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邯鄲手工業有哪些

邯鄲手工業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10-20 00:37:17

❶ 春秋時期的手工業有什麼

春秋時期的手工業有

  1. 冶鑄業(青銅鑄造工藝、冶鐵業)

  2. 漆工藝

  3. 紡織業(麻織)

  4. 煮鹽業

  5. 釀酒業

  6. 制漆業

  7. 陶瓷業(原始瓷器)

  8. 玉器雕刻


大部分的手工業產品是老百姓自己製造,自己使用,不流向市場。像一些農產品,一些日常用具
還有就是當時的諸侯國有自己的手工作坊,供給諸侯等有官級的人使用。類似官服,一些器皿等
當時處於大變革大發展的時期,而且當時處於一個鐵犁牛耕的萌芽階段。手工業不是很發達。也沒有市場的出現,春秋戰國大部分還是繼承了西周的一些習慣,手工業發展水平低,商人依附官府。

春秋戰國時期的手工業產品主要用於商品交換。小農經濟萌芽時期。

❷ 邯鄲的歷史

邯鄲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邯鄲是具有3000多年歷史的古城,春秋早期見於史籍,戰國時期是七雄之一趙國的都城。早在7300多年前,這里就孕育了新石器時代早期的磁山文化。

磁山先民們就在這一帶建立了自己的家園,創造了舉世聞名的「磁山文化」。邯鄲興於殷商後期,繁榮於戰國和秦漢時期。先屬衛後歸趙,戰國時為趙國都城,雄踞中原,為戰國七雄之一。

它將中原農業文化與草原游牧文化融為一體,構築了趙文化豪放粗獷、慷慨悲歌的思想基調。漢代末期,曹操攻下鄴城後,修城擴地,使其成為北方軍事和政治中心。

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等六個朝代相繼在此建都。唐朝時期,邯鄲境內的大名府逐漸崛起,成為「河北重鎮」、「畿輔八府之首」,宋代又晉升為京都開封的陪都。

由此成為黃河以北地區的中心城市。伴隨著京漢鐵路的通車,邯鄲再度復興,使冀南的區域中心又回到了邯鄲城。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邯鄲真正走向復興。

成為一座新興的工業城市。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為邯鄲人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也為邯鄲的文藝復興奠定了基礎。解放後,黨政府在恢復和發展經濟建設的同時。

也十分重視對歷史文化的發掘和研究,並在此基礎上為發展社會主義新文化做了大量的工作。邯鄲歷史悠久,留下豐富的文化底蘊,主要有以趙王城、武靈叢台為象徵的古趙文化。

以「曹魏三台」和南北響堂為代表的魏齊文化和新石器早期文化的重要代表,磁山文化遺址。邯鄲還是全國著名的成語之鄉,擁有許多歷史典故。

革命戰爭年代,也做出了巨大貢獻,現保存有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八路軍129師司令部等革命歷史遺址。2018年6月13日,邯鄲市入選2018年度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單位。

(2)邯鄲手工業有哪些擴展閱讀:

歷史名城邯鄲的文化:

1、趙文化

以胡服騎射為代表的趙文化,其基本內涵為開放、進取、包容,展現出趙國在逐鹿中原時所表現出的改革創新精神。她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源頭之一。

是華夏文化與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的交匯、融合和升華的結晶,具有中原華夏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構成的二重性,集中反映了北方地區諸民族沖突與融合的過程。

她豐厚博深、魅力四射、光彩照人,是邯鄲地域文化中的代表。趙文化濫觴於春秋,興旺於戰國,延續至兩漢,在歷史的長河中流淌至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韻。

這里產生了發達的冶鐵、制銅、制陶等手工業,形成了繁榮的城市商業貿易,孕育了荀子、公孫龍、慎到等一代學術大師,它與燕文化共同構成了中國古代北方文化的概貌。

趙文化其主流內涵是「開拓進取,競爭圖強,兼收並蓄,改革創新」,貫穿其中的以人為本、廣攬賢才、團結向上、忠勇報國等思想。

2、磁山文化

磁山文化是中國新石器時代的考古文化,是中國以粟作農業和定居生活為特點的原始農耕文化的典型代表,表現出人類利用自然、與自然相融合的奮斗精神。

因最早發現在武安的磁山遺址而命名。經科學測定,距今已有10300年的歷史。1976年開始考古發掘,出土陶、石、骨、蚌器5000多件和大量家禽家畜、胡桃等動植物標本。

還發現了炭化的粟約10萬余斤,磁山被確認為是世界上糧食作物—粟的最早發源地,還是中國家雞和中原核桃最早的發現地。農作物「粟」(穀子)、家雞和胡桃(核桃)三大發現。

不僅反映了磁山先民在認識、利用和改造自然過程中為人類生存與發展所做出的巨大貢獻,並改寫了中國乃至世界粟作農業、家雞馴養和核桃產地的歷史。

以陶質平底盂、鳥頭形支腳為特點的生活用具,以石制斧、鏟、磨盤、磨棒為特點的農耕和脫粒工具,以長方形坑穴為特點的糧食窖穴,以陶、石器「組合物」為特點的祭祀遺跡等。

構成了磁山文化獨特而豐富的內涵。磁山文化被譽為「中華瑰寶」,是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的一項重大突破。

