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京津唐發展的有利條件
京津唐工業基地是我國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發展工業的主要有利條件:1.有豐富的鐵、石油、海鹽等資源;2.有統一的華北電網;3.有便利的鐵路、高速公路、航空和近海運輸;4.臨近山西能源基地;5.有輸油管道接連東北、華北和油田;6.有科技和人才優勢。 發展工業的主要不利因素:本區水資源嚴重不足,工業產品「高、精、尖」比重不足。 重要工業城市:1.北京、天津-綜合性工業;2.秦皇島-港口城市;3.唐山-採煤、冶金、陶瓷工業。
❷ 京津冀地區的主要河流和水文特徵
京津冀區兼有海河、黃河、淮河和長江四大水系,但以黃河水系和海河水系為主。
京津冀區位於中緯度暖溫帶氣候區,氣候特徵以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為主,春早多風,夏熱多雨,秋高氣爽,冬寒少雪。
京津冀地區位於華北平原北部,北靠燕山山脈,南面華北平原,西倚太行山,東臨渤海灣,西北和北面地形較高,南面和東面地形較為平坦。由西北向的燕山-太行山山系構造向東南逐步過渡為平原,呈現出西北高東南低的地形特點。從地貌上看,該區域囊括有多種地貌特徵,但仍然以平原地貌為主,沿渤海岸多灘塗、濕地。海河流域以扇狀水系的形式鋪展在京津冀地區。京津唐地區為我國四大工業區之一,也是東北地區與中原地區進行交通聯絡的必經之地,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❸ 下列我國河流中,水污染狀況可能最嚴重的是A珠江 B海河岸 C塔里木河 D松花江
A
珠江
工業發達,污染嚴重。
海河污染的話,主要應該來自於京津塘重工業基地,題上說「可能最嚴重的」,應該就是出於其所處工業地帶及類型判斷的。
❹ 下列我國河流中,水污染狀況可能最嚴重的是A珠江 B海河岸 C塔里木河 D松花江
B
海河,大家都知道是污染最嚴重的一條河流,因為它處於京津塘工業區,工業發達,污染嚴重。況且海河地處華北的水資源緊張地區,氣候乾燥,降水少,蒸發量大,河流徑流量小,所以海河就成了污染嚴重的一條河流。
周圍工廠很多
❺ 京津唐的介紹
京津唐是指首都北京、中央直轄市天津和冀東重要城市唐山之間三角地帶的廣大地區。土地總面積4.2 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的0.4 %),人口2975.8萬人(佔全國的2.4 %)。她位於華北平原東北部,華北地區與東北地區間的結合部。北枕燕山,西倚太行山,東臨渤海灣,為華北全區從太平洋彼岸到歐亞內陸的主要通道和歐亞大陸橋的主要出海口,地理位置十分優越。京津唐都市經濟圈以北京這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為軸,是聚集競爭力最高、發展最快的都市經濟圈之一。她的輻射帶動作用將引領中國經濟發展的主方向,成為國內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龍頭。北方高新技術產業重要地區。京津唐都市經濟圈地貌類型多樣,以平原、山地為主。主要河流分別屬於海河、灤河水系。境內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型氣候,無霜期較長,氣候溫和,適宜各種農作物生長。這里盛產玉米、小麥、水稻、花生、棉花、蔬菜、干鮮果品等農副產品,素有「冀東糧倉」之稱的唐山市,是全國糧食生產基地、全國瘦肉型豬生產基地。礦產資源以金屬和非金屬礦產為主,分布有開灤煤礦、京西煤礦、遷安鐵礦等全國聞名的礦產地。 海岸線總長349.8公里,具有巨大開發潛力的「黃金海岸」有廣闊的海岸環境容量,中國四大鹽場之一的長蘆鹽場,大港油田、任丘油田,渤海灣的主要漁場均分布在這里,為京津唐的經濟發展提供了物質保障。
❻ 能不能介紹一下京津唐,滬寧杭,珠江三角洲工業區
珠三角
