產值的40%以上。食品、紡織與服裝、鋼鐵加工、采礦、精密儀器、光學以及航空與航天工業也很發達。中小企業多,工業結構布局均衡。農業發達,機械化程度很高。農業用地約佔德國國土面積的一半。產品可滿足本國需要的80%。旅遊業、交通運輸業發達。德國是啤酒生產大國,其啤酒產量居世界前列。它還是最早研製成功磁懸浮鐵路技術的國家。2002年2月28日24時,德國馬克正式停止流通,歐元 (EULO)成為德國法定貨幣。德國是首批使用歐元的11個國家之一。
『伍』 德國的經濟結構
德國經濟
德國經濟是指德國的經濟現狀。德國是經濟極為發達的國家。以美元匯率計算的話是世界第四大經濟體,以購買力平價計算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德國也是歐洲最大經濟體。
德國為出口導向型的經濟。出口對德國經濟有著重大影響。幾十年來,德國貿易出口額高居世界第一,被譽為「出口冠軍」。
德國使用歐元。歐洲央行的總部亦設在德國的法蘭克福。
中文名
德國經濟
類型
出口導向型
快速
導航
工業預測
農業
全國土地面積一大部分用於農業,但德國從事農業工作的人口,僅占從業人員的2%至3%。
工業
德國是全球八大工業國之一。魯爾區是德國的傳統煤鋼工業區。慕尼黑(寶馬汽車總部所在地)、漢堡、斯圖加特(賓士和保時捷總部所在地)、沃爾夫斯堡(大眾汽車總部所在地)也形成了強大的製造業集群。柏林、萊比錫、德累斯頓則是德國東部的工業重鎮。新興工業集中在慕尼黑一帶。
德國的主要工業部門有電子、航天、汽車、精密機械、裝備製造、軍工等。德國產品以品質精良著稱,技術領先,做工細膩,但成本較高。德國的工業品在世界享有盛譽,而德國也是西歐最大汽車生產國。
經合組織認為,德國的失業率會進一步下降,2015年將降至5.2%,這一數字在2011年尚且維持在6%左右。「失業率的降低和專業人才的供不應求會進一步促進收入的增加,德國民眾可支配收入將在2014年和2015年分別增加3.1%和3.5%」。
德國數據顯示,德國8月IFO商業景氣指數為106.3,預期值為107.0,前值為108.0,創2013年7月以來最低。分項數據來看,德國8月IFO商業現況指數為111.1,預期值為112.0,前值為112.9;德國8月IFO商業預期指數為101.7,預期為102.0,前值為103.4.IFO表示,德國出口領域的推動性往往遜於預期,暗示德國經濟正持續丟失動力,另外德國第三季度GDP增速恐怕會接近零,將德國2014年GDP增速預期下調0.5個百分點至增長1.5%。整體上看歐洲的經濟數據並不是非常正面。
預測
2019年10月2日,預測2019年德國經濟將增長0.5%,低於春季預測的0.8%;2020年德國經濟將增長1.1%,明顯低於上次預測的1.8%。造成經濟疲軟主要原因是全球需求下降、政治不確定性增加和德國汽車行業發生結構性變化。此外,英國一旦無協議「脫歐」,將導致德國經濟2020年增長率下降0.4個百分點。
報告預計,德國2020年失業率將從2019年的5.0%升至5.1%。這份報告主要由德國經濟研究所、伊弗經濟研究所、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萊布尼茨經濟研究所和哈勒經濟研究所這五家德國最權威的經濟研究機構聯合完成。每年發布春季和秋季報告,是德國聯邦政府制定經濟政策的重要參考依據。
『陸』 德國工業區和城市分布圖(地理)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是一個工業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工業是其經濟的主導部門。1980年工業產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47.8%,占工農業總產值的95.8%;從事工業生產的人數約佔全國就業人數的45.3%;工業品及機器的出口值均居世界第一位。工業生產分布的突出特點是內陸性,即工業主要分布在內地,象魯爾區、薩爾區及一些內陸大城市如慕尼黑、紐倫堡和漢諾威等地,都是全國最著名的工業生產基地。
