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請問惠州惠陽區鎮隆鎮有幾個工業園區,它們各坐落在哪個村有誰知道告知下,萬分感謝!
鎮隆擁有配套設施完善的萬里、聯興、生科、龍翔4座工業園,鎮隆計劃用3年的時間將龍翔工業園打造成服裝產業基地和仲愷高新技術園區萬興分園區
萬里工業園位於大龍坑村
聯興工業園位於聯溪、皇後、甘陂、黃洞村
龍翔工業區位於井龍、高田、塘角
萬興生態工業園(仲愷高新技術園區萬興分園區)位於惠陽區鎮隆鎮皇後村龍頸,內設了萬里、聯興、生科三個園區
㈡ 惠州市惠陽區新圩鎮
呵呵,我只能這么回答你。
----------------------------
新圩鎮位於惠陽區西南部,地處深圳、東莞、惠州交界處,是惠州的南大門。全鎮有11個村委會和1個社區委員會,總人口10多萬人,其中常住人口2.2萬人。2005年工農業總產值42.34億元,財政稅收收入6142萬元,農業產值6125萬元,農村人平均收入3033元。總面積158.4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積16.08萬畝,耕地保護面積萬畝,素以低山、矮丘、坡地的地理環境而著稱。
㈢ 惠州有哪些大型工廠
惠州有比較多的大型工廠,如:伯恩光學、長城開發、信利智能、比亞迪、TCL、寶捷、富紳、德賽、僑興、納偉仕、酷冷至尊、天敏、三星、樂金、三洋、索尼、王牌、金山電子、海格、奇勝電子等。
拓展資料:
1、惠州市位於廣東省東南部,屬珠江三角洲東北、東江中下游地區。地處北緯22°24′~23°57′,東經113°51′ ~115°28′之間。市境東西相距152公里,南北相距128公里。東接汕尾市,南臨南海,並與深圳市相連,西南接東莞 市,西交廣州市,北與韶關市、西北與河源市為鄰。與周圍6市政區界線846.49公里。市政府駐惠城區江北。
現轄惠城區、惠陽區、惠東縣、博羅縣、龍門縣,設有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和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兩個國 家級開發區。
2、惠州市區處於粵東地區交通樞紐地帶,有惠州—深圳、惠州—河源、惠州—廣州高速公路連接外市;廣(州)汕(頭)公路,深(圳)汕(頭)、潮(州)(東)莞、廈(門)深(圳)、廣(州)河(源)高速公路及廣梅汕鐵路、京九鐵路穿越惠州市境,市境各縣(區)均通高速公路。惠州港通達國內外。全市土地面積11347平方千米,海域面積4520平方千米,海岸線長281.4千米,是廣東省海洋大市之一。半島與海灣相間,良港較多。島嶼羅列,有大小島嶼162個。
3、【常住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為6042852 人。
【戶籍人口情況】 全市共有家庭戶1896645戶,集體戶219774戶,家庭戶人口為5192486人,集體戶人口為850366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74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24人減少0.5人。
【人口變動情況】 全市常住人口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4597002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445850人,增長31.45%,年平均增長率為2.77%。
