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燒陶瓷用什麼設備
作瓷器的主要工具有用於瓷器制坯的輪車、模型以及入窯裝燒的各種窯具等。
1. 輪車:亦稱:「轆轤」,陶瓷器中圓形器成型的主要工具。約出現於新石器時代晚期,之後,隨著陶瓷手工業的發展,輪車的構造也逐步完善。完善的輪車由旋輪、軸頂帽、軸、復桿、盪箍組成。旋輪為圓形木質,軸頂帽嵌於旋輪背面中心部,覆置在插埋於土中的直軸頂端,盪箍套至於軸下部。復桿安在軸兩則,起平衡、定位作用。制坯時,將胎泥放置於旋輪上面中間,波動旋輪,使之快速持久轉動,然後用手將放置於旋輪中間的胎泥拉成所需要的器形。輪車也用於修坯、裝飾等工序。輪車的出現和廣泛的使用,提高了陶瓷手工業的生產效率,對提高陶瓷器的質量有重要作用。用輪車製作瓷坯,在工藝上又稱之為拉坯。盤、碗圓形都用拉坯方法成型。
2. 軸頂碗:陶車上的一個部件,又稱「軸頂帽」呈八稜柱形,底面有一鍋底狀凹窩,瓷質,凹面施釉,比較光滑,製作規整。江西贛州七里鎮窯遺址出土的軸頂碗高5厘米,直徑3.2——6.4厘米,凹窩深2.9厘米左右,鑲嵌固定在陶車旋輪背面中心部位,凹窩扣在直軸頂端,是是用陶車旋轉地關鍵部位。
3. 窯 具: 瓷器坯件放進爐窯裝燒,須用耐火材料紙做的輔助工具將其間隔裝置,此類輔助工具就是窯具。包括間隔具、支座、匣缽、窯柱和式火具等,其作用在於防止製品在燒制過程中污損與缺陷,並起盛裝和支架作用,以提高裝窯密度,利於燒窯操作。陶瓷考古學上,往往以是否有窯具的發現來判斷某一地區是否屬於古代窯址。間隔具的出現於戰國時期,之後使用普遍,常見的有托珠、圓餅形、鋸齒形、環形、環形支釘、三角形支釘、三角形支釘等多種,置於兩件器物之間,以防止其粘結。支座約出現於漢代,有筒形、筒形束腰、喇叭形等,將器物支托到一定的高度,以利於器物燒成,匣缽的出現於南朝時期,至唐代普遍使用,有筒形、漏斗形等度多種,將器物置於匣缽里焙燒,避免了坯件直接接觸煙火和窯頂落沙的侵擾,可保持釉面潔凈,有利於提高瓷器的質量,還可以增加裝燒密度,提高產量。窯柱多發限於宋元時期北方地區,呈圓柱形,有秩序地排列於窯床上,有的上面平鋪一層耐火磚,磚上放置裝滿坯件的匣缽;有的則直接承托珠疊燒的碗等坯件。裝燒用窯柱,可便於火焰,煙氣流通,有利於減少窯內溫差。式火具出現於東晉,流行於宋元時期,有錐形,片形等,用來測定要內溫度,可及時掌握要內溫度的變化。各種窯具的出現和廣泛的使用,對陶瓷的燒成乃至陶瓷手工業的發展有重要意義。
4. 盪 箍:陶車上的一個部件。呈扁矮的圓筒狀,瓷質,內側面施釉,製作規整。江西贛州七里鎮窯址出土的高2.5——3.4厘米,內徑7.6-8.3厘米。外徑 10.8——11.4厘米,按套在陶車直軸的下部,與直軸兩側的復桿下端相連接,是使陶車子穩定旋轉的重要部件。
5. 模 型:又叫「模子」。即用生土或石膏等材料先做成所需瓷器形狀的模型,再將泥料塗敷或打成泥片置入模型內,用手或機械壓制,稍干後取出。即成為瓷器的坯件。製作瓷器的模型有單模或合模。瓷器中小型像、壺嘴、壺把以及碗、盤等多採用模製。
