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河橋的相關信息
清河
古河名。一先秦見於《 禹貢》的河水(黃河),自宿胥口(今河南浚縣西南)改道東行見於《漢書-地理志》的河水後,宿胥口以北河水故道內黃以南一段,受黎陽諸山泉流匯注,由原來的濁流變成清流,因而被稱為清河。戰國時清河在內黃受洹水後折東北流經今河北館陶、清河一帶到山東平原附近東注河水,成為齊、趙間一巨川,屢見《戰國策》。漢初於清河下游地區置清河郡。武帝元封以後,館陶以下河水屢次北決為屯氏、鳴犢、屯氏別、張甲等河,清河下游為諸決河所割據淆亂,故道遂廢。惟上游內黃境內一段仍稱清河水,見《漢書-地理志》。王莽時河水自濮陽東決改由今山東入海,舊時河北諸決河旋歸堙塞,清、洹之水乃自館陶西北之清淵溢出東北流,穿清河郡境入勃海郡境行屯氏河故瀆至南皮縣北北皮亭會合漳水,是為《水經》中的清河。東漢建安中曹操據築枋堰遏淇水入清河的上游白溝以增加清河水量,又鑿平虜渠瞬自清漳合口下游參戶亭以下的漳水,參戶亭以下的平虜渠,和渠、泒會合以下的氵瓜水直至海口的河北平原水運通道,在《水經-淇水注》里便把這條水道自清淵以下全稱為清河;相當於南起今河北威縣南,東北流經清河故城北、景縣南,至東光西,自此以下略循今衛河、海河入海。隋後東光以下被導為永濟渠,東光以上漸歸湮廢。二古濟水自巨野澤以下別名清水,宋後遂通稱清河,一名北清河。金元後又稱大清河,下游改道如今黃河。1855年自東阿舊治西魚山以下為黃河所奪,清河之名遂廢。今惟 東平境內汶河分為南北兩支,猶有大小清河之名,西北流注東平湖,又自湖北出為大清河,至魚山下入黃河。三古泗水別名清水,宋後遂通稱為清河,一名南清河。金後自今江蘇徐州以下一段長期為黃河所奪,元後自今山東濟寧南魯橋至徐州一段又成為運河的部分,清河之名遂廢。惟下游自今江蘇泗陽以下,岔分為大小清河二派入淮,明猶沿用舊稱不改。黃河初行北派大清河,中葉後改行南派小清河,未幾大清河遂湮。歷史地名-郡、國名漢高帝置郡。後屢改為國,元帝永光後為郡。治青陽(今清河東南)。元帝以後轄境相當今河北清河及棗強、南宮各一部分,山東臨清、夏津、武城及高唐、平原各一部分地。東漢改為國,移治甘陵(今臨清東)。晉以後轄境縮小。北魏仍為郡。北齊移至武城(今清河西北),隋開皇初廢。大業及唐天寶、至德時又曾改 貝州為清河郡。隋大業七年(公元611年)張金稱、高金達起義於此。舊縣名南宋咸淳九年(1273年)置。治今江蘇淮陰西南。
元時河決城毀,以後治所屢次遷移。清乾隆時始移治清江浦,即今淮陰市。1914年改名淮陰縣。縣名在河北省南部、南運河西岸,鄰接山東省。縣人民政府駐葛仙庄鎮。漢信成、清陽兩縣地,北齊為武城縣,隋改清河縣。農產有小麥、穀子、高粱、玉米、大豆、花生等。工業有機械、化肥、造紙、煤炭、釀酒、制葯。清河縣地處冀南平原,是《水滸傳》中打虎英雄武松的故鄉,這片有著神奇傳說的土地、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東靠衛運河與山東省相鄰,京九鐵路縱貫縣境,308國道傍城而過,交通便利,位置優越。縣域面積502平方公里,耕地51.4萬畝,轄6個鎮320個行政村,城鄉居民35.4萬。清河是歷史上經常提到的地方。在封建社會里,由於這塊土地屢被封給王侯為國,並多次發生舉世聞名的事件,所被稱為風雲之邦。清河是我國張姓發源地之一。遠在公元前八百多年的周朝,清河這地方名叫甘泉。春秋時期,第一個稱霸主的齊桓公佔領了這一帶,把甘泉改名貝丘,為齊國屬邑。戰國七雄相爭,貝丘地方為趙國所有。