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廣東哪些城市工業強

廣東哪些城市工業強

發布時間:2022-12-29 19:00:35

1. 中國百強城市佛山排名第21位,佛山都有哪些產業支柱

中國百強城市佛山排名第21位,佛山的支柱產業就是製造業。

事實上,要說佛山的產業支柱,應該就是製造業。從過去幾年的情況來看,以製造業為主導是佛山產業結構的典型特點,而製造業就是佛山經濟的核心。在製造業中,佛山的家用電器、陶瓷建材、金屬製品、紡織服裝等產業也是非常突出的,而且現在也在進行產業升級。與此同時,佛山製造業之中的高端新型電子信息、半導體照明(LED)等新興產業也在迅猛發展,相應的工業體系也在逐步建立起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佛山就會真正成為“佛山智造”。

總而言之,佛山的產業支柱還是製造業。

2. 說出廣東省的十大城市各有哪些.或是排名

一、按GDP(排名不分先後):

汕頭、珠海、江門、湛江、茂名、中山、惠州、佛山、深圳、廣州

二、按GDP(排名不分先後):

汕頭、珠海、江門、湛江、茂名、中山、惠州、佛山、深圳、廣州

二、按面積排名:

1、清遠,總面積1.9萬平方公里,是廣東省面積最大的城市。

2、韶關,面積18218平方公里。

3、梅州,位於廣東省東北部,面積15925平方公里。

4、河源,在梅州西邊,面積約為15800平方公里。

5、肇慶,位於廣東省中西部,面積15056平方公里。

6、湛江,位於中國大陸最南端雷州半島上,面積11693平方公里。

7、茂名,位於廣東省西南部,陸地面積11459平方公里。

8、惠州,位於廣東省中南部東江之濱,面積11200平方公里。

9、江門,位於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西部,面積9503平方公里。

10、陽江,位於廣東省西南沿海,面積8005平方公里。

(2)廣東哪些城市工業強擴展閱讀:

廣東省境內陸地面積為17.98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陸地面積的1.87%;其中島嶼面積1592.7平方公里,約佔全省陸地面積的0.89%。全省沿海共有面積500平方米以上的島嶼759個(由於歷史原因,東沙群島被台灣當局控制),數量僅次於浙江、福建兩省,居中國第三位。

另有明礁和干出礁1631個。全省大陸岸線長3368.1公里。按照《聯合國海洋公約》關於領海、大陸架及專屬經濟區歸沿岸國家管轄的規定,全省海域總面積41.9萬平方公里。

廣東省下轄21個地級市,劃分為珠三角、粵東、粵西和粵北四個區域,其中珠三角:廣州、深圳、佛山、東莞、中山、珠海、江門、肇慶、惠州;粵東:汕頭、潮州、揭陽、汕尾;粵西:湛江、茂名、陽江;粵北:韶關、清遠、雲浮、梅州、河源。

廣東省轄市當中,廣州是國家中心城市 ,深圳為計劃單列市,深圳、珠海和汕頭為經濟特區,廣州和湛江為中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下分121個縣級行政區,包括62個市轄區、20個縣級市、36個縣、3個自治縣。

其中佛山市順德區被廣東省為省直管縣試點,對順德區實行省直接管理縣財政體制。順德區享有地級市的行政執法許可權,並將接受廣東省的直接考核,分數單列。 20個縣級市法律上直屬省政府,實際上是由地級市暫為代管。

廣東省轄內諸縣,其中南雄、紫金、興寧、封開、龍川、五華、博羅、陽春、徐聞、高州、英德、饒平、普寧、羅定、南澳、仁化、豐順、陸河、懷集、揭西、乳源、大埔、陸豐、廉江、化州、德慶、連山、連南、新興是財政省直管縣。

參考資料:網路-廣東

3. 廣東21個城市排名

廣州市、深圳市、佛山市、東莞市、中山市、珠海市、江門市、肇慶市、惠州市,汕頭市、潮州市、揭陽市、汕尾市、湛江市、茂名市、陽江市、雲浮市、韶關市、清遠市、梅州市、河源市。

廣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廣州。名由嶺南東道、廣南東路演變而來。位於南嶺以南,南海之濱,與香港、澳門、廣西、湖南、江西及福建接壤,與海南隔海相望。

基本信息

廣州地處中國南部、珠江下游、瀕臨南海,是中國南部戰區司令部駐地,國家物流樞紐,國家綜合性門戶城市,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首批沿海開放城市,是中國通往世界的南大門,粵港澳大灣區、泛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的中心城市以及一帶一路的樞紐城市。

