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工業粉塵排放量是多少噸

工業粉塵排放量是多少噸

發布時間:2022-09-22 07:13:24

① 煙塵和工業粉塵兩個指標有什麼區別

煙塵和工業粉塵兩個指標有什麼區別
一、指標定義:

煙塵指企業廠區內燃料燃燒產生的煙氣中夾帶的顆粒物。
工業粉塵指在生產工藝過程中排放的能在空氣中懸浮一定時間的固體顆粒,如鋼鐵企業的耐火材料粉塵、焦化企業的篩焦系統粉塵、燒結機的粉塵、石灰窯的粉塵、建材企業水泥粉塵等,不包括電廠排入大氣的煙塵。
二、區別。
理論上他們都是固體顆粒,主要區別就是微粒徑度的大小區別:一般情況下直徑<0.1μm的是煙塵;直徑0.1μm的是粉塵.

粉塵,煙,霧等如何區別
霧一般是空氣中的小水珠形成的
煙的顆粒比粉塵小,是固體顆粒
粉塵:一般是顆粒狀的
煙:一般是有味道的
霧:無味道的

② 我國城市環境問題有那些

一、空氣污染。

由於人類活動或自然過程引起某些物質進入大氣中,呈現出足夠的濃度,達到足夠的時間,並因此危害了人類的舒適、健康和福利或環境的現象。我國城市的空氣污染仍為煤煙型為主,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煙塵。

二、水域污染。

水污染是由有害化學物質造成水的使用價值降低或喪失,污染環境的水。我國城市及其附近河流仍以有機污染為主,主要污染指標是石油類、高錳酸鹽指數和氨氮。

三、固體廢物污染。

固體廢物按來源大致可分為生活垃圾、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三種。我國城市固體廢物污染包括工業廢棄物、建築垃圾和生活垃圾等。

四、雜訊污染。

。產業革命以來,各種機械設備的創造和使用,給人類帶來了繁榮和進步,但同時也產生了越來越多而且越來越強的雜訊。我國多數城市的雜訊處於中等污染程度。

五、土壤污染。

人為活動產生的污染物進入土壤並積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質量惡化,並進而造成農作物中某些指標超過國家標準的現象,稱為土壤污染。土壤的污染源包括爛施化肥農葯,工業廢水和廢渣以及生活污水和垃圾等。

