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沈陽北二路的北二路的輝煌
建國後北二馬路的37家工廠,曾經創造出共和國工業史上350個第一
鼎盛時期的沈陽北二馬路,兩側聚集了諸如沈陽機床一廠、機床三廠、鍋爐總廠、變壓器廠,冶煉廠、重型機器廠、有色冶金總廠、新華印刷廠、汽車齒輪廠、東北制葯總廠等37家大型企業,它們共同創造了共和國工業史上的350個第一。
三峽工程用變壓器、直徑為700毫米的中型初軋鋼機、中國最大的3600立方米/噸礦用大型斗輪機挖掘機、中國最大的450立方米燒結機、中國最大5000噸/日立式磨機、中國第一台5000千伏安大型變壓器…… 「一五」期間,沈陽重型機械廠生產了198種產品,支援了21個省區的重點工業建設,填補了國家近百項重型方面的空白。當時的大江南北、全國重點工程所需設備及材料,大多來自沈陽鐵西北二馬路企業的製造。即便50多年後的今天,人們仍然肯定地說,正是東北大馬路衍生的本土民族工業與北二馬路興起的近現代工業交相輝映,才孕育出沈陽這個工業素養深厚的工業城市。而沈陽工業歷史文化之厚重、工業文脈之悠久,則又昭示了沈陽建設國家裝備製造業基地的歷史必然。這厚重的工業文化和工業遺存,鑄就了沈陽城市的工業性格。
直到現在,許多退休老工人回憶起當年的景象,仍然充滿嚮往,感慨萬端。老人們說,那時候誰要是能進入北二馬路那些全國聞名的龍頭企業上班,非常令人羨慕,因為那就等於抱上了「金飯碗」,雖然工資跟其他企業差不多,但是企業前景好,職工的福利也全,小到手套、肥皂、工作服,大到房子,都是職工們可以享受到的權利,就連找對象都比別人有更多優勢。所以一提起自己在北二路上班,真有種難以言表的自豪。
當時北二馬路兩旁全是工廠,每天早上上班時,馬路上自行車鈴聲此起彼伏,到處都是浩浩盪盪的自行車「大軍」,老沈陽完全可以從每個人的工作服的顏色或樣式上,分辨出一個人在哪個工廠工作。而在每個人的自行車車筐里,幾乎都是從家裡帶的飯盒,場面非常壯觀。
㈡ 請問遼寧建國以來共創造過多少個第一
遼寧創造的200個新中國「第一」從新中國成立以來,遼寧創造「第一」的腳步從未停止過。 第一台卧式鏜床、第一台輪式拖拉機、第一架戰斗機、第一艘導彈潛艇、第一艘萬噸巨輪、第一輛大功率內燃機車……這許許多多標志性的「第一」,成就了遼寧「新中國第一個工業基地」的稱號
㈢ 2009年5月,中宣布公布了第 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最佳答案北 京 天安門廣場 中國歷史博物館 中國革命博物館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故宮博物院 圓明園遺址公園 八達嶺長城 周口店遺址博物館
天 津 盤山烈士陵園
河 北 樂亭·李大釗紀念館 涉縣·129師司令部舊址 唐縣·白求恩、柯棣華紀念館 清苑·冉庄地道戰遺址 平山·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 隆化·董存瑞烈士陵園
山 西 陽泉·「百團大戰」紀念館(碑) 武鄉·八路軍太行紀念館(八路軍總部舊址) 文水·劉胡蘭紀念館
內蒙古 呼和浩特·烏蘭夫同志紀念館
遼 寧 沈陽·「九.一八」事變博物館 大連·旅順萬忠墓紀念館 錦州·遼沈戰役紀念館 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 撫順·雷鋒紀念館
吉 林 通化·楊靖宇烈士陵園
黑龍江 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 哈爾濱·東北烈士紀念館 大慶·鐵人王進喜同志紀念館 黑河·璦琿歷史陳列館
上 海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紀念館 宋慶齡陵園 龍華烈士陵園 上海博物館
江 蘇 南京·中山陵 淮安·周恩來紀念館(故居) 鹽城·新四軍紀念館 南京·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園 徐州·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館) 南京·《南京條約》史料陳列館
浙 江 紹興·魯迅故居及紀念館 紹興·禹陵 嘉興·南湖革命紀念館 寧波·鎮海口海防遺址 餘姚·河姆渡遺址博物館
安 徽 歙縣·陶行知紀念館
福 建 上杭·古田會議紀念館 福州·林則徐紀念館 廈門·陳嘉庚生平事跡陳列館 廈門·鄭成功紀念館 泉州·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