廣州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廣府文化的發祥地,從秦朝開始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所在地,華南地區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和科教中心。

4. 廣東省工業區主要分布在哪些城市

相對還是珠三角比較多,當然主要輕工業,重工業方面廣州、湛江、梅州有一些,其餘地方以輕工業為主。

5. 廣東省有哪些城市經濟好

根據廣東省2020年公布的上半年經濟數據顯示,排名靠前的城市GDP和增速如下:
排名 城市 GDP(億元) 增速
1、 深圳 12634.3 0.10%
2、 廣州 10968.29 -2.70%
3、 佛山 4626.5 -7.50%
4、 東莞 4361.28 -1.70%
5、 惠州 1882.84 -4.30%
6、 珠海 1590.59 -2.50%
7、 茂名 1438.89 -6.00%
8、 江門 1433.5 -3.80%
9、 中山 1389.32 -6.50%
10、湛江 1382.57 -4.40%

溫馨提示:以上數據僅供參考,具體以各地官方公布的數據為准。
應答時間:2021-01-20,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6. 廣東東莞以什麼工業為主

東莞已形成了以製造業為主,以電子資訊產業為支柱的外向型經濟結構,是國際性的加製造業基地和中國重要的外資出口基地,世界上大多數工業產口都可以在東莞企業群體的「工業生物鏈」中找到與其相配套的行業和產品。

鞋東莞的特色工業水平較高,具有很大的優勢。東莞不僅製造業發達,一些獨具特色的工業也在國內外占據著重要的市場地位。

例如,東莞現擁有亞洲最大的紡織印染廠,被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授予「中國女裝名鎮」的稱號;虎門一年一度的時裝節,和大連的時裝節齊名,成為「北有大連、南有虎門」的中國服裝的南派代表。此外,東莞還被稱為「東方傢具之都」「中國毛織名鎮」。東莞未來的發展,離不了這些特色工業的支持。

7. 中國工業百強城市排名

1、上海市 14900.93億元 增長8.2% 2、北京市 10488億元 增長9% (京)
3、廣州市 8215億元 增12.3% (廣東1)
4、深圳市 7806億元 增12.1% (廣東2)
5、蘇州市 6701億元 增長13% (江蘇1)
6、天津市 6354億元 增16.5% (津)
7、重慶市 5096億元 增14.3% (渝)
8、杭州市 4781億元 增11% (浙江1)
9、青島市 4409億元 (山東1)
10、無錫市 4400億元 (江蘇2)
11、佛山市 4300億元 15.4% (廣東3)
12、寧波市 3964億元 10.1% (浙江2)
13、武漢市 3960億元 15.1% (湖北1)
14、成都市 3901億元 12.1% (四川1)
15、大連市 3858.2億元 增16.5%(遼寧1)
16、沈陽市 3855億元 (遼寧2)
17、南京市 3775億元 增12.1% (江蘇3)
18、東莞市 3710億元 (廣東4)
19、唐山市 3560億元 增13% (河北1)
20、煙台市 3460億元 (山東2)
21、濟南市 3017億元 同比增13%(山東3)
22、鄭州市 3002億 同比增12.5% (河南1)
23、長沙市 3000億元 同比增15%(湖南1)
24、哈爾濱市 2800億元 增長13.2%(黑龍江1)
25、石家莊市 2770億元 同比增11%(河北2)
26、泉州市 2700 同比增14% (福建1)
27、長春市 2588億元 (吉林1)
28、南通市 2550億元 (江蘇4)
29、濰坊市 2500億元 (山東4)
30、溫州市 2430億元 8% (浙江3)
31、淄博市 2300億元 (山東5)
32、福州市 2296億元 同比增13.1% (福建2)
33、紹興市 2223億元 (浙江4)
34、大慶市 2220億元 (黑龍江2)
35、常州市 2200億元 (江蘇5)
36、西安市 2190億元 同比增15.6% (陝西1)
37、東營市 2065億元 (山東6)
38、徐州市 2000億元 (江蘇6)
39、濟寧市 2000億元 (山東7)
40、邯鄲市 2000億元 11.5% (河北3)
41、台州市 1965.2億元 10% (浙江5)
42、臨沂市 1958億元 (山東8)
43、洛陽市 1919億元 14.4% (河南2)
44、嘉興市 1815.3億元 10.7% (浙江6)
45、威海市 1795億元 (山東9)
46、包頭市 1700億元 (內蒙古1)
47、金華市 1681.8億元 10% (浙江7)
48、滄州市 1678億元 13% (河北4)
49、南昌市1650億元14.5% (江西1)
50、合肥市 1664.84億元 增17.2% (安徽1)
51、南陽市 1620億元 12.5% (河南3)
52、鞍山市 1608億元 (遼寧3)
53、鹽城市 1600億元 (江蘇7)
54、昆明市 1600億元 12% (雲南1)
55、揚州市 1580億元 (江蘇8)
56、廈門市 1560億元 (福建3)
57、鄂爾多斯 1560億元 22.5% (內蒙古2)
58、保定市 1534億元 11.7% (河北5)
59、太原市 1468億元 增8.1% (山西1)
60、鎮江市 1421億元 (江蘇9)
61、中山市 1409億元 (廣東5)
62、德州市 1400億元 (山東10)
63、泰安市 1398億元 (山東11)
64、泰州市 1394億元 (江蘇10)
65、南寧市 1300億元 同比增14.5% (廣西1)