到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最後滅齊統一中國,定天下為三十六郡時,將貝丘舊地劃出一部,另建了一個厝縣,歸巨鹿郡管轄,一直到漢朝。清河之名,因水而得。據《戰國策》說,張儀游說趙國奉告齊使,興師渡清河,就是指貝丘的清水河。漢朝初年,把原來厝縣地從巨鹿郡分出來,以境內清水河為名,建立了清河郡。但是,清河地方的名字,是隨著當地發生的歷史事件而變換的。公 元七九年,漢章帝劉TAN立他的長子劉慶為太子,准備繼承皇位。可是竇皇後怕劉慶的生母宋貴人以後奪她的地位,就在章帝面前大講劉慶母子的壞話,並下毒手害死宋貴人,把已立為皇太子的劉慶廢為清河王。劉慶被廢後憂憤成疾,死後就葬在清河。後來清河王劉慶的兒子劉祜做了漢安帝,父以子貴,就於公元一二一年,將劉慶大加追封,並給這地方起了吉祥的名字叫甘陵。二十七年後,漢桓帝劉志為了表示尊帝陵之號,不僅改清河郡為甘陵郡,連縣名也改為甘陵縣。這以後,經過魏、晉、南北朝長期戰亂,清河郡的建制雖有所恢復,但到宇文氏奠定北周政權後,又取古貝丘之名,在清河郡建立貝州。隋、唐兩朝基本沿用。公元一O四七年十一月,貝州發生了震驚全國的王則大起義。起義軍殺貪官,釋冤獄,攻佔貝州城,建立安陽國。這一來,北宋王朝手忙腳亂,急忙派大臣文彥博率兵趕往貝州平叛。兩個月後,文彥博因鎮壓王則起義有功,官升一品宰相。而宋仁宗趙禎,為了炫耀他明察聖斷,有恩於民,於公元一O四八年二月,將貝州改名叫恩州。元朝滅掉遼、金,統一北方後,取消了恩州,設立清河縣,屬大名路。明朝時,清河改歸廣平府管轄。
舊時清河橋
此後直至清朝末年,未有較大變動。改革開放以來,清河人民長期聚集的潛在能量得以迸發和釋放,培育、創造了獨具特色的個體私營經濟,以「敢創偉業、事爭一流」的精神,馳騁於國內外大市場,闖出了一條「千軍萬馬闖市場、千家萬戶跨小康」的富民強縣之路。經過20年的發展,清河逐步形成了稱雄全國的精梳羊絨、汽車配件、摩托車配件、硬質合金、耐火材料等五大支柱產業,成為河北省綜合經濟實力二十強之一和發展縣域經濟的一面旗幟。「清河模式」和「清河現象」,引起了國內外經濟專家和巨商大賈們的極大關注,絡繹不絕的參觀團體和應接不暇的商貿洽談活動,使清河成為世紀之交國際經貿大舞台上的一個亮點。近年來,清河人民在縣委政府的領導下,緊緊圍繞建設現代化新清河、創建區域中心城市這一總體目標,搶抓機遇,乘勢而上,有力的促進了全縣經濟持續高速發展。2000年全縣完成國內生產總值36.3億元,實現財政收入16888萬元。人均儲蓄存款達10000元。跨入新世紀,新的一屆縣委政府瞄準「奮戰三、五年,把清河建成世界羊絨集散中心、羊絨信息中心和羊絨製品開發中心」這一宏偉目標,在主導產業上大做文章——抓結構調整,促產業升級;抓強強聯合,創產業名牌;抓園區建設,聚產業優勢。加大對外開放力度,努力實現清河經濟的新跨越。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隨著以羊絨為主的五大特色產業和個體私營經濟的不斷發展壯大,清河縣尊重群眾意願,科學規劃,強化管理,大力組織實施以「活商擴城」為主的「城市化戰略」,一個布局合理、功能完備、交通便捷、生活方便、環境優美的經濟中心城市正逐步形成。1992年以來,全縣先後投入資金20.4億元用於縣城建設,城區面積擴大到10平方公里,規劃面積達20平方公里,控制面積達40平方公里,城區人口6.31萬。縣城形成了「三橋(立交橋)一環十七路十一街」的城市布局,干支道路38條,總長71公里,其中寬40米以上的主幹道路8條,長24公里。與此同時,以五大特色產業為依託,高標准規劃建設以羊絨為主的楊二庄鎮、謝爐鎮、油坊鎮,以汽摩配件為主的王官莊鎮,以硬質合金、耐火材料為主的連庄鎮,其中楊二庄鎮被列為全國精神文明示範試點鎮。改革開放造就了今日的清河,也必將創造出清河更加輝煌的明天。勤勞智慧的清河人民正以更加堅定的信念,開拓創新,乘勢奮進,為「把清河建設成為發達、文明、繁榮的強縣」而作著不懈的努力
