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江安工業園區有哪些廠
江安工業園區工廠有
1、宜賓海豐和銳有限責任公司。
2、江安升華鹼業有限公司。
3、宜賓天港物流有限責任公司。
4、江安縣富森裝卸服務有限責任公司。
5、江安縣捷恆化學工業有限責任公司。
6、宜賓紙業股份有限公司。
7、山東聚氯乙稀項目。
8、宜賓雙贏化工有限公司。
9、江安縣鴻源化工有限公司。
10、宜賓金世界化工有限公司。到2010年,園區入住產值超億元企業達到10家以上,工業總產值力爭達到10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5億元以上。初步建成高新、清潔、節約、安全生產的新型工業化園區。
Ⅱ 惠州市博羅縣一共有多少個鎮。各鎮分別有什麼工業區
截止2020年2月,博羅縣轄15個鎮(石灣、楊村、園洲、福田、長寧、龍華、湖鎮、柏塘、泰美、公庄、楊僑、麻陂、石壩、觀音閣、橫河)、2個街道辦(羅陽街道辦、龍溪街道辦)、1個管委會(羅浮山管委會)和378個行政村(社區),常住人口120多萬人。
擁有較大規模工業園區的鄉鎮分別為:
1、石灣鎮,擁有工業園區3個,分別是石灣科技產業園、石灣汽車產業園、惠州(石灣)綜合物流園。其中,石灣科技產業園落戶企業有90家,已建成投產企業62家;石灣汽車產業園已簽約落戶企業13家,總投資50.4億元;惠州(石灣)綜合物流園正在規劃建設中。
2、羅陽街道,擁有鴻達工業園、洲際工業園、雞麻地工業區、小金工業區、義和工業區五個產業園區,截至2017年,街道共有各類大小企業2412家,其中規模以上(限上)企業180家。
3、楊村鎮,規劃有三個工業開發區,即蓮湖工業區、羊和科技產業園、金楊工業區。
4、園洲鎮,擁有新世紀工業園,豐平鄉工業園、園洲民營工業園、樺陽工業園、寮仔工業區、深瀝第四工業區、九潭佛嶺工業區 永鑫工業園區、下南工業區沙頭工業區、陣村工業區、深瀝工業區、宏基工業區、桔龍工業區、廖尾工業區、禾山工業區、田頭工業區等20餘個園區。
5、長寧鎮,現有主體工業園區3個,分別為東升工業園區,嶺排工業園區和金園工業園區。
6、福田鎮,福達工業區,福興工業區。
7、柏塘鎮,金湖工業園、崇基工業園和興旺工業園。
8、泰美鎮,板橋工業園、龍珠工業區。
9、楊僑鎮,博東科技園。
(2)泰美工業園有哪些工廠擴展閱讀:
博羅縣隸屬於惠州市,是廣東省唯一的全國百強縣。2017年12月,當選中國工業百強縣(第55名)。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示範縣(區)。 2018年11月,入選2018全國「幸福百縣榜」 、2018年工業百強縣(市)。2018年12月,入選全國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100強。
2018年全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650.18億元,增長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3%。計算機、通信、電子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等重點行業增長較快,分別實現增加值增長11.5%和39.1%。全年全縣規上工業企業中,有30家產值超5億元。
Ⅲ 深圳有什麼大型的工廠!!!
