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工業用水率與下列哪個選項不相關

工業用水率與下列哪個選項不相關

發布時間:2022-09-12 08:16:32

1. 工業生產用水量估算要點有哪些

1.設計年限內生產用水量的預測,可以根據工業用水的以往資料,按歷年工業用水增長率以推算未來的水量。

2.根據單位工業產值的用水量,工業用水量增長率與工業產值的關系,或單位產值用水量與用水重復利用率的關系加以預測。

注意

各地企業處址不同,有的是依湖而設;有的是臨江而建;有的是傍泉而立;還有的是靠海而置。所以它們所採用的水源也各不相同。如南方一些城市的企業大多採用河水、湖水等地表水;沿海城市的一些企業海水用量比較大。

而北方的一些企業則大量採用泉水、井水等地下水。還有一些城市,在工業用水中採用了一部分污水,所以污水也可用作工業用水的水源。因此,凡是能為工業生產提供水量的源泉都是工業用水的水源。

2. 工業企業取水量不應包括的是

不包括重復用水量、直流冷卻水量、未利用直接排放的
礦井水

雨水量
、污水處理企業處理的污(廢)水量、
水力發電
動力用水量。
工業企業取水量是指為工業生產正常進行,保證生產過程對水的需要,實際從各種水源引取的水量。

3. 3、 關於農林工業用水(效率)評價指標有哪些

農業用水效率:單方水糧食產量,表示農業用水的經濟效率;
農業GDP變化用水系數,反映農業單位用水量產生的經濟效益變化;
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反映工業的用水水平;
工業GDP變化用水系數,反映工業用水量產生的經濟效益變化。
供參考

4. 工業企業用水情況表怎麼填

《市區工業企業用水情況表》填報說明

1.工業用水量 報告期各類計劃用水戶實際使用的水量,包括新水取水量和重復利用量。計算公式:新水取水量+重復利用量
2.新水取水量 指為使工業生產正常進行,保證生產過程對水的需要,實際從各種水源引取的、為任何目的所用的新鮮水量,包括間接冷卻水新水量、工藝水新水量、鍋爐新水量及其他新水量。
3.間接冷卻水新水量 指工業生產中採用間接水冷卻所用的新鮮水量(或補充的新水量
4.工藝水新水量 指工業生產工藝中除間接冷卻水新水量以外所用的新鮮水量。
5.重復利用水量 指工業企業內部生活及生產用水中,循環利用的水量和直接或經過處理後回收再利用的水量之和。
6.間接冷卻水循環量 指間接冷卻水重復使用的水量。
7.鍋爐冷凝水回用量 指利用鍋爐蒸汽熱能後冷凝水回用的水量。 8.工藝水回用量 指工業生產工藝用水回用的水量。
9.鍋爐總產汽量折成水 指鍋爐產汽量×年工作小時數×水密度
10.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 指在一定的計量時間內,生產過程中使用的重復利用水量與總用水量之比。計算公式: 重復利用水量÷(生產中取用的新水量+重復利用水量)×100%
11.間接冷卻水循環率 冷卻水循環率指在一定的計量時間(年)內,冷卻水循環量與冷卻水總用量之比。計算公式:冷卻水循環量÷(冷卻水新水量+冷卻水循環量)×100%
12.鍋爐蒸汽冷凝水回用率 指在一定計量時間內,用於生產的鍋爐蒸汽冷凝水回用水量與鍋爐產汽量之比。
計算公式:蒸汽冷凝水回用量÷(鍋爐產汽量×年工作小時數)×水密度×100%
13.工藝水回用率 指在一定的計量時間內,工藝水回用量與工藝水總量之比。計算公式:工藝水回用量÷工藝水總量×100%
14.萬元產值取水量 指工業企業生產每萬元工業產值而使用的取水量。計算公式:取水量÷工業總產值(萬元)
15.取水單耗 是指生產每單位某種產品平均實際消耗的取水量,簡稱單耗。計算公式:生產某種產品的取水量÷某種合格產品產量

