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哪些領域

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哪些領域

發布時間:2022-09-09 00:56:27

『壹』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簡單扼要的說就是蒸汽機的發明與應用,還有衍生,實現了生產的機械化,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復雜的看下面:
第一次工業革命;18世紀從英國發起的技術革命是技術發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時代。這場革命是以工作機的誕生開始的,以蒸汽機作為動力機被廣泛使用為標志的。這一次技術革命和與之相關的社會關系的變革,被稱為第一次工業革命或者產業革命。從生產技術方面來說,工業革命使工廠制代替了手工工場,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從社會關系來說,工業革命使依附於落後生產方式的自耕農階級消失了,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形成和壯大起來。
時間
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中期。
地域
西歐 、北美。
英國工業革命
英國是工業革命的發源地。英國工業革命從18世紀60年代開始,到19世紀40年代基本完成。工業革命從英國開始不是偶然的,這是有深刻政治前提、社會經濟前提和科學技術前提的。
興起原因:
17世紀中期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英國的封建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和土地貴族聯盟為基礎的君主立憲制度,從而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確立資產階級政治統治的國家。資產階級利用國家政權加速推行發展資本主義的政策和措施,促進了工業革命各種前提條件的迅速形成。
資產階級通過大規模地對外掠奪以及在國內實行的國債制度和消費稅政策,積累了巨額財富,為工業革命提供了所必須的貨幣資金;大規模的圈地運動,為工業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勞動力和廣闊的國內市場。
工場手工業的蓬勃發展,培養了大批富有實踐經驗的熟練工人,為機器的發明和應用創造了條件;自然科學的發展及其成就,特別是牛頓的力學和數學,為機器的產生奠定了科學理論基礎。
蓬勃發展的工場手工業,積累了豐富的生產技術知識,增加了產量,但仍然無法滿足不斷擴大的市場需求。於是,一場生產手段的革命呼之欲出。

工業革命首先出現於工場手工業最為發達的棉紡織業。1733年,機械師凱伊發明了飛梭,大大提高了織布速度,棉紗頓時供不應求。1765年,織工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紡紗機」,大幅度增加了棉紗產量。「珍妮紡紗機」的出現首先在棉紡織業中引發了發明機器、進行技術革新的連鎖反應,揭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此後,在棉紡織業中出現了騾機、水利織布機等機器。不久,在採煤、冶金等許多工業部門,也都陸續有了機器生產。
隨著機器生產的增多,原有的動力如畜力、水力和風力等已經無法滿足需要。1785年,瓦特製成的改良型蒸汽機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動力,得到迅速推廣,大大推動了機器的普及和發展。人類社會由此進入「蒸汽時代」。
隨著工業生產中機器生產逐漸取代手工操作,一種新型的生產組織形式——工廠出現了。

1840年前後,英國的大機器生產已基本取代了工廠手,工業革命基本完成。英國成為世界第一個工業國家。

工業革命的擴展
歐洲其他國家雖然也有傑出能乾的工人,也有具有發明精神的人,但這些國家缺乏發展機器工業所需要的資金、勞動力和市場,以及保證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政治、文化等條件。

在1789年,法國爆發了大革命,廢除了封建統治階級的特權,為資本主義工業化掃除了障礙。拿破崙當政後,十分重視科學技術的發展,為法國的工業革命(18世紀末17世紀初~19世紀中期)創造了條件。此後,德國、美國、日本等國也紛紛加入工業革命的行列,到19 世紀末,這些國家先後都完成了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的影響
經濟領域:生產力極大的提高。
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
工業結構發生了變化。
政治領域:是東方開始從屬於西方。
工業革命前後的一些重要發明 時間 發明人 發明

