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山西產業詳細分布
定襄法蘭最多,原平鋁、鍋爐、化肥最多
繼出台焦炭、煤炭產業振興規劃之後,昨日(11日),山西省政府又出台了電力、新型材料、食品、煤化工、冶金、裝備製造業等六個產業的振興規劃。至此,山西八大產業振興規劃全部出爐,未來兩年,這些產業將按照規劃中的藍圖目標發展。「從本周起,這些產業振興規劃中涉及到的相關部門及人員將接受專業培訓,以保證規劃的有效實施。」省政府工作人員表示。電力產業
將建八大煤電基地
未來兩年,我省電力產業將在淘汰落後產能的基礎上,建設八大煤電基地。
按照晉北、晉中、晉東三大煤炭基地建設要求和國家電網發展規劃,我省重點規劃建設的8個大型煤電基地,北部為大同、神頭、河保偏基地,中部為陽泉(含壽陽)、呂梁基地,南部為臨汾基地,東南部為長治基地、晉城基地。
到2011年,通過淘汰落後產能,促進電力企業重組,我省將形成具有國內較強競爭力的大型發電和電網企業,晉電將實現向山東、湖南、湖北和江蘇輸送。通過電價改革,逐步實現城鄉電價同網同價。
新型材料行業
兩年培育40個骨幹企業
未來兩年,要將新型材料產業培育發展成為全省的重要產業。到2011年年底,全省新型材料產業銷售收入要實現年均遞增15%,達到620億元。將從9個方面具體著手,分別為新型建築材料、鎂合金材料、耐火材料、陶瓷材料、釹鐵硼磁性材料、納米材料、煤系高嶺土、新型纖維材料及其他新材料。到2011年,培育40個年銷售收入超3億元的企業和企業集團。
冶金行業
太鋼將聯合重組省內鋼鐵企業
作為全省鋼鐵產業的龍頭企業,省政府「授權」太鋼集團聯合重組省內鋼鐵企業,力爭到2011年,該集團生產規模達2000萬噸以上,2015年達3000萬噸以上,屆時太鋼集團產能將佔到全省鋼鐵產能四分之三以上。
此外,還將形成太原、長治、運城、臨汾、呂梁5個鋼鐵生產基地,重點建設太鋼呂梁鋼鐵生產基地,建設晉南、晉北、晉西、晉東四個百萬噸氧化鋁生產基地,建設太原、大同、運城三個鎂工業基地和中條山銅業基地。
食品行業
兩年增加5個名牌產品
未來兩年,我省食品產業將著重打造龍頭企業、品牌產品。到2010年,全省食品產業中國馳名商標由目前的6個增加到10個,名牌產品由10個增加到15個。
酒類、食醋、乳製品是我省傳統的食品產業,未來兩年我省將重點扶持這些食品產業發展,同時還要做精做細小雜糧、肉類、特色食用油、干鮮果蔬、功能食品五類特色產品的加工。同時,我省還將培育壯大飲料製造、澱粉製品、方便食品三大現代食品產業。
裝備製造業
建設國家示範五大基地
裝備製造產品一直是我省的「拳頭」產品,在新出台的裝備製造業振興規劃提出,力爭到2011年,在該行業培育出10個國內名牌和8個中國馳名商標。
我省提出將建設煤機成套、鐵路裝備等具有國際水平的五大裝備製造國家示範基地,發展鑄造等四大裝備製造業產業集群。省政府將每年安排專項資金,以貼息、投資補助和資本金注入等方式給予重點支持。
煤化工產業
建立國家級工程中心
我省在此次煤化工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提出將培育銷售收入超100億元企業4戶,超50億元企業6戶,其中50億元以上企業銷售收入將佔到全省60%以上。
煤化工是高技術產業,科技創新決定著企業的成敗。為此,我省將建立1個國家級煤化工工程中心,5個國家級企業集中中心、20個省級技術中心,希望在劣質煤、高硫煤氣化等制約化工產業發展的核心技術上實現突破。
為支持科技創新,我省將從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中每年列支專項資金,幫助煤化工企業開展技術改造。
山西八大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詳解
山西省委、省政府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總體要求,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加快推進我省優勢產業高效、持續、健康發展,決定編制各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按照山西省政府的安排,省發展改革委組織編制了煤炭、冶金、電力和新型材料等四個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5月13日,在全省工業振興大會上,山西省發改委主任李寶卿就八大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重要性、編制過程、主要內容和實施等情況進行了詳解。
規劃的重要性—— 解決各產業當前問題,緊抓機遇實施規劃
山西省委、省政府一直都高度重視我省優勢產業發展,煤炭、焦化、冶金、電力、裝備製造、煤化工、新型材料和食品等優勢產業,在全省產業發展中始終佔有重要的位置。近年來,我省優勢產業較好地發揮了資源、區位、技術、經濟環境、產業基礎和市場空間等優勢,取得了較大的發展。
但是,我省各產業還存在不少問題和差距,企業規模偏小,產業集中度低;技術裝備水平參差不齊,落後產能比重大;深加工產品發展不足,技術瓶頸尚未突破;資源利用率低,節能減排仍有差距,各產業普遍面臨著轉型生計問題。特別是去年下半年以來,全球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中國經濟造成嚴重沖擊,對以資源型產業為主的山西省造成的沖擊更為嚴重,支柱產業市場需求低迷,生產大幅回落,企業經營十分困難,部分中小企業停產,各產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李寶卿認為,盡管金融危機對我省優勢產業形成了嚴峻的沖擊,但也為產業的調整和振興帶來了重要機遇,一是從中央政策看,中央相繼出台了一系列應對金融危機的措施,出台了十大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明確了發展方向;二是從長遠發展看,山西作為重要能源基地的突出地位不會改變,國家在我省的各類試點所形成大的政策支持效應將進一步顯現;三是從各產業發展看,我省擁有全國具有重要影響的大型骨幹企業,擁有煤炭、鋁礬土、石灰石、煤系高嶺土、白雲石等資源。因此,必須緊抓機遇,制定實施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促進我省優勢產業平穩運行、健康發展,加快我省優勢產業的調整和振興。
規劃的編制過程—— 多方徵求意見,兩月余規劃出台
2009年2月中旬,王君省長主持省政府常務會議,決定盡快編制我省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其中,煤炭、冶金、電力、新型材料由省發展改革委負責編制,焦化、煤化工、食品、裝備製造由省經委負責編制。會後,陳川平副省長召集省發展改革委、省經委負責同志就規劃的起草作了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省發展改革委組織有關行業協會、研究院所的專家成立了規劃起草組,在多方面調研的基礎上,形成了煤炭、冶金、電力、新型材料規劃「徵求意見稿」。
