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中國創造哪些工業產品

中國創造哪些工業產品

發布時間:2022-09-10 05:02:51

1. 中國對世界出口有哪些重工業產品

中國出口世界的重工業產品很多,例如輪船、機床、汽車、挖掘機、起重機、飛機、高鐵、地鐵、鍛壓流水線、混凝土泵車、坦克、導彈、核電機組、火電機組、水輪機、大型化工設備、港口起吊設備等。都是重工業產品。

2.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工業化取得的主要成就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工業化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工業生產綜合能力顯著提升
1.工業經濟快速增長。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工業經濟快速發展,工業生產能力穩步提升。經過70年的發展,主要產品的生產能力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實現了由短缺到豐富充裕的巨大轉變,很多產品產量從小到大。主要經濟指標迅速提升,工業增加值由1952年的11
9.8億元上升至2018年的305160.2億元,年均增長1
2.61%,高於同期國民收入增長率
1.1%;工業利潤總額由1952年的2
8.3億元上升至2017年的74916億元,增長2647倍;工業企業單位數由1952年的1
6.95萬個上升至2017年的3
7.27萬個,增長約
2.2倍;工業企業資產由1978年的4525億元上升至2017年的112288
1.5億元,增長約248倍。
2.工業生產體系完備。目前,我國工業有41個大類、207個中類、666個小類。空調、冰箱、彩電、洗衣機、微型計算機、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一大批家電通信產品產量均居世界首位;原煤、發電量等能源產品產量2017年比1978年分別增長
4.7倍和2
4.3倍;乙烯、粗鋼、水泥等原材料產品產量分別增長4
6.9倍、2
5.2倍和3
4.8倍;汽車產量已達2900多萬輛,連續9年蟬聯世界第一。
3.製造業連續多年穩居世界前列。1990年我國製造業佔全球的比重為
2.7%,居世界第九位;2000年上升到
6.0%,位居世界第四;2007年達到1
3.2%,居世界第二;2010年佔比進一步提高到1
9.8%,躍居世界第一,自此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世界經濟論壇《2015—2016年全球競爭力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的國際競爭力在140_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28位,比2012年提高1位,在發展中國家名列前茅。這其中,工業領域的國際競爭力表現尤其突出。據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工業競爭力指數最新結果顯示,中國與德國、日本、韓國、美國等國家一並成為全球5個最具工業競爭力的國家。2016年,中國、美國和德國被列為世界最具製造業競爭力的前3個國家。
(二)工業生產結構優化,轉型升級成效明顯 建國以來,我國產業政策經歷了改革開放前重工業優先發展,到改革開放後優先發展輕紡工業、重點加強基礎產業、大力振興支柱產業、積極發展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等,產業結構不斷得到調整優化。
1.淘汰落後產能。不斷加大鋼鐵、煤炭、石化、建材等傳統行業的過剩產能減量調整,破除無效供給,工業經濟效益明顯好轉。2013—2015年,全國共計淘汰落後煉鐵產能4800萬噸、煉鋼5700萬噸、電解鋁110萬噸、水泥(熟料和粉磨能力)
2.4億噸、平板玻璃8000萬重量箱。在此基礎上,2016年、2017年兩年又化解鋼鐵產能
1.2億噸、煤炭產能5億噸,全面取締
1.4億噸「地條鋼」,淘汰、停建、緩建煤電產能6500萬千瓦以上。
2.新興產業快速崛起。據測算,2015年至2017年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較上年分別增長
10.0%、
10.5%和1
1.0%,增速分別高於規模以上工業
3.
9、
4.5和
4.4個百分點。部分新興產業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集聚效應。據統計,在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所包含的七大產業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規模居於首位,2016年其增加值占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比重超過1/4;節能環保產業、生物產業和新材料產業增加值占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的比重均在18%左右。
3.「兩化」融合日益深化。堅持走中國特色的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兩化融合」的新型工業化道路。製造業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重點行業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取得了明顯進展。據工信部統計,2017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生產設備數字化率、數字化設備聯網率已分別達到6
3.3%、4
6.4%、4
4.8%和39%,培育了一批工業互聯網平台,製造業智能主導的特徵日趨明顯。
4.發展方式轉變明顯。加快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步伐,大力提升傳統動能,工業發展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技術改造投資成為促進製造業轉型升級的主要力量。2013-2016年,製造業技術改造投資年均增長1
4.3%,2017年技改投資依然保持較高增長水平,增長1
6.3%,增速比製造業投資高1
1.2個百分點,佔全部製造業投資比重達4
8.5%,比上年提高
4.6個百分點。
5.單位產品能耗明顯降低。2017年與2012年相比,在統計的年耗能1萬噸標准煤及以上的重點耗能工業企業中,噸鋼綜合能耗下降
5.3%、機制紙及紙板綜合能耗下降1
1.0%、燒鹼綜合能耗下降1
2.6%、電石綜合能耗下降
2.4%、合成氨綜合能耗下降
5.7%、水泥綜合能耗下降
4.5%、平板玻璃綜合能耗下降
9.1%、電廠火力發電標准煤耗下降
3.9%。按照統計的25個重點耗能產品、108項單耗指標測算,五年累計形成直接節能約
1.0億噸標准煤,佔全社會節能量的近10%。
(三)製造業競爭力逐步提升,深度參與全球產業鏈分工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工業產品進出口貿易持續增長,工業產品生產與製造融入全球產業鏈分工。工業產品進口金額由1999年的165699萬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213563
7.29萬美元,年均增長1
4.40%。其中初級產品進口金額由1999年的26846萬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213563
7.29萬美元,年均增長1
8.74%;初級產品進口佔比由1999年的1
6.20%上升至2018年的3
2.85%。初級產品進口集中在非食用原料、礦物燃料、潤滑油及有關原料。工業製成品進口額由1999年的138853萬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143402
4.78萬美元,年均增長1
3.07%;工業製成品進口佔比由1999年的8
3.80%下降至2018年的6
7.15%。工業製成品進口集中在機械及運輸設備。 工業產品出口金額由1999年的194931萬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2487400.74萬美元,年均增長1
4.34%。其中初級產品出口金額由1999年的19941萬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13508
5.83萬美元,年均增長
10.59%,初級產品出口佔比由1999年的
10.23%下降至2018年的
5.43%。初級產品出口集中在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動物、礦物燃料、潤滑油及有關原料。工業製成品出口額由1999年的174990萬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235202
1.25萬美元,年均增長1
4.65%。
來源:中國樂山市委黨校學報

