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古代石蠟是哪個國家
蠟燭是人類古代最早的發明之一
,
另外還有兩種蠟原料的提煉與發現,其中一個是從巨鯨
頭腔取得鯨蠟,
另一種則是從石油中取得粗石蠟這可從埃及和克里特島所發現的,
至少在西
元前
3000
多年的蠟台可得到確證。中世紀時,歐洲廣泛使用牛脂作。古代的蠟燭皆以動物
脂肪製造,在
1800
年後,以石油所提煉的時蠟蠟才開始出現。蠟燭的歷史由來已久,古埃
及時代利用野獸的油脂製成,
到了工業革命才大量生產,
人類使用最初的臘是由蜂臘開始的,
最早的蠟燭也是由蜂臘製作
。
1358
年
在英國倫敦,人們用蜂蠟來製造蠟燭
1648
年
歐洲人開始認識卡那巴蠟
1781
年
最初用蠟來製造火柴
1857
年
在英國人們最初用石蠟生產蠟燭
1897
年德國開始從褐煤中提取蠟,最早的蒙旦蠟開始生產出來,
1900
年
上光蠟工業在歐洲誕生,等應用開始創造
1900
年
德國開始把日本蠟用於肥皂的製造
1925
年
德國開始對蒙旦蠟進行深加工
1933
年聚乙烯蠟的生產方法被發明,在
1950-1960
年間,聚乙烯蠟的技術有了較大發展
1945
年以後蠟在工業上的應用得到了較大的發展,蠟被廣泛使用在包裝工業、粉膠劑業、
蠟燭工業、食品工業、蠟筆的製造、上光蠟工業、橡膠工業、金屬加工等。
在我國歷史上蠟也發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自古以來,
蜜蠟深受世界各地之皇室、
貴族、
藏家、
百姓的鍾愛,
它不只被當做手飾,
頸飾等裝飾品,
更因為具有神秘的力量而獲一致的贊揚推
崇。
它是歷代皇族所採用的飾物與宗教之加持聖物,
令佩戴者與珍藏家得到無比的幸運和財
富。
蠟起源於隋唐時期。相傳隋末唐初葯王孫思邈(
581
-
682
)曾兩
次來峨眉山踏深山採集各種中草葯,
一日在大峨寺後山上發現一棵樹
上長有很多果果,
果果下方都吊有白色透明的水滴,
嘗之如密。
繼後
又發現樹枝條上有小蟲,也就是之後的
白蠟蟲
,不久樹條上又長起白
雪(就是蠟花)
。最後小蟲變成蛾飛出。經試驗,蠟花治傷療瘡有奇
效,
於是葯王動員山民培養此蟲,
以至產蟲、
產蠟,
這就是蠟的起源。
㈡ 蠟燭是什麼時候產生的
現在一般認為蠟燭起源於原始時代的火把,原始人把脂肪或者蠟一類的東西塗在樹皮或木片上,捆紮在一起,做成了照明用的火把。也有傳說在先秦上古時期,有人把艾蒿和蘆葦紮成一束,然後蘸上一些油脂點燃作照明用,後來又有人把一根空心的蘆葦用布纏上,裡面灌上蜜蠟點燃蠟燭。 大約在公元前3世紀出現的蜜蠟可能是今日所見蠟燭的雛形,在西方,有一段時期,寺院中都養蜂,用來自製蜜蠟,這主要是因為天主教認為蜜蠟是處女受胎的象徵,所以便把蜜蠟視為純潔之光,供奉在教堂的祭壇上。從現存文獻看,蜜蠟在我國產生的時間大致與西方相同,日本是在奈良時代(公元710~784年)從我國傳入這種蠟燭的。 蠟燭的普及經歷了一個很長的歷史時期,《西京雜記》中記載,漢朝時南越向高帝進貢的貢品當中有蠟燭,有說法認為當時在寒食節禁火的時候君王賞賜給侯爵以上的官員、上品官員以蠟燭,說明當時的蠟燭極為稀少。到了南北朝時期蠟燭稍微應用得普遍了一些,但也主要是在上層社會,而不是一般的百姓家照明用的。