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廣德市有哪些工業

廣德市有哪些工業

發布時間:2023-01-07 09:22:35

1. 廣德盧村工業園規劃在哪裡

位於廣德市盧村鄉。
規劃面積700畝,總投資12億元人民幣。建設內容包括中唐魔方谷大型高科技室內親子樂園,民俗體驗街區和主題酒店等,項目定位於打造成安徽省文化旅遊研學示範基地、長三角「一地六縣」文旅先行示範項目、長三角親子旅遊標桿。

2. 廣德市2022年重點項目

2022年度整理排定重點項目122個,其中:續建項目47個,新開工項目75個;社會類投資項目91個,其中工業類項目77個;政府性投資項目31個,包括:交通建設類5個、農林水類項目6個、社會事業類項目12個、城市基礎設施類項目6個、生態建設類項目2個。
一、建設工程手續辦理流程是什麼
1、編制項目建議書。
2、開展可行性研究和編制設計任務書。
3、進行設計。
4、安排計劃。
5、進行建設准備。
二、辦理建設工程施工證書需要什麼
1、建設工程用地已獲得批准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2、確定施工企業;
3、資金安排、
4、施工圖紙、
5、技術資料滿足施工需要。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 第八條 申請領取施工許可證,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已經辦理該建築工程用地批准手續;
(二)依法應當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已經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三)需要拆遷的,其拆遷進度符合施工要求;
(四)已經確定建築施工企業;
(五)有滿足施工需要的資金安排、施工圖紙及技術資料;
(六)有保證工程質量和安全的具體措施。
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七日內,對符合條件的申請頒發施工許可證。

3. 宣城有哪些工業區

安徽宣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省級)
安徽宣州經濟開發區(省級)
安徽狸橋經濟開發區(省級)
安徽寧國經濟開發區(省級)
安徽廣德經濟開發區(省級)
安徽郎溪經濟開發區(省級)
安徽旌德經濟開發區(省級)
安徽績溪經濟開發區(省級)
安徽涇縣經濟開發區(省級)

4. 廣德近幾年的發展

廣德縣是宣城市下轄的一個縣,2006年被安徽省列為12個享有省轄市部分經濟社會管理許可權的試點縣市之一,是 「 中國竹子之鄉 」、「 中國板栗之鄉 」。位於蘇浙皖三省八縣(市)交界處,面積2165平方公里,東臨杭嘉湖,北倚蘇錫常,是安徽省唯一與蘇浙兩個發達省份毗鄰接壤的縣份,是東進西出的橋頭堡、南北經濟的結合點,是華東沿海經濟挺進安徽等中西部地區的第一站。人口50.5萬。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來,廣德縣充分依託自身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和體制優勢,勇當宣城經濟融入蘇浙滬經濟圈的排頭兵,積極實施「工業興縣、竹業富民」發展戰略,進一步推動了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縣域經濟運行綜合考評位次逐年上升,由1999年全省第51位上升到2004年第8位,跨入全省十強縣行列。經濟發展速度不斷加快,自2001年以來,全縣GDP增幅分別達6.2%、7.1%、13.0%、15.1%,財政收入增幅分別達2.3%、14.1%、18.1%、39.5%。尤其是該縣在全市率先評審通過了《全縣工業發展規劃》,通過合理布局、產業定位,工業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全縣規模工業產值由1998年的約2億元,發展到2000年的4.6億,2003年10億,2004年20.1億元,6年之間翻了三番。通過近年來的不斷發展,縣域工業逐步形成了以機電、建材、生物化工、玩具服裝、竹加工和農副產品加工等具有一定規模的六大產業。