3. 中國製造有哪些國之重器

1、中國高鐵

截至2017年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2.7萬公里,其中高鐵2.5萬公里,佔世界高鐵總量的66.3%,可以被視為當之無愧的「世界冠軍」。到2020年,中國鐵路網規模將達到15萬公里,其中高鐵3萬公里。屆時中國將建成以「八縱八橫」主通道為骨架、區域連接線銜接、城際鐵路補充的現代高速鐵路網。

2、天鯤號

由中國自主設計研發的新一代國之重器——「天鯤號」自航絞吸挖泥船日前成功下水。「天鯤號」全船長140米,型寬27.8米,型深9米,最大挖深35米,絞刀電機最大功率可達7500千瓦。作為目前亞洲最大最先進的絞吸船,中國自航絞吸挖泥船的自主研製實力再一次讓世人驚嘆。

3、蛟龍號

中國首個載人潛水器,已經經過10年的研製和試驗,幾年來「蛟龍號」載人深潛器相繼完成了1000米級、3000米級、5000米級海試。2012年7月,「蛟龍號」在馬里亞納海溝實驗海區創造了下潛7062米的中國載人深潛紀錄,同時,也創造了世界同類作業潛水器的最大下潛深度紀錄,實現了中國深海技術發展的新突破和重大跨越。

4、北斗導航

作為中國著眼於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衛星導航系統,可以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 20世紀後期,衛星導航系統的三步走發展戰略應運而生:2000年年底,北斗一號系統為中國提供服務;2012年年底,北斗二號系統為亞太地區提供服務;2020年前後,北斗全球系統將為全球提供服務。

5、長征五號

作為綠色環保無污染的全新火箭,有20層樓高,箭體直徑達到5米,不僅成為我國最高、體積最大的火箭,也成為運載能力最強的火箭。它近地軌道的運載能力達到25噸,比現役火箭運載能力提高了2.5倍以上。火箭上配備的三種全新大推力發動機,分別摘得我國「最大推力液氧煤油發動機」「最大推力氫氧發動機」和「比沖性能最高的火箭發動機」三個桂冠。

4. 我國自主研發創造的科技產品有哪些

1、中國芯,由中國自主研發並生產製造的計算機處理晶元。實施「中國芯」工程,採用動態流水線結構,研發生產了一系列中國芯。

通用晶元有:魂芯系列、龍芯系列、威盛系列、神威系列、飛騰系列、申威系列;嵌入式晶元有:星光系列、北大眾志系列、湖南中芯系列、萬通系列、方舟系列、神州龍芯系列。

5. 列舉幾樣中國製造的工業產品

中國製造的工業產品如下:

1、手機系統(安卓、iOS)

安卓系統是以Linux為基礎的開源移動設備操作系統,主要用於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由Google成立的OpenHandset Alliance(OHA,開放手持設備聯盟)持續領導與開發,而iOS系統則是由蘋果公司開發的移動操作系統,專用於系列的蘋果品牌的數碼產品,尤其是iPhone手機。

國內也有阿里巴巴雲OS系統,但是和安卓實際上還是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暫時不表,更關鍵的是商業化競爭比較緩慢。實際上不僅僅中國,就連韓國,三星手機自己打造的手機系統商業化也舉步維艱。



4、汽車(發動機、電噴系統)

