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中國近代官辦有哪些工業

中國近代官辦有哪些工業

發布時間:2022-09-05 15:53:08

㈠ 中國近代輕工業工廠有哪些

1895年( 馬關條約 )-1911年( 辛亥革命 ) 興辦主體 行業劃分 代表案例 外商獨資經營 重工業(船舶修造、鐵路) 太古船塢公司 耶松有限公司 南滿鐵道株式會社 輕工業 英商上海怡和紗廠 英美煙草公司 清政府官辦 重工業(采礦、鐵路) 撫順煤礦 江南船塢 京張鐵路 輕工業 景德鎮瓷器公司 民族資本經營 重工業(造船、采礦) 求新船廠 大同、陽泉煤礦 輕工業 江蘇南通大生紗廠 上海阜豐麵粉公司 山東煙台張裕釀酒公司 商務印書館 天津北洋硝皮廠 熒昌火柴公司 南洋兄弟煙草公司 中外合資經營 輕工業 上海絲織公司 1912年(民國元年)-1936年(抗戰前夕) 興辦主體 行業劃分 代表案例 外商獨資經營 重工業 興中公司(京津兩地) 輕工業 日商內外棉株式會社 英商新怡和紗廠 英商密豐絨線廠 英商上海中國肥皂公司 公用事業 美商上海電力公司 北洋軍閥/國民政府官辦 重工業 上海兵工廠 石景山鋼鐵廠 淮南礦務局 中國建設銀公司 輕工業 秦皇島輝華玻璃廠 民族資本經營 重工業 太湖水泥公司 輕工業 上海中國化學工業社 天津塘沽永立制鹼公司 上海申新紗廠 上海永安紡織公司 上海中華第一針織廠 上海天廚味精廠 上海天利淡氣廠 丹華火柴廠 中外合營 重工業 阜新煤礦 鞍山鐵礦 門頭溝煤礦公司 魯大公司 1937年抗戰爆發-1949新中國成立前夕 興辦主體 行業劃分 代表案例 日本帝國主義經營 工業綜合體 滿洲重工業開發株式會社 國民政府官辦 重工業(資源、鐵路) 重慶中國興業公司 揚子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淮南礦路股份有限公司 吉林豐滿發電所 四川飛機製造廠和煉鋼廠 四川內江酒精廠 雲南機器製造廠 漢陽鐵廠、華生電氣公司等 南京首都電廠及分廠 輕工業 申新紗廠、天利硝酸、商務印書館等 共產黨在革命根據地經營 重工業 陝西延安延長石油廠 延安邊區機器廠 輕工業 綏德大光紡織廠

㈡ 列舉洋務派創辦的著名的軍事工業和民用企業有哪些

安慶內軍械所又稱,安慶軍械所,上海輪船招商局等等,具體詳述如下。

㈢ 洋務運動舉辦的官督商辦企業有哪些

一、輪船招商局,是洋務運動第一個官督商辦的企業,由李鴻章創辦於1972年。既然是官督商辦,還是以民間經營為主,因此輪船招商局被定義為民營企業。實際上,民間資本只有73萬兩銀,而官銀則有190餘兩之多,完全是公私合營。

二、開平礦務局,1876年,李鴻章派唐廷樞籌辦,擬訂官督商辦章程,招商集股。1878年7月24日在直隸唐山開平鎮正式成立。 1881年全面投產,僱工3000人。1882,年產煤38000噸,1898年達730000噸。歷年擴充設備,改善運輸條件,備有運輸煤輪,設有專用碼頭和堆棧。到19世紀末,總資產已近白銀600萬兩。1892年唐廷樞死後,張翼接任督辦,礦權逐漸為外商控制。

三、上海機器織布局,1878年李鴻章派鄭觀應等人籌建,中間幾經曲折,數易其人,終於在1890年開車生產。開工後營業興盛,獲利豐厚。1893年10月工廠毀於火,李鴻章派盛宣懷、聶緝椝負責清理規復事宜,後盛聶兩氏在是局基礎上改建為華盛紡織總廠,於1894年復工生產。

