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黎塘在哪 那裡咋樣
廣西賓陽縣黎塘
廣西最大的蓮藕集散地之一
有相思潭風景區
黎塘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南部,西距首府南寧八十八公里,西距貴港市五十公里的交匯處,有顆耀眼的明珠——那就是黎塘。
黎塘是一個有13.2萬人口,久負盛名的工業重鎮。憑著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歷來為商賈必爭之地。這里聚集著一百五十多個中央、區、地縣企事業單位,為黎塘的工業發展和市場的繁榮增添了無限的生機。改革開放以來,精明的黎塘人以勤勞和誠信,加快了城市化建設的步伐,各項事業發展迅猛,千行百業方興未艾。黎塘,正如同一輪沖破新世紀地平線的朝陽,冉冉升起在賓陽的東方。
說起黎塘,人們自然會想到它秀美的山川,豐富的寶藏;想到它便利的交通優勢,良好的投資環境;想到它馳名區內外的建材產品和暢銷南北的農副產品。
黎塘得天獨厚的區位交通優勢是令人羨慕的:
南寧至桂林與南寧至梧州二級公路在此交匯,南寧至梧州二級公路即312國道線穿境而過。每天過往黎塘車超過萬輛次,平均每分種就有一至二輛客車開往區內外。湘桂鐵路和黎湛鐵路、黎欽鐵路也在此交匯。黎塘火車站,每天通過客列43趟,每天客流量1萬人次。貨運站是廣西第二大鐵路編組站,年貨運量250多萬噸,是桂中南、桂西北各地區各種物資在黎塘集散的運載大動脈。龐大的人流與物流,給黎塘經濟的騰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充沛的水力電力資源為黎塘工農業的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低廉的電價和豐富的水源為投資者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黎塘有22萬伏的南寧供電公司,11萬伏變電站2個,3萬伏變電站2個,這些公司和電站,使黎塘地區進入了「大電網、高電壓、新科技」的全新時代,提高了供電質量和數量,由於網區供電正常,電價低廉,平均每度電價僅0.3元。目前,黎塘現用電只佔能供電的30%,供電潛力巨大。
黎塘已建有三級抽水站的「中七」飲水工程和兩個水廠,黎塘現在的人畜飲水及工業用水量每日為7萬噸,僅黎塘供水公司日可供水達60萬噸,豐富的水資源可供現在10個黎塘的用水。
黎塘兩面的群山中,蘊藏著銻、銀、鉛土、粘土、石灰石等10種礦產資源,石灰石的開采早已形成規模,年開發儲量達1000萬噸以上;而銻、銀、鉛等金屬礦產開發情景充滿著透人的魅力,期待著各方智士能人的投資開采。
如何把巨大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生產力的優勢,黎塘黨委、政府高屋建瓴作出了改善投資環境的英明決策,近幾年來黎塘的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大,城建管理得到鞏固,城市品位不斷提高。
穩定才能發展,安居方可樂業。黎塘鎮黨委政府在改善投資環境過程中始終把維護社會政治穩定放在首位,加大基層綜合整治工作的網路建設,組建治安巡邏隊和「110」警務隊,創建安全文明小區,這些組織成為維護黎塘穩定的力量。同時,近年來,黎塘公安機關也從實際出發,通過集中統一行動、專項斗爭與日常破案相結合等形式,有針對性地及時部署開展打擊車匪路霸、走私、盜搶機動車、入室盜竊專項斗爭和爆炸、殺人等暴力犯罪,偵破了一批大案要案,打掉了一批違法犯罪的團伙,一批作惡多端的違法犯罪分子受到了嚴懲,從而維護了社會的政治穩定,為實現增長目標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目前,黎塘社會政治穩定,一個祥和安寧的社會環境已經形成。
作為得到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程思遠關心的工業重鎮,黎塘必須樹起它應有的良好形象。
近年來,黎塘加大城區環衛建設投入,不斷完善環衛基礎設施建設,其中投入18萬元購買3輛垃圾清運車,投入6萬元購買100隻鋼鐵垃圾桶,為城區的整潔提供了硬體設施。黎塘鎮全面推行環衛目標管理責任制,城區街道實行每天「一掃二保」制度,並與相應地段有關單位或居民區簽訂責任狀,每天管理員對清掃區進行保潔、上門收垃圾和垃圾清運……。一切從點滴做起,一切從每個黎塘人自身做起。如今黎塘攤位亂擺亂占的少了,文明經營的多了;垃圾亂倒亂扔的沒有了,講究高質量環境的人多了。如今的黎塘是綠色在城中,城在綠色中,昔日「晴天風塵滾,雨遍地坭濘」的黎塘已經變成歷史。而今一個清新亮麗的黎塘如同出浴的少女,驚現在世人的面前。
