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山東省與江蘇省比較
江蘇比山東強的
經濟:7600萬江蘇人創造出54000億GDP,9800萬山東人創造50000億GDP。
教育:國家重點大學江蘇11所,國家重點大學山東2所。
收入:2012山東農民人均收入9000元,2012年江蘇農民人均收入12000元。
金融:大陸十大金融城市江蘇兩個(南京、蘇州),山東沒有。
城建:大陸十大摩天城市江蘇兩個(南京、無錫),山東沒有。
地鐵:江蘇地鐵城市六個(寧、蘇、錫、常、昆、徐),山東地鐵城市一個(青島)
民營:全國民營五百強江蘇128家,山東46家。
山東比江蘇強的
人口:山東9800萬,江蘇7600萬。
體育:上一屆奧運會上山東比江蘇多獲0.5塊金牌。
農業:山東每年糧食產量都比江蘇高
海洋經濟:山東海洋經濟一直比江蘇海洋經濟強。
專科教育:山東專科院校總數比江蘇多。
⑵ 江蘇.浙江和山東這三誰的綜合實力比較強一點
論綜合實力個人覺得江蘇應該最強吧,最新gdp江蘇好像都超廣東成為第一經濟大省了,從高等教育反面來看,江蘇的優勢很大,從工業結構來看的
話,江蘇應該是最合理的,輕重工業都有,第三產業發展也很好,不過江蘇的缺陷就在於蘇南蘇北經濟發展不是很平衡,但是這點浙江,山東情況也差不多,個人覺得,江蘇最強,在三者之中。
⑶ 中國十大工業省份分別是
根據日前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9年各省份工業增加值數據梳理統計發現,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福建、湖北、四川、湖南和河北是工業增加值最大的10個省份。其中,江蘇與廣東差距在縮小,浙江有望超越山東,福建一省則超越了東三省之和。
值得注意的是,工業增加值前五的省份,與GDP前五的省份剛好一致。可見工業是決定經濟大省地位的壓艙石。其中,前四名的省份工業增加值都超過了2萬億元。
(3)山東江蘇哪個工業強擴展閱讀
西藏貴州福建增速位居前三:
從2010年以來工業增加值的增幅來看,增速最快的10個省份分別是西藏、貴州、福建、湖北、安徽、陝西、江西、雲南、寧夏和江蘇。總體上以中西部省份為主,南方省份居多,且前八名的省份增幅都超過了100%。
貴州的工業增加值自2010年來增長了199.69%,位居第二,同時貴州也是21世紀第二個10年中經濟發展最快的省份之一,這也與工業化快速推進有關。
2010年10月26日,貴州召開史上第一次工業發展大會,推出「工業強省」戰略。同年12月26日,108家央企投資貴州47個項目,總投資達2929億元。有了央企的推動,貴州的投資駛上了快車道。
與此同時,貴州的特色工業也快速發展。根據遵義市統計局的分析,近年來,中國白酒經過深度調整,逐步走出低谷,迎來上升期,遵義市白酒產業也因此獲得了快速發展,對全省全市經濟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全省工業增加值的四分之一,遵義經濟總量的三分之一、工業總量的七成都是以茅台為代表的醬香酒的貢獻。
⑷ 江蘇無錫、山東青島、浙江寧波哪個經濟好,哪個重工業最發達
青島最發達,城市建設青島發達,人均寧波發達,
⑸ 中國工業百強城市排名
1、上海市 14900.93億元 增長8.2% 2、北京市 10488億元 增長9% (京)
3、廣州市 8215億元 增12.3% (廣東1)
4、深圳市 7806億元 增12.1% (廣東2)
5、蘇州市 6701億元 增長13% (江蘇1)
6、天津市 6354億元 增16.5% (津)
7、重慶市 5096億元 增14.3% (渝)
