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在古玩店看到一個乳白色瓷碗上面印有「工業學大慶」字樣,請問有收藏價值嗎
那是六十年代記念大慶油田,號召學習時候的物件,有些收藏價值。
Ⅱ 我有一張1971年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五十周年工業學大慶郵票值多少錢
無此郵票。
志編號12-20版別影寫版
名稱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五十周年
全套枚數9發行日期1971-7-1
全套面值0.78元全套售價0.78元
發行機構郵電部印製機構北京郵票廠
雕刻者設計者(12)-(17)許彥博、其它張克讓
整版枚數(12)-(17)40(4×10)、(18)-(20)36(9×4)/40(10×4)參考價格1600.00-2100.00(元/套)
參考價格(蓋)230.00-280.00(元/套)參考價格(舊)150.00-250.00(元/套)
參考價格(銘)3000.00-3500.00(元/套)筋票及價格
備注連票N18-20的40(10×4)全張,每版左邊多出N20郵票4枚不成套。此套票的舊票沒有真正意義的筋票,(15)(18)(19)(14)(16)相對較少,價格一般在30-70元/枚。
編號票圖名稱面值(元)票規格(mm)齒孔度數發行量(萬)
12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會址0.0452×31P11.51700
13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0.0452×31P11.51700
14革命搖籃井岡山0.0852×31P11.52250
15遵義會議會址0.0852×31P11.52250
16革命聖地延安0.0852×31P11.52250
17首都天安門0.2252×31P11.5320
18奮勇前進(連票)0.0831×52P11.52250
19奮勇前進(連票)0.0831×52P11.52250
20奮勇前進(連票)0.0831×52P11.52250
Ⅲ 1978全國財經學大慶學大郵票J.28(2-1)價格
這是1978年6月20日發行的「全國財貿學大慶學大寨會議」紀念郵票,志號J28,全套2枚。
面值分別是:
(2-1)8分會標1500萬枚
(2-2)8分發展經濟保障供給1500萬枚
全新一套在郵幣交易市場上價值11元左右。你的只有第一枚不成套,新票價值5元左右,信銷票價值2元左右。
Ⅳ 1978全國財貿學大慶學大寨會議(2張)郵票值多少錢
這是1978年6月20日發行的「全國財貿學大慶學大寨會議」紀念郵票,志號J28,全套2枚。
面值分別是:
(1)8分會標1500萬枚
(2)8分發展經濟保障供給1500萬枚
全新一套在郵幣交易市場上價值11元人民幣左右,蓋銷票價值2元人民幣左右。
Ⅳ 工業學大慶的50分郵票值多少錢
樓主說的郵票應該是中國郵政於1977年3月15日發行的普18《工農業生產建設圖案》普通郵票中的一枚,圖名為《農機》,具體情況如下:
普18 工農業生產建設圖案普通郵票
發行日期: 1977-3-15
全套14枚
設計者:盧天驕
版別:影寫版
齒數:11.5
規格:22*27mm
(1)1分 煤炭
(2)1 1/2 牧業
(3)2分 港口
(4)3分 林業
(5)4分 水電
(6)5分 漁業
(7)8分 農業
(8)10分 郵電
(9)20分 鋼鐵
(10)30分 公路
(11)40分 紡織
(12)50分 農機
(13)60分 石油
(14)70分 鐵路
http://www.bj183.com.cn/mryy/mryy_20050708.htm?