66、吉林市 1300億元 (吉林2)
67、呼和浩特1294億元 17.5% (內蒙古3)
68、惠州市 1280億元 11.5% (廣東6)
69、江門市 1277億元 11% (廣東7)
70、濱州市 1230億元 (山東12)
71、茂名市1200億元10.1% (廣東8)
72、聊城市1200億元 (山東13)
73、岳陽市 1105.7億元 (湖南2)
74、棗庄市 1100億元 (山東14)
75、湛江市1050億元 (廣東9)
76、許昌市 1050億元 (河南4)
77、常德市 1050億元 13% (湖南3)
78、廊坊市 1050 12% (河北6)
79、平頂山 1050億元 (河南5)
80、安陽市 1036億元 13.1% (河南6)
81、湖州市 1034.9億元 (浙江8)
82、焦作市 1031億元 15% (河南7)
83、宜昌市 1026.56億元 (湖北2)
84、烏魯木齊 1020億元 增長15% (新疆1)
85、襄樊市 1020億元 (湖北3)
86、漳州市 1010.01億元 (福建4)
87、榆林市 1010億元 24% (陝西2)
88、衡陽市 1000.08億元 (湖南4)
89、珠海市 992.1億元 (廣東10)
90、邢台市 989億元 10% (河北7)
91、汕頭市 977億元 (廣東11)
92、周口市 916億元 12% (河南8)
93、淮安市 910億元 (江蘇11)
94、株州市910億元 13.5% (湖南5)
95、桂林市902.6億元 12.6% (廣西2)
96、柳州市900.6億元 13.2% (廣西3)
97、商丘市900億元 12% (河南9)
98、新鄉市 886億元 13.9% (河南10)
99、信陽市 860億元 (河南11)
100、贛州市 831億元 13% (江西2)