誰能把握信息時代,誰就把握生活的未來。當電子商務,網路辦公和數字信息橫空出世的時候,站在新世紀新浪潮這中的黎塘人,乘風逐浪,消化新科技,盡享新時尚,在信息時代來臨之時,揮出了造就千 秋大業的大手筆!黎塘,1993年便擁有程式控制電話3000部,發展到今已是上萬部,電話普及率為每百人有3部電話,實現了村村通電話,有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鐵通、無線尋呼電話、行動電話、小靈通等現代化通訊工具設施。行動電話更是普通百姓的尋常物,每6個人便有一人配備,行動電話總數約2萬部,比1993年增長了近10倍以上,電信事業實現跨越式的發展。一纜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今天,黎塘全部對外辦理國際、國內長途電話、本地網電話、公眾電報、用戶電報、傳真通信、數據通信等業務,使全鎮建成一個技術先進、功能齊全、四通八達的電信網路,程式控制電話直國內外,行動電話漫遊全球。電信業務的發展,適應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為改善全鎮的投資環境,促進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現在,到黎塘的商賈無不感慨地說:信息一到手,錢財滿衣兜!黎塘近年來,大力推進了郵政技術,使郵政生產手段發生了質的飛躍,信函過戳機、自動取款機、觸摸郵政編碼查詢系統等科技產品在郵政生產中投入使用,改變了以住郵政作業人力操作而費工、費時、工作效率低的落後面貌。全鎮各個營業點實現了郵政電子化,開通了郵政「綠卡工程,實現全國、全區通存通取,電子顯示屏、電子秤、條碼生成器等小型電子設備在全鎮各郵政營業廳(點)得到普及。在發展函、包、匯、發等傳統郵政業務的同時,開發了特快專遞業務為基礎,以特快專遞、商業信函、點對點運輸等新業務為增長點的新型業務結構,促進了各項郵政業務的快速發展。如今的黎塘人,終於品嘗到足不出戶生意做遍全國的這種信息時代所帶來的便捷和甜頭!
鳳棲梧桐樹,花香蝶自來。近年來,黎塘鎮黨政一班人積極主動為外商創造優良投資環境,政策上給予優惠,行動上及時到位。2002年8月廣西華潤紅水河水泥有限公司在風凰山征地工作中,遇到了困難,黎塘鎮黨政領導急投資者所急,想投資者所想,為投資者提供全方位服務,理順各種關系,從而使得礦產、土地、水電、郵電、工商、稅務、銀行等部門一路開綠燈,近年來,全鎮共投入50萬元修建礦區公路,為礦區解決用水用電以及環境污染等問題,並對礦區周邊環境進行綜合治理。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了一大批外商和外地經濟能人及縣外企業前來投資開發。到目前止,僅湖南就有80多個經濟能人到黎塘六方山投資。
黎塘,廣西的工業重鎮,2001年,黎塘工業總產值達7億元,黎塘尤以建材產品著稱,水泥、水泥製品、建築機械等各種工業產品已成為黎塘拳頭產品,遠銷廣東、海南及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目前,黎塘工業產品已形成了以水泥為龍頭、瓷器、耐火材料、鋼鐵、機械、製糖、麵粉、食品、化工、塑料、包箱等多行業並舉的格局。
在省級企業中,比較突出的有廣西華潤紅水河水泥有限公司,年產水泥50萬噸,有日產水泥2000噸的生產線。近年來連年實現產值、利稅、銷售收入均超億元的業績,被譽為「桂南水泥一巨龍」的主導產品「紅水河」牌525#R型普通硅酸鹽水泥質量評比金獎;1995年榮獲「中國大西南優質名牌產品」稱號;1997年通過國家水泥產品的ISO9002質量認證,產品遠銷廣東、海南、香港、澳門等區內外等各大中城市。同時,廣西電力線路器材廠是建材行業的第二大支柱產業,電力線路器材總產值8181萬元,利稅 近億遠,其產品榮獲廣西建材優質產品獎,飲譽全國各地,產品供不應求。作為水泥支柱產業還有黎塘鐵路採石水泥廠、廖平農場水泥廠、廣西農墾黎塘水泥廠、廣西暨陽萬星水泥廠、賓陽縣龍升水泥有限公司、賓陽黎塘第二水泥廠、賓陽黎塘第三水泥廠、水泥總產值超過3.6億元,其他建材如廣西耐火材料廠、廣西工業瓷器廠、廣西瓷業有限公司等其工業產值6262萬元,其他支柱產業的有黎塘麵粉廠、黎塘水電第五工程處、食品保鮮廠、拖內廠、鋼鐵廠、化肥廠、造紙廠、糖廠等行業企業,產值稅收超過1000萬元,國有企業為黎塘人安排就業人員達3萬多人,為拉動內需、社會穩定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如果說國企是整個國民經濟發展中象航空母艦般起到穩定作用的中堅力量,那麼個體私營經濟便是航空母艦上一個更具活力的強勁推進器。怎樣使「老鄉」這個推進器永動不息?黎塘人在發展個體私 營經濟中不搞「一刀切」、不搞「拉郎配」,扎扎實實推進鄉鎮企業進行戰略性改組,對企業進行產權制度改革,盤活存量資產。在企業改制中採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公司制、集團化經營、聯合兼並、拍賣出售、嫁接轉讓、破產重組、託管經營、承包、租賃等改制形式,既盤活存量,又搞活了企業。