③ 生態安全的安全現狀

我國的生態安全形勢十分嚴重:土地退化、生態失調、植被破壞、生態多樣性銳減並呈加速發展趨勢,生態安全已經向我們敲起了警鍾!
就當前來說,我國的生態安全危機集中表現在4個問題上: 國土資源安全是指國土資源的數量、質量和結構始終處於一種有效供給狀態,即在動態上滿足當代人和未來世代人發展的需要。
1. 根據全國第二次遙感調查結果,中國水土流失面積356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37.1%。其中水力侵蝕面積165萬平方公里,風力侵蝕面積191萬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遍布各地,幾乎所有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水土流失,不僅發生在山區、丘陵區、風沙區,而且平原地區和沿海地區也存在,特別是河網溝渠邊坡流失和海岸侵蝕比較普遍;水土流失在農村、城市、開發區和交通、工礦區都有發生。
2. 中國天然草原面積3.93億公頃,約占國土總面積的41.7%,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積為3.31億公頃,占草原總面積的84.3%。人均佔有草原0.33公頃,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目前,中國90%的可利用天然草原不同程度退化,每年以200萬公頃的速度遞增,草原生態環境整體惡化的趨勢仍然沒有得到扭轉。
3. 截止2004年,全國荒漠化土地總面積為263.62萬平方公里,占國土總面積的27.46%,影響近4億人口的生產與生活;沙化土地面積為173.97萬平方公里,占國土總面積的18.12%;具有明顯沙化趨勢的土地面積為31.86萬平方公里,占國土總面積的3.32%。
4. 第六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結果表明,全國森林面積達到17491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18.21%,活立木蓄積量達到136.18億立方米,森林蓄積124.56億立方米。中國森林面積佔世界的4.5%,列第5位,森林蓄積佔世界的3.2%,列第6位。中國森林資源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森林面積、蓄積不斷增加,結構逐步改善,質量有所提高。森林面積和蓄積均居世界前列。但森林覆蓋率僅居世界第130位,人均森林面積居世界第134位,人均森林蓄積居世界122位。森林資源地域分布極不均勻,占國土面積32.19%的西北5省(自治區)森林覆蓋率僅為5.86%。
5. 1997年至2004年,中國耕地面積減少了5.7%,8年之間凈減少耕地746.7萬公頃。其中基本農田面積僅1億公頃左右,現中國人均耕地面積僅為0.1公頃,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中國現有耕地總體質量偏低,存在土壤養分失衡、肥效下降、環境惡化等突出問題。一是中低產田所佔比重偏高,全國高產穩產田只佔耕地總面積的35%。二是耕地有機質含量偏低,土壤養分不均衡。三是「占優補劣」現象嚴重。在耕地「占補平衡」的過程中有些地區僅重視數量平衡,忽視耕地質量平衡,新增耕地質量偏低,使中低產田的比重繼續增大。四是土壤酸化加劇,退化嚴重。由於水土流失、貧瘠化、次生鹽漬化、潛育化和土壤酸化等原因,已造成40%以上耕地土壤退化。
6. 另外,還要佔用大量的土地資源來貯存垃圾,一些難降解、有毒有害的化學品污染將在一個較長的時間內引發環境危害。 水資源安全就是指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或者是水資源的供需的動態平衡。
1. 我國水資源佔世界水資源總量的8%,但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卻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世界上13個貧水國家之一。我國可利用水資源為8000~9000億立方米,一年的用水總量已達到5600億立方米。目前有2/3的城市出現供水不足,上百個城市甚至嚴重缺水;仍有3億多農村人口飲水尚未達到衛生標准。
2. 我國現有水資源浪費嚴重。主要是低效率使用,重點是農業的大水漫灌和工業生產中的低重復使用,萬元GDP用水量,發達國家一般在50立方米,而我國萬元GDP用水量為730立方米。
3. 水污染加劇了我國水資源的緊缺。2004年,全國廢水排放總量482.4億噸。其中工業廢水221.1億噸;城鎮生活污水261.3億噸。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和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分別為90.7%和74.2%;城市污水處理率45.6%。