8、杭州市 4781億元 增11% (浙江1)
9、青島市 4409億元 (山東1)
10、無錫市 4400億元 (江蘇2)
11、佛山市 4300億元 15.4% (廣東3)
12、寧波市 3964億元 10.1% (浙江2)
13、武漢市 3960億元 15.1% (湖北1)
14、成都市 3901億元 12.1% (四川1)
15、大連市 3858.2億元 增16.5%(遼寧1)
16、沈陽市 3855億元 (遼寧2)
17、南京市 3775億元 增12.1% (江蘇3)
18、東莞市 3710億元 (廣東4)
19、唐山市 3560億元 增13% (河北1)
20、煙台市 3460億元 (山東2)
21、濟南市 3017億元 同比增13%(山東3)
22、鄭州市 3002億 同比增12.5% (河南1)
23、長沙市 3000億元 同比增15%(湖南1)
24、哈爾濱市 2800億元 增長13.2%(黑龍江1)
25、石家莊市 2770億元 同比增11%(河北2)
26、泉州市 2700 同比增14% (福建1)
27、長春市 2588億元 (吉林1)
28、南通市 2550億元 (江蘇4)
29、濰坊市 2500億元 (山東4)
30、溫州市 2430億元 8% (浙江3)
31、淄博市 2300億元 (山東5)
32、福州市 2296億元 同比增13.1% (福建2)
33、紹興市 2223億元 (浙江4)
34、大慶市 2220億元 (黑龍江2)
35、常州市 2200億元 (江蘇5)
36、西安市 2190億元 同比增15.6% (陝西1)
37、東營市 2065億元 (山東6)
38、徐州市 2000億元 (江蘇6)
39、濟寧市 2000億元 (山東7)
40、邯鄲市 2000億元 11.5% (河北3)
41、台州市 1965.2億元 10% (浙江5)
42、臨沂市 1958億元 (山東8)
43、洛陽市 1919億元 14.4% (河南2)
44、嘉興市 1815.3億元 10.7% (浙江6)
45、威海市 1795億元 (山東9)
46、包頭市 1700億元 (內蒙古1)
47、金華市 1681.8億元 10% (浙江7)
48、滄州市 1678億元 13% (河北4)
49、南昌市1650億元14.5% (江西1)
50、合肥市 1664.84億元 增17.2% (安徽1)
51、南陽市 1620億元 12.5% (河南3)
52、鞍山市 1608億元 (遼寧3)
53、鹽城市 1600億元 (江蘇7)
54、昆明市 1600億元 12% (雲南1)
55、揚州市 1580億元 (江蘇8)
56、廈門市 1560億元 (福建3)
57、鄂爾多斯 1560億元 22.5% (內蒙古2)
58、保定市 1534億元 11.7% (河北5)
59、太原市 1468億元 增8.1% (山西1)
60、鎮江市 1421億元 (江蘇9)
61、中山市 1409億元 (廣東5)
62、德州市 1400億元 (山東10)
63、泰安市 1398億元 (山東11)
64、泰州市 1394億元 (江蘇10)
65、南寧市 1300億元 同比增14.5% (廣西1)
66、吉林市 1300億元 (吉林2)
67、呼和浩特1294億元 17.5% (內蒙古3)
68、惠州市 1280億元 11.5% (廣東6)
69、江門市 1277億元 11% (廣東7)
70、濱州市 1230億元 (山東12)
71、茂名市1200億元10.1% (廣東8)
72、聊城市1200億元 (山東13)
73、岳陽市 1105.7億元 (湖南2)
74、棗庄市 1100億元 (山東14)
75、湛江市1050億元 (廣東9)