清河橋
。清河縣充滿希望、渴求發展的一方熱土,是海內外客商投資開發的理想之地。誠摯仗義、熱情好客的清河人民,竭誠歡迎國內外賓朋前來投資,共創時代偉業。清河素有「世界羊絨看中國,中國羊絨看清河」之譽。清河的羊絨行業已經具備了完善的市場體系,全縣羊絨原料交易市場達14個,以無毛絨交易為主的清河國際羊絨交易中心,是國內唯一一家經國家審批建立的羊絨交易市場。自94年以來,清河已經成功舉辦了7次清河國際羊絨及絨毛製品交易會,2001年10月8日,將再次舉辦第八屆清河國際羊絨及絨毛製品交易會。
2. 清河 是哪裡拜託各位大神
在河北省南部、南運河西岸,鄰接山東省。縣人民政府駐葛仙庄鎮。漢信成、清陽兩縣地,北齊為武城縣,隋改清河縣。農產有小麥、穀子、高粱、玉米、大豆、花生等。工業有機械、化肥、造紙、煤炭、釀酒、制葯。 清河縣地處冀南平原,是《水滸傳》中打虎英雄武松的故鄉,這片有著神奇傳說的土地、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東靠衛運河與山東省相鄰,京九鐵路縱貫縣境,308國道傍城而過,交通便利,位置優越。縣域面積502平方公里,耕地51.4萬畝,轄6個鎮320個行政村,城鄉居民35.4萬。清河是歷史上經常提到的地方。在封建社會里,由於這塊土地屢被封給王侯為國,並多次發生舉世聞名的事件,所被稱為"風雲之邦"。 清河是我國張姓發源地之一。 遠在公元前八百多年的周朝,清河這地方名叫甘泉。春秋時期,第一個稱霸主的齊桓公佔領了這一帶,把甘泉改名貝丘,為齊國屬邑。戰國七雄相爭,貝丘地方為趙國所有。到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最後滅齊統一中國,定天下為三十六郡時,將貝丘舊地劃出一部,另建了一個厝縣,歸巨鹿郡管轄,一直到漢朝。 清河之名,因水而得。據《戰國策》說,張儀游說趙國"奉告齊使,興師渡清河",就是指貝丘的清水河。漢朝初年,把原來厝縣地從巨鹿郡分出來,以境內清水河為名,建立了清河郡。 但是,清河地方的名字,是隨著當地發生的歷史事件而變換的。公元七九年,漢章帝劉TAN立他的長子劉慶為太子,准備繼承皇位。可是竇皇後怕劉慶的生母宋貴人以後奪她的地位,就在章帝面前大講劉慶母子的壞話,並下毒手害死宋貴人,把已立為皇太子的劉慶廢為清河王。劉慶被廢後憂憤成疾,死後就葬在清河。後來清河王劉慶的兒子劉祜做了漢安帝,父以子貴,就於公元一二一年,將劉慶大加追封,並給這地方起了吉祥的名字叫甘陵。二十七年後,漢桓帝劉志為了表示"尊帝陵之號",不僅改清河郡為甘陵郡,連縣名也改為甘陵縣。這以後,經過魏、晉、南北朝長期戰亂,清河郡的建制雖有所恢復,但到宇文氏奠定北周政權後,又取古貝丘之名,在清河郡建立貝州。隋、唐兩朝基本沿用。 公元一O四七年十一月,貝州發生了震驚全國的王則大起義。起義軍殺貪官,釋冤獄,攻佔貝州城,建立安陽國。這一來,北宋王朝手忙腳亂,急忙派大臣文彥博率兵趕往貝州"平叛"。兩個月後,文彥博因鎮壓王則起義有功,官升一品宰相。而宋仁宗趙禎,為了炫耀他"明察聖斷,有恩於民",於公元一O四八年二月,將貝州改名叫恩州。 元朝滅掉遼、金,統一北方後,取消了恩州,設立清河縣,屬大名路。明朝時,清河改歸廣平府管轄。此後直至清朝末年,未有較大變動。 