4. 2004年七大水系的412個水質監測斷面中,Ⅰ~Ⅲ類、Ⅳ~Ⅴ類和劣Ⅴ類水質的斷面比例分別為:41.8%、30.3%和27.9%;珠江、長江水質較好,遼河、淮河、黃河、松花江水質較差,海河水質差。主要污染指標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錳酸鹽指數和石油類。
5. 2004年監測的27個重點湖庫中,滿足Ⅱ類水質的湖庫2個,佔7.5%;Ⅲ類水質的湖庫5個,佔18.5%;Ⅳ類水質的湖庫4個,佔14.8%;Ⅴ類水質湖庫6個,佔22.2%;劣Ⅴ類水質湖庫10個,佔37.0%。其中「三湖」(太湖、巢湖、滇池)水質均為劣Ⅴ類。主要污染指標是總氮和總磷。
6. 2004年,全國近岸海域共監測246個站位,一、二類海水比例佔49.6%;三類海水佔15.4%;四類、劣四類海水佔35.0%。四大海域比較,黃海和南海水質總體上較好,渤海和東海污染有加重趨勢。
7. 2005 年,全海域共發現赤潮 82 次,累計發生 面積約 27 070 平方公里,東海仍為我國赤潮的重災區。赤潮主要對沿岸魚類和藻類養殖造成影響,因赤潮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逾 6 900 萬元。 大氣資源安全是指大氣質量維持在受納體可接受的水平或不對受納體造成威脅和傷害的水平。 2004年監測的342個城市中,132個城市達到二級標准(居住區標准);達到三級的城市有141個;劣於三級的城市有69個。空氣質量達標城市的人口占統計人口的33.1%;暴露於未達標空氣中的城市人口占統計人口的66.9%。2. 目前我國向大氣中排放的各種廢氣遠遠超過大氣的承載能力,且有加重趨勢。2004年,全國廢氣中二氧化硫排放量2254.9萬噸,其中工業排放量為1891.4萬噸,生活排放量為363.5萬噸。煙塵排放量1095.0萬噸,其中工業排放量為886.5萬噸,生活排放量為208.5萬噸。工業粉塵排放量904.8萬噸。其中,二氧化硫排放量超出環境容量近一倍,單位GDP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是日本的68.7倍,德國的26.4倍,美國的6倍。 3. 2004年,全國出現酸雨的城市298個,占統計城市的56.5%。酸雨頻率大於40%的城市佔統計城市的30.1%,其中湖南常德、江西德興、浙江麗水、安吉、開化酸雨頻率為100%。4. 2004年,中國成為世界汽車第四大生產國和第三大消費國,汽車產量和保有量分別達507萬輛和2742萬輛,摩托車產量和保有量分別達1700萬輛和7900萬輛,農用運輸車產量和保有量分別達200萬輛和2500萬輛。2004年,中國石油消耗3.1億噸,其中三分之一用於機動車。
5. 2004年春季,中國共出現15次沙塵天氣過程,比上一年同期明顯增多。 生物物種安全是指生物及其與環境形成的生態復合體、相關生態過程達到一種平衡的狀態,保證物種多樣性、遺傳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
1. 生物多樣性是物質資源的巨大寶庫。我國是世界生物物種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已經有1431種動植物處於瀕危或接近瀕危狀態,《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名錄》公布的珍稀瀕危野生植物354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名錄》公布的珍稀瀕危野生動物405種。由於野生資源的日益減少,造成全國經常使用的500多種葯材每年約有20%的短缺,尤其是占葯材市場80%供應量的野生葯材嚴重短缺,對中葯產業的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
2. 全國濕地資源調查結果表明,中國現有濕地3848.55萬公頃(不包括水稻田濕地),居亞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但只有約40%的自然濕地納入353處保護區,得到較好的保護。
3. 另外,出現的與物種相關的轉基因生物技術和生物體,有可能帶來難以預想的災難性後果,安全問題應引起高度重視。對這種技術的應用,我們應該採取慎重態度。中國政府在2003年頒布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綱要》中,把國家生態安全問題到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其目標是通過生態環境保護,遏制生態環境破壞,減輕自然災害的危害;促進自然資源的合理、科學利用,實現自然生態系統良性循環;維護國家生態環境安全,確保國民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4. 同時,外來物種不斷侵入我國,威脅到我國生物物種的安全。我國34個省市均發現了外來侵入物種,幾乎涉及了所有的生態系統,物種類型包括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從高等植物到低等植物。如草本植物大米草、豚草、紫莖澤蘭、空心蓮子草、鳳眼蓮等;動物類麝鼠、非洲大牛蛙、食蚊魚;外來病害口蹄疫、瘋牛病、禽流感等。生物入侵在我國不斷加劇,並構成潛在威脅,導致我國生物多樣性喪失,生態災害頻發,甚至直接危害人體健康。