唐朝時也記載了在晉州上貢時的貢品當中有蠟燭,另外唐朝的官員還專門設置一個官員來管宮廷蠟燭。宋朝記載有當時和西夏的邊境貿易中,交易的用品就有蠟燭。蠟燭作為外貿、對外交換的一種東西,說明雖然當時用的比較普遍,但還是比較珍貴的。到了明清以後,蠟燭才漸漸地走入了尋常百姓家,人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也比較多了,但是一般的燈具,像油燈、火把依然不能和蠟燭同日而語。 和現代蠟燭相比,古代蠟燭有許多不足之處。唐代詩人李商隱有「何當共剪西窗燭」的詩句。詩人為什麼要剪燭呢?當時蠟燭燭芯是用棉線搓成的,直立在火焰的中心,由於無法燒盡而炭化,所以必須不時地用剪刀將殘留的燭心末端剪掉。這無疑是一件麻煩的事,1820年,法國人強巴歇列發明了三根棉線編成的燭芯,使燭芯燃燒時自然松開,末端正好翹到火焰外側,因而可以完全燃燒。 蠟燭但蠟燭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它的材料一般是有許多缺點的動物油脂,解決這一難題的是米歇爾·歐仁·舍夫勒爾(MicheI Eugene Chevreul)等人。1809年6月至7月間,法國化學家米歇爾·歐仁·舍夫勒爾收到一家紡織廠的來信,請他分析、確定他們寄來的一個軟皂樣品的成份。他拿著這封信思索了很長時間,心想:要研究肥皂,看來還得從原料油脂入手。在儀器設備非常簡單、樸素的學校實驗,他研究了皂化過程中需要使用的各種油脂。經過大量實驗,他第一次發現了這樣的事實:在一切油脂中,不論其來源如何,脂肪酸的含量均佔95%,其餘的5%則是皂化過程中生成的甘油。通過研究他搞清了皂化過程的本質,同時他還有一項重大的發現:當時用油脂做成的蠟燭,由於裡面有甘油,燃燒時火焰帶煙,氣味難聞。若改用硬脂酸做成蠟燭,燃燒時不僅火焰明亮,而且幾乎沒有黑煙, 不污染空氣。舍夫勒爾把他的發現告訴蓋·呂薩克(Joseph LouisGay-Lussac),並建議兩人共同研究如何具體解決這個問題。他們用強鹼把油脂皂化,再把得到的肥皂用鹽酸分解,擔取出硬脂酸。這是一種白色物質,手摸著有油膩感,用它製成的蠟燭質地很軟,價錢更加便宜。1825年,舍夫勒爾和蓋·呂薩克獲得了生產石蠟硬脂蠟燭的專利。石蠟硬脂蠟燭的出現,在人類照明史上開創了一個新時代。後來,有人在北美洲發現了大油田,於是可從石油中提煉出大量的石蠟,較理想的蠟燭因此在全球得到了普及、推廣。 在古代尚未使用電力的情況下,蠟燭的照明作用尤為重要。但在高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已經一般不再使用蠟燭了,蠟燭則更多的被賦予了感情色彩,例如情侶相約、生日晚餐、對亡靈的悼念、對未來的祈禱等等,特別是在紀念日和喜慶的日子裡,人們便會點起蠟燭。另外,蠟燭也常會作為一種物理或化學實驗的用品。
1358年 在英國倫敦,人們用蜂蠟來製造蠟燭
1648年 歐洲人開始認識卡那巴蠟
1781年 最初用蠟來製造火柴
1802年 在英國倫敦,TUSSAUD夫人蠟像館正式成立
1811年 對卡那巴蠟的化學組成的最初分析報告予以公布
1830年 K.V.Reichenbach在實驗室中從煤炭瀝青中分離出石蠟
1833年 E.F.Glocker正式名稱地蠟為"OEOKERIT"
1845年 卡那巴蠟開始大量的商品化生產
