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飛機設計所裡面有什麼崗位
中航工業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簡稱601所)成立於1961年8月,隸屬於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坐落於東北中心城市沈陽,是新中國最早組建的飛機總體設計研究所,主要從事戰斗機、無人機的設計研究、航空產品研發、前沿技術預先研究及人才教育培養,先後獲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500餘項,培養出以5名院士為代表的一大批國家級航空專家、卓越的技術帶頭人和高級管理人才,有70多位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被譽為「戰斗機設計研究的基地、航空英才的搖籃」。
為聚焦601所長遠發展,主動適應國防現代化建設戰略及專業發展需求,現面向社會公開招聘。
一、招聘崗位
軟體工程專業副總設計師(1名)
崗位職責
1.跟蹤行業內外先進技術發展方向,組織制定技術發展規劃及技術路線圖;
2.負責健全軟體工程管理體系,開展項目軟體工程需求管理和技術狀態控制;
3.審核審批相關技術文件,並做好技術把關;
4.負責本專業領域的專業建設;組織軟體工程理論與基礎技術研究,探索新技術應用。
二、應聘條件
(一)基本條件
1.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認同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宗旨、理念和文化,熱愛航空事業;
2.遵紀守法,愛崗敬業、團結協作,誠實守信,作風正派,有良好的職業素養;
3.身體健康,符合單位崗位工作要求;
4.中國國籍,無政治歷史問題;
(二)具體條件
1. 本科及以上學歷,航空電子、飛行控制、計算機及相關專業;
2. 具有10年以上軟體工程項目及技術管理工作經歷(博士學歷最低工作經歷要求為5年),軟體工程化經驗豐富;參加機載軟體設計開發全過程;從事過軟體配置管理工作,熟悉軟體配置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具有軟體研製管理經驗者優先。
3. 技術全面,掌握軍用軟體相關標准,熟悉武器裝備生命周期過程;熟悉GJB5000A體系標准;通過GJB5000A或CMMI認證者優先;
4. 熟悉機載軟體設計方法和工具,了解軟體工程技術領域最新的技術方向及發展趨向,技術敏銳力強,對技術有一定的前瞻性,能夠對技術發展提供決策性的建議;
5. 綜合素質高,適應能力強,具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
三、招聘程序及相關要求
根據報名情況,通過資格審查、面試、組織考察及政審、體檢等程序,擇優錄用。
❷ 有哪些從北航走出的航空航天領域的領軍人物
09年入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行器動力工程專業的航空老博士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說一個不是從北航走出來但是和北航淵源頗深的航空航天泰斗級人物吧。
"5年歸國路,10年兩彈成",他是先行者,披荊斬棘,把智慧鍛造成階梯,留給後來的攀登者;「兩彈一星功勛」、「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他是知識的寶藏,是科學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範;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他把人民的滿意作為最高獎賞,被譽為「人民科學家」;他是長期關注北航發展的老朋友,也是給予北航極大支持與指導的老師,他,就是中國航天之父、火箭之王,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的奠基人——錢學森
❸ 航空航天類專業是培養哪些人才呢相關學科實力強的院校有哪些
伴隨著在我國航天航空行業的蓬勃發展,我國在航天航空人才的培養層面的付出也越來越大,這一技術專業從從前的「冷門神密」,到如今讓很多理科專業優秀人才都揣著起了「航天夢」。總體而言,航天航空歸屬於一個既巨大又錯綜復雜的工程項目品類,在這一綜合性目下,又下分成9大技術專業,分別是:航空航天工程、飛行器設計與項目、飛行器製造工程項目、飛行器動力工程項目。
航空航天工程技術專業就業前景分析 (按航空航天工程技術專業有關崗位統計分析) 據調查,航空公司 航空航天行業發展前景最好的地域是:上海市。在"航空航天類"中排名第 1。 航空航天工程技術專業塑造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淵博的專業知識、較好的綜合能力和頗具 創新精神的航天工程行業高素質人才。
❹ 高大上的航天航空專業就業方向都有哪些適合哪些考生報考
高大上的航天航空專業就業方向都有哪些?適合哪些考生報考?