3、女媧文化

在涉縣的古中皇山上坐落的媧皇宮,傳說是華夏始祖女媧氏「煉石補天,摶土造人」的地方。媧皇宮因此而得名。因女媧摶土造人,又是人類的創造者,故被世人尊稱為「華夏祖廟」。

媧皇宮建造在懸崖峭壁上,閣樓高懸,構造奇巧,被稱為河北古建築十大奇觀之一。從媧皇宮開鑿的石窟和摩崖刻經考察,它始建於北齊天保年間,距今已有1450餘年。

後經歷代相繼擴修,逐漸形成今日規模。相傳農歷三月十五日為女媧的誕生之日,每當此時舉辦媧皇廟會,來自周邊數省的遊客雲集此地祭祀女媧。

千百年以來,流傳在這里的民風民俗,民間信仰和神話傳說形成了豐富的神秘文化,在中原大地遠近聞名。以媧皇宮為代表的女媧文化,展現了女蝸在洪荒之世。

與自然抗爭、改造自然、造福蒼生的不屈精神,表現出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涉縣被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命名為「中國女媧文化之鄉」。

❸ 概括中國古代手工業的特點

古代中國手工業作為古代中國經濟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產生並發展於古代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形態的特定環境中。但仍然取得了輝煌成就,也相應地體現出了自己的特點。簡要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

一.起源較早,歷史悠久,持續發展。

早在原始社會晚期,中國的手工業就已經從農業中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的生產部門。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手工業也有了相應的發展,手工業的種類、規模、工藝水平和經營形態都在不斷地豐富發展,從遠古時期開始,古代中國的手工業發展就從未停止過,甚至在經濟凋敝,社會動盪的環境下,由於有官營手工業等多種經營形態的存在,古代中國手工業也是有所發展的。也正因為如此,古代中國的手工業在持續發展中長期領先於世界,產品不僅供國內消費,而且大量輸往國外,廣受歡迎和贊譽。

二.官營、民營和家庭手工業三種經營形態並存。

在古代手工業發展過程中,手工業逐漸被官府所重視,並開始為官府所壟斷。早在商周時期就出現了「工商食官」制度,政府設有專門的機構和官員來管理和監督手工業生產。到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變革,新的生產方式產生,在官營手工業繼續發展的前提下,開始出現民營手工業和家庭手工業。此後官營手工業、民營手工業和家庭手工業,就成為中國古代社會手工業生產的三種經營形態。

三.規模不斷擴大,分工日益細密。

由於古代中國手工業存在著官營、民營和家庭手工業三種經營形態,所以手工業的發展既有國家強大的經濟保障,又有民間活躍的競爭因素的促進,手工業發展的規模不斷擴大。如西漢時期,在齊郡設置的齊三服官,「作工各數千人」;唐代掌管官營手工業生產的少府監有工匠近兩萬人,掌管土木工程營建的將作監有工匠一萬五千多人;到明代前期時,官營手工業佔用的工匠已多達三十餘萬人,加上為之服務的民夫,人數更是多達一百八十萬人,可見其規模之大;而民營手工業雖然受到官府的壓制,但其發展優勢也較明顯,比如工人生產積極性較高、能夠按市場需求及時開發新產品、有活躍的競爭因素等,所以民營手工業規模也不斷擴大,尤其在明朝中期以後,民營手工業逐漸開始取代官營手工業的主導地位,成為推動手工業和商品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受此影響,規模較小的家庭手工業也在不斷發展,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

在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分工也日益細密。如漢代一隻漆耳杯往往就是由素工、髹工、上工、銅扣黃耳工、畫工、雕工、清工、造工等多人分工協作製成的。《鹽鐵論·散不足》中所說的「一杯盞用百人之力,一屏風就萬人之功」,也並非全屬誇飾之辭;明代的陶瓷製作也有「一坯工力,過手七十二,方克成器的說法」。可見分工細密的程度。

四.有著長期領先世界的先進技術和精湛的工藝。

也正是因為中國古代手工業有著巨大規模和分工協作的保證,所以古代中國手工業的先進技術和精湛工藝一直令世人嘆為觀止。古代中國手工也生產有著大量的發明創造,如造紙術、印刷術等;也有著長期領先於世界的各項技術,如冶金技術中的灌剛法使中國一直到16世紀以前始終保持著煉鋼技術的世界領先地位;而古代中國陶瓷、紡織、漆器等手工業中令人驚嘆的精湛工藝水平更是人所共知的事實。

五.地區分布廣泛且與古代中國經濟重心南移作相應變化。

古代中國的手工業是以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為基礎,加之中國幅員遼闊、資源豐富,所以古代中國的手工業生產,地區分布廣泛,如制陶和絲麻紡織幾乎遍布全國各地,燒瓷分布於中原和江南許多地區。同時,隨著古代中國經濟重心的不斷南移,古代的手工業分布也相應的呈現出這一特點。如春秋戰國時期,我國的手工業發達地區主要有北方的臨淄、邯鄲、宛等地;而到明清時期,手工業發達地區就主要在揚州、蘇州、杭州一帶了。

除此之外,古代中國手工業還有著其它的一些特點,如建立在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基礎上,長期作為自然經濟的補充而存在等.