㈣ 惠州有哪些工業區
惠州主要工業區有:
1、東江工業區;
2、陳江工業區;
3、數碼工業園;
4、惠台工業區;
5、江北三新工業區;
6、水口工業區;
7、大亞灣石化工業區;
8、土湖工業區;
9、仲愷高新區;
10、三棟第三工業區;
11、平南工業園;
12、河南岸河橋工業園。
拓展資料:
1、工業區:
工業區是指在城市發展戰略層面的規劃中,要確定各種不同性質的工業用地,如機械、義工、製造工業,將各類工業分別布置在不同的地段,形成各個工業區。
工業區中包含有基層工業區,屬工業樞紐的組成部分。
由一個或數個較強大的工業聯合企業為骨幹組成的工業企業群所在地區。大多以企業地域聯合為基礎,由一群企業或數群企業組成,有共同的市政工程設施和動力供應系統,各企業間有密切的生產技術協作和工藝聯系。其范圍常在幾到十幾平方千米。工業企業群或為協作製造配套產品,或在共同利用市政工程設施基礎上組成。
㈤ 迫切想了解惠州淡水的情況
惠州市惠陽區位於廣東省中南部,東江中下游。總面積1262平方千米。總人口40萬人(2003年)。
區人民政府駐淡水街道金惠大道,郵編:516200。代碼:441303。區號:0752。拼音:Huiyang Qu。
[編輯本段]基本概況
惠陽區地處珠江三角洲經濟地區,毗鄰香港,與深圳、東莞相連,是一方投資的風水寶地。
惠陽於1994年5月撤縣設市、2003年6月撤市設區,轄淡水、秋長、新圩、鎮隆、沙田、永湖、良井、平潭、澳頭、霞涌10個鎮和三和經濟開發試驗區,面積1184平方公里,人口50.77萬。區委、區政府駐淡水鎮。撤市設區以後,惠陽成為惠州濱海城市的重要組團。境內的大亞灣海域寬有51.8公裏海岸線,素有「黃金海岸」之譽;淡水資源、土地資源和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宜於開發「三高」農業、工業和各種休閑、娛樂、度假、旅遊等項目;蘊藏鎢、錫、煤、泥炭土等礦產,盛產稻穀、花生、蔬菜、荔枝等農產品,以及海螺、石斑、龍蝦、膏蟹等海產品。
改革開放以來,惠陽堅持以發展為第一要務,緊緊抓住各種發展機遇,不斷調整發展思路,優化經濟結構,推動了經濟健康快速發展。全區實現國內生產總值67.1億元,財政總收入4.45億元,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2.68元,固定資產投資16.8億元,外貿出口總額13.07億美元,農民人均收入4370元。
堅持「外向帶動」戰略,積極開展「築『巢』引商,以商引商」、「走出去,請進來」為主要形式的招商引資活動,使全區工業保持快速增長的發展勢頭,園區經濟初具規模,一批如聯想、中建電訊、東亞電子等技術等技術含量高的骨幹企業得到了充分發展。全區實現工業總產值155億元。
積極實施「科技興農」戰略,深入開展糧食創高產活動,辦起了一批較大型的優質谷、荔枝、蔬菜、速生豐產林、花卉等規模化、集約化、商品化「三高」農業基地,為惠陽農業的高質量、高產量、高效益發展提供了支撐,推動了全區農、林、牧、副、漁各業向產業化方向發展,使農業商品率達75%以上。
狠抓各類實體市場建設,形成了農村集貿市場、綜合市場和專業批發市場相結合的市場網路。其中,投資1.8億元的惠陽商貿廣場是目前粵東南地區商貿規模之最。賓館、酒店、旅遊、金融等服務設施不斷完善,各種市場要素不斷活躍,民營企業在各種優惠措施下獲得了迅速的發展。全區民營企業有1412家,其中注冊資金超過千萬元的有7家,進入惠州市「私營企業100強」的有13家。
[編輯本段]經濟概況