1848年 J.Liebig確認了蜂蠟的基本化學組成
1855年 德國最初開始在SAXONY進行石蠟的商業化生產,採用的是從褐煤中蒸餾的辦法
1857年 在英國的BATTERSEA人們最初用石蠟生產蠟燭
1897年 德國開始從褐煤中提取蠟,最早的蒙旦蠟開始生產出來,正式名為"MONTANWACHS"
1900年 上光蠟工業在歐洲誕生,等應用開始創造
1900年 德國開始把日本蠟(JAPAN WAX)用於肥皂的製造
1925年 德國I.G.FARBENINDUSTRIE A.G.開始對蒙旦蠟進行深加工
1933年 聚乙烯蠟的生產方法被發明,在1950-1960年間,聚乙烯蠟的技術有了較大發展
1934年 FISCHER-TROPSCH(費歇爾-托晉希)蠟開始商業化生產,開始合成蠟的製造歷史
1945年以後蠟在工業上的應用得到了較大的發展,蠟被廣泛使用在包裝工業、粉膠劑工業、蠟燭工業、食品工業、蠟筆的制 造、上光蠟工業、橡膠工業、金屬加工等。
㈢ 既然蠟燭是中國人發明的,那麼為什麼被叫做洋蠟
中國只是發明 但是西方國家經過工業革命開始大規模生產 中國國內的蠟燭 質量不如西方 西方蠟燭便宜質量又好 逐漸淘汰去掉國內的蠟燭。
㈣ 蠟燭是由什麼做的
蠟燭的主要原料是石蠟,石蠟是從石油的含蠟餾分經冷榨或溶劑脫蠟而製得的,是幾種高級烷烴的混合物,主要是正二十二烷(C22H46)和正二十八烷(C28H58),含碳元素約85%,含氫元素約14%。添加的輔料有白油,硬脂酸,聚乙烯,香精等,其中的硬脂酸(C17H35COOH)主要用以提高軟度,具體添加要視生產什麼種類的蠟燭而定。
易熔化,密度小於水難溶於水。受熱熔化為液態,無色透明且輕微受熱易揮發,可聞石蠟特有氣味。遇冷時凝固為白色固體狀,有輕微氣味。
中國人養殖白蠟蟲已有上千年歷史,世界上最早,約於19世紀中葉傳入歐洲,西方世界始知有「中國蠟」,隨後「中國蠟」也成為中歐貿易中的一項中國特產品。現代因石油蠟的興起,白蠟已少市場,掛蟲收蠟已走入歷史,難以復存。
19世紀是生物學大躍進的時代,有關昆蟲的分類學和生態學研究在歐洲成為一時顯學,而昆蟲學家對昆蟲標本收集的觸角更是遍及全世界,當然也擴及到中國。據不完全統計,自1840年至1910年的70年間外國有組織來華進行生物考察的團體不下數十次,長居中國的基督教和天主教傳教士也有很多人從事昆蟲的研究。此時中國現代「昆蟲學」尚處於萌芽階段,其成就自難與西方現代生物學相抗衡。中國現知昆蟲約25000種,其中95%以上是由外國人命名的,中國人自己命名的尚不足5%,但這個現象正在逐步改善。現在白蠟蟲的學名Ericeruspela(Chavannes)就是沿自法國漢學家沙畹於1848年用「白蠟」的湖南音最早命名的。
歐洲人最先知道中國有白蠟蟲的是耶穌會會士金尼閣(NicolasTrigault)。根據《中國農書》的記載,他在1651年述及中國東南各省取「白蠟」的事情。18世紀中葉中國飼養白蠟蟲的消息傳到了歐洲。1853年羅刻哈特(W.Lockhat)從上海將白蠟的樣品連同白蠟蟲送到英國以供研究。利希陀芬(FerdinandvonRichthafen)繪有中國最早的現代地質圖,於1872年在四川學到取白蠟的方法,載在他的旅行的書信中。歐洲在16、17世紀時期制蠟燭也是一種重要手工業,而制燭原料主要來自蜂蠟(即黃蠟),同時也使用白蠟(whitewax)一詞,並認為「白蠟」是由「黃蠟」漂白而成,這與中國早期對「白蠟」因瞭解不深而誤解相同,後來才正確認識白蠟(蟲白蠟)是不同於黃蠟(蜂蠟)的另一種昆蟲蠟。