盡覽滿 園春色,更喜一枝紅杏。私營經濟作為黎塘一枝紅杏,芳香四溢。到目前為止,個體私營經濟發展到7516家,其中集體企業10家,私營企業30家,個體私營經濟、個體工商戶7000多戶,鄉鎮企業總收入達3.5億元。鄉鎮企業主要從事小五金、瓷器、農業副產品加工、電器電瓶、塑料製品、葯材加工、服裝針織、包箱保險櫃、真空磚等。黎塘鎮黨政領導把發揮地或優勢、廣引資金項目擺上議事日程,以地生財,借雞下蛋,出台一系列吸引外商來黎塘辦廠及開發項目的優惠政策,為外地客商投資辦廠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近年來。台灣、福建、浙江、湖南等地的客商紛至沓來黎塘辦廠置業。比較突出的有:與台灣合資的黎塘金唐電器有限公司,年產值已經超過200萬元,其注冊商標「飛樂」牌的電器行業享有盛譽,獲得1988年「廣西消費者信得過產品 」。黎塘共有15家生產電器電瓶的企業。同時,其他行業年產值近100萬元的企業有:黎塘台灣真空磚廠、黎塘浙江包箱廠等20多家。他們既帶來了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又帶來了資金,為黎塘鎮鄉鎮企業的騰飛注入新的活力。
今天,當黎塘人站在經濟發展新時期的制高點,審視黎塘經濟發展的軌跡時,會驚奇發現:支撐黎塘經濟「半邊天」的是曾經不起眼的非公有制經濟!
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黎塘經濟有今天的發展形勢,是因為有鎮黨委、政府這支「源頭」給市場充滿了「活水」。大市場大流通和近10多年來,黎塘先後投資累計8000萬元,大幅度地建設黎塘市場。特別是1992年投資1260萬元,建成了面積達2萬多平方米汽車可直達頂層的封閉式綜合性的「龍騰市場」,主要從事零食和成衣的批發,年成交額達100多萬元,年利稅60多萬元。1995年投資90萬元興建的1.4萬平方米的全區最大的「蓮藕市場」即「黎塘朝陽蔬菜批發市場」, 主要收購產品有蓮藕、夏陽菜、青刀豆、蘿卜等,其中年內蓮藕上市2500多萬公斤,全年成交額3000多萬元,年創利稅150多萬元,夏陽菜年上市630多萬公斤,年創利稅80多萬元。目前黎塘有樓層式的農貿市場、黎塘海鮮市場、黎塘黎寶市場、黎塘牛場、黎塘東區農貿市場、南區農貿市場、黎塘農業結合批發市場等大小市場20多個,市場面積約26萬平方米。開辟永安街、仁愛街、建設街、民主街、金龍大道兩旁的樓房為商貿區,商貿活躍,年成交額達5.8億元,上交財稅、工商稅913萬元。至2001年止,從事商業的個體、工商企業戶7495戶,國營百貨,服裝、五金、糖類等六店就有1020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2億元。今天黎塘流通業初步形成了多渠道、多方式、少環節的市場體系,真正唱起了大市場、大流通、大 商業的主旋律。
搞活了市場和流通,從根本上也改變了作為國民經濟基礎的農業的發展方向。近年來,黎塘鎮發揮本鎮的區位優勢,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特色農業,並引進良種甘蔗、香芋、果蔗、雙季蓮藕新品種、反季節蔬菜等優良品種,發展訂單農業,加強農副產品流通,逐步把農村經濟從傳統種植模式引上規模化、產業化的發展軌道。黎塘是蓮藕之鄉,目前全鎮蓮藕種植面積6000畝,輻射周邊鄉鎮1萬畝,成立黎塘蓮藕專業協會,最近被農業部評為「全國百家示範專業協會」,朝陽蔬菜批發市場成為批發蓮藕的基地。目前全鎮糖蔗種植面積5000畝。畜牧水產養殖業也得到鞏固和發展,養殖業實現了農民人均增收30元的目標。2001年年末,全鎮農業總產值9000萬元,財政總收入633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07元,城鎮居民平均純收入達到3260元,全鎮金融機構城鄉居民存款6億元。
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也給黎塘第三產業的興旺提供了有利條件。黎塘在1993年便興建了黎都大酒店、蜜園大酒店等,1994年黎塘11層高的龍珠大酒拔地而起,7層樓房的五豐賓館相繼建成。2001年又興建了8層樓房「星級」的九龍賓館,到目前為止,全鎮共有各種旅館40多家,賓館5家,可提供床位3000多個,其中九龍賓館、龍珠大酒店為涉外二星級賓館,堪稱南寧地區縣級之最。
佔地130多畝的龍岩公園,目前已成為黎塘標志性的旅遊聖地,公園第一洞——菩薩洞,洞長600餘米,高30米,洞內氣溫冬暖夏涼,共20多個景點,各景點別致新穎,異彩紛呈。先後有美國、英國、日本、香港、澳門等國內外遊客慕名前來旅遊觀光。
站在龍岩山頂,腑視黎塘全貌,又有一番景緻盡收眼底,黎塘城區95%的學校是地區級以上的「花園式」單位,它們似錦上之花點綴著大地,它們是教育事業蓬勃發展的見證;寬大的體育館,嶄新的庭院,連成一條街的卡拉OK場所,設備先進的保齡球館,更是黎塘人崇尚健康、文明時尚生活最淋漓盡致的展示,眾多的圖書館,巨大的藏書量,彰顯黎塘人更深的文化內涵和品位!