改革開放以來,惠陽堅持以發展為第一要務,緊緊抓住各種發展機遇,不斷調整發展思路,優化經濟結構,推動了經濟健康快速發展。2003年底,全區實現國內生產總值67.1億元,比上年增長12.5%;財政總收入4.45億元,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2.68元,按可比口徑增長19%;固定資產投資16.8億元,增長16.1%;外貿出口總額13.07億美元,增長11%;農民人均收入4370元,增長5%。在2003年第三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評價中,惠陽由2001年第二屆的第45位上升為第40位。
工業生產快速增長。堅持實施「外向帶動」戰略,採取「築『巢』引商、以商引商」、「走出去、請進來」及舉辦各類招商活動等辦法,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工作,推動了外向型工業蓬勃發展,達到了「讓外商發財,促惠陽發展」的目的。2003年8月舉辦了規模空前的惠陽區首屆投資環境推介會,大力宣傳、推介了惠陽優越的投資環境和今後的發展戰略,展現了撤市設區後惠陽的新形象、新風貌。共簽約項目合同或協議55個,總投資9.26億美元,其中外資項目42個,投資金額6.4億美元;內資項目13個,投資金額2.86億美元。2002年,全區合同利用外資2.16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8億美元,使全區現有外資企業達697家,其中「三資」企業205家,「三來一補」492家;工業總產值141.17億元,其中外向型企業產值佔全區工業總產值的80%以上。園區經濟初具規模,目前已建成工業園區12個,規劃面積23.2平方公里,已開發面積8.8平方公里,落戶企業87家,累計投資2.1億美元,2002年完成工業產值84.8億元,佔全區工業總產值的59%。一批如聯想集團、中建電訊、東亞電子、中獅電子等技術含量高的骨幹企業得到充分的發展,2002年聯想、中建科技園分別實現工業產值42.4億元和10.3億元,比增36.2%和24.7%;新圩東亞集團總投資9000萬美元,佔地3萬平方米,主要生產電子音箱,音箱產量佔全球的23%,居世界第一位,2002年實現產值工業22億元,發揮了促進惠陽區工業尤其是高新科技產業發展的帶動作用。
農村經濟穩定發展。積極實施「科技興農」戰略,深入開展糧食創高產活動,大力推廣良種良法,確保了糧食穩產、高產;採用股份制、集約化等方式,建辦起優質谷、荔枝、蔬菜、西瓜、速生豐產林等「三高」農業生產基地113個,面積8.1萬畝;組建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55個,其中農業龍頭企業4家,促進了農、林、牧、副、漁各業向產業化的方向發展,農業商品率達75%。2002年農業總產值10.1億元,其中「三高」農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60%以上。
第三產業繁榮活躍。全區有各類市場52個,總面積20.4萬平方米,形成了農村集貿市場、綜合市場和專業批發市場相結合市場網路。其中投資1.8億元、佔地1.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4.5萬平方米的中山商貿廣場是目前粵東南商貿設施之最;平潭蔬菜批發市場蔬菜日成交量1.25萬噸。有酒店、賓館45家,其中三星級賓館5家。各種市場要素不斷完善和活躍,尤其是個體私營企業在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獲得了迅速發展,全區目前有民營企業1226家,注冊資金14億元,其中注冊資金超千萬元的27家,進入惠州市「私營企業100強」的13家;個體工商戶9168家,注冊資金9102萬元,從業人員2.1萬人,去年上繳稅收8926萬元,佔全區稅收的27.1%。2002年,全區消費品零售總額23.1億元,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14元。