❹ 手工業有哪些

農耕時代的手工業金屬冶煉.絲織技術.棉紡織技術.燒陶制瓷.造船,造紙,制鹽

❺ 手工業具體包括哪些

觀點一:屬於第一產業(農業)
理由:手工業仍屬手工勞動,是農業文明的產物。
觀點二:屬於第二產業(工業)
理由:首先,看字面:手工業,手——工業。是工業的一個分支,屬第二產業。
第一產業,農業,包括農、林、牧、漁等。
第二產業,工業,包括重工業、輕工業,當然也包括手工業了!(當初發改委給工業下定義的時候漏掉了可能是)
第三產業,服務業,包括衣、食、住、行。
大家不要一聽到工業就以為是機械裝備的大工廠,其實也有很多小工廠屬工業范疇之內,不管插花的、編草帽的、納鞋的、炒茶的……都是小工廠,俗稱作坊。
工業,區別於其他行業,特點就是製造,就是把原材料製造成可以直接供生活、生產使用的成品,即產生具有使用價值的商品。手工業具備了這一點!

❻ 手工業主要有哪些

手工業並不是指哪一類產業 手工業是指依靠手工勞動,使用簡單手工工具從事小規模生產勞動的工業。所以說只要是主要依靠手工勞動或簡單的工具的工業都可以稱為手工業。 不過現在幾乎沒有多少手工業了,手工業基本上存在於現代的民間和古代。 在戰國的時候手工業、冶鐵是一種新興的金屬冶鑄業 。最初大約始於春秋末,到戰國時有了很大的進展。在各地出土的戰國鐵器中,以農具、手工工具為最多,也有兵器和其他器物。冶銅業仍是重要的手工業。除了鑄造禮器、樂器之外,還要鑄造錢幣、符節、璽印、量器等物,社會對銅的需求量很大,故銅器物製造水平也有提高。絲麻織物的生產也頗為發達。 無論是紡織、染色或是提花、手綉,都達到較高的技術水平 。戰國手工業,一部分為官府經營,一部分屬民營。官府手工業,除生產和國計民生關系密切的鹽、鐵、錢幣之外,還旁及於漆器、陶器、紡織和金銀玉石等領域。民營手工業約開始於春秋末,進入戰國後獲得很大發展。鹽、鐵等重要門類中,有不少民營作坊。

