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尼是發達國家嗎
印尼不是發達國家,它是發展中國家。
發達國家(Developed Country),又稱已開發國家,指經濟發展水平較高、技術較為先進、生活水平較高的國家。另外,也稱作工業化國家、高經濟開發國家(MEDC)。發達國家大多具有較高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不過僅依靠開發自然資源也可以達到較高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而這樣的國家未必有較先進的技術。
其他常常用來表示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這兩個團體的詞語有: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南北分歧國家、工業化國家和非工業化國家、發達國家和落後國家、富裕國家和貧窮國家、較發達國家和欠發達國家等。西方國家雖然有類似的涵義,但是並不等同於已開發國家。
目前,發達國家通常是指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中的24個成員國。其中,尤其以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義大利和加拿大最為發達。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下,一些經濟實力比較雄厚的資本主義國家,率先採用最新的科學技術,使資本主義的勞動生產率提高,經濟增長,成為經濟發達國家。這些國家的經濟在世界上占據重要地位,對世界經濟、政治有較大的影響。
2. 印度尼西亞盛產什麼
印尼氣候濕潤多雨,日照充足,農作物生長周期短,主要經濟作物有棕櫚油、橡膠、咖啡、可可。
印尼油氣資源豐富,共有66個油氣盆地,其中15 個盆地生產石油天然氣。政府公布的石油儲量為97億桶,摺合13.1億噸, 其中核實儲量47.4億桶,摺合6.4億噸。印尼天然氣儲量176.6萬億標准立 方英尺(TCF),摺合4.8-5.1萬億立方米。石油勘探開發基本上依靠國外 石油公司。印尼石油產量逐漸下降,自2003年以來,印尼已成為石油凈進口國,2008年初印尼宣布退出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2012 年印尼原油和凝析油產量降至87萬桶/日,低於政府制定的93萬桶/日產量 目標。印尼最大的石油企業為國家石油公司(Pertamina,《財富》2014 年世界500強排名123位)。
印尼采礦業為印尼國民經濟發展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它是出口創匯、增加中央和地方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也為保持經濟活力、創造就業和發展地區經濟做出了積極貢獻,同時還具有輻射社會經濟其他領域的間接作用以及對邊遠地區發展的 推動作用。印尼主要的礦產品有錫、鋁、鎳、鐵、銅、錫、金、銀、煤等。印尼最大的國有礦業公司為安塔公司,另外還有印尼國有錫業集團公司。
印尼的工業化水平相對不高,製造業有30多個不 同種類的部門,主要有紡織、電子、木材加工、鋼鐵、機械、汽車、紙漿、 紙張、化工、橡膠加工、皮革、製鞋、食品、飲料等。其中紡織、電子、木材加工、鋼鐵、機械、汽車是出口創匯的重要門類。印尼最大的鋼鐵企業為國有克拉卡陶鋼鐵公司,年產量約300萬噸。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印尼語:Republik Indonesia,英語:The Republic of Indonesia),簡稱印度尼西亞或印尼,是東南亞國家。由約17508個島嶼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千島之國」,也是多火山多地震的國家,首都為雅加達。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等國家相接。
印尼人口超過2.48億(2013年),僅次於中國、印度、美國,居世界第四位。印尼是東南亞國家聯盟創立國之一,也是東南亞最大經濟體及20國集團成員國。印尼群島自公元7世紀起即為重要貿易地區。
印尼當地統治者吸收外國文化、宗教及政治型態,曾出現興盛的佛教及印度教王國。穆斯林商人帶入伊斯蘭教,歐洲勢力則帶來了基督教,並於地理大發現後壟斷香料群島摩鹿加群島的貿易。經歷了350年的荷蘭殖民統治後,印尼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宣告獨立。
3. 請介紹下印尼,泰國和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的工業化水平
印度尼西亞:
資源豐富,工業發展方向重要是加強外向型的製造業,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趕不上中國,印尼政府也高度重視旅遊業,
馬來西亞:
自然資源也豐富,是個以農業為主,依賴以本國原料為主的加工出口,推動旅遊業發展的國家,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也趕不上中國,
泰國:
是個典型的旅遊國家,農業是泰國傳統經濟產業,出口導向型工業,電子工業比較發達,出口的東西,在市場往往要比中國的貴,泰國依賴 美 日 歐 程度比較大,泰國在東南亞算是個比較發達的國家。