珠江三角洲位於廣東省中南部,具有平原廣闊、氣候溫和、河流縱橫等優越的自然條件,是我國人口、城鎮密集,經濟發達的地區之一,也是我國對外開放的前緣地帶。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珠江三角洲在原有的較好經濟基礎上, 1981~1995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遞增達18%,高於廣東14%和全國12%的增長速度,成為全國經濟增長最快、人民生活最富裕的地區。
本區位於我國東南沿海,同香港、澳門毗鄰,靠近東南亞,地理位置相當優越。這樣的區位條件使本區得以發揮勞力豐富、地價低廉的優勢,就近接受港澳產業的擴散,利用港澳貿易渠道轉口大量出口商品,參加廣泛的國際分工。
外商投資的熱點地區。珠江三角洲是著名的僑鄉,與港澳同胞、海外華僑有著共同的文化背景和密切的血緣關系。改革開放的優惠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資,促進了本區的發展。1979~1995年珠江三角洲地區實際利用的外資額佔全國的16%,其中港澳資金佔77%。外資進入的同時還引進了先進的技術設備和經濟管理方法,並對傳統工業進行技術改造,創辦了一批現代外資、合資企業,成為本區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源泉。
我國重要的輕工業基地。現在,這里已經已形成了以輕工業為主、重化工業較發達、工業門類較多、產品競爭能力較強的工業體系。家用電器、消費類電子、紡織服裝、食品飲料、醫葯、玩具、手錶、自行車、多種日用小商品等輕工業均居全國前列。尤其是電子工業的產值佔全國20%,已成為全國重要的新興電子工業基地。
但是,珠江三角洲在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出現了盲目征地的現象,使耕地大量減少,造成了水土資源的緊張;同時也出現不重視農業的傾向,使基礎農業受到明顯削弱;此外,生態環境問題也不容忽視。因此,珠江三角洲在今後的發展中,可利用香港和澳門主權的回歸這一特殊的有利條件,在工業、金融、運輸、貿易、旅遊等方面進一步與港澳進行分工協作,互相補充。在改造、提高現有的家電、電子、輕紡、醫葯等支柱工業,發展新的支柱產業的同時,要切實加強耕地保護、加大農業投入,為經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
長三角 (滬寧杭)
長江三角洲地區是指以上海為經濟中心,以滬寧杭為主體的一系列大中城市
地理位置優越,經濟腹地廣大。本區地處沿海中段和長江口,既可通過海運與東北、華北、華南乃至海外往來,又可通過內河航運與佔全國1/5陸地面積、1/3人口的長江流域內各省市相溝通,還可通過鐵路與中、西部地帶的各省市相聯系,經濟影響幾乎遍及全國。
工農業生產水平居全國領先地位,是我國經濟實力最強的經濟核心區,其面積僅佔全國的1%,人口佔全國的 6%,但國內生產總值佔全國的15%,在全國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一方面,本區自然條件豐腴,農業基礎好,是全國聞名的高產穩產農業區,總體農業生產水平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30%~50%;另一方面,本地區是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有紡織、化纖、電氣、電子、機械、化學、黑色冶煉及壓延加工、交通運輸設備製造、金屬製品、食品、服裝加工等多種行業,很多行業在全國總產量中占很大比重,此外微電子與電子信息、精細化工、新材料、生物工程、機電一體化等高新技術產業已經具有一定基礎。
鄉鎮工業發展迅速。本區鄉、鎮、村及村以下工業產值約佔全國同一類型總數的40%,大部分縣以及縣級市的鄉鎮工業產值已超過整個工業的 1/2,大多數縣市的農村工農業產值中,工業已佔90%以上,可見鄉鎮工業已成為農村經濟的主要支柱。鄉村工業化的發展同時促進了鄉村城鎮化的發展,各種人口規模的城鎮等級齊全,使其成為我國城鎮化程度最高的地區之一。