3月下旬,省發展改革委致函省經委、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等十餘個部門和有關省屬企業徵求意見,並專程徵求中國工程院王一德院士、中國工程院干勇院士、國家「863」新材料專家委員會副組長周少雄教授、國家重點學科帶頭人許並社教授和國家有關規劃執筆專家的意見。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形成了各規劃「上報稿」,報省政府領導審閱。
在編制《材料規劃》的不同階段,省領導多次指示抓好編制工作,王君省長、牛仁亮副省長、陳川平副省長始終關注規劃的編制情況,多次審閱規劃各稿並提出編制要求,按照省領導的指示和國家有關規劃的最新精神,形成了各規劃「送審稿」。4月下半月,各規劃陸續經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
規劃的主要內容——規劃期均為3年,目標、任務、措施明確
「各規劃的規劃期都是2009年~2011年,同時,著眼『十二五』,提出了各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目標。各規劃參照國家的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都分析了產業現狀及面臨的形勢,明確指導思想和目標,提出主要任務和政策措施。」李寶卿在發言中重點解讀了規劃的主要內容,各規劃均包括了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和推進措施三個部分。
以煤炭、冶金、電力、新型材料四個產業規劃為例,各產業按照不同的產業基礎和市場需求,分別提出了相應的總量目標:到2011年,煤炭生產能力保持合理水平,煤炭生產能力每年8.5億噸;冶金產業總量得到有效控制,全省生鐵、粗鋼、氧化鋁、電解鋁和金屬鎂產能分別控制在4500萬噸、4000萬噸、800萬噸、200萬噸和60萬噸;電力按照國家和省規劃統籌布局,裝機容量達到5500萬千瓦,外送電達到1800萬千瓦;新型材料產業要培育發展成為重要產業,九個行業銷售收入達到620億元。
而各規劃的主要任務有以下四個共同點:提高產業准入門檻、提高產業集中度、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加強資源環境保護。在提高產業准入門檻方面,綜合近期省政府關於產業發展的要求,規劃提出了高標準的技術水平要求,作為各產業的准入門檻。以煤炭產業為例,新建礦井規模不得低於年產120萬噸;兼並重組的礦井規模達到年產90萬噸。
在提高產業集中度方面,規劃提出了以大型骨幹企業為主體,兼並重組相關企業,優化資源配置。以煤炭產業為例,全省礦井數量減少到1000處,形成3個億噸和4個5000萬噸級的大型煤炭企業集團,大集團煤炭產量佔到全省的75%以上。
在加快淘汰落後產能方面,我省各產業普遍面臨著轉型升級問題,要實現產業調整和振興,必須繼續淘汰落後產能。規劃提出要關閉小煤礦和兼並重組1600處;淘汰落後煉鐵產能2000萬噸、煉鋼產能1600萬噸、電解鋁產能20萬噸;關停火電機組260萬千瓦;關停淘汰水泥行業的機立窯等落後窯爐。在淘汰落後產能的同時,要支持符合產業政策的中小企業發展,進一步建立完善落後產能退出機制。
在加強資源環境保護方面,實行資源保護性開採的政策,對煤炭、鋁礬土、石灰石、煤系高嶺土、白雲石等資源,合理規劃,提高資源利用率,要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努力完成能耗、二氧化硫排放量、廢水排放達標率等節能減排任務。規劃還提出加快煤層氣開發,提高煤礦安全保障能力,拓展晉電外送市場等任務。
此外,各規劃還提出了相關推進措施,以促進產業調整和振興,其共同的措施包括積極拓寬產品市場、鼓勵自主創新、積極引進和培養人才、適當增加土地供應、改善投融資環境、積極爭取國家政策和資金支持等六個方面。
規劃的實施——扎扎實實做好四方面工作
據李寶卿介紹,為扎實推進各優勢產業的調整和振興,各規劃最後部分明確了相關部門、行業協會、各市政府等各方面的責任,提出了有關部門的工作分工及進度安排,努力做到統籌兼顧,扎實推進,共同促進我省優勢產業的調整和振興。作為全省綜合經濟管理和投資主管部門,省發展改革委將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和要求,扎扎實實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樹立全局意識,做好產業發展形勢分析,進一步強化產業發展的調查研究,把短期保增長與長期調結構結合起來綜合研究,提供運行動態,提出政策建議,做好經濟形勢分析;二是增強協調配合意識,做好推進工作的聯系溝通,在推進產業調整和振興中,加強與省相關部門的協調配合,做好牽頭事項的銜接,做好配合事項的協作,加強與市、縣發展改革部門的聯系溝通,做到政令暢通、下情上達;三是提高服務意識,解決規劃項目的困難和問題,加快規劃項目的審核,幫助項目單位完善規劃土地、環評、節能審查等程序,幫助項目單位落實建設條件,共同努力解決項目建設的困難和問題。
李寶卿特別強調,第四方面工作是重中之重,即爭取國家對我省規劃項目的支持。他說:「抓住國家擴大內需、新增中央投資的機遇,積極爭取國家在項目核准和資金安排上對我省規劃項目給予支持。
『貳』 山西省陽泉市有哪些化工園區,分別在哪兒
原來有平定張庄的煤化工園區、鎖簧的硫化工園區和娘子關鈣化工園區,現在有龍川工業園區,郊區白泉工業園區和盂縣西小平工業園區,但是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化工園區。
『叄』 陽煤集團都有哪些下屬企業陽泉市有哪些企業,工廠
陽泉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由始建於1950年的陽泉礦務局改制而成,是國家首批確認的特大型國有煤炭企業。陽煤集團以卓爾不群的斐然業績,長期位居中國企業500強前列,榮膺中國煤炭工業優秀企業獎、煤炭工業管理金石獎,被評為重合同守信用企業、質量標准化企業、AAA級信用度企業、山西省精神文明建設先進企業、山西省經濟結構調整先進企業、全國五一勞動獎狀。
陽煤集團長期實施「煤與非煤並重、做大與做優並舉」戰略,「144」產業結構基本形成。品質上乘的「陽優」煤行銷海內外,煤炭產業如日中天;電力、鋁業、化工、磁材四大非煤主導產業,建築安裝、機械製造、建材、房地產開發四大非煤與產業做大做強,做精做優,發展正盛。
