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德國工業訂單多少

德國工業訂單多少

發布時間:2022-12-19 01:03:27

㈠ 中國出口量世界第幾-

雖然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但是德國的出口量下降得比中國嚴重。去年已經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一

㈡ 德國工業新訂單環比顯著上升,這是否利於市場復甦

德國工業的新訂單環比顯著上升,這肯定有利於市場復甦,因為這就顯示了一個跡象,韓國工業的廠家還有工作人員們都開始漸漸的重新回到正軌而訂單上升,那麼就說明這個行業已經開始復甦了。


我們來看一下之前在4月份德國疫情還較為嚴重的時候,德國的訂單是怎麼樣的工業新訂單環比下降了26.2%,這是自從1991年1月份開始,德國工業所下降幅度最大的一次,可喜可賀的是德國也算是險中求勝,在全球由於遭受到疫情,經濟在持續下滑,中5月份德國的訂單都開始逐漸回升,經濟開始逐漸復甦。

㈢ 德國工業有向什麼的發展趨勢

德國的工業化過程:德國資本主義工業的發展遲於英國約半個多世紀。由於封建割據和農奴制(見普魯士農奴制改革)的長期統治,直到19世紀30~40年代,德國還是一個農業國,產業工人僅佔全國人口總數的2.98%。1848年資產階級革命後,機器大工業才逐步地確立起來。1871年德意志帝國建立以後,依靠對國內廉價勞動力的剝削和對國外的軍事侵略及戰爭賠款,實現了大工業的迅速發展,經過很短的時間,在70年代末,就基本上完成了產業革命,工業化程度達到了足以與英、法匹敵的地位。
德國統一後,德國造船工業除了繼續受到世界性經濟不景氣的困擾和來自遠東等造船國的強烈競爭外,原東德造船工業的調整和私有化也帶來了大量的社會和經濟問題。

德國海軍的戰略方針和使命任務

在蘇聯解體以前,德國乃至整個北約組織的假想敵人是以蘇聯為首的華約組織。隨著蘇聯的解體和華約組織的解散,德國海軍的戰略方針和作戰使命自然也作了新的相應變化。

1992年11月26日,聯邦國防部長批准了《國防政策方針》,把海軍在和平、危機和沖突時期的作戰方針和作戰使命歸納為"捍衛、支援和顯威"三句話。

1.捍衛

所謂捍衛是指為了本國和盟國的利益,在主要海域經常部署一定的海上兵力,必要時遵照北約組織統一部署的作戰方案,參加對敵的海上作戰行動,其重點是保衛沿海和前沿海域,並確保海上交通線的暢通。

此外,德海軍還應參與對付盟國范圍內,尤其是北約集團乃至國際安全體系內出現的危機軍事行動。為此,遵照北約的統一部署,德國須將其海軍兵力的40%用於參與「危機反應兵力」,這支兵力須擁有護衛艦及艦載直升機、潛艇、快艇、水雷戰艦艇、支援艦船、遠程偵察機/反潛機和海軍殲擊轟炸機。

2.支援

在支援方面,德海軍應為履行國際主義義務而提供技術和後勤方面的援助;為聯合國和其它組織提供人道主義的支援;為維護環境保護條例實施監督,並對由於環境污染所造成的惡果進行搶救。此外,德海軍還須對海上搜索和救援提供經常性的空中支援等。

3.顯威

在顯威方面,德海軍可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派遣艦艇出國訪問,與友邦海軍交換士兵以加強平時的訓練及其它方式的合作。德海軍艦隊還參加北約組織在大西洋、地中海和英吉利海峽經常舉行的作戰編隊演習,以顯示盟國的實力和團結,同時也是顯示德國海軍參與國際危機控制能力和戰備實力。

在新的形勢下,為適應海軍的戰略方針和使命任務,德國艦船行業發展所採取的方針政策大致有以下幾點:

立足本國現實,大力發展中小型艦艇

由於歷史、地理和政治、軍事等方面的原因,德國主要建造中小型艦艇,如護衛艦、快艇、潛艇和水雷戰艦艇。它不追求艦艇噸位,而是著眼於性能的改進和裝備的現代化上。它建造的中小型艦艇具有裝備精良、技術先進的特點。眾所周知,德國是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國家,這也為本國的艦艇和艦用設備的研製奠定了雄厚的技術基礎,某些領域已居世界領先的地位,例如,AIP動力系統,不久將裝備新研製的212級新型潛艇。

根據海軍使命,均衡發展艦艇

根據本國海軍的作戰任務以及北約的統一部署,德國須將40%的海軍兵力投入到"危機反應兵力"中去。因此,為完成上述作戰使命,德海軍必須擁有攜帶直升機的護衛艦、潛艇、快艇、水雷戰艦艇、支援艦船以及海軍航空兵。近些年來,德海軍正是遵循這一思想規劃和發展海軍裝備的。