套票市價:20元左右
單枚《農機》郵票市價:0.8-1元左右
(以上價格參考2008年5月底上海盧工郵市綜合報價)
Ⅵ 1977年「全國工業學大慶會議」郵票價格
全國工業學大慶:
[志號]: J015 [發行日期]: 1977年4月25日 [名稱]: 全國工業學大慶 [全套枚數]: 4全
[最新售價]: ¥38.00元
Ⅶ 那位知道帶有工業學大慶的郵票價值多少
樓主說的郵票具體情況如下:
T4 大慶紅旗
發行日期:1974-9-30
全套5枚
設計者:任宇,潘可明
版別:影寫版
規格:60*27mm
(1)8分 鐵人-王進喜 1000萬枚
(2)8分 「兩論」起家 1000萬枚
(3)8分 艱苦創業 1000萬枚
(4)8分 科學管理 1000萬枚
(5)8分 新型礦區 1000萬枚
最新市價:43元
T5 大寨紅旗
發行日期: 1974-9-30
全套5枚
設計者:李印清
版別:影寫版
規格:60*27mm
(1)8分 革命豪情 800萬枚
(2)8分 艱苦奮斗 800萬枚
(3)8分 科學種田 800萬枚
(4)8分 大豐收 800萬枚
(5)8分 大寨紅旗飄萬代 800萬枚
最新市價:40元
(以上價格是2007年10月底上海盧工郵市綜合報價)
Ⅷ 糧票值多少錢懂的進來
有點長,給你介紹一下。
糧票表現了新中國建立以後糧票發行時期40多年社會主義發展的歷程,幾乎每一個重大的政治運動和重大事件都可以從糧票中體現出來,因此糧票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糧票還表現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印刷精美,設計富有藝術性,有一定的欣賞價值。
一個集藏品種具備了史料性和藝術性,就有了收藏價值。
糧票收藏四階段回眸
回首糧票收藏投資的進程,大致經過了如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萌芽階段。80年代末,當傳言糧票制度將廢除後,就有極少數有眼光的收藏者開始收藏糧票。
第二階段是起步階段。90年代初,有人開始有意識的收藏糧票。
第三階段是發展階段。1993年,糧票制度廢止已被確切證實,1993年秋,全國各地集糧活動形成一個高潮,在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武漢等20多個城市,每天都有許多人在市場上進行糧票交易,星期天的人數更多。有些糧商千方百計地挖掘出許多受歡迎的糧票品種,從而滿足集糧人的需要。有些罕見的糧票,成為收藏者追逐的目標,其價格直線上升,達到驚人程度。如1967年的一套軍用糧票,當時有人出價200元,一枚蘇區借谷證有人出價100美元。廣東有一位收藏家出價5萬元,要求一次收進一萬個不同品種的糧票。
第四階段是成熟階段。從1997年到1998年6月。由於郵市爆炒陷入低迷,不少有頭腦的郵商在郵市的高潮期將郵票出掉,大量投資糧票,引起糧票的價格爆漲。
成熟期的標志為:1、集糧協會如雨後春筍般誕生
和集郵協會一樣,各地糧友為了產生群體力量,擴大聲勢,做到有組織地開展活動,紛紛成立集糧協會或集糧聯誼會,大張旗鼓地開展糧票的收集、交流、研究工作。
2、全國糧票交易會召開
在各地集糧組織及部分的倡導下,癸酉金秋時節,在南京夫子廟舉辦了「全國第一次糧票交易會」。
3、家庭糧票博物館的出現
在江蘇、江西、河南、四川等地,有幾位糧票收藏家掛起「家庭糧票博物館」的大招牌。
4、糧票展覽登上大雅之堂
在蘇州、常州、江陰、河南等地先後舉辦了集糧藏品展覽。
5、民間糧票報刊大量涌現
隨著集糧隊伍的壯大,集糧組織的建立,各種介紹糧票的小報、小刊也紛紛問世。如常州的《龍城糧苑》、昆明的《糧海拾貝》、天津的《海河糧刊》、珠海的《珠海糧花》、安慶的《集糧導報》、洛陽的《糧票研究》、福建寧德的《閩糧藏訊》等,都是各有千秋的民間集糧報刊。
6、報刊大量刊登介紹糧票收藏的文章
一些集郵報刊、收藏報刊和集藏專版、投資理財專版等,紛紛開辟集糧專版、專欄。