❼ 邯鄲是什麼地方

在古代邯鄲也是人名,所以有個邯鄲學步。 ???? 瞎扯~~!!!!
「邯鄲」之名,最早出現於古本《竹書紀年》。邯鄲地名之由來,現一般以《漢書·地理志》中三國時魏國人張晏的注釋為源:「邯鄲山,在東城下,單,盡也,城廓從邑,故加邑雲。」意思是說,邯鄲的地名源於邯鄲山,在邯鄲的東城下,有一座山,名叫邯山,單,是山脈的盡頭,邯山至此而盡,因此得名邯鄲,因為城廓從邑,故單旁加邑(阝)而成為邯鄲。邯鄲二字作為地名,三千年沿用不改,是中國地名文化的一個特例。 傳說上古時期人類始祖女媧就在邯鄲古中皇山摶土造人、煉石補天。8000多年前,新石器早期的磁山先民就在這里繁衍、休養生息,開啟了農業文明的新紀元。邯鄲的城邑,肇起於商殷。在商代早期建都於邢(今邢台),後遷都於殷(今安陽)的數百年間,邯鄲均為畿輔之地。古本《竹書紀年》中,就有商末殷紂王在邯鄲建「離宮別館」的記載。至遲在殷紂王時期邯鄲一名就已經出現,證實邯鄲古城距今已有3100多年的建城歷史。 邯鄲之域在西周時屬於衛國,春秋時為晉地,當時邯鄲已是聞名遐邇的農業、手工業和商業比較發達的著名城邑。晉定公十二年(公元前500年),晉國正卿趙鞅(趙簡子)已將邯鄲納入自己的勢力范圍,從此,邯鄲便成了趙氏的世襲領地。戰國時,趙敬侯元年(公元前386年)將趙都自中牟(今河南鶴壁西)遷徙到邯鄲,邯鄲作為趙國的都城,歷經八代王侯,延續了158年的繁華。特別是一代英主趙武靈王,開改革之先河,實行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富國強兵,國勢大盛,雄踞戰國七強之列,使趙國成為可與強秦抗衡的國家之一。秦始皇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秦軍破邯鄲,趙王遷降秦,邯鄲屬秦國,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滅趙國。次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將全國分為三十六郡,邯鄲是邯鄲郡的首府。漢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立張耳為趙王,都城仍設邯鄲。九年,劉邦封其愛子如意為趙王,並重建邯鄲宮城,富麗堂皇溫明殿即建於此時。一直到西漢後期,邯鄲城有「富冠海內,天下名都」之稱,是除國都長安之外,與洛陽、臨淄、成都、宛(河南南陽)齊享全國五大都會盛名,從戰國到東漢,邯鄲興盛長達500年之久。東漢末葉,豪強並起,割據混戰,邯鄲罹難兵燹災禍,開始走向衰落。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漢獻帝冊封曹操為魏國公,於鄴城建都。在經濟上實施屯田安民,大興水利,營建魏都,開修道路。魏都的營建,以中軸為對稱法則著稱於世,並修建了銅雀、金鳳、冰井三台。西晉左思所作《魏都賦》,正是描寫鄴城此時的繁華景象。鄴城的興起導致黃河以北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南移,邯鄲此時淪為一般的縣城,隸屬於魏郡。三國魏黃初二年(公元221年)邯鄲屬廣平郡,東晉後又改屬魏郡。代之而勃興的魏都鄴城繼而先後為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的國都,前後歷時364年,對於後世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隋唐時,邯鄲先後歸屬或復轄為洺州、磁州、武安郡和紫州,衰落而成蕞爾小縣。曾盛極一時的鄴城亦被焚為廢墟,城毀人遷,一蹶不振。而邯鄲東部的大名卻在唐五代時悄然興起。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作為魏州首府的大名已發展成為黃河以北較大區域的中心城市。公元758年大名建為魏博鎮,後稱魏州大名府。五代時,在大名設天雄軍節度使。公元923年,李存勖在魏州(今大名)登上了皇帝寶座,史稱後唐庄宗。宋王朝建立後,宋太宗將天下分為十五路,邯鄲縣屬河北路磁州,而大名為河北路治所(省府)。宋仁宗慶歷二年(公元1042年),建大名為陪都,稱北京。大名至館陶一帶,是宋遼交兵的古戰場,這里曾演繹過一幕幕威武雄壯的歷史活劇。到金朝時,大名曾為藩國大齊的都城,公元1130年劉豫在此稱帝。至元朝,這里仍為大名路總管府治,依然是邯鄲東部的繁華重鎮。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在全國設置十三省,邯鄲縣屬北直隸省廣平府。清朝因襲明制稱直隸省,邯鄲縣仍屬廣平府管轄。明清時期邯鄲一帶的政治、經濟中心是在廣平府城(今永年老城)。民國初,廢廣平府,邯鄲縣屬直隸省冀南道,1928年,直隸省改為河北省,邯鄲縣直歸省轄。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邯鄲是晉冀魯豫根據地的中心地帶。劉伯承、鄧小平率八路軍129師轉戰千里太行,創建了以邯鄲為中心的晉冀魯豫解放區,從此奠定了邯鄲作為晉冀魯豫四省接壤區域中心城市的基礎。1945年10月5日邯鄲城獲得解放。從此這座飽經滄桑、歷盡三千年盛衰榮辱的古城終於秋風蕭瑟換了人間。邯鄲解放後,邯鄲縣城始建為邯鄲市,直屬晉冀魯豫邊區政府(政府設在邯鄲市)。1949年3月,撤消邯鄲市,降為邯鄲鎮,同年8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設立了邯鄲專區,邯鄲鎮劃歸河北省邯鄲專區管轄。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邯鄲鎮仍為邯鄲專區專署駐地。1952年12月22日,邯鄲鎮復升為邯鄲市。1954年改省轄市。1956年峰峰市並入邯鄲市。1983年邯鄲縣並入邯鄲市。1984年改為省轄市。1986年武安縣(後改市)劃歸邯鄲市。1992年7月批邯鄲為較大的市.1993年經國務院批准,撤消邯鄲地區,實行地市合並,將邯鄲地區所轄各縣劃歸邯鄲市管轄,稱邯鄲市