江 西 萍鄉·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 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 寧岡·井岡山革命紀念館 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
山 東 聊城·孔繁森同志紀念館 棗庄·台兒庄大戰紀念館 威海·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 曲阜·孔子故居
河 南 林州·紅旗渠紀念館 蘭考·焦裕祿烈士陵園 安陽·殷墟博物苑
湖 北 武漢·二七紀念館 武漢·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 武漢·武昌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 蘄春·李時珍紀念館 紅安·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陵園
湖 南 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 寧鄉·劉少奇同志紀念館 炎陵·炎帝陵
廣 東 廣州·孫中山故居紀念館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 廣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紀念館 東莞·鴉片戰爭博物館(虎門炮台)
廣 西 百色·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軍部舊址 興安·紅軍長征突破湘江歷史紀念碑園
海 南 瓊山·中國工農紅軍瓊崖縱隊改編舊址
四 川 廣安·鄧小平同志舊居 儀隴·朱德故居暨朱德銅像紀念園 宜賓·趙一曼紀念館 中江·黃繼光紀念館 都江堰·都江堰水利工程
重 慶 紅岩革命紀念館 銅梁·邱少雲烈士紀念館 歌樂山烈士陵園
雲 南 昆明·「一二·一」四烈士墓及「一二·一」運動紀念館
西 藏 乃東·山南烈士陵園 江孜·江孜抗英遺址
陝 西 延安·延安革命紀念館 西安·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 西安·西安事變紀念館 西安·陝西歷史博物館 西安·西安半坡博物館 臨潼·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黃陵·黃帝陵
寧 夏 銀川·寧夏博物館
甘 肅 嘉峪關·嘉峪關 會寧·會寧紅軍會師舊址 敦煌·莫高窟
青 海 西寧·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
新 疆 烏魯木齊·烏魯木齊市革命烈士陵園
貴 州 遵義·遵義會議紀念館
㈣ 東北地區的老重工業基地有哪些
遼寧省:
1、沈陽市:沈陽第一機床廠、沈陽航空工業學院、沈陽風動工具廠
2、撫順市:撫順西露天礦、撫順鋁廠、撫順勝利礦
3、阜新市:阜新平安(五龍)立井、阜新海州露天煤礦、阜新電站
吉林省:
1、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
2、中國石油吉林石化公司
3、吉林染料廠
黑龍江:
1、哈爾濱:哈爾濱電機廠、哈爾濱汽輪機廠、哈爾濱東安機械廠
2、其他:鶴崗東山1號立井、鶴崗興安台洗煤廠、雞西城子河洗煤廠
(4)鐵西老工業基地多少個第一擴展閱讀
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目標:
1、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經濟保持又好又快發展。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的基礎上,實現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比2002年翻一番。
2、經濟結構調整取得較大成效。服務業比重、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均有明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增強,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知名品牌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勢企業。
3、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增強。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基本遏制,遼河、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和區域大氣污染治理取得顯著進展,海洋生態環境得到改善。