7、專家、學者、教授參與糧票收藏研究
廣泛而深入的集糧文化活動的開展,吸收了一部分文化層次高的知識界人士及專家學者,如大連的王續昆教授、南京的李順發教授等。專家學者教授的參與集糧和研究,提高了集糧的檔次和品位。
8、糧票收藏投資市場的形成
目前全國各城市的集藏品交易市場和郵市等,幾乎都開辟有集糧專櫃和糧票的銷售經營。
9、糧票的價格直線上升
由於糧票的存世量有限,比郵票少得多,所以物以稀為貴,如1955年全國通用糧票的市場價為400-600元,省市糧票也要數十元到數百元。比1955年發行的很多郵票的價格還要高。
隨著國內集糧熱的興起,在香港收藏界也形成了糧票收藏熱。在台灣,糧票收藏也很活躍,曾一度每枚普通糧票都創出高價。
糧票收藏熱還傳到美國,在舊金山的一些集糧愛好者成立了「糧票研究會」。
糧票源流
糧票不僅僅是中國計劃經濟時期的產物,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前就有了糧票的蹤跡———當時人類用貝殼購買糧食,有專家認為可以稱得上最早的糧票。以後歷代都有收稅收兵糧的慣例,由此產生了一些糧食票證,如宋代的「糧食要券」、明清時期的「漕米版串」、「完糧串票」,以及太平天國時期的「徵收糧票」等,都是當代糧票的先驅。
民國時期,糧票已經形成了完善的體系,除了國民黨政府發放「糧食配給票」等,解放區也發行過「臨時借谷證」、軍用糧票、邊區糧票等。
新中國成立後,由於長期戰爭造成的食品緊缺,國家財政經濟面臨許多困難,首先是糧食的供需失衡,出現了糧食緊張局面。黨中央深知「民以食為天」這句古訓,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發行糧票就是最得力的措施之一。
新中國早期的糧票主要是為部隊作戰、剿匪、行軍、遷移使用,為黨政機關幹部公出就餐,為土改、糧食大調運人員的糧食供應提供方便,屬於內部發行。當時中央政府、各大行政區、各省市政府都分別發行過糧票,為新中國糧票發行史揭開了序幕。
現在收藏市場上流行的大多是解放後1955年實行糧食定量供應以後發行的糧票。也有個別省份如河南省在1954年就開始發行糧票1套7枚,現在此套糧票的市場價為300元左右。
改革開放後,中國人吃糧問題徹底解決了。所以,到了90年代初,糧票變得沒有意義,幾乎不起作用了,到了1993年到1994年,糧票制度就取消了。
現在發現的發行最晚的糧票是江蘇省崑山市糧食局發行的崑山市城鎮居民糧油供應券。該券1993年12月印製,1994年1月起使用。
糧票收藏投資首選品種
收藏投資糧票要把握以下幾個要點:第一,投資存世量少的。
第二,投資創了「之最」或具有珍罕性的品種。
第三,投資早期的品種。
第四,投資小地方的品種,地名越小量越少,越具有投資價值。
第五,投資全品相的全國通用糧票。
根據以上幾條投資原則,以下品種可作為投資首選:
1、早期糧票
早期糧票包括解放區發行的糧票和新中國第一枚糧票———「西南區糧秣票」,這是現今見到的新中國發行的第一枚糧票。該票發行使用於1950年1月。
2、未流通糧票
如1962年印製的火車、輪船、飛機專用糧票,1965年印製的貳市兩全國通用糧票,當時只發行了樣票。1978年印製的中國通用戰備糧票5枚,1982年印製的中國通用糧票3斤和5斤票。1969年印製的廣東省流動專用糧票5、10、30、50市斤4枚等。這些都沒有流通。但投資未流通糧票也要看存世量。
3、軍用糧票
如西藏軍區1967年印製的10000斤糧票,創了中國糧票大票面之最。一枚1958年軍用糧票定額支票1000斤新品,現在的市場價為250元一枚。就是1981年發行的軍用供給票其中3枚6品到9品的,也要100元。
4、「文革」題材糧票
如使用「文革」語錄最長的「革命不是請客吃飯……」長達73字的常州市20斤糧票,還有語錄最短的1969年湖南省發行的10斤、50斤糧票,分別為「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5個字。還有印製語錄最早的糧票1962太原市兌糧證以及身背鋼槍手執紅寶書的工農兵人物,有革命委員會印章的糧票,都帶有文革印跡,因此值得收藏。
