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蘇南工業多少萬億

蘇南工業多少萬億

發布時間:2022-11-15 08:29:20

❶ 江蘇GDP即將破10萬億,蘇南蘇北的差距會越來越大嗎

長三角地區的經濟一直都很發達,江蘇省不光是省會的經濟發展好,其他市的發展放在全國來看也是數一數二的。除了江蘇省,其他城市只有省會才拿得出手,但是江蘇的每一個城市放在全國都是佼佼者。江蘇的十三個城市一直被全國戲稱為江蘇十三太保,這就從側面說明了江蘇的實力很強,只是內部互相看不起而已。關於江蘇GDP即將破10萬億,蘇南蘇北的差距會越來越大嗎?我認為是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首先,江蘇的內斗非常嚴重,自古以來就有蘇南蘇北一分,蘇南和蘇北互相看不起,而且各自都不承認。其次,蘇南的經濟發展比蘇北要發展得快,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自古以來的差距造成了如今GDP的懸殊。最後,有錢的人只會越來越有錢,貧困的人只會越來越貧困,階級差距很難打破,所以蘇南蘇北的差距會越來越大。

一:江蘇的內斗很嚴重

江蘇的內斗非常嚴重,自古以來就有蘇南蘇北一分,蘇南和蘇北互相看不起,而且各自都不承認彼此。蘇南嫌棄蘇北的沒錢,蘇北嫌棄蘇南的財大氣粗,說到底還是城市發展得太快了。

關於江蘇GDP即將破10萬億,蘇南蘇北的差距會越來越大嗎? 大家還有什麼想要補充的,歡迎在評論區下方留言。

❷ 蘇南的經濟

蘇南地區是江蘇經濟最發達的區域,也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區域之一。2010年11月,國家統計局發布了根據經濟社會綜合發展指標測算的「2010全國百強縣(市)」名單,前十名中江蘇佔了六席,分別是崑山(第一),江陰(第二),張家港(第三),常熟(第四),吳江(第六),宜興(第九),其中崑山,江陰,張家港,常熟四個縣級市作為「區域經濟強縣統籌發展組團」並列「全國百強縣」第一。並且這些縣市全部集中在江蘇蘇南地區。
2011年,蘇南地區進出口貿易總額和外商直接投資分別佔全國的13%和18%,境外投資規模超過20億美元,研發投入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5%,接近發達國家水平。
2012年,蘇南地區實現生產總值達到3.34萬億元,比2007年翻一番多,年均增長12.0%,快於全省平均水平0.2個百分點;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01370元,按當年匯率折算約為1.6萬美元,處於工業化後期。國民經濟三次產業結構從2007年的2.6:57.8:39.5調整為2.3:51.5:46.2。
2012年,蘇南地區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189.85億元,比2007年增加1778.94億元,年均增長17.7%。
蘇南地區近年地區經濟發展情況簡表(2010年-2013年) 年份地區生產總值(GDP)GDP佔全國比重人均GDP人均GDP/全國人均GDP三產業比重服務業比重高新技術產業比重人均GDP排名2010年2.48萬億元6.2%79501元2.62.3:54.0:43.743.7%---482011年2.94萬億元6.3%90617元2.62.3:52.9:44.844.8%38.2%482012年3.34萬億元6.4%101370元2.642.3:51.5:46.246.2%41.1%432013年3.64萬億元6.4%113578元2.70---------41資料來源:江蘇省、蘇南地區政府官網及中央主要新聞網站信息
註:人均GDP中人口數據以全國第六次普查為准;人均GDP排名是把蘇南作為一個經濟體,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布的數據,在全球中的排名。 2012年,蘇南地區服務業增加值突破萬億元,達到15416.80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上升至。2012年蘇南地區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4721.40億美元,其中出口總額2755.99億美元,外商直接投資228.80億美元,三資經濟對蘇南貢獻逐年提升,2012年蘇南地區規模以上工業中三資企業實現總產值33587.26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48.2%,接近半壁江山。
2012年,蘇南地區高新技術產業產值接近三萬億元,達到28663.2億元,五年年均增長19.4%,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上升至41.1%。
2012年,蘇南地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827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160元,五年間年均分別增長12.3%和13.1%。2012年蘇南地區城鄉居民人均儲蓄存款達到5.4萬元,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4.3%,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5.7%,雙雙步入了相對富裕階段。

❸ 江蘇的蘇南和蘇北差距真的有30年嗎都有哪些差距

江蘇省在全國的排名一直名列前茅,因為這個省份的GDP是很多小省份的N倍。但是江蘇的蘇南和蘇北差距很大,網上有人說相差了30年。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我們一塊來了解一下。

蘇南本身就有魚米之鄉,底子很厚,所以蘇南的普通人家很富裕。所以現實生活中,蘇南地區到處都通上了高鐵。而作為江蘇省省會的南京,到現在只有淮安一條線。便利的交通讓蘇南地區的經濟發展有了質的飛躍。蘇南隨隨便便一個鄉鎮的GDP都能夠抵得過蘇北的一個縣。

蘇北5個城市的GDP需要不斷的提高。蘇北的5座城市,除了徐州和鹽城這兩座城市生活水平比較高之外,連雲港,淮安以及宿遷這些地方的經濟水平,還需要整體提高。沒有辦法跟蘇南相比,也沒有辦法跟思中相比。

所以江蘇的蘇北和蘇南差距真的很大。並不是道聽途說,不管是交通便利方面,還是從GDP方面,蘇北都需要好好的努力。

❹ 江蘇製造和廣東製造相比,誰更具有優勢

廣東和江蘇是我國經濟體量最大的兩個省份,GDP總量都超過了9萬億元人民幣,體量龐大,那麼誰的製造業實力更有優勢?