但是目前本區的發展也存在著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土地資源緊缺;區域環境質量下降;能源和原材料不足等。因此,今後的主要發展方向是:加強農業發展,鞏固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大力進行對太湖的治理,保護環境;促進技術進步與技術創新,改造傳統產業,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加快發展金融、保險、外貿、商業等第三產業;借浦東新區的開發開放為契機,進一步明確上海作為長江三角洲的經濟核心地位和龍頭地位,調整上海的產業結構,帶動長江三角洲的產業結構調整與經濟發展。
環渤海(京津唐)
環渤海地區,包括遼寧、河北、北京、天津和山東,是我國繼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之後又一經濟快速發展的地區。環渤海經濟區有以下優勢。
地理區位優越。位於我國東部沿海地帶的北部,扼我國北方地區海上門戶,與日本、朝鮮和韓國等聯系便捷,擁有「亞歐大陸橋」東端的天津港、大連港,是我國華北、東北的經濟核心區,腹地范圍廣大,幾乎包括半個中國。
自然資源豐富。擁有探明儲量佔全國40%的鐵礦石和石油資源,以及大面積的沿海灘塗,自然條件優越。
農業生產穩固發達,基礎工業實力強大,工業體系門類齊全,特別是石油工業、煤化工業、冶金工業、海洋化工、機械電子工業等都很發達,是我國北方最大工業密集區。
文化科技發達,人力資源素質較高,研究開發潛力巨大。全國1/4的高等院校、1/4的研究與開發機構及情報文件機構、17%的國有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都集中在本區,尤其是京津地區是全國知識最密集的區域,能夠提供經濟發展所需的各類高級人才。
本區經濟發展所遇到的最大問題是水資源和能源緊缺,此外,國有大中型企業活力不足,產業結構轉換艱難也是區域經濟開發中出現的主要問題。今後要加強農業建設,發展節水型生態農業;發揮交通發達、科技人才集中和鋼鐵石油資源豐富的優勢,積極發展汽車、電子和高新技術產業,提高鋼鐵、石油化工、重型機械等優勢產業的技術水平和開發創新能力,加快產業結構向知識密集型產業方向發展;同時要加快基礎設施的建設,大力發展信息、金融、商貿、旅遊等第三產業。
❼ 北遼東半島山東半島京津塘地區圍繞的海域被稱為什麼依據
讀圖可知,(1)山脈A是太行山,B是山東省;
(2)環渤海經濟圈內的兩大工業區是京津唐工業區和遼中南工業區,根據其位置填出即可;
(3)讀圖可知,該區域城市主要沿海分布、沿鐵路線分布;
(4)根據材料可知,環渤海地區經濟發展的優勢條件有:煤、鐵、石油、海鹽等礦產資源豐富、交通發達、城市密集,勞動力資源豐富、地理位置優越、工業基礎較好;
(5)讀圖可知,D為黃河,該區域為黃河下游,下游流經平原地區,河道變寬,流速減慢;泥沙沉積,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因此該區域符合「船在天上行,人在水下走」的說法.
故答案為:(1)太行山;山東省;(2)
❽ 我國四大工業基地於秦嶺以南有什麼
(1)泰州市地處江蘇省中部、長江沿岸,為長江三角(滬寧杭)經濟區16座中心城市之一,位於C長江三角洲(滬寧杭)工業基地;
(2)讀圖可知,B為京津唐工業基地,位於華北平原,A為遼中南工業基地,位於秦嶺、淮河以北,故河流冬季有結冰現象;
(3)B京津唐工業基地、C滬寧杭工業基地紡織工業都以當地的棉花為主要原料,D為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製糖工業以當地的甘蔗為主要原料.
故答案為:(1)C;滬寧杭;(2)華北;有;(3)棉花;甘蔗.
❾ 最缺水的工業基地是: A.京津唐工業基地 B.滬寧杭工業基地 C.遼中南工業基地 D.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
最缺水的是遼中南工業基地。遼中南發展重工業,需水量大,而遼中南工業基地主要河流為遼河,遼河水量小,季節變化大,滿足不了當地水資源的需求、
❿ 請問中國三大城市群中的京津唐城市群的區位條件是什麼不是工業哦最好是自己寫的吶!!