5. 工業和農業的用水量

1998年中國氣候異常,長江、松花江、珠江、閩江等主要江河發生了大洪水。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領導下,廣大軍民頑強拼搏,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抗洪、搶險、救災的全面勝利。1998年全國屬豐水年,降雨量比常年偏豐,地表水資源量比常年增加,地下水儲存和水庫蓄水總量有所增加,黃河下游斷流比1997年有所緩和,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水環境狀況局部有所改善。工業和城市生活用水略有增長,全國供水基本上滿足國民經濟繼續保持穩定增長的需求。黨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於災後重建、整治江湖、興修水利的若干意見》,對水利建設作了總體部署。但是,中國面臨的水資源形勢依然嚴峻。洪澇災害、乾旱缺水、水環境惡化等水的問題比較突出。黃河下游斷流情況依然嚴重,重要江河的水污染還未得到有效控制,以城市為中心的地下水超采情況仍很嚴重,工農業用水浪費沒有得到遏制。現將1998年水資源情況公告如下:

一、水資源量 (頁首) 降水量 1998年全國平均降水量713毫米,摺合降水總量67631億立方米,比常年(多年平均,下同)偏多11.3%,屬豐水年。按九大流域片分析,松遼河片降水量616毫米,比常年多20.6%;海河片降水量551毫米,比常年多0.8%;黃河片降水量463毫米,比常年多1.5%;淮河片降水量1005毫米,比常年多18.8%;長江片降水量1216毫米,比常年多11.5%;珠江片降水量1560毫米,比常年多0.4%;東南諸河片降水量1875毫米,比常年多13.5%;西南諸河片降水量1212毫米,比常年多14.4%;內陸河片降水量193毫米,比常年多17.6%。各省級行政區1998年降水量與常年相比,偏多的有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其中京、鄂、皖、藏、豫、蘇、渝、贛、新、內蒙古偏多15%~35%;偏少的只有6個省,其中甘肅和海南分別偏少9.5%和12%。 地表水資源量 指地表水體的動態水量,即天然河川徑流量。1998年全國地表水資源量32726億立方米,摺合年徑流深345毫米,比常年多24.0%。各流域片地表水資源量與常年相比,松遼河片多49.9%,海河片少25.8%,黃河片少15.8%,淮河片多47.5%,長江片多34.3%,珠江片多9.2%,東南諸河片多29.5%,西南諸河片多15.0%,內陸河片多12.7%。各省級行政區1998年地表水資源量與常年相比,偏多的有2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其中浙、黑、桂、豫、閩、魯、渝、鄂、湘、皖、蘇、贛偏多20%~65%,內蒙古偏多172%;偏少的只有1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其中瓊、甘、冀、晉偏少20%~40%。 1998年,從國外流入國內的水量為294億立方米,比上年減少15億立方米;從國內流出國境及流入國際界河的水量共8236億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658億立方米;入海水量為21321億立方米,比上年增加3959億立方米。 地下水資源量 指降水和地表水體入滲補給地下含水層的動態水量。扣除水面和礦化度大於2克/升鹹水的面積後,全國地下水計算面積為944萬平方公里,1998年地下水資源量9400億立方米。北方五大流域片平原區地下水總補給量與上年相比,松遼河片增加18.0%,海河片增加50.5%,黃河片增加17.0%,淮河片增加61.7%,內陸河片增加7.8%。北方17個省級行政區1998年平原區地下水總補給量與上年比較,增加的有1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其中晉、冀、魯、京、豫、皖、吉增加35%以上;只有黑龍江和甘肅兩省分別減少3%和4%。 水資源總量 指評價區內當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地下產水量,不包括區外來水量;由地表水資源量與地下水資源量相加,扣除兩者之間互相轉化的重復量而得。1998年全國水資源總量34017億立方米,比上年增加22.0%。全國產水總量占降水總量的50.2%,平均每平方公里產水量為35.8萬立方米。 各流域片1998年水資源總量情況是:松遼河片2881億立方米,比上年增加71.2%;海河片354億立方米,比上年增加66.9%;黃河片677億立方米,比上年增加40.6%;淮河片1403億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24.4%;長江片13127億立方米,比上年增加41.5%;珠江片5155億立方米,比上年減少20.4%;東南諸河片2581億立方米,比上年增加6.1%;西南諸河片6287億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7.4%;內陸河片1552億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8.4%。各省級行政區1998年水資源總量與上年比較,增加的有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其中冀、遼、渝、京、吉、鄂、蘇增加50%~95%,陝、皖、魯、豫、內蒙古、津增加1倍以上;減少的只有桂、黔、粵、瓊4省,其中廣東、海南分別減少32%和39%。