④ 2020年中國二氧化硫排放量,煙塵排放量,和工業粉塵排放量

1、遵守國家統一的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准GB16297。
2、二氧化硫(化學式SO2是最常見的硫氧化物。大氣主要污染物之一。火山爆發時會噴出該氣體,在許多工業過程中也會產生二氧化硫。由於煤和石油通常都含有硫化合物,因此燃燒時會生成二氧化硫。當二氧化硫溶於水中,會形成亞硫酸(酸雨的主要成分)。若把二氧化硫進一步氧化,通常在催化劑存在下,便會迅速高效生成硫酸。這就是對使用這些燃料作為能源的環境效果的擔心的原因之一。
3、由於氧化、升華、蒸發的冷凝的熱過程中形成的懸浮於氣體中的固體微粒稱為煙塵。如轉爐煙氣中就含有大量極細微的煙塵。沙化嚴重的地區被大風一吹就會捲起很大的煙塵風暴。
4、工業粉塵是指企業在生產工藝過程中排放的顆粒物 ,如鋼鐵企業的耐火材料粉塵、焦化企業的篩焦系統粉塵、燒結機的粉塵、石灰窯的粉塵、建材企業的水泥粉塵等。

⑤ 我國環境基本國情是什麼

1.大氣污染問題 2000年我國二氧化硫排放量為1995萬噸,居世界第一位。據專家測算,要滿足全國天氣的環境容量要求,二氧化硫排放量要在現有基礎上至少削減40%。此外,2000年我國煙塵排放量為1165萬噸,工業粉塵的排放量為1092萬噸。大氣污染是我國目前第一大環境問題。 2.水環境污染問題 我國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是:遼河、海河、淮河、黃河、松花江、珠江、長江,其中42%的水質超過3類標准(不能做飲用水源),全國有36%的城市河段為劣5類水質,喪失了使用功能。大型淡水湖泊(水庫)和城市湖泊水質普遍較差,75%以上的湖泊富營養化加劇,主要由氮、磷污染引起。 3.垃圾處理問題 目前,我國工業固體廢物年產生量達8.2億噸,綜合利用率約46%。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年產生量為1.4億噸,達到無害化處理要求的不到10%。塑料包裝物和農用薄膜導致的白色污染已蔓延全國各地。 4.土地荒漠化和沙災問題 目前,我國荒漠化土地已佔國土陸地總面積的27.3%,而且,荒漠化面積還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長。我國每年遭受的強沙塵暴天氣由20世紀50年代的5次增加到了90年代的23次。土地沙化造成了內蒙古一些地區的居民被迫遷移他鄉。 5.水土流失問題 我國每年流失的土壤總量達50多億噸,每年流失的土壤養分為4000萬噸標准化肥(相當於全國1年的化肥使用量)。自1949年以來,我國水土流失毀掉的耕地總量達4000萬畝,這對我國的農業來說是極大損失。 6.旱災和水災問題 20世紀50年代我國年均受旱災的農田為1.2億畝,90年代上升為3.8億畝。1972年黃河發生第一次斷流,1985年後年年斷流,1997年斷流天數達227天。有關專家經調查推測:未來15年內,我國將持續乾旱。而長江流域的水災發生頻率卻明顯增加,500多年來,長江流域共發生的大洪水為53次,但近50年來,每3年就出現一次大澇,1998年的大洪水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7.生物多樣性破壞問題 我國是生物多樣性破壞較嚴重的國家,高等植物中瀕危或接近瀕危的物種達4000~5000種,約占我國擁有的物種總數的15%~20%,高於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在聯合國《國際瀕危物種貿易公約》列出的640種世界瀕危物種中,中國有156種,約占總數的1/4。我國濫捕亂殺野生動物和大量捕食野生動物的現象仍然十分嚴重,屢禁不止。 8.加入世貿組織與環境問題 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將面臨兩方面新的環境問題。一方面是國際上的「綠色貿易壁壘」。由於我國目前的環境標准普遍低於發達國家的標准,我國的食品、機電、紡織、皮革、陶瓷、煙草、玩具、鞋業等行業的產品將在出口貿易中受到限制。另一方面,由於國際市場對中國的礦產、石材、葯用植物、農產品、畜牧產品的大量需求,可能會加重我國的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破壞。同時,我國可能成為國外污染密集型企業轉移的地點和大量的國外工業廢物「來料加工」的地點,這將極大地加重我國的環境問題。 9.三峽庫區的環境問題 三峽工程是我國目前正在實施的巨大的水利工程。該工程定於2003年開始發電。三峽建成後對地質環境、水資源環境、生態環境(涉及庫區兩岸和整個上游地區)的影響,以及如何有效防治庫區污染是目前擺在三峽建設者面前的一大課題。 10.持久性有機物污染問題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難降解的持久性有機物污染開始顯現。國際上今年簽署了《關於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我國是公約的簽字國。其中確定的首批禁止使用的12種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在我國的環境介質中多有檢出。這類有機污染物具有轉移到下一代體內,並在多年後顯現其危害的特點,也被稱為「環境激素」或「環境荷爾蒙」,危害嚴重。目前這類有機污染物廣泛存在於工農業和城市建設等使用的化學品之中

⑥ 我國環境污染的現狀

現階段我國面臨的環境污染主要有三大方面:

1、大氣污染。我國大氣中主要污染物是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這三類物質。

2、水體污染。目前我國水資源污染還是比較嚴重的,主要有以下幾種。

工業污染,一些無良企業為節約治理成本將未經過治理的工業生產廢水直接排入水體,導致水體污染;農業污染,農業生產中使用大量的農葯,如有機磷農葯,有機氯農葯等。

3、土壤污染。土壤污染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

由於人類的生產活動如亂砍亂伐,不加控制的開采導致植被被破壞,水土流失嚴重;農葯的成分大多都是持久性有機污染物,一旦進入到土壤中,很難自然降解,只會越積累越多,加重了土壤的污染程度。