良好的投資環境。惠陽位於大亞灣的惠州港為國家一級口岸,對外籍船舶開放;惠澳提路貫穿境內直達惠州港,是京九鐵路南端最便捷的出海口;深汕、惠深、廣惠高速公路穿越境內,惠澳大道、惠淡公路將惠陽區與惠城區連成一片,全區公路通車里程646.6公里,公路密度為70.6公里/百平方公里,實現了村村通公路。全區電話交換機總容量達14.4萬門,已開通程式控制電話11.6萬門,行動電話用戶15萬戶,電話普及率達28.4%,國際互聯網連接所有城鎮,郵政營業基本實現電子化。全區擁有輸變電站12座,其中500千伏輸變電站1座,110千伏輸變電站9座;有日供水40萬噸供水系統。供電供水充盈,完全能滿足生產和生活需要。全區有派出所22個,民警1016人。建立和健全各項防範機制,創建了安全文明小區,全面推進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確保了社會的穩定。建立了投資服務中心,出台了一系列包括供水、供電、通信、稅費、用地等優惠措施,實行了「一個窗口」收費和辦理投資手續「一棟樓、一站式」辦妥制度,不斷提高了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為企業提供優越的發展環境。
[編輯本段]歷史由來
惠陽市區淡水因古井得名,宋末年間,淡水只不過是一個人口稀少的小墟,叫「上墟」。自從古井開鑿之後,小鎮人口才逐漸增多,到了乾隆初期,淡水才形成較大的集鎮,並改名為「淡水墟」。 關於古井的傳說,由於有著官方的記載,因此對當地人而言已不再神秘。據《惠陽縣志》,古井平面呈不規則形狀,沙底、井欄用石構築,長約8米,寬6米,深約1.8米。井水冬暖夏涼、清澈見底、源源不絕、四季常溢、水清且淡,故名「淡水古井」。 傳說某年大旱,一農夫戽水灌田。中午驕陽似火,其妻往田裡送粥。途遇一蓬頭垢面、步履艱難的老翁向她討粥充飢。見他可憐,婦人遂舀粥給他。老翁喝完粥後,遞給婦人一節竹筒,便轉身而去。農夫飢腸轆轆,正等粥喝,不料其妻只送來一節竹筒。聽了妻子的敘述後,農夫大怒,將竹筒擲出數丈遠,罵道:「此廢物耳,何用之有!」忽然,竹筒落下的地方,水聲嘩然,泉水自竹筒源源不斷地湧出。農夫這才知道老翁是仙人。後來,人們因此在這里築成此井。在鄧承修寫成《淡水八景詩》之前,相傳有人在古井裡看到只能在海水裡生存的青鱧魚,於是就有了「古井連通東海殿」之說。 歲月如梭,當自來水廠的水管取代了古井之後,古井自然成了經濟發展浪潮下的淘汰品。上世紀90年代末,古井一帶的土地被徵用建成今天的體育館和游泳館。
[編輯本段]自然地理
惠陽有豐富的土地資源和旅遊資源,山、水、海、島、泉、寺、文、史、跡等特徵明顯,優質高嶺土、石灰石、石英砂等礦產資源,蘊量尤多。盛產稻穀、花生、甘蔗、大豆、蔬菜、水果、禽畜等農產品,以及海螺、石斑、龍蝦、膏蟹等50餘種海產品,「鎮隆荔枝」。「馬安西瓜」、「矮陂梅菜」等均馳名海內外。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全區轄4個街道(淡水、霞涌、澳頭、秋長)、6個鎮(永湖 良井 平潭 沙田 新圩 鎮隆)。其中,澳頭街道、霞涌街道,以及大亞灣西區辦事處由惠州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東晉後主禎明二年(公元588年):屬梁化郡歸樂善縣