「路在腳下,事在人為」。陽煤集團煤炭產業通過挖潛改造、聯合重組、新建礦井,到2010年生產規模達到6000萬噸,實現產值100億以上。非煤產業發電能力達到240萬千瓦,同時完成120萬噸氧化鋁、50萬噸電解鋁、20萬噸鋁材、鋁件、電力與整個鋁產業深加工成龍配套,實現產值100多億。化工、磁材以及四個支持產業大力擴張發展,產值翻番,實現「以大搏強,十年三百億」宏偉目標。
宏圖繪就,務實奮進。陽煤集團控股的國陽新能成功上市,業績良好;600萬噸的新元礦井建設、40.5萬千瓦電廠、40萬噸氧化鋁工程建設日新月異,15萬噸甲醇、聚氯乙烯、燒鹼兩個4萬噸項目、1萬噸鋁箔、100萬件鋁輪箍等化工、鋁業深加工產業戰略積極組織,分步實施,一個廣闊的戰略發展起飛平台已經呈現在我們的面前。陽煤集團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實現產業升級增值,將建成全國最大的無煙煤基地,全國最大的煤電鋁基地、全國最大的磁材加工基地,成為「中國的魯爾」。
下屬企業簡介
陽泉煤業(集團)一礦
陽煤二礦
陽泉煤業(集團)有限公司三礦
天興公司
陽煤集團五礦
新景礦
陽煤集團壽陽開元礦業有限責任公司
山西京宇磁源新材料有限公司
山西兆豐鋁冶有限公司
發供電分公司
陽泉威虎化工有限責任公司
陽泉華越機械有限責任公司
山西宏廈建築工程第三有限公司
山西新派塑膠有限公司
山西國陽新能股份有限公司
山西石港煤業有限責任公司
山西三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肆』 山西省陽泉市本地的進
行政區劃
陽泉東部地區的政治,經濟,教育,文化山西的中心,是中國能源重化工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的??4452平方公里,穿過市中心跑桃河城區,境內群山疊翠,礦產資源豐富,氣候宜人,素有「煤鐵之鄉」的美譽。佔主導地位的城市,礦山,農村三個和平定縣,盂縣區,擁有116萬的總人口。
歷史陽泉過去五城區有泉,終年重陽,澤潤一方,所謂的羊泉,陽泉扣除後。陽泉市歷史悠久,地處「山西樞紐」,地勢險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早在上世紀春秋時期,趙簡子,以滿足這個城市建設「平市」軍事霸權的需要,TunJi飼料,駐兵守衛,作為一個重要的軍事要塞。公元623年,唐高祖李淵曾在此設置狀態,管轄壽陽,盂縣,石艾樂平等縣,是第一次在古代陽泉晉升為國家級機構的歷史。 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在此設置平定軍,發兵太原。 1905太鐵路陽泉站。隨著交通,一組礦業的發展,冶煉企業相繼成立,使站是山西陽泉近代工業的發祥地之一。隨後,陽泉站為中心,聚集行商坐賈,成為山西和鏈接的山西,河北的小商品集散地東部省份。 1947年5月2日,陽泉解放正式成立陽泉市。
地理資源陽泉市自然資源豐富,黑(煤炭),白(鋁礬土),黃色(黃鐵礦)陽泉稱為「三寶」。經濟發展擁有豐富的天然資源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礦產資源有煤,鐵,鋁礬土,耐火粘土,硫鐵礦,石灰石,大理石,白雲石等52種被確認,其中有32開采價值較大的品種,尤其是陽泉煤,鋁礬土,硫鐵礦以其儲量大的高級,淺,易開采而聞名海內外。的??約1800平方公里,儲量12.7十億tons陽泉煤場區。煤炭質地優良,小灰,每公斤高碳化程度的熱容量大約為7000千卡。的數十億噸的礦石耐火粘土和鋁土礦儲量,品位高,雜質少,層次分明,耐火度高達在著名的國內和國際市場1750度。黃鐵礦分布區?49平方公里,2.5十億億噸,具有很高的硫品位,加工,節省燃料(含炭質),易碎不粘爐等。建設資源被遍布全市,已經與「黑,白,黃」一起,作為資源的四大優勢陽泉。陽泉具有豐富的玉米,小米,小麥,高粱等作物,以及超過200種中國草葯。農副土特產品主要有核桃,花椒,蜂蜜,凍兔肉等,平定黃瓜乾和砂貨,鐵貨知名的中國和外國的,古代的「黃瓜幹上貢品,字砂鍋悅帝龍的心」聲譽。
景區陽泉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自然風光宜人,其遺產聞名。倖存的春秋末期趙簡子修建古城遺址,遺址漢淮陰侯韓信部隊,駐扎在唐代平陽公主娘子關其他網站的軍隊。在東南福山境內的綏靖,根據這棟樓灶煉石的天空,整個東浮山的石頭呈褐紅色,而不是沉回水中漂浮的傳奇女神,已經離開尚存灶,以及明代陸深「福山離開火爐記」碑文。城北藏山60公里時,傳說春秋晉孤兒躲在這里,孤洞藏的傳說,西藏山名稱的解釋在這里。此外,陽泉也北魏石窟,摩崖兩宋唐代保存重建森林的傳統在寺廟的正殿,因為古文化遺址古建築等許多團體金元。有1931年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放下在廢墟武裝起義,並於1940年在世界著名的「百團大戰」主戰場 - 獅腦山遺址。此外,還有許多古老的寺廟廟宇,碑碣石刻,古塔古墓等文物足跡。翟亮有醫療價值泉,寺和葯物娘子關瀑布,北方罕見的大型石灰岩溶洞奇觀 - 蓮花,中國五洞,令人流連忘返。陽泉,山西,河北等省或連接點在旅遊區,從陽泉晉祠太原,五台山佛教聖地,革命西柏坡,八路軍和左權黃壓氡,井陘蒼岩山,大佛和前總部的聖地大觀園明確的,都非常方便。
陽泉文化歷史,古語有「數兩個固定三晉文化」(平定,定襄)的,有「文獻名邦」美譽的歷史。陽泉連續重教興學崇尚文化。據史料記載,早在北宋時期即建冠山精舍,但Lvgong關元山書院在山西北部和傑出的聲譽。明,清兩朝均建立了納帕谷書院,高岑書院,懷音書院,崇尚書院。喬羽明朝,清朝竇瑸,張穆,近代史上的傑出代表是陽泉Shipingmei文化。
城市建設
「飆輪迎月入陽泉,燈電照明半壁天。爭議,贊美渾濁島,飛來彷彿在桃園的情況下的。」這是我們偉大的當代詩人郭陽泉1965過夜,留下了輝煌的詩篇。現在,30年過去了,陽泉變得更加風格的場景,蔚為壯觀。隔江相望,距市中心桃子,桃子廣河大橋連接市中心,南山公園,依山而建的北部和南部;桃河公園,湖光瀲灧。舊的和新的領域發展,陽泉城市道路整潔寬敞的改造後。 「東水西調」使陽泉市日供水能力達23萬噸,老郭游覽娘子關留下來的,「回憶起陡驚溶碧玉,吸回來看長虹」的想像變成現實。城鎮居民人氣化超過60%的普及率,??46%居住區城市集中供熱面積。老,陽泉市,一個蓬勃發展的建築,游戲魚,三春的季節集貿市場,一個新的百貨公司陽泉,陽泉市興隆百貨商場和酒店,建材,工業和商業建築,展覽館,青少年中心,體育改造後中心,陽泉培養了一大批基礎設施。新的色彩的音樂噴泉,水世界,大量的娛樂的。今天的高山,高樓林立,綠樹成蔭,街道寬闊,交通便利,基礎設施完善。夜幕降臨,燈光,燈籠,霓虹燈交相輝映,大街小巷燈火輝煌,一個真正的不夜城。
