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園區是哪個,在哪裡,成立於哪年
是愛爾蘭國家,成立於1960年
② 蛇口工業區創建於哪一年
蛇口工業區創建於1979年。
蛇口工業區於深圳南頭半島東南部,東臨深圳灣,西依珠江口,佔地面積10.85平方公里。該工業區是招商局全資開發的中國第一個外向型經濟開發區,成立於一九七九年。
新中國建立以後,特別是一九七九年蛇口工業區開發建設以來,工業區投入巨資,維修和恢復了一批文化古跡,興建了海上世界、女媧補天、蓋世金牛等一批新景觀,使得到訪蛇口的旅遊者能夠在探古訪今留連忘返。
③ 隆口屬哪個省
是不是龍口啊,要是的話,在山東。山東省龍口市(原黃縣)地處膠東半島西北部,總面積893平方公里,海岸曲線長68.4公里;轄13個鎮(區街)、632個村(居),人口63萬。 龍口市地處膠東半島西北部,隸屬於煙台市。東臨煙台,南近青島,北與大連、天津、秦皇島隔海相望,是環渤海經濟帶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另有同名科技術語。
編輯本段人文概況
[1]市人民政府駐地郵編:265701 市人民政府駐地:港城大道1001號 行政區劃代碼:370681 區號:0535 龍口市人民政府市長:劉炳國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龍口市轄5個街道、8個鎮:東萊街道、龍港街道、新嘉街道、徐福街道、東江街道、黃山館鎮、北馬鎮、蘆頭鎮、下丁家鎮、七甲鎮、石良鎮、蘭高鎮、諸由觀鎮。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龍口市歷史悠久,商末建萊國,秦設齊郡,始置黃縣,是中國最早的縣治單位之一。龍口市既是秦代著名方士――徐福的故里,又是2200多年前徐福率船隊東渡日本的啟航地。1986年,經國務院批准,撤消黃縣,設立龍口市。五千年滄桑變幻,為這塊物阜民豐的土地留下了諸多歷史古跡和人類文明,增添了她的神秘和魅力。先後湧出了春秋戰國時期以滑稽擅辯著稱,諷柬齊威王建立霸業的淳於髡;秦代率領數千童男童女和五穀百工揚帆東渡,開創中、日、韓友好先河的著名方士徐福;三國時代英勇善戰的東吳名將太史慈;明朝開國元勛越國公胡大海為官清正的尚書王時中,內閣首輔范復粹,著名國畫家姜隱;清代掌管文衡多年的禮部尚書賈楨;參加國史編修的翰林院士王守訓;民國初期的書法家、金石篆刻和古文學家丁佛言等一批歷史名人,可謂人傑地靈。改革開放以來,龍口市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迅猛發展,經濟實力日益增強,1991年即躋身全國農村綜合實力百強縣行列,在第九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排名中位居第11位,山東全國百強縣排名第一。 1946年由黃縣析置龍口市,屬北海專區。1950年5月撤銷,其轄區並入黃縣。 1986年撤銷黃縣,設立龍口市。因原黃縣有龍口鎮而得名。 1988年11月22日,撤銷鄉城、新嘉、羊嵐、蘭高、東江5個鄉,分別以原鄉的行政區域設立鄉城、新嘉、羊嵐、蘭高、東江5個鎮。 1989年4月7日,撤銷海岱鄉,設立海岱鎮;撤銷黃山館鄉,設立黃山館鎮;撤銷下丁家鄉,設立下丁家鎮;撤銷大陳家鄉,設立大陳家鎮。 1993年9月28日,撤銷文基鄉,設立文基鎮;撤銷田家鄉,設立田家鎮;撤銷七甲鄉,設立七甲鎮;撤銷豐儀鄉,設立豐儀鎮。1993年11月19日,撤銷龍口鎮,以原龍口鎮的行政區域設立西城街道辦事處,原龍口鎮人民政府駐地為西城街道辦事處駐地。 1995年3月8日,將下丁家鎮的達溝、西馬兩個村劃歸東江鎮管轄。 1997年6月10日,將蘆頭鎮南張家村劃歸東江鎮管轄(魯政函民字[1997]26號)。 1998年4月13日,鄉城鎮更名為徐福鎮(魯政函民字[1998]11號)。 1999年7月1日,將下丁家鎮上觀村劃歸東江鎮管轄(魯政函民字[1999]16號)。 2000年,全市總面積893.8平方千米。轄19個鎮,1個街道辦事處,635個行政村。年底全市總人口62.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4.26萬人。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龍口市總人口671335人;轄1個街道、19個鎮,各鄉鎮人口: 西城街道 77267 城關鎮 86911 羊嵐鎮 21398 徐福鎮 38371 新嘉鎮 27207 中村鎮 32012 海岱鎮 22388 黃山館鎮 12389 大腖家鎮 20421 北馬鎮 41451 蘆頭鎮 35746 東江鎮 55720 下丁家鎮 22140 七甲鎮 12699 田家鎮 14499 豐儀鎮 14755 石良鎮 43573 文基鎮 25139 蘭高鎮 26331 諸由觀鎮 40918 2000年12月19日,撤銷羊嵐鎮,將其行政區域並入諸由觀鎮;撤銷豐儀鎮,將其行政區域並入石良鎮;撤銷文基鎮,將其行政區域並入蘭高鎮;撤銷田家鎮,將其行政區域並入七甲鎮;撤銷大陳家鎮,將其行政區域並入北馬鎮;撤銷城關鎮,設立東萊街道辦事處,將原城關鎮的行政區域和蘭高鎮的馬家莊、大李家、竇家莊3個村,東江鎮的趙家莊、閻家疃2個村及新嘉鎮的松嵐、王家疃、楊家疃、荷百4個村劃歸東萊街道辦事處管轄,辦事處機關駐原城關鎮人民政府駐地;撤銷新嘉鎮,設立新嘉街道辦事處,將原新嘉鎮除劃歸東萊街道辦事處管轄的松嵐等4個村外的其他行政區域劃歸新嘉街道辦事處管轄,辦事處機關駐原新嘉鎮人民政府駐地;撤銷中村鎮,將其行政區域並入西城街道辦事處,西城街道辦事處更名為龍港街道辦事處,龍港街道辦事處機關駐原西城街道辦事處駐地;撤銷海岱鎮,成立外向形加工區。 2001年,全市總面積893.8平方千米。轄13個鎮(街道辦事處),1個外向型工業加工區,634個行政村(居委會)。年底全市總人口62.4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4.67萬人。 2002年,全市總面積893.8平方千米。轄轄3個街道、10個鎮,2個經濟開發區,633個行政村(居委會)。年底全市總人口62.6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5.4萬人。 2003年,全市總面積893.82平方千米。轄12個鎮(街道辦事處),2個經濟開發區,633個行政村(居委會)。年底全市總人口62.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5.9萬人。
編輯本段自然資源
龍口境內建有全國唯一的低海拔大型海濱煤炭基地,褐煤總儲量26億噸,年開采量400多萬噸;南部山區盛產黃金,花崗岩、石灰石、鉛鋅、螢石、石英砂等礦產資源;沿海大陸架儲藏有豐富的石油,屬"富集型"油區,在渤海中部發現的蓬萊19-3油田,距龍口僅48海里,屬於特大型整裝油田,已探明地質儲量為10億噸,可采儲量約為6億噸;距龍口市96公里的渤南油氣田位於渤海灣南部,已探明天然氣儲量225億立方米,可開采儲量為108億立方米,中海石油公司已確定在龍口市建設一個年產4億立方米天然氣的終端處理廠,目前已完成地質勘探工作,一期工程預計今年底投產供氣,2004年6月全面建成。
