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德國著名工業城市,什麼諾什麼。誰知
德國著名工業城市:漢諾威
人口 51萬
面積 203平方公里
概況 德國下薩克森州(Niedersachsen)的首府所在地,北德重要的經濟文化中心,。位於德國北部,1241年開始建市。漢諾威國王曾經和英國漢諾威王朝擁有共同的君主。普魯士時期為一個省。二戰中遭受嚴重的破壞。戰後經過重建成為德國重要的工業城市和博覽會城市。
2000年漢諾威舉辦本世紀第一個國際博覽會,使漢諾威聞名世界。漢諾威工業高度發達,汽車、機械和附件電視制工業世界上許多國家所採用。製造業尤為突出,還有全國最大的輪胎廠。這里電子工業技術先進,德津風根公司的工程師研究出PAL電視制式,為世界上許多國家所採用。近年來第在平業異軍突起,已佔就業人數的2/3,除商業、金融、保險業外,展覽會議業、旅遊業也蓬勃興起,歐洲最大的旅遊社組織的TUI的總部就設在這里。
漢諾威戰後發展為「博覽會城」。戰後初期百業凋零,一切從零開始。為了振興佔領區經濟,1947年英國軍政府下令舉辦工業博覽會,工程在一家名叫聯合輕合金工廠的廠址動工,因陋就簡,開辦展覽。值得欣慰的是,開展後不出數天,竟有幾十萬人絡繹不絕前來參觀。他們看到久違了的德國產品,欣喜之情,溢於言表,上千家公司得到訂單,擺脫困境。展後各方面反應良好,於是奠定了博覽會的地位,以後年年續辦,遂發展成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博覽會。如今每年四月,有四五十個國家不下6000家廠商踴躍參展。新機器、新設備、新技術層出不窮,吸引數以百萬計的參觀者。大者如起重機械,小者如手動工具,代表了世界工業生產的最新技術水平。
魯爾區 聯邦德國最重要的工業區。位於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西部。通常以魯爾煤管區開發協會管轄范圍為界,主體部分介於萊茵河及其東岸支流魯爾河和利珀河之間,作東西向延伸;還包括周圍邊緣地帶。面積4970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2%。人口524萬(1983),約佔全國總人口9.2%;人口密度高達每平方公里1174人。區內城市櫛比,為歐洲著名的城市集聚區。以單一職能中小城市為主。1980年全區10萬以上人口城市有19個,其中埃森、多特蒙德、杜塞爾多夫和杜伊斯堡四大城市人口在50萬以上。 地理位置優越,處中、西歐和南、北歐的中心部位,水、陸交通的要道,與歐洲各國主要經濟區相距不遠。地形以平原為主,上覆黃土層,土地肥沃,適宜農作;南北有緩丘和高地,東部為山區,森林較茂密。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冬溫夏涼,1月平均氣溫1℃,7月17℃,全年有235~260天氣溫在5℃以上,生長期較長。常年盛行偏西風,年降水量750~900毫米,雨日多,濕度大。萊茵河自南向北流經本區西部,發源於東部山區的魯爾河、埃姆斯河和利珀河,均為東西流向,注入萊茵河,構成稠密的水網,為全區提供生產和生活用水以及航運之便。煤炭資源豐富,1200米內硬煤探明儲量650多億噸,約佔全國硬煤總儲量95%。煤的埋藏較深,但品種多,煤質好,其中約3/5為適於煉焦的肥煤。煤田遍及區內各地,是工業發展的動力和原料基礎。 中世紀時,本區中部是朝聖要道,有「聖路」之稱。13世紀末起已有原始採煤業,發展了初步的煉鐵和金屬加工,「聖路」沿線出現商業城鎮。但早期經濟仍以農業為主,平原地區是當時德國的「谷倉」。1835~1861年德國第一批鐵路在魯爾區建成,1850~1870年煤炭工業興起,加以大批外籍技術工人移入,推動了經濟發展。1871年普法戰爭後,德國統一,並從法國獲得大量戰爭賠款,佔有盛產鐵砂的洛林地區和盛產鉀鹽的阿爾薩斯地區(經營40多年),促進了煤鋼聯營和重化工業的發展。19世紀末開始興建運河,並和不斷興建的鐵路和公路組成水陸聯運。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魯爾區已成為德國工業的核心地區。1939年,硬煤產量達到1.3億噸的歷史最高水平,佔全國總產量65.5%;生鐵和鋼產量也分別佔全國總產量的73.6%和66.9%。