交通和通信陽泉交通便利,通訊發達,是晉東的交通樞紐。全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復線 - 石太線穿越城市,東臨京廣線,沿寶線西,南的太陽相關的線路,境內有10個車站,分區域或專用出手32行。東西向高速公路的形成,縱穿南,農歷交錯,布局合理,以城市為中心輻射到三縣區域公路網路。河北東到西到太原,南到長江,五北,四面八方。一年級山西省高速公路 - 太舊高速公路穿境而過,與京深高速公路,京津唐高速公路相互連接,極大地改善了投資環境,陽泉,東,西是非常方便的。目前陽泉市,縣的柏油路,鄉公路,鄉村車輛。方向是向著廣高速公路路基,大噸位,高速的發展。郵電通信的迅速發展,陽泉在山西省第一家實現一個可編程的網路,到1994年總裝機容量已達40,000電話機,實現國內,國際直撥。無線尋呼,電話卡,手機,傳真等通訊設施迅速普及,為外商投資非常便利的通訊條件。
產業體系經過4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陽泉已形成能源,冶金,化工,機械,建材為支柱,輕工等行業的基礎上,紡織,食品,電子等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陽泉無煙煤是該國最大的生產基地,生產的無煙煤優良的品質,規格全,其在全國各地,並在歐洲和日本,美國銷售的年產量的70%。 400萬噸煤炭,每年,並與洗滌,熱電聯供「三同步」Guishigou礦是中國最大的無煙煤煤礦。新井三礦陽泉礦務局,擁有900萬噸煤炭的年產量設施建設,礦山建成後將成為亞洲排名第一。隨著能源基地建設,陽泉電力工業取得了顯著的發展,建設和重新建設的力量已經裝機容量達200多萬千瓦。冶金工業中的傳統產品的整合,已形成鋼鐵,鋼管,鋁,耐火材料四大主導產品。陽泉鋼鐵公司是專注於冶金系鐵合金企業,陽泉中國北方鋁業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的鋁型材生產企業,耐火產品品種,優良的品質,品位高,是四大耐火材料基地之一,在銷售的產品歐洲及東南亞地區。從開採到加工的化工行業,正在形成黃鐵礦,煤化工,鈣化工,橡膠,火葯和其他化學產品鏈,硫酸是陽泉北部和中部地區的主要供應商。
商業分布在山西陽泉東地區的商品集散地。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狀態為主要業務,集體和個人的業務,逐步補充的流通體系,完善市場體系的深化。陽泉市,山西省十大購物商場及百貨公司陽泉礦區百貨大樓,人民商場,百貨公司興隆陽泉大型的購物中心之一。農業水果,日用品,蔬菜批發市場遍布全市,有力地促進商業和經濟繁榮陽泉晉東縣的蓬勃發展。陽泉有裝飾典雅的酒店,酒店的歡迎,沙河餐廳,酒店用品,建築,賓館,飯店等大型望月百餐飲服務單位,具有較高的接收能力。近年來,地方和傳統的鄉村風格,西餐已經恢復,引進和發展。陽泉市加快對外開放的步伐,已與英國切斯特菲爾德市,沃倫,紐約市,以及國內的鎮江,淄博,濰坊,德陽等15個城市締結友好城市。省級技術開發區 - 建立陽泉經濟技術開發區為外商投資非常便利的條件。自1984年以來,陽泉市已設立外商投資企業53,對外經濟技術合作與交流日趨活躍。擴大外貿傳統出口的同時,積極開發新產品。目前,十大類產品出口達50多個品種。
科學,教育
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蓬勃發展。教育事業蒸蒸日上,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連續第四年的高考升學率在全省到行首。有四所大學和五所中學。科學與技術前沿喜人。自1986年以來,全市共有85個科技項目獲省級星火獎。文化日益繁榮,現有專業劇團6,各種文化活動遍布城鄉。廣播,電視覆蓋率分別混合80%以上。健康有了很大的提高,超過370醫療機構,陽泉現有的,有5916張病床,已連續6年在山西評為愛國衛生紅旗城市。隨著體育事業,陽泉市500多名體育場館的快速發展,新的多用途體育館在陽泉也收到幾家大型國內和國外的競爭。
煤城面臨著新的發展下去。在陽泉市委,市政府領導的人會進步,追求卓越的精神,創造了新的性能,陽泉建設一個更加繁榮,更加美麗的現代化城市。
『伍』 陽泉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簡介
9年的開發建設,陽泉經濟技術開發區現已成為一個年科工貿總收入達35286萬元,工業總產值達22895萬元,財政總收入達1513萬元的新型工業園區,已經成為一個布局合理;設施完善;功能齊全;環境優美;風格獨特的現代化新市區。 成效與特點和省內外同類型開發區相比,陽泉開發區面積不大,區域面積僅為10.85平方公里,規劃建設面積僅為3.8平方公里;基礎不強,建區初期,全區GDP僅為2431萬元,財政收入僅為336萬元;立地條件不優,全部為荒山野坡。但就是在這樣一個小小的區域范圍之內,在這樣一個很弱的經濟基礎之上,在這樣一個較差的立地條件之下,通過短短十餘年的時間,開發區卻在陽泉演繹著出一個荒山換新姿、經濟變新貌、城市展新顏的「神話」故事,逐步成為了陽泉市對外開放的先行區、結構調整的示範區、經濟發展的帶動區和城市建設的樣板區。下轄上五渡,下五渡,河坡,王瓏,平坦腦五個行政村和康達,大華,惠澤園,宏苑,銀龍,巨興六個社區
土地開發之路
始終堅持土地的綜合開發與利用,立足山城實際,變「荒山」為「寶地」,實現資源利用的最大化。和其它經濟技術開發區不同,陽泉開發區在成立之初,市委、市政府並沒有將現成的工業區域劃為開發區,也沒有佔用本來就數量極少的有限的耕地,而是立足構建「大陽泉」的戰略高度和土地資源綜合開發與利用的角度,著眼未來,在一片相對高差達68米、人稱「七溝八梁一面坡」的荒山上進行開發建設。開發區的建設,不僅沒有佔用一分一厘寶貴的耕地,相反,通過開發建設,僅西區就動遷土石方470萬立方米,新開發土地1800餘畝,東區動遷土石方工程320萬立方米,新增土地3500餘畝,新增工業用地2400多畝。不僅極大地滿足了項目建設用地的需要,也盡可能地避免了大量佔用農民耕地而引發的一系列的社會矛盾。
伴隨著資源的稀短性,隨之帶來的是土地的高利用率。陽泉開發區西區規劃建設面積為1.33平方公里,已開發利用土地為1.33平方公里,開發利用率達到了100%;東區規劃建設面積為2.5平方公里,已開發土地面積為1.1平方公里,開發利用率達到了44%。
伴隨著較差的立地條件,隨之帶來的是土地的高強度開發,單位土地面積投資巨大。西區1.33平方公里的規劃建設面積上,基礎設施投資已累計達到了3.2億元,單位土地面積投資已達到2.4億元/平方公里;東區2.5平方公里的規劃建設面積,基礎設施投資已累計完成1億元,單位土地面積投資已達到4000萬元/平方公里。
『陸』 陽泉6家大型企業的單位名稱
陽泉煤業(集團)一礦
陽泉煤業(集團)一礦位於山西省陽泉市礦山北路,1956年建成投產,是陽泉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特大型骨幹生產礦井之一。井田面積83.6平方千米,地質儲量10.6億噸。可采儲量6.4億噸。礦井設計能力為240萬噸/年,核定能力為290萬噸/年,主采3#、12#、15#煤層。礦井產量已持續多年保持在400萬噸以上,是原煤炭部最早命名的現代化礦井和特級質量標准化礦井,並榮獲煤炭工業二級企業和行業級高產高效礦井稱號。
