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貴州省工業園區管理暫行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促進工業園區健康有序發展,規范工業園區管理,進一步加快工業化、城鎮化進程,根據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所稱工業園區是指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設立的以工業和信息產業為主集聚發展的、享受一定政策的特定區域。第三條省人民政府對全省工業園區實行統一領導。省人民政府工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工業園區的指導、協調、服務、管理工作,其他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對工業園區進行服務和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其所設立工業園區的具體管理工作。第二章工業園區設立、分類和認定第四條工業園區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符合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符合所在地城市(鎮)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及規劃環境影響評價要求;
(二)具備相應的產業基礎和區位、交通等優勢;
(三)符合國家和省對自然和生態保護的有關規定;
(四)有明確的面積范圍;
(五)產業結構和單位面積投入產出符合省的有關規定;
(六)具備供水、排水、供電、供氣、通路、通信、平整土地等基礎設施和生活服務設施以及污染物處置設施;
(七)國家和省規定的其他條件。第五條設立工業園區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設立工業園區的申請;
(二)設立工業園區的可行性報告;
(三)土地利用方案;
(四)選址意見書;
(五)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審查意見;
(六)國家和省規定的其他材料。第六條為了對工業園區進行分類指導和管理,按照工業園區的規模和效益等情況,將工業園區分為一、二、三類。第七條一類工業園區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已開發面積原則上不少於2平方公里,產業集聚度高,主導產業突出,創新能力強,地方經濟輻射帶動顯著;
(二)上年度園區工業總產值80億元以上、實現稅收4億元以上、產業項目新增投資額10億元以上;
(三)單位產出能耗和排放達到規定的節能減排指標;
(四)園區單位土地平均投資強度達到2000萬元/公頃以上、平均產值達到2500萬元/公頃以上,園區內工業用地容積率大於0.8;
(五)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在「五通一平」(供水、排水、供電、道路、通信、場地平整)的基礎上,至少實現(供熱、供氣、寬頻網路、有線電視)中的兩項,達到「七通一平」;
(六)已設立中小企業融資性擔保、貸款等融資服務機構,已建成具備技術研發、質量檢測、信息網路、企業孵化等功能的公共服務平台。第八條二類工業園區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已開發面積原則上不少於1平方公里,產業集聚度較高,有鮮明的主導產業,創新能力較強,地方經濟輻射帶動明顯;
(二)上年度園區工業總產值50億元以上、實現稅收2億元以上、產業項目新增投資額5億元以上;
(三)單位產出能耗和排放達到規定的節能減排指標;
(四)園區單位土地平均投資強度應達到1500萬元/公頃以上、平均產值應達到1800萬元/公頃以上,園區內工業用地容積率大於0.8;
(五)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在「五通一平」(供水、排水、供電、道路、通信、場地平整)的基礎上,至少實現(供氣、寬頻網路)中的一項,達到「六通一平」;
(六)已設立中小企業融資性擔保、貸款等融資服務機構,初步建成具備技術研發、質量檢測、信息網路、企業孵化等功能的公共服務平台。第九條三類工業園區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產業集聚度較高、主導產業明確;
(二)上年度園區工業總產值在10億元以上、實現稅收3000萬元以上;
(三)單位產出能耗和排放達到規定的節能減排指標;
(四)園區單位土地平均投資強度應達到1000萬元/公頃以上、平均產值達到1200萬元/公頃以上,園區內工業用地容積率大於0.8;
(五)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達到「五通一平」(供水、排水、供電、道路、通信、場地平整);
(六)已設立中小企業融資性擔保、貸款等融資服務機構。第十條分類認定程序:
(一)一、二類工業園區分類認定由工業園區管理機構按照分類標准,向所在地的市(州)工業行政主管部門提出書面申請,由各市(州)工業行政主管部門對申報材料進行初審。
(二)各市(州)工業行政主管部門將初審符合條件的申報材料報送省人民政府工業行政主管部門。
(三)省人民政府工業行政主管部門按照相關的條件和分類標准組織審核認定,對通過認定的一、二類工業園區進行公布、授牌,並報省人民政府備案。
(四)三類工業園區由工業園區所在地的市(州)工業行政主管部門確認,並報省人民政府工業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B. 縣級工業園區的批准部門
法律分析:縣級工業園區單位是政府的派出機構,是直屬單位,多數是事業編制,代表政府管理工業園區的企業,人事,勞動,國有資產,環境保護,社會治安等具體事務管理工作。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
第二十四條 行政機關在其法定職權范圍內,依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可以委託其他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委託機關應當將受委託行政機關和受委託實施行政許可的內容予以公告。委託行政機關對受委託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的行為應當負責監督,並對該行為的後果承擔法律責任。受委託行政機關在委託范圍內,以委託行政機關名義實施行政許可;不得再委託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實施行政許可。
