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亞工業生產的特點
一、中亞五國的農業生產條件
農業是中亞五國的傳統主導產業。這一特徵一方面與其自然資源條件適宜農業生產有關,另一方面,在前蘇聯時期的地區分工中,中亞國家主要以農業、礦產和石油資源開采加工業為主,形成了較為簡單的產業結構。從中亞五國的農業生產條件來看,具有以下特點:
1.光熱資源豐富。中亞五國與我國新疆一樣,位於遠離海洋的內陸區域,是典型的大陸性乾旱氣候區。冬夏分明,冷熱懸殊。夏季白天氣溫一般都在27度以上,日溫差大。光照充足,年均日照時間為2000—3000小時,光熱同季,十分有利於農作物生長和養分積累,尤其有利於優質糧棉、果品、花卉等的生長。在灌溉條件下農作物基本保收。
2.土地資源豐富。中亞五國面積合計400萬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241萬公頃,相當於我國耕地面積總量的1/4,草地面積2.5億公頃,相當於我國的62.54%。人口密度14.7人/平方公里,僅為我國的1/10。中亞五國有不少可耕地未被利用,如土地較多的哈薩克近年來農業用地在1500—1800萬公頃,不到其耕地面積的80% 。
3.水資源較為短缺。中亞五國的年降水量在160—700毫米,其中哈薩克和吉爾吉斯斯坦的降水較多,五國的降水多集中在冬春兩季,而且多在山區。中亞五國的人均水資源量均低於8000立方米,雖高於我國人均2200立方米的水平,但從整體上看屬於缺水國家,對種植業形成一定的制約。中亞地區地表水分布極不平衡,地處錫爾河、阿姆河上游的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兩國擁有地表水資源分別佔43.4%和25.1%,超過整個中亞地區的2/3。處於下游的烏茲別克、哈薩克和土庫曼三國農牧業在其國民收人中佔有相當大的比重,灌溉用水量較大,而這三國的地表水資源的總和才接近1/3。中亞五國水資源在各國間的協調問題是關系中亞五國農業發展的重要問題。
4.農業勞動力比重較大。五國人口合計近6000萬,農村人口約佔40% ,農業人口約佔1/4。每一農業勞動力平均擁有5公頃耕地和39公頃草場,土地富餘的哈薩克每一農業勞動力平均擁有18公頃耕地和149公頃草場。
5.農業資金投入不足。雖然中亞各國重視農業的程度在逐漸提高,但受經濟轉型即農業私有化改革和各國重點發展石油天然氣工業、化學工業和礦產資源開采等重工業以及第三產業等經濟發展戰略的影響,造成了農業投入體制的不完善和農業信貸體制的不健全,中亞五國普遍存在農業投入嚴重不足。1999-2001年,中亞各國農業得到農業外部支持的資金總額相當於各國2003年的GDP比例分別為:哈薩克0.4%,吉爾吉斯斯坦8.2% ,塔吉克5.2% ,土庫曼0.004%,烏茲別克0.58%。其中,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的農業外部支持主要來源於FAO等國際組織的救濟援助。
6.農業生產技術相對落後。中亞五國的農業生產經營粗放,生產的現代化水平低。以農業的機械化程度為例,中亞五國2002年的農業不動產資產構成中,農機所佔的比重分別為:哈薩克3% ,吉爾吉斯斯坦8% ,塔吉克3% ,土庫曼3%,烏茲別克4%。
二、中亞五國農業生產及貿易現狀
(一)中亞五國農業生產現狀