改革開放以來,清河人民長期聚集的潛在能量得以迸發和釋放,培育、創造了獨具特色的個體私營經濟,以「敢創偉業、事爭一流」的精神,馳騁於國內外大市場,闖出了一條「千軍萬馬闖市場、千家萬戶跨小康」的富民強縣之路。經過20年的發展,清河逐步形成了稱雄全國的精梳羊絨、汽車配件、摩托車配件、硬質合金、耐火材料等五大支柱產業,成為河北省綜合經濟實力二十強之一和發展縣域經濟的一面旗幟。「清河模式」和「清河現象」,引起了國內外經濟專家和巨商大賈們的極大關注,絡繹不絕的參觀團體和應接不暇的商貿洽談活動,使清河成為世紀之交國際經貿大舞台上的一個亮點。 近年來,清河人民在縣委政府的領導下,緊緊圍繞建設現代化新清河、創建區域中心城市這一總體目標,搶抓機遇,乘勢而上,有力的促進了全縣經濟持續高速發展。2000年全縣完成國內生產總值36.3億元,實現財政收入16888萬元。人均儲蓄存款達10000元。 跨入新世紀,新的一屆縣委政府瞄準「奮戰三、五年,把清河建成世界羊絨集散中心、羊絨信息中心和羊絨製品開發中心」這一宏偉目標,在主導產業上大做文章——抓結構調整,促產業升級;抓強強聯合,創產業名牌;抓園區建設,聚產業優勢。加大對外開放力度,努力實現清河經濟的新跨越。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隨著以羊絨為主的五大特色產業和個體私營經濟的不斷發展壯大,清河縣尊重群眾意願,科學規劃,強化管理,大力組織實施以「活商擴城」為主的「城市化戰略」,一個布局合理、功能完備、交通便捷、生活方便、環境優美的經濟中心城市正逐步形成。1992年以來,全縣先後投入資金20.4億元用於縣城建設,城區面積擴大到10平方公里,規劃面積達20平方公里,控制面積達40平方公里,城區人口6.31萬。縣城形成了「三橋(立交橋)一環十七路十一街」的城市布局,干支道路38條,總長71公里,其中寬40米以上的主幹道路8條,長24公里。與此同時,以五大特色產業為依託,高標准規劃建設以羊絨為主的楊二庄鎮、謝爐鎮、油坊鎮,以汽摩配件為主的王官莊鎮,以硬質合金、耐火材料為主的連庄鎮,其中楊二庄鎮被列為全國精神文明示範試點鎮。 改革開放造就了今日的清河,也必將創造出清河更加輝煌的明天。勤勞智慧的清河人民正以更加堅定的信念,開拓創新,乘勢奮進,為「把清河建設成為發達、文明、繁榮的強縣」而作著不懈的努力。清河縣充滿希望、渴求發展的一方熱土,是海內外客商投資開發的理想之地。誠摯仗義、熱情好客的清河人民,竭誠歡迎國內外賓朋前來投資,共創時代偉業。 清河素有「世界羊絨看中國,中國羊絨看清河」之譽。 清河的羊絨行業已經具備了完善的市場體系,全縣羊絨原料交易市場達14個,以無毛絨交易為主的清河國際羊絨交易中心,是國內唯一一家經國家審批建立的羊絨交易市場。 自94年以來,清河已經成功舉辦了7次清河國際羊絨及絨毛製品交易會,2001年10月8日,將再次舉辦第八屆清河國際羊絨及絨毛製品交易會
3. 楊庄集鎮的特色村
元朝末年,孟氏遷此建村,以姓氏命村名孟庄。明永樂年間(1403年),李氏、胡氏、郭氏自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後孟氏乏嗣,未改村名,因與西孟莊重名,1982年按方位改為東孟庄。清末屬鄆城楊二莊裡,1928年歸鄆城二區萬花鄉,1940年歸鄆城二區,1946年屬鄆北縣三區,1949年重歸鄆城二區,1958年屬楊庄集鄉,後改為公社,現屬楊庄集鎮。孟庄村位於鄆城縣東北部,琉璃河南岸,東與濟寧市梁山縣拳鋪鎮李鄉村為鄰,西與楊庄集鎮趙廟村相連,南與馬庄村接壤。全村轄區總面積146.7公頃,其中耕地面積120公頃,河灘佔地20公頃。全村地處魯西南黃河沖積平原,地勢平坦,水源豐富,發展農業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境內盛產小麥、玉米、大豆、花生及各類蔬菜,以反季節韭青種植為主。境內交通便利,濱鄭220國道從村北斜穿而過,村北砂石路、村西柏油路與國道相連接,西距京九鐵路鄆城站25公里,南距嘉祥機場50公里。水源豐富,琉璃河水常年不斷,是發展高新農業投資建廠的黃金地段。