隋開皇十一年(公元591年):屬循州(惠州的古稱)歸善縣
五代南漢置禎州,宋避仁宗諱改惠州。1913年改惠陽縣。因州得名。取恩惠之意。
宋代(1076年) 設淡水鹽場,管理鹽務事宜。場址設在今平海鎮內(一說在今惠陽市淡水,後移於平海)。
建歸善縣初無縣城,移至城東白鶴峰(今惠陽衛生學校處),南漢遷至惠州府城,明朝初由河南岸(今惠城區河南岸鎮)遷回白鶴峰,明永樂年間又遷回府城。明萬曆六年(1578)遷入惠州橋東(稱為縣城)東平,將民城變成縣城。建國初,縣城設在淡水鎮,1950年4月縣城遷回惠州鎮。1990年3月縣城再次遷回淡水鎮。
1994年5月6日,民政部批復(民行批[1994]68號)撤銷惠陽縣,設立惠陽市。
2003年3月6日,國務院批准(國函[2003]36號):撤銷縣級惠陽市,設惠州市惠陽區。惠陽區轄原縣級惠陽市的淡水、永湖、良井、平潭、沙田、霞涌、澳頭、秋長、新圩、鎮隆等10個鎮。區人民政府駐淡水鎮金惠大道。原惠陽市所轄的陳江、潼湖、潼橋、瀝林、水口、馬安、橫瀝、矮陂、蘆洲、大嵐等10個鎮劃歸惠州市惠城區管轄。
2000年,惠陽市轄20個鎮。總人口862822人,各鎮人口: 淡水鎮 187022 沙田鎮 15255 秋長鎮 56311 新圩鎮 78832 鎮隆鎮 47204 陳江鎮 79027 瀝林鎮 40744 潼湖鎮 30180 永湖鎮 25103 良井鎮 27721 平潭鎮 32944 馬安鎮 27496 水口鎮 64536 橫瀝鎮 19469 矮陂鎮 17424 大嵐鎮 5949 蘆洲鎮 9274 蘆嵐鎮 7450 澳頭鎮 36196 霞涌鎮 16290 西區虛擬街道 18390 潼湖華僑農場虛擬鎮 20005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2年,惠陽市轄20個鎮(淡水 馬安 永湖 水口 橫瀝 矮陂 良井 平潭 沙田 霞涌 澳頭 秋長 新圩 鎮隆 瀝林 潼湖 陳江 蘆洲 蘆嵐 大嵐),250個村委會、45個居委會。
2003年,轄10個鎮(淡水、永湖、良井、平潭、沙田、霞涌、澳頭、秋長、新圩、鎮隆)。
截至2005年12月31日,轄4個街道(淡水、霞涌、澳頭、秋長)、6個鎮(永湖 良井 平潭 沙田 新圩 鎮隆)。
2006年4月28日,惠陽區淡水鎮、秋長鎮兩鎮舉行撤鎮設街道辦事處掛牌儀式。
[編輯本段]惠陽地區
原惠陽地區不是惠陽縣也不是單單指惠州市.惠陽地區
其實惠陽地區是在當時歷史條件下廣東省政府的派出機構,不是一級地方政府。因為其駐地設在當時的惠州府城設惠州橋西,惠陽縣縣城則位於惠州橋東所以稱謂惠陽地區,它的功能是代表省政府行使職權,是省政府派出機構。惠陽地區不稱作政府而是稱作行政公署,其代表省政府管理的各縣市都由省直管,各縣市之間的關系為平行關系。惠州市是原惠陽縣的中心鎮,是原惠陽縣的下級,1958年惠州鎮從升格為縣級惠州市與惠陽縣的關系是平行關系。1989年惠州縣級市升格為地級市與縣級惠陽市的關系是代管關系。
所屬縣市是:惠州市,博羅縣,惠陽縣(今惠州市惠陽區),東莞市,寶安(深圳市),紫金縣,河源縣(今河源市以及東源縣),龍川縣,海陸豐(今為汕尾市),連平州,和平縣
惠陽地區
惠陽專區、惠陽地區 1956年設惠陽專區,專署駐惠陽縣。原粵東行政區所屬惠陽、河源、龍川、紫金、海豐、陸豐6縣及粵中行政區所屬博羅(駐博城鎮)、寶安(駐深圳)、東莞(駐莞城鎮)、增城、龍門5縣。粵北行政區所屬連平、和平2縣劃入惠陽專區。轄13縣。
1958年由惠陽縣的惠州鎮設惠州市,由惠陽專署領導。惠陽專署駐惠州市。由惠陽縣析置惠東縣(駐平山鎮)。惠陽專區轄1市、14縣。