編輯本段氣候
龍口市屬溫帶季風型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12℃左右,年平均降雨量600毫米左右,無霜期190多天。
編輯本段城市建設
龍口市公路交通發達,航運方便,已基本形成了水陸空立體交通運輸體系。全市公路通車里程達到524.8公里,公路密度達到每百平方公里58.8公里。公交車輛達155輛,日發車600班次,遍布整個城鄉區域。大萊龍鐵路龍口段已全線鋪通,11.6公里進港線於今年開工建設,建成通車後,港口腹地將擴展至西北、華北等地,港口功能得到充分發揮,大大促進龍口經濟尤其是物流產業的快速發展。206線高速公路龍口段路基和橋涵工程已全部完成,將與煙青、煙威、同三、濟青高速公路一起形成四通八達的運輸網路,到煙台機場僅需40分鍾。煙台機場現已開通國際航線2條(至香港和漢城)、國內航線20多條,可直達國內各大中城市,平均
每周起落飛機40多架次。 全國最大的地方港--龍口港是國家一級對外開放口岸,擁有碼頭岸線3000餘米,生產泊位20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8個,設有危險品、煤炭、集裝箱、客滾專用及多用途泊位和散雜泊位等,年貨物吞吐能力達1500多萬噸,客運量50多萬人次,目前已與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及國內各港通航,並開通了龍口至東南亞、韓國、日本及國內黃浦和沿海內貿集裝箱班輪航線。2002年集裝箱吞吐量達5.7萬TEU,預計今年可達8萬TEU。龍口港總體布局規劃已經山東省政府批准,屬國家重點建設港口。規劃中的港口陸域布局分東港區、中港區、西港區三部分。東港區以老港區為基礎,屬於建成區,中港區位於東港區北面,可建設萬噸級以上泊位30至40個。2020年前規劃建設集裝箱、鋼材、鹽、水泥等專用泊位7個,港口吞吐能力可達2000萬噸以上。西港區位於屺母島端部,是預留深水泊位區域,具備建設10-25萬噸級碼頭的自然條件,擬建10萬噸級以上的大宗散貨、石油化工深水碼頭。隨著大萊龍鐵路的開通和渤海天然氣、石油進行開采,龍口港將獲得更大的發展機遇。海上輔助設施齊全。勝利油田在我市設立了海洋石油船舶公司,作為該公司陸上生產生活基地。該基地擁有拖輪、貨輪、油輪、浮吊、駁船等各型船舶29艘,擁有5000噸級泊位3個,3000噸級泊位4個,石油專用碼頭1座,可承擔各類鑽采、作業平台的拖航就位、物資供應、應急守護及油類運輸、試油作業、大型海洋工程吊裝、港池航道疏浚、特大型結構件江海直達運輸、海上消防救護等任務。通訊事業發達。全市每年用於通訊建設的資金均在4000萬元以上,通訊網路規模不斷擴大。全市程式控制交換機總容量達到21萬門,固定電話用戶18萬戶,電話普及率29部/百人,建成全省第二個電話市。全市已經鋪設光纜700多公里,形成了環形網結構,擁有寬頻接入能力和小區接入能力。百年電力公司是全國第一座由中央和地方集資興建的坑口電廠,裝機總容量106萬千瓦,2002年發電量56.2億千瓦時。境內共有大中型水庫3座,蓄水能力達2.2億立方米,建有亞洲最大的地下水庫----黃水河地下水庫,城區日供水能力達到9萬噸。城市面貌日新月異。設立了新區和海濱經濟園區,目前正在加緊建設中,初步形成了"東城西城相融、南山北海呼應、新區居中、組團式發展"的城市建設新格局,目前建成區面積達到28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達到44%,城市的經濟地位和輻射帶動作用不斷增強。
編輯本段經濟發展
在第九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名單中,龍口排名第11位,在山東26個全國百強縣中排名第一。 2002年,全市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62億元,比上年增長15.6%;實現地方財政總收入9.53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5億元(新口徑),分別增長26.5%和32.2%;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2億元,增長40%。農業以產業化經營及標准化綠色農業著稱。2002年,高值田發展到8.7萬畝;果品總產量22.2萬噸,水產品產量19.1萬噸,山東梨、龍口粉絲、龍口草莓、龍口對蝦、桑島海參等土特產品遠近聞名;規劃實施了以"雙十雙五"工程為主樞架的農業產業化和"山區經濟二次創業"戰略,標准化農業和綠色農業得到全面實施,農業經濟的整體素質和效益顯著提高。全市糧經比例調整到1:4,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到127處,建設了總庫容達12萬噸的中國北方最大的氣調庫、冷風庫群,有7家企業、14個品種獲得綠色食品證書,優質蘋果、山東梨首次打入北美市場。2002年,全市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375億元,被山東省委、省政府授予"農業產業化經營先進縣"稱號。工業基礎雄厚,運行質量逐年提高。 全市現有工業企業1942家,形成了機械、家電、化工、紡織、輕工、建材等6大支柱行業,新型建材、食品、電子電器、汽車關鍵零部件四大新興支柱產業也得到較快發展。現已培植出了十大企業集團、十大民營企業等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實力的骨幹企業,擁有上市企業3家,被省體改委列入省資本運營重點聯系市。2002年銷售收入過億元的企業達到49家,最高達45億元;利稅過千萬元的企業達到32處,最高達7億元。創省級以上名牌產品8個,其中"威龍"牌葡萄酒屬於中國名牌產品,"龍豐"商標被國家認定為全國馳名商標,通過ISO質量體系或產品認證的企業達到98個。2002年,全市工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410億元,利稅33.7億元,分別增長16.3%和17%,工業動力用電量達到17.6億千瓦時,增長10.4%。 第三產業繁榮活躍。南山景區二期工程、東海108洞國際高爾夫球場、龍鼎廣場、糖酒大廈、博商廣場等大型商貿旅遊服務設施的建設,為發展第三產業打下了良好基礎。果蔬傢具裝飾材料批發市場等大型專業批發市場,被中國商業聯合會和國家統計局評為"全國百強工業批發市場"。目前各類市場發展到66處。2002年全市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提高到35%;集市貿易成交額達到35億元,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4億元,增長15.5%。 