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工業化生產行業有哪些

工業化生產行業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9-18 15:33:20

㈠ 屬於工業方面的行業有哪些

屬於工業方面的行業有重工業和輕工業,其中:

1、重工業按其生產性質和產品用途,可以分為下列三類:

(1)採掘(伐)工業,是指對自然資源的開采,包括石油開采、煤炭開采、金屬礦開采、非金屬礦開采和木材採伐等工業;

(2)原材料工業,指向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基本材料、動力和燃料的工業。包括金屬冶煉及加工、煉焦及焦炭、化學、化工原料、水泥、人造板以及電力、石油和煤炭加工等工業;

(3)加工工業,是指對工業原材料進行再加工製造的工業。包括裝備國民經濟各部門的機械設備製造工業、金屬結構、水泥製品等工業,以及為農業提供的生產資料如化肥、農葯等工業。

2、輕工業按其所使用的原料不同,可分為兩大類:

(1)以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是指直接或間接以農產品為基本原料的輕工業。主要包括食品製造、飲料製造、煙草加工、紡織、縫紉、皮革和毛皮製作、造紙以及印刷等工業;

(2)以非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是指以工業品為原料的輕工業。主要包括文教體育用品、化學葯品製造、合成纖維製造、日用化學製品、日用玻璃製品、日用金屬製品、手工工具製造、醫療器械製造、文化和辦公用機械製造等工業。

(1)工業化生產行業有哪些擴展閱讀:

相關報道:我國工業的急速增長

2018年9月5日報道,國家統計局4日發布的改革開放40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報告顯示: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我國工業從此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以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活力快速發展。40年來,我國建立了門類齊全的現代工業體系,躍升為世界第一製造大國。2017年工業增加值接近28萬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1978年增長53倍,年均增長10.8%。

工業實力:從基礎薄弱到世界第一製造大國

改革開放前,我國工業基礎比較薄弱,1978年工業增加值僅有1622億元。改革開放後,工業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工業實力空前增強,產品競爭力顯著提升,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製造大國。

1990年,我國製造業佔全球的比重為2.7%,居世界第九位;2000年上升到6%,位居世界第四;2007年達到13.2%,居世界第二;2010年佔比進一步提高到19.8%,躍居世界第一。自此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

1992年,我國工業增加值突破1萬億元大關,2007年突破10萬億元大關。2017年,我國工業增加值接近28萬億元。

工業經濟實力的迅速壯大,為中華民族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為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作出了巨大貢獻。

工業產品:由短缺到豐富充裕

改革開放前,我國工業產品生產能力十分有限。經過40年的發展,主要產品的生產能力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實現了由短缺到豐富充裕的巨大轉變。

很多產品產量從小到大。原煤、發電量等能源產品產量2017年比1978年分別增長4.7倍和24.3倍;乙烯、粗鋼、水泥等原材料產品產量分別增長46.9倍、25.2倍和34.8倍;汽車產量已達2900多萬輛,連續9年蟬聯世界第一。

很多產品生產從無到有到蓬勃發展。空調、冰箱、彩電、洗衣機、微型計算機、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一大批家電通信產品產量均居世界首位。

1980年,我國工業製成品出口占出口總值不足一半,2000年以後上升到90%以上。技術密集型的機電產品逐漸超越勞動密集型的輕紡工業品成為出口主力。2017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額為8.95萬億元,占我國貨物出口總額的58.4%,高於同期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20.1%的比重。

轉型升級:加快向工業強國邁進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相繼實施了優先發展輕紡工業、重點加強基礎產業、大力振興支柱產業、積極發展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政策,產業結構不斷得到調整優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斷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工業經濟發展由數量規模擴張向質量效益提升轉變。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速加快。據測算,2015年至2017年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較上年分別增長10.0%、10.5%和11%,增速分別高於規模以上工業3.9、4.5和4.4個百分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大力支持新興產業發展壯大的同時,注重加強對傳統產業優化升級。2013—2015年,全國共計淘汰落後煉鐵產能4800萬噸、煉鋼產能5700萬噸等。在此基礎上,2016年、2017年兩年又化解鋼鐵產能1.2億噸、煤炭產能5億噸,全面取締1.4億噸「地條鋼」,淘汰停建緩建煤電產能6500萬千瓦以上。