5、發行時間特殊的糧票
如1955年(河北省為1954年)全國各省市發行的糧票,為各省市第一套糧票。發行時間最晚的糧票是江蘇省崑山市糧食局發行的「崑山市城鎮居民糧油供應券」。該券1993年12月印製,1994年元月1日起使用。
6、創了「之最」的糧票
如四川省曾於民國31年發行過一種面額為5市石的「糧食庫券」,為舊中國面額最大的糧票。
面額最小的糧票為南京市糧食局1960年發行的面額為「壹錢」的流動購糧憑證(據說,尚有面額為半錢的糧票,但未見實物。)
票幅最大的省級糧票為河南省糧食廳1955年發行的面額為5市斤的流動購糧票。該票長10.4厘米,寬4.5厘米,就像一張一角人民幣一樣大。
票幅最小的省級糧票為浙江省1955年發行的面額為10斤、1斤糧票。該票長0.9厘米,寬0.8厘米,每張僅有小手指甲大小。
使用范圍最狹小的糧票為安徽省歙縣潘溪村印製的工米票。該票印製於1951年,憑此票可得「米8斤整」,使用范圍僅限該行政村。
最早採用印鈔紙印製的糧票為1965年糧食部發行的全國通用糧票,全套4枚。
最早的公斤制糧票為新疆糧食廳1960年發行的1套7枚糧票。
7、專用糧票
包括救災糧票、僑匯糧票、井下工人糧票、郊區菜農糧票、產婦補助糧票等。
8、行政區劃有變化的糧票
如1955年版熱河省糧票,因熱河省1955年撤銷,而具有收藏價值。還有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糧食管理局發行的地方糧票等,都因記載著舊名稱,反映了歷史的變遷,而具有收藏投資價值。
9、錯體糧票
如1968年版廣西的一兩糧票毛主席語錄「厲行節約」誤為「勵行節約」,還有湖北1971年發行的10斤通用糧票上的「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漏印「舊址」二字,目前已難得一見。
集藏品種十分豐富,處處充滿投資機會,不必在一棵樹上弔死。特別是對於那些剛剛興起、尚未形成規范市場價的投資品種要謹慎投資。因為這些門類大多有莊家炒作,價格大起大落,有風險。只要在你遇到低價的時候,大量吃進,必有豐厚的回報。
Ⅸ 1977年「全國工業學大慶會議」郵票價格
全國工業學大慶會議
商品編號:J0000015
中國志號:J15
Scott編號:1333-1336
Michel編號:1343-1346
創作者:(設計者)張克讓,李印清
發行日期:1977-4-25
詳細描述:
影寫版,齒數:11.5,規格:60*27mm,版式:35(5*7)
(1)8分大批修正主義700萬枚
(2)8分大幹社會主義700萬枚
(3)8分為普及大慶式企業而奮斗700萬枚
(4)8分前程似錦700萬枚
全套新票價:¥128元左右
收購價:¥80
Ⅹ 工業學大慶字體的玻璃鏡子值錢么
值錢,作為文物.不過值多少還是要市場說了算.就像相同與不相同的字畫在不同的人眼裡價格都是不一樣的,但是無論誰的書畫都有好差,都有值錢與不值錢的,有貴的和相對便宜一點的,所以不能籠統用平方尺來論,只能說某一張是多少錢一平方尺。潤格也沒有什麼准頭,只是一種參考,主要還是靠自己的判斷和對他的書畫的了解,以及當時的市場的炒作情況而定。一幅字畫,在不同地點、不同時刻、不同的拍賣人手裡,價格都會不一樣。所以是很難判斷的,更不是絕對的一個價格;再說任何個人的評價都只是片面的、個人的觀點。有特色的、名人的,有特別喜歡的人想要,這些都可能使得價格更高。但是如果只是因為某個人現在有職務,或者純粹是炒作才使得書畫價格高;那麼等他退了,或者沒有人炒作了,價格很快會降下來,甚至不值錢。其他任何藝術品均如此。只要是還好,都有收藏價值。這里特別提出的是——潤格是不靠譜的一種參考,主要還是看市場,還有自己對作品的了解,就像我上面說的。不好意思,只能說這么多,主意還是要自己拿,別人說的都只能作為參考。一己之見,說得不對請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