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工業區有:
1、城西:(330國道往金華方向為主要路線)花川工業區、城西工業區、百花山工業區、深塘工業區;
2、城東:(東永一線往東陽方向為主要路線)長城工業區、五金工業園、方岩派溪工業區、橫沿工業區、芝英油川工業區、胡庫工業區;
3、城北:(大永線往東陽方向為主要路線)九龍工業區、清溪工業區、象珠工業區、唐先工業區;
4、城南:(330國道往麗水方向為主要路線)下里溪工業區、前倉工業區;
5、城中:(以市區的周邊郊區為主)白雲工業區、李店工業區。
(1)郭溪工業園區有哪些擴展閱讀:
永康經濟開發區,總體規劃面積16平方公里,已完成一期新區規劃面積4.3平方公里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五通一半」,入園的企業有86家。
一期建區的園林綠化、環境衛生、路燈路牌公交、社會治安等管理工作已納入正軌。這里是投資者的熱土,這里是企業家的樂園。
永康經濟開發區為永康市五金工業經濟發展搭建了一個嶄新的平台,成為五金產業技術創新的輻射中心。園區人正臻力於創造一流的投資環境,期待創業精英慧眼識珠,捷足先登,共創美好未來。
浙江省永康經濟開發區,前身為創建於1999年11月的永康市五金科技工業園,2002年8月,浙江省批准設立省級經濟開發區。2002年11月,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國家級鄉鎮企業科技園區,2006年先後獲得「全國綠化模範單位」、長三角最具投資價值綜合實力獎。
經過多年開發建設,已成為浙江省20個重點示範工業園中,最大的產業特色工業園及浙江中部上規模、上檔次的示範性工業區、科技區和有特色的新市區。知名企業五金科技工業園地處永康經濟最發達的黃金走廊和金華發展工業的「金腰帶」上,是人流、物流、車流的必經地和集中地。
全國最大的五金專業市場——中國科技五金城,與工業園相鄰,區位優勢明顯。浙江省永康經濟開發區位於浙江省中部的金華地區,屬發達的長三角經濟圈范圍,距杭州200公里,上海350公里,溫州200公里,寧波北侖港200公里,距義烏機場60公里。
地處金華工業經濟「金腰帶」、全國百強縣(市)——永康市經濟最發達的黃金走廊上,與金溫鐵路,杭金衢、金麗溫高速公路、330國道毗鄰,高等級公路39省道貫穿其中,全國最大的五金專業市場——中國科技五金城近在咫尺。
參考鏈接:網路--浙江永康經濟開發區
❷ 泉州有幾個大型的工業園和開發區
泉州的大型工業園有6個:
1、潯美工業區。
2、南浦工業區。
3、清蒙工業區。
4、北峰工業區。
5、火炬工業區。
6、仁風工工業區。
泉州的大型開發區有8個:
1、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2、泉州出口加工區。
3、泉州台商投資區。
4、泉州石化工業區。
5、泉州船舶港口工業區。
6、惠安台商創業基地。
7、泉州(南安)光電信息產業基地。
8、泉州軟體園。
其中,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是最為知名的開發區,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古屬泉州府晉江縣、南安縣)是由泉州市委、市政府直接開發建設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開發范圍包括清濛園區、國家級泉州出口加工區。
❸ 長興縣有哪些工業園區
長興縣的工業園區主要有:
1、李家巷工業園區
地址:長興縣李家巷鎮
2、新興工業園
地址:長興縣雉城鎮
3、香溢工業園
地址:長城路319
4、城南工業區
地址:和平鎮經五路
5、洪橋鎮工業區
地址:長興縣洪橋鎮
6、環城工業園區
地址:長興縣夾浦鎮發展大道
7、長興科技創業園
地址:太湖大道
8、努奧羅工業園
地址:長興縣經濟技術開發區經三路399號
9、金三發高新紡織工業園
地址:104國道附近
10、槐坎工業區
地址:長興縣發展大道
11、林城工業園區
地址:長興縣林城鎮
12、海信·惠而浦工業園
地址:長興縣開發區中央大道2588號
13、雉城工業區
地址:雉城鎮長和線
14、橋南開發區
地址:長興縣林城鎮橋南村
15、王浜頭工業園區
地址:湖州市長興縣洪圖線
16、輕紡工業園區