通過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大力提升傳統動能。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推進消費品工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通過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製造強國戰略,加快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步伐,工業向中高端水平持續邁進。

所有制結構:從單一到多種經濟成分競相發展

改革開放前,我國工業所有制結構比較單一,主要為國有工業和集體工業。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央提出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方針,多種經濟成分在市場經濟中競相發展。

改革開放40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國有企業體制機制發生了重大變革,與市場經濟融合更加緊密,國有企業素質和競爭力不斷增強,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頂樑柱。2016年,國有控股工業企業擁有固定資產原價合計293839億元,較1978年的3193億元,增長91倍。

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在載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測、高速鐵路、商用飛機、特高壓輸變電、移動通信等領域,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天眼」探空、「蛟龍」探海、神舟飛天、高鐵賓士、北斗組網、大飛機首飛等驚艷全球。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對非公有制經濟的認識及相關政策的制定經歷了一個從探索到逐步完善的過程。民營企業不斷煥發生機活力,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2017年,私營工業企業已發展到285.9萬家,佔全部工業企業法人單位的78.4%。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諸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外商投資企業從無到有,成為改革開放以來崛起的一支重要力量。1980年,在中國大陸落戶的外資企業僅有3家,到2017年末,規模以上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工業企業已發展到5萬家,吸納就業人數達2088.6萬人,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比重分別達12.9%和23.6%。

㈡ 屬於工業方面的行業有哪些

指從事自然資源的開采,對採掘品和農產品進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質生產部門。具體包括:
(1)對自然資源的開采,對采礦、曬鹽、森林採伐等(但不包括禽獸捕獵和水產捕撈);
(2) 對農副產品的加工、再加工,如糧油加工、食品加工、 軋花、繅絲、紡織、製革等;
(3) 對採掘品的加工、再加工,如煉鐵、煉鋼、化工生產、 石油加工、機器製造、木材加工等,以及電力、自來水、煤氣的生產和供應等;
(4)對工業品的修理、翻新,如機器設備的修理、 交通運輸工具(包括小卧車)的修理等。 1984年以前農村的村及村以下辦工業歸屬農業,1984年以後劃歸工業。

㈢ 重工業包括哪些行業

重工業包括採掘採伐業、原材料工業和加工製造業等三個行業。

1.採掘(伐)工業是指對自然資源的開采,包括石油、天然氣開采、煤炭開采、金屬礦開采、非金屬礦開采和木材採伐等工業。

2.原材料工業指向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基本材料、動力和燃料的工業。包括黑色和有色金屬冶煉及加工、煉焦及焦炭、化學、化工原料、水泥、人造板以及電力、石油和煤炭加工、玻璃纖維原料、鋸材及人造板工業等工業。

3.加工工業也稱製造工業,是指對工業原材料進行再加工製造的工業。包括裝備國民經濟各部門的機械設備製造工業、電子工業、化肥、金屬結構、水泥製品、其他建築材料製造等工業,以及為農業提供的生產資料如化肥、農葯等工業。

(3)工業化生產行業有哪些擴展閱讀

重工業的行業背景

重工業包括鋼鐵工業、冶金工業、機械、能源(電力、石油、煤炭、天然氣等)、化學、材料等工業,可以為國民經濟各部門(包括工業本身)提供原材料、動力、技術裝備等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

1.從社會消費的角度來看,國內生產的輕工業消費品等明顯過剩,而以重工業為基礎的消費需求,比如家用轎車等則還剛處於起步的階段上。

2.從投資需求的角度來看,眾多的輕工業部門顯然已經處於飽和狀態,只有啟動大型的重工業項目投資,才能對投資總需求起到有效的刺激作用。

3.迅速增長的機電產品出口仍是偏向於勞動密集度高產品,也可能會較快地出現市場飽和的局面。中國的經濟發展要突破有效需求不足的瓶頸,加快重工業化的步伐勢在必行。

㈣ 手工業有哪些行業

行業如下:

手工行業比較多,比如手工行業主要有紡織、印染、金銀首飾、皮革鞣製、鞋靴製作、小五金加工包括鍛造、鑄造、銅製品加工等等。最明顯的就是:

絲織業:上古時代人們學會了養蠶繅絲的技術,從西周開始,絲織業突飛猛進,漢代時成為絲國,直到唐代出現緙絲技術。

棉紡織業:宋末元初棉花的種植向內地推廣,元朝的黃道婆開始推廣」捍彈紡織」,她發明的腳踏三錠紡車取代了手搖一錠紡車,先進得技術使元明時期的松江成為全國棉紡織業中心。明代後期,棉布成為人們主要的衣料來源。

簡介:

手工是漢語詞彙,拼音是shǒu gōng,意思指非機器設備批量生產而是由人工製作生產。在工業化剛剛興起時,手工一詞一度成為生產率低下、質量參差不齊的代名詞。然而,在當代工業生產高度發達的年代,人們逐漸厭倦了由工廠流水線生產出的毫無差別和特色的產品,手工製品又恢復了活力。

㈤ 工業企業包括哪些行業

所提的問題表達不準確。企業是企業,經濟活動相互關聯的企業組成了產業。
我國大中型工業企業分布在各行各業。比如:
石化行業:中石油、中石化等;
鋼鐵、有色金屬:寶鋼、武鋼、大冶特鋼、大冶有色、江西銅業;
汽車行業:東風企業、一汽、上汽、北汽等;
工程機械行業: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徐工、柳工等;
拖拉機行業:一拖、天拖;
機床行業:沈陽機床、華中數控;
風電裝備行業:金風科技、華銳風電;
機車製造:中國北車、中國南車;
船舶製造:大連造船廠、滬東重機等
太多太多,難以列舉。

㈥ 輕工業有哪些行業

輕工業代表為服裝工業、傢具工業、家用電器工業和食品工業等。
1、食品工業:
包括糧食加工工業、油脂工業、製糖工業、卷煙工業、制茶工業、釀酒工業,這類工業是為我國大量提供利稅的工業行業。這一工業特點是,與重工業比較,工業規模不大,但分布較為分散。
2、紡織工業:
分布十分普遍,又有一定程度的集中。
全國的大紡織業區有以上海為中心的蘇浙皖地區,以武漢為中心的湘鄂贛地區,以重慶、成都為中心的四川盆地地區,以北京、天津為中心的京津冀地區。
以青島、濟南為中心的山東地區,以鄭州為中心的河南地區,以太原為中心的山西地區,東北地區及西北地區等。
其中大的棉紡織城市為上海、天津、石家莊、鄭州、武漢;人毛紡城市及地區有上海、天津、江蘇、遼寧、青島。
大的絲紡城市及地區有上海、天津、青島、大連、無錫、株洲、益陽、黑龍江等;大的化纖城市及地區有上海、遼寧、儀征、平項山、丹東、保定、北京等地。
3、家電工業:
主要生產地分布於上海、深圳、常州、北京、天津、廣州、南京、青島等大、中城市,分布較廣。
4、造紙工業:
主要生產地分布於上海、天津、廣州、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福建等地。

㈦ 工業企業包括哪些行業

工業企業,包括采礦業、製造業和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供應業。

工業企業是指直接從事工業性生產經營活動(或勞務)的營利性經濟組織。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1、直接從事工業產品(或工業性勞務)的生產經營活動;

2、擁有從事工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必要的物質資源和場所;

3、在經濟上自主經營、獨立核算、自負盈虧;

4、在法律上取得法人資格。

特徵

工業企業應具有的主要特徵和基本屬性是:

1、工業企業是一種經濟組織。這一特徵表現了它的經濟性和組織性。

2、工業企業是從事工業商品生產經營活動的經濟組織。這一特徵表現了它的產品的商品性和工業性。

3、工業企業是實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經濟組織。這一特徵表明了它在經濟上的自主性和盈利性。