從工業產值來看,廣東工業產值為13萬億元人民幣,而江蘇工業產值為15萬億元人民幣。所以,在工業產值方面,江蘇領先廣東,而且江蘇工業產值已經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一。所以,江蘇的製造業增加值也是領先於廣東。

從製造業領域來看,江蘇製造業更加側重於鋼鐵、石油、化工、造船、機械製造、水泥、能源等領域,可以發現,江蘇的製造業多數都是重工業。江蘇有3家世界500強,其中兩家就是重工業,這兩家世界500強分別是沙鋼集團、恆力集團,前者是全國最大的民營鋼鐵集團,後者是涉及石化、能源、紡織的綜合企業集團。

相比之下,廣東製造業更加側重於輕工業領域,比如華為、大疆、美的、格力、創維、比亞迪、TCL、歐菲 科技 、大族激光等著名品牌。全國三大白色家電品牌,廣東就佔了兩家,廣東的 科技 企業眾多,後背 科技 儲備力量雄厚。尤其是深圳,是中國的創新之都,聚集著大量的 科技 及製造企業,大多數都是輕工業 ,整個廣東也是如此。

所以綜合來講,廣東和江蘇的製造業各有優勢,廣東更加側重於輕工業領域,而江蘇更加側重於重工業領域,且都在各自側重的領域發展較好。

首先從產值來看,江蘇更高一點。截止2017年,江蘇工業產值就高達15.49萬億元,位居全國第一;而廣東工業產值為13.56萬億,位居全國第三。

江蘇和廣東都是我國經濟發達的省份,製造業實力雄厚,那麼誰更具有優勢?我認為兩者各有優勢。廣東的輕工業更發達,而江蘇的重工業更強。

廣東是我國輕工業最為發達的省份,我們平時生活用到的產品幾乎都有廣東的品牌,廣東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總量超5萬家,居全國第一。廣東已經形成了以電子信息、家電等為主的企業群和產業群,誕生了華為、中興、格力、美的、OPPO、 vivo、魅族、大疆、格蘭仕、比亞迪等眾多知名品牌。

江蘇大量的製造業企業主要分布在重工業領域,如造船、鋼鐵、水泥、化工、能源、冶煉、機械、軍工等,實力雄厚。就拿造船業來說,世界50強造船企業江蘇佔了1/5左右,2018年江蘇全省造船完工量為1499萬載重噸,全國市場份額為43.3%、世界市場份額為18.79%。

總之,江蘇和廣東都是我國製造業最發達的省份之一。

說一下我的結論我認為廣東製造比江蘇製造更具有優勢。

兩個都是製造業大省。在規模上來講,江蘇排名全國第一,廣東排名全國第三。前的製造業產值一年大概在15萬億元左右,或者是13萬億元。

江蘇製造業產值之所以能夠高於廣東很重要的原因是他的製造業更加偏向於重工業,廣東省更加以偏向於輕工業。江蘇的主導製造業產業是鋼鐵、化工、機械、冶金。廣東省製造業的主導產業也是電子、通訊、家電、玩具、建材、服裝。

產業結構一對比就能夠發現製造業更容易把規模做大,容易把產值拉上去。一家鋼鐵廠一年的產值動輒幾十個億上百個億。一家玩具廠,一個產值能達到幾十億的非常少,能上10億就已經很不錯了。

那麼這兩個省誰的製造現在更佔有優勢呢?廣東省製造業更具有優勢很簡單,廣東省在2007年的時候就開始了大規模的產業升級,提出了「騰籠換鳥」的戰略,將大量低端製造業轉移到了外省,甚至東南亞地區,騰出土地和空間發展附加值更高的產業。

因此這幾年我們看到廣東省很多高 科技 類企業成長非常迅速。華為營業規模已經達到幾千億,但是每年仍然增長兩位數。只還有大量的中小型 科技 類企業不斷湧出,大疆創新就是這幾年的爆發出來的最好案例。

在機器人使用方面,廣東省走在了全國的前沿。深圳、佛山等工業重鎮,工廠流水線機器人普及已經非常普遍了。廣東省佛山市全國機器人製造企業的聚集地,生產出來的機器工業機器人很多都被本省消化了。

國務院出台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要以珠海佛山為龍頭建設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業產業帶,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現代產業基地。這里的裝備製造業很大程度是就是指工業機器人。2018年佛山規模以上裝備製造業工業增加值接近1500億元。

江蘇是聞名全國的製造業大省,其製造業產業總體規模大,有活力,基礎好,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江蘇有提升製造業競爭力的強勁需求。隨著江蘇自身工業化進程的加速,江蘇製造業呈現出如下特點:

1)經濟總量穩步擴大

產銷規模突破10萬億元,全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現價產值、銷售產值分別達10.9萬億元和10.7萬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總量、產銷規模繼續保持全國第一,全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累計完成增加值25034.8億元,佔全國總量的11%以上,總量佔比位居全國首位,同比增長13.8%;利稅總額首次突破萬億元;百億工業企業(集團)突破100家。全年全省41466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6816.1億元,增長24.1%。全年蘇南、蘇中、蘇北地區規模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2.4%、13.8%和17.7%。全年全省工業投資完成13773.3億元,增長20.4%。裝備製造業產銷規模首超4萬億元,增長26.2%,佔全省規模工業比重達到42%,佔比較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

2)重工業、高加工度化趨勢明顯

江蘇製造業細分行業中重加工製造業增長幅度最大1999-2010年間,江蘇重工業佔全部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從1999年的54.60%提高到2010年的73.37%。從重加工製造業行業產值比重變化來看,帶動江蘇製造業向高加工度化方向升級的主要產業是六大裝備製造業。從產值比重看,江蘇裝備製造業占該區域製造業總產值的比重呈穩步上升趨勢,比重從1999年33.06%上升到2010年的44.83%。以六大裝備製造業為代表的高加工度化行業在重工業中逐漸取得了支配性的地位。

3)新興產業規模迅速擴大

2011年,江蘇全省新興產業生產較快增長,規模迅速擴大,比重穩步提高,投資依然強勁,有力地拉動了全省工業經濟平穩較快運行。全年全省六大新興產業產值、銷售分別達27476.6億元和26090.3億元,分別佔全省規模工業的25.3%和24.4%,比上年分別提高2.5個和1.6個百分點;產值增長30.9%,高於全省工業5.4個百分點;銷售增長26.4%,高於全省工業2.3個百分點。全年全省六大新興產業完成投資3206.1億元,佔全省工業投資的23.3%;增長32.4%,高於全省工業投資增幅12個百分點。

2011年,全省新能源產業完成產值佔全省新興產業15.2%,比重較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增長37.2%,高於全省新興產業增幅6.3個百分點。受產能過剩、外需減弱、價格大跌、「雙反」調查等影響,太陽能光伏、風能生產增幅快速回落。

新材料產業穩中有升。2011年,全省新材料產業完成產值繼續保持新興產業總量第一,佔比達37.5%,較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增長33.2%。新型化工材料、新型金屬材料分別增長38.9%和18.6%。信息化學品製造增長1.1倍。光學玻璃製造、人造纖維製造、耐火陶瓷製品及其他耐火材料製造產值均增長五成以上,光電子器件及其他電子器件製造產值增長34.1%。

4)產業集群初現,但輻射能力不強

江蘇製造業發展的產業集群經濟具有兩個突出特徵:一是「小產品,大市場",如里下河地區戴南不銹鋼產業集群;二是「小企業,大合作",此類集群內分布著大量的中小企業,專業化協作配套程度很高,如無錫的光電子和資訊零部件加工產業群、吳江的電子產業集群等。產業集群發展擴大了就業渠道,加快了地區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但目前江蘇還處於產業集聚發展階段,區域內的上下游企業之間的協作配套效應還未充分發揮出來。製造業對中心城市周邊地區的帶動影響力不強,缺少形成規模的產業集群,難以有效構建拉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增長極。

5)增長速度雖快,但競爭優勢單一,產業層次亟待提升

雖然江蘇的生產總值增長速度較快,但通過行業細分可以發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製造業的比重較低,位於上海、浙江之後,更低於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的水平。並且江蘇的鋼鐵、機械、石油化工、有色金屬等傳統工業主要以價格為競爭手段,競爭優勢單一。其技術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有較大差距,多數大中型企業關鍵技術的開發與應用能力不強,不少高新技術產品及部分高附加值產品仍需進口。這說明江蘇的產業層次總體不高,新興產業尚未形成明顯優勢,高新技術產業仍處於起步階段,許多高新技術產業大多還處於產業鏈的低端勞動密集型的加工裝配環節。占製造業主導地位的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市場佔有率較高的主要是服裝、普通機械、塑料製品等 科技 含量較低的勞動密集型產品,製造業的發展較多依賴於相對成本優勢,與製造業配套的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滯後。廣東先進製造業發展現狀與特點

「十一五」時期廣東工業對全省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達到54. 3%,年均拉動經濟增長6. 8個百分點。2010 年,廣東工業增加值達2. 16 萬億元,位列世界第7 位。其中先進製造業增加值佔全省工業的比重上升到47. 2%。 汽車 、石化、船舶等先進製造業發展迅速,2010 年 汽車 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9. 9%,鋼鐵冶煉及加工業增長16. 0%,船舶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4. 5%,石油及化學行業增長9. 9%。

(一) 產業集聚度高且形成一定規模的支柱產業。廣東先進製造業已經形成了通訊設備、計算機及系統、輸配電及控制設備、醫療器械、辦公機械製造業、特種船舶、 汽車 製造、石油化工等在全國具有較強競爭優勢的領域,涌現了華為、廣州數控、科達機電、邁瑞醫葯等龍頭骨幹企業,2010 年,廣東規模以上工業中先進製造業實現工業增加值9466. 35 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的47. 2%,增長17. 7%,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47. 3%。其中九大產業佔全省比重為69. 72%,完成工業增加值13987. 59 億元,同比增長17. 5%。