8. 廣東珠三角城市

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廣州市、深圳市 、珠海市 、汕頭市 、韶關市、 河源市 、惠州市、 東莞市、 江門市 、佛山市 、湛江市 、清遠市、潮州市 、揭陽市 。
廣東歷史淵源久遠,距今13萬年前就有「曲江馬壩人」在此繁衍生息。相傳古為百越(粵)之地,故簡稱粵。秦始皇一統中國,於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設置南海郡,治所在番禺(今廣州)。漢屬交州。三國屬孫吳。唐代在今廣東、廣西建置嶺南道。宋淳化四年(993年)更名廣南道。元代設廣東道。明代設廣東道宣慰使司,後改為廣東布政使司。清代設廣東省,相沿至今。改革開放(1979年)以來,廣東發生了舉世矚目的變化。全省國內生產總值、利用外資、出口總值、地方稅收、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經濟指標,持續多年居全國各省、市(區)首位,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顯著成績。廣東位於中國大陸最南部,南臨南海,海岸線總長3368公里,島嶼眾多。全省地處低緯度,北回歸線橫貫陸地中部。地勢北高南低,境內山地、平原、丘陵交錯。河流大多自北向南流,主要有珠江、韓江、鑒江等。最長的珠江由西江、北江、東江匯流而成,長2122公里,是中國第三大河流。南海沿岸的珠江三角洲、韓江三角洲土地肥沃,是著名的魚米之鄉。廣東是著名僑鄉。祖籍廣東的華僑、華人約為2200萬人,遍布世界各地。全省有歸僑、僑眷2000萬人左右。在海外影響較大的廣東華僑組織有「世界客屬懇親大會」、「國際潮團聯誼會」、「世界中山各中學同學懇親大會」等。廣東毗鄰港澳,祖籍廣東的港澳同胞約600萬人。
深圳是中國南部海濱城市。地處廣東省南部,珠江口東岸,東臨大亞灣和大鵬灣;西瀕珠江口和伶仃洋;南邊深圳河與香港相聯,市區距香港港島僅45分鍾車程;北部與東莞、惠州兩城市接壤。遼闊海域連接南海及太平洋,多處可建深水港,水產資源豐富。深圳基本建成「以高新技術產業、先進製造業為基礎,以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適應現代化中心城市功能」的新型產業體系。在區域結構上,深圳業已形成的「南軟北硬」、「南高北重」、「東西兩翼旅遊港口」的產業分工布局和特色。南面特區內福田、羅湖、南山、鹽田四區集中發展金融、物流、高新技術研發、軟體、商貿等「軟產業」,規劃建設新型的都市產業園區,大力發展總部經濟、會展經濟,體現出高新技術、高端產業和高附加值的「三高」特點。北面寶安、龍崗兩區以「硬產業」為主,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引進關乎全市經濟發展前途的大項目、基礎工業項目。東西兩翼利用山海等資源優勢集中發展港口經濟和旅遊經濟。2004年高新技術產業成為第一經濟增長點,實現產值3200億元,增長28.8%,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49.2%。結構調整進展明顯,以汽車、精細化工、裝備製造、生物醫葯為突破口的工業結構適度重型化戰略全面啟動,先進製造業中的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增加值增長30%以上,為增強經濟發展後勁奠定基礎。
珠海位於廣東省珠江口的西南部,在北緯21° 48′一22°27′、東經113°03′一114°19′之間。因位於珠江注入南海之處而得名。東與香港隔海相望,相距僅36海里,最近的牛頭島相距僅3海里;南與澳門相連,西鄰新會、台山市,北與中山市接壤,距廣州市約140公里。珠海已從昔日一個經濟落後的邊陲小縣,一躍成為新型花園城市。一個以高科技為重點的工業體系,綜合發展的外向型經濟格局初具雛型;社會生產力迅速發展,經濟實力大大增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取得豐碩成果,精神面貌煥然一新。珠海城市先後被國家、省有關部門授予「雙擁模範城」、「衛生城市」、「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十佳城市」、「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之一,「十二年徵兵工作全優城市」、「園林城市」、「計劃生育先進城市」等多項殊榮。
汕頭市位於廣東省東部,韓江三角洲南端,東北接潮州市饒平縣,北鄰潮州市潮安縣,西鄰揭陽普寧市,西南接揭陽市惠來縣,東南瀕臨南海。市區距香港187海里,距台灣高雄180海里。歷來是粵東、贛南、閩西南一帶的重要交通樞紐、進出口岸和商品集散地,素有「華南之要沖,粵東之門戶」的美稱。電子信息和機械裝備產業成為工業增長的亮點。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力度加大,新增工業技改項目75項。園區經濟和產業集群發展加快。名牌帶動戰略取得新進展,新增中國名牌產品4個、省著名商標18件、省名牌產品15個,潮南區峽山、兩英、陳店鎮分別被授予「中國家居服裝名鎮」、「中國針織名鎮」、「中國內衣名鎮」稱號。新增國家免檢產品1個,標准化工作被國家標准化委評為先進。第三產業加快發展。消費市場日趨繁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2億元,增長14.8%。消費結構出現新變化,住房、汽車、通訊產品和旅遊休閑等消費熱點增長較快。會展業持續興旺,汕頭國際毛衫內衣交易會、塑料博覽會和澄海國際玩具工藝博覽會等大型展會相繼舉行。旅遊業穩步發展,接待過夜旅遊者283萬人次。南澳島成為全國第一個AAAA級海島旅遊區。汕頭、潮陽本地電話網順利並網。金融、證券、保險業穩步發展。