1959年撤銷惠陽專區。撤銷惠州市,改設惠州鎮,劃歸惠陽縣管轄。將惠陽、惠東、增城、龍門、博羅、寶安、東莞7縣劃歸佛山專區;海豐、紫金、陸豐3縣劃歸汕頭專區;連平、龍川、河源3縣劃歸韶關專區。撤銷和平縣,並入連平縣。
1963年復設惠陽專區,專署駐惠陽縣。原屬佛山專區的惠陽(駐惠州鎮)、博羅、寶安(駐深圳)、東莞、增城、龍門(駐龍城鎮)6縣,韶關專區的河源、連平(駐元善鎮)、和平(駐陽明鎮)、龍川(駐老隆鎮)4縣及汕頭專區的紫金縣(駐紫城鎮)劃入惠陽專區。轄11縣。
1964年由惠州鎮復設惠州市,屬惠陽專署領導。惠陽專區轄1市、11縣。
1965年恢復惠東縣(駐平山鎮,原惠東縣劃歸佛山專區後於1959年撤銷)。惠陽專區轄1市、12縣。
1970年惠陽專區改稱惠陽地區,地區駐惠州市。轄惠州市及惠陽(駐惠州市)、博羅、龍門(駐龍城鎮)、河源(駐源城鎮)、連平(駐元善鎮)、和平(駐陽明鎮)、龍川(駐老隆鎮)、紫金(駐紫城鎮)、惠東(駐平山鎮)、寶安(駐深圳鎮)、東莞(駐莞城鎮)、增城等12縣。
1975年將增城、龍門2縣劃歸廣州市領導。連平縣駐地元善鎮改為紅陽鎮;和平縣駐地陽明鎮改為東風鎮。惠陽地區轄1市、10縣。
1979年撤銷寶安縣,改設深圳市,由省直轄。惠陽地區轄1市、9縣。
〔東江專區〕 1949年設東江專區,專署駐惠陽縣。轄惠陽、博羅、增城、龍門、連平(駐元善鎮)、河源、和平、龍川、紫金、海豐(駐海城鎮)、陸豐(駐東海鎮)等11縣。
1951年原屬北江專區的新豐縣劃入東江專區。東江專區轄12縣。
1952年撤銷東江專區,將惠陽、紫金、河源、龍川、海豐、陸豐6縣劃歸粵東行政區;連平、和平、新豐3縣劃歸粵北行政區;博羅、龍門、增城3縣劃歸粵中行政區。
[編輯本段]惠陽名人
鄧承修
鄧承修(1841一1892),宇鐵香,號伯訥,惠陽縣淡水人。清道光二十一年生,光緒十八年八月二十八日在家中病逝,年僅有五十二歲。咸豐十一年(1861年)舉人。同治二年(1863年)官為援例捐郎中簽分刑部,1869年補刑部四川司郎中,同治十二年(1873年)授浙江道監察御史,1874年充會試稽察磨勘官,內閣中書、八旗教習監試官。光緒二年(1876年),為河南道監察御史,轉掌雲南道監察御史。光緒十一年(1885年),官至鴻臚寺正卿等職,還在總理衙門參與外交機要工作。曾與翰林梁鼎芬友好問游,梁贈鄧詩曰:「直聲霞天下,貞肅出天性。」
㈥ 惠州工業區地區名有哪些
太多。。。估計你去惠州黃頁或者打114都查不到。。。知道有個大的,仲愷工業區,松山工業區,陳江那邊有好幾個,三新工業區,惠東的不熟悉,淡水那邊有西區工業區,響水河工業園。。。我只知道這些了。。。不好意思,不知道可以幫到你不
㈦ 伯恩光學目前在坪山有多少人員
伯恩光學在坪山沒有分廠,而是靠近坪山那邊,惠州惠陽區秋長鎮有一個伯恩光學(惠州)有限公司,一個大型工業園區,目前是六萬多員工,預計明年發展將超過十萬員工。
㈧ 惠陽區有哪些工業區
鎮隆、新圩、秋長的沿惠深、新秋公路的工業園區,沿惠澳疏港大道的淡水、永湖、三和開發區以及良井的工業園區.
㈨ 廣東惠州那個區的那個鎮或者那個村的工業區工廠最多人數最多
惠陽區很多。像陳江鎮,瀝林鎮,新墟鎮,秋長鎮這些都是比較多工廠的。還有這是像淡水的土湖,白雲坑,響水河這些工業區都是很多廠,而且都是比較大的廠。
㈩ 本人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盈豐工業園區上班,孩子該在哪裡上學,現在沒錢怎麼辦,要上三個月班才行。
沒錢在哪裡讀書都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