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上海工業產業有哪些

上海工業產業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9-20 19:25:23

㈠ 上海都有哪些工業區

上海外高橋保稅區 、上海浦東康橋工業區、上海陸家嘴金融貿易區、上海金橋出口加工區、上海市張江高科技園區 、上海孫橋現代農業園區、上海恆魯現代產業園、上海市星火開發區 、上海國際醫學園等。

㈡ 上海GDP的組成中,哪些產業貢獻最大

2018年上海市生產總值(GDP)32679.87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4.37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9732.54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2842.96億元。三次產業結構是0.3:29.8:69.9。毫無疑問,服務業成為了上海最大的產業。當然,一二三產業是一個龐大的產業集合。

在上海的工業中,電子、汽車、石化、鋼材、機械設備是發展較大的產業,在這些行業中有多家知名企業,比如中芯國際、上汽集團、上海石化、寶武集團、上海電氣、振華重工、江南造船廠、滬東造船廠,等等。

㈢ 上海有那些主要工業

一、黑色、有色金屬和交通運輸工業
二、通訊及電子工業
三、輕工業
四、建築、機械工業
五、石油化工、紡織工業
我知道的就這幾個
好象沒了吧

㈣ 上海有哪些主要工業區

涉及一二三產業多個工業區。

㈤ 上海市智能製造產業園有哪些

八家智能製造特色產業園區介紹

(一)機器人產業園

機器人產業園聚焦「全」:產業鏈條全、產品類型全、行業覆蓋全,以機器人全產業鏈協同發展為目標,重點推動全系列機器人產品在本市重點行業的集成與應用,力爭將機器人產業園打造成世界一流水平的機器人產業集群。上海機器人產業園位於寶山區,佔地面積3.09平方公里,園區重點聚焦「機器人+智能製造」特色產業,集聚了發那科、快倉、鑫燕隆、賽赫智能、伏能士、眾宏自動化等智能製造、機器人領域企業200餘家。2018年獲批授牌國家機器人檢測評定中心、上海機器人產業技術研究院、上海市機器人研究與轉化功能性平台。目前,園區正在積極推進發那科三期、快倉總部、福然得、羿鵬軌道等23個總投資達70億的重點產業項目,傾力構建國際化、專業化、集約化、規范化的上海機器人產業高地和產業集聚發展標桿區。

(二)外高橋智能製造服務產業園

外高橋智能製造服務產業園聚焦「高」:技術標准高、產業定位高、國際化水平高,以高效率的服務,吸引國際高端產業落戶,以最高標准,打造集展覽展示、模擬加工、保稅交易等於一體的國際最高水平智能製造服務產業園。外高橋智能製造服務產業園位於浦東新區外高橋,規劃用地面積約10萬平方米。產業園充分利用自貿區國際貿易便利化優勢,以集聚精密數控機床、工業自動化設備、智能機器人、3D 列印、高精密檢測等產業和技術為目標,為入駐的智能製造企業提供保稅展示與演示、展品物流、零部件分撥、貿易代理、檢測認證、專業培訓等為核心的服務,推動形成更加完整、更有競爭力的產業生態圈。智能製造服務產業園高效的服務、豐富的物業形態吸引了大批國際行業領軍企業入駐,截至目前已集聚了來自德國、瑞士、義大利、西班牙、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的150家會員客戶。

(三)閔行開發區智能製造產業基地

閔行開發區智能製造產業基地聚焦「智」:智慧研發、智能製造、智網服務,以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為手段,全流程賦能於總部企業的研發設計、生產製造和網路化服務,打造集總部、研發、製造、服務於一體的綜合性智能製造產業基地。園區佔地面積3.5平方公里,西區拓展1.14平方公里,總規劃面積約4.6平方公里,重點聚焦「高端裝備智造、生物醫葯、新材料和人工智慧」,按照上海市2035總體規劃,在「土地零增加」的前提下,提升產業承載能力,力爭平均每平方公里銷售收入達到300億元,稅收、產值翻一番,企業數量由目前的約70家減少至50家左右,發展的集約性顯著提升,實現「再造一個閔行開發區」的宏偉目標。