農業以種植業和畜牧業為主。種植業方面,主要以糧食(小麥、玉米和水稻)、油料和棉花這三類土地密集型產品為主,其他較重要的作物是甜菜及蔬菜瓜果。中亞五國都普遍重視糧食生產,強調糧食自給。目前,哈薩克能夠大規模出口穀物,2003年出口小麥占農產品出口的71.3%;烏茲別克和土庫曼糧食基本自給;吉爾吉斯斯坦需要進口約5% 的穀物;塔吉克一直是缺糧的貧困國家,被聯合國列為救援國家。中亞五國的小麥產量佔全球的3.2% ,其中哈薩克和烏茲別克列全球小麥生產國第15位和24位。
中亞五國是世界重要的棉花產區之一,2004年棉花播種面積佔世界總播種面積的7.21% ,佔世界棉花產量的7.5% 。棉花是烏茲別克、土庫曼和塔吉克農業的支柱產業,佔大田作物面積的1/4以上,分別列世界產棉量第6、11和14位。烏茲別克的棉花種植面積自1992年至今平均保持在150萬公頃左右,播種面積占同期世界棉花播種總面積的5% ;棉花質量上乘,以中絨陸地棉和長絨棉為主;2004年皮棉出口量居世界第3位,是世界上唯一生產棉花而無現代化紡織工業的國家。塔吉克的棉花產業與鋁產業並列為國內兩大支柱產業。棉花也是吉爾吉斯斯坦和土庫曼的主要農產品和出口商品。
2000-2002年,中亞各國蔬菜瓜果生產量不能滿足國內需求,依賴進口。但近幾年蔬菜瓜果產量增長較快,至2004年,除土庫曼外,其他四國的果蔬產品已由進口轉為出口。
中亞五國畜牧業歷史悠久,畜牧業以養羊、養牛、養馬為主,養蠶和養禽也佔一定的比例,是前蘇聯時期的主要畜產品生產區域。例如在前蘇聯,烏茲別克的羊羔皮產量佔2/3,生絲和蠶繭的產量均佔到1/2。土庫曼的羊毛及其地毯製造業和蠶繭產量較高,佔有重要地位。獨立以來,以前的大型專業化國營農場、集體農庄和其他農業企業基本都進行了私有化改革。近幾年,中亞各國畜牧業呈上升趨勢,主要的畜產品有雞蛋、肉類、牛奶、羊毛和蠶絲等。其中,羊毛和蠶絲是土庫曼、烏茲別克、哈薩克和吉爾吉斯斯坦的主要出口商品。
中亞各國居民食品消費結構中,穀物產品消費佔50% ,動物性產品消費佔20%。居民對肉、奶等畜產品加工品有特殊的消費偏好。可中亞五國食品加工業發展嚴重滯後,畜產品主要以未加工產品為主,加工產品少,畜產品加工品主要依賴進口。
(二)中亞五國農產品貿易現狀
中亞五國的農產品貿易佔世界市場的比重很小,2004年進口額和出口額分別僅佔0.22% 和0.32% 。農產品出口種類比較單一,紡織纖維(棉花、羊毛、蠶絲)是其主要的具有世界影響的出口農產品。
2004年烏茲別克、塔吉克和哈薩克三國的皮棉出口量分別位居世界棉花出口的第3、11、16位,這三國的皮棉出口量佔世界皮棉出口前20位國家皮棉出口總量的的9.2%。紡織纖維在土庫曼、塔吉克、烏茲別克和吉爾吉斯斯坦的農業出口額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2004年分別占其農產品出口額的87% 、80% 、69%和45%。水果和蔬菜出口對4個中亞國家(土庫曼除外)具有重要意義,特別在烏茲別克,占其農產品出口額的23% ,在哈薩克、塔吉克和吉爾吉斯斯坦也分別佔到12%左右。哈薩克最重要的出口農產品是穀物,2004年凈出口穀物280萬噸,占其生產量的22.7%,占其農產品出口額的62% ,也是中亞五國中唯一能大規模出口穀物的國家。吉爾吉斯斯坦是中亞五國中唯一能大規模出口食糖和蜂蜜的國家,占其農產品出口額的18% 。除上述幾種主要農產品外,中亞五國就缺乏其他重要的農產品出口了。
中亞五國的農產品進口主要是食品,2004年主要有食糖和蜂蜜(占農產品總進口額的20%)、咖啡-茶葉-可可(15%)、飲料和煙葉(12%)、肉奶蛋(12%)和穀物(12%)。畜產品已由原來的出口品轉變為進口品。塔吉克和吉爾吉斯斯坦依然需要進口一些穀物。