這幾天陸續是有家長來問,關於這個航空航天類的院校以及專業的問題,很多的家長同學也是感覺到這里專業比較高大上,尤其是一些重點院校的相關專業,也是近幾年高分考生的熱門選項。
至於說院校和專業,還有哪些實力比較強,我也是整理了相關的一些資料,那有需要的家長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航空航天,那麼我一發送給大家報考作為參考。大家有想了解更多的院校或者專業,也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我們一起交流,如果喜歡我的視文章也歡迎大家關注點贊轉發,我會持續為大家提供更多有價值的內容。
大家可以關注我,在我個人主頁通過各類小程序,免費對高考志願進行填報,通過大數據、大分段對各省招生人數、計劃及分數進行詳盡的了解,歡迎大家留言點評。
❺ 航空專業就業怎麼樣,會不會找不到工作
一、航空專業簡介
航空專業培養具備航空航天領域的多學科知識,能運用理論分析、數值模擬和實驗研究等手段研究和解決航空航天領域的實際問題,能從事導彈、航天器、飛行器等航空航天器總體、結構和系統設計相關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畢業生應具有扎實的數學、物理、力學、實驗及計算機基礎,可直接進入航空航天部門的科研院所和工程單位,從事與航空航天工程有關的科研、技術開發、工程設計、測試、製造、使用、維修和教學工作,也可在航空航天科學與技術、力學等相關專業繼續深造。
二、航空專業就業方向
畢業生可從事與航空學有關的科研、技術開發、工程設計、測試、製造、使用、維修和教學工作。
從事行業:
畢業後主要在新能源、航天、儀器儀表等行業工作,大致如下:
1 新能源
2 航天/航空
3 儀器儀表/工業自動化
4 計算機軟體
5 電子技術/半導體/集成電路
從事崗位:
畢業後主要從事銷售工程師、系統工程師、技術支持工程師等工作,大致如下:
1 銷售工程師
2 系統工程師
3 技術支持工程師
4 cae工程師
5 無人機飛控演算法工程師
工作城市:
畢業後,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就業機會比較多,大致如下:
1 上海
2 北京
3 深圳
4 成都
5 杭州
6 西安
7 南京
8 廣州
三、航空專業就業前景
航空工業是知識密集和技術密集的高技術領域,航空技術的廣泛應用影響到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文化及通信、氣象、能源、探測等領域,成為社會進步的強大動力。從世界范圍來看,航空工業是朝陽產業,在提升國家整體科技水平和綜合國力方面起著龍頭的作用。
近年來,以航天科技,科工集團,航空一、二集團等為代表的航空航天類企事業單位生產和科研任務飽滿,條件大為改善,待遇提高很快,一些單位的員工年薪可達十幾萬,稍差一些的單位其員工薪資待遇也可達到當地中上水平。航空航天事業的迅猛發展,無異於為年輕學子的成長搭建了理想的平台。
像航天空間設計研究院、航空材料研究院等單位都炙手可熱,受到重點院校畢業生的青睞。畢業生就業地域以北京、上海、西安、成都、沈陽、哈爾濱、深圳等省會及核心城市為主。
❻ 航空專業的就業方向有哪些
航空類專業的就業方向是:國際空乘、民航機務、民航物流管理、國際酒店管理、民航商務信息管理。具體如下:
1、國際空乘。國際航空公司空中乘務、空姐,就業方向與航空服務基本一樣,但側重於國際航空公司方向;
2、民航機務。畢業可在航空企業、航空公司從事航空電子設備的安裝、調試、檢驗、維護;
3、民航物流管理。面向國際、國內各大航空運輸公司、航空物流公司、民航快遞公司從事貨檢、貨運物流管理;
4、國際酒店管理。面向大陸、港、澳、台、新加坡等各大星級酒店、國內外各大民航機場商務酒店等從事前廳接待、樓層管理、大堂管理、咨詢、會展管理、商務洽談、對外聯絡、信息服務的工作;
5、民航商務信息管理。掌握民航企業商務管理及信息管理的知識和技能,具備商務信息處理能力,能在國內各大航空公司、機場、民航企業以及企事業單位從事信息產業及電子商務的相關工作。
航空類專業學生主要面向國內外各大航空公司、地方航空公司、民營航空公司、外航服務公司、各大機場,大中型企、事業單位。也可以在高星級賓館、飯店和旅行社從事飯店服務、導游服務及管理工作,在各大航空公司、機場從事航空服務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以在電信、移動通訊、金融服務等行業及其它各類涉外企事業單位從事高級文秘、公關營銷和管理等工作。
資料補充:
航空專業就業前景:
航空航天類專業的開設院校可以說都是「大腕」,一些民用企業很樂意高薪招納該類畢業生任研發人員,加上航空航天業發展迅猛,人才需求量大,而它的專業又非常「專」,其他專業根本不具備可替代性,就業委實可以用「無憂」來形容,各大航空航天科研院所、軍科院和航空公司,都是薪水高、地位高、技術高的「三高」好地方。以北航為例,在「神六」發射成功以後,統計出參與航空工程的北航畢業生有好幾千人。
一般來說,航空航天類專業學生的就業與國防事業的掛鉤比較緊密,大致面臨著系統內和系統外的分別。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學生而言,由於我國的航空工業還不太景氣,加上大部分航空航天企業分布在沈陽、成都、貴陽等地,待遇也不是很高,所以北航的畢業生一般不情願去這些單位,大部分學生還是願意去外企、留京,或者留在研究所,或者通過考研轉專業來從事其他行業的工作。在系統內單位就業的北航畢業生大部分就業於一些像航空航天研究所或飛機製造集團這樣的國防單位。 不過,就目前形式而言,航天人才的需求會越來越多。
❼ 求關於「錢學森」等航空航天的先進人物的先進事跡
錢學森同志於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擔任了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所長、第七機械工業部副部長、國防科工委副主任、中國科技協會名譽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七、八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科學院數理化學部委員、中國宇航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科技委高級顧問等重要職務;他還兼任中國自動化學會第一、二屆理事長;1991年10月,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錢學森「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和一級英雄模範獎章。 在錢學森心裡「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五年歸國路,十年兩彈成。」錢老是知識的寶藏,是科學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範,是偉大的人民科學家。
吳大觀 同志1916年11月出生於江蘇鎮江,1942年西南聯大畢業後,吳大觀被分配到貴州大定航空發動機廠任設計課技術員,這個工廠是當時全國唯一的航空發動機廠。他用了兩年時間,潛心研究美國萊特公司的活塞式發動機整套技術資料,較全面地掌握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航空發動機工藝技術。
幾十年來,吳老對航空發動機的研製方法和程序有獨到見解,培養了中國幾代航空發動機設計研究人員。他被西北工業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聘為兼職教授;1991年開始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被國務院和航空航天工業部授予「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被人事部批准為航空工業系統5位70歲以上暫不離退休的專家之一;他多次被評為國家機關優秀共產黨員。曾任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六、七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吳大觀同志一生致力於適合我國國情的新型航空發動機研製方法和程序的研究,主持研製多種型號的發動機,並培養了幾代專業人才。為航空發動機的設計研製和促進我國航空工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生前多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他一生自覺接受黨的教育,具有堅定的政治信念。