四、中國電報總局,1880年8月中旬,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奏准籌設津滬電報線,在天津成立官辦的津滬電報總局,委派盛宣懷為總辦。1881年11月津滬線完工前,正式命名為中國電報總局。18823月1日起,改為官督商辦,招股集資,分年繳還官辦本銀,聽其自取報資,以充經費。盛宣懷、鄭觀應、經元善、謝家福、王榮和等集股湘平銀八萬兩,是其創辦資本。

五、漢陽鐵廠,1890年,張之洞主持創辦,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家鋼鐵聯合企業,它的橫空出世是中國鋼鐵工業的開端,被西方譽為「中國覺醒的標志」。漢陽鐵廠建成的首功之臣就是張之洞,但他也曾因為自己的愚昧無知和狂妄自大鬧出過笑話,並因此給整個中國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3)中國近代官辦有哪些工業擴展閱讀

洋務派早期創設的民用企業大都採用官督商辦形式。19世紀60年代清政府創辦軍用企業之後,在原料、燃料、交通運輸、經營等方面都遇到困難,便從70年代中期起,開始興辦民用工業。但是,清政府財力不足,無力撥巨款直接投資,且不能承擔虧損;便全推於商辦,但又不放心,於是出現了官督商辦這類企業組織形式。

官督商辦企業吸收了私人資本,其生產也以追求利潤為目的,既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國資本主義的經濟侵略,又能避免封建地方勢力的干擾。它與不計盈虧的官辦企業相比是一種進步的趨勢。同時,官府一般給官督商辦企業以減免稅款、取得貸款以及壟斷經營等特權,因而在創辦初期得到了「商」人的贊同,獲得了較快的發展,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大型官督商辦企業在最後大都成了內外反動勢力的犧牲品。在這些企業中,有的直接為外國侵略勢力所吞並,如開平煤礦;有的被強制改為官辦,如電報總局;有的則轉入洋務派官僚之手,成為官僚集團的私產,如招商局、華盛紡織總廠、漢陽鐵廠等等。

㈣ 洋務運動中中國創辦了哪些近代軍事工業

江南機器製造總局

1865年9月20日,曾國藩、李鴻章在上海設立江南機器製造總局,又稱江南製造總局、江南製造局、上海機器局、上海製造局。

這是是清朝洋務運動中成立的近代軍事工業生產機構,為晚清中國最重要的軍工廠,是清政府洋務派開設的規模最大的近代軍事企業。

江南機器製造總局早期廠房也是近代最早的新式工廠之一。為江南造船廠的前身,同時也是近代中國最大的軍火工廠。

(4)中國近代官辦有哪些工業擴展閱讀

南機器製造局在同治年間是全東亞最大的兵工廠,對於清朝的軍事力量以及重工業生產都有提升作用。

例如從1865年開始,在李鴻章、曾國藩的主持下,江南機器製造局開始了對德式武器的仿製,1867年仿製出德國毛瑟11mm前膛步槍,這是中國自己生產的第一種步槍,該槍使用黑火葯和鉛彈頭,威力驚人,在1867年時,每天平均可以生產十五枝毛瑟槍和各式彈葯,李鴻章認為當時該局生產的槍械彈葯,對於後來捻亂的平定有所助益。

1871年始造林明敦邊針槍(Remington Rolling Block, rimmed-fire)。林明敦的滾輪式(Rolling Block)一號步槍,是當時世界上最流行的單發軍用步槍,由美國雷明頓(Remington)公司於1865年年推出,中國曾在1871年年至1874年之間采購了14,400枝。

1891年年江南製造局劉騏祥呈文製成快利槍,職向外洋購到奧國曼里夏(曼利徹)新式連珠槍一桿,詳加考察,確系堅巧靈捷無比。惟其所用連珠子盒,只能從上插入,兵士臨陣每人至多不過攜帶百餘盒。

旋飭華洋匠目,按件繪圖,逐細考究,仍於仿造中加以便通之道,並經造成樣槍數桿。其節套(接收器),機簧(博爾特),保險,槍刺之類,即以曼里夏式樣,全用鋼料製成,取其造法堅致,開關便捷,利於行間也。