1.地理環境
環渤海地區,包括遼寧、河北、北京、天津和山東,是我國繼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之後又一經濟快速發展的地區。環渤海經濟區有以下優勢。
地理區位優越。位於我國東部沿海地帶的北部,扼我國北方地區海上門戶,與日本、朝鮮和韓國等聯系便捷,擁有「亞歐大陸橋」東端的天津港、大連港,是我國華北、東北的經濟核心區,腹地范圍廣大,幾乎包括半個中國。
自然資源豐富。擁有探明儲量佔全國40%的鐵礦石和石油資源,以及大面積的沿海灘塗,自然條件優越。
農業生產穩固發達,基礎工業實力強大,工業體系門類齊全,特別是石油工業、煤化工業、冶金工業、海洋化工、機械電子工業等都很發達,是我國北方最大工業密集區。
文化科技發達,人力資源素質較高,研究開發潛力巨大。全國1/4的高等院校、1/4的研究與開發機構及情報文件機構、17%的國有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都集中在本區,尤其是京津地區是全國知識最密集的區域,能夠提供經濟發展所需的各類高級人才。
本區經濟發展所遇到的最大問題是水資源和能源緊缺,此外,國有大中型企業活力不足,產業結構轉換艱難也是區域經濟開發中出現的主要問題。今後要加強農業建設,發展節水型生態農業;發揮交通發達、科技人才集中和鋼鐵石油資源豐富的優勢,積極發展汽車、電子和高新技術產業,提高鋼鐵、石油化工、重型機械等優勢產業的技術水平和開發創新能力,加快產業結構向知識密集型產業方向發展;同時要加快基礎設施的建設,大力發展信息、金融、商貿、旅遊等第三產業.
京津冀地區是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核心區, 而京津冀合作的核心則是京津唐地區,京津唐的區域合作對於京津冀乃至我國經濟整體協調發展都有著關鍵的作用。
今年,京津唐地區成為全國關注焦點:京津城市總體規劃相繼獲批,天津濱海新區被列入國家「十一 五」發展規劃,河北唐山曹妃甸成為國家「十一五」最大的項目集群。以京津唐城市群為代表的京津冀區域協作正迎來新一輪的發展「黃金期」。如何抓住這個機遇,推進區域合作,構建京津唐「金三角」意義重大。
2。各自優勢
京津唐三地在經濟發展上各有所長,北京擁有知識經濟等優勢,天津擁有加工製造業和海運等優勢,唐山則擁有重化工業和資源以及港口等優勢,三方優勢有著很強的互補性。如果強化京津唐更深層次的合作,將更有利於三方合理分工、優勢互補、提升區域的整體競爭力。
天津社科院經濟發展研究所所長韓士元認為,北京是我國的政治中心、信息中心、國際交流中心,具有悠久而深厚的文化底蘊。天津是北方經濟中心、貿易中心、航運中心、物流中心。京津兩市因發揮各自優勢,在產業結構上進行協調。如在製造業領域北京致力於研發,搞關鍵技術,而天津則進行製造和研發轉化。
從第三產業來看,北京有資金、管理方面的政策優勢,天津則有物流、倉儲、加工、分裝等長處,在組織物流上有優勢,因此可以把總部設在北京,但倉儲等則可設在天津。
唐山在河北省未來發展上肩負重任。河北省委書記白克明提出,把唐山建設成河北沿海經濟隆起帶的領頭羊。唐山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許向斌介紹說,唐山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是全國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業基地。冶金業是唐山第一支柱產業,不僅成規模,而且技術在升級換代,為與京津的產業對接提供了基礎。目前,首鋼已在曹妃甸與唐鋼共同組建了京唐鋼鐵聯合有限公司。
3。區域合作 體現輻射作用
目前,京津唐三地的合作趨勢已經顯現。記者在曹妃甸看到,天然深水良港曹妃甸正在緊張施工中,首鋼與唐鋼共同組建的京唐鋼鐵聯合有限公司也將落戶曹妃甸工業區。該項目結合首鋼搬遷和唐山地區鋼鐵工業調整,投資677億元,在河北曹妃甸新區建設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鋼鐵聯合企業。預計2010年達到年產鋼950萬噸、鋼材868萬噸生產水平。
京津之間,京津快速鐵路、京津第二條高速路等交通建設目前已大規模啟動。而京津塘科技新干線的建設,也為兩市高科技產業對接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平台。北京的一些高科技公司紛紛前往濱海新區尋找商機,進入企業孵化器,而一些大型貿易公司也將物流基地設在濱海新區。