邯鄲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早在8000多年前新石器早期的磁山先民就在這里繁衍、休養生息。在邯鄲悠久歷史的進程中,孕育並積淀了深厚的歷史文化,這是先人留給我們後代子孫的一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綿綿8000餘年的歷史鑄造成了邯鄲十大文化脈系。
趙文化
以胡服騎射為代表的趙文化,其基本內涵為開放、進取、包容,展現出趙國在逐鹿中原時所表現出的改革創新精神。她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源頭之一,是華夏文化與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的交匯、融合和升華的結晶,具有中原華夏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構成的二重性,集中反映了北方地區諸民族沖突與融合的過程。她豐厚博深、魅力四射、光彩照人,是邯鄲地域文化中的代表。趙文化濫觴於舂秋,興旺於戰國,延續至兩漢,在歷史的長河中流淌至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韻。這里產生了發達的冶鐵、制銅、制陶等手工業,形成了繁榮的城市商業貿易,孕育了荀子、公孫龍、慎到等一代學術大師,涌現出趙武靈王、廉頗、藺相如、趙奢、魏徵等一批慷慨悲歌的英雉人物。它與燕文化共同構成了中國古代北方文化的概貌。趙文化其主流內涵是「開拓進取,競爭圖強,兼收並蓄,改革創新」,貫穿其中的以人為本、廣攬賢才、團結向上、忠勇報國等思想,對於我們今天的解放思想、改革開放仍然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磁山文化
磁山文化是我國新石器時代的考古文化,是我國以粟作農業和定居生活為特點的原始農耕文化的典型代表,表現出人類利用自然、與自然相融合的奮斗精神,因最早發現在武安的磁山遺址而命名。經科學測定,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歷史。1976年開始考古發掘,出土陶、石、骨、蚌器5000多件和大量家禽家畜、胡桃等動植物標本,還發現了炭化的粟約10萬余斤,磁山被確認為是世界上糧食作物—粟的最早發源地,還是中國家雞和中原核桃最早的發現地。農作物「粟」(穀子)、家雞和胡桃(核桃)三大發現,不僅反映了磁山先民在認識、利用和改造自然過程中為人類生存與發展所做出的巨大貢獻,並改寫了我國乃至世界粟作農業、家雞馴養和核桃產地的歷史。以陶質平底盂、鳥頭形支腳為特點的生活用具,以石制斧、鏟、磨盤、磨棒為特點的農耕和脫粒工具,以長方形坑穴為特點的糧食窖穴,以陶、石器「組合物」為特點的祭祀遺跡等,構成了磁山文化獨特而豐富的內涵。磁山文化被譽為「中華瑰寶」,是我國新石器時代考古的一項重大突破。
女媧文化
在涉縣的古中皇山上坐落的媧皇宮,傳說是華夏始祖女媧氏「煉石補滅,摶土造人」的地方。媧皇宮因此而得名。因女媧摶土造人,又是人類的創造者,故被世人尊稱為「華夏祖廟」。媧皇宮建造在懸崖峭壁上,閣樓高懸,構造奇巧,被稱為河北古建築十大奇觀之一。從媧皇宮開鑿的石窟和摩崖刻經考察,它始建於北齊天保年間,距今已有1450餘年,後經歷代相繼擴修,逐漸形成今日規模。相傳農歷三月十五日為女媧的誕生之日,每當此時舉辦媧皇廟會,來自周邊數省的遊客雲集此地祭祀女媧。千百年以來,流傳在這里的民風民俗,民間信仰和神話傳說形成了豐富的神秘文化,在中原大地遠近聞名。 以媧皇宮為代表的女媧文化,展現了女蝸在洪荒之世,與自然抗爭、改造自然、造福蒼生的不屈精神,表現出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涉縣被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命名為「中國女媧文化之鄉」。
曹魏建安文化
位於臨漳縣西南的古鄴城遺址是東漢末年至魏晉時期中國北方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中心。在東漢未年至隋統一的400年問,為北方著名的古都,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相繼在此建都。戰國時期西門豹治鄴而顯名於世,東漢末年孕育出了文學史上璀璨的「建安文學」。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曹操,在鄴城聚集了以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為主體的「鄴下文人集團」,辭賦慷慨,談詩論文,開一代風格剛健,情調激越之文風,留下了大量的詞賦文論作品,在中國文化寶庫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地處黃河之北的鄴城,散布在漳河之濱的百餘座東魏北齊皇陵和眾多的寺廟遺址,書寫著它曾經的輝煌。銅雀三台和鄴城的建築格局,對隋唐長安都城、元大都(北京城)、日本奈良城乃至後世的都城建築都產生過重大影響。以鄴城為依託的建安文化,是建安文學的搖籃,民族融合的結晶,中國文化史的奇現。