按造成環境污染的性質來源分

化學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雜訊污染、放射性污染、電磁波污染等)固體廢物污染、液體廢物污染、能源污染。

陸地污染:垃圾的清理成了各大城市的重要問題,每天千萬噸的垃圾中,很多是不能焚化或腐化的,如塑料、橡膠、玻璃等人類的第一號敵人。

海洋污染:主要是從油船與油井漏出來的原油,農田用的殺蟲劑和化肥,工廠排出的污水,礦場流出的酸性溶液;它們使得大部分的海洋湖泊都受到污染,結果不但海洋生物受害,就是鳥類和人類也可能因吃了這些生物而中毒。

⑦ 工業通風 一般粉塵的排放濃度為多少

工業通風 一般粉塵的排放濃度為:粉塵排放濃度標準是根據行業的不同略有差別的,規定是在15-50mg/m³范圍內。工業粉塵主要來源於固體物料的機械粉碎和研磨,粉狀物料的混合、篩分、包裝及運輸,物質燃燒產生的煙塵,物質被加熱時產生的蒸氣在空氣中的氧化和凝結。工業粉塵嚴重危害人體健康,有毒的金屬粉塵和非金屬粉塵(鉻、錳、鎘、鉛、汞、砷等)進人人體後,會引起中毒以至死亡。

⑧ 國家生態安全講了些什麼呢

國家生態安全的內容

國家生態安全,是指一國生存和發展所處生態環境不受或少受破壞和威脅的狀態。實現生態安全,主要是保持土地、水源、天然林、地下礦產、動植物種質資源、大氣等生態資源的保值增值、永續利用,使之適應國民教育水平、健康狀況所體現的「人力資本」以及機器、工廠、建築、水利系統、公路、鐵路等所體現的「創造資本」持續增長的配比要求,避免因自然資源衰竭、資源生產率下降、環境污染和退化給社會生活和生產造成短期災害和長期不利影響,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對於經濟快速穩步發展的我國來講,人口、資源、環境問題日益突出,高度重視國家生態安全勢在必行。

當前國家生態安全的內容主要有4個方面:國土資源安全、水資源安全、大氣資源安全和生物物種安全。

1.國土資源安全。國土資源安全是指國土資源的數量、質量和結構始終處於一種有效供給狀態,即在動態上滿足當代人和未來所有人發展的需要。國土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的最基本條件,國土資源的多少和優劣是決定一個國家生態安全程度的重要因素,特別是我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大國。目前我國水土流失總面積356萬平方千米,占國土總面積的37.1%,其中水蝕面積165萬平方千米,風蝕191萬平方千米。我國荒漠化土地面積占國土總面積的27.9%,而且每年仍在增加1萬多平方千米,近1/3人口的耕地和家園正遭受荒漠化的威脅。2003年全國凈減少耕地253.74萬公頃。森林資源和草地面積正在逐年減少,濕地受到中度和嚴重威脅,其他生態系統也退化嚴重,造成生態功能下降,生態平衡失調,已對國土安全構成非常嚴重的威脅。另外,還要佔用大量的土地資源來儲存垃圾,一些難降解、有毒有害的化學品污染物將在一個較長的時間內引發環境危害。

2.水資源安全。水資源安全就是指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或者是水資源的供給和需求的動態平衡。我國水資源佔世界水資源總量的8%,但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卻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世界上13個貧水國家之一。我國可利用水資源為8000億立方米~9000億立方米,現在一年的用水總量已達到5600億立方米,預計到2030年全國用水總量將達到7000億立方米~8000億立方米,接近我國可用水資源的極限。目前有2/3的城市出現供水不足,上百個城市甚至嚴重缺水,3.6億農村人口飲水未達到衛生標准。現有水資源浪費、污染嚴重,河流污染由局部發展到整體,由城市發展到鄉村,由地表發展到地下。2002年我國約有192.4億噸廢水超出環境自凈能力。2003年,全國工業和城鎮生活廢水排放總量為460.0億噸,比上年增加4.7%。其中工業廢水排放量212.4億噸,比上年增加2.5%;城鎮生活污水排放量247.6億噸,比上年增加6.6%。而廢水處理率很低,許多廢水未經任何處理就排入江河湖海,導致我國主要河流普遍被污染,75%的湖泊出現不同程度的富營養化。海洋污染也比較嚴重……水資源的危機已經給我們敲響了警鍾。