現代物流業方興未艾,擁有勝通物流和興隆道恩兩大物流企業,其中勝通物流是我省唯一一傢具備二級資質的縣級物流企業。全市加入第三方物流企業達到20戶,年配貨額過億元的物流企業已達2處,小型物流配送點35個,超市內部配送中心3個。 以南山風景區、屺姆島旅遊區、徐福故里旅遊區和之萊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為代表的旅遊業,成為我市新興產業中的亮點。2002年,全市旅遊接待人數達100萬次,旅遊業總收入達到4.6億元。民營經濟發展迅猛。全市個體工商業戶發展到1.6萬戶,注冊資本2.42億元,從業人員3.14萬人;私營企業達到1514戶,注冊資本8.19億元,從業人員1.85萬人。2002年個體私營經濟實現稅收1.15億元,佔全市地方財政總收入的12.1%。 經濟國際化進程加快 多年來,龍口市緊緊圍繞推進經濟國際化這一主線,內抓載體建設,外抓招商引資,努力加強對外合作與交流,經濟外向度不斷提高。主要是規劃建設了"四區六園"(龍口經濟開發區、龍港經濟開發區、黃城工業園、北部海濱經濟園區、城市新區、南山工業園、叢林工業園、科億達工業園、興隆道恩工業園和海盟機械工業園),新設立的經濟開發區、黃城工業園和海濱經濟園區已初具規模,對外開放的承載能力大為增強,並進一步健全了服務機構,完善了基礎設施,為國內外客商到龍口投資創業提供了良好的環境。近年來,已同世界上3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關系,有近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來龍口投資,特別是成功地吸引世界500強企業三井物產株式會社來我市投資。2002年,全市共舉辦利用外資項目68個,累計達到559個;完成合同外資3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5億美元,累計分別達到11億美元和7億美元。2002年,全市實現出口創匯1.7億美元,增長25%。龍口市涉外機構齊全,海關、檢驗檢疫等聯檢機構配套,實行24小時服務,通關便利
編輯本段科教事業
1994年,該市被山東省科委確定為全省唯一成縣(市)建制的高新技術產業密集區;1996年,在全國科技實力百強縣評比中列第12位;1997年,被原國家科委確定為全國兩個「全國科技進步示範區」之一;1998年,被確定為山東省唯一的「全國持續高效農業技術研究與示範項目示範區」,1999年兩個示範區順利通過了國家科技部驗收。1999年和2002年,我市聘請專家成立了第一屆和第二屆政府科技顧問團,組建了省級生產力促進中心,開通了科技經濟信息網。到2002年底,全市已累計實施省級以上「火炬計劃」"7項,申報專利1646件,培育高新技術企業39家,創國家級新產品122種。龍口市在國內率先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和高中教育,中小學和職業學校達到191所,擁有國家批准設立的民辦大學和中加合作的東海外國語學校,初步形成了幼教、普教、高教、職教、成教全面協調發展的教育體系;在校學生9.3萬多人,2002年向全國高等院校輸送學員1900多人。
編輯本段文明建設
結合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切實加強領導班子和黨員幹部隊伍建設,積極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制定並落實了領導幹部任期制、任前公示制、試用期制和聘任制。以開展「三級聯創」活動為總抓手,扎實推進基層組織建設,在鎮級探索推行了以「三定一公開」為主要內容的「一線工作法」,切實把鎮級工作重心下移到農村一線。按照「五個好」要求,全面加強了以黨支部為核心的村級班子建設。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有效維護了黨紀政紀的嚴肅性。認真扎實地進行了黨代表大會常任制試點工作,制定了黨代表大會常任制等一系列相關制度。在加快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大力加強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目前全市共有煙台市級以上文明單位67個,其中省級文明單位12個,國家級文明單位2個。去年獲得全省文明城市榮譽稱號。
編輯本段綜合實力
1991年跨入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行列,居第60位;1992年躍居第37位,1994年上升到第35位,2003年位居第25位,2004年位居第21位;2005年在全國百強縣排名第16位,2009年在第九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排名中,龍口位居全國百強縣(市)第11位,在山東26個全國百強縣(市)中排名第一。2010年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縣級城市25強,龍口位列第18位。
編輯本段社會事業
1996年,在全國科技實力百強縣評比中列第12位;1997年,被原國家科委確定為全國兩個「全國科技進步示範區」之一;1998年,被確定為山東省唯一的「全國持續高效農業技術研究與示範項目示範區」;去年獲得「全國科技進步市」稱號。全市已累計實施省級以上「火炬」計劃117項,申報專利2718件,創省級高新技術企業51家,開發國家級新產品130個。全市中小學和職業學校達到165所,在校學生8.6萬人,2005年向全國高等院校輸送學員3713人。擁有國家批准設立的民辦大學—煙台南山學院,初步形成了幼教、普教、高教、成教全面協調發展的教育體系。同時,文化、環保、衛生、民政、民兵預備役等各項社會事業也得到了長足發展。先後獲得全國教育、文化、科技進步先進市等榮譽稱號。
編輯本段社會和諧穩定
在城市,深入開展「五城聯創」活動,即創建全省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全省全國平安城市和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努力建設平安龍口、和諧龍口和生態龍口。在農村,圍繞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堅持黨委、政府主導推動,不斷加大財政支農力度,穩步實施了「五通雙建六保」工程,農村面貌和農民群眾的生活條件有了明顯改善。廣泛開展了「知民情、解民憂,讓群眾滿意」活動,為群眾辦了一批實事、好事,使群眾充分享受到了發展帶來的實惠。高度重視並切實抓好信訪工作,廣泛開展了信訪工作「雙教育、雙規范」活動,推動信訪工作步入了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大力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加快推進普法和依法治理步伐,深入開展嚴打整治斗爭,有力維護了社會穩定和政治安定。2005年,人民群眾對社會治安的滿意和基本滿意率達到98%。先後獲得全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信訪工作和平安山東建設先進市等榮譽稱號。