初期東西方的白蠟貿易可能經日本轉口,因為當時的歐洲人認為日本也是白蠟生產國,而且是由一種樹木所產,是一種「植物蠟」。後來經過在華耶穌會士的介紹和歐洲昆蟲學者的研究,始弄清楚白蠟由昆蟲所產,因來自中國,特稱為「中國蠟」,拉丁文則為Cerachinesnsis,是一個專名。
法國漢學家沙畹1848年為白蠟蟲所定的種名Coccuspe-la已不用,所用的正式學名為Ericeruspela(Chavannes)。Chavannes就是沙畹,沙畹當時所用的「白蠟」湖南發音「Pe-la」則繼續沿用至今,並成國際昆蟲專用學名。同時由白蠟所產的蠟也特定名為「中國蠟」(Cerachinensis,cera拉丁文「蠟」,chinensis拉丁文「中國」;英文則直稱Chinesewax)。至此不僅「白蠟蟲」躍引國際舞台,「中國蠟」也隨之進入國際市場,成為中國著名的名銷商品,此一趨勢迄今不衰,而且還有更廣闊的拓展空間,值得珍視。
㈤ 最早的蠟燭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現在我們的生活中由於電力的逐漸發展,蠟燭已經是非常少用的了。但是在古代生活中,蠟燭就是晚上唯一的照明工具,沒有蠟燭,晚上只能感受漆黑。
在我國真正的蠟燭是在漢代出現的,當時使用的方法就是把之前用的燈柱放到動物的油脂里邊,然後點亮就成為蠟燭,這類蠟燭的材料很顯然就是動物的油脂。後來燈柱逐漸的也變成為燈芯絨,人們使用起來更加方便,製造成本就更低,蠟燭也逐漸進入了平常人家的生活之中,延長了當時人們的工作時間。
㈥ 歐洲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制備蠟燭的,他們的主要制備手段是什麼
根據大英網路全書記載在公元三千年前(據今5000年)埃及和希臘就有蠟燭的相關紀錄, 蠟燭是人類古代最早的發明之一 ,另外還有兩種蠟原料的提煉與發現 ,其中一個是從巨鯨頭腔取得鯨蠟 ,另一種則是從石油中取得粗石蠟 這可從埃及和克里特島所發現的 ,至少在西元前3000多年的蠟台可得到確證 。中世紀時,歐洲廣泛使用牛脂作。古代的蠟燭皆以動物脂肪製造 ,在1800年後,以石油所提煉的時蠟蠟才開始出現 。蠟燭的歷史由來已久,古埃及時代利用野獸的油脂製成 ,到了工業革命才大量生產 ,人類使用最初的臘是由蜂臘開始的 ,最早的蠟燭也是由蜂臘製作 。
蠟燭的歷史
人類使用蠟最初是從蜂蠟開始的,最初的蠟燭是用蜂蠟來製造的。
1358年 在英國倫敦,人們用蜂蠟來製造蠟燭
1648年 歐洲人開始認識卡那巴蠟
1781年 最初用蠟來製造火柴
1802年 在英國倫敦,TUSSAUD夫人蠟像館正式成立
1811年 對卡那巴蠟的化學組成的最初分析報告予以公布
1830年 K.V.Reichenbach在實驗室中從煤炭瀝青中分離出石蠟
1833年 E.F.Glocker正式名稱地蠟為"OEOKERIT"
1845年 卡那巴蠟開始大量的商品化生產
1848年 J.Liebig確認了蜂蠟的基本化學組成
1855年 德國最初開始在SAXONY進行石蠟的商業化生產,採用的是從褐煤中蒸餾的辦法
1857年 在英國的BATTERSEA人們最初用石蠟生產蠟燭
