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二戰哪個國家工業好

二戰哪個國家工業好

發布時間:2022-09-06 17:19:56

❶ 二戰時,德國和美國誰的工業實力更強

美國。正是因為美國變態的工業能力,德國掛了。

❷ 二戰哪些國家有完整的工業體系,這樣的體系有什麼好處

二戰時期能形成完整的工業體系的國家一共只有八個左右,分別是美國、英國、蘇聯、法國、德國、日本、義大利以及捷克,工業化體系較為完整的國家在二戰中能過擁有較大的話語權,而且往往二戰的走勢都是由這些擁有相對完整工業體系國家所決定的。這些點也可以從擁有完整工業體系的國家中推測一二,當然捷克在當時確實算是個例外但也情有可原,捷克在二戰前期就被德國佔領,畢竟捷克國土面積小,而且德國的閃電戰確實起到了意想不到的結果。

綜上而言,擁有較完整工業體系的國家在二戰時期能夠擁有較大的話語權與主動權,並且在二戰中往往能夠更好的保存自身的實力。因此完整的工業體系對於一個國家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特殊時候往往可能起到決定性作用。

❸ 二戰法國工業實力排全球第幾

第一,,,,

❹ 二戰哪個國家的軍工最發達

樓主您好。論一支軍隊的戰鬥力,一看士氣,二看單兵素質(包括指揮官素質),三看凝聚力,最後才看裝備。
二戰時期,尤其是前中期,無論哪個角度,都是德國軍隊占據優勢。「正義」這個定義,在各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意義,對納粹德國而言,對外擴張,攫取「大雅利安民族生存空間」就是他們的正義。當時德國軍國主義復燃,在前期德國人民大多數是支持戰爭的,一是為一雪前恥,二也是民族根性使然。所以,德軍「師出有名」,從指揮層到下級軍官意志貫徹,目標明確,士氣高昂,與當時一心求和疏於戰備缺乏緊迫感的盟軍形成鮮明對比。
以希特勒「一個國家一個元首」的理念,和發展國家社會主義、民族社會主義為幌子,在不短的一個時期里,德國國家凝聚力空前強大。士兵素質上,德國士兵受到了非常嚴格的戰斗訓練(事實證明,就算是當時屬於二線部隊的西線德軍,也給盟軍造成了不小的麻煩),戰斗意志堅定。在後來的法蘭西戰役中,也和一觸即潰的法軍形成對比。這一點的話,也只有貫徹「武士道精神」的日本軍隊可以與之相較(個人認為日軍在這一點上比德軍有過之而無不及)。德軍指揮官思想理念先進,敢於和善於大規模使用坦克裝甲力量,並形成了一套相當先進的戰術系統即「閃電戰」理論,這又和排斥新興力量、執著於戰役決戰、溝塹決戰的法軍將領形成了對比。
最後看看武器裝備。熟悉二戰史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大戰爆發時以及爆發後的一段時間里,德軍武器裝備的先進性對比盟軍是不佔優勢的。但隨著戰事的深入發展,德國一批軍工科學家不斷創新,陸地上三號、黑豹、虎式等等裝甲戰車紛紛開上前線,在北非和東線給盟軍造成嚴重打擊;空中,德國首先發明出了制導導彈、巡航導彈、噴氣式戰斗機、噴氣式轟炸機,這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是相當超前的,這些東西,給後世帶來的影響遠遠超過日後發明的超級炸彈原子彈……這說明當時德國科技發展潛力是相當巨大的。
綜上所述,本人認為,二戰時期德國軍隊戰鬥力最強。希望您滿意。

❺ 二戰時的軸心國日本、德國、義大利哪個國家工業實力強

是德國。因為日本國內資源缺泛,完全依賴於海上貿易,這就決定了在二戰中的日本無法大力發展工業;而義大利的無能也是有目共睹的。

❻ 二戰蘇聯和日本哪個工業化先進一些

日本,在亞洲是西化最早的國家。通過甲午戰爭成功地讓英國人看到日本的價值,日俄戰爭再一次提高了日本人的國際地位,已經可以稱為小列強了,日本的崛起就是壟斷美國銷往中國的棉花,同時搶奪了我大清的生絲,積累了第一桶金。
第一次世界大戰,日本人奪取了德國在亞洲的殖民地,又利用世界大戰還清了日俄戰爭的欠款,並在戰爭中大賺一筆,特別是建立了相對完整的軍工,成功壓制了亞洲。雖然那點軍工水平在歐洲不值一提,但是在亞洲可是獨一份。
蘇聯因為一戰後德國迅速恢復的工業生產。那時蘇聯剛成立就決定將一個落後的蘇聯建設成一個工業強國,於是大搞全國工業化。蘇聯用農產品從當時的德國換取了工業化急需的大型工業設備和機床,使其工業規模迅速擴大,成為世界第二大工業國。
所以,二戰時的日本,不管是工業還是軍事,都沒法跟蘇聯相比。

