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蘇州工業園區星湖街是屬於蘇州哪個區的
蘇州工業園區星湖街是屬於蘇州吳中區。
蘇州工業園區星湖街行政上屬於蘇州工業園區(國家經濟開發區)星湖街站,在站點名稱公示時擬改為園區管委會站,最後還是稱為星湖街站。位於蘇州工業園區的蘇州大道東與星湖街的路口下方,附近有工業園區管委會大廈、蘇州市工業園區勞動局、園區人才市場、景城學校及中海星湖國際、海尚一品等小區。是蘇州軌道交通1號線的第21個車站,屬於地下兩層台島式車站。
2. 江蘇省蘇州市工業園區歸哪個區管
江蘇省蘇州市工業園區星湖街,是在蘇州市吳中區。
3. 蘇州工業園區概述
蘇州工業園區概述
蘇州工業園區是中新兩國(中國——新加坡)政府間重要的合作項目,1994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同年5月實施啟動。園區地處蘇州城東金雞湖畔,行政區域面積288平方公里,下轄三個鎮,戶籍人口26萬,其中,中新合作開發區規劃面積70平方公里。我們的目標是:把蘇州工業園區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科技工業園區和現代化、園林化、國際化的新城區。
4. 蘇州工業園區在哪裡
蘇州工業園區位於江蘇省東南部,蘇州市區東部,東接崑山市,南連吳中區,西靠姑蘇區,北隔陽澄湖與常熟相望;行政區劃27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區80平方公里。
5. 蘇州市工業園區屬於蘇州的哪個區
蘇州市工業園區屬於蘇州的吳中區。
1、蘇州工業園是地處蘇州城東金雞湖畔的高科技工業園區和現代化、園林化、國際化的新城區。
2、蘇州工業園區於1994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同年5月實施啟動。行政區劃28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區80平方公里,下轄三個鎮,戶籍人口32.7萬(常住人口72.3萬)。
(5)園林工業園區在哪裡擴展閱讀:
1、蘇州工業園區規劃總面積28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區80平方公里。作為蘇州東部新城,園區將建設成為蘇州市現代化新城區和蘇州中央商務區。
2、園區已建成8個國家級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火炬計劃軟體產業基地、中國軟體歐美出口工程試點基地、國家動畫產業基地、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園、火炬計劃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國家服務外包示範基地、納米技術國際創新園。
3、蘇州工業園區是江蘇省第一個知識產權試點園區。園區設立知識產權專項資金,對企業和個人申請專利給予資助,對年度專利申請大戶、獲得江蘇省名牌產品、江蘇省著名商標和中國名牌產品、中國馳名商標的企業給予重獎。
6. 江蘇省蘇州市工業園區歸哪個區管
蘇州市工業園區是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地理位置上屬於蘇州市吳中區,但不屬於吳中區管轄,工業園區是蘇州市政府一個派出機構園區管委會代管,直屬蘇州市政府管轄。
蘇州工業園區1994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同年5月實施啟動,行政區劃面積27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區80平方公里。 是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間的重要合作項目,被譽為「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和「國際合作的成功範例」。
(6)園林工業園區在哪裡擴展閱讀:
蘇州市工業園區建設背景
1992年初,鄧小平同志視察南方,發表了借鑒新加坡經驗的重要講話。
1992年9月,時任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率團訪問中國,積極呼應鄧小平同志講話,表達了中新合作共同建立工業園區、並以該園區為載體借鑒新加坡經驗的意向。此後,中新雙方圍繞合作開發事宜進行了多次協商和實地考察,最終確定選址蘇州。
1994年2月11日,國務院下發《關於開發建設蘇州工業園區有關問題的批復》(國函〔1994〕9號),同意江蘇省蘇州市同新加坡有關方面合作開發建設蘇州工業園區。
1994年2月26日,中新雙方簽署《關於合作開發建設蘇州工業園區的協議書》、《關於借鑒運用新加坡經濟和公共管理經驗的協議書》和《關於合作開發蘇州工業園區商務總協議書》三個重要文件。
1994年3月1日,由蘇州市政府承擔的蘇州工業園區「六通到邊」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全面展開。
1994年4月20日,蘇州工業園區首批借鑒培訓團(規劃建設)赴新加坡培訓。借鑒新加坡經驗正式開始。
1994年4月21日,首批中、新聯合招商團赴歐洲招商。
1994年4月29日,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將婁葑鄉和跨塘鎮、斜塘鎮、唯亭鎮、勝浦鎮一鄉四鎮成建制劃歸蘇州市人民政府直接管轄,由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籌)行使行政管理職能,園區行政區域基本形成。
7. 蘇州工業園區在哪個區 蘇州工業園區相關介紹
1、蘇州工業園是地處蘇州城東金雞湖畔的高科技工業園區和現代化、園林化、國際化的新城區。
2、蘇州工業園區位於長江三角洲太湖平原之東,屬太湖低窪平原,地勢平緩,由西北向東南略微傾斜,南部群力村一帶地勢較低,高程僅2.5米。