北齊石窟文化
以響堂山石窟和媧皇宮石窟為代表的北齊石窟文化,是中國佛教雕刻藝術的寶藏,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摩崖刻經群,代表著北朝時期佛教發展的最高成就。 響堂山石窟是北齊最大的佛教石窟寺院,是位列中國雲崗、龍門、敦煌、麥積山四大名窟之後的全國第五大石窟群。也是北齊佛教雕刻藝術的寶藏。它始建於北齊,經隋、唐、宋、明歷代開鑿續修,共有大小洞窟十六座,造像4300多尊。它一方面是中西方文化互相融匯過程的歷史體現,另一方面是南北方文化相互滲透的歷史見證,是中國佛教雕塑藝術漢化過程中承上啟下,融匯貫通的重要環節。媧皇宮石窟現存北齊佛教刻經六部,共計約l 3萬字,是國內摩崖刻經保存文字最多最完整的一處,是研究中國佛教史和校勘中國佛教史籍的重要實物資料,也是北朝書法藝術的精品。
夢文化
以「一枕黃粱」名夢和黃粱夢呂仙祠古建築群為代表的夢文化,蘊含著極為深厚的中國哲學思想,表現出中華民族對於美好事物的嚮往和執著追求。產生於唐代的黃粱美夢傳奇故事,就發生在邯鄲的黃粱夢鎮。從古到今,黃粱一夢以及由此演繹、發展而形成的「夢文化」在中國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典藏中,留下了一幅幅濃墨重彩的絢麗畫卷。黃粱夢的美妙故事不僅在中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在國外也是聲名遠播,甚至於登上了日本小學的教課書。夢文化涵蓋歷史、心理、生理、民俗、宗教、文藝等領域,具有神秘的特性。依據唐傳奇《枕中記》而建的千年古觀「黃梁夢呂仙祠」,建築規模宏偉,內有中國「名夢館」,是研究中國「夢文化」的集大成之地,也是中國「夢文化」唯一的載體,它對中國小說、戲劇、詩文的創作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黃粱夢文化底蘊深厚,是中國夢文化的代表和重要組成部分。邯鄲因此被海內外人士譽為「美夢之鄉」。
磁州窯文化
磁縣、峰峰礦區的西部地區,是綿延的太行山余脈,這里蘊藏著大量的高嶺土,是製作陶瓷的天然原料。從北齊時就已開始燒造瓷器,並逐漸形成了漳河流域的觀台和滏陽河流域的彭城兩大窯場。宋元時期逐漸發展成為北方最大的民間瓷窯,從此薪火相傳,綿延千年。其造型優美,裝飾手法豐富,色彩對比強烈,題材廣泛,技藝高超,瓷器產品在藝術上表現了強烈的民族意識,它所創造的白地黑花的裝飾藝術,集詩、書、畫於一體,獨具濃郁的鄉土氣息,代表了古代北方民窯的最高水平。古來就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千里彭城,日進斗金」之說。 磁州窯以粗獷、豪放、瀟灑的藝術風格而獨樹一幟,創造了宋金元時期民間瓷藝的最高成就,體現出民間工藝強大的生命力。磁州窯文化在中國乃至世界陶瓷文化藝術中部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廣府太極文化
燦爛的東方文明,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太極文化。清朝道光年間,在中國邯鄲的永年縣廣府城,誕生了一代太極宗師楊露禪和武禹襄,使永年縣成為中國太極拳兩大流派—楊式太極拳和武式太極拳的中興發祥之地。在此後的一百多年中,楊式和武式太極拳廣為傳播,尤其是楊式太極拳開武術健身之先河,使太極拳易於習練,成為強身健體的體育項目。太極拳作為祖國傳統的文化藝術瑰寶,就是從這里走遍全國、走向世界,成為億萬民眾熱愛的體育健身運動。太極拳以集武術、醫術、導引術為一體的科學的人體文化,引起了世界各國專家、學者及愛好者的重視和喜愛,廣府的太極拳文化已成為中國的國粹而載入史冊。被國家授予「世界太極拳夏令營基地」、「太極拳研究中心」、「太極拳之鄉」、「太極拳聖地」。 如今,以楊露彈和武禹襄為代表的廣府太極文化,已成為河北乃至中國向世界傳播健康和友誼的紐帶。
成語典故文化
邯鄲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其廣袤地域的輝煌歷史、深厚豐腴的文化積淀為邯鄲留下了眾多的名勝古跡和歷史故事,經過千百年的披沙揀金,凝聚成了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據不完全統計,由邯鄲歷史和相關史書中所滋生、蘊積、提煉出的具有邯鄲地方特色或與邯鄲有密切關系的成語典故達1500條之多,如「胡服騎射」、「邯鄲學步」、「完璧歸趙」、「負荊請罪」、「黃粱美夢」等,它們以言簡意賅、精闢神妙、富於哲理、寓於情趣、耐人尋味而成為中國漢語言藝術中的一枝奇葩。邯鄲的成語典故,集中原與邊塞之風韻、蘊文化與哲理之內涵,在華夏歷史文化長廊中獨樹一幟,堪稱國之瑰寶。這些成語典故中,具有完整故事情節的也有500條之多。另外還有眾多的成語典故遺址景觀。位於邯鄲市趙苑景區內的「成語典故苑」,佔地102畝,以園林為載體,以發生在邯鄲的成語典故為內容,以碑刻、浮雕、繪畫、自然山石象形喻義等多種藝術手法為表現形式,將發生在邯鄲的成語典故再現世人面前。它以古喻今,鞭策鼓勵後人,是中國唯一的以成語典故為主題的文化園林。 2005年10月26日,經中國文聯批准,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在邯鄲市舉行命名頒牌儀式,授予邯鄲市「中國成語典故之都」稱號。成語典故文化已成為邯鄲市十大文化脈系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邊區革命文化