二、蓄水動態 (頁首) 大中型水庫蓄水動態 對全國2903座水庫(大型401座)統計,1998年末蓄水總量1805億立方米,比上年末增加10億立方米;北方5片共增加165億立方米,南方4片共減少155億立方米。各省級行政區蓄水量增減情況是:增加的有1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共增加蓄水量229億立方米,其中吉、青、鄂、遼、豫、陝增加較多,分別增加51、42、30、18、18、14億立方米;減少的有12個省、自治區,共減少蓄水量219億立方米,其中粵、湘、贛、浙、瓊、閩、桂減少較多,分別減少50、44、32、28、18、17、16億立方米。 北方平原區淺層地下水動態 對北方各平原開采區總面積65.8萬平方公里調查分析,1998年末淺層地下水位與上年末相比,約有四分之三面積的水位上升,地下水儲存量共增加80億立方米。上升區(水位上升0.5米以上)面積佔31.4%,儲存量增加100億立方米;下降區(水位下降0.5米以上)面積佔11.4%,儲存量減少46億立方米;相對穩定區(水位正負0.5米以內)面積佔57.2%,儲存量增加26億立方米。各省級行政區儲存量變化情況是:增加的有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其中豫、吉、甘分別增加26、19、14億立方米,內蒙古和遼寧各增加10億立方米,皖、魯、陝各增加約6億立方米;減少的有冀、晉、蘇、新等4個省、自治區,分別減少11、4、3和2.5億立方米。 平原區地下水位降落漏斗 根據21個省級行政區對81個漏斗調查統計,1998年末與上年末相比,漏斗要素變化情況是:在45個淺層漏斗中,漏斗中心水位上升的有30個,下降的為15個;漏斗面積減少的有35個,增加的為10個。在36個深層漏斗中,漏斗中心水位上升的只有14個,下降的為22個;漏斗面積減少的只有14個,增加的為22個。

三、供用水量 (頁首) 供水量 指各種水源工程為用戶提供的包括輸水損失在內的毛供水量。1998年全國總供水量5470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佔80.8%,地下水源供水量佔18.8%,其他水源供水量(污水處理回用和雨水利用)佔0.4%。另外,海水直接利用量為95億立方米。流域間主要的水量調配情況是:海河流域引黃河水51.1億立方米,淮河流域從長江、黃河分別引水10.7和20.2億立方米,山東半島從黃河引水13.5億立方米。 按流域片統計,松遼河片、海河片、黃河片、淮河片的供水量分別為624、424、398、569億立方米,其中地下水源供水量分別佔45.4%、61.8%、32.1%、31.0%;長江片、珠江片、東南諸河片、西南諸河片的供水量分別為1679、842、306、82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都佔95%以上;內陸河片供水量546億立方米,地表水佔89%。在各省級行政區中,地表水源供水量占總供水量90%以上的有滬、閩、貴、渝、浙、蘇、桂、粵、藏、滇、鄂、湘、川、寧、贛、新、瓊、皖等1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地下水源供水量佔40%以上的有冀、京、晉、豫、遼、黑、魯、陝等8個省、直轄市。 用水量 指分配給用戶的包括輸水損失在內的毛用水量。1998年全國總用水量5435億立方米,其中農田灌溉用水佔64.3%,林牧漁用水佔5.0%,工業用水佔20.7%,城鎮生活用水佔4.7%,農村生活用水佔5.3%。與上年比較,全國總用水量減少131億立方米,農業用水減少154億立方米,工業用水增加5億立方米,生活用水增加18億立方米。 各流域片用水情況是:松遼河片用水量624億立方米,農業佔72.4%;海河片用水量424億立方米,農業佔72.5%;黃河片用水量395億立方米,農業佔77.9%;淮河片用水量567億立方米,農業佔72.2%;長江片用水量1663億立方米,農業佔58.5%;珠江片用水量837億立方米,農業佔65.0%;東南諸河片用水量308億立方米,農業佔65.3%;西南諸河片用水量82億立方米,農業佔78.9%;內陸河片用水量536億立方米,農業佔94.6%。在各省級行政區中,農業用水占總用水量75%以上的省、自治區有新、寧、內蒙古、藏、瓊、甘、青、冀等8個;工業用水占總用水量25%以上的省、直轄市有滬、渝、蘇、鄂、津、粵、京、貴等8個。 用水消耗量 指在輸水、用水過程中,通過蒸騰蒸發、土壤吸收、產品帶走、居民和牲畜飲用等各種形式消耗掉,而不能回歸到地表水體或地下含水層的水量。1998年全國用水消耗總量3062億立方米,占總用水量的56.3%。各類用戶的需水特性和用水方式不同,其耗水率(消耗量佔用水量的比例)差別較大,全國平均農業耗水率為65.5%,工業耗水率為24.7%,城鎮生活耗水率為26.1%,農村生活耗水率為 87.7%。由於各流域片的地理位置、氣候因素、水源條件、用水組成及管理水平的不同,其綜合耗水率有所差別:松遼河片為59%,海河片為66%,黃河片為56%,淮河片為61%,長江片為50%,珠江片為45%,東南諸河片為55%,西南諸河片為70%,內陸河片為76%。

