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廣西省南寧市有哪些鎮
截止到2019年10月南寧市鎮有長塘鎮、伶俐鎮、劉圩鎮、南陽鎮、三塘、五塘、昆侖、金陵鎮、雙定鎮、壇洛鎮、良慶鎮、大塘鎮、南曉鎮、那馬鎮、那陳鎮、蒲廟鎮、那樓鎮、新江鎮、百濟鎮。
城廂鎮、雙橋鎮、羅波鎮、兩江鎮、馬頭鎮、陸斡鎮、太平鎮、甘圩鎮、寧武鎮、鑼圩鎮、仙湖鎮、府城鎮、靈馬鎮、橫州鎮、百合鎮、那陽鎮、南鄉鎮、新福鎮、蓮塘鎮、平馬鎮。
巒城鎮、六景鎮、石塘鎮、陶圩鎮、校椅鎮、雲表鎮、馬嶺鎮、平朗鎮、賓州鎮、黎塘鎮、甘棠鎮、思隴鎮、新橋鎮、新圩鎮、鄒圩鎮、大橋鎮、武陵鎮、中華鎮、古辣鎮、露圩鎮、王靈鎮、和吉鎮、洋橋鎮、陳平鎮、大豐鎮、明亮鎮、巷賢鎮、白圩鎮、三里鎮、喬賢鎮、西燕鎮、白山鎮、百龍灘鎮、林圩鎮、古零鎮、金釵鎮、周鹿鎮。
(1)廣西鑼圩有哪些工業擴展閱讀
南寧市位置境域:南寧市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南部偏西,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及廣西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總面積 22112 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區面積242平方千米。
南寧與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毗鄰,地處亞熱帶,北回歸線穿域而過,介於東經107°45′~108°51′,北緯22°13′~23°32′之間,地理坐標東經108°22′,北緯22°48′。截至2013年底,南寧市總面積33112平方千米,土地面積22112平方千米。
『貳』 南寧下屬有幾個區幾個縣
截至2019年,南寧下屬7個區,5個縣。
7個區分別為:興寧區、江南區、青秀區、西鄉塘區、邕寧區、良慶區、武鳴區;
5個縣分別為:橫縣、賓陽縣、上林縣、馬山縣、隆安縣。
南寧市現轄興寧、江南、青秀、西鄉塘、邕寧、良慶、武鳴7個城區和橫縣、賓陽、上林、馬山、隆安5個縣及南寧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南寧經濟技術開發區、廣西—東盟經濟技術開發區等3家國家級開發區。
近年來,南寧深入實施「以邕江為軸線,西建東擴,完善江北,提升江南,重點向南」的城市發展戰略,加快推進五象新區開發建設,進一步拉開城市框架,全面增強中心城市輻射帶動力。
(2)廣西鑼圩有哪些工業擴展閱讀:
南寧,簡稱「邕」,全區政治、經濟、交通、科教文衛、金融和信息中心,是中國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前沿城市、中國—東盟博覽會永久舉辦地、北部灣經濟區核心城市、國家「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城市。
南寧素有「中國綠城」的美譽,是「聯合國人居獎」獲得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四連冠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一年一度的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享譽中外,讓南寧成為了「天下民歌眷戀的地方」。
南寧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古屬百越之地。東晉大興元年(公元318年),建晉興郡,為郡治所在地,南寧建制從此開始,歷經1700年春秋變幻。
唐朝貞觀年間(公元632年),更名邕州,設邕州都督府,南寧的簡稱「邕」由此而來。元朝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邕州路改名為南寧路,取南疆安寧之意,南寧得名始於此。
1949年12月4日,南寧解放;1950年1月,南寧建市,同年2月8日被確定為廣西省會;1958年3月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南寧市成為首府。
『叄』 丁當鎮的鄉鎮概況
丁當鎮位於隆安縣東部,東、北與武鳴縣鑼圩鎮相連,南靠那桐鎮和南寧市城北區那龍鎮,西同城廂鎮毗鄰。鎮人民政府駐丁當圩,距縣城43公里。行政區域面積267.5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4031公頃。其中,水田713公頃,旱地3318公頃。境內地勢北高南低,北部多為石山區,南部以小丘陵和小塊平原為主。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經濟作物以甘蔗、木薯、花生、紅瓜子為主。是全縣最大的甘蔗生產基地,甘蔗年產量佔全縣總產量四分之一以上。紅瓜子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居全縣之首。鄉鎮企業較發達,產品以木薯澱粉為主。2003年,轄10個村民委員會和1個社區居民委員會共201個村民小組。年末總戶數7724戶,總人口31970人。其中,農業人口30301人(農村勞動力1.51萬人),非農業人口1669人。