韶關市地處粵北,西北面、北面和東北面與湖南郴州市、江西贛州市交界,東面與河源市接壤,西連清遠市,南鄰廣州市、惠州市。被稱為廣東的北大門,從古至今是中國北方及長江流域與華南沿海之間最重要的陸路通道,戰略地位歷來重要。京廣鐵路大動脈、京珠高速公路和106國道南北向貫穿全市、323國道東西向貫穿全市,均經過韶關市區。我國南北公路運輸干線107國道、105國道分別經過本市北部和東南部。韶關是廣東的重工業城市,工業基礎雄厚,農業和第三產業也有相當的規模。五、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國家先後把韶關作為華南重工業基地和廣東戰略後方來建設,建立起韶關鋼鐵廠、韶關冶煉廠、韶關挖掘機廠、凡口鉛鋅礦、大寶山礦、曲仁煤礦等一大批骨幹工業企業,奠定了韶關工業在當地經濟中的基礎地位。七十年代,韶關已成為廣東重要的工業基地。八十年代以來,韶關的工業得到了進一步發展。現全市有工業企業2.5萬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近400個,其中大型企業有20個,中型企業有47個,形成了以鋼鐵、採掘、有色金屬冶煉、電力、機械、電子、紡織、建材、食品、化工及森工為主要工業門類的工業體系。近幾年來,經濟發展加快,增長速度高於全國水平。2004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GDP)325億元,比上年增長13.5%。三次產業比例由2003年的19.2:46.8:34調整為17.5:49.5:33。全市實現工業增加值134.7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稅48.4億元。全年農業實現增加值56.9億元,優質米、無公害蔬菜、蠶桑、糖蔗、烤煙、速生豐產林、毛竹、松香、白果等「三高」農業基地已初具規模,速生豐產林發展到300萬畝,毛竹近150萬畝,優質禽畜水產養殖業發展迅速。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9.4億元。全市有商品市場200多個,市場總面積70多萬平方米,其中1萬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市場有12個。有水果、蔬菜、糧食、小商品、布匹、水產品等一批專業批發市場和建築材料、裝飾材料、日用百貨、農副產品、摩托車、野味山貨、舊貨交易、機電產品等商品專業街。交通運輸、郵電通訊、飲食、信息、房地產、中介服務等服務行業呈快速發展勢頭。來韶遊客人數連年高速增長,2004年旅遊業共接待遊客達545萬人次,旅遊總收入23.5億元。利用外資對外經貿穩步增長。2004年全市實際利用外資3.72億美元。一大批大型外商投資企業落戶韶關並發展壯大。粵北工業開發區、翁源官渡開發區、乳源民族經濟工業園、始興黃花園工業區等初具規模。全市有「三資」企業1000多家。韶關已成為國內外客商的熱點投資地區。2004年全市外貿出口總額3.1億美元,主要出口商品有色金屬、傢具、紡織、化工產品、輕工產品、機電產品以及優質大米、茶葉、香菇、蔬菜等農林產品。
河源市是國務院1988年1月7日批准設立的地級市,管轄源城區、東源縣、龍川縣、紫金縣、連平縣、和平縣共五縣一區。全市原有119個鄉鎮和街道辦事處,截止至2003年9月20日,全市按要求撤並鄉鎮17個,占鄉鎮總數的14.8%。全市現設有98個鄉鎮,4個街道辦事處,1394個村委會和149個社區居委會。河源市素有粵東寶庫之稱。礦產資源品種已發現56種,具有種類多、分布廣、品位高、規模大等特點,其中鐵、鈦、鎢、錫、稀土、螢石、高嶺土、陶瓷土、礦泉水和地熱是河源市的優勢礦產資源。鐵礦主要產地有連平大頂、紫金寶山嶂等地;大頂鐵礦是廣東省第一大型的鐵礦,也是國內罕見的量大質好、易采易選的鐵礦區,總儲量達1億多噸。鎢礦主要分布於連平縣和紫金縣,連平鋸板坑鎢礦為目前全省最大型鎢礦。
惠州市位於廣東省東南部,珠江三角洲東北端,南臨南海大亞灣,與深圳、香港毗鄰,是中國大陸除深圳市外距離香港最近的城市。惠州市屬珠三角經濟區,現轄惠城、惠陽兩區和博羅、惠東、龍門三縣,設有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和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兩個國家級開發區。陸地面積1.12萬平方公里,占珠三角經濟區面積的1/4。海域面積4520平方公里,海岸線長223.6公里,是廣東省的海洋大市之一。常住人口321萬。惠州的自然資源尤其是旅遊資源非常豐富。全市具有旅遊開發潛力的景點有900多處,屬景點高密度分布區,並具有資源多樣性的特點,集山、江、湖、海、泉、瀑、林、澗、島為一體,融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於一身,其中被列入國家級、省級風景名勝及自然保護區有6處,擁有「嶺南第一山」--羅浮山,「北回歸線上的綠洲」--南崑山,「東方夏威夷」--巽寮灣,「薴蘿西子」--惠州西湖,還有全國唯一的海龜自然保護區等。改革開放20多年來,惠州市堅持「工業立市」的發展戰略,堅定不移地走發展外向型經濟的道路。培育出TCL、德賽、麥科特、華陽等一批大型國有(控股)企業集團以及僑興、富紳等一批民營企業集團。創立了TCL電話機、TCL王牌彩電、TCL手機、富紳襯衫、麥科特照相機、德賽電池、德賽數碼龍音響、僑興電話、CECT手機等一批工業產品名牌。建立起一批全國性的市場網路。引進了美國通用,日本索尼、松下,韓國三星、LG,荷蘭飛利浦和中國聯想等國內外著名廠商、跨國公司在惠州建立生產和研發基地,逐步構建起以國有(控股)企業集團為主導,多種經濟成份一齊上,電子信息製造業為支柱的開放型經濟格局。全市累計實際利用外資超過100億美元,辦起了8000多家外資企業,其中世界500強企業17家。目前,惠州已成為世界最大的電池和鐳射光頭生產基地,亞洲最大的電話機、電腦主板生產基地,中國最大的電視機、汽車音響、高級電工產品、照相機生產基地之一,成為中國華南地區發展最快、最具活力和最具潛力的城市之一。