(二) 大中型企業成為先進製造業的重要力量。廣東堅持把建設現代產業體系作為轉變發展方式的核心,省市聯動促升級,並深入推進省市共建先進製造業基地。[3]出台裝備製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實施意見,開設裝備製造業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專項,集中扶持做強做大裝備製造業50家骨幹企業和100 家重點培育企業。2010 年,大型工業企業累計完成增加值5673. 49 億元,同比增長15. 7%,中型工業企業累計完成增加值7173. 65 億元,增長14. 0%,大中型工業增加值佔全部工業增加值的64%。

( 三) 民營工業、小型企業經濟增長較快。「十一五」期間,廣東規模以上民營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達23. 1%,增速比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 15. 2%) 高7. 4 個百分點; 比國有控股企業( 13. 4%) 快9. 7 個百分點,並且快於全省工業7 個百分點,2010 年民營工業佔全省工業的27. 6%。另外2010 年小型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7216. 48 億元,同比增長23. 3%,增速比大型企業( 15. 7%) 快7. 6 個百分點,比中型企業( 14%) 快9. 3 個百分點。

(四) 產業園區成為先進製造業發展的主體空間載體。目前廣東擁有眾多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如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松山湖工業園、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河經濟技術開發區、肇慶高新區、南沙開發區和江門市高新區等等,對利用內資、吸收外資以及擴大廣東先進製造業經濟影響作用巨大,成為廣東先進製造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亮點,也是未來產業布局的主體空間載體。

(五) 大項目產業區與跨區域產業集聚區正在重構產業布局。廣東大力發展「四新一軟」(新顯示、新能源、新光源、新一代寬頻無線通信及軟體) 等產業,成功引進華星光電8. 5 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彩虹集團OLED 顯示屏等大型項目,中建材和漢能薄膜太陽能項目順利進駐,佛山、東莞、江門、中山等地一批綠色半導體光源產業基地陸續開工建設。當前廣東的一些重點項目包括臨港工業園建設項目、石油化工基地的建設項目、海洋產業園區建設項目、核電站建設項目、天然氣建設項目等,大項目帶動以及跨區域產業集聚區的出現重構廣東先進製造業產業空間格局。

江蘇的智能機器服裝和布料產業是千年的強項,連老人都會自己織布的,太厲害了。廣州主要機器製造業和AI手機和萬能手機控制家庭電器等為主,現在的廣州生活已經非常方便了,以後發展的是家庭機器操作和無人駕駛 汽車 、機器人產業等各有千秋,各有強項。

自九十年代末廣東成為國內經濟總量老大,江蘇就一直被壓在水面下,心理失衡啊,比不過總量,比不過財政,就比人均,甚至拿出文化底蘊說事,有意思嗎,無聊透頂,老夫把話撂倒這,下一個十年周期,廣東還是老大,不信走著瞧。

江蘇已經飄了!

江蘇工業製造毋庸置疑的第一,且已經連續八年全國第一,但從製造全產業來看,江蘇與廣東差距很大,廣東幾乎生產生活各個方面的產品,這是全國都無法比擬的。

❺ 2020年GDP十強地級市:蘇州一騎絕塵,五城過萬億

在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和省會城市之外,還有一些普通地級市,經濟實力十分強勁。

表:GDP十強地級市

5城過萬億,蘇州遙遙領先

2020年,我國GDP超過萬億的城市達到了23個,比上一年度增加了6個。其中,超過萬億元大關的普通地級市共有5個,比上一年度增加了2個,新進入者分別是泉州和南通。

其中「領頭羊」蘇州在地級市裡遙遙領先,GDP總量是第二名無錫的1.6倍,被譽為最牛地級市,多個指標在地級市中可謂「無敵手」。根據蘇州市統計局的數據,2020年全年實現GDP為20170.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4%。這也是全國第六個GDP突破2萬億元大關的城市,也是唯一一個突破2萬億元大關的普通地級市。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蘇州全市 科技 進步貢獻率達66.5%,高新技術企業申報數、認定數、凈增數和有效數創 歷史 新高,年末有效高新技術企業達9772家,總數僅次於四大一線城市,位居全國第五,在新一線城市中領跑。同時,全市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303億元,比上年增長3.7%,首次進入全國大中城市第四位。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對第一 財經 分析,蘇州背靠上海,上海的溢出效應特別明顯,強大的科教資源和現代服務業帶動蘇州、無錫等蘇南、蘇中地區的轉型升級。

另一方面,蘇州下轄的幾個縣級市如崑山、張家港、常熟長期位列全國百強縣前列。其中,崑山市在中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排名中已連續十餘年位居榜首,素有「中國最強縣」之稱。2020年全市GDP為4276.8億元,現價增速為5.7%;工業總產值 歷史 性地邁上萬億元新台階; 社會 消費品零售總額1398.1億元;實際利用外資10.5億美元,40.3%的增速創近五年來新高。

蘇州之後,同樣來自蘇南的無錫位居第二,與寧波、青島、長沙和鄭州等計劃單列市、省會城市同處於1.2萬億元梯隊。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無錫的人均GDP高居普通地級市之首。

佛山位居普通地級市第三位,在第一經濟大省廣東也僅位列深圳和廣州兩大一線城市之後,位列第三。佛山是我國的工業大市,工業產值在全國名列前茅,裝備製造、家用電器、陶瓷建材、金屬製品等工業經濟實力突出。

今年新進入萬億元大關的城市是泉州和南通。數據顯示,2020年泉州GDP為10158.66億元,增長2.9%。在「十三五」收官之年,泉州經濟總量首次突破1萬億元,連續22年位居福建首位。