1712年 英國人湯姆斯·牛考門獲得了稍加改進的蒸汽機的專利權

1764年 詹姆士·哈格里夫斯 珍妮紡紗機

1778年 約瑟夫·勃拉姆 抽水馬桶

1796年 塞尼菲爾德 平版印刷術

1797年 亨利·莫茲萊 螺絲切削機床

1781年 詹姆斯·瓦特 改進了牛考門蒸汽機,現代蒸汽機成型

1807年 富爾頓 蒸汽輪船

1812年 特列維雪克 科爾尼鍋爐

1814年 斯蒂芬森 蒸汽機車

1815年 漢·戴維 礦工燈

1844年 成廉·費阿柏恩 蘭開夏鍋爐

工業革命對社會的改造作用
工業革命對社會的改造作用,常常超過了政治革命,只是在形式上不似政治革命那樣出現強烈的沖擊波和引起局勢的大動盪。生產力的超乎人們意料的大發展,工廠製取代手工工場的巨變,展現出資本主義社會機制的一種新的而貌,帶動著整個社會快速地演變。幾十年下來,就使得以農業與鄉村為主體的經濟體制變成了以工業與城市為主體的經濟體制,大規模地改變著人的生活和國家的經濟地理狀況。新城市的興起,舊城市的改觀,人口由農村流向城市的大趨勢,國家向城市化社會邁進的走向,工業產值遠遠超過農業產值的現象,如此等等,都使得身處其境的普通人和當政者大為驚訝,有悲有喜,但卻只能去適應,決計無法阻攔。
這種全面深刻的社會變化,說到底就是人類社會從農業文明轉向工業文明的表現,後者比前者更加顯露出創造與進取的精神,奮力競爭的意識,更具有挑戰性。它以不可逆轉的氣勢,改變著人們的傳統習俗、價值取向,乃至擇業的標准。在這個社會轉折的進程中,伴隨著嚴重的剝削與壓榨,「幾家歡樂幾家愁」的狀況甚為鮮明。於是,社會結構、階級結構都發生了變化,組合成一些新的社會利益群體。其中,最重要的當然是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這兩大階級的形成。
工業資產階級比起工場手工業時期由商人組成的資產階級,有著更強的進取精神和在自由競爭中求發展的意識。它以使用機器的產業為依託而取得的成就,也遠非舊日的資產者所能比擬。工業對農業的改造能力,吸收自由勞動力的容量,對整個社會的影響,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都使資本主義在世界歷史的潮流中扮演了主角,迅速改變著資本主義與前資本主義力量的對比。19世紀資產階級性質的革命和改革風起雲涌,席捲全球,到世紀中葉就初步形成了資本主義的世界體系,正是這種歷史巨變的體現。封建的和封建以前的社會制度是無可奈何花落去,只能讓位給資本主義。
無產階級即產業工人的隊伍,是又一個全新的社會利益群體。它與過去的手工工場工人不同,沒有小塊土地,沒有傳統的生產工具,也不帶任何的宗法色彩,是純然的僱傭勞動者。使用機器生產的勞動條件和由機器聯結的集中勞動環境,使他們具有了集中、團結、紀律性強的特點。為時不久,他們就逐漸意識到了自己這個群體是同命運和具有共同願望與要求的。這就是通常所說的階級意識,知道自己屬於同一個群體。後來經過科學理論的引導,才會體會到階級覺悟的概念。當然這只是那些先進的工人。工人作為一個社會群體起來斗爭,爭取自己的利益和社會地位,從而形成為一股歷史潮流,為世界歷史增添了新的內容。正是這股潮流推動了意識形態領域中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隨著社會主義與工人運動的逐步結合,這股潮流也日益壯大起來,成為19世紀並行交錯的歷史大潮之一。
兩大社會階級的形成和發展,機器工業對手工業的排擠,使以往的中等階級發生了分化和改組。所謂中等階級,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小資產階級,包括小企業主、小店東、手工工匠、商販等等。他們中的少部分,在機器大工業的排擠下遭到破產,大量被迫受雇於工廠,成為工人階級的組成部分。多數人則還繼續存在,但是有不少人感到岌岌可危,面臨破產的威脅,更多的人雖還沒有面臨危機,但瞻望前景也頗感擔憂。因而也形成為另一個社會利益群體,渴望在社會巨變中求得一席之地,竭力為維護和提高社會地位而斗爭。19世紀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流派為數眾多,其根源就在於此。其中,無政府主義傾向大抵上反映的是破產者的情緒;而極力宣傳保留小私有制的學說,則常是小資產階級憂心忡忡地體現。小資產階級熱衷於參加民主運動,也是出於爭取提高社會地位的願望。
對中國的影響
為滿足工業生產的需要,以英國為首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世界范圍內搶占商品市場,強占原料產地,傾銷工業品,將亞、非、拉廣大地區納入資本主義體系。中國地大物博,資源豐富,而清政府政治腐敗,經濟落後,軍備廢弛,資本主義國家把侵略矛頭指向中國,給中國帶來了巨大影響:
1.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兩次鴉片戰爭,使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並且程度進一步加深。戰爭給中國帶來了深重災難,造成中國長期貧困落後。
2.中國人民英勇抗爭
兩次鴉片戰爭中,中國人民不斷抗爭,農民階級掀起了太平天國運動。
3.中國新思想萌發
魏源、林則徐等開明知識分子,開始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尋求強國禦侮之道,萌發了一股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
4.中國近代化起步
地主階級洋務派發起了洋務運動,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同時中國近代工業、科技、教育起步,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
第二次;第二次工業革命 1870年以後,科學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各種新技術、新發明層出不窮,並被迅速應用於工業生產,大大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這就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當時,科學技術的突出發展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即電力的廣泛應用、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的創制、新通訊手段的發明。