76、許昌市 1050億元 (河南4)
77、常德市 1050億元 13% (湖南3)
78、廊坊市 1050 12% (河北6)
79、平頂山 1050億元 (河南5)
80、安陽市 1036億元 13.1% (河南6)
81、湖州市 1034.9億元 (浙江8)
82、焦作市 1031億元 15% (河南7)
83、宜昌市 1026.56億元 (湖北2)
84、烏魯木齊 1020億元 增長15% (新疆1)
85、襄樊市 1020億元 (湖北3)
86、漳州市 1010.01億元 (福建4)
87、榆林市 1010億元 24% (陝西2)
88、衡陽市 1000.08億元 (湖南4)
89、珠海市 992.1億元 (廣東10)
90、邢台市 989億元 10% (河北7)
91、汕頭市 977億元 (廣東11)
92、周口市 916億元 12% (河南8)
93、淮安市 910億元 (江蘇11)
94、株州市910億元 13.5% (湖南5)
95、桂林市902.6億元 12.6% (廣西2)
96、柳州市900.6億元 13.2% (廣西3)
97、商丘市900億元 12% (河南9)
98、新鄉市 886億元 13.9% (河南10)
99、信陽市 860億元 (河南11)
100、贛州市 831億元 13% (江西2)
⑹ 中國經濟,交通最發達,最富有工業,技術產業,經濟最發達,的省份是哪一個
中國經濟前三是廣州、江蘇和山東。撇開北京和上海,因為北京上海不算省,北京上海經濟很發達,但是地區面積小,和省相比還是有所不足。
山東,山東這個省是中國傳統經濟強省。山東有廣州的製造,也有江蘇的科技,但是山東製造不如廣州,科技不如江蘇,互聯網基本就是白板,毫無競爭力。山東周邊也沒有強的經濟體,比如上海,香港那樣的支撐。但是就是這樣的山東,其各行各業發揮很均衡。山東有重工業,有輕工業,有原料產地,有設備生產,比如廣州和蘇州製造的產品很多的原料和零件都是采購自山東。全國各地如果各自為戰,山東可以排第一,因為山東啥都不缺,但是山東啥都不強也是山東的問題所在。說到山東就不得不說山東的熊大熊二,濟南和青島。說到這兩個城市,山東人自己都笑了。因為熊大熊二,典型的拖尾車城市,青島人口非常少,濟南靠吞並其他城市發展。兩個城市的經濟競爭力非常弱。但是山東的其他城市有很強的經濟,比如濰坊、臨沂、東營、煙台這些城市都有自己的發展特色。
就交通來說,前三個省,其實交通都很發達。重點說的是山東的過路費比較高。費用比較貴。這也是山東落後其他兩個省的原因之一。
人口素質方面,其實中國差不多的。沒有說哪裡高哪裡低,相比之下,南方的人比較精明溫柔,北方人比較誠實粗獷。各有各的特色吧。
⑺ 中國山東和中國江蘇哪個好
肯定是江蘇啊,這還用比嗎?整個中國只有3個重點區域。一個是北京天津,一個是江浙滬,一個是珠三角。說到教育,看高考錄取率,江蘇的南通、無錫、蘇州比天津、上海還要高,遠高於北京。江蘇把題目做難一點,實際是為了掩飾自己考大學最容易的事實!有很多人說過,江蘇考題最難,但是江蘇考大學最容易。表面看很矛盾是吧?有腦子的人認真分析就懂了!
至於經濟、醫療,能跟江蘇比的只有京津地區和珠三角。
不過說到海邊環境,江蘇不怎麼樣。由於地處黃海,那水不是清澈的,是渾濁的,不能下海。都已經這樣了,還要放一大堆化工廠,往海里排廢水,真是垃圾!再加上很多漁船,退潮後停在灘塗上,風景非常難看。最可笑的是洋口這個景點,什麼都沒有,居然有臉賣門票。江蘇真正環境好的幾個城市是蘇州,南京,無錫,南通,揚州,常州,其他的地方就很一般了。。。要想跟江蘇比,最好還是拿廣東來比。深圳、廣州、東莞、珠海、佛山,汕頭,這些地方環境好,經濟,教育,醫療都不錯。
山東除了青島、煙台,其他城市都不怎麼樣!
