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古代手工業的三種形態是什麼
中國古代手工業的三種形態:
一、家庭手工業
家庭手工業的特點是以一家一戶為單位,使用私有的生產資料分散經營,一般不僱用工人或只僱用做輔助性工作的助手和學徒,並以本人的手工勞動為生活的主要來源。
二、官營手工業
官營手工業資金雄厚、規模經營,為細密分工和協作創造了條件;眾多高水平工匠一起工作,加之對產品質量的嚴格管理,有利於手工業技藝的提高。直到明代前期為止,官營手工業代表著當時生產技藝的最高水平。
但官營手工業原料由官府提供,不計成本,不進入市場,缺乏競爭;官營手工業採取強制工匠服役的手段,引起了工匠的不滿。
三、私營手工業
自由發展並且有助於生產力的提高;私營手工業成為手工業生產中日益重要的部分。明代中葉以後更在制瓷、礦冶、紡織等諸多行業中,超過官營手工業,占據了主導地位。
同時,私營手工業的經營方式也在發生變化。一方面,唐宋以來,商品經濟繁榮,私營手工業的產品大量進入市場;另一方面,到明中後期,僱傭眾多工人的大規模手工作坊或工場日益增多,並從中孕育出了「機戶出資、機工出力」、「計工受值」式的僱傭勞動關系。
❷ 中國古代手工業的發展有哪些特徵試舉例說明。
古代中國手工業作為古代中國經濟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產生並發展於古代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形態的特定環境中。但仍然取得了輝煌成就,也相應地體現出了自己的特點。簡要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
一.起源較早,歷史悠久,持續發展。
早在原始社會晚期,中國的手工業就已經從農業中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的生產部門。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手工業也有了相應的發展,手工業的種類、規模、工藝水平和經營形態都在不斷地豐富發展,從遠古時期開始,古代中國的手工業發展就從未停止過,甚至在經濟凋敝,社會動盪的環境下,由於有官營手工業等多種經營形態的存在,古代中國手工業也是有所發展的。也正因為如此,古代中國的手工業在持續發展中長期領先於世界,產品不僅供國內消費,而且大量輸往國外,廣受歡迎和贊譽。
二.官營、民營和家庭手工業三種經營形態並存。
在古代手工業發展過程中,手工業逐漸被官府所重視,並開始為官府所壟斷。早在商周時期就出現了「工商食官」制度,政府設有專門的機構和官員來管理和監督手工業生產。到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變革,新的生產方式產生,在官營手工業繼續發展的前提下,開始出現民營手工業和家庭手工業。此後官營手工業、民營手工業和家庭手工業,就成為中國古代社會手工業生產的三種經營形態。
三.規模不斷擴大,分工日益細密。
由於古代中國手工業存在著官營、民營和家庭手工業三種經營形態,所以手工業的發展既有國家強大的經濟保障,又有民間活躍的競爭因素的促進,手工業發展的規模不斷擴大。如西漢時期,在齊郡設置的齊三服官,「作工各數千人」;唐代掌管官營手工業生產的少府監有工匠近兩萬人,掌管土木工程營建的將作監有工匠一萬五千多人;到明代前期時,官營手工業佔用的工匠已多達三十餘萬人,加上為之服務的民夫,人數更是多達一百八十萬人,可見其規模之大;而民營手工業雖然受到官府的壓制,但其發展優勢也較明顯,比如工人生產積極性較高、能夠按市場需求及時開發新產品、有活躍的競爭因素等,所以民營手工業規模也不斷擴大,尤其在明朝中期以後,民營手工業逐漸開始取代官營手工業的主導地位,成為推動手工業和商品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受此影響,規模較小的家庭手工業也在不斷發展,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
在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分工也日益細密。如漢代一隻漆耳杯往往就是由素工、髹工、上工、銅扣黃耳工、畫工、雕工、清工、造工等多人分工協作製成的。《鹽鐵論·散不足》中所說的「一杯盞用百人之力,一屏風就萬人之功」,也並非全屬誇飾之辭;明代的陶瓷製作也有「一坯工力,過手七十二,方克成器的說法」。可見分工細密的程度。
四.有著長期領先世界的先進技術和精湛的工藝。
也正是因為中國古代手工業有著巨大規模和分工協作的保證,所以古代中國手工業的先進技術和精湛工藝一直令世人嘆為觀止。古代中國手工也生產有著大量的發明創造,如造紙術、印刷術等;也有著長期領先於世界的各項技術,如冶金技術中的灌剛法使中國一直到16世紀以前始終保持著煉鋼技術的世界領先地位;而古代中國陶瓷、紡織、漆器等手工業中令人驚嘆的精湛工藝水平更是人所共知的事實。
五.地區分布廣泛且與古代中國經濟重心南移作相應變化。
古代中國的手工業是以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為基礎,加之中國幅員遼闊、資源豐富,所以古代中國的手工業生產,地區分布廣泛,如制陶和絲麻紡織幾乎遍布全國各地,燒瓷分布於中原和江南許多地區。同時,隨著古代中國經濟重心的不斷南移,古代的手工業分布也相應的呈現出這一特點。如春秋戰國時期,我國的手工業發達地區主要有北方的臨淄、邯鄲、宛等地;而到明清時期,手工業發達地區就主要在揚州、蘇州、杭州一帶了。
除此之外,古代中國手工業還有著其它的一些特點,如建立在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基礎上,長期作為自然經濟的補充而存在等.