四、水資源利用簡析 (頁首) 全國水量平衡分析 1998年,全國水量的收入項為水資源總量(34017億立方米)、入國境水量(294億立方米);支出項為入海水量(21321億立方米)、出國境水量(8236 億立方米)、用水消耗量(3062億立方米)和非用水消耗量;調蓄項為水庫蓄水變數(+10億立方米)和地下水儲存變數(+80億立方米)。通過水量平衡分析,估計全國1998年非用水消耗量約1600億立方米。 非用水消耗量指河道、湖泊、水庫、沼澤等地表水體的蒸發量(含水面蒸發與土壤浸潤蒸發)和地下水的潛水蒸發量。在南方濕潤地區,降水量大於蒸發能力,水資源量主要消耗於用水,非用水消耗量很小;在北方乾旱、半乾旱地區,蒸發能力為降水量的3倍以上,非用水消耗量是水量支出的重要組成部分。按流域片進行分析結果:海河片非用水消耗量約70億立方米,為用水消耗量的25%;黃河片非用水消耗量約210億立方米,為用水消耗量的95%;內陸河片非用水消耗量約960億立方米,為用水消耗量的2.4倍。非用水消耗量並非全是無效蒸發,其中一部分為生態環境所必需。 水資源利用程度分析 考慮跨流域調水、水庫蓄水變數和地下水儲存變數等因素的影響,對各流域片1998年的地表水控制利用率(地表水供水量佔地表水資源量的百分比)、水資源總量利用消耗率(用水消耗量占水資源總量的百分比)進行估算結果:海河片和黃河片的利用程度最高,地表水控制利用率分別為61.8%和73.7%,水資源總量利用消耗率分別為70.2%和44.5%;其次是內陸河片、淮河片和松遼河片,地表水控制利用率分別為34.2%、34.9%和16.6%,水資源總量利用消耗率分別為26.9%、24.7%和15.4%;珠江片、長江片、東南諸河片和西南諸河片的利用程度低,地表水控制利用率分別為14.0%、12.1%、9.9%和1.3%,水資源總量利用消耗率分別為6.6%、6.3%、5.6%和0.9%。松遼河片中的遼河流域利用程度較高,地表水控制利用率為39.8%,水資源總量利用消耗率為33.5%。 用水指標 1998年全國平均用水指標值如下:人均用水量為435立方米;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當年價)用水量為683立方米;農田灌溉畝均用水量為488立方米;萬元工業產值(當年價)用水量,含火電為94立方米,不含火電為71立方米;人均生活用水量,城鎮為每人每日222升,農村為每人每日 87升(含牲畜用水)。與上年比較,除城鎮和農村人均生活用水量略有增加外,其他用水指標值均略有減少。 因受氣候、人口密度、經濟結構、作物組成、節水水平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各省級行政區的用水指標值差別很大。