這些國家,都處於熱帶地區,普遍的人都要比中國人黑,電影演員總需要 化妝,還要畫面處理後才能上市場,你看到有點像白人,電影總會呈現最好的一面嘛。還有個原因,這些國家的人真的是比較黑,但受日韓風的猛烈襲擊。他們心裡對白的渴望,也是很瘋狂的。
4. 1.印尼的主要城市,2.印尼的經濟發展分布特點以及經濟最發達地區,3.印尼的製造業,農業,工商業最集中發
問題一:主要城市有:1、雅加達:首都,位於爪哇島西北部海岸,面積661平方公里,人口916萬,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海陸空交通樞紐,亞洲南部與大洋洲之間的航運中心。早在500多年前雅加達就已成為輸出胡椒和香料的著名海港,當時稱「巽他格拉巴」,意即「椰子」。1527年改稱查雅加達,含有勝利和光榮之意。1618年荷蘭殖民軍攻佔,易名為「巴達維亞」。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侵略軍侵佔印尼,直到1945年印尼獨立後,改稱雅加達,並被指定為共和國首都。2、泗水:東爪哇省首府,城市面積為300平方公里,人口360萬,是僅次於雅加達的全國第二大城市,海軍主要基地,是印尼重要的製造業、農產品加工業、貿易中心之一及爪哇島的海、空交通樞紐。因在獨立斗爭時期英勇抗英而被譽為「英雄城」。3、棉蘭:北蘇門答臘省首府,城市面積為342平方公里,人口約為180萬,是印尼第三大城市。瀕臨馬六甲海峽,是印尼對外貿易的西大門和國內外遊客的主要出入境口岸之一。印尼、馬來西亞和泰國經濟成長三角區的成立加強了它作為蘇北省和印尼北部地區發展中心的地位,推動了該市食品加工、紡織業、皮革製品、化工、建材、金屬和運輸工具等小工業的迅速發展。市容整潔,綠樹成蔭,氣候宜人。市內的蘇丹王宮建於1888年。4、萬隆:西爪哇省首府,巽他族文化中心。人口170萬。地處高谷,周圍群山環抱,風景秀麗,氣候宜人。此地設有50餘家高校及研究機構,並擁有全國唯一的飛機製造廠。著名的亞非會議曾在此舉行,會議原址獨立大廈現已辟為亞非會議博物館。5、日惹:位於中爪哇,為全國三個省級特區之一,直屬中央政府管轄。城市面積32.5平方公里,人口42萬。是印尼重要的文化、教育中心,展示爪哇傳統文化的窗口,也是著名的旅遊勝地,擁有舉世聞名的婆羅浮屠佛塔等名勝古跡。在獨立戰爭時期,日惹是印尼共和國的第一個首都。問題二:1968年以來,特別是80年代調整經濟結構和產品結構後,經濟發展取得一定成就。第一個25年長期建設計劃中,國民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通貨膨脹控制在10%以內。1994年4月進入第二個25年長期建設計劃,即經濟起飛階段。政府進一步放寬投資限制,吸引外資,並採取措施大力扶持中小企業、發展旅遊、增加出口。1997年受東南亞金融危機重創,經濟大幅衰退,貨幣貶值、通膨高踞。為擺脫經濟困境,政府被迫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求援。1999年經濟開始緩慢復甦,但整改阻力較大,私企外債、銀行呆賬等問題難以解決。資源:資源豐富。礦產主要有石油、天然氣、煤、錫、鋁礬土、鎳、銅和金、銀等。已探明礦產儲量為:石油500億桶、天然氣73萬億立方米,煤360億噸。地熱資源豐富,森林面積1.45億公頃,約占國土總面積74%。工業:印尼工業發展方向是加強外向型的製造業。2000年製造業增長逾7%,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6%。主要部門有采礦、紡織、輕工等。農業:全國耕地面積5980萬公頃(不包括伊里安查亞)。1996年農業總產值約佔GDP的15.2%,2000年提高到16.9%。全國農業人口(包括從事林業和漁業人口)約占總人口的59%。旅遊業:重要創匯行業,政府高度重視,注意開發旅遊景點,興建飯店,培訓人員和簡化手續。外國遊客1997年達520萬人5. 印度尼西亞經濟情況
印尼經濟以2005年的數據分析國民生產總值,服務業佔了45.3%,其次是製造業(40.7%)和農業(14.0%)。但在國民就業結構中,農業則是印尼最多人從事的產業,佔44.3%。其歷史背景,印尼跟南亞洲各地一樣,產業結構落後,國內工業欠發達。初期,印尼通過開發石油和其它資源,實現了糧食自給和生產自立,在1989年至1997年期間,印尼經濟以每年平均7%幅度增長,前景美好的印尼,譽為亞洲四小虎,首都雅加達被譽為下一個台北市。至1990年代末的亞洲金融危機和接二連三的天災與排華運動,使印尼遭到重大損失。印尼近幾年進步了許多,從人均所得1000美元(1996年)進步至5000美元(2007年),2007年GDP為3960億美元,總人口2.25億。印尼是發展中國家(第三世界),多數出國務工的印尼勞工來到別的國家工作原因,主要並非國內經濟條件差,可能是身處地區薪資不高而選擇至其他地區工作。印尼交通建設十分完善,擁有數座國際機場,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鐵路網路十分發達,城市有公共汽車,國營航空公司有許多航線,國際機場也有直航至許多國家,但首都雅加達的交通十分混亂。部分城市如雅加達、泗水、萬隆等大都市,建設完善。印尼都市十分先進,許多國際廠牌到印尼設廠與開設精品店,也有許多國際知名百貨公司(如:SOGO、屈臣氏、家樂福(carrefour)等),印尼是一個中等富裕的國家,政府貪污問題仍未解決,但因國土過大,貧富差距與基礎建設還是一個很重要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