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高能耗、高污染的產業有哪些
高耗能、高污染產業主要有:化工行業;鋼鐵行業;有色金屬行業;水泥行業;電鍍業;造紙行業等。
化工產品:本次出口關稅調整中涉及資源和能源高消耗的化學品范圍較廣,出口退稅取消的涉及385 個品種,主要包括基礎石化產品,基礎無機化工原材料,金屬和非金屬化合物以及染料和染料中間體等;出口退稅下調到5%的有239 個品種,主要包括基本有機基礎產品、各類助劑、塑料、農葯、橡膠和粘膠纖維等。這對於出口比例較高的磷化工公司盈利的負面影響較大,如興發集團、澄星股份等。
鋼鐵和有色金屬產品:基本上是每次關稅調整的主要對象。但就調整商品清單顯示,此次調整涉及的鋼鐵產品主要為鋼管、空心異型材製品、鋼軌等鋼鐵製品,調整方案是一般焊管取消現行13%的出口退稅,除石油套管之外的不銹鋼管、無縫鋼管、鋼軌等鋼鐵製品一律將現行13%的出口退稅率下調為5%。鑒於此次調整主要針對鋼管相關品種,而鋼管在鋼材出口總量中所佔比重不並大,因此對鋼鐵行業影響有限。另外,本次出口退稅涉及到有色金屬的有兩個方面:一是非合金鋁制條桿等簡單有色金屬加工產品出口退稅全部取消;二是其他賤金屬及其製品(除已經取消和本次取消出口退稅商品以及鋁箔、鋁管、鋁制結構體等)出口退稅率下調至5%。顯然將對從事電解鋁生產的上市公司產生不小的壓力。
B. 高耗能行業有哪些
高耗能是指在生產過程中耗費大量的能源,比如煤、電、油、水、天然氣等。這些行業為電解銅、電解鋁、石油加工、煉焦、化工、銅冶煉、鐵合金、電石、燒鹼、水泥、鋼鐵、黃磷、鋅冶煉13大高耗能行業。
C. 大耗能工業主要有哪些
大耗能工業是指在工業產品的總生產費用及工業生產的基本建設投資中,能源(燃料動力)費用及能源基地建設投資所佔比重較大的工業部門。主要有:有色冶金工業、電化學及電冶金工業、稀有金屬冶煉業、電力工業、石油加工與石油化工等。前蘇聯學者普羅勃斯特(A.E.Probst)將能源費用占工業產品成本30%~45%以上、產品的能源單耗較高、其能源基地的建設費用大於或等於用於主要生產設施的直接基建費用的部門,稱為大耗能工業部門,如有色冶金中的鋁、鎂、鈦、鎳、鋅等,電冶金(包括鐵合金)、電化學與某些化工部門(如合成橡膠、化學纖維、合成氨及氮肥),以及電力工業等。大耗能工業要求布局在廉價的能源基地,特別是大型水電站附近。
D. 八大高耗能行業是哪些
除電力行業外,全國碳市場覆蓋范圍明確8個高耗能行業於「十四五」期間逐步納入,包括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電力和民航。
常提到的「高耗能行業」包含在「第二產業」的「工業」類中。「工業」又包括三項,分別是:采礦業(3.60%),製造業(50.25%),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13.24%)。每項包括若干工業行業。
「高耗能行業」可以根據工業行業年用電量佔比劃分。以下表2給出年用電量佔比超過1%(相當於約720億千瓦時)的工業行業。
煤電價格倒掛,電價市場化改革提速
《通知》指出,有序放開全部燃煤發電電量上網電價。燃煤發電電量原則上全部進入電力市場,通過市場交易在「基準價+上下浮動」范圍內形成上網電價。現行燃煤發電基準價繼續作為新能源發電等價格形成的掛鉤基準。
另外,擴大市場交易電價上下浮動范圍。將燃煤發電市場交易價格浮動范圍由現行的上浮不超過10%、下浮原則上不超過15%,擴大為上下浮動原則上均不超過20%,高耗能企業市場交易電價不受上浮20%限制。電力現貨價格不受上述幅度限制。
E. 五大高耗能行業有哪些
依據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的高低,國家統一把以下六個行業列為六大高耗能行業:
一、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
二、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
三、非金屬礦物製品業;
四、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
五、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
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
(5)有哪些工業部門屬於能耗大戶擴展閱讀:
高耗能行業嚴格信貸管理,加強對貸款風險的防範和控制。金融機構嚴把貸款准入關,強化信貸管理,防範建設項目因環保要求發生變化帶來信貸風險;發放貸款時,將企業環保守法情況作為貸款審批的必備條件。
對因企業環境問題造成不良貸款等情況調查摸底,及時制定「兩高一剩」行業貸款風險防範預案,尤其要利用企業生產經營效益好的時機適時壓縮或收回貸款,或採取措施完善擔保抵押手續,減少貸款風險。
強化窗口指導和金融監管,嚴格把握貸款投向。職能部門要加強督促金融機構審慎放貸,堅決貫徹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和產業政策,嚴格貸款審批。
各級監管部門將銀行落實環保政策法規、配合環保部門執法、控制污染企業信貸風險的有關情況,納入監督檢查范圍,嚴禁信貸資金進入國家政策限制的產業和領域,嚴禁進入不符合環保要求和高耗能領域。
F. 八大高耗能行業是哪些
高能耗行業主要包括以下六個行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
高耗能是指在生產過程中耗費大量的能源,比如煤、電、油、水、天然氣等。這些行業大概為電解鋁、電解銅、鐵合金、電石、燒鹼、水泥、鋼鐵、黃磷、鋅冶煉、石油加工、煉焦、化工、銅冶煉等行業。
高能耗企業在為創造財富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影響。首先是對資源的影響,供電量劇增,引起了工業結構深層次矛盾;而其中的不可再生資源,消耗量過大,對未來的能源危機埋下了隱患。其次是對周邊的居民的生存環境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G. 我國主要耗能行業的節能潛力分析有哪些
目前我國工業能耗,無論是單位產值能耗還是單位產品能耗,與發達國家相比都有一定的差距,在工業領域展開節能工作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和「十一五」發展規劃中對工業節能工作均有較多闡述。
工業節能潛力分析是尋找和開拓節能途徑的基礎。據初步測算,「十一五」期間我國單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超過25%,工業節能量超過6.5×108t標准煤,以年均6.98%的能源消耗增長支撐了工業增加值年均11.57%的增長。「十一五」期間,我國節能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績,但由於經濟結構調整緩慢,高耗能、高排放產業增長過快,能效總體偏低,節能長效機制和工作基礎薄弱。工業領域的共性問題表現為:工業生產過程中工藝、技術和設備落後,余熱、余能、余壓浪費巨大,能源轉化利用技術落後和環境污染嚴重。我國工業領域能源利用水平較國際先進水平低,單位產品的能耗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還較大,可見我國工業節能潛力巨大。特別是在發電、鋼鐵、有色金屬和水泥等高耗能行業節能潛力巨大,比如,我國工業余熱資源總量就高達每年8×108t標准煤。
1.電力、供熱行業
電力行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和主要能源行業,也是主要的能源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行業。「十二五」期間,著力轉變電力發展方式,提高發展質量,優化結構,是電力行業節能減排、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任務。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電力工業「十二五」規劃》提出,將通過發展非化石能源、降低供電煤耗和線損等有效途徑降低電力整體能耗。「十二五」期間,電力行業每年節約標准煤2.64×108t,CO2減排6.55×108t,SO2減排565×104t,NOx減排248×104t。
我國電力、供熱行業在未來將繼續呈現擴張態勢,預計2020年裝機容量達到或超過12.5×108kW。受制於能源供給結構,煤電高比重結構短期內很難發生重大改變,但如果能夠在未來堅持以非化石能源對煤電的替代,無疑有助於電力、供熱行業的直接節能減排。到2020年電力、供熱行業節能減排潛力參見表2.1。
表2.62020年石油天然氣開采業節能減排潛力估算
H. 中國的能源工業概況
一、能源發展現狀
能源資源是能源發展的基礎。新中國成立以來,不斷加大能源資源勘查力度,組織開展了多次資源評價。中國能源資源有以下特點:
——能源資源總量比較豐富。
——人均能源資源擁有量較低。
——能源資源賦存分布不均衡,中國能源資源分布廣泛但不均衡。
——能源資源開發難度較大。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能源工業迅速發展,為保障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主要表現在:
——供給能力明顯提高。
——能源節約效果顯著。
——消費結構有所優化。
——科技水平迅速提高。
——環境保護取得進展。
——市場環境逐步完善。
隨著中國經濟的較快發展和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能源需求不斷增長,構建穩定、經濟、清潔、安全的能源供應體系面臨著重大挑戰,突出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資源約束突出,能源效率偏低。
——能源消費以煤為主,環境壓力加大。
——市場體系不完善,應急能力有待加強。
二、能源發展戰略和目標
中國能源戰略的基本內容是:
——堅持節約優先。
——立足國內。
——多元發展。
——依靠科技。
——保護環境。
——加強國際互利合作。
努力構築穩定、經濟、清潔、安全的能源供應體系,以能源的可持續發展支持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三、全面推進能源節約
中國全面落實能源節約的措施是:
——推進結構調整。
——加強工業節能。
——實施節能工程。
——加強管理節能。
——倡導社會節能。
四、提高能源供給能力
中國提高能源供應能力的措施是:
——有序發展煤炭
——積極發展電力。
——加快發展油氣。
——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
——加強農村能源建設。
五、加快推進能源技術進步
——大力推廣節能技術。
——推進關鍵技術創新。
——提升裝備製造水平。
——加強前沿技術研究。
——開展基礎科學研究。
六、促進能源與環境協調發展
——全面控制溫室氣體排放。
——大力防治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
——積極防治機動車尾氣污染。
——嚴格能源項目的環境管理。
七、深化能源體制改革
——加強能源立法。
——強化安全生產。
——完善應急體系。
——深化管理體制改革。
——推進價格機制改革。
八、加強能源領域的國際合作
——完善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的對外合作。
——鼓勵外商投資勘探開發非常規能源資源。
——鼓勵外商投資和經營電站等能源設施。
——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
——進一步拓寬利用外資領域。
為維護世界能源安全,中國主張國際社會應著重在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努力:
——加強開發利用的互利合作。
——形成先進技術的研發推廣體系。
——維護安全穩定的良好政治環境。
I. 哪些行業是用電大戶
傳統的資源型行業都屬於很耗能的行業,比如金屬冶煉行業,跟金屬相關的下遊行業,比如機械製造行業都屬於高耗電行業,也就是所謂的用電大戶。
(9)有哪些工業部門屬於能耗大戶擴展閱讀:
實行憑證供電制。
1、實施范圍:從一九七八年二季度開始,所有工廠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公社、機關、商店、部隊,一律實行憑證供電制。
2、指標分配:市計劃用電辦公室(以下簡稱「市電辦」)根據保證重點、兼顧一般的原則,統一制訂全市用電指標分配方案,分到各區、縣、局,再逐級分配到各基層單位。
生產企業的電證,根據國家下達的生產任務,參照歷史最好水平重新核定的電力消耗定額制定;非生產單位的電證,參照歷史用電情況,本著節約的原則制定。電證內容應包括用電單位的電力負荷、電量、用電時間和用電單耗。
電證由主管部門分發,並由「市電辦」(或「市電辦」所屬各地區領導小級、縣用電辦公室)會章。
3、嚴格考核:電證規定的各用電指標,對生產企業就是國家考核的經濟指標;對非生產單位,是改進管理工作的一項指標,同樣要進行考核上報。「市電辦」考核到各區、縣、局和用電大戶,並檢查到所有用電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