⑻ 分析山東和江蘇的各自優勢
山東發展的優勢資源
第一是豐富的自然資源。山東的自然資源又可劃分為人文自然資源和礦產自然資源。山東的人文自然資源的確豐富多姿,五千年文明的傳承載這塊土地上留下了厚厚的積淀,黃河、泰山、孔廟、泉城、太白樓、蓬萊海市蜃樓等自然景觀,加上歷史上孔子、孟子、墨子、管子、甘德、汜勝之、孫武、孫臏、諸葛亮、辛棄疾、李清照、蒲松齡、王羲之、顏真卿、張擇端等一大批思想家、科學家、軍事家、文學家、藝術家和書法家的歷史遺跡,使得齊魯大地的文化味道相當濃厚。而山東的礦產自然資源儲量總體上也居於全國前列。全省已發現各類礦產128種,佔全國己發現礦產種類的78%。在已探明儲量的74種礦產中,有30多種儲量居全國前10位。其中居第一位的有黃金(岩金)、自然硫(佔全國儲量90%以上)、石膏(佔全國儲量70%);居第二位的有石油、金剛石(儲量佔全國40%,產量佔80%)、菱鎂礦、鈷、鉿、花崗石;居第三位的有鉀鹽、石墨、滑石、膨潤土、石灰岩等。山東是全國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勝利油田是中國第二大石油生產基地,中原油田的重要采區也在山東,全省原油產量佔全國1/3。山東境內含煤地層面積5萬平方公里,兗滕礦區是全國十大煤炭基地之一。山東電力資源充足,山東電網是全國六大電網中唯一的省獨立電網。另外,由於山東的自然地理位置,山東因瀕臨海洋有著豐富的海洋資源,以平原為主的地形使得山東又具備了便於耕種收獲的豐饒土壤。
第二是優越的經濟地理位置。山東半島與東亞經濟強國日本和亞洲四小龍之一的韓國隔海相望,眾多優良的海港為山東發展外向型經濟提供了平台。山東的海岸線長達3000多公里,約佔全國的六分之一,並且山東沿海港口城市的密度據全國之首。山東沿海現有港口26處,港口密度居全國之首。擁有萬噸級以上泊位60多個,年吞吐能力過億噸。青島、煙台、威海、日照、龍口、石島、嵐山、東營等8個港口被國家批准為對外開放一類港口。正在施工中的青島前灣港,建成後將成為年吞吐能力1億噸的我國東部大港。在改革開放政策框架中快速成長的膠東沿海經濟帶,使得山東的對外經濟聯系變得方便而快捷。
第三是相當規模的基礎設施。山東在努力發展經濟,加快對外開放的過程中,十分注重基礎設施的建設,使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具有相當規模。
無論從天上去山東,還是從地上去山東,到過山東的都說山東的路好。山東也的確以通車里程多、路面等級高而聞名全國。到1995年,全省公路通車里程達到54200多公里,公路密度達每百平方公里34.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18公里,一級公路1600多公里,二級公路11700多公里。山東的鐵路網路比較完備,京滬鐵路、京九鐵路縱貫南北,膠濟鐵路橫跨東西,8條支線與之相連,全省鐵路通車里程已達2400多公里。山東已建機場9個,其中濟南、青島機場被辟為國際機場,開通國際、國內航線90多條。
山東的郵電、通訊基本實現了現代化,光纜通訊,數字傳輸和程式控制電話廣泛應用,已與世界18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通國際直撥電話。山東17個市地和大多數縣開辦了國際郵政特快專遞業務。山東電網是中國六大電網中唯一的一省獨立電網。到1995年底,裝機總容量超過1000萬千瓦,年底電量730億千瓦小時。
目前,山東又開始了大規模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即信息高速公路建設。山東將影響經濟快速發展的路、海、空、信息幾大通路同時建設,的確大大改善了投資環境。