4、社會發展水平明顯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得到改善,教育、衛生、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健全,貧困人口繼續減少。防災減災能力增強,社會治安和安全生產狀況進一步好轉。
5、改革開放取得突破性進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體制機制創新取得重大突破,國有企業改制基本完成。形成以沿海、沿邊和主要城市為重點的對外開放格局。進一步發展對外經濟合作,對外貿易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利用外資質量和水平有較大提高。
㈤ 舉出幾個在東北老工業基地誕生的新中國的第一
第一爐鋼水、第一架飛機、第一條萬噸輪船的誕生地--大連造船重工公司、第一台1150毫米初軋機的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
㈥ 關於沈陽工業的具體介紹
跳躍式發展中的沈陽工業(一)
遼寧日報
勇擔重任工業基石築峰巒
幾乎是一路跳躍著,沈陽的工業踩著科學發展的節拍步入了又好又快發展的快車道。
在沈陽工業發展史上,這樣的跳躍前所未有。來自沈陽市政府的數字報告:去年,沈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4052戶,是2000年的4倍;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產值3295億元,增長41.5%,是2000年的5倍;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929億元,增長32.5%,是2000年的4.7倍,在全國副省級城市中的排位已由原來的第13位躍升到第7位,今年還將有望上升到第5位。
特別是今年一季度,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產值905億元,增長42%;完成工業增加值258億元,增長30%。
讓人振奮的數字真實地說明:重新崛起的沈陽工業已經持續進入了一個又好又快發展的高速增長期,正在迎來一個可持續發展的黃金時代。
數字的背後更折射出這樣深遠的意義:作為全省乃至全國的工業龍頭城市,作為裝備製造業佔全省近4成份額的工業強市,沈陽工業的跳躍發展對遼寧以及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有著重要的帶動和示範作用。而對遼寧中部城市群工業發展不容置疑的支撐、輻射、帶動將迅速提升遼寧中部城市群的整體實力。
振興沈陽的關鍵是振興工業;沈陽工業的飛躍發展,為老工業基地振興創造了先決條件
作為國家「一五」、「二五」期間建設起來的重工業城市,工業從一開始就成了沈陽的根基和命脈,沈陽在為國家作出巨大貢獻的同時,也塑造著自身的輝煌。然而,步入市場經濟後,沈陽這座長期以來在計劃經濟體制內運行的城市,表現出了諸多的不適應:一大批國有大中型工業企業逐年衰竭,導致工業在全市經濟總量中比重連年下降,沈陽工業在全國的位次退居到15個副省級城市倒數第3位,沈陽工業總量也由全國第4位降至第20多位。
根基的動搖和落後,使沈陽的經濟減緩了速度。老工業基地在衰退,沈陽的發展困難重重。
沈陽到底怎麼辦?老工業基地的出路究竟在哪裡?
輾轉探索中,沈陽新一屆市委、市政府領導集體悟出,老工業基地改造振興的關鍵首先在於思想的全面解放,以思想觀念的更新掃清阻礙發展的障礙,解決老工業基地改造的出路問題。在這一思想指導下,沈陽開始重新審視城市發展定位,並確立這樣的振興理念:
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根,沈陽的根是工業,沈陽的靈魂是工業。抓住了工業就等於抓住了根本,振興沈陽的關鍵是振興工業。工業興則沈陽興,必須把發展工業放在整個經濟發展的突出位置,工業上不去,工業不大發展,就談不上振興老工業基地。於是,「工業立市」的戰略思想成為沈陽城市發展的主基調,工業也成為老工業基地振興的基礎和實現沈陽經濟騰飛的引擎。
沈陽抓住國際、國內產業轉移的重大機遇,以中央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重大決策為旗幟,對沈陽工業進行脫胎換骨的全新構造,把工業經濟鎖定在東北地區速度上領跑、總量上領先這個目標,實施趕超戰略,謀求跨越發展。沈陽工業開始踏上破冰之旅。