以下這些公司在深圳都有分廠:
三星、恩思邁、比亞迪、上海梘廠、方正、主力、兄弟、歐姆龍、伊萊特、艾默生、富士康等等。
工業區有:
坪山大工業區
龍崗寶龍工業區
華豐(龍崗)留學生產業園
龍崗同樂工業園
龍崗回龍埔科技園
坪地高橋工業園
龍崗龍騰工業區
工廠 又稱製造廠,是一類用以生產貨物的大型工業建築物。大部分工廠都擁有以大型機器或設備構成的生產線。在世界近代史中泛指資本主義機器大生產,即使用機械化勞動代替手工勞動的資本主義工業場所。
18~19世紀,經過工業革命,機器在生產中廣泛應用,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奠定了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資本主義經濟憑借機器化大生產,最終戰勝封建經濟和小商品經濟,確立了自己的統治地位。現代對工廠也稱為「製造廠」、「生產企業」。
Ⅳ 仲愷 有哪些工業區
1:惠州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有以下工業園:
1):惠州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園洲工業園
地址:惠州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2)惠州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德賽第二工業園
地址:古塘坳路2號附近
3):惠州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TCL雲山工業園
地址:雲山東路21號
4):惠州仲愷高新區三和工業園
地址:御和路附近
2:惠州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里知名企業:
TCL集團、德賽集團、龍旗電子、億緯鋰能、、科士達集團、天敏科技(中國)、元暉光電(中國)、華陽集團(中國)、長城智能通訊(中國)、方正科技(中國)、聯想集團(中國)、光耀集團(中國)、中投集團(中國)、中信集團(中國)、廣東瑞銀昌集團(中國)、三星電子(韓國)、LG電子(韓國)、索尼電子(日本)、可口可樂(美國)、西門子(德國)、施耐德(法國)、普利司通(日本)、住友(日本)、科瑞半導體(美國)
安姆科(中國)總部(澳大利亞)、普洛斯投資管理(美國
3:惠州仲愷高新區工業園附近的公交站:
洋里村、中洞村、TCL瑞智、惠環醫院、松山工業區、惠環辦事處、光信電子廠、惠環市場、航天工業園、協和醫院、南方物流園、LG電子廠、萬信佳購物廣場。
4:惠州仲愷高新區工業園附近的公交車:
26路、31路、323路、638路、663路、205路、25路、33路、11路、201路、203路、206路、208路、209路、22路、27路、大亞灣999路等。
Ⅳ 蘇州工業園那些電子廠待遇比較好
目前外資的待遇和工資都要好一些(尤其是德資等歐企)。
具體的哪個工廠不好說,關鍵是要看你的工作崗位和之前的工作經驗。
況且進外資好一點的崗位都要會一門外語及相關經驗。相反,進內資就不一定不好,可能你所在的崗位特別好也不一定。
但目前蘇州園區公認的是蘇虹路的企業都相對好一點,希望可以幫到你!若滿意就給我加分啊!
Ⅵ 天津國棉一廠 天津鋼廠 天津自行車廠 合成化學 第一機床廠的過去歷史及現狀
①原天津市國營第一棉紡織廠曾為1937年建成的日商裕豐紗廠,位於當時的比利時租借地內。當時該廠的規模就很大,有紗錠10萬多錠,布機2000台,曾是天津的大型棉紡廠,建國後改稱為國棉一廠。據一位棉紡廠老工人講,廠里的老設備一直還在運轉使用中。然而,因為城市規劃的需要,今年春天進入了拆除階段,目前已經被夷為平地。在原裕豐紗廠被拆除的過程中,文保志願者朱先生得到消息後,深表惋惜:如今,原有的大面積生產車間和附屬建築已經夷為平地,唯有建於1953年的辦公樓因駐扎拆房農民工而尚存。文保志願者緊急呼籲,希望這樣珍貴的工業遺產在今後能盡量保留免遭破壞。而原天津國棉一廠已成為天津紡織集團有限公司天一分公司,是全國大型棉紡廠。