2000年,全村共有338戶,總人口1346人,人口自然增長率7.2‰。現有李、郭、胡、代、張5個姓氏,均為漢族。194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5萬元,197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70萬元,200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00萬元,人均純收入3700元,第一、二、三產業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比重分別為50∶20∶30。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入總額200萬元,全村純收入420萬元。
該村是全縣經濟強村之一,200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在全縣名列前茅,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均取得了可喜成績。1997年,被授予省級「科普先進單位」稱號,1998年被授予縣級「先進黨支部」和「模範村委會」稱號,是年被地區授予「小康村」稱號。
4. 黃驊市楊二庄是什麼
是個地名
5. 八岔路鎮的八岔路鎮下轄村
路庄村 前常二庄村 後常二庄村 前楊墳村 後楊墳村 東潘庄村 李興寨村 影庄村 官莊村 西二庄村 南柴庄村 趙塔頭村 馬塔頭村 劉塔頭村 國塔頭村 婁塔頭村 辛集南隊村 辛集北隊村 艾寨村 西艾寨村 潘彭店村 楊彭店村 楊二庄村 田廟村 萬庄村 八岔路鎮為黃河沖積平原,土地肥沃,水質綿甜,氣候宜人,農富產品豐富。棉花、水果、菜、畜牧為農業上的四大支柱產業。工業基礎雄厚,有強勁的發展潛力。
棉花常年種植面積在2萬畝以上,年產皮棉2000噸左右,連同周邊鄉鎮棉花面積達10萬畝之多,年產皮棉萬噸以上,是國家優質棉基地,也是魯西平原最大的棉花集散地。
林果生產被聊城市譽為「明星鄉鎮」。全鎮栽植果樹面積12000畝。主要品種有蘋果、山楂、豐水梨等。年產果品24000噸。沿黃河故道連接鄰近鄉鎮形成20多萬畝的花果園,年產果品40多萬噸。品種新特,品質優良。
畜牧業為魯西黃牛改良基地。年出欄牛羊6萬多隻,產肉1500多噸。東靠尚店屠宰大市場,一年四季鮮嫩肉食品源源不絕運到全中國各地。
6. 中石油項目管理公司天津設計院(原大港油田設計院待遇怎麼樣
首先給你講一下大港油田的位置,你在地圖上搜:南港工業區,大港油田和南港工業區只隔了一條公路,對,就是隔了一天公路! 離天津市區比較遠,離河北很近! 還有大港油田分港內和港外,港內就是總部這兒就是南港工業區這兒,港外就是河北了,黃驊滄州南大港楊二庄等地方… 還有依照我們來的經驗,如果你來了,也有可能會臨時被改分到別的單位的,能接受就去不接受有人! 待遇嘛,普通員工一般2000-3000吧!如果去了河北那邊,每個月能有點港外補貼幾百塊… 這邊房價你也可以了解下,雖然遠離市區,也不在大港城去,但是房價不便宜,均價1萬吧! 沒有夜生活,晚上8-9點街上就沒啥人了!
