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洛陽物泰軸承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注冊號:****所在地:河南省注冊資本:300萬元法定代表:杜延東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登記狀態:存續登記機關:洛陽市工商局瀍河分局注冊地址:瀍河區310國道上窯村廛河工業園區
法定代表人:杜延東
成立時間:2010-06-22
注冊資本:3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10394000002745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
公司地址:瀍河區310國道上窯村廛河工業園區
② 濰坊市奎文區上河園小區屬於哪個街道辦事處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2-18
③ 無錫每個區的 工業園 分別叫什麼
南長區揚名工業園 北塘區前村工業園、金山北工業園 黃巷民營科技園 北創科技園 我就知道這么多
④ 三明市上河城屬於哪個鎮
三明市上河城不是屬於哪個鎮,而是屬於三明市梅列區徐碧街道的。
三明市上河城不是屬於哪個鎮,而是屬於三明市梅列區徐碧街道的。
⑤ 怎麼查一個地址屬於哪個區的哪個街道
您好!根據地址查找所屬街道辦事處一直很棘手,但是您在郵編庫可以輕松查到想要的答案,您在郵編庫任意頁面搜索框內輸入您想要查詢的地址,即可得到該地址對應的街道辦事處名稱(為了提高查詢的准確性,請盡量輸入完整的准確地址)
例如:想查詢武漢市硚口區融僑錦城小區屬於哪個街道?
通過上圖可以得知,該地址對應的街道辦事處為:韓家墩街道,希望能幫到您,祝您生活愉快!
⑥ 洛陽的行政區劃
洛陽現轄1市8縣6區,1個洛陽新區、1個洛陽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個國家洛陽經技術開發區、2個省級開發區,總面積1.52萬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694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170平方公里。總人口680萬,其中市區人口191.5萬。 轄區 面積 人口 郵政編碼 轄下鄉鎮或街道 澗西區 90平方千米 111.9萬(2010年) 471000 12個街道辦事處 西工區 56平方千米 57.2萬(2010年) 471000 10個街道辦事處、洛陽車站地區管理處 老城區 56.7平方千米 36.3 萬(2010年) 471000 8個街道辦事處 瀍河回族區 34.8平方千米 47.7萬 (2010年) 471000 7個街道辦事處、1個瀍河回族鄉 洛龍區 244平方千米 68.4萬(2010年) 471000 9個街道辦事處、7個鎮吉利區 80平方千米 26.9萬人(2010年) 471012 3個街道辦事處 伊濱區(開發區) 280平方千米 42.7 萬 (2010年) 471000 偃師市 668.58平方千米 55.9萬(2010年) 471900 3個街道辦事處、9個鎮孟津縣 758.7平方千米 46萬(2010年) 471100 8鎮4鄉新安縣 1160 平方千米 52萬(2010年) 471800 10鎮1鄉宜陽縣 1670平方千米 60萬(2010年) 471600 1個街道辦事處、9鎮7鄉伊川縣 1243平方千米 75.7萬(2010年) 471300 2個街道辦事處、8鎮5鄉洛寧縣 2306平方千米 42.1萬(2010年) 471700 8鎮10鄉嵩縣 3008平方千米 50.7萬(2010年) 471400 9鎮7鄉欒川縣 2478平方千米 34.3萬人(2010年) 471500 12鎮2鄉、重渡溝管委會汝陽縣 1309平方千米 40.8萬(2010年) 471200 7鎮6鄉
⑦ 洛陽市瀍河區環衛路屬於哪個街道
洛陽市廛河區。環衛路屬於纏河區五里堡街道。
⑧ 海淀區上河村屬於哪個街道
海淀區上河村屬於曙光街道。曙光街道是北京市海淀區轄街道。位於區境腹地,西、北至四環路,南達彰化路,東臨昆玉河,毗鄰四季青鎮、紫竹院街道、八里庄街道、田村路街道及萬柳地區辦事處。2006年末,面積5.45平方千米,人口11.46萬人。現轄16個社區。辦事處駐藍靛廠西路1號。
⑨ 洛陽市有幾個區
截至2019年8月,洛陽市有8個縣6個區。