礦擁有年入洗能力450萬噸的礦井型重介選煤廠。主要產品有大、中、小塊炭,噴粉精煤1#、2#、3#、燒結煤、十六級末煤等8個產品,其中十級洗中塊為國優產品,十二級洗大塊為部優產品,十一級洗小塊和十六級末煤為省優產品。產品獲國家「銀質獎」,被中煤質協授予「質量管理獎」。是高爐冶煉、礦石燒結、火力發電、化工助燃的上等燃料,產品已通過ISO9000認證,行銷全國,部分遠銷日本、韓國、巴西和馬來西亞。
長期以來,礦堅持與時俱進,遵循集團公司「煤與非煤並重並舉」的發展戰略,不斷推進制度創新,管理創新和科技創新,靠改革解放生產力,靠管理激活生產力,靠科技推動生產力,高產高效自主經營,步伐穩健。作為優質資產,礦又被納入山西國陽新能股份有限公司,並將隨著國陽公司的成功上市而再度升騰。
自1994年連續10年保持了省級文明單位稱號,連續9年保持了高產高效礦井稱號。特別是1998年以來,先後榮立省三、二、一、特等功各一次,2001年礦黨委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2002年被中煤政研會和中煤工業協會分別授予「全國雙文明煤礦」和「全礦雙十佳煤礦」,2003年,被中共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陽煤二礦
二礦是陽泉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特大型骨幹礦井之一,是全國煤炭行業特級質量標准化、現代化礦井,榮膺煤炭工業優秀企業金石獎。陽煤集團二礦生產經營性資產投資入股山西國陽新能股份有限公司,使二礦隨國陽升騰,為股東效力,大展宏圖。
62.4平方公里的井田,4.9億噸的煤炭可采儲量,地質構造簡單,煤層穩定,是二礦得天獨厚的資源賦存條件;石太鐵路、307國道及太舊高速公路空越而過,毗連陽泉市區,使二礦兼備交通地域之便利;改擴建後增至每年435萬噸的煤炭生產及洗選加工能力,全國一流的現代化裝備,是二礦穩定發展的基礎實力;深受國內外客戶青睞的優質無煙煤,品種齊全、品質上乘,服務周到,使二礦受益於品牌信譽;科學的管理,過硬的高素質人才,厚實的企業文化,是二礦持續發展的力量源泉。
1951年建礦以來50年,二礦累計生產煤炭1.1億噸,上繳利稅3.94億元,功勛卓著,堪稱陽煤勁旅。作為國陽新能股份公司麾下的二礦,將以更優異的業績,承棟梁重任,創世紀輝煌。
陽泉煤業(集團)有限公司三礦
陽泉煤業(集團)有限公司三礦,始建於1950年5月,此前已有800年開采歷史,是一個多井口組成的大型煤礦。主要開採煤層為3#、12#、15#,現擁有地質儲量1.7億噸,可采儲量為1.05億噸。礦井核定生產能力300萬噸,1990年生產原煤達458.2689萬噸。全礦固定資產凈值1.78億元。現有職工8813人,其中原煤生產人員6018人。
三礦以生產含碳量較高的優質無煙煤著稱,主要產品有十一級選大塊、十二級洗中塊、十二級洗小塊、十五、十六級選末煤等產品。其中十五、十六級末煤從1984年以來連續被評為省優產品,並遠銷日本、 韓國、朝鮮等國家,深受用戶歡迎。
1988年三礦被原中煤總公司命名為質量標准化和現代化礦井;1991年晉升為煤炭工業二級企業;能源部全國煤礦地質工會授予"全國統配煤礦礦際競賽先進單位";1996年煤炭工業部授予"煤質管理標准化礦井"、山西省煤炭(廳)局授予"機電工作先進單位"、"國家二級計量和全面質量管理二級合格企業";榮獲山西省優秀政工企業、黨風黨紀先進集體,綠化先進單位;並被原中煤總公司授予生活福利管理和設施達標先進礦等榮譽稱號。
天興公司
天興公司的前身是陽煤集團四礦,始建於1907年,這個百年老礦在2002年資源枯竭後重組為天興公司。新組建的企業立足以煤炭為主體,以礦山電器和服務業為兩翼的發展戰略,先後入股晉城野馬煤礦,在秦皇島投資興建綜合性大酒店。
陽煤集團五礦
陽煤集團五礦位於陽泉市以南平定縣境內,北距市區18公里,東距平定縣城6公里,太舊高速公路和鐵路專用線立體交叉,貫穿礦區中部,通訊、交通便利,是全國最大的無煙煤生產基地——陽泉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大型生產礦井之一。礦井井田面積80.2平方公里,主采8#、15#煤層,可采儲量46311萬噸,服務年限84年。
五礦正式成立於1984年12月。現有員工6700餘人;采、掘、開、機、運、通、選、銷、供等工種和專業,成龍配套,形成了獨立的生產體系,生產的煤種主要有:噴粉精煤、洗中塊、洗小塊、末煤、煤泥、中煤等,銷往全國7個省市170多個用戶,主供冶金、電力工業,並出口巴西、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
——以技術進步為依託,科技興企。不斷加大裝備投入,提高機械化程度。採煤由建礦之初的普采、高檔普採到 92年12月一舉實現了綜合機械化採煤,從分層綜採到一次采全高放頂煤綜采,採掘機械化程度達到100%;建立了計算機控制的KJ4井下瓦斯監測系統和核子秤計量系統,應用三維地震方法對井下地質構造進行預測預報;在全集團公司首家建立的內部Intranet網正在啟動,提高了信息化、無紙化辦公程度。
——以多種經營為補充,多元發展。五礦在抓好煤炭生產的同時,大力發展多種經營和非煤產業。多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不斷發展壯大,現在多種經營總公司有經營實體10個,分別從事建築安裝、機電維修、印刷、加工、化工、商飲等10多個行業,從業人員1515人,年產值近5000萬元。
面對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有利時機,五礦長纓在手,蓄勢待發,三年建成一流礦井,做到環境美化、管理細化、產品優化,工作精化,以一個全新的面貌搏擊世界風雲。展望前景,擺在五礦全體員工面前的將是一個紅日朗朗、天色藍藍的美好明天 。
新景礦
新景礦位於陽泉市西部,距離市中心18公里,瀕臨石太鐵路和太舊高速公路。於1990年開工建設,總投資18億元。1998年10月1日正式成立,現有員工4500名。井田煤層貯藏穩定,均為優質無煙煤。可採煤層8層,主采3#、8#、15#煤。一期工程可采儲量1.6億噸,采區服務年限52.4年,年設計生產能力220萬噸,按「十五」發展規劃,到2005年礦井產量將達400萬噸以上。
新景礦井下采區工作面和順槽均選用了國內先進設備,主斜井皮帶採用了美國CST軟啟動技術,主扇風機為上海製造的GAF型,是目前國內煤炭企業採用的最大鼓風機,還擁有國內先進的KJ90型煤礦安全生產監控系統,副立井提升機也是全國最先進的設備。
新景礦是公司的出口煤基地。該礦擁有一座較大規模的全重介選煤廠,年設計入選原煤360萬噸。主要產品有特1#、1#冶金高爐噴吹精煤,產品質量優良,適銷對路,主要出口韓國和日本。
新景礦建礦以來,安全生產相對穩定,高產高效成效顯著,全體員工正秉守「路在腳下,事在人為」的核心理念,銳意進取,頑強拼搏,建設高標准現代化礦井,為實現公司「以大搏強,十年雙百億」戰略目標而努力奮斗!