6. 匣 缽:瓷器焙燒時置放坯件對坯件起保護作用的匣缽狀窯具,以耐火粘土製作,形狀一般為筒形或漏斗形,也有的呈「M」形、碗形、缽形和橢圓形等。出現於南朝時期,唐代開始普遍使用。坯件裝在匣缽里焙燒,避免了煙火與坯件直接接觸和窯頂落沙等侵擾,是坯件受熱均勻,釉面潔凈,提高了產品質量。匣缽耐高溫,胎體結實,承重能力強,層層疊放不易倒塌,因而可以充分利用窯內空間,增加裝燒量。匣缽的發明和廣泛的使用,是中國制瓷工藝的一大進步,為瓷器的優化高產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7. 窯 柱:又稱「支柱」或「墊柱」,是瓷器焙燒時支承好坯料的匣缽和疊燒坯料的窯具。以耐火粘土製作。承圓柱形,粗細、高度不一,下部直徑略大於上部,實心或中心略空,頗堅實,有的表面下螺旋溝痕。使用方法有二,一是有秩序地排列在窯床上,上面搭鋪一層耐火磚,磚上疊放匣缽;二是有規律地擺置在窯床下,每柱下直接承托疊燒的碗等坯件,窯柱在宋元時期北方地區使用較為廣泛。裝燒用窯柱,可使火焰與煙氣暢流,還可以調節要內溫差,有利於瓷器燒成。
8. 頂 碗:又稱「支頂匣缽」,是陶瓷器焙燒時支托坯件的窯具,屬於支具類。一耐火粘土製作。形狀多為上小下大,壁較斜直,直面平整,有些中間留一圓孔。一般用於碗等器物的疊燒。裝燒地方法有兩種,一是仰口疊裝,即將碗等器物的口向上疊碼在碗的支面上;另一是先在支面上置一間隔具,然後將碗等器物口向下扣在碗頂上,使頂碗的支面及其上面的間隔具支頂在碗等器物的內底上,口部懸起。頂碗是宋代常見的支托窯具。比較穩固,也可減少所支承器物變形。
9. 火 照:又稱「火標」,燒窯時用以檢驗窯內溫度和坯件成熟情況的一種試片。以瓷土製作,往往用碗等器物的壞坯件加工而成。形狀一般為三角形,上平下尖,上半部施釉,並鏤一圓孔。使用時,將其置於窯內從觀火孔可以看到位置,需驗火時使用鐵鉤將其從觀火孔鉤出。每燒一次窯窯驗火多次,每次驗一次,就鉤出一個。可及時掌握窯內溫度和氣氛變化,十分有利於瓷器的燒成。每燒一窯窯驗照多次,每個火照只能使用一次。火照盛行於宋代,是簡便有效的測溫器具。
10. 直 具:陶瓷器焙燒時支承器物的窯具,又稱「支托」或「支座」,以耐火粘土製作。常見的樣式有筒形、筒形束腰、喇叭形、缽形、盆形、高柱三叉形等多種。高矮不一,矮者不足10厘米,高者可達 30厘米。直具出現於漢代,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流行。直具的出現和廣泛的使用,是裝燒工藝的一大進步,可以將焙燒的器物支托到最佳窯位,避免窯底的「低溫帶」有利於提高產品質量和成本率。匣缽的出現和被普遍使用後,直具明顯減少,甚至有的窯停止使用。
11. 支 釘:陶瓷器焙燒時在器物與器物之間起間隔作用的一種窯具。多用於疊燒,出現於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之後使用越來越多。以耐火粘土製成,形狀有直筒形、圓環形、圓餅形、三叉形、四叉形等多種。採用的形式有兩種:一是用粘土做成泥釘,均勻地粘在器物底面或足面,每件器物少者粘有3至6支顆,多者可達9至12顆;二是在墊餅、墊圈和三角形、三叉形間隔具上加3—6顆泥釘,或在其一面直接捏出3—6顆泥釘。裝燒時釘尖接觸釉面,不容易粘連,但是燒成後有面上往往會留下支釘痕跡。宋代汝窯、官窯等器物的支釘痕跡很小,形似芝麻。
12. 齒形支具:早期制瓷主要的支燒窯具。其形狀為圓形,下有一周齒形凸起。使用時齒口向下,上面在疊裝其它器坯。這種支具流行於晉至唐代的浙江地區越窯系瓷窯。
13. 墊 柱:又稱「窯柱」,一種窯具。為把瓷器製品從窯的底基上升高,以利用窯室中較高空間的較高溫度燒成的柱狀物,其形狀有束腰喇叭口和直筒等不同形狀。