地址:長興縣夾浦鎮鑫輝大道
17、畫溪工業功能區
地址:長興縣稚城鎮包橋路
18、王浜頭工業園區
地址:長興縣洪圖線
19、煤山鎮工業區
地址:長興縣大懸路
20、陽山頭工業園
地址:長興縣水口鄉
21、虹星橋鎮工業園區
地址:長興縣長和線
22、先科(長興)科技工業園
地址:中央大道附近
23、綠洲工業園
地址:長興縣綠蔭大道
24、白峴工業區
地址:長興縣白峴鄉
25、長興科技創業園
地址:經二路附近
26、清泉山莊浙北紅豆杉基地
地址:104國道附近
27、綠色時代(中國)環保高科技工業園
地址:長洪公路附近
❹ 石獅一共幾個工業區他們在什麼地區
福建省石獅市有三個工業區:石獅經濟開發區、寶蓋鞋業工業園區、靈秀服裝工業園區。
石獅是福建省管轄的縣級市,由泉州市管理,1987年12月在晉江縣成立,石獅是亞洲最大的服裝城,福建省綜合改革試驗區,年著名的故鄉。
位於環泉州灣的核心,南端的廈門城市三面環海泉州灣北部的ShenHuWan在南方,東方台灣和台灣面對面隔海相望。
毗鄰西部和錦江,317000年城市人口,流動人口約400000,石頭獅子有兩個街道,7鄉,共有21個社區、101個行政村,市政府在8月7日路湖街。
(4)郭溪工業園區有哪些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所選地址必須符合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這是因為工業園區的發展總體上反映了區域經濟的發展,必須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同時也需要考慮整個城市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2.要充分考慮現有設施的建設現狀、拆除難度和環保要求,前者是在原有產業的基礎上建設工業園區時要考慮的因素,後者包括在開放土地上建設工業園區時要遵循的原則,特別是近年來,工業園區的建設普遍要通過環境保護。
3.符合產業園區的產業定位,如高新技術產業或醫葯產業,食品加工業等,這主要是指產業園區的選址要結合當地的資源稟賦來考慮,既要實現就近原材料的目的,又要促進特色產業的發展。
❺ 郭溪鎮的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在溫州二次創業熱潮中,郭溪鎮經濟建設突飛猛進,社會面貌日新月異,1996年-1998年連續三年躋身於溫州市綜合實力三十強鄉鎮行列。 2010年,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郭溪鎮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著力產業轉型升級、城鎮品位提升、社會協調發展、黨建鞏固提高,各方面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有力地推進了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全年完成工業產值90.96億元,同比增長14.92%;外貿出口交貨值12.89億元,同比增長36.57%;財政收入達3.67億元,同比增長18.2%。郭溪一帶古稱「上河鄉」,素以多良田美池而聞名遐邇,傳統農業相當發達。20世紀50年代,中國第一個包產到戶的「燎原社」就誕生在這里。1995年來,鎮委、鎮政府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大力實施「一優二高」農業和「菜籃子」工程。至1999年,郭溪鎮已建成浙江省首批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區之一,實現了農田園林化、農業機械化、布局區域化、農藝規范化、服務社會化、管理科學化、經營規模化、人員知識化。
郭溪是甌海的工業強鎮。充分發揮鎮級5個工業基地的集聚和輻射功能,依託甌海經濟開發區三溪工業園區和甌海電鍍基地,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全鎮3000多家工業企業逐漸形成製革、製鞋、建築、食品、標准件、機械、眼鏡等支柱行業群,涌現出中城集團、大好大食品和華都鞋業等一批名牌企業,培育出恆豐泰等8家科技型企業,其中,中城建設集團晉升為全市唯一的特級資質建築企業,浙江華都鞋業有限公司榮獲中國馳名商標,輕工強鎮步伐進一步加快。
