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屬於工業方面的行業有哪些
屬於工業方面的行業有重工業和輕工業,其中:
1、重工業按其生產性質和產品用途,可以分為下列三類:
(1)採掘(伐)工業,是指對自然資源的開采,包括石油開采、煤炭開采、金屬礦開采、非金屬礦開采和木材採伐等工業;
(2)原材料工業,指向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基本材料、動力和燃料的工業。包括金屬冶煉及加工、煉焦及焦炭、化學、化工原料、水泥、人造板以及電力、石油和煤炭加工等工業;
(3)加工工業,是指對工業原材料進行再加工製造的工業。包括裝備國民經濟各部門的機械設備製造工業、金屬結構、水泥製品等工業,以及為農業提供的生產資料如化肥、農葯等工業。
2、輕工業按其所使用的原料不同,可分為兩大類:
(1)以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是指直接或間接以農產品為基本原料的輕工業。主要包括食品製造、飲料製造、煙草加工、紡織、縫紉、皮革和毛皮製作、造紙以及印刷等工業;
(2)以非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是指以工業品為原料的輕工業。主要包括文教體育用品、化學葯品製造、合成纖維製造、日用化學製品、日用玻璃製品、日用金屬製品、手工工具製造、醫療器械製造、文化和辦公用機械製造等工業。
(1)工業行業企業有哪些擴展閱讀:
相關報道:我國工業的急速增長
2018年9月5日報道,國家統計局4日發布的改革開放40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報告顯示: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我國工業從此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以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活力快速發展。40年來,我國建立了門類齊全的現代工業體系,躍升為世界第一製造大國。2017年工業增加值接近28萬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1978年增長53倍,年均增長10.8%。
工業實力:從基礎薄弱到世界第一製造大國
改革開放前,我國工業基礎比較薄弱,1978年工業增加值僅有1622億元。改革開放後,工業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工業實力空前增強,產品競爭力顯著提升,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製造大國。
1990年,我國製造業佔全球的比重為2.7%,居世界第九位;2000年上升到6%,位居世界第四;2007年達到13.2%,居世界第二;2010年佔比進一步提高到19.8%,躍居世界第一。自此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
1992年,我國工業增加值突破1萬億元大關,2007年突破10萬億元大關。2017年,我國工業增加值接近28萬億元。
工業經濟實力的迅速壯大,為中華民族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為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作出了巨大貢獻。
工業產品:由短缺到豐富充裕
改革開放前,我國工業產品生產能力十分有限。經過40年的發展,主要產品的生產能力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實現了由短缺到豐富充裕的巨大轉變。
很多產品產量從小到大。原煤、發電量等能源產品產量2017年比1978年分別增長4.7倍和24.3倍;乙烯、粗鋼、水泥等原材料產品產量分別增長46.9倍、25.2倍和34.8倍;汽車產量已達2900多萬輛,連續9年蟬聯世界第一。
很多產品生產從無到有到蓬勃發展。空調、冰箱、彩電、洗衣機、微型計算機、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一大批家電通信產品產量均居世界首位。
1980年,我國工業製成品出口占出口總值不足一半,2000年以後上升到90%以上。技術密集型的機電產品逐漸超越勞動密集型的輕紡工業品成為出口主力。2017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額為8.95萬億元,占我國貨物出口總額的58.4%,高於同期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20.1%的比重。