東莞市位於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東北部,北距廣州50公里,南離深圳90公里,水路至香港47海里,至澳門48海里,處於穗港經濟走廊中間,是廣州與香港之間水陸交通的必經之地。屬南亞熱帶海洋性氣候,陽光充足,雨量充沛,有平原、丘陵和河涌交錯的水網地帶,有發展農業生產的優越自然環境,素有「魚米之鄉」和「水果之鄉」的美譽,是廣東省糧食和經濟作物主要產區之一。在規模以上工業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產值增長33.2%,佔36.8%;紡織業下降4.4%,佔4.9%;造紙及紙製品業增長19.9%,佔4.0%;塑料製品業增長9.0%,佔3.9%;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增長36.5%,佔11.6%;電力、蒸汽、熱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6.7%,佔5.8%。適銷對路的工業品和高新技術產品產量大幅度增長。規模以上工業全年生產行動電話機2526.89萬部,電話單機3354.85萬部,彩色電視機257.84萬部,組合音響2269.49萬部;敷銅板989.95萬平方米;吸塵器521.79萬台,電子元件3517.60億只,傳真機2.94萬部,列印機106.80萬部,顯示器713.09萬部,鍵盤4945.83萬個,微型電子計算機141.29萬台,微電機11.38億台,發電量331.38億千瓦時。以松山湖科技產業園為龍頭,大力發展科研、教育、市場中介服務業以及金融、物流、會展、旅遊等產業支援服務業,發揮集聚效應,加強招商引資,吸引國內外大型骨幹軟體企業、集成電路企業、光電子企業來我市投資創業。積極引進晶元設計、軟體開發、數字技術、精密機械等「高、精、尖」項目,鞏固信息產品製造業的支柱地位,增強配套優勢,延長產業鏈條。東莞作為世界重要電腦資訊產品生產基地的地位進一步得到鞏固。
江門市位於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西側。陸域東鄰順德市、中山市、斗門縣,西接陽江市的陽東縣、陽春市,北與新興縣、高明市、南海市為鄰。南瀕南海,毗鄰港澳。北自鶴山市古勞鎮的麗水,南至台山市的下川鎮圍夾島,相距142.2公里;東自新會市大鰲尾,西至恩平市那吉鎮蛤坑尾,相距130.68公里。近年來,江門城鄉面貌日新月異,先後獲得"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等稱號。全市擁有江門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銀洲湖開發區等多個大型工業園區;獲得「中國摩托車產業示範基地」等9個國家級產業基地稱號;共有「金羚」牌洗衣機等6個中國名牌產品,「維達」紙巾是中國馳名商標產品。機電、紡織服裝、食品、造紙及紙製品、電子信息、建材等六大製造業發展快速,2004年實現產值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72.8%。江門市高新技術產業呈現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2004年,全市共有高新技術企業128家,主要分布在新材料、新能源、電子信息、機電、紡織化纖等五大行業,高新技術產品產值380.5億元,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22.5%。近年來,江門市不斷增加科研經費投入,科技事業取得豐碩成果,江門三捷、新會美達分別建立了博士後工作站;"新會今古洲民營科技園"被國家科技部列為重點聯系民營科技園;鶴山新材料產業園區和新會紡織化纖產業園區分別獲"國家火炬計劃江門新材料產業基地"和"國家火炬計劃江門紡織化纖產業基地"稱號。
佛山市位於中國廣東省中南部,地處珠江三角洲腹地,東倚廣州,南鄰港澳,地理位置優越。佛山氣候溫和,雨量充足,四季如春,自古就是富饒的魚米之鄉。珠江水系中的西江、北江貫穿全境,沖積出這片豐饒的大地。農業在結構調整中有效發展,逐步建立起以都市農業為發展方向、以特色農業和高效農業為主體、產業化程度較高的現代農業新格局。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化步伐加快,建立起蔬菜、花卉、水產、畜禽等一批優勢農產品基地。全市有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1家,省級4家,有農業部認證的「綠色食品」6個,廣東省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74個。順德陳村花卉世界是國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2004年,全市農業總產值155.81億元,增長3.5%。佛山產業具有一定基礎,第二產業已成為佛山的主體產業。產業適度重型化、高級化趨勢初現,重工業產值增長30.3%,比輕工業增幅高7.3個百分點。目前已形成了以家用電器、光機電一體化、電子信息及裝備製造、陶瓷及其它建材、紡織服裝、金屬材料加工與製品、塑料製品、化工及醫葯、食品飲料、家居用品製造等十大優勢行業為主體的發展格局。十大行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80%以上。「佛山製造」是佛山產業形成的基礎,通過多年的創新和發展,出現了一批著名企業和品牌,比如佛山照明、佛山陶瓷、普立華照相機、海天調味品、華新包裝、鷹牌陶瓷、東鵬陶瓷、科龍電器、美的電器、格蘭仕電器、志高空調、健力寶飲料、溢達紡織等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商標。全市現有「中國馳名商標」7件,「中國名牌產品」30個、國家免檢產品110個、廣東省著名商標86件,廣東省名牌產品101個。
湛江市,舊稱廣州灣,是一個富有亞熱帶風光的美麗海港城市,1984年被國務院定為我國首批對外開放的十四個沿海城市之一。現轄雷州、廉江、吳川三個縣級市和徐聞、遂溪兩個縣以及赤坎、霞山、坡頭、麻章四個區,有一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5省級開發試驗區。全市有105個鄉鎮、21個街道辦事處、1541個村民委員會。全市總面積12470多平方公里,總人口657.14萬。在改革開放中,湛江市從實際出發,發揮優勢,努力實施港口經濟發展戰略,取得顯著成效。農業已建有農作、水果、畜牧、水業形成以汽車、家電、化工、輕紡、製糖、食品、造紙、建材為主的工業體系。外經、外貿、文教、科技、衛生、體育等各方面也迅速發展。

