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8世紀後期至19世紀中葉都有哪些國家完成了工業革命
18世紀後期,美國和法國也先後取得了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19世紀中葉,德國、俄國、日本也經歷了各種形式的資產階級革命,同時相繼完成了工業革命。
2. 第一次工業革命 發生在哪些國家
第一次工業革命是指18世紀60年代從英國發起的技術革命,當然首先發生在英國。18世紀末,工業革命逐漸從英國向西歐大陸和北美傳播。後來,又擴展到世界其他地區。法國是最早受到工業革命的影響國家之一。大約與法國同時,美國也開始了工業革命。19世紀早期,德意志一些地區開始了工業革命。19世紀中期前後,俄國、日本等國家也陸續開始了工業革命。
3. 第二次工業革命有哪些國家
第二次工業革命,也稱第二次科技革命,是指1870年至1914年的工業革命。其中西歐(包括英國、德國、法國、低地國家(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丹麥)和美國以及1870年後的日本
4. 第一二三次工業革命分別是哪些國家領先
第一次工業革命:英國
第二次工業革命:美國
第三次工業革命:歐美、中國等
5. 第一次工業革命國家
一般認為是18世紀發源於英格蘭中部地區的工業革命。
英國第一次工業革命也就是人類的第一次工業革命,1785年,一個使用瓦特蒸汽機的紡紗廠率先建成。很快,蒸汽機在棉紡織業、毛紡織業、采礦業、冶金業、造紙業、印刷業、陶瓷業等工業部門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1840年前後,英國大機器生產已基本取代工場手工業,用機器製造機器的機器製造業也建立起來了,工業革命基本完成,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工業革命造成的生產力大發展,使英國出現了空前的繁榮。
工業革命是促使工場手工業發展到大機器生產的一次革命,是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重要階段。
6. 四次工業革命分別在哪個國家
四次工業革命大致從英、美、德、日、蘇、法國家先開始,分別按每次革命分類描述: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三次工業革命,第四次工業革命。
1、第一次工業革命:
從英國開始,向法、美等國擴展。第一次工業革命(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中期),以蒸汽機、汽船、火車為代表,標志著人類進入蒸汽時代,大大密切加強了世界各地之間的聯系,改變了世界的面貌,最終確立了資產階級對世界的統治地位,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的英國,很快成為世界霸主。
2、第二次工業革命:
在英、美、德等國同時開始。第二次工業革命(19世紀七八十年代-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電力、內燃機、飛機、汽車為代表,標志著人類進入電氣時代,使得資本主義各國在經濟、文化、政治、軍事等各個方面,發展不平衡,帝國主義爭奪市場經濟和爭奪世界霸權的斗爭更加激烈。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了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使得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最終確立,世界逐漸成為一個整體。
3、第三次工業革命:
在美、蘇、英國。第三次工業革命(二戰後-20世紀70年代),以計算機、原子能、航空航天、遺傳工程為代表,標志著人類進入信息時代,不僅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社會經濟、政治、文化領域的變革,而且也影響了人類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類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也在發生了重大的變革。
4、第四次工業革命:
在英、美、日等國。第四次工業革命(21世紀初至今),以人工智慧,清潔能源,無人控制技術,量子信息技術,虛擬現實以及生物技術為主,標志著人類進入綠色能源時代。這是一場全新的綠色工業革命,它的實質和特徵,就是大幅度地提高資源生產率,經濟增長與不可再生資源要素全面脫鉤,與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脫鉤。以歷史視角觀察,用工業化的角度觀察,使人們清晰地認識到,世界第四次工業革命,即綠色革命已經來臨。
7. 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兩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的有哪幾個國家
主要是俄、日、德、法國、美國、義大利等國家。
這幾國工業革命開始的較晚,那時英美等國的工業革命基本完成,他們可以直接吸取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果,在此基礎上進行第二次工業革命。
英國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領袖,老牌殖民帝國,所以在設備上不願更新,放棄現有的,從而阻礙了第二次工業革命使得自己慢慢衰落,落後於美國、德國。
而德美沒有這種顧慮,2次革命同時進行,接受最新裝備、改革,於是迅速發展,綜合國力快速提升,美德之所以會在19世紀末期快速發展,跟此關系密切。
(7)工業革命全部國家有哪些擴展閱讀:
第二次工業革命影響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力量對比發生變化,各國發展的不平衡性加劇。英法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相對緩慢。
尤其是英國喪失了「世界工廠」的地位,而美德等國抓住機遇發展迅速,到l9世紀末20世紀初,工業產值超越英法分別位居世界第一、第二位。