中亞五國的主要貿易夥伴是歐洲和亞洲,其中獨聯體國家(尤其俄羅斯)是最重要的貿易夥伴。同俄羅斯的進出口額一般都各佔中亞五國的進口和出口的30%左右。中亞五國間的貿易在其對外貿易中也佔有一定的地位且呈上升趨勢。2004年,哈薩克是烏茲別克的第四大貿易夥伴。在吉爾吉斯斯期坦的進口貿易中哈薩克佔16.4% ,烏茲別克佔7%;出口貿易中哈薩克佔13.6% 。塔吉克的出口貿易中烏茲別克佔7.2% ,進口貿易中哈薩克佔15.2% ,烏茲別克佔12.3%。中亞五國在歐洲的其他重要貿易國是瑞士、英國、德國、義大利和法國,在亞洲的主要貿易夥伴是中國、土耳其、伊朗、韓國等。
我國與中亞各國的雙邊貿易增長較快。2005年我國與中亞五國的貿易額為87.31億美元,是2004年的1.5倍。目前,哈薩克是我國在獨聯體內的第二大貿易夥伴,吉爾吉斯斯坦和烏茲別克是我國在獨聯體內的第四、第五大貿易夥伴。2005年,與我國的貿易占哈薩克貿易總額的9% ,占吉爾吉斯斯坦的13% 。
近年來,我國與中亞五國的雙邊農產品貿易額增長雖然很快,但農產品貿易規模依然很小,約占我國外貿總額的1%,佔中亞五國外貿總額的6% 。以棉花為例,中亞是世界主要棉花生產和出口地區,而我國是紡織業大國,對棉花需求較大。可2002年我國從中亞進口的棉花只佔我國棉花進口總量的12.2% 。2004年我國從烏茲別克進口皮棉19.7萬噸,占總進口量的10.3% ,核3.26億美元;從塔吉克進口1.2萬噸,0.6% ,0.2億美元。我國與中亞五國的貿易農產品除棉花(12%)、茶葉(1.2%)、羊毛(0.5%)外,其他農產品的貿易額占我國同類商品進出口總額的比重均不到0.2% ,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雙邊農產品貿易的發展空間很大。
2005年我國向中亞五國出口的主要農產品是糧食、蔬菜、茶葉、紡織品和棉布。進口的主要產品是原木、棉花、羊毛、紡織品、紙製品等。
❷ 采礦、冶金、軍事工業(分布在中亞__)石油開采和加工工業(分布在中亞__)__工業、地毯編織...
采礦、冶金、軍事工業(分布在中亞__)?-東部
石油開采和加工工業(分布在中亞__)?-西部(裏海附近)
❸ 介紹一下中亞
中亞
哈薩克 即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和塔吉克四國,還包括 中國新疆,阿富汗北部等地 .
采礦、冶金業等重工業和軍事工業發達,輕工業落後.
中亞南部氣候較乾旱(特指烏茲別克和土庫曼),但東南部為高山氣候,降水豐富,氣候濕潤。
1995年泛中亞面積人口 面積(萬平方公里) 人口(萬人)
哈薩克271.73 1654.4(亞歐兩洲)
烏茲別克 44.74 2300.7
吉爾吉斯斯坦 19.85 454.5
土庫曼 48.81 456.7
塔吉克 14.31 588.4
本世紀初中亞的主要民族是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土庫曼、塔吉克、卡拉卡爾帕克等世居民族。蘇維埃時期,隨著中亞地區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事業的發展,有大量俄羅斯及其他斯拉夫居民遷入,另外還有一些民族,如韃靼人、德意志人、朝鮮人是被政府當局以強行手段遷入中亞的。目前,中亞各共和國都成為多民族國家。據蘇聯1989年人口統計資料,在中亞地區生活的有130多個大小民族。構成中亞五國的主要民族成分是:世居民族即各共和國的主體民族和俄羅斯人。
中亞民族中,人種構成不為一,以下是主要民族。
哈薩克:由蒙古人種西伯利亞類型和歐羅巴人種印度地中海類型之間的混血類型(圖蘭人種)。 烏茲別克:上同(圖蘭人種)。
吉爾吉斯:蒙古人種的西伯利亞類型,混有少量歐羅巴血統。
土庫曼:圖蘭人種。 塔吉克:歐羅巴人種。
大多信仰伊斯蘭教.