核心技術的缺失在汽車行業尤為明顯。雖然近年來自主品牌在技術方面一直很努力,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比起日本、歐美等國家還是有一定差距的。特別是在發動機等核心零部件方面。以日本三菱為例,這家公司生產的汽車發動機幾乎供應了所有不能自產發動機的中國自主品牌。

另外,在變速箱以及電噴系統等方面,國外技術也處於領先地位。據了解,德國博世、美國德爾福、豐田旗下的日本電裝幾乎壟斷了所有中國電噴市場份額,其中,德國博世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了60%。中國汽車人的遺憾之一就是遲遲無法摘掉以市場換技術的帽子。

5、單反相機

電子感光元件的生產技術幾乎都被日本廠家把持,其他國家都不行。雖然鏡頭的加工技術德國最牛,但是日本人的工業化做的最好,也就是和最好的比它很便宜,和最便宜的比它很好。以及新興產業面臨很大壓力。

資金壓力,人才壓力,最主要的是消費者對新品牌的不認可(我們一般買東西都是挑專業的公司的產品,尤其是知名品牌)不是不生產,而是沒有能力生產,數碼單反相機用的CCD和CMOS中國還生產不了。

6. 能夠代表中國工業最新創新的產品有哪些

代表著當今中國工業創新的產品主要有:大型計算機集成系統、大型油輪和干散貨船設計製造、完整的太空發射運載工具系統、物聯網系統的創新應用、北斗導航系統應用、高速鐵路系統建設與應用等。

7. 中國引領世界的中國製造都有哪些

1、「十八年」磨一劍,高鐵「標桿」中國製造世界高鐵看中國,中國高鐵看京滬。京滬高鐵全長1318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小時。京滬高鐵於2008年正式開工,在這之前,有關部門和專家學者們光是前期研究和准備工作就幹了18年。2011年6月30日建成通車時,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線路最長、技術標准最高的高速鐵路。

8. 1.領先於世界的「中國創造」產品還有哪些

磁流體研製的關鍵高精度軸承,陶瓷軸承,圓錐滾子軸承,角接觸球軸承。 我國的肝疫苗,流行性出血熱疫酶,sARs疫苗等研究進程處世界領先。 對矛盾問題智能化處理的基本理論與方法的研究已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 機床原創技術方面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和世界首創地位。 水力設計等關鍵核心技術上處於世界領先的水平。 中國的艦船建造與軍事航海技術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我國在疊合盆地油氣成藏研究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我國在超導領域的研究處於世界領先。 我國在納米技術的應用方面已經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 我國在真空集熱管的高吸收率塗層和工藝處於世界領先。 我國固定通信網和移動通信網的規模和容量已經上升到全世界第二位。 在ip電話技術方面,處於世界領先。 我國在水下機器人領域處於世界領先。 礦漿電解工藝和主體設備均屬國內外首創,其技術水平處於世界領先。 蠶生物技術,計算機在絲織,服裝加工中應用以及蠶絲多功能開發利用等高新技術領域研究。 我國天然橡膠的研究一直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 文望遠鏡和槍械瞄準器方面也是處於世界領先。

9. 你還知道哪些我國自主研發創造的科技產品

我國的空間站、登月探測嫦娥號,火星探測祝融號,深海探測蛟龍號等等特高壓輸電技術等等。中國芯,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海翼,永磁高鐵等。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也是繼GPS,GLONASS之後的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DS和美國GP,俄羅斯GLONASS,歐盟GALILEO,是聯合國衛星導航委員會已認定的供應商。

中國自主研發的高端產品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於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發射升空,是由我國自主研製的世界上首顆空間量子科學實驗衛星,也是中科院空間科學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於2011年首批確定的五顆科學實驗衛星之一。

閱讀全文

與中國創造哪些工業產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奧迪a6尾唇多少錢 瀏覽:231
河南工業大學離哪個站最近 瀏覽:646
賓士官方二手車在哪裡買 瀏覽:348
奧迪q8怎麼更換輪胎 瀏覽:694
工業泡椒雞爪用什麼料 瀏覽:570
怎麼用紙箱做小汽車 瀏覽:640
新款賓士風口怎麼拆 瀏覽:457
工業焊煙凈化器多少錢一個 瀏覽:238
純進口寶馬x4多少錢 瀏覽:452
修一次寶馬x5要多少錢 瀏覽:342
貴港到桂林是哪個汽車站 瀏覽:720
為什麼奧迪叫做官車 瀏覽:709
奧迪車電瓶一般多久沒電 瀏覽:682
柳鋼工業園在哪個市 瀏覽:795
寶馬i3換套電池組多少錢 瀏覽:158
汽車過戶算什麼糾紛 瀏覽:804
工業風格水電怎麼接 瀏覽:398
工業鋼錠如何做 瀏覽:535
18賓士smart空調濾芯在哪裡 瀏覽:254
汽車如何開s型 瀏覽: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