洛陽現轄1市8縣6區,2個國家級開發區、2個省級開發區、18個省級產業集聚區。總面積1.52萬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803平方公里。
洛陽是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全市共有45個民族成份,其中漢族人口約佔全市總人口的98.8%, 其他少數民族約佔全市總人口的1.2%,洛陽市少數民族分布呈大分散、小聚居特徵,全市有1個城市民族區、2各民族鄉(鎮)、24個民族聚居村。
1、澗西區是洛陽市轄區,於1955年7月成立。因位於澗河以西,故名澗西區。東以澗河為界,與西工區隔河相望,西與洛龍區接壤,北臨澗河,南傍秦嶺。
澗西具有明顯的新興城市區的特點,轄區無明顯邊界,城鄉接合部犬牙交錯,轄區邊界不斷擴大。澗西區是以機械工業為主體的城市工業區。
2、「西工區"簡稱「西工」,位於河南省洛陽市中心,是洛陽市六大主城區之一,也是洛陽市的經濟、文化、金融和商貿中心。西工區轄洛陽工業園區、洛陽車站地區管理處、10個街道,總面積55.95平方公里。
3、老城區位於洛陽市城市區中東部和北部,是洛陽最早的建成區,是洛陽市六大主城區之一,也是全市的經濟、文化、商貿中心。
域內地形西北高、東南低,地形復雜,氣候多樣。人力資源、旅遊資源豐富,第三產業比較發達,工業經濟相對不足,屬典型的生活消費區和現代商貿區。
4、瀍河回族區是河南省洛陽市下轄區,位於洛陽市區東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12°28′-112°30′,北緯34°40′-34°42′,東與洛龍區接壤,西與老城毗鄰,北依邙山,南瀕洛河,東西長6.55千米,南北寬7.75千米,總面積41.7平方千米。是中國五個少數民族城市區之一。
5、洛龍區位於洛陽市區東部和南部,背靠邙山,面對伊闕,東望嵩岳,西倚周山,東與偃師市相連,西與宜陽縣毗鄰,南接伊川縣,北與孟津縣及瀍河、老城、西工、澗西諸區接壤。2012年,總面積211平方千米,,其中農用地面積90.19平方公里。
6、吉利區位於洛陽東北部黃河北岸,距洛陽主城區19公里。西和西北與濟源市接壤,北和東與孟州市相鄰,南瀕黃河,與孟津隔河相望,東西長13.9公里,南北寬11.16公里,總面積79.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502公頃。
吉利,古稱河陽,1982年因建設洛陽煉油廠(今洛陽石化總廠)而設立,是全國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中西部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吉利區現轄4個辦事處,29個行政村,195個村民小組。
7、孟津縣位於河南省中西部丘陵山區,洛陽市下轄縣,東距鄭州110公里,西距三門峽90公里,南與洛陽市區毗鄰,北臨黃河。
8、新安縣位於河南省洛陽市西部,地處北緯34°36′至北緯35°05′,東經111°53′至112°19′之間。北臨黃河,與濟源市及山西省垣曲縣隔河相望;南與宜陽縣接壤;西與澠池縣及義馬市為鄰;東與孟津縣及洛陽市毗連。
新安歷為九朝古都洛陽畿地和西方門戶,地扼函關古道,東連鄭汴,西通長安,自古為中原要塞,軍事重地。當代,隴海鐵路及310國道、連霍高速公路橫貫東西,更成為連接祖國西北、華東及華北間的重要通道。
9、宜陽戰國時置縣,距今已有2400多年歷史。宜陽東依千年帝都洛陽市區,南臨嵩縣,西望洛寧,北接新安,東南與伊川為鄰,西北與義馬市、澠池縣接壤,是洛陽「一中心五組團」的重要鏈條城市,距離洛陽中心城區17公里。
10、伊川縣北依洛陽城區,北依十五朝古都洛陽,南與嵩縣一衣帶水,西與宜陽縣接壤。伊川縣地處豫西淺山丘陵區,是省委、省政府確定的23個首批對外開放重點縣、35個擴權縣之一。
11、洛寧縣地處豫西山區,洛河中上游,隸屬十三朝古都洛陽市,全縣總面積2306平方公里,轄12鎮6鄉。地貌總體呈「七山二塬一分川」,是典型的山區農業縣、林業縣,屬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
洛寧古稱崤地,是中國古代溝通東(洛陽)西(西安)兩京的官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北魏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設崤縣,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稱永寧,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更名洛寧至今。