這其中哈薩克的經濟和軍事,能源,政治地位為中亞之首。
❹ 中亞盛產什麼
亞洲地域遼闊,為了便於認識,按照地理方位,把亞洲分為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中亞和北亞6個地區。這些地區的自然環境和人類活動各具特色。[1]東亞主詞條:東亞東亞五國(5張)指亞洲的東部。包括中國、朝鮮、韓國、蒙古和日本。面積約1170萬平方千米。人口17億多。地勢西高東低,分四個階梯。中國西南部稱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東南半部為季風區,屬溫帶闊葉林氣候和亞熱帶森林氣候;西北部屬大陸性溫帶草原、沙漠氣候;西南部屬山地高原氣候。5-10月東部沿海受台風影響。礦物資源以煤、鐵、石油、銅、銻、鎢、鉬、金、菱鎂礦、石墨等最豐富。東亞是稻、薯蕷、糜子、蕎麥、大豆、薴麻、茶、油桐、漆樹、柑橘、桂圓、荔枝、人參等栽培植物的原產地。所產稻穀佔世界稻穀總產量40%以上,茶葉佔世界總產量25%以上,大豆佔20%。棉花、花生、玉米、甘蔗、芝麻、油菜籽、蠶絲等的產量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1]東南亞主詞條:東南亞亞洲地理分區指亞洲東南部地區。包括越南、寮國、柬埔寨、緬甸、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汶萊、東帝汶等國家和地區。面積約448萬平方千米。人口45000多萬。地理上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大部分。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地區之一。群島區和半島的南部屬熱帶雨林氣候,半島北部山地屬亞熱帶森林氣候。礦物以錫、石油、天然氣、煤、鎳、鋁土礦、鎢、鉻、金等為重要。東南亞是檸檬、黃麻、丁香、豆蔻、胡椒、香蕉、檳榔、木菠蘿、馬尼拉麻等熱帶栽培植物的原產地,盛產稻米、橡膠、香料、柚木、木棉、金雞納霜及熱帶水果。其中的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國家。有「火山國」之稱。[1]南亞主詞條:南亞亞洲指亞洲南部地區。包括斯里蘭卡、馬爾地夫、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面積約437萬平方千米。人口10億以上。本區北部為喜馬拉雅山脈南麓的山地區,南部印度半島為德干高原,北部山地與德干高原之間為印度河-恆河平原。北部和中部平原基本上屬亞熱帶森林氣候,德干高原及斯里蘭卡北部屬熱帶草原氣候,印度半島的西南端、斯里蘭卡南部和馬爾地夫屬熱帶雨林氣候,印度河平原屬亞熱帶草原、沙漠氣候。礦物資源以鐵、錳、煤最豐富。南亞是芒果、蓖麻、茄子、香蕉、甘蔗,以及蓮藕等栽培植物的原產地。所產黃麻、茶葉約佔世界總產量1/2左右。稻米、花生、芝麻、油菜籽、甘蔗、棉花、橡膠、小麥和椰乾等的產量在世界上也占重要地位。[1]西亞主詞條:西亞西亞也叫西南亞,指亞洲西部。包括伊朗、土耳其、塞普勒斯、敘利亞、黎巴嫩、巴勒斯坦、以色列、約旦、伊拉克、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葉門、阿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卡達、巴林、喬治亞、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面積約700多萬平方千米。人口2億多。高原廣布,北部多山脈。北部山地高原與南部阿拉伯半島之間為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所沖積而成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氣候乾燥。南部沙漠面積廣大。本區地中海、黑海沿岸地區和西部山地屬地中海式氣候,東部和內陸高原屬亞熱帶草原、沙漠氣候,阿拉伯半島的大部分地區屬熱帶沙漠氣候。