吳大觀同志的先進事跡報道以來,他立志報效祖國、矢志航空事業的感人事跡和優秀品格,激起了廣大網民的強烈反響。一個先進人物典型能夠在網上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在中國網路史上估計還是第一次。他有什麼樣的魔力讓網友如此瘋狂、如此崇拜呢?我禁不住好奇仔細閱讀了他的先進事跡,這時,我才發現他的人生歷程是中國「航空救國、航空報國、航空強國」的一部航空工業「發展史」,是中國人「救國志、報國情、強國夢」的民族理想的展現,是驅使青年為祖國事業披肝瀝膽、血薦軒轅、鞠躬盡瘁、精忠報國的典範。著名教授方立天先生曾將中華民族精神具體概況為「重德精神」、「務實精神」、「自強精神」、「寬容精神」、「愛國精神」五個方面。而這五種精神在吳老身上都有充分體現。他那信念堅定、對黨忠誠、無私奉獻、淡泊名利的政治品質;他那志存高遠、以才報國、育才舉賢、傳承事業的愛國之心;他那開拓創新、嚴謹務實、刻苦鑽研、勇攀高峰的科 精神;他那牢記宗旨、心繫群眾、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高尚情懷;他那清正廉潔、不求索取、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人生境界,不正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濃縮」嗎?通過對吳老事跡的 習,我真切感受到了優秀共產黨員的人格魅力,被他崇高的人生境界感動了,終於明白了網友為什麼對吳老如此追捧,如此崇拜,因為我在學習中也被他潛移默化了。
九十三年風雨路,矢志不渝報國心。吳老一生的奮斗,就是要為中國的飛機安上「中國心」,安上一顆屬於中國創造和中國製造的「中國心」,實現航空強國夢。因為他親身經歷過被洋人欺辱的日子,他明白,一個國家落後就要挨打,一個民族落後就要受人侮辱。他在日記中特別記述了四件事,一是1944-1947年在美國把他看成是菲律賓人,理發受辱;二是1957年英某公司人說中國人的鍋爐已經不能工作;三是在國外的餐桌上有人諷刺中國人是一寸厚的豬排;四是1961年西德西門子公司總經理說:"你們中國是恐龍時代還要電子通訊嗎?」吳老聽到這些話後非常氣憤,認為這是他終身的恥辱,是中華民族的恥辱。所以,他把自己的命運與祖國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把改變中國航空事業的落後作為畢生的追求。為了中國飛機的「中國心」,在敵機肆虐的炮火下,他毅然改行 航空;在歸國還是留外的選擇中,他堅定地回來報效祖國;在沒有機構、沒有人員、沒有資料的「三無」情況下,他迎難而上主動請纓投入到航空事業中。
吳大觀同志擁有跟著黨走的堅定信心。吳大觀同志的一生可以說是全部獻給了黨和人民的航空發動機事業,他對事業的熱愛與追求,離不開對黨的忠誠和堅定的信心,這種信念他一生都沒有動搖過。
他擁有為國為民的高尚品質。吳大觀同志一生矢志報國,始終不忘自己是中國人,時刻牢記時代賦予知識分子的責任。他擁有寬廣的胸懷,敬業勤奮,奉獻社會,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在工作中,他要求嚴格,事必親躬。他還心繫群眾,奉獻社會,為「希望工程」等捐款近10萬元。難能可貴的是,他清正廉潔,從不向組織提出任何要求。
他擁有奮斗不止的人生境界。吳大觀同志用一生演繹了這樣一句為世人耳熟能詳的話:生命不息,奮斗不止。在他位居高位時,自己只要動動嘴就行了;在他退休以後,本應該去安享晚年。但他卻沒有坐亨其成,他一心想著還能為這個社會做多少貢獻,創造多少財富。他對人民、對國家、對黨和事業無限的忠誠,這一點是我們所有人最應該學習的。
我們要向吳大觀同志學習,學習他愛崗敬業,艱苦奮斗,刻苦學習,不斷創新,為建設航空工業強國而不懈努力。「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吳老的事跡告訴我們,成才必須有頑強的意志,必須只爭朝夕,從點滴做起,不能好高騖遠。因此,必須立足崗位,腳踏實地,端正心態,勤勉敬業。在工作崗位上大膽探索、創新創造。養成勤學習、多讀書、善探究、愛思索的好習慣新思維、開闊眼界,在實踐中磨煉意志、學會忍耐,成長為知識豐富、技能精湛、視野開闊、愛崗敬業的有用之才。
如今,吳老雖然離去了,但他留給我們的,絕不僅僅是對我國航空事業做出的貢獻,更為我們留下了一筆豐厚的精神財富。他的名字已成為中華民族的集體記憶。他人生價值或許無法「拷貝」,但他的崇高精神和優良品德如同種子一般,正在廣為傳播。他是點燃人們心中夢想的火種,是照亮人們走上卓越和成功之路的太陽,是呼喚人們創造宏業偉績的號角,讓我們沿著吳老的足跡繼續前進。
我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工作崗位上繼續貫徹落實好科學發展觀,以吳大觀同志的精神為動力,立足崗位,勤於學習、善於創造、甘於奉獻,以報國之理想,以創新之銳氣,共同開創教育事業美好的明天!