具有悠久經貿傳統的黎塘這片熱土,充滿著無限的商機和活力,是商家發家致富的樂土,更是各路英豪見證人生價值的寶地!隨著黎塘鎮城區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各項基礎設施日趨完善,黎塘鎮閑置的1500畝的熱土,40000多平方的閑置廠房,將為有識之士賦予廣闊的創業之基……。
『貳』 黎塘有什麼廠招工嗎
有是有,不過待遇都不怎麼好,而且工作又辛苦。
『叄』 廣西豬飼料生產廠家在那裡呀
廣西生產豬飼料的很多,但是廣西境內單體飼料廠最大的是玉林市的參皇飼料廠,年產能100萬噸。
『肆』 賓陽縣黎塘鎮簡介
黎塘地處賓陽縣東部,是廣西交通要道,距南寧市區90公里,北距柳州市130公里,東距貴港市48公里,區位、交通優勢明顯,是華南經濟圈與西南經濟圈的交匯點。陸路方面,黎塘火車站是一級站,貨運站為廣西第二大鐵路編組站,年貨運量達310多萬噸,湘桂鐵路貫穿全境,黎堪、黎欽鐵路都以黎塘為首發站,鎮內企業擁有自用的鐵路專線和倉庫;南梧二級公路322和324國道、桂海高速公路穿腹而過,是南寧、百色、河池三市和雲、貴、川通往玉林、梧州、廣東、福建、海南的必經之地,每天過往客列40多趟,客流量1萬多人次,過往汽車超過萬輛次,平均每分鍾就有一至二輛客車進出轄區內外。水路方面,與全國最大的內河外貿中轉港貴港僅有48公里,距中國通往東南亞重要港口欽州港190公里,距湛江港220公里。空運方面,距柳州機場、南寧機場均為1個半小時的車程。
黎塘鎮有豐富的農業資源、水利資源、礦產資源和旅遊資源。農業生產以水稻、玉米、糖蔗、蓮藕、蔬菜等為主,主要名特優產品有蓮藕、蘿卜、淮山、苦瓜。水資源豐富,距水源清水河約4.5公里,城區有黎塘供水公司、鐵路供水站、煤田150隊供水站三個供水單位,日供水能力15萬噸,其中黎塘供水公司日供水可達6萬噸。電力供應有南寧供電公司所屬22萬伏的變電站1個,11萬伏的變電站2個,3萬伏變電站2個。礦產資源豐富,銻礦、銀礦、鋁礦、石灰石、鉛土、粘土等儲量豐富,其中石灰石年開發達1000萬噸以。游源資源有位於城區東部的龍岩公園,面積130畝,內有菩薩洞等20多處景點;位於黎塘鎮鳳鳴村委黃茶村南面三叉水庫內大峽谷的相思潭風景區,山清水秀、人傑地靈、自然風光旖旎醉人。
黎塘鎮基礎設施完備。2002年榮獲廣西第四屆市容市貌綜合整治「南珠杯」競賽「先進城市」獎,2005年又喜獲「優秀城市」獎。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鐵通寬頻網路遍布全鎮,擁有行動電話用戶3萬多戶,公眾電報、用戶電報、傳真通信、數據通信等業務發達。文娛設施齊全,有一座2600個座位的全區鄉鎮一級規模的體育館,16個圖書館(室),藏書量130多成冊。衛生設施齊全,有南寧市第九人民醫院、黎塘鎮衛生院、賓陽縣紅十字會醫院等三家醫院。基礎教育發展快,中小學生鞏固入學率在98%以上。服務業發達,全鎮有賓館5家,旅館40多家。其中永凱、九龍、黎都、新都大酒店為涉外三星級賓館,堪稱南寧市縣級之最。
黎塘鎮作為廣西工業重鎮,經濟發展優勢明顯,中央、區、市、縣駐黎塘企事業單位154家,至2005年底,該鎮工業企業發展到136家,工業總產值近10億元;有商業企業3000多家,年實現貿易額8億元;有大小市場20個,市場面積約26萬平方米,年成交額達6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2億元。2005年全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2653萬元,工業總產值完成94283萬元,國內生產總產值12億元,財稅收1.2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887元。