陽煤集團壽陽開元礦業有限責任公司
陽煤集團壽陽開元礦業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2000年4月,為陽泉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所屬公司,是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責任的獨立法人實體,屬全民所有制企業。 陽煤集團壽陽開元開元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的前身為壽陽縣黃丹溝煤礦。
該礦始建於1970年,設計生產能力為30萬噸/年,實際生產能力為15萬噸/年,2000年3月18,遵循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指導思想,經陽煤集團和壽陽縣政府同意, 該礦被陽煤集團無償兼並. 新組建的陽煤集團壽陽開元礦業有限責任公司井田位於沁水煤田的西北隅,面積27.5平方公里,地質儲量3.9億噸,共含煤17層,為石炭系、二迭系煤質、煤種和主要產品結構為:3#、9#、15#、15#下煤為井田賦存穩定,市場走俏的主採煤層。其中3#煤、9#煤的煤質量好,為當前市場十分青睞的特低硫、特低磷瘦煤,是國家提倡的環保型主電煤。公司交通便利,20.5公里鐵路專用線直通壽陽站,307國道橫穿井田中部,太舊高速公路從井田南部跨越〕公司成立後,陽煤集團確定的技改建設總投資為 2211萬元,其中礦井技改投資10459.38萬元,選煤廠技改投資1751.67萬元。經過兩年多建設,目前已完成技改工作量11166.81萬元。完成全部技改的92%? 2003年上半年,全部技改工程將結束,2004年將達到120萬噸設計規模。屆時,公司將步入現代化高產高效礦井。
『柒』 陽泉市大型企業有哪些
陽煤
『捌』 介紹一下山西陽泉呀!!~~
陽泉是山西省東部地區政治、經濟、教育、文化的中心,是我國能源重化工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市面積4452平方公里,市區桃河橫貫,境內山川疊翠,礦藏資源豐富,氣候宜人,素有「煤鐵之鄉」的稱譽。現轄城、礦、郊三區和平定縣、盂縣。
歷史淵源
昔日陽泉市區有泉五處,終年涌漾,澤潤一方,故稱漾泉,後演繹為陽泉。陽泉市歷史悠久,地處「三晉要沖」,地勢險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早在春秋末期,趙簡子為適應軍事爭雄的需要,在今市區修築「平坦城」,屯集糧草,駐兵把守,為重要的軍事要塞。公元623年,唐高祖李淵曾在此設州,管轄壽陽、盂縣、石艾、樂平等縣,是古陽泉歷史上第一次升為州級建制。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在此設置平定軍,發兵太原。1905年,正太鐵路在陽泉設站。隨著交通運輸的發展,一批採掘、冶煉企業相繼成立,使陽泉站為山西近代工業的發祥地之一。隨後,以陽泉站為中心,聚集行商坐賈,逐步成為山西東部地區和連結晉冀兩省的商品集散地。1947年5月2日,陽泉解放,正式建制為陽泉市。
歷史沿革
清末,現今的市中心還是一片荒灘,自1903年石太鐵路通車後,煤、鐵、硫磺等工業隨之興起,至1936年才形成一個有三萬餘人的小集鎮,屬平定管轄。一九五一年改建為市,由省直轄。
1949年設陽泉工礦區,屬榆次專區。 1951年陽泉工礦區改設陽泉市,由省直轄。 1958年陽泉市劃歸晉中專署領導。 1961年陽泉市改由省直轄。 1970年陽泉市劃歸晉中地區領導。 1972年陽泉市改由省直轄。 (摘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沿革(1949-1979)》史為樂編)
1969年1月,正式設立城區、郊區,1970年1月設立礦區。1983年7月,實行市管縣體制,平定縣、盂縣劃歸陽泉市。
全市轄城、郊、礦三個區和盂縣、平定兩個縣,計13鎮44鄉和12個街道辦事處。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按當時行政區劃):陽泉市 1273126 城區 164288 礦區 217592 郊區 273437 平定縣 323633 盂縣 294176
地理資源
陽泉物產資源豐富,黑(煤)、白(鋁礬土)、黃(硫鐵礦)被譽為陽泉「三寶」。豐富的自然資源,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現已查明的礦產資源有煤、鐵、鋁礬土、耐火粘土、硫鐵礦、石灰石、大理石、白雲石等共52種,其中開采價值較大的有32種,尤其是陽泉的煤、鋁礬土、硫鐵礦以其儲藏量大,品位高,埋藏淺,易開采而馳名國內外。陽泉煤田面積約1800平方公里,儲量127億噸。煤炭質地優良,灰粉小,炭化程度高,每公斤發熱量達7000大卡左右。鋁礬土和耐火粘土儲量達數十億噸,礦石品位高,雜質少,結構嚴密,耐火度高達1750度,在國內外市場久負盛名。硫鐵礦分布面積49平方公里,儲量25億噸,具有含硫品位高,加工省燃料(含炭質),易碎不粘爐等特點。建材資源更是遍及全市,業已同「黑、白、黃」一起,成為陽泉的四大優勢資源。陽泉盛產玉米、穀子、小麥、高梁等農作物和200餘種中葯材。農副土特產品主要有核桃、花椒、蜂蜜、凍兔肉等,平定的黃瓜乾和砂貨、鐵貨飲譽中外,古有「黃瓜幹上貢品,龍字砂鍋悅帝心」的美稱。
風景名勝