14. 拉 柱:陶瓷器焙燒陶瓷器焙燒時測定要內溫度的窯具。以瓷土製作,成棒槌形,長15—20厘米,一端蘸有釉料,使用時將其放在窯爐內,可拉出來觀察燒成的程度。
15. 支 圈:一種是以瓷土製作,適應覆燒發的特殊窯具,創始於宋代定窯。直圈呈圓圈形狀,圈內側有墊階,截面為L形。使用時,平放一枚支圈,將一個口沿無釉的芒口碗等待燒器物坯體扣置在支圈內的墊階上,接著在支圈上疊置一個與其規格相同的支圈,照樣在支圈墊階上扣置待燒器物坯體,如同碼放蒸籠依次上疊,數量不等,發現最多的有32個支圈的。由於使用支圈燒造器物,比使用其它類型匣缽產量增加數倍,定窯支圈很快就被磁州窯等北方的一些瓷窯相繼採用。在南宋時傳到了南方景德鎮等地的瓷窯。定窯等處是將支圈連同所承裝器物置於筒狀匣缽內裝燒。景德鎮窯則不同,它的支圈是疊置在與支圈規格相同的底座上,上面加蓋,在支圈組成的圈柱體外側塗一層耐火泥,用以粘接支圈和密封空隙,然後直接入窯焙燒。直圈覆燒工藝對減少其器物變形,保證產品質量,增加裝燒密度,提高產量,節省燃料,降低成本等方面都有明顯效果,對瓷器手工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以支圈覆燒法燒制的瓷器,口沿無釉,即芒口,使用很不方便,也影響美觀。再加上支圈對原材要求高,並且都是一次性使用,用量大,成本高。所以,直圈覆燒法北方在元代,南方在元代以後就基本被廢棄了。
16. 墊 圈:陶瓷器焙燒時器物與器物、器物與匣缽之間起間隔作用的窯具。以耐火粘土製作。呈環形,上下面一般較平整。直徑略等於或小於所承托器物的足(底)徑,厚度則隨時代和間隔器物的不同而有所差別。墊圈出現於東漢晚期或稍後,後來逐漸流行。墊圈較墊餅直接接觸器物面小,用料小而輕;支點均勻,穩定性能好,去放方便,但加工費時,容易損壞。
17. 墊 餅:陶瓷器焙燒時器物與器物、器物與匣缽之間起間隔作用的窯具。多用於器物與匣缽之間,因其形狀似餅而得名,直徑略等於或小於所承托器物的足(底)徑,厚度則隨時代和間隔器物的不同而有所差別。墊餅出現於東漢時期,以後逐漸流行,元代以後明顯減少。墊餅與器物接觸面大,承重力強,墊托安穩,但同時與器物粘連的可能性較大。墊餅中的扁薄者,一般習慣稱之為「墊片」。墊餅是一種窯具。墊餅的作用是使器坯底部足置於墊餅之上,可防止器物與匣缽粘連在一起。
『貳』 瓷磚加工設備都有哪些有什麼特點
瓷磚加工設備是近年,瓷磚裝飾開始流行一種設備,用於對瓷磚進行拉邊槽,倒角貼內牆,圓邊拋光,等一系列深加工。瓷磚加工機械設備,現代瓷磚加工廠使用設備主要有圓弧拋光機和瓷磚切割機兩種為主,可以考慮傳統的瓷磚加工機械設備,嚴格上來說,沒有什麼適用的設備,近些年來,出現了更先進的,機器設備,叫做圓弧線條拋光機,功能有:圓邊、開槽、修邊、線條、L槽、倒角、拋光等功能,人們生活質量提高,對於裝飾裝修更加註重,延伸出越來越多的瓷磚加工設備廠家的出現,一般現在瓷磚加工機械設備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圓弧拋光機,另外一種是瓷磚切割機,這兩種是最常用的兩種設備。瓷磚加工廠機械設備,目前最主要是圓弧拋光機+瓷磚切割機組合,主要用於加工梯級磚,地腳線等陶瓷加工行業,優點在於加工精度高,速度快等特點。
『叄』 生產陶瓷需要哪些器具
陶瓷按使用用途可分為工業陶瓷、日用陶瓷、藝術陶瓷。