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顯著特點。從19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出現了一系列電氣發明。德國人西門子製成發電機,比利時人格拉姆發明電動機,電力開始用於帶動機器,成為補充和取代蒸汽動力的新能源。電力工業和電器製造業迅速發展起來。人類跨入了電氣時代。
19世紀早期,人們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根據這一現象,對電作了深入的研究。在進一步完善電學理論的同時,科學家們開始研製發電機。1866年,德國科學家西門子製成一部發電機,後來幾經改進,逐漸完善,到19世紀70年代,實際可用的發電機問世。電動機的發明,實現了電能和機械能的互換。隨後,電燈、電車、電鑽、電焊機等電氣產品如雨後春筍般地涌現出來。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又一重大成就是內燃機的創制和使用。19世紀七八十年代,以煤氣和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相繼誕生,以煤氣和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誕生,90年代柴油機創製成功。內燃機的發明解決了交通工具的發動機問題。1885年,德國人卡爾.本茨成功地製造了第一輛由內燃機驅動的汽車。內燃機車、遠洋輪船、飛機等也得到迅速發展。內燃機的發明,還推動了石油開采業的發展和石油化工工業的產生。
早期汽車
20世紀初,以內燃機為動力的飛機飛上藍天,實現了人類翱翔天空的夢想。隨著內燃機的廣泛使用,石油的開采量和提煉技術也大大提高。1870年,全世界只生產了大約80萬噸石油,到1900年已猛增到2000萬噸。
早期飛機
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電訊事業的發展尤為迅速。繼有線電報出現之後,電話、無線電報相繼問世,為快速地傳遞信息提供了方便。從此,世界各地的經濟、政治和文化聯系進一步加強。
第二次工業革命同第一次工業革命相比,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首先,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許多技術發明都來源於工匠的實踐經驗,科學和技術尚未真正結合;而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自然科學的新發展,開始同工業生產緊密地結合起來,科學地推動生產力發展方面發揮了更為重要的作用,它與技術的結合使第二次工業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其次,第一次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重要的新機器和新生產方法主要是在英國發明的,其他國家工業革命發展相對緩慢;而第二次工業革命幾乎同時發生在幾個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新的技術和發明超出了一國的范圍,其規模更加廣泛,發展也比較迅速。
第三,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時,有些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如日本尚未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對它們來說,兩次工業革命是交叉進行的。它們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技術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新技術,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也比較快。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可以從4個方面來說:
首先,新能源的大規模應用,如電力,煤炭等,這些新能源的直接促進了重工業的大踏步前進,使大型的工廠能夠方便廉價的獲得持續有效的動力供應,進而使大規模的工業生產成為可能,並為之後的經濟壟斷奠定了基礎。
其次,內燃機的發明解決了長期困擾人類的動力不足的問題。內燃機的發明又促進了發動機的出現,發動機的發明又解決了交通工具的問題,推動了汽車,遠洋輪船,飛機的迅速發展,使人類的足跡遍布了全世界,也讓各個地區的文化,貿易交流更加便利。
第三,通訊工具的發明。自從19世紀70年代美國人貝爾發明了電話之後,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就不在局限與面對面的談話。
最後,化工業的迅猛發展。炸葯的發明,大大促進了軍工業的進步,並最終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從煤炭中提取各種化合物,塑料,人造纖維先後被投入實際生活。
上述的四種發明,對第二次工業革命產生了決定性的作用,人類開始通過科學研究來獲得純粹的知識,然後又反過來促進理論的應用
對中國的影響:
19世紀70年代,第二次工業革命興起,西方國家需要在更廣闊的范圍內開展殖民活動,爭奪商品市場、原料產地和投資場所。在全世界領土已被瓜分完畢的情況下,中國則成了它們掠奪的中心,這次工業革命對中國歷史的影響:
1.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從邊疆危機到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從強占租界地、劃分勢力范圍、瓜分狂潮到八國聯軍侵華,帝國主義展開瓜分中國的狂潮。《辛丑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3.中國人民的抗爭和探索
邊疆危機、中法戰爭和甲午戰爭中的愛國官兵英勇抗爭;農民階級的義和團運動;資產階級維新派的維新變法運動;資產階級革命派的辛亥革命。
4.中國民族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
甲午戰爭後簽訂《馬關條約》,使外國在華投資設廠合法化。列強競相對華輸出資本,加劇經濟侵略,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為維新變法運動和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提供了社會基礎和階級基礎,這是世界歷史發展潮流所產生的必然結果。
5.中國近代科技進一步發展
西方列強的侵略,客觀上也傳播著進步和文明,促進了中國近代科技的發展