清遠市現轄清新縣、佛岡縣、陽山縣、連南瑤族自治縣、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和清城區5縣1區,並代管英德、連州兩個縣級市。總面積1.9萬平方公里,總人口387萬人,是廣東省地域最大的地級市和廣東省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地。清遠產業結構從農業為主向工業為主轉變的更加明顯。全市工業生產持續增長,對外經濟貿易蓬勃發展。工業全市已初步形成生物醫樂、陶瓷、建材、電子、食品加工、化工、紡織、印染、化纖、輕工、玩具、紙製品、機械電工為支柱產業的工業頭系,組建了多家大型集團企業及在僵或廣東省正式上市的股份公司。全市私營企業得到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以展蓬勃,目前有近兩1500家。農業從粗放型、封閉型向規模化、集約化、開放型多種經營轉型。以山地農業開發為突破口,重點發展"三高"農業,初步形成優質、優質水果、優質"三鳥"、反季節蔬菜、清遠麻黃雞、鳥鬃鵝、清遠筍、北江水產養殖等一批較具規模的農業商品生產基地。
潮州地處廣東省東部,西與福建接壤,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著名僑鄉,對外開放旅遊城市,素有"海濱鄒魯"、"嶺海名邦"之稱。全市總面積3614平方公里,總人口247萬人,旅居海外的潮籍僑胞、華人及港澳台同胞約230萬人。潮州悠久的歷史文化澆灌出品種繁多的潮字型大小工藝品和土特產。近年全市貫徹農業穩市、工業立市的發展戰略,建立起一批集科研、種植、加工、銷售於一體的農業龍頭企業,形成了一大批名、優、稀、特產品;陶瓷、服裝、食品、電子四大支柱產業的名、優、特、新產品,更是流光溢彩,琳琅滿目。電子產品:三環牌電子產品 榮獲全國電子元件百強企業稱號的潮州三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被國家科技部列為「863成果」產業化基地,主要生產各種膜類固定電阻器、各種規格型號的電阻瓷體、電子陶瓷元件,多項產品獲電子工業部、省、市優新產品獎。最近,MLCC多層片式陶瓷電容器和光纖連接器瓷芯兩項新產品已投產銷售。三環牌電子元件系列產品質量和出口創匯,均居全國同行業首位。創佳彩電產品中國電子百強企業之一、高科技企業的創佳集團公司,其創佳牌彩電產品,規格型號多種,產品功能先進,榮獲國際電子博覽會金獎,48〃大屏幕衛星背投彩電被評為國家級新產品。響石數碼監控器材:廣東響石數碼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門從事監控器材和電子工程開發、製造、推廣和應用的高新技術企業,是全國監視器生產廠家中品種最齊、技術水平最高的行業龍頭企業,多項科技成果榮獲省、市科技進步獎,響石品牌的電控器材,由中國電子器材深圳公司和廣東寶龍華達通科技有限公司總代理。五金不銹鋼產品:被譽為粵東地區「不銹鋼王國」的彩塘鎮有五金不銹鋼企業500多家,生產的五金不銹鋼產品有廚餐具、建築裝飾、日用品、醫療器械、不銹型材、鍾表工具及其配件、汽車配件等七大門類、2000多個品種,享譽海內外。