在唐山,經曹妃甸到天津漢沽的沿海高速正在修建。與濱海新區海濱大道貫通後,由曹妃甸至天津港只有20餘分鍾車程,這將為兩市今後的合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對於天津濱海新區而言,以其諸多優勢正在成為環渤海地區經濟的龍頭。站在區域經濟發展的高度,濱海新區不只是天津的新區,更是京津冀及環渤海地區的新區。充分發揮好其龍頭作用,與京津冀緊密合作勢在必行,而構建京津唐「金三角」,則是濱海新區發揮帶動輻射作用的關鍵一步。
盡管京津唐三地之間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一些合作也已開展,但目前三地之間仍然存在著一些基礎性缺陷,如缺乏區域發展總體規劃;區域認同感不強;城市間產業結構雷同;生產要素自由流動性差等問題,成為區域協作發展的障礙。專家呼籲京津唐之間應通過政府推動、產業調整、基礎設施建設、資產整合等,推動城市間合作,從而為京津冀一體化起到帶動作用。
4、產業分工
數據顯示,北京與天津製造業的產業結構極其相似,相似系數全部在0.9以上,最高達到0.96。這一狀況直接導致了資源難以在該地區范圍內合理流動,限制了市場機制下對周邊地區輻射效應的產生。
天津社科院專家韓士元認為,京津合作要在產業結構上進行協調。從北京市情況看,2005年,第三產業的比重超過60%,是我國為數不多的幾個真正達到產業結構高級階段的地區之一,消費型城市特點較明顯。但總體來說,實力不強,影響到北京對周邊地區的產業帶動。北京雖然已把首鋼遷走,但兩城還是存在太多相同的產業,要進一步融合、調整。北京不是完全不能發展工業,而是應探討京津兩城之間的優質資產如何融合,協調發展,以發揮更大效益。
比如汽車工業,北京年產達50萬輛,而天津也將達40萬輛左右,由於兩地的汽車工業都是與外資企業合作,受到外資牽制,因此兩地完全可以聯合起來,發展國產工業,北京致力於汽車研發,搞關鍵技術,而天津則進行製造。其他如電子、化工等產業也有這樣的問題。天津作為面向世界的工業基地,發展民族工業是重要目標。在製造業上北京可以發展設計、研究力量,搞成套的、高端的設備。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合理定位兩座城市,對兩城進行合理分工,從政府層面進行推動。
5、概況
京津唐都市經濟圈,是指首都北京、中央直轄市天津和冀東重要城市唐山之間三角地帶的廣大地區。土地總面積4.2 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的0.4 %),人口2975.8萬人(佔全國的2.4 %)。她位於華北平原東北部,華北地區與東北地區間的結合部。北枕燕山,西倚太行山,東臨渤海灣,為華北全區從太平洋彼岸到歐亞內陸的主要通道和歐亞大陸橋的主要出海口,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京津唐都市經濟圈以北京這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為軸,是聚集競爭力最高、發展最快的都市經濟圈之一。她的輻射帶動作用將引領中國經濟發展的主方向,成為國內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龍頭。
京津唐都市經濟圈地貌類型多樣,以平原、山地為主。主要河流分別屬於海河、灤河水系。境內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型氣候,無霜期較長,氣候溫和,適宜各種農作物生長。這里盛產玉米、小麥、水稻、花生、棉花、蔬菜、干鮮果品等農副產品,素有「冀東糧倉」之稱的唐山市,是全國糧食生產基地、全國瘦肉型豬生產基地。礦產資源以金屬和非金屬礦產為主,分布有開灤煤礦、京西煤礦、遷安鐵礦等全國聞名的礦產地。 海岸線總長349.8公里,具有巨大開發潛力的「黃金海岸」有廣闊的海岸環境容量,中國四大鹽場之一的長蘆鹽場,大港油田、任丘油田,渤海灣的主要漁場均分布在這里,為京津唐的經濟發展提供了物質保障。