其槍筒仍用新利槍之式,蓋新利槍筒來復線有七條,口小而子長,彈子逼出較為勁利。槍之退力亦小。子盒一項,以英國南夏槍五子手弓彈盒(按:指彈夾,汽提塔)依樣更易。取其前後皆可裝子。陣仗之際,兵士所帶銅盒告匱,仍可隨手握子,從後裝入,亦能連珠施放,源源不絕。

快利與原槍的差別,除了上述的槍管,上彈方式之外,並將原槍的架槍鉤改為通槍條。原槍有兩個固定環,快利只有一個。

由於口徑不同,表尺照門當然也不一樣。快利採用的彈葯是英國的303口徑,甫於1888年啟用,是一種使用黑火葯,有底緣的圓頭彈。後來改用無煙火葯,減少彈頭重量以增加初速,一直用到二十世紀50年代才換為308的北約。

㈤ 洋務運動後期創辦了什麼軍用和民用工業

洋務運動後期創辦的軍工和民用工業企業:

1、安慶內軍械所,又稱「內軍械所」。
清末最早官辦的新式兵工廠(1861年由曾國藩創設於安徽安慶)。製造子彈、火葯、槍炮。科學家徐壽曾在此主持製造中國第一艘輪船。1864年遷南京,改建為金陵機器製造局。

2、江南機器製造總局,簡稱江南製造局或江南製造總局,又稱作上海機器局
江南機器製造總局是清朝洋務運動中成立的軍事生產機構,為晚清中國最重要的軍工廠,是清政府洋務派開設的規模最大的近代軍事企業。也是江南機器製造總局早期廠房近代最早的新式工廠之一。為後來江南造船廠的前身。

3、福州船政局,又名福建船政局、馬尾船政局(今福州馬尾造船廠)
清末由閩浙總督左宗棠創辦於1866年,是中國近代最重要的軍艦生產基地,李鴻章贊其為「開山之祖」。後在繼任船政大臣沈葆禎的苦心經營下,船政成為當時遠東最大的造船廠

4、漢陽鐵廠
漢陽鐵廠中國近代最早的官辦鋼鐵企業。1890年誕生,是當時中國第一家,也是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被西方視為中國覺醒的標志。

5、輪船招商局
19世紀70年代開始,洋務派「自強」兼及「求富」,在繼續籌辦軍事工業的同時,著手籌辦交通運輸、采礦、冶煉、紡織等民用工業。李鴻章為了挽回沿江沿海的航運業,抵制外輪的侵奪,委派沙船富商、浙江海運委員、候補知府朱其昂、朱其紹兄弟在上海洋涇濱永安街設局招集商股,定名為「輪船招商公司」。

6、上海洋炮局
創辦於1862年,由李鴻章在上海松江創建,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家工業企業,也是中國最早的兵工廠。作為洋務運動的主要發起人,李鴻章於1862年(清同治元年)12月,授命英國人馬格里和中國官員劉佐禹在上海松江城外一所廟宇中創辦了上海洋炮局,是為今日長安的誕生。
1865年,將上海洋炮局遷至南京雨花台,擴建為金陵製造局。次年遷於蘇州,更名為「蘇州洋炮局」,這是中國第一家西洋式兵工廠;1865年,原長安廠遷廠於南京,更名為「金陵製造局」。

7、天津機器製造局,簡稱「天津機器局」。官辦軍用企業。清同治六年(1867年)由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創設於天津。初名「軍火機器總局」。規模僅次於江南製造局。九年由直隸總督李鴻章接辦,易名「天津機器製造局」。

8、開平煤礦。1876年,官督商辦。大型新式採煤企業。河北灤縣。

9、上海機器織布局
中國第一家機器棉紡織工廠,於1878年由李鴻章主持籌建,在經歷了虧損與大火災之後,上海機器織布局於1893年重建,並擴大了規模,改名「華盛」。上海機器織布局在中國棉紡織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㈥ 洋務運動所創辦的軍事、民用工業有哪些