根據南寧市城鎮建設總體要求,到2020年,黎塘鎮將建設成為一個30萬人口,城區面積達50平方公里的中小型城市。黎塘鎮將以建設全國重點鎮、自治區小康示範鎮為契機,根據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復的黎塘城鎮規劃,加強城鎮建設,擴大城區規模,全面促進第二、第三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黎塘 黎塘鎮是全國重點鎮、自治區小康示範鎮,地處賓陽縣東部,西距南寧市86公里,北距柳州市120公里,東距貴港市48公里。全鎮轄區面積216平方公里,城區面積16平方公里,下轄14個村委,9個社區,總人口15.6萬人,城鎮化水平達56%。全鎮耕地面積75496畝,其中水田面積42634畝,旱地面積25106畝。境內大部為沖積平原,地形平坦開闊,東北一帶為丘陵,高低相差在10米內,起伏甚微。全鎮有新埠江、金雞江、李九江、駝山江4條河流。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主要有龍岩山及龍岩寺、情人谷風景區、安城村和綏寧(保城)門牆遺址。 黎塘鎮區位、交通優勢明顯,是桂中南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商品集散地、華南經濟圈與西南經濟圈的交匯點。湘桂鐵路、黎堪鐵路、黎欽鐵路在此交匯,黎塘火車站是廣西第二大貨運編組站和客運一級站;南梧二級公路322和324國道、桂海高速公路穿腹而過。距全國最大的內河外貿中轉港貴港48公里,距中國通往東南亞的重要港口欽州港190公里,距湛江港220公里,距柳州機場、南寧機場均為1個半小時的車程,所有村委都已通汽車。全鎮水力、電力、礦產資源豐富,有22萬伏的變電站1個,11萬伏的變電站2個,3萬伏變電站2個;有供水廠(公司)3家,日供水能力15萬噸;銻、銀、石灰石、粘土等礦產豐富,石灰石年開發儲量1000萬噸以上。有5家賓館,40多家旅館,其中永凱大酒店、九龍大酒店、黎都大酒店、新都大酒店為涉外三星級賓館,堪稱南寧市縣級之最。互聯網接入覆蓋全鎮10個行政村,覆蓋率達71.4%;全鎮農村電話入戶16000多戶,電話入戶率達60.55%,電話普及率達16.26%,實現了電話「村村通」;電視覆蓋率達100%;郵政實現郵政電子化,通訊暢達。 黎塘地質地貌良好,地形平坦開闊,土地肥沃,河流密布,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雨量充沛,是名副其實的「魚米之鄉」。農業生產以水稻、玉米、糖蔗、無公害蔬菜等為主,主要名特優產品有蓮藕、蘿卜、淮山、苦瓜,是全區蓮藕主產區之一,並成為中國最大的蓮藕專業批發市場,蓮藕專業協會更被國家農業部確定為全國百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試點單位。 作為廣西工業重鎮,黎塘素有「建材之都」的美譽,水泥、水泥製品、建築機械為其拳頭產品。工業經濟是黎塘經濟的支柱,全鎮既有中央、區、市、縣駐黎塘企事業單位154家,有148家工業企業,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6家;年工業總產值22.3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3.8億元,佔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 56 %;商業企業69家;市場10個,市場面積約8萬平方米,年成交額達1.2億元;開發區、商貿區林立,個體工商戶2628戶,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2億元。2007年,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15億元,完成財稅收入1.5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508元,2005年、2006、2007年連續三年榮獲「南寧市十佳鄉鎮」榮譽稱號。2007年榮獲自治區第六屆「南珠杯」特等獎。 文教衛生方面,黎塘鎮有南寧市第二衛生學校、南寧機電學校等2所中等學校,全鎮中學6所,其中縣辦高中1所,縣辦初中5所,私立初中1所,學生共12000多人;小學18所,其中鎮屬18所,學生共11000多人;幼兒園42所,學生共2280多人。