(四)中以(上海)創新園

中以(上海)創新園聚焦「創」,基於「聯合創新研發、雙向技術轉移、創業企業孵化」的功能定位,提供輻射長三角的科技創新服務平台,打造「宜創宜業宜居」國際創新合作示範區,力爭成為上海科技創新中心新的增長極。中以(上海)創新園位於普陀區西北部,依託上海中心城區轉型升級的示範區——桃浦智創城。園區北起滬嘉高速公路,東至真北路,南鄰滬寧鐵路,西至外環線,規劃面積7.9平方公里。

中以(上海)創新園承載國家戰略,將發揮上海和以色列各自優勢,產業聚焦「人工智慧與機器人,醫療健康與生命科學,互聯網與信息技術」等領域,為尋求進入中國市場的以色列等國際創新企業和創業團隊提供與中國市場、資本、產業對接的一站式服務。支持中以雙方創新機構和創業團隊通過「聯合創新研發+雙向技術轉移+創業企業孵化」等方式,加強合作交流,實現共贏發展,打造成宜創、宜業、宜居的國際創新合作示範區,服務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一是新業態:圍繞園區產業定位,重點關注優勢項目,著重於創新理念的開發;通過合作平台,主動發掘、培育和吸引國際創新資源。圍繞龍頭企業,打造全產業生態鏈。二是新模式:園區通過與以色列相關孵化器加強合作,積極探索國際技術轉移轉化的具體實施路徑,包括創新性地提出供給側需求的創新研究計劃,根據企業需求,定向研發相關產品等。

㈥ 上海GDP的組成中,哪些產業貢獻最大

工業,服務業和金融,這三大產業對於上海來說,構成了GDP的主體部分。

論基礎來看的話,上海是靠工業和建築業發跡起來的工業城市,直到今天也是,過去30年、60年、100年乃至150年,上海都是中國第一工業城市,2013年上海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769.64億元,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的固定會址一直是上海,可以說,工業在上海占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但是,上海的發展軌跡同香港相似,發展模式的轉變已經有目共睹。

傳統的工業增加值佔比逐漸降低,注意,是增加值佔比降低,說明上海的工業增長依然強勁,只是這種強勁優勢逐漸被商貿和金融和服務業取代。

舉個小栗子,上海給人的感覺就是,你能得到真正的貼心服務,交通的方便,應有盡有的物品提供,展會,演唱會。還有沒有在意的地方做足的那些微小的人性化。舉例來說,上海圖書館,在各個地方都有分館,有24小時自助借還亭。

綜合來說,以「造東西」為核心任務的實體經濟是上海經濟的基礎。

從工業和物流業的角度說,這是中國最大氣的城市,從整個城市所展現出來的開放性來說,他又是中國最包容的城市。

2018年上海GDP總量為32679.97億元,排名全國城市第一,其中第一產業為104.37億元,同比下降6.9%,第二產業為9732.54億元,同比增長1.8%,第三產業為22842.96億元,同比增長8.7%,第三產業佔GDP總量69.9%。

主要行業創造的GDP

工業創造的GDP為8694.95億元,同比增長1.9%。

社會 服務業創造的GDP為8490.73億元,同比增長14.8%。

金融業創造的GDP為5781.63億元,同比增長5.7%。

批發和零售業創造的GDP為4581.49億元,同比增長3.3%。

房地產創造的GDP為1992.52億元,同比增長4.8%。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物流)創造的GDP為1533.36億元,同比增長10.4%。

住宿和餐飲創造的GDP為421.46億元,同比下降2.8%。

貢獻最大的是工業,創造的GDP占總GDP的26.6%。

附2018年各省/直轄市/自治區GDP

2018年上海市生產總值(GDP)32679.87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4.37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9732.54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2842.96億元。三次產業結構是0.3:29.8:69.9。毫無疑問,服務業成為了上海最大的產業。當然,一二三產業是一個龐大的產業集合。