但是,據山東大學21世紀山東研究中心公布的一份《山東省經濟競爭力比較分析報告》指出,山東的經濟競爭力在與發達省份和地區相比不佔優勢。報告從經濟實力、國際化水平基礎設施、企業管理、政府管理、科技、國民素質等各個方面與全國11個省市(京、津、遼、滬、蘇、浙、閩、豫、冀、鄂等)進行了比較。從反映生產與收入總量及發展水平的指標-國內生產總值(GDP)、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全社會投資總額、第三產業所佔比重、人均社會商品零售總額、人均私人消費支出、政府最終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的8個指標最終評價結果表明山東省經濟實力競爭力在12省市中排名第6。另外,山東國際化水平競爭力綜合排名在12省市中排名第9,基礎設施競爭力排名第10,企業管理競爭力排名第4,政府管理競爭力排名第10,科技排名第8,國民素質山東排名第11位。綜合比較,山東的經濟競爭力排在第9位,12個省市排名次序依次是北京、天津、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河南、廣東、河北、湖北。
另據統計,廣東出口佔GDP的比重列第一,是山東省的5.9倍;北京旅遊收入佔GDP的比重名列第一,是山東的35倍。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在12省市中排名第12,表明環保投資較少。另外每十萬居民擁有專利數和研究開發支出佔GDP的比重分別排名第9和10,說明要加強科技投入;另外,大專以上人口比例和每十萬居民擁有醫療機構數等排名12和11,說明增加教育投資十分必要。
正如山東省制定的「十五」規劃所指出,與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和廣東等發達地區相比,山東傳統的優勢正在弱化,新優勢相對匱乏,亟需塑造面向21世紀經濟發展的新優勢。產業結構層次不高,主體產業為市場飽和的傳統產業,經濟競爭力在沿海省份中明顯不佔優勢,在全國專業分工格局中處於中等檔次。同時,科技教育、市場化程度、政府效率、法治環境、社會信用、城鄉建設、生態建設以及人們的觀念素質等軟硬環境亦不適應提高競爭力的要求。
可以看出,山東的競爭力不強原因是多方面的。或許除了上面所提的幾個方面,過於厚重的傳統文化也影響了山東人的闖勁和進取意識。
戰略取向與組合——陸上山東,空中山東,海上山東,網上山東
一個大省的發展在於其戰略的選擇是否適應了時代發展的選擇。就山東來說,根據環境、人力資源現狀,或許選擇「陸上山東」、「空中山東」、「海上山東」和「網上山東」四大戰略並舉的模式更能適應新世紀的挑戰。
陸上山東——基於發達的公路、鐵路設施,加大與兄弟省份成分的經濟合作,並加快中西部地區的城市化步伐,充分發揮山東老工業基地的潛力和新興工業城市的帶動作用,釋放電子工業、機電、煤炭等工業和山東現代農業的能量。
空中山東——有選擇地優先發展膠東地區幾個新興城市,將其目標定位為類似上海的國際化大都市。目前,青島、煙台、威海等城市已有很好的基礎,進一步朝國際化城市發展,隨著中國北方環渤海灣經濟發展的需要,將會在華北成為又一個東亞明珠。
海上山東——立足青島等優良港口城市, 發展海洋和生物產業。21世紀是海洋世紀。山東應抓住機遇發展東部城市的海洋產業和生物產業,力爭發展成為中國耕海牧洋的首選基地帶。
網上山東——信息產業是當今最具經濟活力的產業,也是一個省份經濟發展的龍頭產業。立足山東先進的通信基礎設施,打造適應經濟時代發展的金橋網路,應是增強山東整個經濟競爭力的重拳。而目前山東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勢頭強勁,首次成為山東第一大產業。
四大戰略的實施,根本的在人才。而目前山東還沒有一所在國內類似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廈門大學等可以培養高水平理工技術人才的名牌大學。沒有一所名牌大學做智力支撐,應是實施四大戰略的根本制約。
中國地圖上,山東地圖的形狀就象一隻振翅出海的雄鷹。我們還是願意相信山東,在未來的10年裡,蓬勃發展,揚帆出海。
勤勞的山東人, 你們准備好了嗎
江蘇的優勢
五年前,對大多數人來說,「現代服務業」還是一個陌生詞彙。去年7月19日,省委、省政府「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工作會議」的召開,使得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增創江蘇發展新優勢的鴻篇巨制全面破題。