第二十五條 經國務院批准,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可以決定一個行政機關行使有關行政機關的行政許可權。
第二十六條 行政許可需要行政機關內設的多個機構辦理的,該行政機關應當確定一個機構統一受理行政許可申請,統一送達行政許可決定。行政許可依法由地方人民政府兩個以上部門分別實施的,本級人民政府可以確定一個部門受理行政許可申請並轉告有關部門分別提出意見後統一辦理,或者組織有關部門聯合辦理、集中辦理。
C. 開發區需要經過哪些部門審批
開發區是指由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在城市規劃區內設立的經濟技術開發區、保稅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旅遊度假區等實行國家特定優惠政策的各類開發區。
個人有錢不能開。組織有錢不能開。政府沒通過也不能私自開。必須經過國家批准才可以開。需要經過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
開發區,設有相應的管理委員會、投資公司,投入資金,對本轄區進行開發、建設,具備政府職能部門的性質,其主要管理人員一般是當地政府行政管理的高層人員。
它根據國家相關外資產業政策,對外國直接投資企業的鼓勵類項目進行稅收減免(如企業所得稅的兩免三減半),優惠提供工業用土地和其他一些優惠政策,吸引各種資金和實體投資辦廠,辦公司。
加強標准體系建設。改革標准體系和標准化管理體制,組織實施製造業標准化提升計劃,在智能製造等重點領域開展綜合標准化工作。發揮企業在標准制定中的重要作用,支持組建重點領域標准推進聯盟,建設標准創新研究基地。
(3)設立工業園區需哪個部門批准擴展閱讀:
開發區發展歷程:
開始起步階段
1984年,國家批准興建了大連、秦皇島等14個經濟技術開發區,標志著中國開發區的正式誕生。1985年7月,中國科學院與深圳市政府聯合創辦中國第一個高新技術開發區——深圳科技工業園區,拉開了創辦高新技術開發區的序幕。
這一時期,是中國開發區建設的摸索階段,一方面,由於缺乏基礎設施的資金投入,吸引外資和引進技術的能力較弱,開發區的發展速度較為緩慢;另一方面,開發區作為一種新型的經濟模式,極大的刺激了各地政府和投資商的熱情。
高速發展階段
同時,各省市也都在建立各自的開發區,全國范圍掀起了設立開發區的熱潮,各種類型、各種級別的開發區建設呈現迅猛發展之勢。這是中國開發區歷史上大規模擴張的時期,中國的對外開放區由東部沿海向沿江、中西部內陸城市發展,多層次、全方位的開放格局基本形成。
在這一階段,開發區以吸引大型跨國公司為主,大規模、成批量的引進外資,項目的檔次明顯提升,而且帶來了先進的技術、設備和管理理念,這直接推動了中國工業現代化的進程。中國的產業結構也由單一轉向多元化。
規范調整階段
加入WTO後,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聯系更為緊密,開發區作為對外開放的排頭兵,其與世界經濟的關聯度進一步增強,外向型經濟受國際市場的影響也陡然增大。國內外經濟環境和政策的變化使開發區利用外資減少。
國務院辦公廳於2003年8月份下發了《關於清理整頓各類開發區加強建設用地管理的通知》,同年底,發改委、國土資源部、建設部以及商務部又共同發出了《關於清理整頓各類開發區的具體標准和政策界限的通知》。
這一階段,開發區在吸引新投資的同時,著重培養區內發展良好的企業,實現資本經營的新突破,形成區內的核心競爭力。
開發區在追求產出值的同時,更注重集約化發展,注重產業的升級。但隨著優惠政策的淡出,土地資源的稀缺性導致土地成本上升,用什麼吸引資本成為每個開發區中重點思考的問題。開發區進入了服務為主的發展階段,各開發區都在盡力完善服務體系以吸引資本。
D. 工業園區立項流程及手續
法律分析:工業項目審批流程
第一階段:項目備案階段(2個工作日)
審批事項: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項目備案。
審批部門:工商局、質監局、國稅局、地稅局、發改局。
項目單位編制項目簡介、項目名稱、報送到政務中心「三證合一」綜合服務窗口辦理,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備齊材料後,報送到發改局窗口辦理備案。
第二階段:施工報建階段(34個工作日)
審批事項:項目選址意見書、用地預審、環評報告、核發國有土地證(16個工作日)。
審批部門:國土局、住建局、環保局。
審批事項:結建人防工程施工許可證、防雷裝置設計審核、地震安全性評估及抗震設防要求審核、供電申請、誠信責任書、節能備案、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建設工施工許可證、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備案(18個工作日)。
審批部門:人防辦、氣象局、科技局、供電公司、人社局、住建局、消防隊。
項目單位備齊申請資料,報送到政務服務中心工業項目綜合窗口辦理。
第三階段:竣工驗收階段(9個工作日)
審批事項:工程防雷設施驗收、工程消防驗收、工程環保驗收、工程竣工驗收、工程規劃驗收、人防工程驗收、城市園林綠化工程竣工驗收。
審批部門:消防隊、環保局、住建局、人防辦。
項目單位備齊資料,由政務服務中心組織各驗收部門進行驗收。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
第十四條 城市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城市總體規劃。
直轄市的城市總體規劃由直轄市人民政府報國務院審批。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以及國務院確定的城市的總體規劃,由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審查同意後,報國務院審批。其他城市的總體規劃,由城市人民政府報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審批。
第十五條 縣人民政府組織編制縣人民政府所在地鎮的總體規劃,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審批。其他鎮的總體規劃由鎮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審批。
E. 雲南省工業園區管理辦法
第一條為規范工業園區管理,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工業園區的管理,適用本辦法。