❼ 二戰到底是德國的工業厲害還是蘇聯的工業厲害請簡要分析對比

德國的工業精細化水平遠遠高於蘇聯,而蘇聯的工作規模化水平遠遠高於德國,打個比方,如果一輛虎式坦克的生產周期是每月20輛,1輛虎式可以對付6輛蘇式T34坦克,而蘇聯每月可以生產200輛T34坦克,用數量優勢彌補質量劣勢。德國的工業產品注重質而不是量,而蘇聯的工業產品注重量而不是質!這是兩國當時的資源水平決定的,德國幾乎沒有海外殖民地,大部分工業源材料都要依靠進口,而二戰中,德國鐵礦石三分之一強需要從瑞典進口,瑞典的鐵礦石從挪威港口納爾維克,然後再航運到德國,英美後來在納爾維克港口佈雷,德國鐵礦石補給困難,國內魯內區的鐵礦又難以滿足戰爭的需要,所以工業產能嚴重不足。而蘇聯本身地大物博,又有美國的海上援助,工業產能發達。
德國人嚴謹的性格也決定了其工業製成品的高質量,先進可靠成了德國製造的代名詞,而蘇聯產品給人的印像一直是粗製濫造,傻大黑粗,特別是輕重工業嚴重失衡,六七十年代在黑江龍邊境一個暖水壺就可以和蘇聯人換一輛摩拖車,可見蘇聯的輕工業弱到了一個什麼程度。
總體來說吧 德國:技術高,質量好,但產量低。蘇聯,技術差,質量次,但產量高。

❽ 二戰美國的工業實力如何

美國是二戰時期世界上最強大國家。不誇張的說,盟軍能打贏軸心國主要是美國人的功勞。美國人的強大不僅僅體現在美軍軍事力量上的強大,更體現在美國國力的強大。二戰時期的美國國力已經強大到讓德意日和英蘇中望塵莫及的地步。

美國地形平坦,平原面積廣闊,耕地面積全球第一,農業發達,機械化水平高,美國人生產的糧食和肉類不僅被加工成各種食品,還源源不斷的運往各大盟國,蘇聯人正是靠美國施捨的食物撐過了1942年的冬天。

美國的經濟非常發達,二戰結束時美國工業生產能力已經佔到了全球的一半,經濟總量佔全世界的60%。

二戰中,美國的鋼鐵產量高達8000萬噸,1945年鋼產量佔世界的63.92%。

二戰中,美國人生產了世界70%的石油,而德意日卻在為缺少石油一籌莫展。可以說,二戰中美國人用石油淹沒了軸心國。

二戰中,美國的現代化工業生產水平、自動化水平、生產效率遠遠高於歐洲和日本,位居世界第一。

美國人堆積如山的物資。美國的運輸船一船船的將裝備和物資運往盟國,蘇聯、英國、中國都在吃美國的物資,中國拿了美國一丁點的裝備和物資就可以和日本人單練,要是拿到和蘇聯、英國同樣多的物資抗戰也許不會打的那麼艱難。

❾ 二戰哪國的冶金技術和化工技術最強

二戰中,美國的冶金技術和化學技術是最強的。美國的冶金技術體現在美國戰列艦的艦炮上,美16英寸主炮,不論是射程還是威力上都是二戰各國中最好的。而美國的化學技術表現則是在二戰期間生產了大量的戰爭物資包括原子彈。

❿ 二戰德日美蘇英法工業實力怎麼樣

二戰時期工業方面美國最強

1938年,世界七大強國戰爭潛力:

美國41.7% 德國14.4% 蘇聯14.0% 英國10.2% 法國4.2% 日本3.5% 義大利2.5%

超一流強國:美國

一流強國:德國,蘇聯,英國

二流強國:法國,日本,義大利

不入流強國:中國

空軍實力:

部分武器最高年產量:

飛機:美國96318、德國39807,蘇聯40300,英國26461,日本28180

需要說明:德國的飛機盡管產量產量比蘇聯飛機少,但是蘇聯飛機是炮灰飛機。給德國新手飛行員刷戰績的。德國新手飛行員去東線練習,成為老手和精英後去西線當炮灰。

西線:40000:57000

美國損失18000,英國損失22000,幹掉德國57000駕(盟軍戰略大轟炸的戰損,德國有主場優勢,盟軍總共損失4萬飛機,其中一半是德國地面火力的結果)。

東線:88300:13000

蘇聯損失88300駕飛機,德國損失13000駕飛機,蘇聯的炮灰飛機,炮灰部隊還真是給德國刷戰績的。

空軍實力:美國100分。德國35%,英國35%,蘇聯15%,日本10%

飛機產量對比(架)

1942年:美國47836,蘇聯25436,英國23672,德國15409,日本8861

1943年:美國85898,蘇聯34900,英國26263,德國24807,日本16693

1944年:美國96318,蘇聯40300,英國26461,德國39807,日本28180

陸軍坦克產量,美國比俄國要高,只不過1944年德國戰敗在即,美國武器生產大量降低標准。開始剎車。因此美國武器產量只是一個熱身階段,未達到高峰,

坦克年產量:美國3.7萬,蘇聯2.9萬,德國1.8萬,日本悲劇.

坦克產量對比(輛)

1942年:美國26334,蘇聯24758,德國3975,日本1165

1943年:美國37148,蘇聯24227,德國13084,日本776

1944年:美國21267,蘇聯29029,德國18057,日本342

火炮產量,美國同樣強過蘇聯。美國年產最高22.09萬,蘇聯僅13.03萬

火炮產量(萬門)

1942年:美國18.76,蘇聯12.71,日本1.34

1943年:美國22.09,蘇聯13.03,日本2.77

1944年:美國10.3,蘇聯12.24,日本8.44

機槍產量(萬挺)

1942年:美國66.2,蘇聯35.61,日本7.1

1943年:美國83.0,蘇聯45.85,日本11.3

1944年:美國79.8,蘇聯43.91,日本15.6

步槍產量(萬支)

1942年:美國154.1,蘇聯404.9,日本44.0

1943年:美國568.3,蘇聯343.62,日本63.4

1944年:美國348.9,蘇聯245.0,日本88.5

艦艇產量(萬噸)

1942年:美國86

1943年:美國261

1943年:美國286,日本46(戰時最高峰)

商船產量(萬噸)

1942年:美國548,日本26

1943年:美國1145,日本77

1943年:美國928,日本170

幾組數據,看出邪惡美帝對比德國和蘇聯,日本的絕對優勢!

鋼鐵產量:美國8132萬噸 德國3460萬噸 蘇聯1800萬噸(1940) 英國1300萬噸 日本765萬噸

發電量: 美國2675億度 德國700億度 蘇聯323億度 英國382億度 日本386億度

石油產量:美國22985萬噸 德國200萬噸(最高1000萬噸),日本本土幾乎不產油(最高700萬噸),蘇聯2000萬噸,

(德國,日本含佔領區,蘇聯2000萬噸石油產量看似多,但是丟掉煤炭產區後,許多石油當煤炭燒了發電,實際上蘇聯每年的油料供應與德國差不多,每年大約500萬噸。在石油方面,美國石油產量佔全世界70%,無其他國家可比的地位。)

石油說明:

德國石油情況最好的一年,

1943年:石油產量約200萬噸,煤制油產量約500萬噸,進口石油240萬噸,繳獲石油幾十萬噸,合計約1000萬噸.

1944年:石油產量約170萬噸,煤制油產量約200萬噸,進口石油約100萬噸,合計約470萬噸.

日本石油情況:

1940年石油產量約900萬噸,足以滿足日本的需要.

1942年初日軍攻佔了南洋油田,在日軍到達前當地石油公司將油田和煉油廠進行了破壞,1942年的產量下降到不足400萬噸,當年日本實際運回國內約150萬噸.