總體上來說生產各種陶瓷的器具大同小異。各個生產工序需要用到的設備如下:原料制備(球磨機)-壓濾擠制(壓濾機、真空練泥機)-修坯成型(各種成型設備,由生產的產品形狀及工藝而異)-乾燥(烘房)-上釉(上釉機,由產品及工藝決定)-焙燒(窯爐,有產品及工藝決定)-成品陶瓷加工(根據客戶的尺寸要求及表觀質量要求進一步加工,切割研磨機)
『肆』 氧化鋁陶瓷價格範圍及生產廠家推薦
氧化鋁陶瓷是用氧化鋁作為原材料而製造出來的陶瓷,主要的用途是厚膜集成電路。而且,它的傳導性比較良好、機械強度高,同時還耐高溫。但是,氧化鋁陶瓷清洗的時候要用超聲波洗滌。因為氧化鋁陶優越的性能,所以廣泛應用於我們的生活中。那麼,氧化鋁陶瓷的廠家有哪些呢?它的價格範圍是多少?下面就由小編帶你去了解一下吧。
宜興市宏圖精磨陶瓷廠
宜興市宏圖精磨陶瓷廠位於宜興市,專業生產、加工和銷售氧化鋁陶瓷、氧化鋯陶瓷以及氮化硅陶瓷等等的產品。因為該廠在滬、寧以及杭的中心,所以交通非常便利。而且,宜興市宏圖精磨陶瓷廠有著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加工設備,例如震動成型機和等靜壓機等等。而該廠的產品廣泛用於儀器儀表、光伏、醫療器械、磨具刀具、鍾表以及機械五金等等的行業。
唐山市高鋁剛玉工業陶瓷廠
唐山市高鋁剛玉工業陶瓷廠專業生產、設計、加工和銷售氧化鋁陶瓷等等的工業陶瓷、特種陶瓷以及耐火材料。該廠有著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設備,並且唐山市高鋁剛玉工業陶瓷廠獲得了很多項國家專利。而且,唐山市高鋁剛玉工業陶瓷廠的產品廣泛應用於電子、科研、鋼鐵、紡織以及儀表等等的領域,同時該廠的產品在全國各地都有銷售市場。此外,唐山市高鋁剛玉工業陶瓷廠把「求實創新、誠信為本」作為它的治廠方針,把「質量第一、信譽至上」作為它的原則。
深圳市益鴻精密工業陶瓷有限公司
深圳市益鴻精密工業陶瓷有限公司專業生產、研發和銷售生產氧化鋁陶瓷、高頻陶瓷以及氧化鋯陶瓷等等的產品。而且,該公司還可以按照顧客的需求定製陶瓷產品。而且,深圳市益鴻精密工業陶瓷有限公司有著完善的質量管理制度。
氧化鋁陶瓷的價格範圍:11.00~30.00元
好了,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三家信譽和口碑都非常好的氧化鋁陶瓷廠家以及它的價格範圍啦,僅供參考。氧化鋁陶瓷主要有兩種類型,第一種是高純型氧化鋁陶瓷,第二種是普通型氧化鋁陶瓷。雖然氧化鋁陶瓷的應用非常廣泛,但是很少的朋友會知道氧化鋁陶瓷的廠家有哪些以及它的價格。如果需要了解這方面信息的朋友,可以參考上面的內容。
『伍』 陶瓷機械設備有哪些
陶瓷機械設備主要有:陶瓷切割機、磨邊倒角機、圓弧拋光機、工科超大規格拋坯機、素拋機、打蠟機、拋釉機、陶瓷機械配件、釉線 還有一些銑床 ,內圓磨、外圓磨 等等。
『陸』 陶瓷廠成型車間設備介紹
總體來說有:壓磚機、布料車、翻坯器、儲坯器、釉線、乾燥窯爐、印花機、釉泵、釉櫃、散水平台、轉彎機、窯爐、乾燥抽濕、一級排煙、二級排煙、抽熱、助燃、急冷、冷卻風機,撿磚機
『柒』 什麼是工業陶瓷,包括哪些
工業陶瓷主是指那些主要用在化工廠上面的,用來過濾和凈化的陶瓷,還有就是用來研磨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