中小學教學樓面積65000多平方米,入學鞏固率98%以上。有鎮屬衛生院2所,駐鎮的南寧市第九人民醫院為二級甲等醫院。 根據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黎塘鎮規劃為建設四級城鎮區,到2020年,黎塘鎮將建設成為一個總人口20萬,城區面積達25平方公里。黎塘鎮將以建設全國重點鎮、自治區小康示範鎮以及賓陽縣從2008年開始利用三年時間開展黎塘工業大會戰為契機,嚴格按照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復的城鎮規劃,將黎塘建設成為布局合理、規模適度、功能健全、環境整潔,具有較強輻射能力的區域性經濟文化中心
『伍』 南寧市管轄范圍內的工業區
據我所知的有1武鳴縣 伊嶺工業集中區 東盟經濟園區 大皇後工業區 2橫縣 南寧六景工業集中區
賓陽縣 蘆圩工業集中區 黎塘工業集中區 上林縣 象山工業集中區
馬山縣 蘇博工業集中區 隆安縣 華僑經濟區 寶塔工業區
興寧區 二塘工業集中區 三塘工業集中區 青秀區 仙葫經濟開發區 伶俐工業集中區
西鄉塘區 高新區 相思湖新區 石埠高科技研發基地 金壇工業基地
雙定工業基地 北湖工業集中區
江南區 經開區 (大沙田) 江南工業園區 明陽工業集中區
良慶區 良慶經濟開發區 泰安龍象工業集中區
邕寧區 東部工業集中區(包括都市型工業區、八鯉工業小區、五合華僑工業小區和蒲新工業小區) 邕寧沿海經濟走廊開發區
『陸』 廣西最大的鎮是哪個鄉鎮
黎塘建制始於晉代,有石城之稱。黎塘鎮黎塘鎮位於賓陽縣東部,鎮政府駐黎塘圩,距縣城34千米,距南寧市區80千米,距貴港市區50千米,距柳州市區99千米。讓我為大家介紹這座有著一千多年歷史的古城吧!
廣西最大的鎮是:黎塘鎮
黎塘鎮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賓陽縣。地理位置為北回歸線以南,介於北緯23°06′~23°15′,東經109°01′~109°17′之間,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部,賓陽縣東部,距南寧市區93千米,距貴港市區50千米,距柳州市區99千米。黎塘鎮面積219平方千米。黎塘鎮為全國重點鎮及自治區小康示範鎮,桂中交通樞紐及工業城市。
黎塘鎮的主要經濟建設
第一產業
黎塘鎮農業生產以水稻、玉米、糖蔗、蓮藕、蔬菜等為主,主要有蓮藕、蘿卜、淮山、苦瓜等。黎塘鎮堅持抓好優質谷生產、甘蔗、經濟作物立體 種植 、西瓜種植、冬季農業、蓮藕、胡蘿卜、畜牧水產品規模養殖等八大生產基地建設,使之不斷擴大規模,實現集約化經營,成為全鎮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黎塘鎮還引進良種甘蔗、香芋、果蔗、雙季蓮藕新品種、反季節蔬菜等品種,發展訂單農業,加強農副產品流通,逐步把農村經濟從傳統種植模式引上規模化、產業化的發展軌道。據統計,2013年,黎塘鎮農民的收入50%以上來自農業方面的收入。黎塘鎮2013年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10000元大關。
黎塘鎮重點圍繞優質稻、水果、蔬菜、食用菌、蓮藕、甘蔗等傳統優勢產業和新興特色產業,有針對性地開展技術培訓,引導優勢產業發展;一大批農民通過培訓掌握了技術後,外出務工創業,既解決了就業問題,又增加了收入。截至2013年,黎塘鎮外出務工人數達1.5萬多人次,僅此項農民人均增收約2000元。
黎塘鎮成立黎塘蓮藕專業協會,被農業部評為"全國百家示範專業協會",朝陽蔬菜批發市場成為批發蓮藕的基地。截至2013年5月,在黎塘蓮藕專業協會的帶領下,黎塘鎮已經發展6000多戶農戶種植蓮藕18000多畝,年產2.1億公斤,並輻射帶動周邊各縣,形成了8萬畝區域的種植規模。黎塘蓮藕專業協會的會員也由原來的48戶發展到1170戶,會員遍及周邊13個鄉鎮。
黎塘鎮落實新農合、新農保、計生扶持、糧食直補、社會保障等惠農政策;同時,投入資金300多萬元,完成了鳳鳴、青山、司馬、補塘、三李、龍勝等總長5000米的三面光農田水利灌溉工程,夯實農民增收的基礎。