12、嵩縣位於河南省洛陽市西南部,地處伏牛山北麓及其支脈外方山和熊耳山之間,因處於嵩山起脈而得名。
嵩縣屬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氣候,常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境內伏牛、熊耳、外方三山環抱,伊河、汝河、白河三條河流分別注入黃河、淮河、長江,一縣跨三域。
13、欒川因傳說遠古時期鸞鳥群棲於此而得名。位於河南省西部,東與嵩縣毗鄰,西與盧氏接壤,南與西峽抵足,北與洛寧摩肩,素有「洛陽後花園」和「洛陽南大門」的美譽。欒川縣總面積2477平方千米,素有「四河三山兩道川、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
14、汝陽縣地處豫西伏牛山區、北汝河上游,距洛陽市區74公里,是中國歷史名酒——杜康酒的發祥地,史稱「酒祖之鄉」。汝陽縣4A級旅遊景區有西泰山、恐龍谷漂流,3A級旅遊景區有龍隱、恐龍國家地址公園。
(9)瀍河區上河工業園在哪個街道擴展閱讀:
洛陽的建制沿革:
遠在五六十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新石器時代,黃河中游兩岸及伊、洛、瀍、澗等河流的台地上,分布著許多氏族部落,新中國成立後在洛陽一帶發現的孫旗屯遺址、王灣遺址、矬李遺址等近200處聚落遺址,便是當時人們居住、生活的地方。
禹劃九州,河洛屬古豫州地。洛陽是夏王朝立國和活動的中心地域,太康、仲康、帝桀皆以斟鄩為都。
前1600年,商朝建立。商湯建都西亳(二里頭遺址東北約6千米)。
前1046年,西周代殷後,為控制東方地區,開始在洛陽營建國都。周公在洛水北岸修建了王城和成周城,史稱成王「初遷宅於成周」,「定鼎於郟鄏」,曾遷殷頑民於成周,並以成周八師監督之。當時洛陽稱洛邑、新邑、大邑、成周、天室、中國等,亦稱周南。
周平王元年(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是為東周。
秦莊襄王元年(前249年),秦在洛陽置三川郡,郡治成周城。
漢王元年(前206年),項羽封申陽為河南王,居洛陽。
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劉邦建漢,初都洛陽,後遷長安,改三川郡為河南郡,治洛陽。轄洛陽、河南(漢置,治王城)、偃師、緱氏、平(偃師西北)、平陰(孟津東北)、新成(伊川西南)、榖成(新安東)及鞏、滎陽、新鄭、中牟、開封等22縣。
漢武帝置十三州部刺史,河南郡屬司隸。西漢末年,王莽篡政,改洛陽為宜陽,設「新室東都」和「中市」。
漢光武建武元年(25年),劉秀定都洛陽,改洛陽為雒陽。
建武十五年(39年),更河南郡為河南尹。
漢永和五年(140年),河南尹「有戶二十萬八千四百八十六,有口一百零一萬零八百二十七」。
黃初元年(220年),魏文帝曹丕定都洛陽,變雒陽為洛陽,設司隸校尉部。
泰始元年(265年),西晉代魏,仍以洛陽為都。
太延二年(436年),北魏在洛陽置洛州。
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遷都洛陽。
隋開皇元年(581年),在洛陽置東京尚書省;次年,置河南道行台省;三年,廢行台,以洛州刺史領總監;十四年,於金墉城別置總監。
大業元年(605年),隋煬帝遷都洛陽,在東周王城以東,漢魏故城以西18里處,新建洛陽城。
同年,改洛州(東魏改司州置)為豫州,三年又改河南郡,十四年復置洛州,轄河南、洛陽、偃師、緱氏、閿鄉、桃林、陝、熊耳、澠池、新安、鞏、宜陽、壽安、陸渾、伊闕、興泰、嵩陽、陽城等18縣。
唐代,自高宗始仍以洛陽為都,稱東都。
武德四年(621年),置洛州總管府,轄洛州、鄭州、熊州、榖州、嵩州、管州、伊州、汝州、魯州等九州,洛州轄洛陽、河南、偃師、緱氏、鞏、陽城、嵩陽、陸渾、伊闕等9縣。
貞觀元年(627年),分全國為十道,洛陽屬河南道。
顯慶二年(657年),置東都。
開元元年(713年),改洛州為河南府。
開元二十一年(733年),於洛陽置都畿道。天寶年間,改東都為東京。洛州、河南府均治洛陽。
武則天光宅元年(684年)始,改東都為神都,對都城進行擴建,修建了明堂、萬國天樞等。
唐天祐四年(907年),後梁、後唐、後晉均曾都洛陽,後漢、後周以洛陽為陪都。
宋,以洛陽為西京,置河南府。
金代,定洛陽為中京,改河南府曰金昌府,並河南縣入洛陽縣。
自元代始,洛陽不復為京,降為河南府治。
明代,河南府轄洛陽、偃師、鞏縣、孟津、登封、新安、澠池、宜陽、永寧、嵩縣等10縣,是伊王和福王的封地。