1897年 德國開始從褐煤中提取蠟,最早的蒙旦蠟開始生產出來,正式名為"MONTANWACHS"
1900年 上光蠟工業在歐洲誕生,等應用開始創造
1900年 德國開始把日本蠟(JAPAN WAX)用於肥皂的製造
1925年 德國I.G.FARBENINDUSTRIE A.G.開始對蒙旦蠟進行深加工
1933年 聚乙烯蠟的生產方法被發明,在1950-1960年間,聚乙烯蠟的技術有了較大發展
1934年 FISCHER-TROPSCH(費歇爾-托晉希)蠟開始商業化生產,開始合成蠟的製造歷史
1945年以後蠟在工業上的應用得到了較大的發展,蠟被廣泛使用在包裝工業、粉膠劑業、蠟燭工業、食品工業、蠟筆的制 造、上光蠟工業、橡膠工業、金屬加工等。
㈦ 能用在蠟燭上的顏料有哪些啊求推薦
國內生產用在蠟燭上的顏料挺少的,一般都是進口的,比如德國GOLDMANN蠟燭顏料,德國KALSE LACKE色粉,西德BEKRO色精
望採納,謝謝~
㈧ 蠟燭的歷史
1358年 在英國倫敦,人們用蜂蠟來製造蠟燭
1648年 歐洲人開始認識卡那巴蠟
1781年 最初用蠟來製造火柴
1802年 在英國倫敦,TUSSAUD夫人蠟像館正式成立
1811年 對卡那巴蠟的化學組成的最初分析報告予以公布
1830年 K.V.Reichenbach在實驗室中從煤炭瀝青中分離出石蠟
1833年 E.F.Glocker正式名稱地蠟為"OEOKERIT"
1845年 卡那巴蠟開始大量的商品化生產
1848年 J.Liebig確認了蜂蠟的基本化學組成
1855年 德國最初開始在SAXONY進行石蠟的商業化生產,採用的是從褐煤中蒸餾的辦法
1857年 在英國的BATTERSEA人們最初用石蠟生產蠟燭
1897年 德國開始從褐煤中提取蠟,最早的蒙旦蠟開始生產出來,正式名為"MONTANWACHS"
1900年 上光蠟工業在歐洲誕生,等應用開始創造
1900年 德國開始把日本蠟(JAPAN WAX)用於肥皂的製造
1925年 德國I.G.FARBENINDUSTRIE A.G.開始對蒙旦蠟進行深加工
1933年 聚乙烯蠟的生產方法被發明,在1950-1960年間,聚乙烯蠟的技術有了較大發展
1934年 FISCHER-TROPSCH(費歇爾-托晉希)蠟開始商業化生產,開始合成蠟的製造歷史
1945年以後蠟在工業上的應用得到了較大的發展,蠟被廣泛使用在包裝工業、粉膠劑工業、蠟燭工業、食品工業、蠟筆的制 造、上光蠟工業、橡膠工業、金屬加工等。
㈨ 紅蠟燭的顏料是什麼
一、原料及設備
生產蠟燭的主要原料是石蠟,輔助原料是硬脂酸,微量原料有蜂蠟、香精、顏料、金屬鹽等,生產蠟燭的機器是蠟燭機,一般有10型、20型、40型、50型、60型、70型、80型、90型、100型、120型等,各型單機每次產蠟燭分別為10支、20支、40支、50支、60支、70支、80支、90支、100支、120支等。
二、製作方法
將石蠟、硬脂酸及微量化學物共置於鋁鍋中熔化,澆入預先塗有油質及已經配好燭芯的機模中,澆入前,先將蠟燭機水箱灌滿冷水,並使其循環,促其冷凝。凝結後,剪斷燭芯即可。
普通白蠟燭不需要配料,是採用55度左右石蠟製成的。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無黑煙,不流淚、無灰塵、耐燃燒、亮度大蠟燭,夏天不變軟、不彎曲蠟燭,驅蚊蠟燭,香味蠟燭,工藝蠟燭,彩色蠟燭,彩色火焰蠟燭等形形色色的蠟燭也應遠而生。