黎塘鎮還開通農業信息網,網站開辟有農業快訊、科技知識、新品種、專家論壇、 政策法規 、供求信息等7個欄目,為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提供了決策和生產信息。成為廣大群眾了解農業科技信息、掌握農業科學技術、促進農副產品流通的一個窗口。
第二產業
2006年開始,黎塘鎮新開工項目196個,總投資501278.2萬元,其中新上工業企業49家,引進資金291171.6萬元,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項目有華潤、廣西三維、廣潔醫療器械、華亨粉業、廣西彬偉裝飾材料有限公司等12家企業。園區劃分為為"一區四園",分別為東部產業園(8.6平方公里)、石鼓嶺產業園(7.3平方公里)、北部產業園(4平方公里)、東湖產業園(11平方公里)。 2009年,黎塘工業集中區升級為廣西A類園區。
2010年,黎塘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4.94億元,是2005年4.86億元的5.13倍;;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含工業集中區)完成20.75億元,是2005年9.43億元的2.2倍;完成招商引進資金20.93億元,是2005年3.14億元的6.66倍;農民人均純收入6928元是2005年2887元的2.40倍;農業總產值5.44億元,是2005年2.31億元的2.35倍。
2012年8月,黎塘工業集中區和蘆圩工業集中區兩大工業集中區"合二為一",正式整合成為賓陽縣黎塘工業園區。
第三產業
截至2013年底,黎塘先後投資累計8000萬元,大幅度地建設黎塘市場。特別是1992年投資1260萬元,建成了面積達2萬多平方米汽車可直達頂層的封閉式綜合性的"龍騰市場",主要從事零食和成衣的批發,年成交額達100多萬元,年利稅60多萬元。1995年投資90萬元興建的1.4萬平方米的全區最大的"蓮藕市場"即"黎塘朝陽蔬菜批發市場", 主要收購產品有蓮藕、夏陽菜、青刀豆、蘿卜等,其中年內蓮藕上市2500多萬公斤,全年成交額3000多萬元,年創利稅150多萬元,夏陽菜年上市630多萬公斤,年創利稅80多萬元。
截至2013年底,黎塘有樓層式的農貿市場、黎塘海鮮市場、黎塘黎寶市場、黎塘牛場、黎塘東區農貿市場、南區農貿市場、黎塘農業結合批發市場等大小市場20多個,市場面積約26萬平方米。開辟永安街、仁愛街、建設街、民主街、金龍大道兩旁的樓房為商貿區,商貿活躍,年成交額達5.8億元,上交 財稅 、工商稅913萬元。
黎塘鎮的社會事業
城鎮建設
2006~2010年期間,黎塘鎮組織實施了城鎮建設"213"項目,共爭取上級投入資金5900多萬元,完成了黎塘入城路改造等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項目86個,修建了城東等3條排水總溝,鋪設了民主路等8條人行道彩色街磚,安裝了金龍大道等4條城區主幹道路燈;硬化了仁愛路等3條城區主幹道,綠化了金龍大道等6條城區主幹道,完成垃圾中轉站建設3座。創建了群眾集資,親友捐資,政府出資的籌資建設模式,發動社區群眾等各方共籌集資金2000多萬元,先後硬化了50多條街道。
文教醫療
截至2012年,有一座2600個座位的鄉鎮一級規模體育館,16個圖書館(室),藏書量130多成冊。衛生設施有南寧市第九人民醫院、黎塘鎮衛生院、賓陽縣紅十字會醫院等三家醫院。中小學生鞏固入學率在98%以上。
環衛工作
截至2013年底,黎塘鎮投入18萬元購買3輛垃圾清運車,投入6萬元購買100隻鋼鐵垃圾桶,為城區的整潔提供了硬體設施。全面推行環衛目標管理責任制,城區街道實行每天"一掃二保"制度,並與相應地段有關單位或居民區簽訂責任狀,每天管理員對清掃區進行保潔、上門收垃圾和垃圾清運。
黎塘鎮的 民俗 文化
黎塘特有的民間傳統節日主要有燈酒節、勝利節等。在民間的傳統節日里,家家戶戶祭司祖先,燃放炮竹,在一些節日如三月三、勝利節,人們舞龍舞獅,跳板鞋舞,搶花炮、彩燈等。
勝利節