隨著經濟發展,一系列工業城鎮應運而生,人口急劇增加。在兩次世界大戰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期間,魯爾區也經歷多次衰退。1920年成立的全區最高規劃機構——魯爾煤管區開發協會,幾十年來採取了一系列重振經濟措施,如改造老企業,引進新技術,實行專業化、協作化生產,調整生產布局,發展第三產業和農業,改善經濟和部門結構,以及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交通運輸網,注重環境保護等。魯爾區至今仍在聯邦德國經濟中保持突出地位。 重化工業是魯爾區經濟的基礎,形成採煤—煉焦—發電—煉鐵—煉鋼—鋼鐵加工—機器製造和採煤—煉焦—煤化學兩大工業系列。煤炭和鋼鐵工業是主導部門,長期為全國最大的生產基地,現仍集中全國硬煤和焦炭產量的80%以上、鋼鐵產量的70%左右。鐵礦石全部從巴西、賴比瑞亞、瑞典等國進口。煤、鋼產地接近,產品70%左右就地加工、消費。全國年煉鋼能力 400萬噸以上的大型鋼鐵企業中有 6個位於本區。機器製造業和化學工業也是本區重點發展的部門,在全國居領先地位。前者以重型機械為主,面向區內其他工業部門,生產采礦、冶金、化工設備、建築機械、鐵路機車等;化學工業起源於煤化學,以煉焦和合成氨為基礎,生產多種基本化工產品以及化肥、染料、葯品等。煉鋁、煉鋅和煉錫業是有色冶金工業的重要部門,礦石依賴進口。電力工業發達,以火電為主,總裝機容量約佔全國30%,發電量自給有餘。60年代以來,新興的工業部門有汽車、電子、電器、精密機械和儀表、煉油、石油化工等。玻璃、啤酒、紡織、服裝等輕工業也有一定規模。全區工業結構日臻完善。「聖路」歷來是人口稠密、工礦業集中地帶,有多特蒙德(東部)、埃森(中部)和杜伊斯堡(西部)三大工業中心。隨著採煤區由南向北逐漸推移,工業分布也相應北移,已在利珀河以北形成了新的採煤和化工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本區工業又明顯出現由東向西,即向萊茵河沿岸集中的趨勢,以便利用廉價水運以及進口的鐵礦石和原油等原料。杜伊斯堡是全區最大的鋼鐵和重型機械製造業基地,煉油、石油化工等也主要分布在萊茵河沿岸。 農牧用地約佔全區土地面積的40%左右,東部和萊茵河以西地區較為集中,其他地區多為分散的小塊農田。主要種植燕麥、冬小麥和大麥等飼料及糧食作物,飼養乳牛、豬和家禽。農業生產面臨工礦、交通和住宅建設佔地日增的矛盾,環境污染等也是限制因素。 水陸交通發達。以萊茵河為主幹的4條天然河道,與多特蒙德-埃姆斯、萊茵-黑爾訥、韋恩爾-達特爾恩、達特爾恩-哈姆4條運河,組成稠密的水運網,溝通了魯爾區與沿海港口。河港密集,全區共計74個,其中杜伊斯堡為全國和歐洲最大的河港。由 5條鐵路干線組成的鐵路網,通往國內和鄰國主要城市。鐵路總長9850公里,年貨運量1.5億噸,分別佔全國的1/3和2/5;鐵路密度達每平方公里2.4公里,相當於全國平均值的17倍。公路四通八達,總長18900公里,有聯邦一號公路、多特蒙德—哈根—吉森等重要干線,以客運為主。此外,還有遍及全區的油、氣、化工產品的管道網。
③ 德國的工業基地有哪些
.德國工業分布廣泛,德國的工業區西部有魯爾工業區,東部有萊比錫工業區,北部有漢堡,南部有斯圖加特和慕尼黑。
④ 德國重要的工業區
魯爾區。
魯爾區,聯邦德國最重要的工業區,位於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西部。通常以魯爾煤管區開發協會管轄范圍為界,主體部分介於萊茵河及其東岸支流魯爾河和利珀河之間,作東西向延伸,還包括周圍邊緣地帶。
魯爾區的工業是德國發動兩次世界大戰的物質基礎,戰後又在西德經濟恢復和經濟起飛中發揮過重大作用,工業產值曾佔全國的百分之40。仍在德國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魯爾工業區突出的特點是,以採煤工業起家的工業區,隨著煤炭的綜合利用,煉焦、電力、煤化學等工業得到了大力發展,進而促進了鋼鐵、化學工業的發展,並在大量鋼鐵、化學產品和充足電力供應的基礎上,建立發展了機械製造業。
⑤ 德國魯爾工業區在哪﹖