3.大氣資源安全。大氣資源安全是指大氣質量維持在受納體可接受的水平或不對受納體造成威脅和傷害的水平。目前我國向大氣中排放的各種廢氣數量很大,遠遠超過大氣的承載能力。2003年,全國廢氣中二氧化硫排放總量2158.7萬噸,其中工業來源的排放量1791.4萬噸,生活來源的367.3萬噸。煙塵排放總量1048.7萬噸,其中工業煙塵排放量846.2萬噸,生活煙塵排放量202.5萬噸。二氧化硫和煙塵的排放量比上年增加8%~15%左右;工業粉塵排放總量1021萬噸,比上年增加12%左右;工業固體廢棄物排放量為1941萬噸,比上年增加10%左右。其中,二氧化硫排放量超出環境容量近1倍。我國每新增一單位GDP,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為日本的近兩倍。根據環保總局發布的《2003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全國城市空氣質量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的城市佔41.7%,較上年度增加7.9個百分點,但城市空氣污染依然嚴重。

4.生物物種安全。生物物種安全是指生物及其與環境形成的生態復合體、相關生態過程達到一種平衡的狀態,保證物種多樣性、遺傳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我國是世界生物物種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但現在已經有1431種動植物處於瀕危或接近瀕危狀態,《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名錄》公布的珍稀瀕危野生植物354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名錄》公布的珍稀瀕危野生動物405種。由於野生資源的日益減少,造成全國經常使用的500多種葯材每年約有20%短缺,尤其是占葯材市場80%供應量的野生葯材嚴重短缺,對中葯產業的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同時,外來物種不斷侵入我國,威脅到我國生物物種的安全。

我國生態安全現狀

我國生態資源嚴重短缺,生態環境極其脆弱,隨著城鎮化和工業化的發展,人口增長和資源開發利用對生態環境的壓力越來越大,生態安全面臨更加嚴重的威脅,必須採取有效措施,努力維護國家生態安全。

1.生物生態堪憂。主要集中在生物入侵、生物多樣性減少、生態失衡等方面。由於森林砍伐、濕地開發、外來生物物種入侵以及人類的其他活動,導致我國野生動物生存空間急劇縮小。近50年來,我國約有200種植物滅絕;脊椎動物受威脅的有433種,滅絕和可能滅絕的有10餘種,還有20餘種珍稀動物面臨滅絕的危險。

2.土壤生態問題惡化。區域性土壤環境質量下降,酸化、鹽鹼化和荒漠化等生態問題日益突出,土壤污染呈現出多樣性和復合性,已有約1/7的耕地受到重金屬污染。我國受酸雨影響面積已佔國土面積的1/4,長期的酸雨加速了土壤的酸化過程,導致農業生態環境急劇惡化。土壤次生鹽鹼化危害嚴重,鹽鹼化土地面積約占國土面積的1/10左右,造成可利用土地面積減少,農產品產量下降。土壤荒漠化使土地資源大量喪失,區域生態環境惡化加劇。雖然我國為防治土地荒漠化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目前荒漠化的態勢尚未得到根本控制。我國荒漠化土地面積約占國土面積的8.7%。由於城市與經濟的發展,建設用地與耕地矛盾突出。

3.水患問題繁多。表現為淡水資源匱乏,水體污染嚴重,水澇災害頻繁。由於人口基數大,我國人均水資源佔有量低,水資源分布貧富不均,主要河流污染嚴重,水質差。由於農業灌溉技術落後、水利設施不配套、城市管網水漏失等原因,導致水資源利用率低,浪費嚴重。為了獲得淡水資源,人們加大對地下水的開采力度,導致地下水耗竭,地表塌陷、山體滑坡等生態問題。目前全國70%以上的河流湖泊遭受不同程度污染,水質的惡化嚴重威脅著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近年來我國洪澇災害出現頻繁,造成了巨大的損失。2006年,重慶市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乾旱。同年,8次台風過境使我國部分省市遭遇不同程度的洪災。台風「碧利斯」來襲時,湖南、廣東、福建的一些地方出現了大暴雨或特大暴雨,一些地方出現嚴重的洪澇災害,共有800多萬人受災。