沈陽是用搬遷重組的戰略調整為沈陽工業揚帆首航的。由於歷史原因,沈陽的體制性、結構性矛盾一直十分突出,深深地阻礙著沈陽發展的腳步。
對此,沈陽的辦法是跳出就企業抓企業、就工業抓工業的體制和思路限制,運用超常思維破解現實難題。
2002年6月,沈陽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將鐵西區和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合署辦公組成鐵西新區的重大戰略決策。從盤活存量資產入手,加大老工業基地中心城區土地置換力度,將老工業企業全部搬出中心城區,到地價較便宜的開發區重新買地建廠房,讓兩個區域的資源實現優化配置,從而利用土地差價為企業解決改造發展的資金瓶頸。
沈陽市為這一大規模的搬遷改造作了這樣具有深刻意義的注釋:企業的搬遷改造不是簡單的位移和復制,而是要通過搬遷改造解決企業存在的結構、技術、管理等問題。於是以搬遷為手段,一大批企業在搬遷中重組,在搬遷中升級,在搬遷中「涅?」,在搬遷中進行了脫胎換骨的改造。
現在,206戶搬遷企業已經在鐵西新區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工業群,這些企業利用土地置換籌集了120億元資金,其中的80%都用於解決企業的遺留問題,20%用於城市建設。目前,鐵西工業企業的數量已經比合署前翻了一番,地價由每平方米1300元上漲到3500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實際利用外資、財政收入等分別是合署前的3.3倍、2.6倍、3.5倍,鐵西老工業區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以搬遷重組改造為轉折點,沈陽市開始大刀闊斧全面調整國有經濟布局,大幅度提高市場化程度,陸續對1000多戶國有中小企業實施了轉制,對87戶扭虧無望的企業實施關閉破產。現在,全市中小企業改革任務已經基本完成。從2005年開始,沈陽市著手推進24戶重點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目前已有22戶基本完成重組改制任務。為此,沈陽市積極籌措資金支持工業發展與結構調整,市財政設立10億元工業發展資金專項用於支持工業發展,其中4億元列為重大專項,用於重大裝備產業化;同時分階段將科技三項經費提高到每年4億元,集中支持重大科技攻關;此外,還將國有股權收益全部用於企業改革過程中的職工身份轉換、歷史債務償還、企業辦社會移交、返還企業社會保障欠賬等,近幾年沈陽累計投入了67億元。
㈦ 求一份沈陽鐵西鑄造博物館觀後感,要求2000-3000字
今日參觀的是中國工業博物館,講解員給我們介紹相關信息,中國工業博物館是對現有的沈陽鐵西鑄造博物館進行改造、擴建而成, 其中有工業博物館現建有機床館、鑄造館、通史館,博物館總佔地面積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6萬平方米。中國工業博物館目前徵集的文物來自上海、北京、內蒙古等20多個省區市及香港特別行政區,包括國家一級文物1件,國家二、三級文物10件,館藏文物器件繁多。中國工業博物館中收藏文物年代從商代至今,包括上世紀30年代初的鐵西規劃地圖、1900年的中東鐵路鋼軌、西周青銅盔、春秋時期盔甲、殷商時期銅鏡都為如今的館藏。 講解員還給我們講解博物館相關背景。國家實施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以來,鐵西區取得了令國人矚目的成就,2007年國家授予「鐵西老工業基地改造暨裝備製造業發展示範區」稱號、2008年被列為18個「中國改革開放30年典型地區」之一、2009年被命名為「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並將《沈陽鐵西裝備製造業聚集區產業發展規劃》上升為國家戰略、2010年被命名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據此黨和國家多位領導人親臨鐵西視察指導工作時指出,鐵西區在引領我國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的基礎上,更要注重在傳承工業文明、弘揚工業文化方面做出貢獻。原省委書記聞世震同志也明確提議在鐵西建設「中國工業博物館」 ,這就是博物館構想的前提。