本辦法所稱的工業園區,是指經省、州(市)人民政府依照職權批准設立的工業產業集中區。第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工業園區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大資金投入,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協調解決有關重大問題。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業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工業園區的綜合協調、監督管理、指導服務工作。
其他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工業園區管理的有關工作。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工業園區發展需要,設置工業園區管理機構,建立有利於服務企業、適應工業經濟發展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工業園區管理機構履行下列職責:
(一)貫徹執行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措施;
(二)組織實施工業園區總體規劃,制定並組織實施有關專項規劃;
(三)制定工業園區管理制度和服務措施;
(四)按照職權審批或者審核工業園區內投資項目;
(五)組織實施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六)負責工業園區經濟運行監測和分析;
(七)負責工業園區招商引資和對外經濟技術合作;
(八)本級人民政府規定的其他職責。第六條設立工業園區應當符合省人民政府規定的條件和省工業園區總體規劃,以及當地城鄉、土地利用、環境保護、林業保護利用等規劃,並按照下列規定進行審批:
(一)設立縣級工業園區,由縣(市、區)人民政府報州(市)人民政府審批;
(二)設立州(市)級工業園區,由州(市)人民政府報省人民政府審批;
(三)設立省級工業園區,由省工業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門報省人民政府審批。
縣級、州(市)級工業園區需要升級的,應當符合省人民政府規定的規模、產值等條件,並按照前款第(二)、(三)項的規定審批。第七條申請設立工業園區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請書;
(二)工業園區規劃;
(三)可行性研究報告和有關部門的評審意見;
(四)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文件;
(五)選址意見書和有關部門的批准文件。
州(市)人民政府應當自縣級工業園區批准之日起30日內,將批准文件和有關材料報省工業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第八條省工業園區總體規劃由省工業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編制,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縣級、州(市)級工業園區規劃由縣(市、區)、州(市)工業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編制,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並逐級報送省工業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工業園區管理機構根據工業園區規劃編制建設詳細規劃,報本級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後組織實施。第九條工業園區選址應當不佔或者少佔壩區耕地,並向適合建設的低丘緩坡地布局,引導工業項目向山地聚集。
工業園區建設用地應當納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行年度用地計劃單列。全省新增用地計劃指標應當優先保障工業園區重大項目。
工業園區管理機構在園區規劃范圍內享有土地一級開發權,園區土地出讓收益用於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工業園區構建融資平台,組建投資開發企業參與土地一級開發。第十條交通、城建、環保、供水、供氣、供電、通信、物流等基礎設施和生活配套設施投資項目、資金,優先安排工業園區。第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合理安排工業園區的污染物控制總量指標。工業園區建設應當符合環境保護要求,集中處置工業廢水、廢物,開展工業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發展循環經濟。第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設立工業園區專項資金,並納入同級財政預算,主要用於:
(一)園區規劃和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
(二)園區基礎設施、信息化和服務體系建設;
(三)招商引資;
(四)園區發展監測分析;
(五)考核、獎勵。第十三條省工業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工業園區綜合考核評價體系,實行動態管理。
縣(市、區)、州(市)工業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工業園區建設和管理的監督、檢查,支持園區企業的發展。
F. 鄉鎮工業園區設立由誰審批
擋地政府經貿委。
當地政府經貿委開發審批。
謝塘鎮工業園區於2002年3月規劃立項,2002年8月謝塘鎮工業園區通過認證批准設立。謝塘鎮工業園區已經成為鎮內外經營者投資創業的一方熱土,成為杭州灣畔工業企業集聚的一個亮點。
G. 四川省縣級工業園區由誰審核
四川省縣級工業園區以委託方式授權工業園區管委會。為深入貫徹中央、省、市關於工業園區改革和創新發展的決策部署,認真落實市委穩增長工作會議要求,按照依法、確需、可行原則向園區賦權,推動能賦盡賦、應賦盡賦,做到精準賦權、協同賦權,實現企業辦事不出園園區事園區辦。由縣級相關部門以委託方式授權工業園區管委會行使工業及公共公益項目(含工業園區自建安置房)行政審批及管理職能。
H. 縣級工業園區規劃由哪一級發改部門審批
工業園區總體規劃由上一級人民政府發改部門審批,控制性詳細規劃由同級人民政府發改部門審批。
I. 入駐工業園區需要什麼手續
入駐工業園區需要的手續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