❻ 廣東東莞塘廈有幾個工業區
東莞塘廈主要有6大工業園區。
分別是:第一工業區,128工業區、宏業(138)工業區、高麗工業區、高科技工業區、科苑城信息產業園。
6個工業區詳細介紹:
1、宏業工業區,於1991年由鎮府投資動工開發,總面積193.74萬平方米,總投資達2.5億元。1992年,宏業工業區投入使用。1992年,成功引進了日本、韓國等國家和香港、台灣地區企業38家,其中有世界500強企業華強三洋馬達有限公司。
2、高麗工業區,佔地面積51.6萬平方米,1992年由鎮政府投資建成。高麗工業區是塘廈南部的工業基地,主要是電子、電腦、家用電器生產企業。1996年後,一批大型電子企業,如國巨電子(東莞)有限公司、智寶電子(東莞)有限公司、童園玩具廠(生產電子玩具)等大型企業先後落戶該工業園區。
3、科苑城信息產業園,是塘廈鎮規劃面積最大、建設檔次最高、配套設施最完善、引資功能最齊全、產業輻射功能最強、經濟效益最為顯著的現代化產業園區。科苑城產業園區於1996年由塘廈鎮政府投資動工興建,經過逐年建設,逐年完善,至2000年初具規模。
4、塘廈第一工業區,是最早改革開放後興建的第一個工業區,屬於最老的工業區。
5、塘廈128工業區,在廣東省改革開放之後,相應國家號召,於80年代創建的工業區。
6、高科技工業區,位於塘廈鎮四村高科技工業路,靠近大屏障國家森林公園,是最晚建設的工業區。新世紀以來,電子計算機、互聯網的發展,創建智慧科技城市成為了時代必須的重任。
(6)郭溪工業園區有哪些擴展閱讀:
建國初期,塘廈手工業仍佔主要地位,但其規模不大,設備簡陋,發展緩慢。1953年,工業總產值僅有3.5萬元。到1978年,塘廈公社先後建成規模較大的工廠有:塘廈石灰廠(日產石灰5噸)、塘廈糖廠(日榨量200噸)、紅磚廠(機制)、塘廈糧食加工廠、營盤水力發電站(600千瓦)、塘廈農機站(維修農機和出售農機零件);各大隊建有磚瓦廠15家,糧食加工廠16家。
全年(含各大隊)工業總產值258萬元。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塘廈外源型工業開始發展。1979年9月,港商首次在塘廈圩內解放街辦起塘廈毛織廠。
1982年4月,塘廈成立對外加工裝配辦公室,負責外資企業引進和管理。其後各村也陸續利用「三堂」(會堂、祠堂、飯堂)做廠房,引進「三來一補」外資企業。到1985年,先後引進一批毛織廠、制衣廠、鞋廠等企業共52家,全鎮工業總產值1743萬元,比1978年258萬元增長5.7倍。
1994年5月,對外加工裝配辦公室改稱為塘廈鎮對外經濟辦公室。1999年,鎮工交辦公室改稱為鎮財經辦公室,統管全鎮商貿、鎮辦、村辦以及個體私營等內資企業。1999年年底,全鎮共建成高麗工業區、宏業工業區等6個鎮級工業區和28個村級工業區,總面積達2183公頃。
2004年,全鎮利用外資221宗,協議利用外資額3.4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7億美元,總量排全市第四位。2004年,全鎮共有工業企業4368家,總產值218.18億元(當年價),有從業人員24.57萬人,實現利潤12.72億元。
至2005年,共引進外資企業1083家,總產值267.3億元,民營製造業總產值25億元,鎮屬工業0.7億元(當年價,統計范圍為年產值500萬元的規模企業)。2005年工業總產值比1950年增長83.77萬倍。
2011年,全鎮全年實現生產總值約202.54億元,比2010年增長9.6%;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47.19億元,比2010年增長3.2%;各項稅收35.47億元,增長15.6%;鎮級一般預算可支配收入13.43億元,增長18%;社區居民人均純收入25726元,比2010年增長15.9%;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250.5億元,比2010年末增長11.1%,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60.97億元,比2010年末增長12.1%。
園區建設_陽光塘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