『貳』 第一二三次工業革命分別是什麼

(2017·黃石)「……,在科學成功的背後,我們必須看到一個潛在的危險在顯露出來:人類通過大規模地開發大自然,雖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卻動搖了人類生存的根基」觀點認為科技革命影響了人類社會的生態環境。
(2015·黃石)工業革命中出現了許多工業部門,最早出現的是棉紡織業。
(2014·孝感)在過去的200多年裡,人類經歷三次科技革命,先後發明了蒸汽機、火車、輪船、汽車、飛機、電報電話、電腦、原子彈、人造衛星等。第一次科技革命使人類進入蒸汽時代, 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人類進入電氣時代,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類進入知識經濟時代。
(2011·黃石)最能體現第二次工業革命特徵的是鋼鐵時代、電氣時代。
蒸汽機運用於交通運輸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特徵。
壟斷組織的出現、電力進入生產領域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徵。
人類進入信息時代是第三次工業革命(也稱作信息技術革命)的特徵。

『叄』 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三次工業革命分別在什麼時候發生,將人們帶入什麼時代

第一次: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中期(人類開始進入蒸汽時代)

第二次:19世紀下半葉——20世紀初(人類開始進入電氣時代,並在信息革命、資訊革命中達到頂峰)

第三次:20世紀後半期,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人類進入科技時代,生物克隆技術的出現,航天科技的出現,歐美有稱為21世紀系統與合成生物學將引發第三次工業革命,也即生物科技與產業革命)

(3)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哪些領域擴展閱讀:

工業革命原因

一、最根本的原因就是18世紀時英國的工場手工業的生產已經不能滿足市場的需要,這就對工場手工業提出了技術改革的要求。在這種趨勢下,工業革命就首先在英國發展起來了。

1、主要原因/政治前提:資產階級在英國的統治日益加強;

2、英國通過圈地運動,產生並聚集了大量勞動力,同時也擴大了英國國內市場;

3、多年的海外貿易和殖民擴張,為英國積累了原始資本,提供了廣闊的原料地和海外市場;

4、工廠手工勞動時積累的經驗和生產技術的進步;(這是後來的法國,德國等國都無法相比的)

5、隨著市場需求的增大,工場手工生產已無法滿足需求。

二、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

工業革命是由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所決定的:

1、資產階級革命廢除了封建制度,消除了不利於資本主義發展的種種束縛,為工業革命創造了重要的政治前提;

2、消除農業中的封建制度和小農經濟,為資本主義大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和一定的國內市場;(英國圈地運動)

3、資本主義原始積累過程,提供了資本主義大工業所必需的大批自由勞動力和巨額的貨幣資本(殖民掠奪);