細分一下,我們發現上海這幾個發展得較大的產業。工業,2018年增加值8694.95億元,佔比26.6%;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4581.49億元,佔比14%; 旅遊 產業增加值2078.64億元,佔比6.4%;金融業增加值5781.63億元,佔比17.7%;信息服務業增加值2387.87億元,佔比7.3%;建築及房地產業增加值3030億元,佔比9.3%。

因此,細分下來,上海前三大產業是工業、金融業、批發和零售業。這三個行業增加值合計19058億元,佔全市GDP的比重為58.2%。建築和房地產業的規模也是挺大的,接近佔了全市GDP的十分之一。 (上海證交所)

從上海的產業結構分布看,它是我國的重要工業基地、金融中心和商貿中心。尤其是很多人意料不到,上海還是一個工業城市。其工業增加值佔全市GDP比重高達26.6%。這個比重放在全球看還是很高的,像美國、英國、法國的比重都低於20%。高於20%的國家不多,有德國、韓國、日本等幾個工業強國。

在上海的工業中,電子、 汽車 、石化、鋼材、機械設備是發展較大的產業,在這些行業中有多家知名企業,比如中芯國際、上汽集團、上海石化、寶武集團、上海電氣、振華重工、江南造船廠、滬東造船廠,等等。

房地產,金融,轉口貿易,製造業,服務業。

㈦ 上海有哪些工業園區

上海的工業園區有上海徐涇工業園區,上海堡鎮工業園區,上海練塘工業園區,上海商榻工業園區上海張松倉儲工業區,上海茸北工業區,上海徐行工業園區等。

1、上海徐涇工業園區。於2001年5月經青浦區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青浦工業園區配套區,規劃開發總面積733公頃。

2、上海堡鎮工業園區。位於上海市「一城九鎮」小城鎮建設試點之一崇明縣堡鎮,規劃面積6.87平方公里,交通便捷,區位優勢得天獨厚。

3、上海練塘工業園區。位於蘇浙滬交界的上海市青浦區,這里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人之一陳雲同志的家鄉,又是聞名遐爾的古鎮。

4、上海商榻工業園區。於2001年5月經青浦區人民政府批准成立,規劃開發總面積206公頃。

5、上海張松倉儲工業區。隸屬上海張慕實業公司,佔地面積150畝,位於上海西郊的松江九亭與閔行七寶鎮的交界處,拓寬後的松滬公路在其旁經過。

㈧ 上海有哪些特色產業

上海特色的產業有:航天技術,飛機製造,汽車製造,船舶製造,港口機械,鋼鐵製造,石油化工,葯品研製,電子元件,金融貿易,橋梁工程等。上述這些產業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

㈨ 上海有哪些主要工業

上海也是我國民族工業的發祥地。19世紀中葉以後,上海出現了機器製造業、蠶絲業、麵粉加工業、航運業、印刷業等民族企業,為上海城市的工業化奠定了基礎。經過一百多年的風風雨雨,尤其是建國後五十多年來上海人民的共同努力與建設,如今的上海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城市,企業所涉及的行業包括機械加工、冶金、電子、儀表、化工、船舶製造、輕工、紡織、航天航空、醫葯及醫療器械、印刷、食品加工、服裝、石油化工等,重、輕工業各行門類之全堪稱中國之最。產品不僅滿足上海,支援全國,而且還遠銷世界各國。另外,上海還擁有像寶鋼、金山石化、石洞口發電廠等國家大型企業,更增強了上海作為全國工業中心的地位。改革開放以後,虹橋、漕河涇、閔行、浦東等開發區的興起,一大批獨資、合資企業的迅猛發展給上海這個古老的工業城市又注入了新的活力。

㈩ 上海市的支柱產業是什麼

上海作為一個發展較早的經貿區,它的發展還是較為完善和成熟的。那它的支柱產業是有那些?作為傳統經濟的汽車、鋼鐵、石化、房地產,肯定是首當其沖的佔GDP的很大一部分,但是隨著互聯網和新型產業的興起,金融、商業、航運、物流也起著中流砥柱的作用!那上海經濟的發展需要哪些新格局?