轉型升級:加快向工業強國邁進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相繼實施了優先發展輕紡工業、重點加強基礎產業、大力振興支柱產業、積極發展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政策,產業結構不斷得到調整優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斷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工業經濟發展由數量規模擴張向質量效益提升轉變。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速加快。據測算,2015年至2017年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較上年分別增長10.0%、10.5%和11%,增速分別高於規模以上工業3.9、4.5和4.4個百分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大力支持新興產業發展壯大的同時,注重加強對傳統產業優化升級。2013—2015年,全國共計淘汰落後煉鐵產能4800萬噸、煉鋼產能5700萬噸等。在此基礎上,2016年、2017年兩年又化解鋼鐵產能1.2億噸、煤炭產能5億噸,全面取締1.4億噸「地條鋼」,淘汰停建緩建煤電產能6500萬千瓦以上。
通過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大力提升傳統動能。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推進消費品工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通過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製造強國戰略,加快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步伐,工業向中高端水平持續邁進。
所有制結構:從單一到多種經濟成分競相發展
改革開放前,我國工業所有制結構比較單一,主要為國有工業和集體工業。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央提出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方針,多種經濟成分在市場經濟中競相發展。
改革開放40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國有企業體制機制發生了重大變革,與市場經濟融合更加緊密,國有企業素質和競爭力不斷增強,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頂樑柱。2016年,國有控股工業企業擁有固定資產原價合計293839億元,較1978年的3193億元,增長91倍。
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在載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測、高速鐵路、商用飛機、特高壓輸變電、移動通信等領域,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天眼」探空、「蛟龍」探海、神舟飛天、高鐵賓士、北斗組網、大飛機首飛等驚艷全球。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對非公有制經濟的認識及相關政策的制定經歷了一個從探索到逐步完善的過程。民營企業不斷煥發生機活力,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2017年,私營工業企業已發展到285.9萬家,佔全部工業企業法人單位的78.4%。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諸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外商投資企業從無到有,成為改革開放以來崛起的一支重要力量。1980年,在中國大陸落戶的外資企業僅有3家,到2017年末,規模以上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工業企業已發展到5萬家,吸納就業人數達2088.6萬人,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比重分別達12.9%和23.6%。
㈡ 工貿行業包括哪些行業
工貿行業包括的行業有冶金、有色、建材、機械、輕工、紡織、煙草、商貿,具體介紹如下。
一、冶金行業
主要包括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1大類所包含的全部企業及燒結企業。
二、有色行業
主要包括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1大類所包含的全部企業。
三、建材行業
主要包括非金屬礦物製品業1大類企業。不包括,玻璃製品製造1中類的所包
含的全部企業,陶瓷製品製造1中類的陶瓷製品製造,日用陶瓷製品製造,園林、陳設藝術及其他陶瓷製品製造等3個小類的企業。
四、機械行業
主要包括金屬製品業,通用設備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汽車製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儀器儀表製造業,金屬製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等9大類企業。
五、輕工行業
主要包括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製造業,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除酒精製造,,皮革、毛皮、羽毛及其製品和製鞋業,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製品業,傢具製造業,造紙和紙製品業,印刷和記錄媒介復制業,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製造業,橡膠和塑料製品業等10大類的企業,日用化學產品製造,除香料、香精製造。