蘇州工業園區屬沖積湖平原地質區及基岩山丘工程地質區,除表層土層經人類活動而堆積外,其餘均為第四紀沉積層,坡度平緩,一般呈水平成層、交互層或夾層,較有規律。地質特點表現為:地勢平整,地質較硬,地耐力較強。區內土地承載力為每平方米20噸以上,土質以粘土為主。
8. 蘇州的工業園有幾個
只有一個蘇州工業園蘇州工業園 蘇州工業園區是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的重要合作項目,開創了中外經濟技術互利合作的新形式。1994年2月11日,國務院下達《關於開發建設蘇州工業園區有關問題的批復》;2月26日,中新兩國政府在北京正式簽署了合作開發建設蘇州工業園區的協議;同年5月12日,蘇州工業園區破土啟動。
蘇州工業園區地處蘇州城東金雞湖畔,行政區域面積288平方公里,下轄三個鎮,戶籍人口25萬,其中,中新合作開發區規劃面積70平方公里。我們的目標是:把蘇州工業園區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科技工業園區和現代化、園林化、國際化的新城區。
蘇州工業園區開發建設一直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和高度重視。十年來,在中新合作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園區開發建設快速推進,發展效益不斷提高,群眾生活大幅改善,主要經濟指標以年均45%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長,累計新增就業崗位超過20萬個。2004年,園區以中央領導多次視察園區和中新聯合協調理事會第七次會議、成立十周年慶典等重大活動成功舉辦為動力,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自覺服從和主動適應宏觀經濟調控,在加快開發建設步伐的同時,更加註重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全區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03億元,比上年增長38%;完成地方一般預算收入29億元,增長42%;進出口總額達281億美元,其中出口119億美元,分別增長96%和99%;固定資產投資282億元,增長39%;新增合同外資41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8億美元,分別增長96%和50%;新增注冊內資174億元,成為了國內開發速度較快、協調發展較好、競爭力較強的開發區之一。
蘇州工業園區開發建設取得的成績主要體現在:
一、形成了完整科學的規劃體系。根據區域發展總體目標,中新雙方專家融合國際上城市發展的先進經驗,聯合編制完成了具有前瞻性的區域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科學合理布局工業與各項城市功能,先後制定和完善了300多項專業規劃,並確立了「先規劃後建設、先地下後地上」的科學開發程序,形成了「執法從嚴」的規劃管理制度。
二、建立了新的開發和管理體制。中新蘇州工業園區開發有限公司(CSSD)是園區的開發主體,由中新雙方財團組成:中方財團由中糧、中遠、中化、華能等14家國內大型企業集團出資組建;新方財團由新加坡政府控股公司、有實力的私人公司和一些著名跨國公司聯合組成。管委會是園區的管理主體,下設15個職能局(辦),工作人員面向全國招聘,並通過樹立「親商親民」理念、增強一站式服務功能、實行社會服務承諾制等途徑,初步形成了「精簡、統一、效能」的服務型政府,「全過程、全方位、全天候」 的服務體系、「公開、公正、公平」的市場秩序和「科學、規范、透明」的法制化環境。
三、建設了高水準的基礎設施。累計投入300多億元,基本完成70平方公里合作區主要基礎設施開發,其中30平方公里建成區達到「九通一平」(道路、供電、供水、燃氣、供熱、排水、排污、郵電、有線電視和土地填高平整)的國際水準,建設了首期60萬千瓦發電廠、日供15萬噸自來水廠、日供15萬立方米燃氣廠、日處理10萬噸污水處理廠和每小時供氣40噸集中供熱廠等基礎設施源廠,其中日供20萬噸的水廠二期和日處理10萬噸的污水廠二期將分別於2005年9月和12月完工。在開發過程中,園區十分注重資源的集約利用,努力在引進項目質量、盤活土地存量、提高單位投資強度上下工夫,開創了 「清淤、治水、取土、擴地」相結合的土地綜合開發利用新模式,避免挖廢耕地1.5萬多畝;通過取消農村宅基地審批,將原先20平方公里的農村宅基地和村莊用地規劃為6平方公里的集鎮社區和居住新村,節約用地14平方公里。
四、引進了高質量的投資項目。園區堅持走經濟國際化和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累計吸引合同外資199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86億美元,投資上億美元項目55個,其中10億美元以上項目6個,區內項目平均投資額超3100萬美元,每平方公里工業用地投資強度達14.8億美元,英飛凌、三星、日立等50餘家跨國公司設立了研發機構,形成了電子信息、精密機械、生物制葯、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同時累計注冊內資512億元,其中私營企業注冊資本158億元,初步構築了國資、民資、外資齊頭並進的混合型經濟發展新格局。
五、促進了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合作區累計開發各類商住房800萬平方米,新建綠地1200多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超過45%,通過ISO14001環境管理示範區和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試點認證,空氣、水體、土壤等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具有綜合社區服務功能的鄰里中心和一批學校、銀行、賓館、商店、公園、醫療診所、體育設施相繼建成投用,園區科、教、文、衛等各項社會事業在高起點上發展、方興未艾。目前,隨著蘇州國際博覽中心等50多項地面實事工程啟動,環金雞湖地區將建設成為蘇州市最重要的現代商業商務文化中心。