作為一個普通地級市,泉州能夠力壓省會福州和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的廈門,成為福建首個GDP萬億元城市,仰仗的是堅實的實體經濟、民營經濟。丁長發說,泉州經濟發展的一大特點是縣域經濟非常發達,縣域經濟形成了非常完整的產業鏈,下轄的晉江、石獅、南安、安溪等地都有突出的主打產業。

南通市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初步核算,全年全市GDP為10036.3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4.7%,增速分別高於全國、全省2.4和1.0個百分點。GDP突破萬億元,標志著南通綜合實力、生產能力邁上了新台階。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南通人口凈流出呈現逐年減少的發展趨勢,這一現象是由外出人口逐年減少、外來人口逐年增多共同作用形成的。2020年常住人口 歷史 性地超過戶籍人口。

相比泉州和南通,原本很有希望在2020年突破萬億元的東莞,卻因各種因素,暫時「擱淺」。2020年東莞市GDP為9650.19億元,在普通地級市中位列第六。

華南城市研究會會長、暨南大學教授胡剛表示,東莞經濟外向度最高,2020年受外向型經濟沖擊很大。受疫情影響,2020年一季度出現大量農民工返崗難現象,不少訂單無法完成;4月以後又出現出口受阻現象。不過隨著訂單量的回升,按照目前態勢,2021年東莞GDP大概率會站上萬億元關口。

十強城市江蘇佔了5個

從十強地市的地區分布來看,這十大城市全部來自東部沿海地區,其中北方地區共有三個,分別是煙台、徐州和唐山;南方地區共有7個。

分省份來看,第二經濟大省江蘇最多,前十名中共有5個,分別是蘇州、無錫、南通、常州和徐州,這5個城市目前都已結緣地鐵。

江蘇之外,另外5個城市分別來自廣東、福建、山東和河北。其中廣東的兩個城市分別是佛山和東莞,在廣東位列三、四位。泉州則長期位列福建第一,煙台位居山東第三,唐山一直力壓省會石家莊位居河北第一。

從這10個城市近年來的發展路徑來看,差異較大。其中地處長三角、珠三角的幾個地級市,獲得一線城市和二線龍頭城市的外溢較多,近年來轉型升級呈現出積極成效,典型的如蘇州、東莞、無錫、南通、佛山、常州等城市。

例如,本土面積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深圳,目前土地發展空間已日趨飽和,因此深圳的很多產業外溢到周邊,東莞近水樓台先得月,受益最大。目前,東莞與深圳之間已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產業互補協作體系。

來自蘇中地區、長江口北岸的南通,堅持「全方位融入蘇南、全方位對接上海、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的總體思路,打造長三角一體化滬蘇通核心三角強支點城市。根據當地媒體報道,南通市委黨校教授季建林說,與上海的深度對接,是南通GDP過萬億元的重要動力和源泉。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牛鳳瑞對第一 財經 分析,一線城市、頂級城市外溢的能量、輻射的范圍是密切相關的,距離高能量級城市越近,接受輻射就越強,這樣核心城市的高新技術外溢首先也是選擇鄰近的城市。

一線城市和二線龍頭城市的現代服務業要素加快引領周邊的製造業城市加快轉型升級,但對於遠離三大經濟圈、遠離一線城市的一些普通地級市如泉州、煙台等城市來說,它們的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還有更多路要走。

以福建經濟第一市泉州為例,目前泉州主導產業仍是服裝鞋帽等輕工業,與同類型城市相比,泉州的高新技術企業偏少,現代服務業較弱,轉型升級存在人才不足的瓶頸。例如,數據顯示,2020年泉州全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1037家,比2019年度凈增352家。但與東莞、蘇州、無錫、佛山等經濟總量較大的普通地級市相比,存在著巨大的差距。

煙台的情況也類似,去年煙台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1120家,比上年增長36%,新增數和總數分別排全省第三位。但與長三角、珠三角的同類型城市相比,差距甚遠。

對此類城市來說,未來可能需要加大力度練好「內功」,改善營商環境,加快中心城市建設,加快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在立足現有製造業的基礎上,加快產業的升級和發展。

牛鳳瑞說,這些城市在產業結構和方向上需要有自己的特殊定位,不一定要趕時髦、潮流,而是要根據自己的資源稟賦、區域特點以及原來的產業基礎,來選擇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部門,著力發展。「在地域分工中,要有自己的定位,要看有沒有比較優勢,有沒有相對更低的生產成本,能夠佔領域外市場,這是未來發展的關鍵。」

❻ 為何把蘇南五市作為國家現代化示範區有何意義

原因:1.蘇南地區包括江蘇的南京、無錫、常州、蘇州和鎮江五市,地處長江三角洲核心區,面積2.8萬平方公里,2011年末常住人口3284萬人。去年實現區域經濟總量3.34萬億,占江蘇經濟總量62%。改革開放以來,蘇南全面小康社會建設走在全國前列,為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奠定了堅實基礎。2.蘇南是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發祥地,是我國經濟社會最發達、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地區之一,肩負著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重任,在全國現代化建設中具有重要地位。
意義:2020年蘇南地區將建成全國現代化建設示範區,2030年全面實現區域現代化、經濟發展和社會事業達到主要發達國家水平。1.「如果說沿海開發戰略的實施重在拓展江蘇省經濟發展、產業振興的空間和廣度,那麼蘇南現代化示範區的建設,則標志著江蘇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層次和高度。」2.南京將成為國家創新型城市和國際軟體名城;蘇州要成為全國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國際文化旅遊勝地;無錫要成為現代濱水花園城市和智慧城市;常州要成為智能裝備製造名城和智慧城市;鎮江要成為現代山水花園城市和旅遊文化名城。3.對於推進蘇南轉型發展,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動我國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實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❼ 江蘇的蘇南和蘇北,哪個更富有