從人均用水量看,大於600立方米的有新、寧、黑、滬、內蒙古、藏、瓊、粵、桂等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其中新疆、寧夏分別為2500和1800立方米;小於300立方米的有渝、晉、陝、津、貴、川、豫、皖、魯9個省、直轄市,其中山西、重慶不足200立方米。從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看,大於1000立方米的有寧、新、藏、甘、桂、內蒙古、青、黑、贛、瓊、貴等11個省、自治區,其中寧夏、新疆為4000立方米左右;小於400立方米的有津、京、滬、魯、晉、渝、遼7個省、直轄市,其中天津、北京分別為161和201立方米。從農田灌溉畝均用水量看,大於800立方米的有寧、瓊、桂、閩、粵等5個省、自治區,小於300立方米的有晉、津、渝、豫、魯、冀等6個省、直轄市。 五、水污染概況 (頁首) 廢污水排放量 1998年全國廢污水排放總量共593億噸(不包括火電直流冷卻水);其中工業廢水佔69%,生活污水佔31%。按流域片統計,長江片189億噸,珠江片155億噸,松遼河片71億噸,海河片55億噸,淮河片47億噸,黃河片32億噸,東南諸河片28億噸,內陸河片9億噸,西南諸河片7億噸。廢污水年排放量大於20億噸的有12個省、自治區。 河流水質 根據1998年水質監測資料,對全國109700公里河長進行評價的結果,Ⅰ類水河長佔5.4%,Ⅱ類水河長佔24.4%,Ⅲ類水河長佔33.0%,Ⅳ類水河長佔13.7%,Ⅴ類水河長佔6.6%,超Ⅴ類水河長佔16.9%。由於1998年全國大部分地區水量偏豐,水質總體狀況有所好轉,全國污染河長(Ⅳ、Ⅴ類和超Ⅴ類河長,下同)占評價河長的百分數比上年減少了6.4%。各流域片的水質狀況是:內陸河片、西南諸河片和長江片水質良好,污染河長分別為9.9%、13.6%和14.7%;珠江片和東南諸河片水質尚可,污染河長分別為17.4%和21.9%;黃河片、松遼河片、海河片、淮河片水質較差,污染河長分別為62.7%、64.4%、74.8%、76.6%。 湖泊水庫水質 1998年評價湖泊16個,水質達到Ⅰ、Ⅱ類水標準的湖泊有6個,4個湖泊的部分水體受到污染,6個湖泊水污染嚴重。國家重點治理的三個湖泊中,太湖水質介於Ⅳ類~超Ⅴ類之間,全湖處於中富營養狀態,其中五里湖、梅梁湖富營養化嚴重;滇池草海水質為超Ⅴ類,外海水質為Ⅴ類,水體富營養化嚴重時有腥膻氣味;巢湖水質為Ⅳ類~超Ⅴ類之間,西半湖污染重於東半湖,以重富營養化水體為主,局部水域向極富營養化發展。 1998年,對103座水庫的水質進行評價的結果: 有83座水庫水質良好,達到Ⅱ、Ⅲ類水質標准;在受污染的水庫中,超Ⅴ類水質水庫有吉林太平池水庫、黑龍江東方紅水庫、河南宿鴨湖水庫和貴州烏江渡水庫等4座。從富營養化程度看,大部分水庫處於中營養狀況。 註:《公報》中涉及的全國性數據,均未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台灣省和澳門地區。
參考資料:http://www.cqwater.gov.cn