全年糧食作物種植面積2817公頃,總產量10681噸;甘蔗種植面積5200公頃,總產量341687噸;蔬菜種植面積1020公頃,總產量44018噸;有果園面積1088公頃,水果總產量10655噸;水產品養殖面積80公頃,總產量972噸;生豬出欄1.26頭,年末存欄1.16頭;家禽出欄10.82萬羽;肉類總產量1336噸。全年農業總產值12699萬元,鄉鎮企業營業收入11086萬元,財政收入54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95元。2010年,全鎮完成農業總產值43745萬元,同比增長12.83%;工業總產值工業總產值2997萬元,同比增長15.34%;固定資產投資11982萬元, 同比增長160.48%;財政收入624.08萬元,同比增長32.78%;農民人均純收入4578元,同比增長16.2%。
『肆』 大石坡到丁當鎮有多少公里
大石坡到丁當鎮有65公里
丁當鎮
丁當鎮是廣西隆安縣所轄的一個鄉鎮,位於隆安縣的東部,東北與南寧市武鳴縣的鑼圩鎮和玉泉鄉相鄰,南與南寧市郊的那龍鎮相接,西南、西北分別與本縣的那桐鎮、城廂鎮及敏陽鄉相連,鎮境呈葫蘆形,總面積267.5平方公里,為隆安縣面積最大的鎮。下轄10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共99個自然屯,202個村民小組。2002年末全鎮總人口33049人,有壯、漢、瑤三個民族共居,其中壯族佔95%。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丁當鎮
地理位置
廣西隆安縣
面積
267.5平方公里
目錄
詞條目錄
丁當鎮簡介
概況
沿革
鄉鎮概況
鄉鎮優勢
區位優勢
資源優勢
旅遊資源
鄉鎮經濟
農業生產的重要性
「紅衣少女」介紹
黨政建設
關閉
概況
丁當鎮位於隆安縣東部,東、北與武鳴縣鑼圩鎮相連,南靠那桐鎮和南寧市城北區那龍鎮,西同城廂鎮毗鄰。面積267.5平方千米。轄丁當社區,儉安、英敏、定坤、華岳、喬聯、紅陽、保灣、白馬、聯合、森嶺10個行政村。鎮政府駐丁當圩,距縣城43千米。武(鳴)隆(安)公路穿越全境。[1]
沿革
1952年置丁當鄉,1953年改區,1958年與小林鄉合並設先鋒公社,1969年分設丁當公社,1984年改鄉,1996年建鎮。1997年,面積260.3平方千米,人口3.2萬人,轄丁當、儉安、英敏、定坤、華岳、喬聯、紅陽、保灣、白馬、聯合、森嶺11個行政村。2003年末,總戶數7724戶,總人口31970人,其中農業人口30301人,非農業人口1669人,轄10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共201個村民小組。
【2010年代碼及城鄉分類】450123105:~001 121丁當社區 ~201 220儉安村 ~202 220英敏村 ~203 220定坤村 ~204 220華岳村 ~205 220喬聯村 ~206 220紅陽村 ~207 220保灣村 ~208 220白馬村 ~209 220聯合村 ~210 220森嶺村[1]
鄉鎮概況
丁當 鎮位於隆安縣東部,東、北與武鳴縣鑼圩鎮相連,南靠那桐鎮和南寧市城北區那龍鎮,西同城廂鎮毗鄰。鎮人民政府駐丁當圩,距縣城43公里。行政區域面積267.5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4031公頃。其中,水田713公頃,旱地3318公頃。境內地勢北高南低,北部多為石山區,南部以小丘陵和小塊平原為主。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經濟作物以甘蔗、木薯、花生、紅瓜子為主。是全縣最大的甘蔗生產基地,甘蔗年產量佔全縣總產量四分之一以上。紅瓜子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居全縣之首。鄉鎮企業較發達,產品以木薯澱粉為主。2003年,轄10個村民委員會和1個社區居民委員會共201個村民小組。年末總戶數7724戶,總人口31970人。其中,農業人口30301人(農村勞動力1.51萬人),非農業人口1669人。全年糧食作物種植面積2817公頃,總產量10681噸;甘蔗種植面積5200公頃,總產量341687噸;蔬菜種植面積1020公頃,總產量44018噸;有果園面積1088公頃,水果總產量10655噸;水產品養殖面積80公頃,總產量972噸;生豬出欄1.26頭,年末存欄1.16頭;家禽出欄10.82萬羽;肉類總產量1336噸。全年農業總產值12699萬元,鄉鎮企業營業收入11086萬元,財政收入54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95元。2010年,全鎮完成農業總產值43745萬元,同比增長12.83%;工業總產值工業總產值2997萬元,同比增長15.34%;固定資產投資11982萬元, 同比增長160.48%;財政收入624.08萬元,同比增長32.78%;農民人均純收入4578元,同比增長16.2%。[2]
『伍』 武鳴縣的仙湖鎮和鑼圩鎮這兩個鎮哪個比較好以後哪個會發展好些
鑼圩鎮和仙湖鎮分別位於東盟經濟開發區的西部和北部,鑼圩鎮是武鳴縣四大強鎮之一,有省道穿境而過,商貿業較為發達。仙湖鎮位於東盟經濟開發區旅遊度假區北側,無大型工業企業進駐更適合發展生態農業。綜l合上述:鑼圩鎮現狀基礎、發展環境相對仙湖鎮更好!