揭陽市是1991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地級市,轄普寧市、榕城區和揭東、惠來、揭西三縣。全市總面積5240.5平方公里,總人口568萬多人,旅居海外僑胞300萬人,是廣東沿海開放區的主要埠市和重點僑鄉,也是目前粵東地區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級市。揭陽設市八年來,充分利用優越條件,抓住改革開放機遇,放手發展生產力,採取引進外資新舉措,經濟保持快速、健康發展的勢頭,各項社會事業也有顯著的進步。全市各類工業企業60000多家,利用外資企業5000多家,初步形成工業機械、醫療器械、建築、紡織、服裝等工業企業體系。全市的十大農業生產基地頗具規模,各類集貿市場遍布城鄉,專業市場馳名南北。

9. 廣東哪裡工廠很多

廣東東莞的工廠比較多。

東莞素有「世界工廠」之稱,外貿企業眾多,是一座以外向型經濟為主的城市。2020年全球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東莞經濟建設帶來巨大挑戰,為應對沖擊,該市實施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了經濟社會秩序加快恢復。

據東莞市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全市經濟運行穩定恢復,主要指標單月增長提速。今年1至8月,東莞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8%,其中8月規模以上工業增速比7月提高2.8個百分點。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出口交貨值實現提速增長,同比增長8.3%。集成電路及關鍵元器件、智能製造裝備、新能源裝備、生物制葯等新興行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2.9%、21.4%、19.9%和36.0%。

東莞的對外經濟:

2018年,東莞全年進出口總額13418.70億元,比上年增長9.5%。其中進口5463.06億元,增長4.3%;出口7955.64億元,增長13.3%。全市電子商務交易額4801億元,增長14.3%。一般貿易出口4094.57億元,比上年增長34.2%;加工貿易出口3571.30億元,下降3.8%。

保稅物流出口288.15億元,增長19.1%;其他出口1.62億元,下降91.2%。對亞洲出口3961.20億元,比上年增長7.4%;對北美洲出口1821.66億元,增長11.2%;對歐洲出口1635.44億元,增長28.0%;對拉丁美洲出口325.86億元,增長32.7%;對大洋洲出口111.41億元,增長21.0%。

2018年,全年全市新簽外商直接投資項目1400宗,合同外資金額23.83億美元,比上年下降8.6%。實際利用外資13.61億美元,下降20.8%。其中,製造業實際利用外資9.36億元,下降15.8%,佔全市實際利用外資68.7%。

閱讀全文

與廣東哪些城市工業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寶馬怎麼開關車門 瀏覽:372
奧迪q5後備箱的網袋怎麼用 瀏覽:496
工業氧化鋁是什麼 瀏覽:594
賓士450拓印車架號在哪裡 瀏覽:682
小汽車維修工資多少 瀏覽:242
埃及的突出工業部門是什麼 瀏覽:37
行車記錄儀如何裝在汽車後視鏡 瀏覽:763
日本紡織工業中心在哪個省 瀏覽:491
賓士為什麼出小排量 瀏覽:846
寶馬5系換後車門多少錢 瀏覽:853
汽車svr什麼意思 瀏覽:557
敬明汽車做什麼的 瀏覽:38
山東工業大類在哪裡 瀏覽:590
寶馬5系可以優惠多少錢啊 瀏覽:686
汽車銷售怎麼去接單 瀏覽:16
奧迪a7和a8l風扇有什麼區別 瀏覽:110
寶馬帕拉梅拉什麼時候上市 瀏覽:706
賓士有多少車是鋁合金門的 瀏覽:665
賓士腰靠多少錢 瀏覽:312
奧迪大燈翻新怎麼清洗 瀏覽: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