②1936年,日本退伍軍官、財閥小島和三郎,在天津第四區小孫庄靠近周公祠的鹽坨地老閘口一帶二百餘畝地,劃線上樁,建起四、五間廠房,裝備了百餘台日本製造的舊機器,招募200餘工人,掛起了「昌和工廠」的牌子(即天津自行車廠最早前身)。生產自行車車架、車圈、前叉、曲柄、輪盤、泥板、三套軸等自行車主要零部件,加上部分由日本運來的零件,組裝26英寸深綠色自行車,取名「鐵錨」牌,月產900輛自行車,這也是全國最早最大的自行車廠。 1949年1月天津解放後,天津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工業接管處派人接管了工廠,暫定名為「軍管天津機器/第二分廠」直屬天津市軍事管制委員會領導,1月底在多方面支持下,工廠全面復工,2月份開始正式生產自行車,並調撥十三萬斤小米作為生產經費。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該廠被正式命名為「天津自行車廠」。 1950年4月,天津自行車廠開展了「造新中國一代堅固、耐用、美觀、輕快的自行車」活動,二十多名工人同志自願組成了試制組,他們解剖分析了荷蘭菲利浦、日本堀井和英國鳳頭等各國名牌車,取其所長、避其所短,合理改進,借來繪圖用具,用木板當圖板,精心設計,反復篩選,並綜合了工人群眾的上百條建議,制訂出造新車的方案。經過反復試驗改進,對加工工藝和工裝設備做了較大改動。比如將車架結構進行改進,上管長度改為640毫米長,三、五通接頭改為大爐銅焊,加寬了車把尺寸,改進了熱處理滲碳配方。為解決新車的材料問題,工人們用壓延機把廢油桶軋製成規格材料,改造了舊模具。 1950年7月5日,十輛樣品車造出來了。經過嚴格技術鑒定、性能試驗和質量檢驗,新車性能質量遠遠超過了「中字」牌自行車。為了比擬它結實、輕快、漂亮的特點,工人們親切地稱它為「飛鴿」,上級也批准將這種車正式命名為「飛鴿」牌。從此新中國第一個全部國產化的名牌自行車誕生了,1951年1月又正式淘汰了「中字」牌自行車,將「飛鴿」牌自行車成批地投放市場。本廠產品「飛鴿」牌自行車曾榮獲國家頒發的優質產品銀獎。 本廠一貫致力於技術開發和產品開發,從日本、德國、法國和義大利引進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設備,採用CAD計算機輔助設計手段專門從事自行車產品的開發與設計,該廠以技術裝備雄厚、工藝先進和專門檢測、計量測試手段,品種花色繁多,產品品質優良使飛鴿自行車在國內外市場享有盛譽。飛鴿牌自行車不僅在國內各地銷售,還遠銷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 飛鴿產品規格齊全,具有六個系列(28"、27"、26"、22"、20")近二百種款式,包括加重車、輕便車、運動車、山地車、公主車、輕便三輪車等。可噴塗各種流行艷麗色彩,並可以定型產品上加以修改,以滿足客戶的特殊要求。飛鴿牌自行車在國內各省設有銷售服務中心,為廣大商業客戶和消費者提供熱情、周到的優質服務。馬路飛鴿電動車擋風防雨遮陽篷是一款集防雨、遮陽、擋沙塵等多功能於一體的新式電動車、摩托車裝飾產品,該產品用材精良,設計合理,採用弧形廣角擋風板,流水線水滴狀外形且風阻小,外觀靚麗,能讓所有二輪車族,擁有一個舒適、便捷、時尚的二輪車乘空間。 (一) 渠道: 「馬路飛鴿」電動車防雨遮陽篷的營銷網路覆蓋全國市場,從高端產品到低端產品都有專業的市場分析和專業的營銷策略。在央視、地方衛視、報紙、電台、雜志、網路上都發布廣告,全面及時地傳遞宣傳「馬路飛鴿」,讓人人皆知,激發出幾百萬乃至上數千萬個潛在的准客戶,從而實現我們的宗旨:「讓天下所有騎電動車的人不再被風吹、日曬、雨淋。」 (二) 服務: 「馬路飛鴿」電動車防雨遮陽篷的全方位服務,實行24小時全天候服務,給經銷商和消費者提供實時服務,讓您真正體會到服務誠心、買的放心、使用安心。 (三) 產品: 電動車2009年,順應消費者對電動車防雨遮陽篷的需求,建立在防雨、遮陽、擋風於一體,令所有二輪車族擁有一個舒適、便捷、休閑時尚的騎乘空間,真正做到比轎車更便利、更經濟。讓人們得到「二輪轎車」的高檔享受。作為「二輪轎車」的新潮產品專業經營公司,華鑄興業以關注百姓民生為根本出發點,全力打造出更多符合百姓出行所需求的科技實用產品。 從100%到1.6%,國有資產在整個天津自行車行業中佔有份額的變化,是一個標準的「國退民進」過程。「飛鴿」的膨脹、衰落直至今天的新生,終於一步步回歸正常。然而,要恢復往日的榮光,對它來說已是一個無法實現的夢。 中國周刊記者 馮翔 天津報道 天津,東麗區程林工業園,大道上塵土飛揚,運送貨物的卡車迎來送往。 「你是找中國飛鴿?」賣西瓜的小販、修自行車的工人,都能准確無誤地指出方向,即使它遠在一兩公里外。「飛鴿」現在的名字是「天津飛鴿車業製造有限公司」,剛搬到這里三個多月。 這是「飛鴿」的最近生存狀態。在網上能查到的,「飛鴿」在西青區、北辰區的兩個廠區已成往事,更勿論位於天津市區六緯路的老廠。那個曾經隨著一輛輛自行車傳送到全世界5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地名,現在佇立著一片寬闊的住宅小區。廠房早已賣掉抵債。 「飛鴿車業」副總經理高用亮對《中國周刊》記者說:現在的「飛鴿」年生產量為120萬輛。其中一部分為貼牌代工。 這個數字,在天津市每年的4700萬輛自行車產值中,並不出眾。與它自己的過去相比,只能用「柔弱」來形容。曾幾何時,「飛鴿」這個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名字,就是天津自行車產業的代名詞。 一年一張票 作為中國自行車的發源地,天津的名字從來就與「飛鴿」聯系在一起。 1950年,新中國第一輛全部自行設計製造的自行車在天津自行車一廠出生,取名「飛鴿」。在自行車成為中國人普遍交通工具的過程中,「飛鴿」與上海的「永久」「鳳凰」出盡了風頭,被稱為中國三大自行車品牌。 「六五」「七五」期間,天津市政府先後投資2.4億元,對「飛鴿」進行大規模技術改造。自解放以來到1980年代末,以「飛鴿」為領頭羊的天津市自行車產業累計上交國家利稅60多億元,是天津市的支柱性產業之一。 當年的技術工人,現在的技檢部長趙志國回憶:作為「飛鴿」的工人,他們享有一項贏得社會普遍羨慕的福利:在物資憑票供應的年代,他們每人每年可分到一張購買「飛鴿」的票券。在自行車、手錶、縫紉機被稱為中國家庭「三大件」的年代,這張票太珍貴了,經常是早早就被親朋好友預定:「我明年結婚,你那車票千萬給我留著!」 當時的婚禮,一輛嶄新的「飛鴿」往往便是女方的全部陪嫁,贏來陣陣艷羨。許多人因實在弄不到一張購買自行車的票券,只能自己想方設法收集自行車的零件,自己「拼」一輛。國外領導騎飛鴿自行車 1988年,包括另一個著名自行車品牌「紅旗」在內,全天津市的自行車產業都集中到「飛鴿」名下,成為3萬多人的「飛鴿集團」。這是計劃經濟時代,「飛鴿」輝煌的最頂端:國有資產佔全市自行車產業份額100%,年產量661萬輛。1989年2月25日,美國總統喬治·布希對中國進行訪問。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會見他,並贈送他們夫婦兩輛飛鴿牌自行車,作為「國禮」。從此「飛鴿」順利進入美國市場,它還曾成為中國對外援助第三世界國家的物資之一。 頂點之下,隱藏著巨大的危機。「飛鴿」作為大型國有企業,靠的是兩大法寶:政府指令下的銀行貸款,和包銷全部產品。幾十年來,「飛鴿」基本只有兩種顏色:黑色和綠色。 