6. 什麼是工業用水

工業用水指工業生產過程中使用的生產用水及廠區內職工生活用水的總稱。生產用水主要用途是:①原料用水,直接作為原料或作為原料一部分而使用的水;②產品處理用水;③鍋爐用水;④冷卻用水等。其中冷卻用水在工業用水中一般佔60%~70%。工業用水量雖較大,但實際消耗量並不多,一般耗水量約為其總用水量的0.5%~10%,即有90%以上的水量使用後經適當處理仍可以重復利用。

7. 在我國以下工業行業中用水量最大的是什麼

火電(含直流冷卻發電)、鋼鐵、紡織、造紙、石化和化工、食品和發酵等高用水行業

取水量占工業取水量的50%左右。

8. 我國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

題干中通過與發達國家的對比,說明了我國資源開發利用不合理、不科學,浪費損失嚴重.D說法正確,符合題意.其它選項不合題意.故選D.

9. 關於節約用水的問題和答案

1.我國()規定:「國家實行計劃用水,厲行節約用水。」

A《水土保持法》 B《水法》

C《環境保護法》

2.黨的十五大提出:「我國是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的國家,在現代化建設中必須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資源開發和節約並舉,把()放在首位,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A保護 B節約 C利用

3.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我們戰勝了今年長江流域和松花江流域發生的特大洪水,取得了抗洪斗爭的偉大勝利。*總書記在全國抗洪搶險總結表彰大會上強調:「加強水利建設,要堅持全面規劃、統籌兼顧、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原則,實行興利除害結合,開源()並重,防洪抗旱並舉。」

A節流 B保護 C建設

4.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國水資源的統一管理,水資源統一管理包括:統一規劃、統一調度、統一發放取水*、統一徵收水資源費和統一()。

A管理水量和水質 B開發 C治理

5.為加強水資源管理,節約用水,促進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國務院決定從1993年9月1日開始實施()。

A《取水許可制度實施辦法》 B《水法》

C《水土保持法》

6.為加強對節約用水的管理,這次國務院機構改革決定成立(),辦事機構設在()。

A全國節約用水辦公室農業部

B 全國節約用水辦公室水利部

C 全國節約用水辦公室建設部

7.根據我國《水法》規定,()應當加強對節約用水的管理,各單位應當採用節約用水的先進技術,降低水的消耗量,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

A水行政主管部門 B各級人民政府

C各行業

8.節流應採取法律、行政、經濟、技術、宣傳教育等多種措施,以杜絕浪費,提高水的()。

A利用率 B價格 C質量

9.要在全社會形成節約水資源光榮,浪費水資源可恥的公德,人人都要樹立水資源是()的新觀念,養成愛惜水、保護水和節約水的優良習慣。

A有限的、有價值 B天然的、無價值

C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10.聯合國47屆大會作出了確立「世界水日」的決議,決定從1993年開始,每年的()為「世界水日」。

A3月22日 B4月20日 C4月22日

11.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就農業和農村工作若乾重大問題做出了決定,提出「制定促進節水的政策,大力發展節水農業,把()作為一項革命性措施來抓,大幅度提高水的利用率,努力擴大農田有效灌溉面積。」

A推廣節水灌溉 B有效利用水資源

C保護環境

12.一個人每天需攝入2600毫升的水以保持人體的水平衡,水在人體中含量最多,約為體重的()。

A2/3 B1/4 C1/6

13.水是人類經濟活動必不可少的自然資源,在當代世界,人均年耗水量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程度的重要標志,其用水結構成為判斷該國工業化程度和生活水平的重要依據,而1立方米水所能創造的財富,又是衡量一個國家()水平的重要尺度。

A教育 B生活 C技術經濟

14.水資源與國際政治密切相聯。目前中東問題的焦點之一就是水資源的控制權和使用權。據專家預測,由於全球性水資源短缺日趨嚴重,下個世紀()將代替石油成為國際間沖突的主要根源。

A土地 B水資源 C煤炭

15.水資源短缺或使用不合理將破壞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產生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主要有:()、森林草原退化、土地沙化、地表地下水體污染等。

A城市化 B 河湖萎縮 C疾病傳播

16.水資源通常是指可更新的(),主要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水,其補給來源是大氣降水。

A雨水 B淡水量 C河水

17.地球表面近乎()的地方被水覆蓋,其中97.5%的水都是鹹水,只有2.5%是淡水。

A1/4 B3/4 C9/10

18.水資源既是生活資料又是生產資料,具有以下特點:可更新性,(),多功能性,不可替代性和利害兩重性。

A有限性 B生產性 C無限性

19.海洋水和陸地水受太陽的照射變成水蒸氣上升到空中,在一定氣象條件下又以雨、雪形式降落到海洋和陸地;海洋上空的水氣向陸地上空輸送,陸地的()排入海洋。海洋水、陸地水、大氣水之間的這種水量交換現象,叫做全球水循環。