一個省份卻因為回歸線分為江蘇北和江蘇南,大家總愛弄這個城市進行比較,其實從數據來說江蘇南的經濟確實要比江蘇北好一點。其實同屬於江蘇,一河之隔的兩個城市經濟水平都是差不多的,但非得要拿出一個更富有就只能說屬於南方的江蘇南經濟要好那麼一點點;畢竟處於珠三角地帶的江蘇南有更多的機遇以及發展,比江蘇北好那麼一點點。

非要拿江蘇南和江蘇北對比的時候,蘇州南確實要富有一點點。

❽ 江蘇13市GDP出爐,4市超萬億,這4個市的經濟發展速度為何能如此快

因為江蘇的地理位置優越,得天獨厚的地勢條件使得13個城市發展都很好。

在外省人的眼裡,散裝江蘇誰都不服誰。個中原因,相信大家也非常清楚,大家的實力都很強。江蘇內斗由來已久,但是真正遇上事情的時候,大家又格外團結。當初武漢爆發疫情,江蘇各城市紛紛伸出援助之手,就連薔薇村也不甘落後,給武漢送去了物資。

今年江蘇13市的GDP已經出爐,蘇州位於全省第一。南京、無錫、南通不甘落後,GDP也超萬億,這一數據讓其他省份非常羨慕。

1、因為這四個城市的歷史悠久,人文氣息濃厚。

南京作為六朝古都,是江蘇省的省會,起到帶領全省的作用。無錫和蘇州位於蘇南地區,不僅經濟發展迅速,旅遊業也做得風生水起。尤其是蘇州,外來人口非常多。南通靠海,和上海隔海相望,依託於上海的幫助,GDP一年比一年高。


你認為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什麼有關呢?請你談談對江蘇的印象。

❾ 江蘇4市2021年GDP破萬億

江蘇4市2021年GDP破萬億

江蘇4市2021年GDP破萬億,前幾天江蘇GDP總量已經出爐了,為11.63萬億元,位列全國第二。每個城市的詳細數據也是大家比較關心的一個話題,江蘇4市2021年GDP破萬億。

江蘇4市2021年GDP破萬億1

2022年春節之前,江蘇省13個城市2021年的GDP數據全部出爐,整體成績堪稱輝煌,為喜慶團圓的春節增添了一份喜氣和光彩。根據江蘇省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21年江蘇省GDP總量達到116364.2億元,成功突破11萬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10019.7億元,成功突破1萬億元,兩項核心經濟數據均實現了大突破,跨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從GDP組成來看,2021年江蘇省第一產業增加值為4722.4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為51775.4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為59866.4億元,三次產業結構比為4.1:44.5:51.4,與2020年相比,一產增加值比重下降了0.3個百分點,二產增加值比重提高了1.2個百分點,三產增加值比重下降了0.9個百分點。

不難發現,第二產業在江蘇省GDP中的比重上升,是2021年江蘇省經濟發展的關鍵力量,事實上也的確是如此,2021年江蘇省的二產增加值同比增長10.1%,是三大產業中最高的,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8%,實體經濟基礎進一步加固,製造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35.8%,佔比為全國最高,繼續在製造業大省的道路上前進。

江蘇省的GDP總量繼續排名全國第二,GDP增速略高於排名第一的廣東省,因此與廣東省的GDP差距有所縮小。另一方面,排名第三的山東省經濟復甦勢頭明顯,GDP增速又略高於江蘇省,因此江蘇省的領先優勢略有縮小,但兩省之間的絕對差距依然非常大。

從GDP增速來看,2021年江蘇省GDP實際增速為8.6%,遠高於全國平均增速(8.1%),是四大經濟強省中最高的;GDP名義增速為13.28%,遠高於全國平均增速(12.57%),在四大經濟強省中僅高於廣東省,低於山東省、浙江省,在全國范圍內排名中上游。

具體到江蘇省13個城市的話,整體可以說是實現了大幅普漲,有12個城市的GDP名義增速超過10%,有4個城市的GDP總量超過了1萬億元,5個城市的GDP總量介於5000—9000億元。

1、蘇州2021年GDP總量達到22718.34億元,繼續是江蘇省唯一GDP超過2萬億元的城市,繼續排名全國第六,GDP名義增長12.63%,略高於同層次城市,與2020年相比,蘇州與重慶的距離略有縮小,相對於成都的領先優勢略擴大,全年實現了高速發展,表現十分穩健。

2、南京2021年GDP總量為16355.33億元,繼續力壓天津排名全國十強,全年表現相對比較一般,GDP名義增速僅有10.38%,僅高於略顯低迷的南通,與蘇州的GDP差距也擴大了不少,看來趕超蘇州註定不會一帆風順,是一個艱巨而長期的任務。