在參觀過程中講解員還給我們介紹相應意義。一、眾所周知,鐵西區曾被譽為「共和國裝備部」並有「中國重型工業的搖籃」之稱,見證了百年中國工業的變遷。在此基礎上籌建中國工業博物館,對於研究中國工業發展史、保護保存近代工業歷史文物資料,實施愛國主義教育,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增強區域競爭力,具有獨特的歷史意義和重要價值。目前全國尚無此類博物館,鐵西區將填補國內空白。 二、鐵西區承建項目的優勢。(1)歷史優勢。鐵西區工業歷史悠久,從1905年首家使用現代化機器企業誕生開始,經歷了日本殖民工業、國民黨時期工業和新中國工業等幾個不同的歷史時期。鐵西曾生產新中國第一枚國徽、第一台水壓機等幾百個中國工業史上「第一」的新產品,被稱為「共和國的工業長子」。鐵西區因工業而誕生,為工業生長,也將在新型工業化道路上走向更加輝煌的未來。 (2)人文優勢。工業是鐵西歷史的主脈,工業文化是鐵西的靈魂。鐵西工業文化源遠流長,滄桑厚重,對於幾十萬產業工人和鐵西人來說,無私奉獻、積極進取的「勞模精神」是一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也是當代鐵西人文情結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更是鐵西建設經濟強區,構建和諧新區,走向未來的不竭動力。 (3)地緣優勢。近年來,鐵西生態宜居環境迅速提高,2008年榮獲目前全國唯一的聯合國人居署「全球宜居城區示範獎」,2009年被評為「新中國建國60年60大地標」之一,鐵西作為沈陽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和沈西工業走廊開發的重要區域,還將面臨籌辦「十二運」等多重機遇,區位優勢盡顯無余。
在參觀過程中我們見識了博物館的展物含有的多項「工業之最」,如世界最大口徑的鑄管(直徑2.2米)、最大的超高壓斷路器殼體(鋁合金鑄件、重2噸)、最大的立車橫梁鑄件(重115噸)、最薄的鑄件(厚0.38毫米)。中國第一個鑄造用機械手、第一個自主研發的管模、第一根超高壓管的樣管、第一台萬能鑽床、第一台八軸立式機床、第一台精密絲杠機床、第一台五軸聯動機床。 參觀通史館過程中,我們了解了世界工業的發展歷史和中國工業的發展歷史。相應展出的是各國工業工藝品,如大炮,鐵軌,輪船,汽車等模型。而且還與當時中國的起步工業形成相應對比,給我們真實呈現當時落後的工業歷史。在此館中還展示當時積極名族工業英雄,以及他們所作出的貢獻。其中包括洋務運動的一些代表,奕,張之洞,李鴻章等,還有民族企業家張謇,劉鴻生,榮敬生等。然後就是建國後中國新工業的崛起,掀開中國工業輝煌的序幕。集中展示了當時艱苦條件下中國一系列工業的相應發展。中國開始了自己全新的鐵路,火車,軍工業,機床等各方面的發展。其次參觀的是機床館,該館中收藏新中國生產及使用過的當時比較先進的機床系列。其中包括車床,磨床,銑床,已經初期的老式自動化的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com/resource/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機床,慢慢參觀的就是現代先進的全自動化機床,還展示了現代機床加工的一些工藝品。給我們驚訝贊嘆的同時也給我們更多的全新知識的概念。參觀的第三個是鑄造館,該館依然保留當時鑄造車間的老式模樣。全新給我們展現當時加工車間的工作流程和相關設備。了解了當時的條件艱苦下,老一輩們依然克服艱難為中國的工業貢獻自己的力量。鑄造館依次展覽了當時鑄造的成就,其中包括最大的鑄管,還有各種鑄造工藝品等。
參觀完三個展館,我們也就結束了我們參觀之旅。此次參觀的過程中,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和點滴感觸。從了解工業背景到工業成就,歷史的痕跡記錄在博物館中。我們了解到當時落後歷史背景,那些先輩們奮起為中國的工業輝煌而拼搏。那一件件陳舊古老的器件,當年曾經被使用的機床似乎在講述著他們的崢嶸歲月,銹跡的斑駁也掩蓋不住當年的輝煌。靜靜躺著的舊物,相繼講述著我們近代歷史的屈辱,講述著我們工業的發端和發展的歷程。我們的工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強的這段艱辛歷程,深深揭示著這樣一個道理。一個國家要強盛,在國際社會更有影響力,離不開國家的工業發展。工業發展的水平直接影響著國家的整體水平,這離不開每一代人的艱苦奮斗,離不開我們民族工業的創新發展。看著過去機器與現代機器的對比,看著歷史和現在的對比,看著中國和世界的對比,這一切告訴著我們的工業同樣可以輝煌,同樣可以讓國人驕傲。背後每一代人的心血汗水我們都不能忘記,這同樣需要我們這一代人積極進取,把握時代潮流,緊跟世界腳步,運用智慧不斷創新,為現代創新工業作出應有的貢獻。我們當代大學生同樣需要跟上時代腳步,腳踏實地把我們本專業的基礎知識學好,學牢。不斷學習先進理念知識,樹立不斷創新不斷進取的信念,擺正學習態度,為中國現代工業的騰飛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