4、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長期的發展,為大機器生產的出現准備了技術條件。

工業革命——網路

『肆』 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的主要領域

紡織領域(水力紡紗機、水力織布機)、動力領域(蒸汽機)、交通運輸領域(火車機車、汽船)等等。

『伍』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是什麼時候主要發明有哪些帶來的影響

工業革命是什麼時候發生的?然後他的主要發明是些什麼?對社會有些什麼影響?我們今天一起來了解一下工業革命吧,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在18世紀,其中主導國是英國。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影響,包括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積極影響:在經濟上,極大的提高了社會生產力,促進了社會的發展,促進了資產主義經濟的發展。在城市化上,人類社會從農業文明轉向工業文明,城市文化進程,加快促進了城市化。在思想上,促進了科學教育的發展,科學社會主義思想和自由主義經濟思想產生,促進人們的思想解放。對世界,使世界各地聯系在一起,促進世界各地的經濟發展。消極影響:加快了落後國家和地區殖民地半殖民地化的進程,受到了日益嚴重的掠奪,因為工業的快速發展和城市人口越來越多,環境就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和污染,還出現很多的營養不良的員工,還對女性的歧視,她們和男性坐一樣的工作,但是只能拿到一半的工資。這些就是關於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內容。以上內容僅是小編的觀點,如果有什麼錯誤,請諒解!

『陸』 英國的第一次工業革命,有哪些成果

第一次工業革命是在18世紀60年代發生在英國的一次革命,這次工業革命讓機器代替了以往的手工業。而第一次工業革命當中最為著名的珍妮紡織機、瓦特改良蒸汽機,皆是出現在這一次工業革命當中。

工業革命帶來的影響不僅僅是在手工業上面的,還有發生在經濟領域、思想領域乃至政治領域,第一次工業革命不僅僅是提高了生產力,更是鞏固了資本主義國家資產階級的統治地位。並且工業革命也進一步解除了封建統治,更是引起了社會的巨大變革,使社會逐漸分裂成了兩個階級,即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而這也為後來的共產主義發展提供了基礎。

『柒』 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的條件,簡況,影響

邢冰為你解答,希望對你有幫助:
條件:(1)前提: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後,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
(2)四個條件: ①勞動力條件:通過圈地運動大批農民被從土地上趕走,不得不去手工工場做工
②資本條件:通過殖民貿易和殖民地掠奪獲得財富。
③技術條件:工場手工業的迅速發展。
④市場條件:18世紀以後,英國海外擴張的步伐加快,海外市場日益擴大,商品 出口急劇增加,工場手工業已無法滿足市場
簡介:工業革命開始的標志是18世紀60年代「珍妮機」的發明 首先是紡織領域的技術革新,介紹棉紡織機 器的主要發明:珍妮紡紗機、水力紡紗機、騾 機、水力織布機;其次是機器動力的革新——蒸汽機 的改良和運用:影響是大大推動了機器的發明和使用,工業革命進入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蒸汽 時代」
影響:(1)生產方式:工廠取代手工工場,成為工業生產的主要組織形式
(2)經濟結構:農業比重減少,工業發揮重要作用
(3)生活方式:工業城市形成,地位日益重要,城市化進程加快
(4)社會關系:資產階級、無產階級成為社會的兩大對立階級
(5)政治:工業資產階級獲得更多的政治權利,鞏固了資產階級的統治。
(6)思想意識:要求自由經營、自由競爭和自由貿易
(7)國際格局:加快殖民擴張和掠奪,推動了世界市場的基本形成。

『捌』 第一次工業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具體內容

第一次工業革命:
1733年,機械師凱伊發明了「飛梭」,大大提高了織布的速度,紡紗頓時供不應求。
1765年,織工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紡織機」的出現首先在棉紡織業引發了發明機器,揭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
1785年,瓦特製成的改良型蒸汽機的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動力,得到迅速推廣,大大推動了機器的普及和發展。人類社會由此進入了「蒸汽時代」。
1807年,美國人富爾頓製成的以蒸汽為動力的汽船試航成功。
1814年,英國人史蒂芬孫發明了「蒸汽機車」。
1825年,史蒂芬孫親自駕駛著一列托有34節小車廂的火車試車成功。從此人類的交通運輸頁進入一個以蒸汽為動力的時代。
1840年前後,英國的大機器生產基本上取代了傳統的工廠手工業,工業革命基本完成。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
第二次工業革命:
主要標志:電力的廣泛應用(即電氣時代) 。1870年以後,科學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當時,科學技術的突出發展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即電力的廣泛應用、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的創制、新通訊手段的發明和化學工業的建立。控制論創始人維納提出的概念是第二次工業革命典型特徵為自動化。
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顯著特點。從19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出現了一系列電氣發明。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Siemens)製成發電機,1870年比利時人格拉姆(Gelam)發明電動機,電力開始用於帶動機器。人類跨入了電氣時代。
1831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科學家們開始研製發電機。1866年,德國科學家西門子製成一部發電機,後來幾經改進,逐漸完善,到19世紀70年代,實際可用的發電機問世。電動機的發明,實現了電能和機械能的互換。隨後,電燈、電車、電鑽、電焊機等電氣產品如雨後春筍般地涌現出來。
另一方面,隨著對電能需求的顯著增加和用電區域的擴大,直流電機顯示出成本昂貴、常出事故等問題,所以從19世紀80年代起,人們又投入了對交流電的研究,交流電具有通過變壓器任意變化電壓的長處。1885年義大利科學家法拉里提出的旋轉磁場原理,對交流電機的發展有重要的意義。80年代末90年代初,人們創制出三相非同步電動機,這種型式的電動機,至今仍在使用。1891年以後,較為經濟、可靠的三相制交流電得以推廣,電力工業的發展進入新階段。