洋務運動前期,洋務派以「自強」為旗號,採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工業。

1861年,曾國藩創辦的安慶軍械所,任用中國工匠,仿製西式槍炮,是中國最早的近代軍事工業。從1862年起,用三年時間研製成功的我國第一艘輪船「黃鵠」號。

洋務運動後期,洋務派為解決軍事工業資金、燃料、運輸等方面的困難,打出「求富」的旗號,興辦了一批民用工業。

下面的這份時間表,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洋務運動中的一些最重要的內容:
1861年,清政府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這是清政府新設立的外交機構。
1862年,在北京設立專門培養翻譯翻譯人員的「同文館」,這是清代最早的「洋務學堂」(1902年
並入京師大學堂)。
1863年,在上海設立「廣方言館」;第二年又在廣州設立一個「廣方言館」。「廣方言館」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於培養通曉外語的人才。
1865年,在上海建立江南機器製造總局,內設翻譯館;同年,又在南京建立金陵機器製造局。
1866年,在福州建立馬尾船政局。
1870年,在天津建立軍火機器總局(後改名為北洋機器製造局)。
1872年,在上海建立輪船招商局;中國第一批官派留學生出洋,由容閎指導選派。
1875年,建議在各省設立洋學堂;創立科舉考試中「洋務進取」一項。
1878年,在蘭州建立蘭州織呢局,這是中國最早的一家機器毛紡織廠。
1880年,在上海建立機器織布局,這是中國最早的機器棉紡織廠;同年,在天津設立京師學堂,購置軍艦;設立南北電報局。
1881年,設立開平礦務局。
1882年,建立旅順軍港。
1885年,清政府新設立了海軍衙門;在天津設陸軍武備學堂。
1890年,在漢陽建立湖北槍炮廠;在湖北,江西設立漢冶萍煤鐵廠礦公司。

以上這些當然不是完整的洋務運動內容,而僅是列舉了一些最重要,也最有代表性的內容,實際上當時小一點的廠礦企業還有不少。
安慶內軍械所

1861年,曾國藩在安慶創設的製造近代武器的軍事工業,也是洋務派創辦的仿製西式武器的第一個軍事工業。主要製造子彈、火葯、炸炮等。「內」,表示這個軍械所屬於安慶軍內的設置。1864年,湘軍攻陷南京後,該廠由安慶遷到南京,改名為金陵機械製造局。

江南製造總局

又稱江南製造局,1865年由李鴻章在上海創辦。1867年,由虹口遷至高昌廟,經過不斷擴充成為清政府最大的軍事工業。該廠技術和機械設備主要依靠外國,除製造槍炮彈葯外,也製造機器和修造輪船。1905年造船部分獨立,稱「江南船塢」,兵工廠部分人稱製造局。後分別改稱「江南造船所」和「上海兵工廠」。

福州船政局

福州船政局,是清政府經營的設備最齊全的新式造船廠。1866年由左宗棠在福州馬尾創辦。聘用外國人擔任技師。主要由鐵場、船場和學堂三部分組成,1884年馬尾海戰中遭到嚴重破壞。後雖經恢復但大不如前,辛亥革命後,改稱海軍造船所。

漢陽鐵廠

1889年春,兩廣總督張之洞籌劃在廣州建立煉鐵廠,同年他調任湖廣總督,籌辦的煉鐵廠也隨遷漢陽,1890年在大別山下動工興建,1893年漢陽鐵廠基本完工,共有六個大廠,四個小廠,煉鐵爐兩座。1894年投產,開始均為官辦,從籌辦起至1895年,共用經費五百八十餘萬兩。中日甲午戰爭後,清政府因無力籌措經費,於1896年改為「官督商辦」。辛亥革命前夕,漢陽鐵廠工人約三千人,每年出鋼七萬噸。抗日戰爭時期,漢陽鐵廠部分設備被國民黨政府遷往重慶成立大渡口鋼鐵廠。解放後收歸人民所有。