六、紡織行業
主要包括紡織業,紡織服裝、服飾業等2大類所包含的全部企業。
七、煙草行業
主要包括煙草製品業1大類所包含的全部企業及煙草製品批發1個小類的企業。
八、商貿行業
主要包括批發業,倉儲業,零售業,住宿業,餐飲業等5大類的企業,不含消防、燃氣的監管,。不包括,醫葯及醫療器材批發,貿易經紀與代理,貨攤、無店鋪及其他零售業等3個中類所包含的全部企業。
食品、飲料及煙草製品批發中類的煙草製品批發1個小類的企業,礦產品、建材及化工產品批發中類的石油及製品批發、化肥批發、農葯批發、農業薄膜批發、其他化工產品批發等5個小類的企業,汽車、摩托車、燃料及零配件專門零售中類的機動車燃料零售企業,其他餐飲業中類的餐飲配送服務1個小類的企業。
㈢ 中國著名的工業企業有哪些
本土企業,外企不算。工業,包括重工和製造業:上海寶鋼,上海石化,江南造船廠,申沃客車(前身上海客車廠)等
㈣ 工業企業包括製造業還有哪些
工業製造業,有別於農業、商業、建築業、運輸業、金融業、郵電業等企業。我國的製造業主要分為三類:一類是輕紡工業,包括食品、飲料、煙草加工、服裝、紡織、皮革、木材加工、傢具、印刷等,占我國製造業比重為30.2%。一類為資源加工工業,包括石油化工、化學纖維、醫葯製造業、橡膠、塑料、黑色金屬等,佔33%。還有一類為機械、電子製造業,其中包括機床、專用設備、交通運輸工具、機械設備、電子通訊設備、儀器等,約佔35.5%。
㈤ 工業企業是指哪些企業
工業企業所指企業如下:1、採掘工業,是指對自然資源的開采,包括石油開采、非金屬礦開采和木材採伐等工業;2、加工工業,是指對工業原材料進行再加工製造的工業;3、以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是指直接或間接以農產品為基本原料的輕工業;4、以非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是指以工業品為原料的輕工業。
一、工業企業是指哪些企業
1、工業企業所指企業如下:
(1)採掘工業,是指對自然資源的開采,包括石油開采、非金屬礦開采和木材採伐等工業;
(2)加工工業,是指對工業原材料進行再加工製造的工業;
(3)以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是指直接或間接以農產品為基本原料的輕工業;
(4)以非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是指以工業品為原料的輕工業。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法》第二條
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以下簡稱企業)是依法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獨立核算的社會主義商品生產和經營單位。
企業的財產屬於全民所有,國家依照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原則授予企業經營管理。企業對國家授予其經營管理的財產享有佔有、使用和依法處分的權利。
企業依法取得法人資格,以國家授予其經營管理的財產承擔民事責任。
二、辦理工業生產許可證需要什麼材料
工業生產許可證辦理需要材料如下:
1、《全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申請書》一式三份;
2、 營業執照復印件三份;
3、產品實施細則中要求的其他材料。比如質量手冊、程序文件、作業指導書、表單表格等;
4、質監總局收到企業申請後,對申請材料符合實施細則要求的,准予受理。
㈥ 我國大中型工業企業都包括哪些行業
所提的問題表達不準確。企業是企業,經濟活動相互關聯的企業組成了產業。
我國大中型工業企業分布在各行各業。比如:
石化行業:中石油、中石化等;
鋼鐵、有色金屬:寶鋼、武鋼、大冶特鋼、大冶有色、江西銅業;
汽車行業:東風企業、一汽、上汽、北汽等;
工程機械行業: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徐工、柳工等;
拖拉機行業:一拖、天拖;
機床行業:沈陽機床、華中數控;
風電裝備行業:金風科技、華銳風電;
機車製造:中國北車、中國南車;
船舶製造:大連造船廠、滬東重機等
太多太多,難以列舉。
㈦ 工礦企業都包括哪些行業
工礦企業,是工業和采礦業統稱,兩類企業都有具體的產品,不同的是采礦業的產品更原始一些,采礦業也屬於工業范疇,二者都屬於第二產業。
與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有所不同。比如某某鐵礦就屬於采礦業,其主要產品是鐵礦石,但它同時也屬於工業;而某某煉鋼廠屬於工業,其產品就是將鐵礦生產的鐵礦石通過高爐煉成鋼材。
按採掘業職工占工礦業職工的不同比例,可劃分為三種基本職能類型:
1、採掘業職工占工礦業職工的70%以上的採掘業工礦區。採掘業占極重要地位,加工工業十分薄弱,主要是新開發的礦區、邊遠礦區和地形復雜的礦區;
2、採掘—加工型工礦區,採掘業職工占工礦業職工50%-70%,礦區以採掘業為主,加工工業區佔一定比重;
3、加工—採掘型工礦區,採掘業職工在50%以下,加工工業由次要上升到主要地位,一般在加工工業發展條件較好的老煤礦區及某些建有冶金工業的金屬礦區。
㈧ 工業企業包括哪些行業