編輯本段人民生活
2002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84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420元,比上年增加129元;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和住宅居住面積分別達到6.62平方米和14.2平方米;每百戶居民彩電、電冰箱、摩托車、空調和電腦擁有量分別達到105台、83台、51輛、14台和7台。截止2002年底,全市城鄉居民儲蓄余額達到101.7億元,人均1.6萬元。
編輯本段龍口特產
龍口粉絲
龍口粉絲,原產山東省招遠市。通過龍口港外運出口而得名。 馳名中外的龍口粉絲生產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清朝咸豐年間即銷往國外,距今已有150年歷史。 龍口粉絲用綠豆作原料,按傳統工藝精製而成,富含澱粉、蛋白質、維生素等多種營養,其特點是纖細、柔韌、白亮透明、久煮不爛。食用時不論油炸、燉煮、熱烹、涼拌,均潤滑可口。國際友人稱之謂"玻璃面條"、"龍須"、"春雨"。 三十年代,龍口有大小粉庄50餘家,專營粉絲出口,生意十分興隆,為龍口諸業之最。近年來,隨著生產工藝的改進和機械化程度的提高,龍口粉絲的產量和質量均有顯著提高,現龍口粉絲年出口量均在萬噸以上,暢銷世界80個國家和地區,已成為龍口市外貿出口的主要商品。
山東梨
山東梨因原產於黃縣(現龍口市),又稱黃縣長把梨,因其在國內大梨出口中佔有顯赫位置,故現出口部分以"山東梨"冠名。 山東梨(長把梨)原生長在東江鎮崔家村,清朝康熙年間始有栽培,距今已有260多年的歷史,其母樹原名叫"天生梨",後經嫁接繁育成為今天的大梨品種。它以皮薄渣白、汁多甜脆、耐貯存、貯存後品質變優而著稱於世。每年出口達3萬噸之多。
龍口葡萄
龍口葡萄多數種植在灘塗沙土地上。由於土層疏鬆,水分適宜,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空氣濕潤,所以龍口葡萄含糖量高、顆粒大,味道別具一格,既是釀造葡萄酒的上品,也是水果席上的美味。 目前龍口葡萄釀酒品種已發展到2萬畝,成為煙台張裕葡萄酒、威龍葡萄酒的原料生產基地,其它品種3萬畝,涌現出許多葡萄集約化種植園,其中蘭高鎮萬畝巨峰葡萄生產銷售加工基地遠近聞名,其巨峰葡萄成為市場上的搶手貨,暢銷全國南北各大城市。
龍口對蝦
龍口海域是捕撈對蝦的重要海域。龍口對蝦個大、肉實、味鮮,是宴席上的名貴菜餚之一。對蝦捕撈季節,龍口港灣帆船如雲,機聲隆隆,晝夜不息。對蝦成為龍口外貿出口的重要產品之一。
龍口草莓
清朝末年,草莓隨當地人的遠洋經商被帶到龍口,時稱"洋莓果"、"高麗果"。 建國以後60年代開始大面積栽培,近年來引進了國內外諸多優良品種,在栽培技術上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與開發,引用了保護地栽培技術,有效提高了草莓的品質和產量。現全市發展草莓2萬余畝,總產量在6萬噸以上,居全省第一位,涌現出中村鎮、文基鎮等草莓之鄉。 獨特的立地條件、適宜的氣候環境,加上先進的栽培管理技術,造就了龍口草莓個大、味美的個性產品享譽全國。草莓收獲季節,八方客商紛至沓來,產品暢銷東北、華北地區。
桑島海參
龍口市桑島周圍海域內生長的一種"刺參",是名貴的高級滋補品,它含有蛋白質、脂肪、鈣、磷、鐵、碘等多種營養成分和微量元素,其中蛋白質含量高達70%以上,具有極佳的養身滋補作用,是高級宴席上的名貴菜餚,是膠東海洋一大名產
編輯本段龍口灰塵
某年夜晚,龍口市石棉製動器材廠由於電力導線違規鋪設導致老化,發生火災事故。 某年下午煙維公路G206國道福壽路段龍礦集團一斯太爾半掛與一到南山集團執行裝修任務的小車相撞,導致八人死亡。 龍口市液化石油氣供應站由於閥門未關造成燃氣泄漏,引發爆破危險,由於龍口市所有警力出動全力救援才成功保住整個龍口市未發生過於嚴重安全事故。 某日凌晨,一原油運輸車在S302省道牟黃公路福壽路口自東向北轉彎由於車速過快發生側翻,因車禍引發火災事故事故地點位於某商業石油加油站與某四家液化石油氣供應站附近的路口處。 某日清晨,在黃城港城大道勞動局十字路口東臨神話網吧門口某青年男子被數名歹徒連捅數刀斃命。 N年前龍口市麻家村引發一場故意殺人案,被告人在龍口市廣林集團公司大廈下面接受宣判後被送往刑場依法執行S刑。 某年一月九日下午龍口市某液化氣供應站董事長少爺在龍口大酒店門前被綁票,綁匪是董事長對門液化氣供應站員工,在與綁匪較量六天七夜後人質被安全解救,後因某位綁匪父親報警,綁匪全部落網,某位綁匪在服刑期間曾經說過在贖金得手後立即將人質與其他綁匪全部處死。 某年十一月在龍口市石良鎮兇手父劉興田和兇手子劉培春由於社會矛盾手持匕首闖入他人家裡造成四死兩人重傷,兇手父劉興田當場被捕,兇手子劉培春逃跑後在某錄像廳以光碟販子隱身未果被捕後提出上訴被駁回在一年多的維持下求生未果被依法強制執行S刑。 龍口市地方稅務局某位員工被綁票索要贖金一百萬元,在人質被關押期間綁匪撬開人質牙齒剁掉人質手指後勒索得逞,此為龍口市有史以來最嚴重綁票案。 某年一月二十八日在龍口市蘆頭鎮麻家村發生一起殺人搶劫案,某自外來龍打工者闖入龍口市麻家村某工廠搶劫,造成一人死亡。 某年有二人騎摩托車頭戴頭盔手持手槍光顧龍口市人民醫院金融中心,造成一死多傷,當天總收入十六萬元現金一掃而清。 龍口市北馬鎮河裡張家村杜世成,曾任職山東省委副書記、青島市委書記,因受賄626萬元被福建省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判處無期徒刑,涉案金額626萬元全部收回。 公元二零零九年龍口市有多家小型工廠牆壁被打洞,採用相似方法共計造成損失數十萬元,此盜竊團伙擁有極高的反偵察能力,公安機關破案難度很大。 龍口市黑社會老大於威因過於霸道被數罪並罰判處有期徒刑20年。 龍口市蘆頭鎮後店村某員工因未得相應工資抱有炸葯包到上司高強家上門索要,當場將藏於草垛的炸葯包引爆,當場造成三人死亡。
編輯本段專業名詞
堵截河水迫使其流向預定通道的工程措施。向流水中拋投料物填築戧堤的工作稱進占。兩岸進占後預留的河道泄流口門稱龍口。
④ 改革開放的排頭兵是哪個工業園區的名字
改革開放排頭兵是蛇口工業區。
蛇口工業區於深圳南頭半島東南部,東臨深圳灣,西依珠江口,與香港新界的元朗和流浮山隔海相望,佔地面積10.85平方公里。該工業區是招商局全資開發的中國第一個外向型經濟開發區,成立於一九七九年。
蛇口現狀