1945年農歷正月,日寇多次向黎塘鎮司村征民夫,要女人,交大米二萬斤。1945年三月初九早上6點,鬼子100多人進入石龍江北崖。司村男女青少年與鬼子激戰到翌日零時,鬼子仍無法攻入司村,便連夜退回黎塘圩。三月初十,司村宰殺3頭豬,在王氏老宅宗祠堂設酒宴慶功,全村人共同慶祝抗擊日本鬼子取得勝利。自此以後,全村群眾決定,農歷三月初九日為司村抗日勝利紀念日,每年的這一天,全村家家戶戶宰雞殺鴨,盛備酒菜,廣邀四方親朋戚友、貴賓、嘉賓及鄰居各村父老共同宴飲,以 教育 後代不忘勝利之日。
燈酒節
黎塘鎮人在農歷正月十一這天,家家張燈結綵,殺雞殺鴨,擺在自家供桌上,祭祖先,求神靈,以求祖先神靈保佑家庭發財,平安,豐收。村裡還找人承頭,走家串戶,按人頭收錢,買回酒菜,供品,把村裡的祠堂,神廟祭拜一番後,全村人就集中在一起吃一頓飯。
猜你喜歡:
1. 廣西最大的島嶼
2. 中國最大的鎮景德鎮
3. 鄉鎮黨委書記談發展
4. 廣西最大水庫叫什麼名字
『柒』 建國初期廣西有哪些工業
南寧市自來水公司(廣西行業第一)
南寧麵粉廠(廣西行業第一)
南寧康樂食品廠(廣西行業第三)
南寧糖果食品廠(廣西行業第四)
南寧製糖造紙廠(廣西行業第一)
南寧肉類聯合加工廠(廣西行業第一)
南寧罐頭食品廠(廣西行業第一)
南寧市味精廠(廣西行業第一)
南寧啤酒總廠(廣西行業第一)
南寧卷煙廠(廣西行業第二)
南寧棉紡織印染總廠(廣西行業第二)
南寧絹麻紡織印染廠(廣西行業第八)
廣西民族印刷廠(廣西行業第一)
南寧市商標印刷廠(廣西行業第二)
南寧市人民印刷廠(廣西行業第五)
南寧電力局(廣西行業第一)
南寧化學工業集團公司(廣西行業第一)
南寧制葯廠(廣西行業第二)
南寧制葯二廠(廣西行業第五)
南寧合成纖維廠(廣西行業第一)
南寧橡膠廠(廣西行業第二)
賓陽縣黎塘水泥廠(廣西行業第二)
南寧平板玻璃廠(廣西行業第一)
南寧玻璃廠(廣西行業第二)
南寧鋁廠(廣西行業第二)
南寧市鋼精廠(廣西行業第一)
南寧市傘廠(廣西行業第二)
南寧手扶拖拉機廠(廣西行業第三)
南寧機械廠(廣西行業第四)
南寧冶金礦山機械廠(廣西行業第六)
南寧市發電設備總廠
廣西建築機械廠
南寧市印刷機械廠
南寧市自行車總廠(廣西行業第一)
南寧市手錶廠(廣西行業第一)
南寧造船廠(廣西行業第五)
南寧市電線電纜廠(廣西行業第一)
南寧市洗衣機總廠(廣西行業前二)
南寧無線電三廠(廣西行業第一)
『捌』 廣西黎塘這個地方好不好
黎塘是位於南寧市賓陽縣的一個鎮,往南離南寧走高速公路有40分鍾的車程,往北也是高速公路至柳州有1個小時的車程,這個鎮有比較多的工業廠區,交通比較便利。
『玖』 誰知道黎塘這名稱的來歷最早有記載是什麼時候
黎塘建制歷史悠長,始建於晉代,至今1000多年歷史,有石城之稱。黎塘北郊三公里處的安城村,原為定縣縣城,漢屬廣郁縣,三國屬臨浦縣(即現賓陽縣),晉武帝將臨浦劃分為領方、綏寧兩縣,始設綏寧縣治於此。南朝梁武帝期間,撤綏寧,於此設安城縣治和安城群治,至宋朝裁保城並入嶺方縣止,前後於該地設置郡、縣治600餘年。城池於晉代始建,後各朝加修,城內建有衙署及居民住戶,周圍城牆高丈余,厚一丈,南開一門,均為大石塊砌成,故有石城之稱。元代以後已非治所之地。明代萬曆年間,墟場移至現今黎塘址。清道光年十三年(1833年)前後,本地人和外地人陸續到黎塘設店經商。民國16年(1927年)賓盤線(賓陽至陸川縣盤龍)通車,由貴縣、玉林、梧州來往客商逐漸增多,市場日益繁榮。1951年湘桂鐵路和1954年黎湛鐵路先後接軌通車於此,黎塘終成桂中交通樞紐。特別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自治區及原南寧地區在黎塘大量的工業項目投入,使黎塘迅速形成為廣西的工業重鎮。工業項目的投產,帶來大量的專業技術人才,目前,全鎮共有高、中、初級各類專業技術人才7000多人,其中高級職稱150多人。加上每年從區內外大中專院校畢業回鄉人員增多及城區內的南寧市第二衛生學校、廣西機電技工學校、廣西黎塘水電技術學校、黎塘方正電腦技工學校、奔騰電腦培訓學校燈等多所中等教育學校的帶動,使黎塘的市民素質得到提高,形成了豐厚的企業文化底蘊,為黎塘的工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