經過修復,1943年產量恢復到約700萬噸的戰時最高峰,日本實際運回國內約200萬噸.1944年產量下降到約500萬噸,實際運回國內只有約70萬噸.日本之所以運回的不多,一是受運輸能力的制約,二是由於美軍的襲擊使許多石油被摧毀,三是維持東南亞佔領區本身也要消耗.到1944年底日本本土與東南亞之間的海上交通線被美軍切斷,已無法運回一船油.

德國在44年:火炮、戰車、飛機三個技術裝備項目上基本趕上了德國,雖然數量上或多或少還有些差距,但是德國憑借在技術裝備領域的「精密追求」,其產能甚至有可能超過了蘇聯

而在彈葯領域,德國則未必落後於蘇聯,至少炮彈數量上看不出劣勢

而在輕武器方面,蘇聯除了在沖鋒槍和機槍項目上占據極大地優勢,其它項目倒也和德國相差無多,而德國則憑借著突擊步槍和單兵火箭彈兩個項目的不對稱優勢,或多或少彌補了自己的劣勢

而在這一年,德國的導彈已經開始量產,潛艇也有相當數量的產出,這些都是蘇聯軍工業所沒有的

因此綜合來看,德國軍工業在這一年實際上已經趕上,甚至有可能超過了蘇聯也未可知


二戰時,美國軍事工業最高已經可以年產飛機10萬架、坦克4萬余輛,二戰期間美國共生產8萬多輛坦克,其中近半數是位於底特律的克萊斯特工廠生產的M4謝爾曼坦克。軍用汽車的年生產能力更是達到百萬輛的規模。海軍裝備方面,1941-1945年,美國共建造了航空母艦(包括護航航母在內)131艘、戰列艦10艘、巡洋艦48艘、驅逐艦355艘、護衛艦498艘、潛艇203艘

1日本VS美國


1、戰爭潛力:由於國家戰爭機器的高速運轉,全國的富餘勞動力都充實到軍隊及相關行業當中,日本國民經濟在太平洋戰爭開始前顯得空前「繁榮」, 使得日本人錯誤地認為本國經濟與軍事實力都超過了與他們最大的敵人美國。而此時的美國已經歷了十年左右的經濟大蕭條。經濟危機的深遠影響使得整個美國經濟依然『疲軟』。但盡管如此美國的綜合國力仍遠高於日本。這里簡單的舉例一組數據:
1、美國的人口高於日本近兩倍;
2、美國的國民收入是日本的7倍
3、美國的鋼鐵產量是日本的5倍
4、美國的煤炭產量是日本的7倍
5、美國的汽車產量更是日本的80倍_
要注意的是,這是日本已經戰爭狀態後的數據對抗美國和平狀態下的數據。
此外,美國工廠的現代化和自動化水平要高於歐洲和日本,美國人的生產管理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兩方面結合起來,美國工人的人均生產力是世界上最高的。日本已經基本無潛力可挖掘,日本在太平洋戰爭開始前國內的軍事、經濟以達到頂峰,也就是說如果日本不能利用現有的力量迅速消滅對手,那麼進入消耗戰後,日本必敗無疑。

軍工生產:1941-1945年日本共生產了航母17艘、戰列艦2艘、巡洋艦9艘、驅逐艦63艘、潛艇147艘。而在同一時期美國生產了航母(包括護航航母在內)131艘、戰列艦10艘、巡洋艦48艘、驅逐艦355艘、護衛艦498艘、潛艇203艘。僅從數量上我們就可以看出日美在生產能力上的差距,小日本整個二戰期間僅僅建成了63艘驅逐艦而美國在同一時期卻有七百四十餘艘反潛艦艇建成下水!

日美雙方作戰飛機年產量對比:盟國不僅在飛機數量上佔了上風,而且在戰爭中不斷推出新型飛機,到了戰爭後期美軍的飛機性能已經遠遠優於日軍。反觀日本,在整個二戰期間基本上都在使用『零』式或其改型。『零』式從很多方面來說確實是一種非常優秀的戰斗機,但是到了1943年其性能已經明顯落後於美國的新機型(由於日軍輕視對飛行員的保護,只注重飛機性能,過量採用木質材料與蒙皮,『零』式在被擊中後很容易起火燃燒,導致機毀人亡)。在美國生產的飛機中約有97810架是多引擎轟炸機(雙發或四發),而日本僅僅生產了15117架(基本上是雙發機)。因此,無論是從飛機生產數量上,或是從飛機總載荷上看,兩國之間的差別都非常之明顯。