邯鄲在中國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是晉冀魯豫解放區的中心。劉伯承、鄧小平及其領導的八路軍129師以太行山為戰場,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者,展現出邊區人民的浩然正氣和民族之魂。劉、鄧首長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在這里指揮大小戰役3100多次,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立下不朽的功勛,形成了光彪史冊的革命軍事文化。從這塊紅色土地上走出的300餘位將帥,成為新中國第二代領導集體的中堅力量。《人民日報》、《人民畫報》在邯鄲創刊,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前身華北新華廣播電台在邯鄲開播。在抗戰中創建於邯鄲的《人山報》影響深遠,邊區革命文藝活動和創作演藝隊伍在這里培養、成長、壯大,催生出了如火如荼的邊區大眾文化。現代最早的紀念性建築——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和涉縣的「一二九師司令部舊址」及「陳列館」名列了全國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編輯本段【主要旅遊資源】
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1.楊式太極拳(永年縣) 2.磁州窯燒制技藝(峰峰礦區) 3.女媧祭典(涉縣) 4.河北鼓吹樂(永年縣) 5.武安平調落子(武安市) 6.皮影戲(邯鄲市) 7.儺戲(武安市) AAAA級的旅遊區:涉縣媧皇宮,叢台區叢台公園、涉縣八路軍一二九師司令部舊址、武安朝陽溝 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磁山文化遺址、趙邯鄲故城、戰國趙王陵墓群、鄴城遺址、磁縣北朝墓群、媧皇宮及石刻、129師司令部舊址、磁州窯遺址、響堂山石窟、永年石北口遺址、永年弘濟橋、永年城、磁縣講武城遺址、大名府故城、大名五禮記碑、峰峰玉皇閣、涉縣成湯廟山門及戲樓、武安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軍區舊址
古石龍風景區位於河北省邯鄲市西北10公里,309國道古石龍牌坊北行4公里,107國道黃粱夢西行7公里。屬自然景觀、歷史遺址、休閑度假於一體的綜合性旅遊風景區。
古石龍風景區佔地面積60萬平方米,屬太行山脈、紫山東麓,北距趙王陵1公里。地勢因降水由高處流向低處,天長日久順山勢羽狀沖溝,將山麓、丘陵切割成壠狀,湖澤、平地、溝壑、丘陵、石崖相依相連,古有卧龍崗之說。崗內古石龍群是1988年當地村民建房挖土燒磚發現,共有一條大龍,九條小龍,正應龍生九子之說,形體逼真,每條石龍都有1米左右一節灰白色砂岩石塊堆砌而成,遠遠望去,鱗次櫛比,每條石龍其勢各不相同,頭均東北向趙王陵。大龍首高6米,寬4.6米,身高2.5米,長約369米,堪稱「天下第一龍」。古石龍成因至今專家眾說不一,頗有研究價值。
古石龍景區有許多文化古跡,顯示其豐厚的文化積淀。有龍文化、趙文化、漢唐文化、宗教文化四大脈系。主要景點有羅敷潭、龍飲湖、桑園、趙王跑馬場、龍興寺、真武大帝廟、卧龍廟、李白路等30多處景點。
邯鄲所有景點: 媧皇宮 129師司令部舊址 響堂山石窟 黃梁夢呂仙祠 永年古城 武靈叢台 趙王城 學步橋 天子冢 大乘玉佛寺 九峰山森林公園 朝陽溝 京娘湖 鄴城三台 弘濟橋 回車巷 晉冀魯豫烈士陵園 武華山 長壽村 舍利塔 邯鄲學院 玉皇閣 趙王陵 趙苑旅遊區 朱山石刻 禪果寺 磁山文化遺址 龍湖公園 滏陽公園 黑龍洞風月關 蘭陵王墓 聖井崗 河北工程大學 華北科技學院 武當山 萬壽山 東山文化公園 邯鄲銅雀台 邯鄲博物館
【哪些成語源於邯鄲】
很多,素有「成語之都」美稱。
主要有:負荊請罪、完璧歸趙、價值連城、將相和、刎頸之交、圍魏救趙、破釜沉舟、梅開二度、毛遂自薦、紙上談兵、不射之射、邯鄲學步、胡服騎射、銅雀春深、寧可玉碎,不願瓦全、絕妙好詞、黃粱美夢、冬日之日、夏日之日、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奉公守法、奇貨可居、南轅北轍、河伯娶妻、挾天子以令諸侯、下筆成章、路不拾遺、詩文判狀 、竊符救趙 、步履蹣跚.、三寸之舌、驚弓之鳥、曠日持久、不遺餘力、捨本逐末等
編輯本段【歷史名人】
趙武靈王:中國第一個創建了騎兵的帝王,也開創了中國軍事變革的先河;
廉頗、李牧:戰國四大名將其中兩個,其成就自然不用說;
藺相如:趙國名相,和廉頗兩個人威懾秦國;
趙勝:平原君,戰國四公子之一;
毛遂:出使不辱使命,為官造福於民,趙國賢士;
趙奢:馬服君,曾經多次戰敗包括秦國在內的敵國軍隊,戰功赫赫;
荀子:和孔子、孟子等齊名的大學問家,韓非和李斯的師父;
趙姬:秦始皇的母親,著名的美女,中國封建歷史上第一個太後;
嬴政:秦始皇,中國第一位皇帝,祖籍在陝西,但出生在邯鄲;
羅敷:著名的漢樂府《陌上桑》的女主角,繼趙姬之後的又一位美女;
魏徵:唐初名相,邯鄲館陶人,以直諫著稱於世;
楊露禪:邯鄲永年人,楊氏太極宗師;
鄧麗君:一代才女,祖籍邯鄲大名;
編輯本段【影視作品】
廣府太極傳奇
中國首部講述太極拳發展起源的30集大型電視連續劇《廣府太極傳奇》正在太極之鄉——邯鄲永年廣府古城熱拍,該片由黃聖依、楊子、譚耀文、羅家英、曹榮等著名演員領銜主演,另外還有李穎、秦麗、姚中華、張鈞涵等諸多影視明星加盟演出這部大型歷史傳奇劇。投資商是邯鄲本土的知名企業家—杜尚軍