陽泉有著豐富的旅遊資源,自然風光秀麗宜人,古跡名勝聞名遐邇。至今尚存有春秋末期趙簡子修建古城遺址,漢淮陰侯韓信駐軍遺址,唐代平陽公主率軍駐守娘子關的遺址等。在平定境內南部的東浮山,相傳女媧在此築灶煉石補天,使整個東浮山的石頭呈褐紅色,投入水中後浮而不沉,至今遺灶尚存,還有明代陸深《浮山遺灶記》的碑文。市北60公里的藏山,相傳春秋時代晉國趙氏孤兒曾藏匿於此,有藏孤洞的傳說,藏山之名即演繹於此。除此,陽泉還保存有北魏石窟,南北朝摩崖石刻,宋代重建的有唐代遺風的林里關帝廟正殿,金元以來的古建築群體等不少古文化遺址。還有1931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平定武裝起義的遺址,以及1940年舉世聞名的「百團大戰」主戰場——獅腦山遺址。此外還有許多古剎廟宇、石刻碑碣、古塔古墓等文物足跡。具有醫療價值的梁家寨溫泉、葯林寺以及娘子關瀑布,北方罕見的大型鍾乳岩溶洞奇觀——蓮花洞、五華洞等,令人流連忘返。陽泉還是晉冀兩省旅遊區的連接點,從陽泉到太原晉祠、佛教聖地五台山、革命聖地西柏坡、左權八路軍總部舊址和黃崖洞、井陘蒼岩山、正定大佛寺和大觀園,均很便利。
陽泉文化悠久,古有「三晉文化數二定」(平定、定襄)之說,歷史上曾有「文獻名邦」之美稱。陽泉歷代重教興學崇尚文化。據文獻記載,早在北宋末年即建冠山精舍,元代惟呂公冠山書院在山西及華北名聲顯赫。明清兩代相繼建立名賢書院、高岑書院、懷音書院、崇尚書院。明代的喬宇,清代的竇瑸、張穆,近代史上的石評梅都是陽泉文化的傑出代表。
城市建設
「飆輪迎月入陽泉,燈電照明半壁天。爭贊渾如到香島,飛來彷彿遇桃源」。這是我國當代偉大詩人郭沫若1965年夜宿陽泉時,留下的光輝詩篇。如今30年已經過去了,陽泉變得更加風采多姿,氣象萬千。桃河從市中心穿過,寬闊的桃河大橋連接著市區南北,南山公園,依山而建;桃河公園,湖光瀲灧。經過舊城改造和新區開發,陽泉城市道路整潔、寬闊。「東水西調」使陽泉市日供水能力達23萬噸,昔日郭沫若游覽娘子關時留下的「回顧陡驚溶碧玉,倒流將見吸長虹」的想像變成了現實。城市居民煤氣化普及率達60%以上,城市集中供熱面積達居民住宅面積的46%。經過舊城改造,陽泉市興建了興隆、賽魚、四季春三大集貿市場,新建了陽泉百貨大樓,興隆百貨大樓以及陽泉賓館、物資大廈、工商大廈、展覽館、青少年宮、體育館、陽泉火車站等一大批基礎設施。新建了彩色音樂噴泉、水上世界等一大批游樂場所。今天的山城,高樓林立,綠樹成蔭,街道寬闊,交通便利,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夜幕降臨,路燈、彩燈、霓虹燈交相輝映,大街小巷燈火輝煌,成為名副其實的不夜城。
交通通訊
陽泉交通便利,通訊發達,是晉東的交通樞紐。全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復線——石太線橫穿市區,東接京廣線,西連同蒲線,南連陽涉線,境內設有10個車站,分射出32條支線或專用線。公路交通形成了橫貫東西,縱穿南北,干支交錯,布局合理,以城市為中心向兩縣三區輻射的公路網。東去河北,西到太原,南到長治,北上五台,四通八達。山西省第一條高等級出省公路——太舊高速公路穿境而過,與京深高速公路、京津唐高速公路相互貫通,大大改善了陽泉的投資環境,東出西進十分便利。目前的陽泉市,縣縣通柏油路,鄉鄉通公路,村村通機動車輛。公路交通正向著寬路基、大噸位、高速度的方向發展。郵電通訊發展迅速,陽泉在山西省第一家實現了程式控制聯網,到1994年程式控制電話裝機總量已達40000門,實現了國內國際直撥。無線尋呼、磁卡電話、行動電話、傳真等通訊設施迅速普及,為外商投資提供了非常便利的通訊條件。
工業體系
經過4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陽泉已初步形成以能源為基礎,冶金、化工、機械、建材為支柱,輕工、紡織、食品、電子等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陽泉是全國最大的無煙煤生產基地,所產無煙煤質量優、規格全,其年產量的70%銷往全國各地及歐洲和日本、美國。年產原煤400萬噸,並與洗選、熱電聯供「三同步」的貴石溝礦井是全國最大的無煙煤礦井。建設中的陽泉礦務局三礦新井,設施能力為年產原煤900萬噸,建成後將名列亞洲礦井之首。隨著能源基地的建設,陽泉電力工業有了較大的發展,已建和再建的電力裝機容量可達200多萬千瓦。冶金工業在鞏固傳統產品的同時,已形成鋼鐵、制管、電解鋁、耐火材料四大主導產品。陽泉鋼鐵公司是冶金部的重點鐵合金企業,陽泉鋁業股份有限公司是華北地區較大規模的電解鋁生產企業,耐火產品品種全、質量優、檔次高,是全國四大耐火材料基地之一,產品暢銷歐美及東南亞各國。化學工業從礦山採掘到深加工,正在形成硫鐵礦、煤化工、鈣化工、橡膠、火葯等多種化工產品鏈,陽泉硫酸是華北及中原地區的主要供應地。
商業流通
陽泉是晉東地區的商品集散中心。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以國營商業為主體,集體和個體商業為補充的流通體制逐步形成,市場體系日臻完善。山西省十大商場之一的陽泉百貨大樓及陽泉礦區百貨大樓、人民商場、興隆百貨大樓是陽泉市較大的購物中心。糧油果品、小商品、蔬菜批發市場遍布全市,有力促進了陽泉商業的蓬勃發展和晉東各縣的經濟繁榮。陽泉有裝飾典雅的陽泉賓館、迎賓飯店、沙江酒家、物資賓館、建設賓館、望月樓酒家等較大飲食服務單位百餘家,具有較高的接待服務能力。近年來,本地及全國各地傳統風味食品、西餐又得到了恢復、引進和發展。陽泉對外開放步伐加快,已先後與英國的切斯菲爾德市,美國紐約州華倫市,以及國內的鎮江、淄博、濰坊、德陽等15個城市結成友好城市。省級技術開發區——陽泉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建立為外商投資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條件。1984年以來,陽泉市已興辦三資企業53家,對外經濟技術合作與交流日趨活躍。對外貿易在擴大傳統產品出口的同時,積極開發新產品。目前,出口商品已達十大類50餘個品種。
科教文衛體