由於工業基礎和技術能力上的差距,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陸軍根本談不上機械化,其重型裝備供給量與實際需求之間差距甚遠。
1941-1945年,日軍只生產了604門口徑大於105毫米的野戰火炮和70-105毫米口徑火炮6512門,而同一時期美國卻生產了重炮7803門,其他中型口徑火炮27082門。1941-1942年,日本將坦克生產列入了A級(即最高級別),但由於科技水平和生產工藝的落後,日本只生產了中型坦克1065輛,輕型坦克1024門。而美國卻生產了中型坦克24997輛,輕型坦克4052輛。要指出的是,二戰時期日本的中型坦克無論是火炮威力還是裝甲厚度都只能相當於盟軍的輕型坦克。由於日軍坦克在戰斗中的表現欠佳,到了1943年坦克的生產被降到了D級。日本不但缺少坦克,車輛也是日軍的軟肋,日本車輛生產在頂峰時為1941年的47901輛,而美國在1943年的汽車生產量卻達到了621502輛。

除了重型裝備,其它武器日本的生產數量也是嚴重不足。1941年底日本的武器庫足夠裝備103個師團,陸軍戰斗序列有51個師團和59個旅團。戰爭初期陸軍的武器彈葯的產量和消耗量大體相同,但隨著戰爭規模的不斷擴大,軍隊數量急劇增,而日本的武器彈葯保有量卻沒有明顯的增加。1943年日本陸軍規模從240萬人升到310萬人,美國則從415萬人激增到了889萬人。到戰爭結束時日軍的武器彈葯雖然可以裝備104個師團,但其戰斗序列卻達到171個師團,這還不包括日本大量的准軍事人員。

1940年統計,日本本土人口7314萬,雖然強征了大量中國和朝鮮勞工,但並不等於這樣騰出來的本國人力就能形成戰鬥力強的部隊。事實上,太平洋戰爭前6個月日軍在東南亞和南太平洋的勝利正是依靠多年積累的精銳部隊。1944年日本有1335萬名女性勞動力,但其中的780萬人從事的是農業和林業工作,只有225萬人參加工業及軍工生產。而美國1941年就有1460萬名婦女參加工業生產。

這只是戰鬥武器,如果算上軍需的話,日本基本上連一絲勝利的曙光都不會有,以硫磺島為例,不提海空力量,光說陸軍,當時日軍駐扎了2.3萬人,美國投入70000人左右,美國為整個戰役准備的各型槍彈平均到每個日本人頭上是10000發以上,而相比之下,日本平均到美國人頭上不過區區個位數,更不用提美國人吃著想吐的肉罐頭和日本人吃個飯團都要搓下來點下頓接著吃的差別,這場仗在開打前結果已經註定了,美國武器生產之外,萬噸級的商船兩個海岸線平均一周左右就吐出一艘,最短的只有4天,而且全國十數個大小船廠同時開建,就是再強悍的狼群也架不住這種規模的羊群,撐不死也給碾壓死了。

二戰時主要國家主要飛機生產數量。

閱讀全文

與二戰哪個國家工業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汽車排放怎麼辦 瀏覽:752
奧迪中控屏不亮是什麼原因 瀏覽:254
生存戰爭2工業時代怎麼開飛船 瀏覽:83
汽車買房哪個好 瀏覽:116
賓士祖母綠敞篷跑車怎麼樣 瀏覽:79
賓士a180和200什麼區別 瀏覽:133
黃埔寶馬專修多少錢 瀏覽:175
安裝工業門有哪些 瀏覽:268
汽車空調壓縮機電量是多少 瀏覽:632
工業動素符號軟體哪個好用 瀏覽:461
第四工業區星源電子廠怎麼樣 瀏覽:846
汽車落戶上牌需要帶上什麼 瀏覽:962
汽車怎麼抵扣增值稅 瀏覽:819
如何能擊碎汽車玻璃 瀏覽:754
賓士控制鍵在哪裡 瀏覽:466
怎麼除汽車甲醛 瀏覽:863
日產陽光汽車空調開關如何取下來 瀏覽:211
大學物理學完學什麼北方工業大學 瀏覽:133
賓士汽車前下擺臂哪裡有 瀏覽:77
賓士v和塞納哪個拉貨多 瀏覽: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