京津唐都市經濟圈旅遊資源豐富,尤以北京為代表。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使這里成為名勝古跡的陳列館,成為中外觀光者競相游覽的勝地。這里有堪稱世界古代奇跡之一的萬里長城,有世界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北京故宮,有集歷代皇家園林之大成、薈萃南北私家園林之精華的頤和園,有古人類文化聖地北京猿人遺址,皇帝祭祀天地之神的天壇,中國現存規模最大、體系最完整的皇家陵寢清東陵,素有「薊北鎖鑰」之稱的薊縣黃崖關長城等,還有那充滿濃郁地方特色的北京四合院、天津小吃三絕及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京津唐都市經濟圈以首都北京為核心,是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也是潛力最大的區域,近年來各項經濟建設取得了矚目的成績。改革開放以來京津唐國內生產總值平均每年遞增10.1%,200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5033.3億元,是1979年的20.4倍;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6914.1元, 高出全國平均水平的1.4倍。產業結構不斷優化。2000年,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336.8億元,比上年增長5.4%;第二產業增加值2225.4億元,比上年增長11.5%;第三產業增加值2471.0億元, 比上年增長10.9%。一、二、三次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依次為6.7、44.2、49.1。
京津唐是中國基礎設施現代化水平最高的區域之一。已初步建成棋盤路、環形路和放射形幹道為骨架的城市道路交通網。首都機場是中國航空交通樞紐和周轉中心,已開通國際航線69條,通往36個國家和地區的56個大城市。新建成的北京西站是亞洲最大的現代化鐵路客運中心。天津港是華北地區最大的對外貿易海港。同時這里還是中國與世界各國郵電通訊的主要樞紐,通訊能力達到國內領先,基本上能與國際接軌。為了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美化人民生活,京津唐加緊城市供水、供暖工程建設,生態環境質量也有了很大改善。京津唐都市經濟圈擁有門類齊全的現代化工業體系。汽車、機械、電子、化工、輕工、紡織等傳統產業實力雄厚,高新技術產業蓬勃發展,逐漸成為了帶動工業發展的龍頭。2000年,實現工業增加值1921.5億元,比上年增長12.7%。全部國有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6061.5億元,創利稅599.4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了24.1%和44.2%。
京津唐都市經濟圈已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成為了吸引外商投資最多的區域。2000年,外貿進出口總值419.4億美元,其中出口總值215.0億美元。全年實際利用外資60.6億美元,佔全國的10.2%。經濟圈內共建有國家級開發區10個,為外商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京津唐都市經濟圈擁有全國最高的科技文化水平,是國內一流的高素質人才培養基地和開放式的教育中心。科教優勢,已成為該經濟圈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和社會進步的主要動力源。2000年統計,該區域的中等教育人數達1362.4萬人,高等教育人數(北京、天津) 達318.7萬人。擁有科技活動人員約28萬人, 佔全國的比例為8.8%, 發明專利批准量約佔全國發明專利批准量的五分之一。
隨著北京成功取得了2008年奧運會的申辦權,京津唐都市經濟圈的發展更成為了世人矚目的焦點。不遠的將來這里將成為中國與世界經濟技術與科學文化的合作和交流窗口,成為更具吸引力的一塊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