如今,一手抓先進製造業,一手抓現代服務業,以製造業帶動服務業,以服務業促進製造業,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已成為全省上下的共識。
「雙輪效應」初展魅力
【鏡頭實錄】如今,在蘇州與上海接壤處,崑山花橋國際商務中心初見雛形。按照規劃,這個面積50平方公里的商務城被分為4個功能區:啟動區,是商務城的金融、辦公、綜合服務、企業總部等的聚集區;配套區,重點發展商注酒店、休閑、娛樂等配套服務業;物流區,規劃面積4300畝;控制區,規劃面積2.3萬畝,作為今後5—10年商貿發展的預留區域。目前,國際商務中心已吸引20多個具有一定規模的服務業項目進駐,總投資額超過200億元,初步形成了現代服務業的綜合功能。
崑山花橋只是我省重點現代服務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南京河西CBD、連雲港等另外兩個國際商務中心也已初具規模。連雲港商務中心的會展、港口服務等功能在逐步發揮。蘇州電子信息產品交易中心、南京龍潭物流基地、無錫東方國際輕紡城等一批服務業重點項目順利推進;無錫工業設計園、蘇州科技園、南京軟體園等服務業集聚區運作良好。這一切,都成為我拾雙輪驅動」效應的生動註解。
一手抓先進製造業,一手抓現代服務業,新戰略帶來了新變化。今年上半年,服務業完成增加值3536.23億元,同比增長14.1%,增速提高1.7個百分點,創12年來的新高,服務業佔GDP比重36%,同比提高1.4個百分點。一個以工業化提供增長動力,以城市化拓展就業空間,以市場化注入發展活力,以國際化提升服務水平,以信息化增強技術支撐的現代服務業發展格局正在構建。
「加減乘除」的呼喚
【鏡頭實錄】這是發生在無錫工業設計園里的一個真實故事。一家企業要為英國客戶開發一種新型電動車踏腳,經過一個多月加班加點打樣生產,花了3萬多元,結果卻被對方判為「不合格」。而當他們將任務委託給一家設計公司後,只用三天時間、花了4000元就完成設計,而且樣品寄往英國不到一個星期,就接到了上億元訂單。在這里,100多家設計及自主研發類企業不斷製造「靈感反應堆」,將一個個實用創意奉獻給社會:「簡易停車裝置」使汽車可以緊密停放、取車又很方便,解決了停車難問題;「高速公路防霧裝置」,讓大霧天籠罩下的高速公路暢通無阻……
上世紀8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加速推進,國際資本快速流動,產業格局急劇變化,世界製造業重心不斷東移,中國積極承接國際製造業轉移,已成為全球製造業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環節。作為「世界加工廠」,到2010年,江蘇省全球製造業比重預計將達到2%左右。但值得關注的是,21世紀以來,全球製造業出現零增長,市場需求有所下降,製造業發展必須取得新突破。
抓研發,重設計,爭取生產銷售更多話語權,是我省新型工業化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不少生產企業主動將服務業和生產製造剝離,走專業化道路,加大研發投入。全省單是外資研發機構就超過了80家。
通過「加減乘除」,調整工業結構,是我省加快產業升級的現實路徑。「加法」,就是加快改造提升江蘇的傳統優勢支柱產業,發揮近期對全省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減法」,就是嚴格控制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和高危產業。「乘法」,就是加快實施電子信息、現代裝備製造、生物技術與新醫葯、新材料等四大產業「雙倍增」計劃,不斷提高高新技術產業比重。「除法」,堅決淘汰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落後工藝、技術、設備和產品。
推進江蘇主導產業、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優化升級,發展新型工業化呼喚現代服務業的匹配。積極倡導自主研發、大力發展包括工業設計、物流、營銷服務在內的現代服務業特別是生產服務業,是江蘇未來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到2010年,全省服務業增加值將在2004年基礎上實現倍增,服務業在促進發展、吸納就業等方面的作用將更加突顯。