形成西德工業生產多集中在內地的主要原因是:(1)德國是一個資本主義發展較晚的國家,工業化起步遲。當它大規模發展工業時,火車、輪船等現代化交通運輸工具已被廣泛使用,發展工業的原料和燃料以及工業產品,可以用現代化交通工具遠距離運輸,因此,工業不一定要布局在沿海地區。(2)它的資源,特別是煤炭資源,不是埋藏在沿海,而主要分布在內地。(3)內陸地區,特別是歷史通道萊茵河及其支流谷地,人口密集、交通發達。另外,內地還具備了發展工業的其它條件。由於進口原料的不斷增加和老的工業區生產過分集中出現一些社會問題,因此,近些年來西德工業分布有向沿海地區推進的趨勢,漢堡、不來梅等港口城市的工業增長特別迅速。
『柒』 二戰時期,德國的工業體系是怎樣的
工業體系的完整也在推動某一產業的高精尖,現在的中型工業國,比如德國就是這么走過來的,在德國崛起的那個時代,也就是二戰時期,德國的工業體系就是完整的,高精尖也是建立在完整工業體系基礎之上的。
觀點粗鄙,歡迎吐槽。
『捌』 德國工業概況
國家官方網站的介紹
德國是高度發達的工業國,經濟總量居歐洲首位。德國工業側重重工業,汽車和機械製造、化工、電氣等部門是支柱產業,佔全部工業產值的40%以上。食品、紡織與服裝、鋼鐵加工、采礦、精密儀器、光學以及航空與航天工業也很發達。中小企業是工業的中流砥柱,專業化程度和技術水平較高。主要工業部門的產品一半或一半以上銷往國外。2010年德國經濟強勁復甦,增長率達3.6%。
德國工業側重重工業,汽車和機械製造、化工、電氣等部門是支柱產業,佔全部工業產值的40%以上。食品、紡織與服裝、鋼鐵加工、采礦、精密儀器、光學以及航空與航天工業也很發達。工業結構及特點:(1)側重重工業。汽車和機械製造、化工、電氣等部門是支柱產業,佔全部工業產值的40%以上。其他如食品、紡織與服裝、鋼鐵加工、采礦、精密儀器、光學、以及航空與航天工業也很發達。(2)外向型。主要工業部門的產品一半或一半以上銷往國外。(3)工業主要由中小企業組成。大約2/3的工業企業雇員不到100名。眾多的中小企業專業化程度較強,技術水平較高。(4)壟斷程度高。占工業企業總數2.5%的1000人以上的大企業佔有工業就業人數40%和營業額的一半以上。 魯爾工業區變身「歐洲文化首都」
『玖』 全世界八大工業國有哪些國家
八大工業國指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義大利、加拿大及俄羅斯,簡稱八國集團。
八國集團始創於1975年的六國集團(簡稱「G6」),始創國有6個,包括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義大利。其後,加拿大於1976年加入,成為七國集團(簡稱「G7」)。俄羅斯於1997年,被接納成為成員國,G7正式成為G8。成員國:
1、美國,美國工業高度發達,生產規模巨大,部門結構完整,生產技術先進。
2、英國,英國的工業在世界上高度發達,是歐洲最大的軍火、石油產品、電腦、電視和手機製造國。
3、德國,工業產品以做工精細而享譽世界,但成本較高。德國是世界第四大汽車生產國,是不少著名汽車製造商總部所在地,同時也是世界第二大工業製成品出口國和第三大進口國。
4、法國,法國是世界上工業發達的國家之一。電設備能力和石油工業技術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
5、日本,日本為亞洲著名的工業大國,汽車產量高,工業高度發達。日本的汽車、鋼鐵、機械、電器產量非常大,且享譽世界。日本還是高速鐵路技術較為成熟的少數國家之一。
6、義大利,義大利工業較為發達,生產技術較為先進,且規模龐大,為西方七大工業國之一。享有「中小企業王國」的美譽。義大利的年原油加工能力達1億噸,有「歐洲煉油廠」之稱。鋼鐵產量居歐洲第二位。
7、加拿大,加拿大為西方七大工業國之一,工業十分發達。加拿大是礦產、紙張、木材最主要的生產國之一。其傢具、尖端葯物、軍火更是享譽世界。
8、俄羅斯,俄羅斯的核工業和航空航天業佔世界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