❸ 中國古代手工業發展的主要成就
中國古代手工業發展的主要成就
1、高超的冶金技術
①原始社會晚期:掌握冶銅技術
②商周:青銅鑄造進入繁榮;其中,西周時已有鐵器;春秋時,鐵農具推廣,並製造鋼劍
代表作: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銅禮器、越王勾踐青銅劍等
2、享譽世界的制瓷業
(1)中國是瓷器的故鄉:china一詞英文中意為「瓷」,後來西方乾脆將瓷器的故鄉稱為China,也就是「中國」的英文名字,可見中國瓷器在世界享有盛譽。
(2)重要成就:
①商朝:已燒制出原始瓷器
②東漢:燒出成熟的青瓷;
③北朝:燒出成熟的白瓷;
④唐朝:形成南青北白兩大制瓷體系;代表瓷器有唐三彩、秘色瓷等。
⑤宋朝:制瓷技術大放異彩,瓷窯遍布全國各地,出現五大名窯。
⑥明清:種類豐富,有青花瓷、彩瓷、琺琅彩;著名瓷都景德鎮。
3、異彩紛呈的絲織業
1)悠久的歷史: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繅絲織綢的國家
2)突出成就:
①商朝:已有織機,能織多種絲織品
②西周:生產斜紋提花織物
③西漢:長安的東西織室工人多;馬王堆出土的素紗單衣;陳寶光妻能織出精美絕倫的絲織品;提花技術相當成熟;絲路。
④唐朝:以輕盈精湛著稱,還吸收外來風格。
⑤宋朝:品種繁多,織錦吸收花鳥畫中的寫實風格。
⑥明清:絲織品(尤其是細密精緻的緞)超過前代;出現蘇州、杭州和南京著名絲織業中心。
中國手工業的特點:
一 、手工業部門的不斷增加,主要以冶金、紡織、陶瓷為主。
二、手工業技術的不斷進步,技術水平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三、盡管手工業發達,居於世界領先地位,但手工業始終處於農業經濟的從屬地位。
四、官府手工業與私營手工業、家庭手工業三種經營形態同時並存。
五、隨著手工業生產規模的擴大,其經營方式也在變化(由農民家庭副業和城鎮家庭小作坊-----明中後期出現手工作坊工場手工業。)
六、經濟重心南移,手工業分布也相應移至南方。
❹ 唐代我國古代手工業的發展有哪些特徵
中國古代手工業的發展特徵:①歷史悠久,興起較早。②技術先進,水平高超 。③長期領先於世界。④部門多,種類全。⑤經營形態多種多樣。⑥手工業生產部門不斷增加與勞動分工越來越細。⑦官營手工業、私營手工業、家庭手工業三種經營形態並存。簡介:手工業是我國古代重要的經濟部門。由於統治者推行重農抑商政策,手工業始終為農業的發展服務而處於從屬地位。雖然在明清時期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產生並有了緩慢發展,但又由於封建生產關系的阻礙,始終沒有進入手工工場時代。中國古代手工業的重要部門主要有紡織業、冶金業、陶瓷業、造船業、造紙業等。每一部門的發展包括產地、規模、技術水平、產品數量與質量、產品銷路等方面。
❺ 中國古代手工業的發展有哪些特徵
第一,起源較早,歷史悠久,生產規模逐漸擴大,分工日益細密,技術與水平不斷進步。
第二,多種經營方式長期並存,其中官營手工業長期占統治地位。
第三,古代手工業的發展與農業經濟密不可分,盡管手工業發達,居於世界領先地位,
但始終處於農業經濟的從屬地位。
第四,手工業的區域分工和專業化水平受商品經濟活躍程度的影響。明清時期,工場手工業出現,資本主義萌芽產生。
第五,手工業的發展與社會生活的變遷相互影響。
第六,手工業中心分布地區與經濟重心的南移呈相應變化。
❻ 中國古代手工業特點
家庭式,
家族企業上
以及城鎮化,
就是一群人一個村子,
一個鎮子,
一個家族,
做一個工業,
比較好傳承,記得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
❼ 中國古代手工業有哪幾種主要經營形態它們各有什麼特點
中國古代手工業的特點