2011年,深圳市委、市政府相繼頒布《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條例》、《前海灣保稅港區管理暫行辦法》等相關條例,將前海定位為「特區中的特區」。與前海毗鄰的蛇口乘風直上,招商局已投入600億巨資,將在未來5~8年內,完成新蛇口的再造。
新蛇口的區域發展依照「一軸一心三核」的設想,構建、更新、加強各片區組團特色。
一軸:以南海大道為發展的主軸,不僅承擔重要的交通疏解功能,也承擔了越來越多的城區綜合產業發展軸功能。
一心:是以蛇口體育中心、四海公園為中心的區域,通過改造、提升原有設施,打造成品質優越的城區體育、社會活動中心。
三核:是海上世界片區、太子港郵輪母港、重點發展信息與科技的蛇口網谷為核心的三個產業發展聚集區,輻射周邊區域所形成的空間載體。
⑤ 姜疃鎮的招商引資
姜疃鎮外向型經濟發展迅速,2003年合同利用外資2249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372.4萬美元。姜疃鎮外向型工業園,由魯花工業園與濯村工業園組成,是外向型、多功能、現代化的工業園區。園區東西長10公里,南北5公里,主要以食品加工、機械製造、服裝加工、電子等行業為主。園區內基礎設施基本完成,達到了「六通一平」(通訊、道路、供水、排污、排雨、供電)的標准。截至2003年,進園企業已有16家,項目總投資近5億元人民幣,已成為海內外客商投資的熱土。
⑥ 袁庚創辦的第一個工業園區叫什麼
袁庚,1917年出生於廣東省寶安縣大鵬鎮,2016年1月31日在深圳蛇口逝世,99年的人生歷程中,最輝煌的莫過於他是中國的改革先鋒,在他的主導下創辦了中國第一個外向型的工業園區——蛇口工業區。
袁庚在中國改革史上留下了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筆,而且離休前還做了一個深思熟慮的重大決定:讓蛇口的三家下屬公司實現股份化,走入市場。
如今兩家都大名鼎鼎:第一就是招商銀行,它的前身是蛇口工業區內部結算中心;第二是平安保險公司,當家人馬明哲曾是袁庚的行政科長。
應答時間:2021-11-15,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⑦ 關於中國四大工業區的問題 急~~~
滬寧杭是最老牌的工業區,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的時候,上海開放通商口岸,最早的近代企業上海製造局,江南造船廠等都在上海,一直是中國的工業集中區
京津唐和遼中南是新中國建立後,建立的重壓工業區,主要模仿蘇聯模式
珠三角是改革開放後,發展起來的,是外向型加工貿易的典型
資源最豐富的毫無疑問遼中南,鞍鋼,鶴煤,撫煤都在遼中南
⑧ 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工業園區的名字是什麼
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工業園區是深圳市的蛇口工業區,該工業園區是中央批準的第一個工業園區。
⑨ 超級緊急速跪求答案青島所有的工業園
你寫的不是很清楚啊 你 看看 下面是 青島所有的 你看看有沒有 你要找的 希望你能 用的上
青島環海經濟技術開發區
位於城陽市內,總規劃面積6.69平方公里。市政府已將其列入環膠州灣經濟聚集帶的啟動區域。累計已落戶外 商投資企業63家,其中世界500強企業3家。已形成了以電子、機械、食品、制葯為主體的產業體系。累計合同利 用外資1.5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億美元。2000年,引進項目12個,實際利用外資1816萬美元。
電 話:86-532-4825319
傳 真:86-532-4825300
網 址:http://www.hhkfq.com
E-mail:[email protected]
山東省即墨經濟開發區
轄區面積27.2平方公里。2000年,全面實施了「四園兩區兩街」的整體開發戰略,形成了「區中區」、「區 中園」、「區外園」的全面開發模式,成為帶動全市對外開放快速發展的新「龍頭」。全年新增固定資產2.48億 元,基礎設施投入7000萬元,區內「七通一平」拓展到5.8平方公里。全年引進內外資項目64個,投資額14.2億元, 實際到位資金2.7億元。實現財政收入1010萬元。在全省48個國家級、省級開發區主要經濟排行榜上,由1998年的 第24名躋身前4名。
電 話:7552900
傳 真:7552841
網 址:http://www.jmdvlp.com
E-mail:[email protected]
膠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
與膠州市雲溪街道辦事處合署辦公。規劃面積9.7平方公里。已有5平方公里區域實現「五通一平」。截止 2000年年底,共批准進區項目130個,合同利用外資2.50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69億美元,累計出口創匯7.56億 美元。2000年,批准外資項目14個,合同利用外資4491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2595萬美元,完成出口創匯1.75億 美元。2000年,海爾集團在該區征地53.33公頃,投資10億元,開始動工興建海爾配件基地。
膠南市經濟技術開發區
全區面積40平方公里。2000年,引進外資項目10個,實際利用外資2100萬美元;引進內資項目32個,實際到位 內資8000萬元;全區累計已有內資項目120個,外資項目64個,項目總投資3.8億美元。外資企業工業總值15億元, 出口創匯8000萬美元,安排勞動就業6000人,其中瀘河集團膠南分公司年銷售收入1.5億元,利潤1000萬元。
平度經濟開發區
總體規劃面積10.18平方公里。已開發起步區3.8平方公里。累計批准進區項目126個,合同投資額23.4億元, 其中利用外資項目60個、合同利用外資1.98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05億美元。2000年,實現工業增加值3.096億 元,實現各項稅收4043萬元,財政收入2064萬元,出口創匯10419萬美元。計劃到2005年全面完成10.18平方公里的 開發建設,投產項目達到200個,項目總投資完成40億元,年實現工業產值40億元,利稅2.5億元,出口創匯2億美 元,區財政收入1億元。
萊西市經濟技術開發區
總面積10.28平方公里。截止2000年年底,修築硬化道路56條,總長度3.6萬米;建有保稅倉庫、批發市場等; 已興辦外資企業56家,合同利用外資8100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6500萬美元。
嶗山
國家級對外開放先導區