天津大學企業戰略與文化研究所教授和金生領銜的一篇論文形容當時的「飛鴿」:「保守、狹隘、自大、唯我獨尊」,「具有鮮明的國企特色」。原因是「企業不直接面對市場和顧客,所要做的就是聽從行政命令進行生產」。 吉利改寶馬? 飛鴿自行車政指令對「飛鴿」的負面影響,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開始,初現端倪。 如果把吉利汽車的標識取下,換成寶馬的車標,以圖讓一輛汽車的售價提高,行嗎? 當然不行。然而,這種類似的行為並不是假設,而是現實。「飛鴿」和「紅旗」當年就曾在政府指令下,做過這樣的違心之舉。原因僅僅在於,一輛「飛鴿」的價格比一輛「紅旗」要多二十塊錢。 可以想像當時的尷尬場面:服從領導,移交了技術資料、設計圖紙,「飛鴿」人心懷不滿,認為搶了自己的市場;「紅旗」人也不情願,便宜耐用是當時的26型「紅旗」一大賣點,該車素有諢名「不吃草的小毛驢」,走俏於農村市場。自己的品牌要被取消,誰樂意? 兩個廠面臨同樣的工作任務:廠長給副廠長做思想工作,副廠長給車間主任做思想工作,車間主任給車間副主任做思想工作…… 兩個工業品牌的統一,談何容易。需要改圖紙、改模具、改車床,何況還是兩個定位、市場都不一樣的品牌。由「紅旗」改成的「飛鴿」很快被民間稱為「假飛鴿」,進而連累了整個「飛鴿」的銷售。「永久」「鳳凰」趁機搶占市場份額…… 其時為1986年左右。改革進行了一年多,被迫中止。 「改革是失敗,但是當時也有好處。誰得了好處?政府。」當時的集團總經理蕭慶源對《中國周刊》記者說。他試圖從積極的角度談那次改革的意義:天津市當時正是加緊進行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的時期,資金極度短缺。「紅旗」改「飛鴿」,當時的確增加了一些銷售收入。這筆多出的錢,自然作為利潤上交,用來修建了天津市的中環線等幾條重要公路。 飛鴿工人十幾年後,「飛鴿」人因工廠衰落,他們的退休金、醫療費長期被拖欠。沒有人能料到這樣的後果。 1990年代開始,席捲全中國的體制改革擴展到了自行車行業。政府這才發現,自己已經逐漸扶不住這個龐大而附加值極低的產業了。從1990年開始,天津市輕工業局向民營企業大量發放自行車臨時生產許可證,另一方面減少乃至停止對自行車產業的投資,並將這一行業認定為「國有資產退出的行業」。 在這種形勢下,眾多民營企業、鄉鎮企業迅速加入自行車行業。可憐當時的「飛鴿」基本上只會製造26、28兩種車型,連中國女性的普遍選擇——24型號的自行車都極少。要改個車型,需要至少兩年的時間。「有個比方:河凍冰了。咱們回去開動員大會,開始設計冰車。人家民營企業直接拿個冰爬犁往上一放:五毛錢一位;結果發了。等咱們明年把冰車做好了拿來,河都化了。」一位當時的「飛鴿」高管說。 截至1998年,飛鴿集團潰不成軍,連續5年虧損,累計達3億多元,人員大量流失。而與此同時,民營企業利用「飛鴿」走出去的技術、管理人員,步步做大。天津市一位區長說了一句話:「一隻鴿子掉下去,千萬只麻雀飛起來。」 售價200 成本600 飛鴿自行車1998年,幾百名「飛鴿」的老員工走上天津的中環線、外環線,用堵路的方式表達他們的訴求。因為「飛鴿」名氣太大,影響也大,當時的廠長和書記雙雙下課。此事標志著「飛鴿」的徹底衰落。 之後,沒人願意接手這個爛攤子,甚至集團指派當時的副總經理去兼任廠長也被拒絕。最後還是行政指令起作用:再不去,立即宣布撤職!「飛鴿」這才算有了廠長。 今年64歲的龔孝燕,當年是飛鴿集團的副總經理,主管「解困工作」。對那段日子,她不願意用「不堪回首」這樣的詞。跑市政府、區政府、勞動局、經委、工會、工商局,一個個衙門求來求去給工人找政策,找待遇,找出路。連廠房分開出租是否合乎規定,都要她去找相關的政府官員,硬把人家拽來現場辦公——職工們紛紛另謀出路,或掛靠在集團下單干,飛鴿集團的下屬企業三年就增加了一百家。大雪天的深夜,她獨自一人跟幾百名下崗職工談判,苦口婆心幾乎是央求他們不要有過激行動……那段日子給她留下了糖尿病、高血壓和一身的病。