工業企業,包括采礦業、製造業和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供應業。
工業企業是指直接從事工業性生產經營活動(或勞務)的營利性經濟組織。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1、直接從事工業產品(或工業性勞務)的生產經營活動;
2、擁有從事工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必要的物質資源和場所;
3、在經濟上自主經營、獨立核算、自負盈虧;
4、在法律上取得法人資格。
特徵
工業企業應具有的主要特徵和基本屬性是:
1、工業企業是一種經濟組織。這一特徵表現了它的經濟性和組織性。
2、工業企業是從事工業商品生產經營活動的經濟組織。這一特徵表現了它的產品的商品性和工業性。
3、工業企業是實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經濟組織。這一特徵表明了它在經濟上的自主性和盈利性。
4、工業企業是能夠享受經濟權利、承擔經濟義務的法人。這一特徵表明了它在法律上的獨立性和法人性。
㈨ 39個工業大類行業包括什麼
中國擁有39個工業大類,有: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黑色金屬礦采選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非金屬礦采選業 ,其他采礦業 ,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製造業,飲料製造業,煙草製品業,紡織業,紡織服裝、鞋、帽製造業,皮革、毛皮、羽毛(絨)及其製品業。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製品業,傢具製造業,造紙及紙製品業,印刷業和記錄媒介的復制,文教體育用品製造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醫葯製造業,化學纖維製造業,橡膠製品業,塑料製品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
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金屬製品業,通用設備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製造業,工藝品及其他製造業。
廢棄資源和廢舊材料回收加工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燃氣生產和供應業,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9)工業行業企業有哪些擴展閱讀:
現代的工業體系中,所有的工業總共可以分為39個工業大類,191個中類,525個小類。完整的工業體系更注重的是大而全,而非高精尖。
按照工業體系完整度來算,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39個工業大類,191個中類,525個小類,而中國擁有聯合提到所有工業門類成,為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舉的全部工業門類都能在中國找到。
如果一家製造業廠商在中國打半小時電話就能完成的配套工作,到其他國家可能要半個月才能完成。
在對外貿易競爭中,更完善的工業體系能夠減少工業配套生產成本,有利於生產質優價廉的產品,加強國內產品在國際貿易中的競爭優勢。由於全球化的影響,很多原材料、半成品、產品等從國外進口比國內生產更有優勢。
所以保持一個完全100%的工業顯的沒有必要,反而會加重產品的成本。這就是除中國外其它國家工業體系並不絕對完整的原因。
㈩ 工業企業包括哪些企業
按其生產性質和產品用途,可以分為下列三類:
1、採掘(伐)工業,是指對自然資源的開采,包括石油開采、煤炭開采、金屬礦開采、非金屬礦開采和木材採伐等工業;
2、原材料工業,指向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基本材料、動力和燃料的工業。包括金屬冶煉及加工、煉焦及焦炭、化學、化工原料、水泥、人造板以及電力、石油和煤炭加工等工業;
3、加工工業,是指對工業原材料進行再加工製造的工業。包括裝備國民經濟各部門的機械設備製造工業、金屬結構、水泥製品等工業,以及為農業提供的生產資料如化肥、農葯等工業。
(10)工業行業企業有哪些擴展閱讀
工業企業是指直接從事工業性生產經營活動 (或勞務)
的營利性經濟組織。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1、直接從事工業產品 (或工業性勞務) 的生產經營活動;
2、擁有從事工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必要的物質資源和場所;
3、在經濟上自主經營、獨立核算、自負盈虧;
4、在法律上取得法人資格。
工業企業,按社會性質可劃分為資本主義工業企業和社會主義工業企業;按技術水平可劃分為手工工業企業和現代工業企業;
按規模可劃分為大型工業企業、中型工業企業和小型工業企業;
按隸屬關系可劃分為中央企業、地方企業、街道企業和鄉鎮企業;
按生產過程的特點可劃分為採掘型、合成型、分解型、調制型、裝配型;按生產方式可劃分為單件生產類型、成批生產類型、大量生產類型;按組織形式可分為單廠企業和多廠企業,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