青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2000年,青島海洋生物產業園、高新技術出口基地已正式掛牌啟動;成立了青島生命科學院,首期引進8個 生物科學項目;青島軟體園二期、青島海洋大學科技園、浪潮軟體產業基地、鎂合金研發基地等項目已初步達成 建設協議,部分項目已完成開工建設准備。引進天力克生物技術研究所等研發機構12家,累計達到38家。投資 3000多萬元的北京大學學術中心建設順利實施,青島軟體園二期工程吸引了中創軟體、東大阿爾派、浪潮軟體等 軟體企業入園發展。青島科技大學、國際電子商務大學等大專院校落戶園區。高新技術產業規模進一步壯大。新 引進外資高科技項目40個,創業中心新入住創業企業32家。為完善科技「孵化」器網路,出台了《青島高科園科 技創業中心孵化企業管理辦法》,引進「孵化」企業32家;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8家,其總數達到100家。園內高 新技術企業銷售輸入完成175億元。
全年批准外資項目70個,合同利用外資3.7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2.5億美元。項目引進呈現出投資規模大、 科技含量高的特點,引進了海爾CCT(青島)通訊有限公司、朗訊手機基站、浪潮青島軟體研發基地、永寶鐳射有 限公司等項目。加大第三產業和基礎設施項目招商工作力度,引進了普爾斯馬特超市、海景大酒店、高爾夫遊艇 俱樂部、赤島開發、國家遠洋考察基地和沙子口水產批發市場等項目。出口創匯完成4.5億元。經國家科技部和外 經貿部批准,設立了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基地,並完成發展規劃。
城陽
青島市北膠州灣新產業基地簡介
青島位於太平洋西岸的黃海之濱,環抱著風光秀麗的膠州灣,是中國東部沿海重要的經濟中心城市和沿海開放城市,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和聞名中外的風景旅遊勝地。
青島市北膠州灣產業基地坐落在膠州灣畔,是青島市重點規劃建設的國際化、現代化的高新技術加工基地。該基地佔地面積1200餘公頃,是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集產業孵化、出口加工、現代物流、行政管理、商務辦公、金融貿易、文化娛樂、商業居住為一體的現代化新產業基地,基地到機場、港口和青島市區交通十分便利,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青島市北膠州灣產業基地已被全國電子信息系統推廣辦公室和國家建設部列為全國首家數字化園區建設試點單位。數字化園區的建設,是在加工基地基礎配套設施, 達到「八通一平」的基礎上,重點建設和實現基地信息數字化和基地管理智能化兩大系統。加工基地根據「數字化工業園區」建設標准要求,規劃建成四個數字化平台:一是基地數字化網路系統綜合平台;二是基地高科技孵化器數碼大廈智能化平台;三是基地基礎設施及管網數字化平台;四是基地生活小區智能化平台。建成後的基地將為所有入駐企業提供國內領先的一流投資環境,成為加工基地的典範。
主導產業
汽車、船舶及零部件產業
青島紡織工業園
青島紡織工業園位於城陽青大工業園內,規劃佔地900畝,其中包括自用地505畝和招商用地395畝。目前,首批入園企業華金集團與青紡聯集團投資項目進展較快。其中,華金的項目為在園內建立具亞洲先進水平的染紗及針織與梭織織物染整加工中心,項目為國家重點立項支持的國債項目。該項目已於去年10月投產。另外,紡聯集團的寢裝項目也將在今年8月竣工試生產。
新型建材工業園
青島新型建材工業園,一期工程佔地1.4平方公里,自該工業園1999年8月建立以來,截至目前共引進新型建材等項目31個,其中內資項目25個,外資項目6個。合同利用內資3.3億元,合同利用外資1870萬美元。作為新型建材工業園,目前入園的企業擁有的新型專利產品項目多達二十餘個。在一期建材工業園項目佔地基本飽和的情況下,該工業園又一鼓作氣,開辟了規模更宏大的工業園二期工程。二期工程開發總面積7.2平方公里,預計到2005年完成。
地址:流亭趙紅路
青島橡膠工業園
青島橡膠工業園位於城陽區棘洪灘鎮金嶺工業園內,總規劃佔地面積約2000畝。一期項目除建設現代化子午胎生產線外,還有高附加值橡膠製品、乳膠製品、橡膠機械和模具等十幾個項目,估計總投資37.5億元,建成後可實現銷售收入86.2億元,利稅21.8億元,利潤13.4億元,出口創匯1.767億美元。
該園重點建設項目之一--青島黃海橡膠集團公司煉膠中心建成後,將成為亞洲地區最大、最先進的混煉膠生產基地。
青島啤酒工業園
12月31日,伴隨著喜慶的鑼鼓和鞭炮聲,青島啤酒工業園在秀麗的嶗山腳下正式開工建設。這是青島啤酒集團向著"建設國際化大公司"戰略目標邁出的又一個堅實步伐,也是青島啤酒推進產業化升級,實現主品牌發展壯大的有效切入點。
青啤青島啤酒工業園坐落在城陽區夏庄鎮,緊鄰國家級優質水體--嶗山水庫,佔地面積約500畝,一期工程總投資4.1億元人民幣,規劃設計能力為40萬噸。根據規劃設計方案,青島啤酒工業園將引進和採用國際領先水平的生產設備和工藝技術,建成一個集管理科學、綜合效益高、產品科技含量高為一體的,且能代表"百年青啤"形象的中國啤酒業樣板工業園。
黃島
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
「九五」期間,累計合同利用外資15.5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1億美元,分別是「八五」的1.6倍、3倍;引 進1000萬美元以上的外資大項目58個,其中過億美元的大項目3個、世界500強企業15家。2000年,出口外匯6.45億美元,是1995年的1.7倍。對外勞務輸出發展迅速,企業境外投資實現突破。對外招商引資的步伐加快。海爾、 海信、頤中、國風、北海船廠等企業相繼入區設立工業園;寶鋼、中儲股份等國內大企業也相繼入駐;澳柯瑪、輕騎、雙星等駐區企業的規模迅速擴大,成為對外進行經濟技術合作的重要載體。
「九五」期間,全區企業技術創新項目累計列入市級以上科技計劃137項、國家級科技計劃26項,取得市級以 上科技成果26項。新發展高新技術企業41家,累計達到48家。高新技術產品產值佔全區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39.3%。
「十五」期間,隨著青島市經濟中心的西移,全區將積極實施經濟國際化、大項目、高科技、城市化、港區 聯動「五大發展戰略」,為2010年基本建成以現代港口、先進工業、國際貿易、旅遊度假為主要特色的功能完善、文明法制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新城區奠定堅實基礎。全區主要經濟指標:國內生產總值、地方財政收入、外貿出口總額年均分別增長28%、15%、18%,到2005年分別達到300億元、12億元、15億美元;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 率達到50%左右;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例達到50%以上;個體私營經濟實現的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25~30%;稅收佔全區地方財政收入的比例達到15%左右;城市人口達到19.5萬人,占總人口的比例 達到65%,建成區面積擴大到54平方公里。實際利用外資累計達到15億美元。