3、無錫2021年GDP總量為14003.24億元,GDP名義增長13.2%,是江蘇省四個萬億城市中GDP增速最高的,與南京的距離正在不斷拉近。值得注意的是,無錫2021年度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同樣為四大萬億城市最高,兩項關鍵經濟指標增速均領跑四大萬億城市,經濟發展速度與質量並重,實現了高速發展。

此外,從全國范圍來看,無錫與寧波的差距略有擴大,2021年寧波的GDP達到了14594.9億元,GDP名義增速高達17.62%,GDP增速略顯變態,目前青島的GDP尚未公布,不過按照2021年前三季度增速推測的話或許與無錫不相上下,兩市之間的差距或許還會略有縮小。

4、南通2021年GDP為11026.94億元,GDP名義增長9.87%,是江蘇省唯一GDP名義增速低於10%的城市,在全國20強城市的競爭中也略有不利,還得等待泉州、濟南、合肥公布數據後才能知道結果,但大概率或許會無緣20強。

5、常州2021年GDP為8807.58億元,徐州GDP為8117.44億元,同時突破8000億元,但常州的GDP增速明顯要比徐州高出不少,如果能夠保持如此狀態,2022年常州必將突破萬億,屆時江蘇省將會擁有5座萬億GDP城市,而徐州的發展則依舊不溫不火,反而在蘇北持續高速增長的背景下略顯低迷。

6、揚州2021年GDP為6696.43億元,鹽城GDP為6617.39億元,泰州GDP為6025.26億元,與2020年相比鹽城、泰州均突破了6000億元,且鹽城已經無限接近揚州,僅比揚州少79億元。

7、鎮江2021年GDP為4763.42億元,淮安GDP為4550.13億元,連雲港GDP為3727.92億元,宿遷GDP為3719.01億元,這裡面連雲港、宿遷的糾纏可以算是每年江蘇省的一個保留節目了,而且已經持續多年了,每一年連雲港都比宿遷多個幾億元或者幾十億元。

但是即便如此,宿遷的崛起之勢已經無法掩蓋和阻擋,2021年宿遷GDP名義增長14%,是江蘇省最高的,而宿遷2021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21.1%、稅比高達86.8%,同樣還是江蘇省最高的,經濟發展速度與質量同時兼顧,均實現了高速增長,為隨時升至第12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江蘇4市2021年GDP破萬億2

前幾天江蘇GDP總量已經出爐了,為11.63萬億元,位列全國第二。江蘇每個城市的詳細數據也是大家比較關心的一個話題,大家都想知道江蘇的十三個城市到底有多強。

排名第一的毫無疑問還是蘇州,蘇州GDP達到了22718億,蘇州不僅總量高,增速也很穩,達到了8.7%,超過江蘇全省增速。蘇州後面的追兵成都去年的增速是8.6%,去年成都沒能突破兩萬億,和蘇州的差距相比較於前一年已經擴大了。

排名第二的還是省會南京,不過南京第三季度受疫情影響增速有所放緩,第四季度表現也有點疲軟。南京全年GDP為16355億,天津已經縮小了與南京的差距,南京與天津的第十之爭仍然是2022年的看點。

排名第三的是工業強市無錫,全年GDP剛好突破14000億。無錫2021年的經濟增量達到了1600億左右,經過升級轉型後的無錫依然強大。緊隨無錫之後是排名第四的南通,南通也是江蘇第四個萬億城市。2021年南通經濟發展比較穩定,GDP突破了11000億,繼續和濟南合肥等省會城市處於同一陣營。

排名第五第六的是常州和徐州,這是江蘇的兩個8000億陣營。常州增速喜人,GDP總量超過了8800億,就算2022年過不了萬億,2023年鐵定超萬億,兩年後常州將成為江蘇的第五個萬億城市。徐州的增速也是高於全省的,GDP總量超過了8100億,但是徐州身後的唐山增速更快,徐州今年全國排名預計要下滑一名。

排名第七、第八、第九的是江蘇的三個6000億級別城市,分別是揚州、鹽城和泰州。揚州在2021年第三季度受疫情影響封城封了有一個多月時間,所以增速全省最低也可以理解。今年本來是鹽城超過揚州的最好時機,奈何鹽城發展也是乏力,增速全省倒數第三。泰州前幾年受環保影響關停淘汰了很多中小企業,所以GDP增量一直不高,去年GDP增速全省第一也是彌補了過去幾年的一些遺憾,希望繼續能保持高速發展的態勢。

排名第十和第十一的是鎮江和淮安,這兩個城市都是4000億級別的。鎮江雖然地處蘇南,但是經濟總量近些年一直不高,在我高中時泰州都比鎮江少,後來看到江蘇好幾座城市先後超過鎮江。淮安這幾年發展勢頭比較猛,去年增速全省第二,僅次於泰州,現在淮安只差鎮江兩百多億,再過兩年淮安GDP總量很可能會超過鎮江。

排名第十二和第十三的是連雲港和宿遷,這兩個城市雖然沒有突破4000億,但是也都在3700以上以上,明年突破4000億不成問題。連雲港和宿遷也比較有意思,每年都相差幾十億,也經常被網友拿來調侃。宿遷雖然被網友稱作「十三妹」,但是放到西部經濟大省四川已經是僅次於成都的第二經濟大市了。