石油的儲量和產量在世界上占重要的地位。西亞是胡蘿卜、甜瓜、洋蔥、菠菜、苜蓿、椰棗等栽培植物和阿拉伯駱駝、阿拉伯馬、安哥拉山羊、安哥拉兔等著名畜種的原產地。[1]中亞主詞條:中亞指中亞細亞地區。包括土克曼斯坦、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哈薩克和阿富汗斯坦。本區東南部為山地,地震頻繁,屬山地氣候;其餘地區為平原和丘陵,沙漠廣布,氣候乾旱,屬溫帶和亞熱帶沙漠、草原氣候。礦物以天然氣、石油、煤、銅、鉛、鋅、汞、硫黃和芒硝較重要。中亞的礦產資源極為豐富,軍事工業發達。中亞是豌豆、蠶豆、蘋果等栽培植物以及卡拉庫爾綿羊的原產地。出產棉花、煙草、稻米、蠶絲、羊毛和葡萄、蘋果等。[1]北亞主詞條:北亞指俄羅斯亞洲部分的西伯利亞地區。西部為西西伯利亞平原,中部為中西伯利亞高原和山地,東部為遠東山地。極圈以北屬寒帶苔原氣候,其餘地區屬溫帶針葉林氣候。河流結冰期六個月以上。礦物以石油、煤、銅、金、金剛石較重要。出產麥類、馬鈴薯、亞麻和木材等。[1]
❺ 中亞五國的工業狀況
中亞是指裏海以東,西西伯利亞以南,阿富汗以北及我國新疆以西的亞洲中部地區,包括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和土庫曼五個國家,總面積近400萬平方公里,人口5000多萬,是當今世界上地廣人稀的地區之一。中亞五國在地理位置上連成一片,自然地理環境有著明顯的一致性,而且資源都較為豐富,主要包括能源資源、金屬資源、非金屬資源和用於工業加工原料的農產品資源。五國由於以前都在原蘇聯的管轄區內,所以在政治、經濟、文化和歷史發展階段上也都有較多的一致性。
哈薩克
哈薩克的總面積約270多萬平方千米,是中亞五國中面積最大的國家。哈薩克是多民族國家,全國共有l30多個民族,哈薩克族人數最多,主要信奉伊斯蘭教。首都阿斯塔那是哈薩克的政治中心,是哈國主要的工農業生產基地, 是全國鐵路交通樞紐。
哈國具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大都集中在裏海沿岸及其附近,石油儲量約100億噸 裏海尤為豐富 ,遠景儲量130億噸,天然氣儲量為11 700萬億立方米,在中亞國家中居第一位;煤炭地質儲量為1700億噸,主要分布在卡拉甘達州和東哈州等地,是世界10大產煤國之一。金屬礦藏也豐富,已探明的礦藏有90多種,其中鎢的儲量居世界第一,鉻和磷礦石居世界第二。銅、銅、鋅、鉬的儲量占亞洲第一位,因而享有「能源和原材料基地」之譽。
從國內生產總值和國力來看,哈一直居於中亞五國首位,哈薩克已成為獨聯體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
中哈於1992年1月3日正式建交,哈是我國在中亞的第一大貿易夥伴,據有關數據統計,2004年中哈貿易額達到45億美元,基本佔中國與中亞貿易總額的76.9%,到2010估計會達到100億美元。中哈兩國合資修建的中哈石油管道一期工程,即將於今年底完工,這將給中哈經貿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烏茲別克
烏茲別克總面積為44萬多平方公里。地理位置優越,處於連結東西方和南北方的中歐中亞交通要沖的十字路口,古代曾是重要的商隊之路的匯合點,著名的「絲綢之路」就從這里通過。烏國有人口2511多萬,是中亞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有129個民族,烏茲別克族佔一半以上,居民大多信奉伊斯蘭教,官方語言為烏茲別克語,俄語為通用語。首都塔什干是是一座新型的歐洲化的城市,是中亞地區第一大城市和重要的經濟和文化中心。
烏茲別克的能源資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氣、煤炭,三者目前探明儲量分別為53億噸、5萬多億立方米、20億噸,其中天然氣被列為世界十大開采國,年產氣量在300億立方米以上,在中亞僅次於土庫曼,居獨聯體第三位。油氣資源總估價超過1萬億美元,有160多處石油產地,可以分為5個主要的石油天然氣區域。