服務業「反作用」製造業
【鏡頭實錄】由張家港保稅區孵化而出的張家港保稅區化工品交易市場,每天現貨價格已成為左右全國化工市場的價格「晴雨表」。作為應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而生的一種現代服務業形態,這個化工市場隨江蘇揚子江國際化學工業園化工產業鏈集聚效應的放大而迅速成長,目前,市場辦公面積達3萬多平方米,入駐的中外企業538家,通過和美國、英國、韓國、新加坡等相關網站聯網,建立化工品口岸信息平台,每天發布紐約、倫敦交易所石化產品成交價和華東、華南、華北地區的產品價格走勢。商品包括原油、甲苯、二甲苯、苯乙烯、乙二醇等幾十個品種,成為全國最大的液體化工品交易市常今年這個市場的成交額將達250億元,工商稅收超過1億元。2005年,交易市場被中國化工協會評為「中國最具競爭力的化工交易市潮第一名。
服務業發展水平,已成為一個國家和地區綜合競爭力和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從全球經濟發展看,發達國家產業結構正從「工業型經濟」向「服務型經濟」轉型。1980—2000年,世界服務貿易額增長了近400%;2003年,服務貿易在國際貿易中的比重超過20%,而生產性服務業已成為世界經濟增長最快的行業。
我省已進入工業化轉型期、城市化加速期、經濟國際化提升期,先進製造業基地的打造,離不開高新技術產業的主導,優勢產業的支撐,現代服務業的匹配。反過來,現代服務業給製造業的發展又拓展了空間。測算表明,只要把現有工業生產物流成本降低10%,全省工業企業就可以新增利潤300億元。如今,遍布大江南北的各類產品交易市場,從絲綢服裝到紡織面料,從五金建材到居家用品,從玩具到眼鏡……已在更大范圍內聚集人流、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不僅促進了商品流通,還帶動了製造業發展,很多已成長為地方特色產業的龍頭。部分大型批發交易市場,開始探索全國生產、全球采購、江蘇集散的路子,有效放大了江蘇的產業優勢。
隨著後工業化時代的到來,我省現代服務業對製造業的反作用力必將更加顯著。我們期待一個以發展和引進現代物流企業、建設和培育產品交易市嘗做大做優軟體產業集聚區、發展和應用工商設計平台、發展科技創新投資服務體系、發展全面小康性消費服務為核心內容的現代服務業體系的全面形成。
⑼ 中國經濟實力最強的三個省,是哪三個,有你的家鄉嗎
GDP總量:1廣東、2江蘇、3山東、4浙江;
人均GDP:1江蘇、2福建、3浙江、4廣東;
稅收凈上繳:1廣東、2江蘇、3浙江、4山東;
人均個稅繳納:1浙江、2廣東、3江蘇、4福建;
公共預算收入:1廣東、2浙江、3江蘇、4山東;
人均可支配收入:1浙江、2江蘇、3廣東、4福建;
另外廣東和浙江比江蘇還多一個隱藏優勢,那就是互聯網和軟體產業,因為互聯網和軟體業對GDP貢獻比很低,即便是阿里、騰訊這些世界級巨頭,每年的GDP貢獻都趕不上江蘇一個大型鋼鐵廠,所以江蘇GDP高確實跟製造業佔比大有很大關系。廣東製造業雖然也很龐大,但佔比遠低於江蘇,反倒是互聯和金融這些GDP貢獻比較低的行業卻遠比江蘇發達,攤低了GDP卻貢獻了更多稅收,所以廣東和浙江的富豪以及馳名品牌遠多於江蘇是有原因的。當然江蘇發展的均衡性也是值得廣東和浙江去學習的。
⑽ 山東與江蘇誰的經濟實力最強誰的發展潛力更大
江蘇蘇南一塊的發展水平已經相當高了,整體低是因為蘇北地區經濟較蘇南落後較多。從地理位置上來看,江蘇省位處長江三角洲,既是長江的入海口,又十分靠近上海這個國際化大都市,經濟,科技實力都遠遠強於山東,僅憑數據來看是不能說明什麼問題的。而且就山東省來說,人口較多,也是一個較大的農民工輸出地,你說,如果當地發展非常好的話,會有那麼多農民工出來打工掙錢嗎。你見過幾個農民工是來自江蘇蘇州,無錫,常州,鎮江的啊。如果哪天蘇北的經濟能和蘇南抗衡了,那江蘇的經濟發展水平就絕對會成為中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