六、提高了社會和諧文明程度。按照區域總體規劃,統籌布局社會功能,加快區鎮基礎設施對接,基本實現了鄉鎮「兩水兩氣」管網到企入戶。目前,90%農戶已遷入現代化居住小區,5萬名農村富餘勞動力正在轉換為具有就業創業技能的新型市民。園區所轄四鎮綜合實力均居全市前列,婁葑被評為全國千強鎮第四名。同時,不斷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建立起覆蓋全區的保養安置、社保救助、就業創業三道保障防線,確保群眾生活質量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協調。
七、強化了借鑒創新工作。按照國務院的批復精神,園區結合國情,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經濟發展和公共行政管理等方面,積極借鑒新加坡經驗,累計派出1460多人次赴新學習,編制實施了68項新的管理規章和實施細則,加快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管理創新,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環境保護、社會保障、社區服務、一站式服務、職業培訓等方面,建立了高效廉潔的服務型政府和全新的運行體制機制。
當前,蘇州工業園區開發建設已跨入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去年5月召開的中新聯合協調理事會第七次會議充分肯定了園區過去十年的發展業績,並指明了今後十年的發展方向。根據兩國領導人的最新指示精神,園區不僅要成為省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先行軍,而且更要成為全國「率先貫徹科學發展觀、率先實現統籌發展」的排頭兵。為此,蘇州工業園區將繼續以新型工業化、經濟國際化和城市化為抓手,進一步加大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力度,力爭今年各項指標力爭繼續保持40%左右的增長,到2014年,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在現有基礎上再翻兩番,基本建成一個國際化、現代化、園林化的嶄新區域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科技工業園區。
下一步,蘇州工業園區將緊緊圍繞新十年目標,按照「三為主、二致力」的工作方針,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主動適應宏觀調控新要求,堅持走新型工業化和城市化互動並進道路,率先增創對外開放的新優勢、產業提升的新優勢、科技創新的新優勢、管理體制的新優勢,帶頭實現「兩個率先」,加快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科技工業園區,努力走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前列。
9. 北京工業區都在哪裡啊有多少個
1,北京房山工業園區
北京房山工業園區園區位於北京市14個衛星城之一――燕房衛星城總體規劃區的東部,距北京市中心38公里,區位優勢顯著,交通便捷。園區東至星城路西側220kw高壓西導線,西至房山區城關街道依山路,南至京周公路(市級主幹路),北至大件路(市級主幹路)。
2,和田地區北京工業園區
和田地區北京工業園區是在北京懷柔區政府對口支援及自治區、地區為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出台的各項優惠政策的有利時機下,規劃、開發建設的集建材、石油化工、倉儲物流等為一體的多功能園區。
3,中航技北京工業園
中航技北京工業園位於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宏達北路16號。項目始建於1993年,1996年6月18日竣工。
4,北京通州工業開發區
北京通州工業開發區是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市級工業開發區,位於通州衛星城東南5公里的張家灣鎮,規劃面積8.78平方公里。
5,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中國北京大興亦庄地區,屬明清時期北京城皇家園林南苑境內。這是北京市唯一同時享受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雙重優惠政策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10. 蘇州工業園區具體在哪它所在的地址是哪個區的
蘇州工業園區位於蘇州古城東側金雞湖、獨墅湖畔。蘇州工業園區規劃總面積28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區80平方公里。作為蘇州東部新城,園區將建設成為蘇州市現代化新城區和蘇州中央商務區。功能區有:綜合保稅區/國際科技園/獨墅湖高教區/中新生態科技城/ 生物納米科技園/科文中心/沙湖動漫城/服務外包產業園/創意產業園/創意泵站/陽澄湖旅遊度假區。
美國《新聞周刊》、《遠東經濟評論》和《華爾界日報》分別載文將蘇州列為全球九大新興技術城市之一、全球經濟高科技前哨城市,並突出強調了園區所起的巨大作用。
法國《信息報》稱園區為一個新矽谷。
英國《企業測位》報告書中把蘇州工業園區列為亞洲頂級工業區。
日本《產經新聞》投資動向調查顯示,擁有蘇州工業園區的大蘇州地區已成為日本企業生產基地外遷首選之地。
台灣電子電機工業同業公會(TEEMA)06年度對於大陸各大開發區的排名中蘇州工業園區位列第一,在綜合實力、投資風險降低、投資承諾兌現、行政透明程度等方面優勢尤其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