面對日益變化的經濟格局,列強要求按照變化的實力重新瓜分世界。
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亞非拉美的絕大多數地區已淪為資本主義國家的原料產地、商品市場和投資場所,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形成,同時標志著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確立。
8. 三次工業革命對比表(時間,國家,影響,領域,代表等)
一、三次工業革命概述:
1、第一次工業革命:
18世紀60年代中期,從英國發起的技術革命是技術發展史上的一次巨大變革,它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時代。這不僅是一次技術改革,更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
這場革命是以發明、改進和使用機器開始的,以蒸汽機作為動力機被廣泛使用為標志的。這一次技術革命和與之相關的社會關系的變革,被稱為第一次工業革命或者產業革命。
從生產技術方面來說,工業革命使工廠制代替了手工工場,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從社會關系來說,工業革命使依附於落後生產方式的自耕農階級消失了,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形成和壯大起來。
2、第二次工業革命
19世紀最後30年和20世紀初,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工業生產的高漲,被稱為近代歷史上的第二次工業革命。世界由「蒸汽時代」進入「電氣時代」。在這一時期里,一些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工業總產值超過了農業總產值。
工業重心由輕紡工業轉為重工業,出現了電氣、化學、石油等新興工業部門。由於19世紀70年代以後發電機、電動機相繼發明,遠距離輸電技術的出現,電氣工業迅速發展起來,電力在生產和生活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內燃機的出現及90年代以後的廣泛應用,為汽車和飛機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可能,也推動了石油工業的發展。
化學工業是這一時期新出現的工業部門,從80年代起,人們開始從煤炭中提煉氨、苯、人造燃料等化學產品,塑料、絕緣物質、人造纖維、無煙火葯也相繼發明並投入了生產和使用。原有的工業部門如冶金、造船、機器製造以及交通運輸、電訊等部門的技術革新加速進行。
4、第三次工業革命
從20世紀四五十年代以來,在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微電子技術、航天技術、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工程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標志著新的科學技術革命的到來。這次科技革命被稱為第三次科技革命。
它產生了一大批新型工業,第三產業迅速發展。其中最具劃時代意義的是電子計算機的迅速發展和廣泛運用,開辟了信息時代。它也帶來了一種新型經濟——知識經濟,知識經濟發達程度的高低已成為各國綜合國力競爭中成敗的關鍵所在。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類文明史上繼蒸汽技術革命和電力技術革命之後科技領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飛躍。它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的發明和應用為主要標志,涉及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生物技術、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等諸多領域的一場信息控制技術革命。
這次科技革命不僅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社會經濟、政治、文化領域的變革,而且也影響了人類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使人類社會生活和人的現代化向更高境界發展。80年代以來,國內史學工作者對第三次科技革命史的研究日益深入,相關研究成果不斷問世。
二、第四次工業革命:
第四次科技革命(20世紀後期)依據曾邦哲的觀點,以系統科學的興起到系統生物科學的形成為標志,系統科學、計算機科學、納米科學與生命科學的理論與技術整合,形成系統生物科學與技術體系,包括系統生物學與合成生物學、系統遺傳學與系統生物工程、系統醫學與系統生物技術等學科體系,將導致的是轉化醫學、生物工業的產業革命。
發展新能源被看成是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核心任務。從戰略的眼光來看,新能源本身就是一個經濟發展方向,促進新能源經濟的發展,可以推進能源結構乃至經濟結構的轉變,對國民經濟產生深遠影響,也是未來世界各國的競爭重點,能源工業未來的方向將是從能源資源型走向能源科技型。美國利用經濟低迷的時機,大力發展新能源,如果成功了,未來的能源格局可能將被美國所主導。
以生物技術為重點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已經實現或者即將實現:塑料將不以石油為原料而完全以玉米替代;建築材料將由洋麻等纖維類作物替代;石油的枯竭也不再可怕,因為用秸稈完全可以替代;2050年人類的壽命有可能達到120歲;5億畝的不毛之地、鹽鹼地將會成為植物的生長樂園。
9. 第一次工業革命國家主要有哪幾個 各有什麼關系
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時間是18世紀,源起於英國。英國因為工業革命更加強大,法國因為工業革命也在歐洲保持地位,普魯士更加強盛,奧地利、俄羅斯、西班牙則日益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