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蓬勃發展。教育事業蒸蒸日上,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已連續四年高考達線率居全省第一。擁有4所高等院校和5所中等專業學校。科技戰線成績喜人。1986年以來全市共有85項科研及星火技術項目獲省級以上獎勵。文化事業日益繁榮,現有專業劇團6個,各種文化活動場所遍及城鄉。廣播、電視混合覆蓋率均達到80%以上。醫療水平有了較大提高,陽泉現有醫療機構370多個,擁有床位5916張,已連續6年被山西省命名為愛國衛生紅旗城市。體育事業有了長足發展,陽泉體育場所達500多個,新建的多功能陽泉體育館還多次接待了國內外大型比賽。
煤城面貌新,發展無止境。陽泉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將以奮發向上、爭創一流的精神,創造新的業績,把陽泉建設成更加繁榮、更加美麗的現代化城市。
『玖』 陽泉的地形、氣候、環境、人口、工業、農業、經濟的變化
我是陽泉人,陽泉是山西省的第三大城市,是山西的東大門,全國無煙煤基地。以前有種說法陽泉是山西的小上海。在山西算比較好的地方了,網路的老總李彥宏就是陽泉人。下面是網上抄的陽泉介紹。
陽泉市位於省境東側,太行山西麓的山間盆地中,為石太鐵路的中樞站,山西省新興的重工業基地之一。面積4570平方公里,轄城區、郊區、礦區和盂縣、平定等三區兩縣,計14 鎮 43 鄉和12個街道辦事處,人口163.63萬,市政府駐南大街。
陽泉市漢屬上艾縣,一百年前觀今的市中心還是一片荒灘,自1903年石太鐵路通車後,煤、鐵、硫磺等工業隨之興起,因石太鐵路在此設置的車站靠近小陽泉村而稱為陽泉站,後圍繞陽泉車站逐漸形成一個幾萬人的小集鎮,屬平定管轄。1951年改建為市,由省直轄,1983年改為現建制,轄平定、盂縣二縣。
境內群山環繞,中部為黃土丘陵,流水切割十分破碎。全境山地面積達百分之八十以上,僅有盂城、西煙等河谷地帶和各市、縣城區附近有小塊平川。西北部的大梁山為最高,海拔1874米,最低處是娘子關谷地,海拔 350米。境內河流以滹沱河最大,由定襄入境東流入河北,其支流有龍華河。其次是桃河,發源於壽陽縣內,流經市區入河北,其支流有溫河、南川河、陽勝河等。該市總的特點是山多樹少,岩石裸露,溝多水少,旱季斷流。全境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季多風沙,夏秋季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年平均氣溫8.7度——10.7度。一月均溫--4.6度,七月均溫24.3度,天霜期150天,年均降雨量為572毫米。
該市現有耕地114.24萬畝,主要農作物有穀子、玉米、高粱、小麥、豆類、薯類、油料等。畜牧業主要有牛、馬、騾、驢、豬等。
該市礦產資源豐富,煤炭分布廣泛,是著名的「沁水煤田」的組成部分,為全國無煙煤主要生產基地之一。硫化鐵、鋁礬土儲量居全國第一,此外還有鐵、鈾、石膏、石棉、石灰石、耐火粘土、水晶石、大理石等多種礦藏 。該地區採煤鐵已有近千年歷史 ,素以「煤鐵之鄉」著稱。目前大、小礦井遍及城鄉,採掘,冶金、化工等工業尤為發達,僅鋁礬土企業就有數百家之多,產品行銷省內外並遠銷歐美諸國。該市已建成一個擁有煤炭、冶金、化工、機械、電力、建材、有色金屬、陶瓷等行業的工業體系。其中較為著名的工業產品有:工業導爆索 、九級洗大塊煤 、硫磺粉(塊)、速凝劑、還原鐵粉等。傳統手工業產品砂貨、農用鋤板、民用鐵鍋等馳名省內外。
陽泉是山西東部的交通樞紐 ,交通發達 。石太線電氣化鐵路橫穿市區,境內有大小十一個車站,其中筒子溝、白羊墅、陽泉站為編組站。市內有六條鐵路支線,連接各主要廠礦,公路四通八達,與周圍市縣相通。此外有公共汽車,溝通所屬三區兩縣的交通。全市長途客運汽車線路三十餘條,所有鄉鎮駐地均通公共汽車。
隨著經濟建設的迅速發展,城市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由解放初期的一個小城鎮發展成了山西東部的中心城市,陽泉市古跡甚多,有林里關帝廟、平定冠山,娘子關自古為三晉東出門戶,井陘關(今稱故關)為先秦九寨之一。盂縣藏山為趙氏孤兒息身之地為世人矚目。關帝廟位於陽泉市東北,背山面水,環境清幽,原為大佛寺,額曰「萬歲寺」,至清代佛像已毀,改奉關羽始稱今名。殿內四壁繪有關羽故事壁畫,有很高文物價值。
『拾』 山西八大產業是什麼
山西八大產業:
1、種植業
2018年,山西省農作物種植面積3555.2千公頃,比上年減少22.5千公頃。
2、林業
2018年,山西省完成造林面積340.1千公頃,增長9.0%。年末山西省森林面積321萬公頃,森林覆蓋率20.5%。
3、畜牧業
2018年,山西省豬牛羊肉總產量77.1萬噸,下降0.1%。其中,豬肉產量62.5萬噸,下降0.3%;牛肉產量6.5萬噸,增長10.0%;羊肉產量8.1萬噸,下降5.0%。牛奶產量81.1萬噸,增長4.7%。禽蛋產量102.6萬噸,增長0.7%。年末生豬存欄549.5萬頭,生豬出欄814.6萬頭。
4、漁業
2018年,山西省水產品產量4.8萬噸,下降9.9%。
5、工業
2018年,山西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4.1%。
6、建築業
2018年,山西省建築業增加值1152.8億元,按不變價增長6.1%。
7、房地產業
2018年,山西省房地產開發投資1376.6億元,增長18.0%。
8、郵電通信
2018年,山西省完成郵政業務總量94.1億元,增長29.9%
(10)陽泉重點工業有哪些擴展閱讀
2018年,山西省國資委提出,山西省屬國企要把更多資源配置到發展新產業和新動能上,力爭通過三年努力,實現省屬企業煤與非煤產業「結構反轉」。
按照目標,未來三年,山西省屬企業增加值年均增幅10.9%,煤炭先進產能佔比由55.2%提高到70%以上。煤炭產業增加值年均下降4至5個百分點,佔比下降到50%以下。