1992年1月2日,烏茲別克同中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並在塔什干簽署建交聯合公報。中烏貿易額逐連年增長,從1997年的2.03億美元到2004年的5.7億多美元,是我國在中亞的第三大貿易夥伴。我向烏主要出口包括機械設備、運輸工具、計算機於通訊技術在內的機電產品、茶葉、紡織品、服裝等;從烏進口的主要是有色金屬、蠶繭、原棉、棉機織物、皮革、化工品等。
吉爾吉斯斯坦
吉的總面積為19.85萬平方公里,500多萬人,80多個民族,吉爾吉斯族佔一半以上。居民主要信奉伊斯蘭教,首都比什凱克。
吉國的能源中有煤炭、油頁岩、泥炭、天然氣、石油,其中煤炭在中亞居重要位置,地質儲量為296億噸,有些煤不僅儲量豐富、質量好,是優質燃料,還是煤化工的重要原料,煤田主要分布在南北天山地區,部分煤田可露天開采,被稱為「中亞煤斗」。主要礦產為有色金屬和稀有金屬,其中貢和銻的儲量和產量均居原蘇聯第一位,錫產量和汞產量占獨聯體第二位,銻產量佔世界第三位、獨聯體第一位;黃金儲量豐富,僅庫姆多爾金礦的預計儲量已超1000噸;鈾礦儲量居獨聯體國家首位,同時是世界主要的產鈾國;塔銻礦儲量居獨聯體首位,在亞洲也僅次於中國和泰國而居第三。吉國擁有豐富的水力資源,在它境內有十多個水力發電站,向鄰近的幾個原蘇聯共和國提供電力,我國新疆也將與吉在電力發面進行合作。
中吉1992年1月5日建交,據官方統計,中吉貿易額從1992年的3000多萬美元發展到2004年6億美元左右,占我國對中亞貿易額的10.3%。我國向吉主要出口服裝、機電產品、烤煙、穀物、計算機和通訊技術產品等;進口主要有能源、畜牧業和一些綠色食品等。
土庫曼
土庫曼面積49萬多平方公里,是位於中亞西南部的內陸國。80%的領土被卡拉庫姆大沙漠覆蓋。是世界上最乾旱的地區之一。土國人口有500多萬,全國有100多個民族,其中土庫曼族佔70%以上,主要信奉伊斯蘭教。首都阿什哈巴德。
該國地下蘊藏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石油儲量120億噸;天然氣儲量為22萬多億立方米,佔中亞地區天然氣儲量的56%,人均儲量可與沙烏地阿拉伯相比,開采量年均達600-800億立方米,約佔世界總儲量的四分之一,居中亞國家第一位,世界第四位;石油探明儲量約有11億噸,居哈國之後,佔中亞國家第二位;除南部山區外,土國幾乎全境都有油氣分布。
從1992年1月我國與土建立外交關系以來,雙邊貿易不斷發展,合作質量不斷提升,2004年我國與土的貿易額為9874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9.1%。我國對土出口的商品主要是機械及配件、金屬製品、運輸工具、茶葉、石油天然氣設備等;我國從土進口的商品主要為原棉、蠶繭、牲畜毛等。
塔吉克
塔的總面積為14.31萬平方公里,是位於中亞東南部的內陸國。地處山區,境內山地和高原佔90%,其中約一半在海拔3000米以上,有「高山國」之稱。塔國人口約為六百多萬,主要民族為塔吉克族佔70.5%,居民大多信奉伊斯蘭教,國語為塔吉克語,俄語為族際交流語言。杜尚別是塔吉克共和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
塔吉克的能源主要是煤炭,目前探明總儲量在30億噸左右,礦床35個,石油和天然氣方面,據初步探測結果顯示,石油儲量為1.2億噸,天然氣8800億立方米,其中瓦赫什油氣區的原油是重油,蠟和硫的含量高,主要用來生產瀝青和作鍋爐燃料。鈾儲量居獨聯體首位,鉛、鋅礦佔中亞第一位。塔境內江河湖泊的水利資源極為豐富,總蘊藏量在6 400萬千瓦以上,其中有經濟利用價值的達1 250億千瓦時,水力資源在獨聯體國家中占第二位;人均電力資源蘊藏量居世界前列,除供應本國外,還可供應周邊的中亞國家。
中塔兩國與1992年1月4日建交,2004年我國與塔的貿易額為6893萬美元,我國向塔出口主要的商品有日用品、糧油、輕紡、化工產品和機電產品等,從塔國進口的商品主要有化肥、有色金屬、鋁錠、棉花等。