從江蘇十三個地級市的經濟數據可以看出,江蘇超過6000億的城市有9個,一個省有9個城市的GDP超過6000億,這在全國也是獨一份了。有人說江蘇城市少人口多,靠人口取勝。的確,江蘇大部分都是平原,人口確實密集,基本上沒有人口特別少的城市。像揚州、泰州這樣人口只有四百多萬的普通地級市中西部也是一抓一大把,但是中西部卻沒有一個普通地級市GDP是超過6000億的,泰州超過6000億在江蘇也只是排名第九而已。

江蘇也並不是沒有缺點,最明顯的就是蘇南蘇北差距比較明顯,這是每個發達地區都存在的問題,廣東這個問題更明顯。現在江蘇已經開始重視蘇北發展,相信要不了多久廣大蘇北地區全部都會處在全國平均線以上。

江蘇4市2021年GDP破萬億3

2021年江蘇GDP邁上11萬億元新台階,實現116364.2億元,比上年增長8.6%。全省13市表現如何?1月24日,現代快報記者從江蘇省統計局獲悉,13市的「成績單」出爐,蘇州以2.27萬億位居全省第一,南京、無錫、南通也都保持在「萬億俱樂部」。常州、徐州登上8000億元新台階,6000億元檔也出現新成員。值得注意的是,13市經濟增速都超過7.4%,最快的泰州、淮安增速「破10」。

從目前國內已公布2021年經濟數據的`省市來看,去年經濟總量TOP5基本確定,分別為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江蘇2021年經濟總量以116364.2億元位列第二,邁上11萬億元新台階,這背後是「蘇大強」13個市的共同努力。

從數據來看,省內的「萬億俱樂部」成員還是蘇州、南京、無錫、南通。「最強地級市」蘇州,以22718.34億元的經濟總量繼續穩坐全省第一的位次。在蘇州2021年「成績單」當中,還有一個數據格外亮眼,那就是規上工業總產值首次邁上4萬億元新台階,意味著蘇州基本鎖定「工業第一城」。當然,強將手下無弱兵,蘇州下轄的崑山、張家港、常熟常年居全國百強縣前列,三個縣級市的經濟總量加起來就超過萬億。

省會南京2021年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6355.33億元,同比增長7.5%。在過去一年,南京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經濟持續恢復、韌性增強。雖然經濟總量和蘇州還有一定的差距,但與從目前國內各市已公布的經濟數據情況來看,南京基本上鎖定了全國GDP城市第十強的位次,超過經濟總量15695.05億元的天津市。

△截圖來自江蘇省統計局網站

經濟總量的萬億規模成為衡量一座城市綜合實力的重要參考。無錫從2020年的12370.48億元,到2021年邁入1.4萬億,經濟增量全省領跑,增速8.8%。「萬億俱樂部」新成員南通,2021年以11026.94億元的「好成績」繼續保持位次,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9%,兩年平均增長6.8%。「萬億俱樂部」的比拼也很激烈,南通提出要奮力建設「一樞紐五城市」,全力打造「北上海」「新蘇南」。

過去一年,江蘇不少城市經濟總量在都邁上了新台階。常州、徐州均從7000億元的提升到8000億元的檔級。尤其是常州市,2021年地區生產總值達8807.58億元,增速9.1%。有分析指出,從常州目前的發展勢頭來看,未來1到2年內的時間里,極有希望沖擊「萬億俱樂部」,成為江蘇的第五座「萬億之城」。

在6000億元檔分布著3個城市,分別是揚州、鹽城、泰州。泰州在2021年實現了新跨越,全年GDP6025.26億元,特別增速10.1%,也是江蘇13市中增速最高的。過去一年,泰州的地區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工業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進入全省第一方陣,展現了強勁的發展勢頭。

❿ 江蘇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江蘇,簡稱「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南京,位於長江三角洲地區。江蘇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擁有「吳」「金陵」「淮揚」「中原」四大多元文化及地域特徵,自古經濟繁榮,教育發達,文化昌盛,共擁有13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020年8月,入選知識產權領域以信用為基礎的分級分類監管試點。 2020年江蘇地區生產總值(GDP)為10.27萬億元,歷史性突破10萬億元大關,同比增長3.7%,增速快於全國1.4個百分點。

溫馨提示:以上解釋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8-27,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閱讀全文

與蘇南工業多少萬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賓士e300b保養做哪些內容 瀏覽:536
汽車年檢可以逾期多久 瀏覽:313
r350賓士第三排怎麼放倒 瀏覽:958
雪地賓士如何下載免費版 瀏覽:793
official什麼牌子汽車 瀏覽:406
賓士寶馬哪個像暴發戶 瀏覽:997
gti和寶馬哪個操控好 瀏覽:409
汽車門把手為什麼不設計在裡面 瀏覽:450
汽車不能熄火怎麼辦 瀏覽:143
開發商占工業廠房怎麼算 瀏覽:558
全新寶馬3系嬌車買多少錢 瀏覽:290
寶馬和賓士suv同級別哪個好 瀏覽:578
大連華晨汽車怎麼樣 瀏覽:622
零下10度汽車需要多久 瀏覽:712
汽車系紅繩系哪裡呢 瀏覽:687
賓士車無線電在什麼地方 瀏覽:78
深圳閃送汽車單哪裡多 瀏覽:233
邯鋼工業園屬於哪個區 瀏覽:669
賓士cls大燈燈泡怎麼換 瀏覽:624
寶馬怎麼把公里數調出來 瀏覽: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