(1)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2)手工業技術先進。
(3)手工業生產部門不斷增加,勞動分工越來越細。
(4)多種經營模式長期共存。主要有家庭手工業、官營手工業和私營手工業三種形式。官營手工業長期占據統治地位,私營手工業到明中葉以後才逐漸超過官營手工業並占據主導地位。
(5)經濟重心南移與手工業分布相應變化。隨著經濟重心的轉移,不少工業生產部門、工業製品的主要產地,從北方逐漸移到南方。在中國古代絲織業地區分布的變化中表現的最為明顯。
(6)明中葉後私營手工業中出現了資本主義僱傭勞動關系,但受到重農抑商政策制約。
❽ 中國古代手工業的發展有哪些特徵
特徵:
第一,歷史悠久,並且不斷發展進步。
遠古時期的陶藝,紡織和玉器製作等已經表現出相當高的工藝水平,如半坡人面網文盆、龍山文化中的玉器。在原始社會晚期,手工業就從農業中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的生產部門。商周時期青銅鑄造技術相當成熟。春秋戰國時期,鐵器鑄造成為重要的生產部門。漢代的煉鐵、鑄鐵和制鋼業、絲織業及造紙業的發展,是當時經濟繁榮的主要標志之一。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灌鋼法,這成為古代最先進的制鋼方法,成功燒紙出的白瓷,是制瓷技術的重大突破。隋唐五代時期,出現緙絲技藝,制瓷業成為獨立的生產部門。宋元時期,宋代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元代黃道婆發明腳踏三錠紡車,燒制出青花和釉里紅。明清時期,棉紡織業成為新興的手工業部門,燒制出鬥彩、五彩瓷、粉彩和琺琅彩。
第二,多種經營方式長期並存,其中官營手工業長期占統治地位。
在商周時期,手工業由官府經營,即所謂「工商食官」。春秋戰國時期隨著土地私有制的確立和小農經濟的形成,開始出現專業的私營手工業和家庭手工業,此後,官營手工業、專業的私營手工業和家庭手工業成為古代中國手工業的三種主要經營形態,呈現出長期並存的格局。官營手工業資金雄厚、規模經營、分工細致、組織形式嚴密,對產品質量要求較高,管理嚴格,推動了手工技藝的提高,代表中國古代生產技藝的最高水平。從西周到明代前期,官營手工業一直占據主導地位。
第三,古代手工業的發展與農業經濟密不可分,且始終處於農業經濟的從屬地位。
除了受資源、交通限制較大的礦業外,歷史上發達的手工業區都分布在農業上精耕細作地帶。如前期的黃河中下游地區,後期的長江中下游地區。精耕細作的農業地帶能提供與農業息息相關的中國傳統手工業大量的原料,如紡織業、製糖業、制茶業、釀酒業等,此外,手工業的發展也有利於農業經濟的發展,如金屬冶煉業的發展,尤其是冶鐵業和冶鋼業的發展,極大地促進了農業生產工具的改進,推動了農業經濟的發展。盡管中國古代手工業很發達,但由於統治者推行重農抑商政策等原因,在手工業與農業相結合的場合,手工業服務於農業,始終處於農業經濟的從屬地位。
第四,手工業的區域分工和專業化水平受商品經濟活躍程度的影響。
早期手工業的發展和布局受自然資源分布影響較大,隨著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商業的發展,區域性和全國性統一市場的形成,手工業的發展突破了原料產地的限制,產品走向全國,這些都為手工業專業化生產中心的出現提供了條件。如宋代溫州「地不宜桑而織紉工,不宜漆而器用備」(《永樂大典》)。明清時期,《天工開物》載:「凡倭緞製造起東夷,漳泉海濱效法之,絲質來自川蜀,商人萬里販來,以易胡椒歸里。」景德鎮制瓷業也是「工匠來八
方,器成天下走」。可見,如果沒有活躍的商品經濟,統一的國內市場,各地區的手工業分工及專業性手工業的發展是不可想像的。
第五,手工業的發展與社會生活的變遷相互影響。