1.無黑煙、亮度大蠟燭:蠟燭芯要選用潔白純棉線編組而成。將潔白的純棉線經漂白粉漂白,蠟燭點燃後即不冒黑煙,且亮度大。如果棉線不經漂白,含有雜質,蠟燭點燃後黑煙甚多,且不明亮。
2.不流淚、無灰塵、耐燃燒蠟燭:漂白的蠟芯線經化學原料浸泡後,製成的蠟燭即不流淚、無灰塵、耐燃燒。下面介紹三種浸泡蠟芯線的化學原料配方,每種配方都可以單獨使用。
配方一 硼酸 0.04份
磷酸 0.64份
硫酸銨 0.64份
水 100份
配方二 硼砂 226.8克
硝酸鉀(火硝) 226.8克
硫酸銨 567克
水 7千克
配方三 氯化銨(鹼砂) 4536克
水 6千克
製作蠟燭前須將經化學原料浸泡的蠟芯線會燒焦。也可以放在通風乾燥處晾乾,但不能在日光下曝曬,以免化學混合物起物理化學反應,失去作用。
3.夏天不變軟、不彎曲蠟燭:用石蠟製作成的蠟燭夏天易變軟彎曲,點燃後蠟燭溶化快,按如下配方製成的蠟燭即不變軟,不彎曲且耐燃燒。
這種蠟燭的蠟油配方(按重量計)為10份石蠟加2-3份硬脂酸。10份石蠟,2-3份硬脂酸。
應注意的是硬脂酸加入不能過多,否則蠟油熔化太慢,蠟光不亮。
4.香味蠟燭:將B-環糊精200克,水600毫升,熏衣花草20克(也可用香精代替)混合拌勻,然後混煉三個小時。取出的包容物,在60℃的條件下(溫度不能過高,否則香料將變質)經真空乾燥機或噴霧乾燥成粉末狀化學包攝物(無條件可用其它方法乾燥成粉末狀)。將粉末狀化學包攝物放在通風乾燥處保存備用。生產蠟燭時,將粉末狀化學包攝物投入溶解的蠟燭製造原料中拌勻,灌注機模內即可做成香味蠟燭。
粉末狀化學包攝物的用量,一般為蠟燭原料的1-3%。
用此法製成的蠟燭存放半年以上仍然正常放香,根據使用的不同香料散發出不同的香味。由於個人和小型蠟燭製造廠無乾燥設備,故可採用土法生產粉末狀化學包攝物,效果雖差一些,但也有一定的放香作用。取B-環糊精100克,水300毫升,攪拌後加熏衣花草10克,放在鍋內蒸發直至乾燥成粉末狀化學包攝物即可保存備用。但用量一般要加大到5%左右。
㈩ 蠟燭的起源和來歷
蠟燭起源於原始時代的火把。原始人把脂肪或者蠟一類的東西塗在樹皮或木片上,捆紮在一起,做成了照明用的火把。大約在公元前3世紀出現的蜜蠟可能是今日所見蠟燭的雛形。
在西方,有一段時期,寺院中都養蜂,用來自製蜜蠟,這主要是因為天主教認為蜜蠟是處女受胎的象徵,所以便把蜜蠟視為純潔之光,供奉在教堂的祭壇上。
從現存文獻看,蜜蠟在我國產生的時間大致與西方相同,日本是在奈良時代(710~784年)從我國傳入這種蠟燭的,和現代蠟燭相比,古代蠟燭有許多不足之處。
(10)蠟燭工業用顏料出自哪個國家擴展閱讀
性質組成
蠟燭的主要原料是石蠟(C25H52),石蠟是從石油的含蠟餾分經冷榨或溶劑脫蠟而製得的,是幾種高級烷烴的混合物,主要是正二十二烷(C22H46)和正二十八烷(C28H58),含碳元素約85%,含氫元素約14%。
添加的輔料有白油,硬脂酸,聚乙烯,香精等,其中的硬脂酸(C17H35COOH)主要用以提高軟度,具體添加要視生產什麼種類的蠟燭而定。
易熔化,密度小於水難溶於水。受熱熔化為液態,無色透明且輕微受熱易揮發,可聞石蠟特有氣味。遇冷時凝固為白色固體狀,有輕微的特殊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