5. 廣德化工園區在哪裡

安徽省宣城市廣德市德昌路與桐汭大道交匯處

6. 廣德縣的人口

糧食作物生產歷來是縣內農業生產的主體。糧食又以稻穀為大宗,占糧食總產量的90%以上。其次為小麥、山芋、黃豆、大麥、雜豆等。
廣德以盛產稻穀名著皖南,正常年景,糧食自給有餘。但在建國前,由於生產力水平低下,加上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縛,糧食生產一直上不去。據資料統計。民國22年(1933)全縣糧食產量4153.1萬公斤。次年,發生大旱,糧食產量劇降,只有上年的26.7%。建國前幾年,糧食產量也只在5000萬公斤上下,到1949年,全縣耕地為460168畝,農業人口為203442人,糧食產量不足5000萬公斤,平均每個農業人口佔有糧食234公斤。
建國以後,糧食生產有了發展。1950年至1953年的四年為糧食生產恢復時期,產量年平均遞增4.9%。
1952年,由於重視興修水利,春播水稻51萬畝,提出「不留一畝白水田」的口號,廣施肥料,第一次提出防治蟲害,建立及時逐級報告制度,全年糧食產量7.75萬噸,比1949年增加了55%,人均佔有糧食350公斤,是建國後第一個豐收年。
50年代中期,是縣內第一個經濟建設高潮時期,農業生產發展迅速。
1954年,全縣掀起開荒搶種高潮,到9月下旬,共開荒136950畝,搶種各種晚秋作物152740畝,加上農業科學技術的推廣應用,全年糧食產量達到10.59萬噸。1955年開始試種雙季稻。首先選擇光、熱、水、氣條件好的高湖鄉和平社、東山鄉東升社、雙柏鄉勞動社改種雙季稻,都獲得大面積豐收,早稻全年平均單產138.5公斤,高的達300餘公斤,連作晚稻畝產達200餘公斤。這年7月中旬乾旱,雙季早稻解決了渡荒的糧食,社員稱雙季稻為「救命稻」。
1956年,糧食總產量達到11.1萬噸,比上年增加4.8%,是1949年的2倍多。
1958年開始的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以及隨之而來的「共產風」、「浮誇風」,使糧食總產量急劇下降。1958年減少耕地6338畝。1960年,農田拋荒面積達94966畝,占水田21.5%,當年糧食播種面積763045畝,總產5.08萬噸,單產僅66.5公斤,略高於1949年的生產水平。
到1962年的5年中,每年糧食產量徘徊在5萬噸左右,比50年代中期大幅度下降。以後,隨著農業經濟調整,加上大力推廣以農墾58為主的水稻良種,糧食生產又呈現發展趨勢。1965年、1966年產量均接近10萬噸。
「文化大革命」初期,農業生產發展緩慢。70年代雙季稻種植面積擴大,1971年雙季稻突破20萬畝。1974年達到288240畝,為栽種雙季稻最多的一年,平均畝產246.5公斤,全年全縣糧食總產達15.7萬噸,第一次突破了15萬噸大關。1978年,全縣遭受百年未遇的大旱,仍取得了產量8.82萬噸的收成。
進入80年代,農業生產發展加快,推行以「大包干」為主要形式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全縣出現了不少糧食生產專業戶,每戶年產糧高達2~2.5萬公斤。
1982年,從午糧到「四稻」,季季增產,全年糧食總產達17.71萬噸,農業人口人均佔有糧食476公斤,創造了歷史最高記錄。1983年、1984年縣內雖然連續兩次發生特大洪澇災害,但糧食產量仍然達到常年水平,分別為13.42萬噸和15.41萬噸。1987年糧食總產17.38萬噸,農業人口人均佔有糧食413公斤,比1949年分別增長365.8%和176.5%。
2012年新增省級農業龍頭企業2家,縣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到185家。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53家,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3家。新增農業「三品」認證5個。東亭高峰村被評為「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現代農業示範園、林下經濟種植面積分別發展到4.5萬畝、17萬畝。被授予「全國產糧大縣」、「全國生豬標准化示範縣」、「全省林業產業發展十強縣」。被列為「全國農村綜合改革示範試點縣」。 廣德手工業生產歷史悠久。據史志記載,唐代即有造紙(土紙)、繅絲、竹木器加工等業。
明萬曆年間,鄉人已陸續開採煤炭。清康熙年間,曾「聚眾數萬」,入山挖煤。因朝野圍繞采與禁紛爭不已,採煤時斷時續。明清時期,造紙、繅絲等業都曾興盛一時。後俱毀於清咸豐、同治年間的兵燹、疫癘。清末,隨著移民大量入境,手工業生產緩慢復甦。同治末,商人吳國基在州城創辦織布機坊,有木機120台。
光緒三年(1877)裼泰源紙坊在南鄉山區開辦。年產表芯紙330擔。光緒三十三年(1907)官督商辦廣益煤礦公司在獨山豬翎洞、梁家山建窯採煤。
民國12年(1923)富商趙少丞發起創辦廣明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購進國外生產的柴油機和直流發電機發電。
至民國25年(1936)全縣有陸續興辦的採煤、紡織、電力等10餘家廠礦以及食品、釀造、造紙、糧油加工、印刷、建材、制陶、竹木鐵制具等約800餘家手工作坊。是年,全縣僅造紙作坊就擁有紙槽1100餘架,工人3000餘名,年產土紙20萬擔。翌年,抗戰伊始全縣大、小工廠、作坊又為日軍侵略戰火摧毀殆盡。此後,恢復艱難。
1949年4月廣德解放時,全縣僅有各類手工作坊104家,且多為食品、釀造、縫紉、糧油加工、造紙、竹木鐵制具等家庭作坊,設備極其簡陋。是年,全縣工業總產值僅378.8萬元(1980年不變價,下同)。
1950年,縣人民政府在縣城辦起了第一家國營工廠——廣德縣城關米廠。
1952,縣城黃宗良、徐德芳等手工業主,率先組成了2個鐵業生產合作社,年底又合並成立黎明鐵業生產合作社。
1953年,董信泰、和豐兩家槽坊改造為公私合營廣豐第一酒廠、廣豐第二酒廠。是年全縣124個工業企業中,現代工業2家、手工業工坊122家;國營1家、公私合營2家、合作社營13家,余均為私營。
1956年底,對全縣私營工業、個體手工業在生產資料所有制方面實行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時,全縣48個工業企業中,國營3個、合作社營41個、公私合營4個。是年,全縣工業總產值706.29萬元。
1958年,全縣掀起大辦工業的熱潮。為完成年產4.6萬噸生鐵的任務,成立縣冶金工業指揮部,開始「全民大辦鋼鐵」,全縣建「小高爐」300餘座。同時,開辦獨山等7個煤礦,從縣內及外地調集2萬餘人開展奪煤大會戰。是年,全縣工業企業驟增至607個、職工33886人。由於「左」的思想指導,違反客觀規律,終至得不償失。
1961年,在貫徹國民經濟「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時,對全縣工業企業進行調整壓縮、精減下放職工充實農業生產第一線,至年底全縣工業企業減為55家、職工8136人。
「文化大革命」時期,雖然興辦了化肥、采礦、建材等工業企業,但生產發展緩慢。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工業生產有了新的發展,尤其是鄉鎮、村辦、聯戶、個體工業發展較快。
1987年末,全縣共有工業企業5507家,其中全民企業27家,縣屬集體企業26家,鄉(鎮)、村辦企業545家,聯戶、個體辦企業4909家。從事工業生產的有4.56萬人,已擁有煤炭、造紙、建材、機械、紡織、食品、化工、醫葯、電子等10餘個工業門類。工業總產值15112萬元,佔全縣工農業總產值的51%,首次超過農業總產值。
2012年共為207家中小企業提供融資貸款20.2億元。開通全省首家縣級用工電視頻道,多渠道幫助企業解決用工問題,全年共為企業輸送用工1.03萬人次。經濟總量不斷擴張。完成工業投入70.5億元,增長15.7%;新增規模工業企業31家,發展到184家;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64.2億元,增長18.8%。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機械製造、信息電子產業呈現良好發展態勢,完成產值30.2億元,增長53.3%。新增高新技術企業5家、產品25個,省級技術研發中心6家,省級名牌產品5個,專利授權821件。大力推進節能減排,關停並轉煤礦、非煤礦山、小化工等企業78家,實現煤礦、粘土磚企業全面退出。