宋代在造紙業大發展的基礎上,雕版印刷得到普及,民間印書業繁榮,南方出現眾多私人刻書中心,過去「難得」的書籍作為商品周流天下,唾手可得,《百家姓》、《千字文》一類識字課本的流行,使民間教育有了很大普及,識字率提高,學術下移,促進了民間文化藝術的繁榮和發展。隨著文化的發展,為了節省印刷費用,提高印刷效率,社會迫切要求改進雕版印刷技術,推動了活字印刷術的誕生。
第六,手工業中心分布地區與經濟重心的南移呈相應變化。
大約到南宋時期,我國古代經濟重心完成了從北方到南方的轉移。隨著經濟重心的南移,有不少手工業部門、手工品的主要產地也從北方轉移到南方。以絲織業為例,西周至唐代,中國的絲織業中心都在北方,基本以長安為中心。南宋時代,蘇州、杭州、成都等地設置織錦院(官營絲織業機構),各有織機數百架,工匠數千人。民間私營作坊更多,生產大量精美絲織品,如武康與安吉的絹紗、鵝脂棉,均屬上品,嘉善魏塘的宓家所織畫絹,遠近聞名。這些表明絲織業中心由北方轉移到南方。
❾ 中國古代手工業發展的基本特徵
1.官營手工業:
發展概況:夏商周時期,手工業由官府統一管理,直到明代前期,占據著古代手工業的主導地位。
主要特徵:主要生產軍用品和供官府、貴族消費的生活用,生產規模大,分工細致,代表著古代生產技藝的最高水平
2.紡織方面手工業生產的主要成就:
①原始社會:紡織業開始萌芽,原料主要是以麻和葛為主,但也出現了絲織業.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織綢的國家。②漢:遠銷海外,被稱為絲國(開辟絲綢之路).
③唐朝:中期以後,私營作坊興起.④宋元:棉紡織業興起,
元朝時松江成為全國的棉紡織業中心。⑤明:紡織業中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蘇州和杭州是絲織業的中心。
3.冶金方面手工業生產的主要成就:
①新石器時代:已經出土了小件銅器,②夏商周:青銅鑄造業進入繁榮時期,被稱為青銅時代。.③春秋戰國:發明了冶煉生鐵和鋼的技術,出現了鐵器④漢:開始使用煤做燃料,供風形式發生革命性變化.⑤東漢時期:太守杜詩發明了水排,借用水力作為動力鼓風.
4.制瓷方面手工業生產的主要成就:
①原始社會:彩陶出現.②商代中期到東漢晚期:陶發展過渡到瓷.商朝燒制出原始瓷器。③唐朝:釉陶製品的精品唐三彩,形成南青北白兩大系統。.④宋元:宋代的景德鎮到元朝發展成為全國的制瓷中心。燒制出青花瓷器。.⑤明清:景德鎮成為瓷都,明中後期五彩瓷,清代琺琅彩。
5.古代中國手工業發展的特徵:
①生產部門不斷增加,並且勞動分工越來越細②生產技術不斷進步
③生產規模不斷擴大,並且出現工場手工業
④官營、私營、家庭手工業三種經營形態並存。
⑤經濟重心南移與手工業生產布局成相應變化。⑥長期領先於世界,產品遠銷海外。
❿ 中國古代手工業的發展有哪些特徵
特徵:
(1)起源較早,歷史悠久
(2)部門逐漸增多,生產規模逐漸擴大,分工日益細密,技術與水平不斷進步
(3)手工業與農業的發展緊密結合,並受農業生產的制約
(4)古代手工業生產長期領先於世界,產品不進供國內消費,還遠銷亞、非、歐許多國家
(5)明清時期,工場手工業出現,資本主義萌芽產生
(6)多種經營模式並存,有官、私(家庭)手工業三種經營形態
官營手工業、民營手工業和家庭手工業成為古代中國手工業的三種主要經營形態。官營手工業由政府直接經營,進行集中的大作坊生產,主要生產武器等軍用品和供官府、貴族消費的生活用品。它利用國家權力征調最優秀的工匠,控制最好的原料,生產不計成本,產品大多非常精美。民營手工業由民間私人經營,主要生產供民間消費的產品。家庭手工業是農戶的一種副業,產品主要供自己消費和交納賦稅,剩餘部分才拿到市場上出售。在中國漫長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時代,家庭手工業佔有相當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