一次導致她險些半身不遂,不得不提前退休。 龔孝燕「她(龔孝燕)那段時間至少給工人要來六七百萬。」一位老飛鴿人說。 對於個人來說,這個數字足夠巨大和值得自豪。但要挽救飛鴿集團,只能是杯水車薪。據曾任財務審計處副處長的高用亮回憶,當時飛鴿集團一個下屬廠每個月給退休工人看病的費用就高達數百萬元,整個集團要想翻身,每個月需要1.5億到2億元之間。每時每刻都在增長的銀行貸款和企業欠債的利息,對當時的「飛鴿」來說,都是天文數字。 根據飛鴿集團對提供的數據,當時市面上的自行車售價為200元左右,而一輛「飛鴿」的成本是600元。那些兢兢業業一輩子的老工人苦心鑽研節約成本,一個七十幾道工序的車鈴才掙幾厘錢;架不住「飛鴿」龐大的非生產部門人吃馬喂:企管辦、質管辦、房管科、行政科、膳食科、幼兒園、醫院、技校、職工大學……計劃經濟時代,這樣的冗大結構是一切企業的最終發展方向。 1999年,中央下發《關於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要求分離企業辦社會的職能,逐步把所辦的學校、醫院和其他社會服務機構移交地方政府統籌管理。對「飛鴿」來說,已經晚了。 越生產越虧損,成為政府決心從這一行業中退出的重要原因。現在的「飛鴿」,以上部門全部裁撤。僅剩的幾個部門也變成了生產人員兼職。 三次「砍樹留根」 困境中的飛鴿集團,最大的優勢就是「飛鴿」這個名字。 再拖下去,不是辦法。飛鴿集團想了個辦法:「砍樹留根保品牌。」即:剝離一部分生產能力,抽調精幹人員、技術和設備,另行組建一個企業實體,飛鴿集團以有償形式將「飛鴿」這個品牌轉讓給它使用。這樣,就把原先的債務由集團一身扛下,新的企業實體可以輕裝上陣了。 1998年,飛鴿集團又咬牙貸款1500萬,成立了全資的「飛鴿自行車公司」,趙志國和高用亮都在其中。一年時間,這個公司盈利了1000萬元。然而,它能看著擁有上萬職工的老集團債務纏身,無動於衷么?1000萬盈利全部被集團抽回救急,公司又辦不下去了。 「當時有個比方:我們是一艘小潛艇,集團是一艘航空母艦。我們這潛艇能拖動航空母艦么?」高用亮說。 明晰法律的人不難看出,「砍樹留根」並不能一下讓「飛鴿」拋下包袱。1999年,上海寶鋼集團對「飛鴿」拖欠它多年的鋼材款1400萬元,提起訴訟並要求查封「飛鴿」品牌,准備逼它拍賣。這時候,政府終於對「飛鴿」多年來的貢獻給以了回報。天津市政府介入,與上海方面反復交涉、溝通,最後於2002年達成還款協議,使「飛鴿」倖免於難。還有幾次類似的危機,都被政府出面化解。 很難說清,是不是這次訴訟推動了「飛鴿」的改革。這年,第二次「砍樹留根」奠定了今天「飛鴿」的合作形式:合股經營,公私合營。天津市西青區的一家鄉鎮企業騰達公司出了土地、廠房,天津市經委下屬的華澤投資公司拿出400萬元,跟飛鴿集團一起成立了「飛鴿自行車有限公司」。天津日報 2004年,民營企業泰美公司的老總張健加上「飛鴿」的管理層,以個人名義注資808萬元,三個國有股東持有的股份縮減到58%。2007年,這個公司的年產量曾達到過130萬輛。 然而,在這種經營形式下,股東之間又出現了矛盾。 「當時的股權很混亂,不明晰。比如說我們飛鴿集團用來入股的設備,都是很多年前的舊設備,沒有計算折舊費;總股份1924萬元,僅廠房就價值670萬元。」高用亮說,當時的各方股東要求「飛鴿」以品牌入股。而在國有股份不佔優勢的形勢下,這就等於出讓「飛鴿」品牌。這促使「飛鴿」進行了第三次「砍樹留根」。 2009年3月,天津飛鴿集團出資退了各方股份,採取了「管理者持股」的運作模式。它出資500萬元,原副總經理張金瑛個人出資300萬元,並擔任總經理。在東麗區租下一片廠房,成了「飛鴿」的新巢:「飛鴿車業製造有限公司」。 「她(張金瑛)的300萬元,應該也是幾個朋友湊的。」一名「飛鴿」員工援引一條未經證實的消息說。 800萬元,成了新「飛鴿」的全部資本。這一下產權徹底清晰了,生產設備也全部換新。「飛鴿」終於成為一家徹底的現代企業,得以卸下包袱進行市場競爭。