清代,洛陽仍為河南府治。
民國元年(1912年),民國建立,廢河南府,設河洛道,道尹公署駐洛陽,轄洛陽、偃師等19縣。
民國九年(1920年),直系軍閥吳佩孚盤踞洛陽,在洛陽設置了兩湖巡閱使公署和陸軍第三師司令部。
民國十二年(1923年),河南省長公署適於洛陽,洛陽成為河南省會。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日軍進攻上海,國民黨政府定洛陽為行都,並一度適洛辦公。「七七事變」後,華北大部分地區淪陷,洛陽成為北方抗日前哨,國民黨第一戰區長官司令部駐洛陽。
民國二十七年(1939年)秋,河南省政府再次遷洛,洛陽第二次成為河南省會。
1948年,洛陽解放,洛陽市人民民主政府成立,析洛陽縣城區為市,與洛陽縣並置。次年12月,洛陽市人民民主政府改稱洛陽市人民政府。
1954年,洛陽市升格為河南省直轄市。次年,洛陽縣撤銷,一部分並入洛陽市,其餘部分劃入偃師、孟津、宜陽等縣。
1956年,相繼建成洛陽市老城區、西工區和郊區,次年成立瀍河區。
1982年,經國務院批准,新成立吉利區。
1983年,新安、孟津、偃師改隸洛陽市。
1986年,洛陽地區撤銷,洛寧、宜陽、嵩縣、欒川、汝陽、伊川亦改屬洛陽市。
1993年,偃師縣改為偃師市。
2000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洛陽郊區更名為洛龍區。
⑩ 洛陽市區有哪幾個區
洛陽市有六個區:西工區、洛龍區、澗西區、瀍河回族區、吉利區、老城區。
洛陽市區包括澗西區,西工區,老城區,河區,洛龍區還有吉利區!洛陽下轄有一市偃師市,還有欒川,洛寧,伊縣,宜陽,汝陽等幾個縣!澗西區,西工區,老城區,廛河區,洛龍區,吉利區.洛陽共九縣六區澗西區、西工區、老城區、瀍河區、吉利區、洛龍區。
(10)瀍河區上河工業園在哪個街道擴展閱讀:
截至2016年底,洛陽市下轄6個市轄區、1個縣級市、8個縣,1個正廳級規格的洛陽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1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個省級開發區、18個省級產業集聚區。總面積1.52萬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803平方公里,市區建成區面積209平方公里。
位置:
洛陽洛陽市地處九州腹地, 河南省西部,東經112°16'—112°37',北緯34°32'—34°45',位於中國第二階梯與第三階梯交界帶,歐亞大陸橋東段,東西長約179公里,南北寬約168公里。橫跨 黃河中下游南北兩岸,東鄰 鄭州,西接 三門峽,北跨 黃河與 焦作接壤,南與 平頂山、 南陽相連。
地貌:
地勢西高東低,境內山川丘陵交錯,地形復雜多樣,其中山區面積佔45.51%,丘陵面積佔40.73%,平原面積佔13.8%。境內東北部為伊洛河平原,其餘大部屬豫西山區。周圍有郁山、 邙山、青要山、荊紫山、 周山、櫻山、龍門山、 香山、萬安山、首陽山、 嵩山等多座山脈;境內河渠密布,分屬 黃河、 淮河、 長江三大 水系,黃河、 洛河、 伊河、 清河、 磁河、鐵灤河、 澗河、瀍河等10餘條河流 蜿蜒其間。
氣候:
洛陽市位於暖溫帶地帶,氣候具有春季多風、氣候乾旱,夏季炎熱、雨水集中,秋季晴和,日照充足,冬季乾冷、雨雪稀少的顯著特點。全年四季分明,熱量、降水量隨時間分布具有顯著的季節性特點。全年日照時數為2141.6小時,各地差異不大,四季分布為夏多冬少,春秋居中。
資源:
礦藏資源:
洛陽物產資源豐富,已探明有鉬、鋁、金、銀、鎢、煤、洛陽鐵、鋅、水晶、鉛等甲類礦產資源26種,鉬礦儲量居全國首位,為世界三大鉬礦之一,主要分布在欒川縣。
洛陽能源資源富集,境內已探明礦產資源76種,其中 鉬礦儲量居全國首位,為世界三大鉬礦之一; 黃金產量居全國第三位。
植物資源:
洛陽市森林植物中有高等植物173科、830屬、2308種及198個變種、6個變型。
動物資源:
洛陽全市有陸棲脊椎動物342種,其中有珍稀動物190餘種,天然葯物480餘種。
水資源:
水資源總量達28億立方米,是北方地區少有的富水城市。
洛陽境內有 黃河、 洛河、 伊河、瀍河、 澗河等河流和陸渾、故縣兩座大型水庫。
人口:
2016年末,洛陽市常住人口680.10萬人,其中市區人口198.96萬人;城鎮常住人口369.63萬人,城鎮化率為54.35%。全年出生人口9.17萬人,出生率12.40‰;死亡人口4.18萬人,死亡率5.84‰;自然變動凈增人口4.99萬人,自然增長率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