『玖』 1,工業革命首先在哪個國家,哪個行業發生

工業革命首先在英國發生,最早發生在紡織行業
工業革命(The Instrial Revolution )開始於十八世紀六十年代,通常認為它發源於英格蘭中部地區,是指資本主義工業化的早期歷程,即資本主義生產完成了從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過渡的階段。工業革命是以機器取代人力,以大規模工廠化生產取代個體工場手工生產的一場生產與科技革命。
由於機器的發明及運用成為了這個時代的標志,因此歷史學家稱這個時代為「機器時代」(the Age of Machines)。18世紀中葉,英國人瓦特改良蒸汽機之後,由一系列技術革命引起了從手工勞動向動力機器生產轉變的重大飛躍。隨後向英國乃至整個歐洲大陸傳播,19世紀傳至北美。一般認為,蒸汽機、煤、鐵和鋼是促成工業革命技術加速發展的四項主要因素。英國最早開始工業革命也是最早結束工業革命的國家。

『拾』 第一次工業革命詳細介紹

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於18世紀60年代,結束時間大約在19世紀40年代,這場以英國為首的工業革命先是向西歐和北美國家傳播,之後又迅速蔓延到整個世界。此次革命不僅推動了世界經濟的發展,更加速了城市的發展,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是人類歷史進程中十分重要的環節。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特點之一是科學技術得到飛速的發展,尤其是蒸汽機的發明,改變了以人力為主的勞動市場,使得工廠里不再需要大量的勞動工人。瓦特發明的蒸汽機,不僅為生產經營提供了充足的動力,也為其他科學家的發明創作打造了堅實的基礎。許多科學家依靠蒸汽機的原理發明了許多提高生產效率的機器,解放了勞動力。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特點之二,是此次革命帶給了世界各國之間更親密的聯系。第一個完成革命的國家是英國,它也理所當然的成為了當時的霸主。隨後法國也受到了影響,開始進行革命,成了世界第二的霸主。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特點之三,是它無形之中給許多國家傳播了較為先進的技術、經驗。一些之後才逐步崛起的國家將兩次工業革命同時開展進行,使得國家經濟發展十分迅速。國家經濟的發展使得人們不用像以前那樣辛苦勞作。而人民在生活質量提高的同時,思想也跟著發生了變化。因此這次革命深深地影響了人類的思想進程。

與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哪些領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河南工業大學離哪個站最近 瀏覽:646
賓士官方二手車在哪裡買 瀏覽:348
奧迪q8怎麼更換輪胎 瀏覽:694
工業泡椒雞爪用什麼料 瀏覽:570
怎麼用紙箱做小汽車 瀏覽:640
新款賓士風口怎麼拆 瀏覽:457
工業焊煙凈化器多少錢一個 瀏覽:238
純進口寶馬x4多少錢 瀏覽:452
修一次寶馬x5要多少錢 瀏覽:341
貴港到桂林是哪個汽車站 瀏覽:720
為什麼奧迪叫做官車 瀏覽:709
奧迪車電瓶一般多久沒電 瀏覽:682
柳鋼工業園在哪個市 瀏覽:795
寶馬i3換套電池組多少錢 瀏覽:158
汽車過戶算什麼糾紛 瀏覽:804
工業風格水電怎麼接 瀏覽:398
工業鋼錠如何做 瀏覽:535
18賓士smart空調濾芯在哪裡 瀏覽:254
汽車如何開s型 瀏覽:131
汽車按摩器在車上哪裡 瀏覽: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