4、工業企業是能夠享受經濟權利、承擔經濟義務的法人。這一特徵表明了它在法律上的獨立性和法人性。

㈧ 重工業有哪些行業

重工業包括鋼鐵工業、冶金工業、機械、能源(電力、石油、煤炭、天然氣等)、化學、材料等工業。工業是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物質技術基礎的主要生產資料的工業。重工業按生產性質和產品用途可以分為三類:採掘工業、原材料工業、加工工業;它提供原材料、動力、技術裝備等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是實現社會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的物質基礎。一個國家重工業的發展規模和技術水平,是體現其國力的重要標志。

㈨ 生產性服務業六大行業

1.現代物流工業:包括運輸、代理、倉儲、裝卸、加工、分揀、配送等綜合服務,並有相應的信息管理系統。
2.商務服務業:包括企業管理服務、廣告、知識產權服務、專業中介服務、法律服務、咨詢與調查、市場管理、旅行社等商務服務。
3.信息服務業:包括電信和計算機服務、其他信息傳輸服務和軟體業。
4.技術服務業:包括專業技術服務業、研究與實驗開發、技術交流與推廣服務業、地址調查業。
5.現代金融業:包括保險業、銀行業、證券業等金融活動。
6.涉農服務業:包括農民就業服務、農業科技服務和農村市場服務。
拓展資料:
生產性服務業是與製造業直接相關的配套服務業,是從製造業的生產服務部門獨立發展出來的,並不為消費者提供直接獨立的服務效用;生產性服務業依附於製造業,貫穿於企業生產的上游、中游、下游環節,以人力資本和知識資本為主要投入,將日益專業化的人力資本和知識資本引入製造業,是加快二三產業一體化的關鍵環節。
從近年來的發展來看,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迅速,主要是工業化、市場化、信息化、全球化和城市化。工業化加深了產業的分工,許多生產企業外包了服務環節;市場化激發了市場活力。資源和元素的結合更有效率;
信息化使企業應用數字技術,加速了企業連接生產、流通、生活的能力,其紐帶作用更加明顯;全球化導致跨國服務企業紛紛進入中國,對當地服務業的發展產生了強烈的溢出效應;城市化擴大了生產性服務業的規模,加快了城鄉服務業的融合。
我國許多城市重視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在區域GDP中的比重很高。例如,上海高度重視科技服務業、商業服務業、金融、國際航運和物流,正在努力建設全球科創中心、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深圳非常重視信息服務產業,創意產業,物流產業,金融產業等。
為了提高對外開放能力,我國一些內陸城市大力發展貿易流通、物流和信息服務業,以增強與世界接軌和對外開放的能力。中國許多城市和地區已經在產業形成了一些服務業集群和服務業集群。
需要注意的是,中國的生產性服務業仍然落後於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與農業、工業和貿易的聯系不足。從成熟度來看,生產性服務業還處於成長期,發展空間很大。例如,就交通運輸和物流而言,雖然中國的交通運輸和物流市場是世界上最大的,但大多數市場參與者都很小很弱,市場秩序不規范,公路貨運競爭過度,鐵路運輸競爭不夠。國際快遞、農產品物流,醫葯、物流,航空、物流,逆向物流等都比較弱。

閱讀全文

與工業化生產行業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業廠房冬天如何換氣 瀏覽:355
深圳科立工業怎麼樣 瀏覽:332
工業鹽和融雪劑什麼商店賣 瀏覽:22
汽車扭矩多少 瀏覽:559
奧迪a4l輪胎能用多久 瀏覽:619
奧迪一升機油能開多久 瀏覽:440
梅州如何買汽車票 瀏覽:836
高密市化工工業園在哪裡 瀏覽:665
賓士哪些車可以加裝acc 瀏覽:191
玉林到工業品有多少公里 瀏覽:160
汽車探影優惠多少錢 瀏覽:628
賓士e和s哪個像 瀏覽:362
在哪裡訂汽車配件 瀏覽:659
工業安裝分部工程有哪些 瀏覽:953
汽車加裝對車輛有什麼影響 瀏覽:701
汽車多久賣比較合算 瀏覽:444
松崗一綏寧汽車票多少錢 瀏覽:891
奧迪q7車身改色大概多少錢 瀏覽:512
八塘工業區哪裡有招工 瀏覽:207
金鑼工業園哪裡有雞 瀏覽: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