但這樣的規模,在天津市的自行車產業中已排不上號。 生產「飛鴿」的,還有飛鴿集團旗下的兩個小企業:「飛鴿電動車有限公司」和「飛鴿電動三輪車有限公司」。都是國有與民間資本合資。再加上與「飛鴿」一樣衰落的「紅旗」,根據天津市自行車行業協會向《中國周刊》提供的數據:整個飛鴿集團的資產,在全天津市的自行車產業中只佔1.6%的份額。 與此同時,「永久」、「鳳凰」也全部衰落。 來自非洲的懷念 「我感覺,要想做大,我們現在最缺的是人才。」在劉少奇視察、布希騎車的大幅照片下,高用亮說。 「飛鴿」再想恢復往日的榮光,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天津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自行車生產基地,年產4700多萬輛自行車,但規模前10名的企業都是民營,其中許多管理人員和技術骨幹都曾經穿過「飛鴿」的工作服。一家電動自行車生產企業請周傑倫做廣告代言,出價3000萬元人民幣。這一數字相當於「飛鴿車業」全部資產的近4倍。 盡管多年來再也沒有退休工人堵路,拖欠的醫葯費、退休金也在逐漸發還,但「飛鴿集團」與那些老廠長、老經理的關系並不密切。有些老「飛鴿」人在聚會時表示:不願意和現在的「飛鴿集團」接觸,怕見了傷心。「他們之間的距離很遠。」一位知情人如是說。 盡管一再收縮,「飛鴿」的品牌價值仍貫穿到今天中國大地上能通行自行車的每一區域。無論在「飛鴿」的哪一個發展階段,打假都是它不能放棄的工作。全國各地的假冒「飛鴿」前仆後繼。 直到現在,飛鴿車業的管理部長還在江西打假。根據各地客戶舉報,帶著技術人員前去,查實後向當地的工商、質檢等部門舉報。他們要維護自己的客戶利益,地方政府要維護自己的市場繁榮。效果無疑參差不齊。 在世界某些意想不到的角落,「飛鴿」的品牌價值還以懷念形式存在。 目前,飛鴿車業的出口遍及亞洲、歐洲、美洲,還有一部分來自非洲,確切地說來自尚比亞、烏干達等小國。當年,中國曾向它們或出口或援助過「飛鴿」,現在它們找上門來,指名要買「飛鴿」,而且還是最經典的28款式。 這些車忠心耿耿,負重能力強,在非洲廣袤的沙漠和草原上,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工作崗位。
③天津百花皂業有限公司(原天津合成化學廠)
④天津第一機床總廠始建於1951年,是中國從事專業齒輪加工機床研發製造基地,是中國獨家生產弧齒錐齒輪系列成套加工機床的廠家,是中國機床工業骨幹企業之一。
Ⅶ 愛瑪電動車生產地址
愛瑪電動車生產基地主要有天津製造基地、無錫製造基地、商丘製造基地、東莞製造基地、台州製造基地、四川製造基地。
愛瑪電動車生產廠家是愛瑪科技,立足天津。分別在江蘇、河南、廣東等地積極推進本地化生產,通過科學的全國性戰略布局滿足市場實際需求。
愛瑪電動車,是愛瑪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品牌,愛瑪電動車是中國輕工業百強企業,致力於時尚電動車的研發與製造,獲國家認證的五星級服務單位。
天津製造基地(愛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坐落於美麗的靜海現代生態工業園區,佔地約4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26萬平方米,建設投資約6億元人民幣。集研發中心、生產製造、倉儲物流於一體,融焊接、注塑、噴塗、裝配等精密加工一條龍,年產能規劃500萬輛。
Ⅷ 漳州長泰哪裡工廠比較多
漳州長泰長泰區工廠比較多。有岩溪工業集中區,長特長泰工業園,興泰工業園,鴻星爾克電子商務工業園,薌城藍田、金峰工業區,漳浦綏安工業區,長泰官山、興泰、蔡坑工業區,龍海角美工業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