輪船招商局

簡稱「招商局」。中國最早設立的輪船航運企業。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李鴻章招商籌辦。1873年1月成立。總局設上海,分局設煙台、漢口、天津、福州、廣州、香港以及橫濱、神戶、呂宋、新加坡等地。1885年(光緒十一年)改為官督商辦。1909年(宣統元年)歸郵傳部管轄。1912年改為商辦,更名商辦招商局輪船公司,後又改稱商辦招商輪船有限公司。1932年國民黨政府收歸國營,更名國營招商局,歸屬交通部。抗日戰爭期間,總局先遷香港,後移重慶。戰後遷回上海。1947年共有船460艘,33萬余噸。1948年成立招商局輪船股份有限公司。1951年改稱中國人民輪船總公司,香港仍沿舊稱。1985年成立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

天津機器製造局

1872年,李鴻章在上海開辦的輪船招商局,是中國第一家近代輪船公司,也是洋務派興辦的第一個民用企業。它成立時買輪船3艘,到1877年收買了美國旗昌輪船公司,擁有輪船30多艘,形成一支實力較強的商船隊。

中國海軍新式軍艦「南琛」號

北洋海軍實力最為雄厚。1888年,北洋艦隊正式組成,擁有軍艦25艘,官兵4000多人,由淮軍將領丁汝昌任海軍提督。與此同時,旅順口和威海衛兩個海軍基地竣工,整個北洋海防體系的建設宣告完成。李鴻章得意地說:北洋海軍「聲勢已壯……入可以駐守遼渤,出可以援應他處,輔以各炮台陸軍駐守,良足拱衛京畿。」

㈦ 近代民族哪些企業是官商合辦的

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產生的三種途徑是洋務企業創辦、資本主義工業興起,以及民間手工工場引進機器,轉變為近代工業企業。 (一)洋務企業。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面臨內憂外患的形勢,有識之士在「師夷長技以自強」思想影響下,掀起了一場的旨在「自強」「求富」的自救運動。在此背景下,洋務企業產生於依9世紀陸0年代,其性質為採用大機器生產的官辦企業。洋務運動中,產生了江南製造總局、開平煤礦、上海輪船招商局等大量洋務企業,開啟了中國經濟的近代化,在客觀上推動了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 (二)資本主義工業。洋務運動後,在外商企業的刺激、示範和洋務派軍用工業尤其是民用工業的誘導下,從依吧陸陸年,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買辦、商人、華僑等,投資於火柴業、造紙與印刷業、船舶修造業、機器製造業、采礦業等中國資本主義工業開始興起。 (三)手工工場引進機器,轉變為近代工業企業。由於鴉片戰爭打開了外國企業進入中國的大門,帝國主義列強競相在中國建工廠、設銀行、修鐵路、開礦山,同時繼續增加商品輸出,進一步破壞了中國的經濟結構。在這一經濟入侵態勢刺激下,許多人紛紛呼籲,以挽救民族危機,清政府不得不諭令各省多設織布、紡綢等局,「廣為製造」"。一大批手工工場開始引進機器,轉變為近代工業企業,使中國的民族工業獲得了初步發展。這些初步發展的民族工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所佔的比重雖然很小,但是有著重要的意義,它的產生和發展給中國社會帶來了一股新氣息

閱讀全文

與中國近代官辦有哪些工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汽車電池充滿多久充一次 瀏覽:403
汽車密碼在哪裡 瀏覽:271
怎麼樣才能擁有一輛賓士 瀏覽:78
一隻馬牌是什麼汽車 瀏覽:123
工業五金哪個好 瀏覽:188
寶馬小龍蝦多少錢一斤 瀏覽:853
寶馬質量到底怎麼樣 瀏覽:542
賓士機油滲漏怎麼辦 瀏覽:617
紅果汽車站屬於哪個街道 瀏覽:74
賓士s在德國多少錢 瀏覽:257
汽車大燈什麼意思啊 瀏覽:56
奧迪車多久加一次機油 瀏覽:101
汽車散熱多久必須檢查 瀏覽:558
奧迪tt2021哪裡能買到 瀏覽:253
寶馬專檢維修手冊是哪個軟體 瀏覽:119
東北地區的工業有哪些特點 瀏覽:80
中航工業的產品有哪些 瀏覽:704
我的世界龍研能量塔怎麼轉換工業 瀏覽:467
汽車換水泵流出的是什麼 瀏覽:706
世界工業強國是哪個 瀏覽: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