4.環境生態問題嚴重。環境污染是破壞生態平衡、危及生態安全的罪魁禍首。人類功利地對大自然的盲目攫取和征服,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引發了一系列的生態環境問題,嚴重威脅著國家的生態安全。

我國生態環境惡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原因,更有人為因素,主要是長期沿襲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和資源不合理開發利用。同時,一些地方的環境和資源保護監管薄弱,重開發輕保護、重建設輕管理,也是造成生態惡化的重要原因。保護生態資源是我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條件之一,在今後的經濟發展中,我國將全民動員,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生態環境,使生態環境保持持續、穩定、發展的態勢。

⑨ 2005年《中國環境統計年報》

現在只有2005年上半年的報表

2005年環境統計半年報

2005-09-13

2005年上半年,全國共發表調查了21949家重點排污企業,比上年同比增加1223家,統計企業數占上年全國統計調查企業數的31.1%。
2005年上半年全國工業主要污染物排放情況如下:

工業廢水排放量116.2億噸,基本與上年同期持平,工業COD排放量232.6萬噸,同比降低10.8%,工業氨氮排放量為20.4萬噸,同比降低8.5%。

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973.1萬噸,同比增長5.1%,工業煙塵排放量494.9萬噸,同比增長22.0%,工業粉塵排放量385.5萬噸,同比降低3.9%。

工業固體廢物排放量1060.3萬噸,同比降低24.6%,其中,危險廢物排放量2549.7噸,同比降低23.3%。

統計結果顯示,與上年同期相比,工業廢水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有較大幅度的減少,其中工業COD和氨氮排放量分別降低10.8%和8.5%;工業廢氣中二氧化硫和煙塵排放量繼續保持增加趨勢,分別同比增長5.1%和22.0%,工業粉塵排放量略有減少。

2005年上半年全國主要污染物排放情況見表1、圖1。

表1 2005上半年全國主要工業污染物排放情況

指標名稱 2005年 2004年 同比增減(%)
上半年 上半年
廢水排放量(億噸) 116.2 115.4 0.7
廢水中COD排放量(萬噸) 232.6 260.8 -10.8
廢水中氨氮排放量(萬噸) 20.4 22.3 -8.5
二氧化硫排放量(萬噸) 973.1 925.9 5.1
煙塵排放量(萬噸) 494.9 405.8 22
工業粉塵排放量(萬噸) 385.5 401.3 -3.9
工業固廢產生量(萬噸) 59801.2 54147.5 10.4
工業固廢排放量(萬噸) 1060.3 1405.6 -24.6
其中:危險廢物排放量(噸) 2549.7 3322.4 -23.3

註:增長率以2004年上半年的排放量為基數相比而得。

閱讀全文

與工業粉塵排放量是多少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汽車用干毛巾劃痕怎麼辦 瀏覽:920
工業投資環境是什麼意思 瀏覽:999
匯眾汽車是哪裡的 瀏覽:164
開賓士怎麼做廣告 瀏覽:351
汽車鈑金修復是什麼意思 瀏覽:708
賓士車立標換一個要多少 瀏覽:958
汽車貼膜多久可以接下來 瀏覽:114
寧波一般工業污泥處置哪裡有名 瀏覽:521
荊州到武漢汽車多久 瀏覽:535
汽車檢查電池要多久 瀏覽:317
為什麼汽車保險網上比線下貴 瀏覽:153
汽車鎖不住怎麼辦 瀏覽:421
賓士c級2022款怎麼看加油表 瀏覽:250
賓士新e定速巡航怎麼用圖解 瀏覽:74
汽車怎麼上高速 瀏覽:258
寶馬2系的能量表怎麼看 瀏覽:832
工業鈑金多少錢一平米 瀏覽:164
奧迪怎麼清理氣門積碳 瀏覽:879
奧迪a6和哈弗h9該怎麼選 瀏覽:164
潛山坐汽車到合肥要多久 瀏覽: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