配套齊全,軍民結合

德國在發展艦船工業時,重視發展有關的艦船配套工業,以形成獨立完整的艦船工業體系。在艦艇及其裝備的研製方面,採取軍民結合的辦法,軍內不設專門的造艦廠設計部門,充分利用地方上的技術力量和造艦能力,艦艇的設計與建造任務全部委託給民間造船廠承擔。各造船廠做到軍民品兼顧,開展多種經營。

研製本國裝備,同時兼顧出口

為維護和發展國內艦船工業,德國艦船工業除了為本國海軍服務外,在軍品出口控制較為嚴格的情況下,還大力發展出口型艦艇,以保持造艦能力,降低研製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眾所周知,209型潛艇和MEKO型護衛艦,在國際艦艇市場上極為暢銷,深受引進國的歡迎。

加強國際合作,共享技術成果、降低研製費用

在艦艇研製過程中,積極開展國際合作,特別是北約成員國之間的合作,以發揮各自的技術優勢,取長補短,既縮短研製周期、降低研製成本,又提高研製水平和裝備水平。例如,與荷蘭、西班牙制定了「三邊護衛艦合作計劃」;與義大利、荷蘭共同研製NH90直升機;以及與美國、挪威合作研製反潛魚雷等。

規模布局:

1. 行業規模及企業分布

東西德統一後,經過近十年的調整和改組,德國目前船廠的數目在100家以內,且大都分布在德國北部沿海地區。其中主要艦艇建造廠僅有少數幾家,包括:布洛姆·福斯公司、霍瓦茲·德意志造船廠、不來梅·富坎造船廠、蒂森公司北海造船廠、呂爾森船廠、阿伯金·拉斯姆森公司、克律格造船廠等。

2. 從業人員數量

為了提高生產效率和降低造船成本,德國造船工業伴隨著企業的重組對造船工業的職工隊伍規模進行了大規模的削減。據德國造船協會報道,1997年德國造船工業的年平均職工人數由1996年的31,868人減少到26,000人,下降了18.4%。另據德國金屬製造業工會的一項調查研究,1998年德國造船工業的職工人數將進一步減少。

3. 艦船生產規模

德國每年造艦工時約占整個造船工業建造工時的1/10。兩德統一前,西德造船工業總營業額中有15%來自海軍訂貨,統一後基本維持原來水平。

德國造船業在1997年基本保持了良好態勢。盡管1996年不來梅·富坎造船集團破產,1997年德國幾家船廠又進行了調整,但據德國造船界公布的統計數字,1997年全德造船產量81艘、122.2萬載重噸、109.5總噸,產值約50億德國馬克,與1996年處於同一水平。同期承接新船較1996年明顯回升,全年承接新船總值約46億馬克,年底時累計手持訂單約170億馬克。德國造船業重心東移的局面在1997年中又有進一步發展。

在德國的主要造船企業中,1997年造船產量居於德首位的是霍瓦茲·德意志造船廠(HDW),交船5艘,計21萬總噸(23萬載重噸),排名第二的是克瓦爾納·瓦爾諾夫造船廠,交船4艘,計11.4萬總噸(14.5萬載重噸),第3位是海洋技術造船廠(MTW,原東德瑪梯阿斯-台資恩造船廠),交船8艘,計11萬總噸(13.3萬載重噸)。
不知道這個能行嗎???是否是你想要的...?

閱讀全文

與德國工業訂單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大興汽車美容中心在哪裡 瀏覽:615
賓士ccoupe18款二手多少 瀏覽:793
儀征工業區怎麼樣 瀏覽:666
汽車購置稅有多少錢 瀏覽:677
賓士e320的有哪些功能 瀏覽:166
紹興工業廢氣治理哪個好 瀏覽:792
西電與西北工業大學哪個好考 瀏覽:819
汽車出廠重量准確性是多少 瀏覽:153
工業蜂蜜怎麼製成的 瀏覽:635
天津大學和浙江工業大學哪個好 瀏覽:102
低配寶馬x5有什麼配置 瀏覽:820
賓士模型一天多少錢 瀏覽:766
汽車排期到生產要多久 瀏覽:523
雙座跑車賓士多少錢 瀏覽:406
潼南周邊哪裡有工業區 瀏覽:110
丹東康鈴汽車哪裡賣 瀏覽:991
老款寶馬儀表怎麼設置中文 瀏覽:285
奧迪a2l頭枕怎麼拆 瀏覽:464
寶馬三系皮帶輪多久換 瀏覽:981
賓士500e現在多少錢 瀏覽: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