魯爾工業區是德國,也是世界重要的工業區。位於德國西部、萊茵河下游支流魯爾河與利珀河之間的地區。通常將魯爾煤管區規劃協會所管轄的地區,作為魯爾區(ruhrg-ebiet)的地域界限,其面積4593平方公里,佔全國面積的1.3%。區內人口和城市密集,人口達570萬,佔全國人口的9%,核心地區人口密度超過每平方公里2700人;區內5萬人口以上的城市24個,其中埃森、多特蒙德和杜伊斯堡人口均超過50萬。魯爾區南部的魯爾河與埃姆舍河之間的地區,工廠、住宅和稠密的交通網交織在一起,形成連片的城市帶。
⑥ 德國的主要工業區多集聚在那幾個州呢
魯爾區是德國最大的工業區,也是世界最重要的工業區之一。位於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的西部
⑦ 德國工業城市
工業應該是魯爾區比較發達 羅斯托克 杜伊斯堡 斯圖加特 這些都是典型的工業城市 慕尼黑勉強能算吧 它主要是旅遊業比較發達 另外那也是德國啤酒的發源地 漢堡是德國的著名港口城市 造船業還可以吧 但嚴格說來 它其實不算一個工業城市
⑧ 德國工業區和城市分布圖(地理)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是一個工業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工業是其經濟的主導部門。1980年工業產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47.8%,占工農業總產值的95.8%;從事工業生產的人數約佔全國就業人數的45.3%;工業品及機器的出口值均居世界第一位。工業生產分布的突出特點是內陸性,即工業主要分布在內地,象魯爾區、薩爾區及一些內陸大城市如慕尼黑、紐倫堡和漢諾威等地,都是全國最著名的工業生產基地。
形成西德工業生產多集中在內地的主要原因是:(1)德國是一個資本主義發展較晚的國家,工業化起步遲。當它大規模發展工業時,火車、輪船等現代化交通運輸工具已被廣泛使用,發展工業的原料和燃料以及工業產品,可以用現代化交通工具遠距離運輸,因此,工業不一定要布局在沿海地區。(2)它的資源,特別是煤炭資源,不是埋藏在沿海,而主要分布在內地。(3)內陸地區,特別是歷史通道萊茵河及其支流谷地,人口密集、交通發達。另外,內地還具備了發展工業的其它條件。由於進口原料的不斷增加和老的工業區生產過分集中出現一些社會問題,因此,近些年來西德工業分布有向沿海地區推進的趨勢,漢堡、不來梅等港口城市的工業增長特別迅速。
⑨ 英國,法國,德國的主要工業區是
英國工業區在英國倫敦附近及英格蘭中部地區法國工業區在法國巴黎盆地德國工業區在魯爾區
⑩ 法國/德國/俄羅斯的重要工業區,主要港口,主要河流
法國。
河流。主要河流有塞納河和羅訥河。
工業生產。法國主要工業區有:巴黎盆地和塞納河下游綜合性工業區;東北部阿爾薩斯和洛林工業區;北部工業區;羅訥河流域和地中海沿岸工業區。
馬賽,是法國最大的港口。
德國。
河流。德國境內河流眾多,主要有萊茵河、易北河、威悉河、多瑙河等。
德國西北部的魯爾區是世界上重要的傳統工業區之一,是煤炭、鋼鐵、化學工業集中分布地區,西南部的薩爾工業區,煤炭儲量大,鋼鐵和機械工業發達。德國新興工業逐步向南部的慕尼黑和斯圖加特發展,慕尼黑是南部的主要工業中心,以宇航、飛機製造、微電子等工業為主。
漢堡位於易北河口區,是全國最大港口,歐洲第二大港,選船中心和商業中心。
俄羅斯。
河流、湖泊。俄羅斯境內河流和湖泊眾多。主要河流有:伏爾加河,是歐洲第一長河,水量居歐洲首位,在航運上具有重要意義。
俄羅斯工業主要分布於歐洲部分,有以莫斯科為中心的工業區和以聖彼得堡為中心的工業區,均為以鋼鐵、機械、紡織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區;向東,烏拉爾工業區是以鋼鐵、機械為主的重工業區;再向東,新西伯利亞工業區,是重工業和軍事工業為主的新工業區。
聖彼得堡,海港,全國第二大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威)是太平洋沿岸海港。摩爾曼斯克為北冰洋沿岸不凍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