7. 宣城廣德縣有幾個工業區

縣的就一個,還有新杭那邊也有挺多廠,還有很多水泥廠

閱讀全文

與廣德市有哪些工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興義市有哪些工業園 瀏覽:275
工業管道安裝焊接閘閥怎麼套定額 瀏覽:599
奧迪剎車輔助在哪裡 瀏覽:305
賓士gls停車空氣懸掛怎麼關閉 瀏覽:500
沃出行汽車如何改還車點 瀏覽:235
工業廢水如何產生的 瀏覽:247
老款奧迪車內後視鏡按鈕干什麼的 瀏覽:557
舟山工業油漆多少錢 瀏覽:593
2021奧迪a5l有哪些顏色 瀏覽:995
汽車小保大保多少錢 瀏覽:7
廂貨汽車可以開到哪裡 瀏覽:585
工業用塑料薄膜多少度 瀏覽:832
汽車後備廂門多少錢 瀏覽:55
賓士一三百的電瓶在哪個位置 瀏覽:287
韓國賓士大g多少錢一輛 瀏覽:763
浙江智能汽車配件哪裡買 瀏覽:45
寶馬3系賓士c哪個好開 瀏覽:990
寶馬m8多少個座位 瀏覽:95
寶馬3系原廠mp套件多少錢 瀏覽:996
中檔汽車多少錢 瀏覽: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