7. 黃驊市楊二庄是什麼
包括: 前街村 後街村 大寺村 閔莊子村 南營村 孟家園村 陳劉庄村 西劉庄村 大馬庄村 小馬庄村 張八寨村 孟二庄 村中花寨村 西花寨村東段庄村 西段庄村 薛莊子村 八里庄村 齊庄村 楊庄村 海豐鎮村 賈庄村 東花寨村 何小庄村 崔庄村 王院村 董莊子村 代莊子村 高官莊村 東辛庄村 大左庄村 小左庄村 馬庄村 前沙胡同村 雙廟村 後沙胡同村 大孫庄村 劉洪博村 陳庄村 大庄村 周庄村 西灣村 東灣村 許官村 大趙村 中趙村 張趙村 南趙村 羊二庄鎮位於河北省黃驊市東南部,東接黃驊大港,西依黃驊市區,北與滄州化工園區相連,南與海興縣接壤。全鎮總面積330平方公里,占黃驊市總面積的五分之一強,轄48個行政村,總人口46241人,約占黃驊市總人口的十分之一。隨著黃驊大港、朔黃鐵路、石黃高速、黃驊電廠等重點工程的興建運營,羊二庄鎮成為受輻射最直接、經濟拉動最活躍的區域,戰略地位迅速提升,開放優勢日益突顯。得天獨厚的區位和交通。羊二庄鎮政府駐地東距黃驊港20公里,西距市區18公里,北至天津120公里、北京240公里;307國道、石黃高速公路、朔黃電氣化鐵路橫穿全境,京汕高速、205國道、海防公路縱貫南北,到首都機場、石家莊機揚、濟南機場約2.5小時,到達天津機場僅需1小時,地理位置優越,交通運輸便利。廣袤的土地。全鎮耕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積32萬畝。其中耕地面積7萬畝,非耕地面積25萬畝,有近15萬畝鹽鹼荒地亟待開發建設。豐富的資源。境內擁有120平方公里的灘塗,10萬畝的養殖水面,盛產魚、蝦、蟹等水產品。原鹽年產量20萬噸,佔全市原鹽總產量的70%;當地特產豐年蟲在世界上有"軟黃金" 的美譽,年產蟲卵600噸,成蟲400噸,是魚蝦蟹的優質餌料;通過朔黃鐵路和黃驊大港,大量優質煤炭資源過境,為發展煤化工產業提供了堅實保證。充足的電力。境內有22萬伏變電站1座,5萬伏變電站1座,3.5萬伏變電站2座,裝機容量360萬伏的黃驊電廠正在建設,到2005年運營發電。富餘的勞動力。全鎮農村富餘勞動力1.2萬人,其中35歲以下的勞動力約佔36%,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佔80%。獨特的區位優勢,豐富的自然資源,良好的資源環境,造就了羊二庄這塊亟待開發的寶地。黃驊市楊二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