「人生是施與不是索取」,這是吳老先生一生的追求。吳大觀同志作為一名老黨員,把自己的人生與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為祖國的航空發動機事業殫精竭慮,作出了傑出貢獻。他一生嚴格自律,清正廉潔,克己奉公,奮發進取,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愛黨與愛國、理想與現實、做事與做人的統一,充分展示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先進性。
吳大觀同志從1963年起每月多交100元黨費直到現在,30多年月月如此,累計多繳黨費近4萬元。有人問他:「你為什麼這樣傻,多繳100元的黨費,現在哪有人嫌錢多?」可他回答說:「我們國家窮,困難多,我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多繳黨費,我心裡就踏實些,黨給我的太多,我給黨的太少,實在慚愧啊!」
在沈陽的20多年裡,吳大觀同志經常深入基層了解和關心工人中的困難戶,他常有三五十元或百元作為私人救濟,幫助那些家庭生活困難的同志,而自己卻省吃儉用。1971年,他補發了6000多元「文化大革命」期間的工資,隨即把4000多元交給了黨組織。臨終前又立下遺囑,拿出積蓄10萬元作為最後一次「大額黨費」。
這樣一位優秀的而共產黨員,3次被評為優秀黨員,3次被評為部機關優秀黨員,一次被評為國家機關的優秀黨員。面對這些榮譽,他卻謙虛地說:「我欠黨的太多,做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我還要再學習。」
吳大觀長期從事航空發動機的仿製和自行研製的組織領導工作。他一生愛黨愛國、無私奉獻、艱苦樸素、助人為樂、愛崗敬業、淡泊名利,有著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思想境界,為我國航空發動機的振興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在他的領導下,製造出了渦扇5(ws-5)渦扇6(ws-6)渦輪風扇發動機,並為「昆侖」和「太行」的定型起了很大影響。 1991年受國務院表彰為發展我國航空工程技術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專家,1992年航空航天工業部授予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
吳大觀同志先對共產主義理想矢志不渝、對黨和國家事業無限忠誠,始終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不斷加強黨性修養,大力弘揚黨的優良作風,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開拓進取、創先爭優。
作為一名新黨員,像吳大觀同志這樣的優秀的老黨員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黨對我們新一代青年的幫助和培養太多,我們必須從點滴做起,立足本職崗位,腳踏實地,堅定信念,勤勉敬業。在工作崗位上大膽探索、創新創造,快速成長。自覺向實踐學習,在實踐中更新思維、積累經驗;在實踐中磨煉意志、堅定信念,成長為知識豐富、技能精湛、愛崗敬業的有用之才,為黨和國家做出貢獻。
作為一名80後的共產黨員,在學習了「優秀共產黨員」吳大觀爺爺的先進事跡後,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是怎樣的品質促使老人幾十年如一日毫不猶豫地繳出巨額黨費和巨額捐贈?
是怎樣的信念讓老人謝絕美國公司的高薪挽留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
又是怎樣的精神令老人堅持學習,「航空報國、強軍富民」的理念永記心間?
……
從吳大觀爺爺的身上,我發現了很多的問號,滿足這樣的一個問號是可貴,滿足兩個問號是難得,而一個人身上同時滿足如此多的問號,我想說:「他是聖人!」
我們這一代人生活在祖國和平發展的時期,沒挨過餓、沒受過凍,在父母的一路護航下,升學、畢業、就業,生活工作中受一點委屈就覺得是「天塌下來」,從來不懂得要感恩幸福的來之不易。我們有太多的「沒經歷」造成我們今天太多的「不如意」!而吳大觀爺爺曾經在日本飛機的轟炸中踏上了流亡之路;在留學時飽受美國的種族歧視和侮辱;在文革期間,受沖擊、被揪斗、關牛棚……正是這些含著血淚的歷史鑄就了吳大觀爺爺平凡而不平凡的一生!從青春少年到耄耋老人,一顆熾熱的中國心跳動著他航空報國的責任與使命——給祖國的飛機提供動力,給中國的戰機裝上「中國心」!這是老人一生的追求。
吳大觀爺爺在自傳中寫道:「盡管在初期的摸索中也盲目幹了一些工作,但是大家的熱情還是值得鼓勵的,而且也向全世界證明了我們中國人是能夠造飛機和發動機的。」
老人用他的一生報效祖國、回報社會、追求理想,信念堅定、兢兢業業,一位93歲高齡的老人如此,而我們——正值青春年華、沐浴在祖國飛速發展的陽光中成長的一代,更應該樹立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奉獻社會、嚴以律已,努力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雖然我們沒有那段「含著血淚的歷史」,雖然我們的人生可能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但是我們——80後年輕的共產黨員,也有一顆熾熱的中國心!心連心,愛無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