A污染物 B泥沙 C徑流

20.土地利用、城市化、水資源利用等人類活動干擾了天然水文循環,改變了水資源產生條件,進而影響水資源()。

A數量、分布 B質量

C數量、質量、分布

21.我國水資源總量為2.8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水資源量僅為世界人均水資源量的(),排名在世界第100位以後。

A1/2 B1/4 C1/8

22.我國水資源的特點是:總量多,人均佔有量少;地區分布();雨熱同步,年內、年際分配不勻。

A均勻 B較均勻 C不均

23.我國水資源總量的()分布在長江及其以南地區,而該地區人口佔全國的53%,耕地面積僅佔全國的35%;長江以北廣大地區,人口佔全國的47%,耕地佔全國的65%,水資源量只佔全國的()。 A19%81% B50%50%

C81%19%

24.我國第一次全國水資源評價於1985年完成,1987年出版(),全面系統地描述了我國水資源數量、質量及其分布和特徵。

A《中國水資源評價》B《中國水利》

C《中國的水》

25.中國用佔世界7%的耕地和()的水資源養活了佔世界22%的人口,水利作用功不可沒。

A6% B10% C20%

26.我國的水情是,水多:洪澇為患,水量時空分布不均;水少:水量性缺水和水質性缺水;水渾:()和水土流失。

A水污染 B浪費水 C節約水

27.水體污染物質的主要來源是:工業廢水、農田排水、城市污水、大氣降落物(降塵和降水)、工業廢渣和城市垃圾。其中70%來自()。

A城市污水 B農田排水 C工業廢水

28.我國頒布的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中,依據地表水水域使用目的和保護目標將其劃分為五類,其中可作為飲用水源地的有()。我國河湖污染嚴重的為()、太湖、海河、遼河等流域。

AⅠ黃河 BⅠ—Ⅱ長江

CⅠ—Ⅲ 淮河

29.目前我國已開發利用的水資源量約占水資源總量的19%,但各地水資源利用率差異很大。在人口稠密、經濟發達的北方一些地區,利用率(),而水資源豐富的南方及西南地區,水資源利用率()。 A很高很低 B很低很高 C低高

30.目前河川徑流開發利用程度最高的河流是(),已超過60%。 A黃河 B海河 C長江

31.目前全國年供水總量為5000多億立方米,其中大部分為地表水,用水量最大的行業是()。

A工業 B農業 C服務業

32.我國有資源型缺水、工程型缺水、污染型缺水三種缺水類型。北方以()為主,南方以()為主,污染型缺水南北方都存在。

A資源型缺水工程型缺水

B工程型缺水資源型缺水

C污染型缺水工程型缺水

33.河流斷流和大面積地下水位下降是我國北方地區缺水的重要標志。近年黃河下游每年都出現斷流且斷流時間越來越長,1994年75天, 1995年122天,1996年150天,1997年達()多天,斷流河段長700公里。

A200 B300 C400

34.目前我國水資源的供需情況是(),用水增長較快的是城市用水。

A供過於求 B供不應求

C供需大體平衡

35.全國600多座城市中有()多座城市缺水,較嚴重的有110多座,不同程度地影響了城市工業和居民的生活。

A200 B300 C400

36.由於水源的枯竭,導致城市變成荒蕪廢墟的例子,在世界各地不勝枚舉,如我國新疆絲綢之路上的()。

A樓蘭 B吐魯番 C塔里木

37.新中國第一個大城市引水工程是()。

A引黃濟青 B引灤入津 C引灤入唐

38.由於地下水超量開采,造成大面積地下水位持續下降。全國已出現區域性地下水降落漏斗56個,總面積近9萬平方公里。而由於地下水位下降造成50餘座城市出現()等地質災害。