青島經濟開發區汽車產業園
一、青島經濟開發區概況
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是1984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首批全國14個沿海經濟技術開發區之一,是青島市的重要組成部分,總面積274.1平方公里,總人口40萬。
建區以來,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從改善投資環境入手,遵循國際慣例,高效的保障、優質的服務吸引了世界上5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國內20多個省區的投資者前來投資。如今的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集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保稅區、高新技術產業實驗區和旅遊度假區為一體,金融商貿第三產業相協調、功能齊全的現代化綜合性經濟新區,已經建設成為世人注目的青島改革和對外開放的窗口。
21世紀,青島市政府實施了「挺進西海岸」戰略,以「大港口、大工業、大旅遊」為特色,在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構建新的經濟發展重心。2003年青島港貨物吞吐量達1.4億噸,國際集裝箱集裝箱吐量完成424萬TEU,居中國沿海港口第三位。到2004年,將達到年吞吐量1.6億噸、集裝箱500萬TEU,到2010年,將達到年吞吐量2億噸、集裝箱1000萬TEU。自2003年起,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著力構築「四大基地」(家電電子、石化、汽車集裝箱造船、鋼鐵),建設「六大項目」(大煉油、汽車、造船、鋼鐵、港口、集裝箱),並實施基礎設施建設「十大工程」,使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城區功能更加完善。開發區南臨黃海,西依小珠山,自然旅遊資源豐富,擁有國際旅遊業最推崇的三「S」資源:大海、陽光、沙灘,同時還擁有國家森林公園。
二、開發區產業發展概況及園區建設
1. 開發區汽車工業發展概況
到2003年底,青島開發區從事汽車生產行業的企業有4家,其中微型汽車生產企業1家,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3家,擁有資產總額6.49億元,其中固定資產3.94億元,擁有職工485人,2003年完成工業總產值7939萬元,實現產品銷售收入6456萬元,工業增加值2342萬元,利潤總額為2831萬元。
隨著近幾年的發展,青島開發區汽車行業已經具有一定的生產規模,主要產品包括:頤中汽車公司的年產10萬輛,科瑞特汽配的150萬套剎車片,輝門活塞公司的高檔活塞200萬套,新意達汽配公司的離合器片350噸。其中,科瑞特汽配公司已經與有關汽車生產廠家建立了供貨關系。新意達汽配公司也是高新技術企業,其產品除滿足當地市場需求外,還出口其他國家和地區。輝門活塞公司擁有先進的生產技術、設備和管理經驗,產品檔次相對較高,產品有相當的競爭實力。
2.青島開發區頤中汽車工業園
頤中汽車工業園位於青島開發區、規劃佔地650畝(約43萬平方米),該工業園位於黃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太行山路,靠近前灣港,瀕臨青黃高速公路、同三高速公路和膠黃鐵路,公路、鐵路、海運交通非常發達,地理位置優越。一期建設由頤中集團投資近5億元,已建成8萬平方米的廠房和公用配套設施,設備調試、安裝已完成。二期規劃佔地面積1600畝。頤中汽車工業園規劃總投資8億元人民幣(約1億美元),並與中國一汽集團合作生產。
三、汽車工業重點發展的領域
1.加快發展乘用車行業。目前青島轎車業的發展仍比較滯後,雖然頤中汽車開創了青島乘用車業發展的先河,然而到目前為止,由於管理及經驗等多方面原因,企業正在重組。青島轎車業的匱乏,亟待國際發達生產企業的加入,以引進先進的生產技術、管理經驗、優秀的專業人才、一流的生產設備。青島市政府對發展轎車的定位是高起步,高水平、大規模。不久的將來,青島的轎車會以全新的形象展示於世界面前。
2.發展專用汽車和工程機械。青島市大、重型工業用車及專業用車的生產及研發優勢明顯,並在國內已處於領先地位,其中尤其以掛車、半掛車的生產處於前列。目前以青島特汽集團生產的系列專用半掛車為主,如消防車半掛車,集箱運輸半掛車、自卸半掛車、廂式運輸車、車輛運輸車、保溫車、冷藏車半掛車等。
3. 鼓勵發展汽車車橋、汽車電子設備等科技含量較高的配件生產業,進一步提升青島汽車配件業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圍繞整車項目的發展,對發動機、變速箱、後視探測儀、空調、車載電話及數字化儀錶板等關鍵零部件產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形成規模效應突出的產業群。做大做強青島開發區現有的剎車片、制動器、離合器摩擦片、線束等汽車零部件產品。
頤中汽車工業園
頤中汽車公司是由頤中(青島)汽車沖件有限公司和頤中(青島)運輸車輛有限公司組成。整個汽車工業園佔地640畝,一期建設由頤中集團投資近5億元,已建成8萬平方米的廠房和公用配套設施,設備調試、安裝已全面展開。公司自1998年3月開工建設,至今年已走過四個年頭。經過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第一輛頤中汽車於2000年12月15日整車下線。從公司的長遠發展考慮,汽車籌建辦正在與國外大公司洽談合作意向。
地址:開發區太行山路587號
澳柯瑪工業園
澳柯瑪工業園是我國重要的家電生產基地,位於經濟技術開發區,佔地1000畝,擁有國家級技術開發中心,具備年產150萬台冰櫃、50萬台冰箱和展示櫃、150萬台空調器、2000萬只鋰離子電池生產能力。
海西灣船舶工業園
船舶工業園所在的海西灣位於膠州灣口南側,地理條件得天獨厚。工業園總體規劃佔地面積近4平方公里,設有大型船塢4座、深水碼頭4890米及其全部配套工程,年造船能力180萬噸,年修船能力201艘,預計近期總投資42億元。工程完工後,海西灣將成為具有修船、造船、建造海洋平台和製造大型鋼結構等綜合能力的國內一流、世界先進的大型船舶工業基地之一。申奧成功以來,青島北海船廠加快了老廠搬遷、新廠建設步伐。目前,進入基地的30米寬主幹路已打通,西區800米長的子堰也近完工。
地址:開發區薛家島倒觀山
海信信息產業園