❽ 歷史名城邯鄲的十大文化分別是什麼,有何意義呢

邯鄲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早在10300年前新石器早期的磁山先民就在這里繁衍、休養生息。在邯鄲悠久歷史的進程中,孕育並積淀了深厚的歷史文化,這是先人留給我們後代子孫的一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綿綿7000餘年的歷史鑄造成了邯鄲十大文化脈系。

十:邊區革命文化

邯鄲在中國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是晉冀魯豫解放區的中心。劉伯承、鄧小平及其領導的八路軍129師以太行山為戰場,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者,展現出邊區人民的浩然正氣和民族之魂。劉、鄧首長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在這里指揮大小戰役3100多次,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立下不朽的功勛,形成了光彪史冊的革命軍事文化。從這塊紅色土地上走出的300餘位將帥,成為新中國第二代領導集體的中堅力量。

《人民日報》、《人民畫報》在邯鄲創刊,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前身華北新華廣播電台在邯鄲開播。在抗戰中創建於邯鄲的《人山報》影響深遠,邊區革命文藝活動和創作演藝隊伍在這里培養、成長、壯大,催生出了如火如荼的邊區大眾文化。現代最早的紀念性建築——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和涉縣的“一二九師司令部舊址”及“陳列館”名列了全國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❾ 手工業具體指哪些工作

手工業
handicraft instry

依靠手工勞動,使用簡單手工工具從事小規模生產勞動的工業。最初與農業密切聯系,屬於農民副業性質的家庭手工業。經過第二次社會大分工,手工業脫離農業,形成獨立的個體手工業。其特點是一家一戶為單位,用私有生產資料分散經營。主要類型有:自產自銷的手工業,直接為消費者服務的流通手工業和為買主或工廠進行加工的手工業。以後發展為資本主義簡單協作的手工業作坊和工場手工業。
中國手工業歷史久、行業多、分布廣,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1949年以後,手工業者走上了社會主義合作化道路,並逐步納入了現代化的軌道,手工業得到了振興,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民族優良傳統得到發揚,並有所創新。發展手工業對生產日用消費品,創作藝術珍品,滿足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增加就業機會,促進國民經濟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改革開放以後,中國手工業有很大發展,手工業品不僅能在國內市場上暢銷,而且在國際市場上受到歡迎,為國家創造外匯,增加積累發揮一定的作用。

手工業
輕工業在淄川境內最早的表現形式為家庭手工業和工場手工業。 淄川的手工業生產歷史悠久,村民素以紡織、石器、條編、雕刻以及鐵木製作等為家庭副業,另外還有規模較大的手工業,如:。釀酒、榨油、醬園、糕點、煙絲、磨坊、印刷、...

❿ 手工業有哪些

1、冶銅業:

從二里頭文化時期到春秋末期,是我國的青銅時代,商周時期青銅鑄造技藝已相當成熟。

(10)邯鄲手工業有哪些擴展閱讀:

手工業最初與農業密切聯系,屬於農民副業性質的家庭手工業。經過第二次社會大分工,手工業脫離農業,形成獨立的個體手工業。其特點是一家一戶為單位,用私有生產資料分散經營。

主要類型有:自產自銷的手工業,直接為消費者服務的流通手工業和為買主或工廠進行加工的手工業。以後發展為資本主義簡單協作的手工業作坊和工場手工業。

閱讀全文

與邯鄲手工業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用大錘拆掉一輛汽車 瀏覽:633
永康長城工業區哪些廠比較好 瀏覽:910
深圳到花都坐汽車要多少錢 瀏覽:395
西北工業大學環境工程考研多少分 瀏覽:308
黑豹汽車鑰匙長什麼樣子 瀏覽:412
賓士低中高音設置多少合適 瀏覽:144
賓士glc300的輔助電池在什麼位置 瀏覽:621
奧迪加機油多少錢 瀏覽:614
寶馬x5車上的frm在哪個位置 瀏覽:384
江西吉安縣鳳凰工業園有哪些廠 瀏覽:939
路橋這邊工業園都是做什麼工作的 瀏覽:688
寶馬五系貸款月供多少 瀏覽:84
廣州哪裡有汽車改裝 瀏覽:999
汽車直接租賃是什麼意思 瀏覽:857
奧迪a6l低谷多久能走出來 瀏覽:295
針對工業區如何做銷售 瀏覽:471
汽車並聯電容如何提高電壓 瀏覽:183
賓士汽車橫拉桿原廠多少錢 瀏覽:464
為什麼一分手就開賓士了 瀏覽:442
汽車多久洗一次比較傷車 瀏覽: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