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國在社會主義三大改造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什麼
1、把大量的小商小販小手工業者錯定為資本家。
2、合營後改組、合並過急。
3、商業網點撤銷過多,給人民生活帶來不便。
三大改造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三個行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全國在1953年春天土地改革基本完成,1953年8月毛澤東同志在一個批示中指出:「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是一個過渡時期。
(1)三大創造前手工業存在哪些問題擴展閱讀
結果——
到1956年底,我國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在「三大改造」後期,由於發展速度過於迅猛,工作過於急促和粗糙,在實際工作中出現了一些偏差。
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公有制形成在國民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從此,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基本建立起來,我國開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20世紀中國的一次歷史性巨變。
2. 我國對農業,手工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原則及存在的問題
1.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原則:自願互利、典型示範和國家幫助.
2.對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黨和政府採取了積極領導、穩步前進的方針.
3.存在的問題:(1)指導思想不夠成熟,工作方法過於簡單.
(2)對社會主義經濟模式的選擇和理解過於單一.
(3)對公有制實現形式的選擇和理解過於簡單化.
3. 造成中國古代民間手工業艱難經營的因素有哪些
1、受到封建經濟關系的嚴重束縛。在民間手工業內部,也還存在著手工業者墨守成規、封鎖技術、後期行會的束縛以及大型作場內的封建剝削和壓迫等問題,從而窒息著技術進步,阻礙了民間手工業的發展。
2、官府也往往以各種形式對他們的經營活動進行干涉和控制。較大規模的手工作坊,主要存在於制鹽、礦冶等業中,並隨官府專賣政策的廢置而興衰。
(3)三大創造前手工業存在哪些問題擴展閱讀
家庭手工業,的情況,先秦時就已存在。秦以後,男耕女織遂成為社會的基本經濟結構。一般說來,農民家庭從事手工業生產,只是作為種植業的一種補充而存在,生產主要是為了滿足自身的消費或繳納賦稅所需。
他們偶爾將一部分產品投於市場,主要也還是為了換取他們自己不能製作的生產或生活用品,是以小商品市場為媒介的使用價值的物質變換過程,而不是出於商品生產的既定目的。它的存在愈普遍,整個社會的自然經濟結構就愈緊密、愈堅固。
4. 我國對農業、手工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存在的問題
1953年至1956年的三大改造,農業、手工業方面主要措施是建農業、手工業的生產合作社,走集體化道路。很打消農民、手工業者的積極性的。
由於三大改造時間短。所以一些弊端也在後來體現:1958到1960年,「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展開了。其弊端,你可以直接網路一下~~
5. 我國對農業,手工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原則及存在的問題是什麼
我國的社會主義改造是從1952年過渡時期總路線提出後全面展開的。它的主要內容是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農業社會主義改造是通過合作化運動實現的,它僅用四五年的時間,基本完成了5億農民從個體小農經濟向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轉變。個體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堅持自願互利的原則,通過說服教育、典型示範和國家援助的方法引導他們在自願的基礎上聯合起來,走合作化的道路,最後發展到社會主義性質的手工業生產合作社。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逐步把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所有制改造成為社會主義的公有制。三大改造到1956年完成,它使我國的經濟結構、階級關系發生了根本變化。
6. 三大改造的不足之處
三大改造的不足之處:
1、倉促上馬,要求過急,埋下隱患。
2、片面強調速度,改變過快,滋生「左」傾意識。
3、工作過粗,個別措施不當,一定程度上損害了人民群眾的利益。
4、形式單一,忽視實際需求。
5、農民合作社的緊張進度給農民勞動積極性起著很不好的作用。
(6)三大創造前手工業存在哪些問題擴展閱讀:
成就:
1、在農業合作化高潮的影響下,1956年初,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出現了全行業公司合營的高潮。
2、到1956年底,國家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任務。
7. 造成中國古代民間手工業發展艱難的原因有哪些
1、自給自足的農業經濟體制,受到封建經濟關系的嚴重束縛。
2、官方手工工場的壟斷。
3、商路的政府壟斷。
4、技術的壟斷性。
5、儒家學說的排商。
6、政府的不提倡發展商業。
7、在民間手工業內部,也還存在著手工業者墨守成規、封鎖技術、後期行會的束縛以及大型作場內的封建剝削和壓迫等問題,從而窒息著技術進步,阻礙了民間手工業的發展。
8. 在農業合作化以及對手工業、個體商業的改造中,存在哪些問題( )
存在要求過急、工作過粗和改變過快的問題。
1953年6月,中共中央正式提出以「一化三改」(「一化」即社會主義工業化。「三改」即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為主要內容的過渡時期總路線,拉開三大改造的序幕。
9. 三大改造在手工業上的壞事例
在社會主義改造工作的後期,也存在要求過急,工作過粗,改變過快等缺點。
10. 1953年中國農民,手工業者,大資本家面臨什麼問題
1953年農民手工業者等面臨問題如下
1.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積極引導農民,走互助合作道路;採取了從互助組到初級社到高級社的逐步過渡方式,引導農民逐步擺脫私有制;採取了積極領導,穩步前進的方針,遵循自願互利,典型示範和國家幫助的原則;貫徹了依靠貧下中農,鞏固餓團結中農,由限制到逐步消滅富農的階級路線,從而團結了廣大農民共同走合作化道路.
2.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採取了積極領導,穩步前進的方針;組織形式是由手工業生產合作小組,供銷合作社到生產合作社;步驟是從供銷入手,有小到大,由低級到高級,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改造.
3.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用和平贖買的方法(對官僚資本沒收,對民族資本和平贖買);採取從低級到高級的國家資本主義的過渡形式(加工訂貨,統購包銷,經銷代銷到公私合營全行業公私合營等一系列過渡形式);對企業的改造同對資產階級分子的改造結合起來,把資本主義工商業者改造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