海信青島信息產業園坐落於國家級的青島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總佔地面積1200畝、總投資20億元。是海信集團面向21世紀建設的技術先進的現代化電子、通訊、信息3C產業園區。項目主要有多媒體電視、背投影電視、CDMA手機及基站、計算機以及模具、注塑噴塗等。產業園主要項目投產後可形成年產電子產品300萬台;計算機100萬台;手機(基站)250萬部的生產能力。全面投產後的信息產業園在規模、技術和設備水平上都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海信信息產業園的建成標志著海信3C產業結構的圓滿凸現,標志著海信產業結構正從鞏固製造業的同時向增值服務業過渡,標志著海信正向一個技術密集型的現代化大而強的企業集團邁進,也標志著海信又一次創業的開始。
地址:開發區團結路18號
國風生物海洋葯物工業園
國風生物海洋葯物工業園位於開發區內,總投資7億元,它以青島國風葯業股份有限公司為主體,是一座集海洋葯物、生物工程、現代中成葯的研發和生產於一體的新型現代化醫葯工業園區。園區共佔地1000餘畝,分三期建成。一期投入為3億元,2000年9月下旬開工,2001年2月正式啟動,2002年上半年完成試生產。達產後可形成年產30億片劑、2億膠囊劑、500噸顆粒、5億瓶口服液的生產規模,預計可實現年銷售收入13億元、利稅2億元。
地址:松花江路88號
平度
海信家電工業園
投資近5億元人民幣,引進當代國際領先變頻空調生產技術的平度白色家電產業園--海信家電工業園於1997年4月建成投產。目前,一期工程佔地305畝,單體廠房5萬平方米,擁有國際領先的變頻空調生產技術與設備。同時,引進了目前世界上先進的全自動氦檢漏裝置、熱量計量室、配套國內先進的整機成套檢測線,輔之以按國際質量認證體系標准建立的質量保證體系,年產空調百萬套。2001年8月,二期擴建工程動工,二期工程建築面積達6萬平米,用於生產商用一拖多空調、高能效比變頻空調,生產能力達250萬套。總面積已達700畝的青島海信家電工業園,成為目前中國研發實力雄厚、質保體系完善、規模強大的變頻空調生產基地。
地址:平度南村鎮海信家電工業園
青島(同和)汽車零部件產業區
青島(同和)汽車零部件產業區位於平度市南郊,是外向型工業加工區,總體規劃面積8.8平方公里,啟動區面積3平方公里。園區所在的同和鎮被建設部命名為全國17個小城鎮建設示範鎮之一,是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全國青年文明社區,連續多年獲山東省社會治安先進單位稱號。現已有包括世界500強LG,以及TDK、TOKO在內的80多家外資企業,100餘家內資企業入駐,並形成了汽車配件、電子、暖通設備、傢具出口四大產業,成為中外企業投資的一方熱土。
即墨
青島服裝工業園
青島服裝工業園於2000年年初動工,園區坐落於即墨市區西北部,總開發面積達7.7平方公里,目標是建成以紡織、電子等高新產業為主體,融生產、加工、科技、信息、商貿於一體的新型工業園。這也是山東省目前規劃面積最大的紡織服裝工業園區。2001年,工業園招商引資取得突破性進展。全年引進外資項目10個,合同利用外資12275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706萬美元,引進內資項目9個,合同利用外資17240萬元,實際利用內資1.3億元。
地址:即墨市西北關村委
即發服裝工業園
即發集團的針織大工業拉動了自身國際貿易的規模化發展。"即發工業園"建設,就是即發集團適應這一發展要求的戰略性決策。從1999年開始規劃設計,2000年2月20日正式動工興建。整個園區佔地面積1000餘畝,計劃投資10億元,到「十五」末全部建成,形成30億元的出口生產能力。一期工程僅用了7個月的時間,一個外衣製造廠、一個內衣廠和一個染色後整理廠,已於2000年10月19日竣工投產,引進國際針織行業最先進的生產設備1100多台套,實現了當年規劃、當年建成、當年投產、當年見效的項目投資建設新記錄,同時完成了園區「七通一平」基礎建設。2000年9月份開工建設、2001年7月26日竣工投產的二期工程,包括與日本國等國內外著名跨國公司合資組建的「青島華日彩印有限公司」、「青島華信印花有限公司」和「青島頤和針織有限公司」,使企業達到了集約化管理的要求。
區位優勢:「即發工業園」位於國家生態自然保護區和青島市旅遊勝地馬山東側,南偎青島港和流亭國際機場,西鄰濟(濟南)青(青島)、青(青島)銀(銀川)高速公路,近靠青(青島)威(威海)、青(青島)煙(煙台)一及公路,環境幽雅、交通便利,是企業生產經營的黃金寶地。
政策優勢:「即發工業園」是青島市「十大」工業園區「服裝工業園」的「園中園」,享受青島市級工業園區的優惠政策。
膠州
海爾(膠州)國際工業園
海爾(膠州)國際工業園佔地800畝,是海爾集團為實施國際化戰略,優化零部件采購、分供而實施的一項重要工程。該園於2000年下半年開始建設,在一年多的時間里已初具規模,先後有海潤電子、海爾世紀精密注塑、海爾金華塑膠、海毅塑膠、海爾新材料研發中心、海永利電腦板等外國獨資或中外合資企業建成投產,世界500強企業之一--愛默生公司也積極加入進去,其電機生產公司廠房建設已完工,即將投產。
地址:膠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海爾國際工業園
膠南市
雙星輪胎工業園
地址:膠南開發區青島路95號
參考資料:http://www.cnqd.net/kfrt/tzyq/gy.htm
⑩ 上海星火工業園區的上海市星火開發區
是1984年由上海市政府、市人大批准籌建的以製造加工業為主的外向型工業開發區,規劃面積16.8平方公里,現已開發8.78平方公里。1993年9月正式與浦東新區接軌,全面享受浦東新區的優惠政策,成為浦東新區的重點開發區之一。 星火開發區具備七通一平良好的投資環境,區內實行集中供水、供熱、供電和排污,基礎設施齊全、容量大、水陸運輸方便,土地平坦、無動拆遷之虞;地價便宜,勞動力成本低;有為進區企業提供工商、稅務、土地測量、登記等一條龍服務的機構和生活娛樂設施,是海內外企業家投資置業的理想之地。 上海市星火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是開發區區政管理和為進區企業服務的領導機構,下設辦公室、社區管理部、土地管理所、統計調查所等部門。 投資政策 除享受上海市及浦東新區的優惠政策外,還享受上海市星火開發區特殊的稅收返還政策,即:凡星火開發區企業由浦東新區財稅機關徵收入庫的屬地方部分的增值稅、營業稅和企業所得稅實行留區滾動發展的辦法,按一定比例返還企業。 工業廠房 工業廠房座落在星火開發區的黃金地段,佔地約400畝,計劃開發10萬平方米工業廠房,總投資1.8億元人民幣。第一輪開發面積5萬平方米,正在開發2萬平方米,已竣工7500平方米。二期開發3萬平方米,第二輪開發5萬平方米。
產業導向環保型生產企業、機械加工、生化、電子、倉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