(一)突破體制瓶頸,改革重點要圍繞科技創新、社會與市場的關系。

一要推進政府部門職能的「自我革命」。政府創新投入應逐步從「項目導向」轉向「功能導向」,並引入社會化、市場化經營管理。

二要堅持事業單位改革的創新導向。重點推進事業單位科研經費的投入方式改革,推廣「撥改投」、基金制,改革成果認定方式與收入分配方式。

三要著力優化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對於企業(國有、外資、民營)應有不同的創新功能定位與扶持政策。國企聚焦落實國家與市級重大工程與項目,成為創新驅動的動力源之一。民營企業則應成為上海市場化、非定向「草根創新」的主力軍,要通過政府采購、市場開放、平台建設、技術共享等方式為民營企業創新創造機會。

(二)打造有競爭力的創新生態系統 。

一是採取功能性與結構性手段降低商務成本。從點上實現突破,直接降低商務成本。同時運用非經濟杠桿降低綜合成本,如放開人才入滬政策、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優化空間布局等手段,營造更好的創新、創業與生活環境,能對應更好的服務條件。

二是扶持創新服務業的發展。在世界主要科技創新中心,創新中介服務已呈現集群式、產業鏈式成長態勢。通過發展創新中介服務機構,形成創新服務經濟,提升創新服務業對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支撐能力。

三是培育與集聚一批企業家,形成多層次創新人才結構。充分重視企業家的創新核心功能,將集聚培育企業家擺在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重要環節。

(三)優化創新型經濟空間布局 上海發展有兩大戰略空間:中心城區服務於「四個中心」建設,郊區是科技創新以及製造業發展的重要空間。利用好郊區戰略空間,調整城鄉結構布局,走出傳統園區發展模式,促進區縣經濟產城融合發展,加快鎮域經濟發展。

一是構建郊區產城融合發展新模式。要調整思路,打破原先城鎮功能,形成區縣經濟產城融合發展新模式。

二是建設創新示範鎮,形成創新走廊。結合區位特點,形成一批科創小鎮、文創小鎮、農業小鎮、工業小鎮、旅遊小鎮,形成特色鎮。

三是布局「創新軸線」。結合上海創新資源與產業空間布局,上海可以圍繞創新熱點區、打造創新軸線、形成創新扇面。同時將創新軸線向長三角延伸,形成「滬寧、滬杭、滬通」創新通道,促進長三角協同創新。

閱讀全文

與上海工業產業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哪個平台發布汽車報價 瀏覽:439
工業級美工刀如何換刀片 瀏覽:103
汽車新換電瓶後要啟動多久 瀏覽:377
望春工業園在哪個街道 瀏覽:980
寶馬x6美規版英文怎麼變中文 瀏覽:581
怎麼讓汽車動力變好 瀏覽:75
浙江工業級白油多少錢 瀏覽:663
汽車警笛哪個好 瀏覽:149
氫能源汽車充電多久 瀏覽:126
沈陽哪裡有賣中興汽車 瀏覽:7
最低配奧迪q5l上路需要多少錢 瀏覽:69
賓士gls標配多少錢 瀏覽:903
奧迪大燈更換後質保期多久 瀏覽:166
汽車玻璃膜撕掉後用什麼去膠 瀏覽:443
永興縣到郴州到哪個汽車站坐車 瀏覽:161
寶馬5系改腰托多少錢 瀏覽:970
汽車電瓶不用多久會虧電 瀏覽:744
汽車音響改裝如何看是正品 瀏覽:841
賓士車玻璃多少錢 瀏覽:667
二手寶馬x5的口碑怎麼樣 瀏覽: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