A水荒 B地面沉降 C洪水

39.我國水資源並不豐富,但在水資源緊缺的同時卻存在著用水()的現象。

A節儉 B經濟合理 C浪費

40.緩解當前我國水資源緊缺的正確措施是()。

A加強水資源開發 B節約使用水資源

C全面節流、適當開源、加強保護、強化管理

41.當前我國農田灌溉用水效率約為(),現階段,我國灌溉水利用率低主要因為灌溉方法落後。

A0.7—0.8B0.4—0.45

C0.15—0.25

42.在我國現有7.5億畝的農田灌溉面積中,採用的灌水方式面積最大的是()。

A管道輸水灌溉法

B渠道輸水地面自流灌溉法

C噴、微灌法

43.我國農業節水潛力很大,如果把灌溉水的利用率在現有基礎上提高10%,每年可節水()。

A300—400億立方米 B30—40億立方米

C1000—1500億立方米

44.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對節水灌溉提出的要求是()。

A大力推廣滴灌、噴灌等節水灌溉技術

B推行溝灌、畦灌,改進灌水方法

C採取渠道襯砌、管道輸水等措施

45.水利部與財政部、國家計委、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聯合下發通知, 「九五」期間在全國建設()個節水增產重點縣。

A100 B300 C500

46.在一個地區採取的節水灌溉方式,應當根據()的原則確定。在我國北方小麥產區,通常採用小畦灌。在西北乾旱地區多採用「膜上灌」,在東北地區,春夏季乾旱時,為搶種保苗,農民普遍採用「坐水種」。

A因地制宜,經濟合理,安全適用

B上級指示,部門意見

C資金省,技術簡單

47.我國第一部《節水灌溉技術規范》SL207—*年()開始實施。

A5月1日 B7月1日 C9月1日

48.滴灌屬於()灌溉,所以最省水。

A局部濕潤 B全面濕潤 C交替濕潤

49.最適於蔬菜大棚採用的灌溉方法是()。

A溝灌 B畦灌 C微灌

50.運用經濟杠桿,合理確定水費價格,實行按量收費,是促使用水戶節約用水的有效手段。為此,()於1985年發布了《水利工程水費核訂、計收和管理辦法》。

A國務院 B財政部 C水利電力部

51.根據水稻生長階段,實施「淺、薄、濕、曬」的灌水技術是我國南方水稻產區大力推廣的節水技術,這項技術最早在()得以應用。

A廣東 B廣西 C雲南

52.水在工業生產中的主要功能有()。

A循環冷卻生產設備、滿足生活用水

B能量交換媒介、物質交換媒介、產品原料

C部分進入產品原料、滿足職工生活用水

53.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是指在一定時間內,生產過程中使用的重復利用水量與()之比。

A新增用水量 B工業用水量

C總用水量

54.城市生活用水包括()。

A居民用水和工業用水

B工業用水和公共用水

C居民用水和公共用水

閱讀全文

與工業用水率與下列哪個選項不相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汽車發動機隔音做哪些部位 瀏覽:893
汽車減震彈簧怎麼安裝 瀏覽:420
奧迪新車除味要多久 瀏覽:565
賓士s與酷路澤哪個檔次高 瀏覽:118
奧迪a4b9火花塞多久換 瀏覽:834
工業煉鐵的焦炭為什麼先熄焦 瀏覽:864
賓士s鑰匙感應區在哪裡 瀏覽:749
神木市有哪些工業 瀏覽:787
奧迪q1國產上市哪裡可以買 瀏覽:87
萊蕪區維修汽車多少錢 瀏覽:956
賓士c迎賓踏板怎麼拆除 瀏覽:902
奇瑞汽車如何換電瓶 瀏覽:882
工業生產有哪些危害 瀏覽:118
優質工業酒精有哪些品牌 瀏覽:223
寶馬四驅油耗多少錢 瀏覽:893
奧迪油泥清洗多久做一次 瀏覽:620
南京技術好的賓士保養有哪些 瀏覽:581
寶馬3系後杠能賠多少錢 瀏覽:928
自貢板倉工業園區有哪些電子廠 瀏覽:650
汽車胎壓虧損還能跑多久 瀏覽: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