『陸』 鑼圩鎮的經濟發展
(一)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歷屆黨委、人大、政府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圍繞「農民增收、財政增長」的目標,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項目建設為重點,解放思想,立足於鎮情、村情、民情,與時俱進,在總結經濟社會發展經驗和取得成效的基礎上,積極探索發展新思路,不斷開創工作新局面。
(二)創新幹部管理機制,打造並依靠一支高素質的鎮直機關幹部、村兩委隊伍,依託嚴格的管理制度,在工作中一以貫之,確保了全鎮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三)以市場為導向,按經濟發展規律,指導農村經濟發展。近幾年,農業品價格偏低,農業投入成本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我鎮黨委、政府充分認識到這個問題帶來的嚴重性,利用多種形式,通過報刊、全國農產品流通,傳統節日「靈水之秋」、縣民俗節日「三月三」進行廣泛地宣傳提高農產品知名度,推進農產品流通,實現農民經營效益。
(四)因地制宜,持續調整內部產業結構,夯實農民收入基礎,增強經濟發展後勁。2005年底,該鎮農業上形成了「北部以優質谷、經濟林生產為主,中部以特色優質水果為主,南部以木薯、糖料蔗、春南瓜、桑蠶為主、西部以山羊圈養、牛品改、中糙和水田改種甘蔗為主」四個分布合理的農業區域格局。工業上形成了以酒精、澱粉、建材產業為龍頭,加工製鞋為輔初具規模的產業格局。第三產業形成了以服務、運輸餐飲、零售批發遍布全鎮的格局。由於該鎮合理化多元化的經濟結構的形成與發展,該鎮經濟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得到了明顯增強。
(五)培植新興農業產業,促進農民增收。通過品種改良,加強對農民的技術培訓,提高種植管理技術等方法,確保全鎮傳統的大宗農作物(甘蔗、水稻、木薯、水果等)的豐收。同時,通過培植新興產業,形成農民增收的新亮點。2005年,全鎮新興產業密本南瓜共種植1.6萬畝,產值1800多萬元;桑蠶種養1500多畝,產值600多萬元;山羊圈養出欄山羊3.8萬只,新興產業促使農民人均收入增加高達365元。
(六)城鎮化建設步伐加快,促進了商業的繁榮。該鎮位於中國東盟經濟園區(原武鳴華僑農場)以西,北鄰仙湖鎮、靈馬鎮,南接隆安縣丁當鎮。鎮政府所在地鑼圩社區位於31345省道與13-34縣道公路交匯點。距自治區首府南寧市67公里,距縣城29公里,距國家級南寧東盟經濟開發區(南寧華僑投資區)16公里 區位優勢明顯。經過幾年的發展,特別是2003年以來,通過實施城鎮化建設「三步走」,盤活原企業辦舊址用地等措施,該鎮城鎮化進程有了長足的發展。2005年底,該鎮定湖開發區初具規模,城鎮化的進程,帶動了商業的繁榮。2004年該鎮圩日攤位有1500個,年成交額1.2億,2005年,該鎮圩日攤位有2200個,同比增長47%,年成交額1.75億,增幅達40%,該鎮已經成為武鳴西部區域貿易中心。
『柒』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武鳴區鑼圩鎮下轄村委會有哪些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武鳴區鑼圩鎮下轄村委會包括鑼圩社區居委會、大楊村委會、英江村委會、英圩村委會、淥旺村委會、高一村委會、羅福村委會、淝陽村委會、高二村委會、仙山村委會、雙龍村委會、舊圩村委會、伏王村委會、樹合村委會、群興村委會、林洋村委會、岜勛村委會、龍慶村委會、板新村委會、玉泉村委會、三粟村委會、那琅村委會、培聯村委會、濟力村委會、弄七村委會、清鳳村委會。
『捌』 在田東可以回靈馬嗎
可以。
靈馬鎮,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武鳴區,地處武鳴區西北部,東、南部與鑼圩鎮交界,西部分別與隆安縣敏陽鄉、平果縣四塘鎮接壤,北部毗鄰馬山縣楊坪、周鹿、片聯鄉, 行政區域面積194.95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末,靈馬鎮戶籍人口為56286人。
2019年,靈馬鎮有工業企業4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4個。
『玖』 廣西武嗚縣有那些鄉鎮
13個鎮:城廂鎮、兩江鎮、馬頭鎮、陸斡鎮、羅波鎮、太平鎮、雙橋鎮、甘圩鎮、寧武鎮、鑼圩鎮、仙湖鎮、府城鎮、靈馬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