❻ 中亞中亞最重要的經濟作物是什麼
棉花是中亞的經濟作物,主要糧食作物是小麥和水稻
中亞。中亞地處亞歐大陸中部。中亞的5個國家及首都見表。
國家 哈薩克 吉爾吉斯斯坦 塔吉克 烏茲別克土庫曼
首都 阿斯塔納 比什凱克 杜尚別 塔什干 阿什哈巴德
中亞自古以來就是亞歐間重要的交通要道,連接我國與歐洲之間的古絲綢之路通過中亞的塔什乾等地。哈薩克境內的鐵路在阿拉山口與我國蘭新鐵路銜接,形成亞歐大陸間的第二條通道。中亞地形以平原和丘陵為主。西部和北部是廣闊的平原,包括圖蘭平原和裏海沿岸平原,東北就是廣闊的丘陵,主要有哈薩克丘陵。中亞深居內陸,距海遠,降水稀少,氣候乾旱,氣溫年較差和日較差大。河流多為內流河,主要有阿姆河和錫爾河。湖泊也多為內流湖,主要有裏海、鹹海。乾旱嚴重影響著農業生產,有灌溉條件的地區農業比較發達。水稻主要分布於灌溉條件良好的阿姆河和錫爾河沿岸一帶;小麥主要分布於北部;棉花分布在中南部。烏茲別克以盛產棉花著名,有「白金之國」之稱。中亞是世界重要的產棉區。中亞草場資源豐富,各國畜牧業以養羊為主。中亞有豐富的礦產資源。重要礦產有銅、鐵、鉛、鋅、鉻等,非金屬礦中的煤、石油和天然氣的儲量也極其可觀。這些礦產品大量輸出。采礦業在中亞佔有重要地位,此外還有鋼鐵工業、機械製造工業、紡織工業和食品工業等。
❼ 中亞有什麼工業
烏茲別克的棉花很著名
❽ 中亞都有什麼樣子和顏色的
你好,
更多圖片(25張)
中亞即亞洲中部地區,狹義的中亞國家包括六國,即土庫曼、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塔吉克、哈薩克和阿富汗斯坦。關於「中亞」這一地理概念在學者中認識並不統一。此地區的居民多為突厥語民族,所以中亞也被稱為突厥斯坦。中亞地區的采礦、冶金業等重工業和軍事工業發達,最大的工業區是卡拉干達工業區,也是前蘇聯四大工業區之一,還有就是位於烏茲別克的中亞工業區。
中亞這個概念最早由德國地理學家亞歷山大·馮·洪堡於1843年提出,其所包含的范圍存在多種界定。范圍最狹窄的界定來自蘇聯官方的定義,即僅指其下屬的五個加盟共和國哈薩克、吉爾吉斯、烏茲別克、塔吉克、土庫曼。蘇聯時期,這一界定在國際上也廣泛使用,但實際上阿富汗斯坦也屬於中亞范疇。
中文名:中亞
外文名:Central Asia
面積:400.34萬平方千米
人口:6644,6014人(2013年)
人口密度:17人/平方公里(2013年)
人口大國:烏茲別克
重要湖泊:鹹海 巴爾喀什湖
重要城市:阿斯塔納 阿拉木圖 塔什干
河流:錫爾河、阿姆河、伊犁河
GDP總計:2.1萬億元(2013年)
GDP美元:3387.96億美元 (2013年)
人均GDP:5099美元(2013年)
❾ 中亞工業發展的有利條件
中亞經濟發展工業化水平低,但是人力資源豐富,用工成本低,土地資源、礦產資源、電力資源豐富。
當前,中國的國內需求正高質量快速發展,中亞正在實施加快工業化與振興現代農業戰略,二者疊加將產生協同增效。中國持續擴大對外開發為中亞國家加快工業化創造了新契機,品種豐富的中亞產品可以在中國市場上占據應有的份額。中亞國家擁有足以實現上述目標的國家資本和資源稟賦。
中亞的工業的特點:
1、地理位置突出。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路,東西方文明進行交流的必經之路。在大航海時代開啟之前,絲綢之路一直都是亞洲古國進行貿易的傳統路線。通俗易懂的說就是中亞是東西方貿易的中轉站。
2、中亞有自己的專屬商品。著名的有大宛的汗血寶馬以及馬具,粟特人的銀器,七河流域的牛羊,以及費爾干納盆地附近的一些瓜果蔬菜,例如葡萄、蘿卜、菠菜、辣椒等,這些商品都有很大的市場。古代中亞手工業發達,相應的一些手工藝品,比如金銀器、馬具、皮革生產等等造型精美。
3、多山、多戈壁荒漠的地理環境使得經商成為中亞諸民族的重要出路。中亞有很多地理區域,大家比較熟知的有七河流域、河中、費爾干納盆地、呼羅珊、大夏等等,這里邊除了物產豐饒的費爾干納盆地以及河中地區之外 其他大部分土地是一些並不適合耕種的高山戈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